《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

时间:2024-06-12 08:15:45 专题读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1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

  数量特征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2、种群的特征迁入率和迁出率

  空间特征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样方法:以若干样方(随机取样)平均密度估计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

  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Nt=N0λt

  (1)条件: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相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条件: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

  (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答应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种群增长率变化,K/2时增速最快,K时为0

  (3)应用: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值变小,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降低其K值。

  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挽救和恢复,都有重要意义。

  4、[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计划的制定和实验方法:培养一个酵母菌种群→通过显微镜观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7天内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计算平均值,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结果分析:空间、食物等环境条件不能无限满意,酵母菌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增长

  三、群落的结构

  1、生物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是由本区域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课本P71

  3、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4、种间关系: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结果对一方有利一方有害。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或空间等。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提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5、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植物分层因群落中的生态因子—光的分布不均,由高到低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的食物和微环境不同。

  (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影响因素:地形、光照、湿度、人与动物影响等。

  4、意义: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四、群落的演替

  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1、初生演替:

  (1)定义: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过程:地衣→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次生演替

  (1)定义: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2)引起次生演替的外界因素:

  自然因素:火灾、洪水、病虫害、严寒

  人类活动(主要因素):过度砍伐、放牧、垦荒、开矿;完全被砍伐或火烧后的森林、弃耕后的农田

  3、植物的入侵(繁殖体包括种子、果实等的传播)和定居是群落形成的首要条件,也是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基础。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2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18、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如图:

  hohhh

  nh2—c—c—oh+h—n—c—coohh2o+nh2—c—c—n—c—cooh

  r1hr2r1ohr2

  19、dna、rna

  全称: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

  分布: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

  染色剂:甲基绿、吡罗红

  链数:双链、单链

  碱基:atcg、aucg

  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

  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代表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噬菌体、hiv、sars病毒

  高考生物必考题型有哪些

  题型一

  曲线类答题模

  正确解答曲线坐标题的析题原则可分为识标、明点、析线三个步骤:

  1.识标:弄清纵、横坐标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基础。

  2.明点:坐标图上的曲线有些特殊点,明确这些特殊点的含义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关键。

  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则应以行或列为单位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变化趋势。

  3.析线:根据纵、横坐标的含义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或超过一定范围时),随“横坐标量”的变化,“纵坐标量”会有怎样的变化。

  从而揭示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

  注: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则可先分析每一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再分析不同曲线变化的因果关系、先后关系,分别揭示其变化趋势,然后对比分析,找出符合题意的曲线、结论或者是教材中的结论性语言。

  题型二

  表格信息类

  题型特点:它属于材料题,但又不同于一般材料题。可有多种形式,但不管是哪一种题型,其反映的信息相对比较隐蔽,不易提取,因而对同学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表格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1)仔细阅读并理解表格材料,明确该表格反映的是什么信息。

  (2)对表格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能准确把握表格与题干间的内在联系。

  (3)将材料中的问题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论证。

  (4)对材料分析及与原理结合论证的过程进行画龙点睛的总结,以起到首尾呼应的答题效果。

  题型三

  图形图解类

  题型特点:生物体的某一结构或某一生理过程均可以用图形或图解的形式进行考查。这类题可包含大量的生物学知识信息,反映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生物的结构、生理和相互联系。

  解答该类试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意:

  图解题要学会剖析方法,从局部到整体,把大块分成小块,看清图解中每一个过程,图像题要能识别各部分名称,抓住突破口。

  2.找答案:

  (1)理清知识点:该图解涉及哪几个知识点,是一个知识点,还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要一一理清。

  (2)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的图解要思考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相同与不同等。

  题型四

  实验探究类

  题型特点:实验探究型试题主要包括设计类、分析类和评价类。主要考查考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具备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景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命题方向:设计类实验是重点,包括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方案、实验改进方法等。

  解答该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实验目的:

  明确实验要解决的“生物学事实”是什么,要解决该“生物学事实”的哪一个方面。

  2.明确实验原理:

  分析实验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涉及到的生物学有关学科中的方法和原理有哪些。

  3.确定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实验研究的因素,以及影响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获得手段。

  4.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得出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题型五

  数据计算类

  题型特点:考查核心在于通过定量计算考查学生对相关概念、原理和生理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命题方向:定量计算题的取材主要涉及蛋白质、DNA、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细胞分裂、遗传育种、基因频率、种群数量、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等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明确知识体系,找准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

  题型六

  信息迁移类

  题型特点:以生物的前沿科技、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生物实验等为命题材料,用文字、数据、图表、图形、图线等形式向考生提供资料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把握事件呈现的特征,进而选择或提炼有关问题的答案。

  命题方向: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理解文字、图表、表格等表达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以及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信息转换、交流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一般方略为:

  1.阅读浏览资料、理解界定信息:

  通过阅读浏览资料,明确题目事件及信息的类型,了解题干的主旨大意,界定主题干下面次题干的有无,确定解题思路。

  2.整合提炼信息、探究发掘规律:

  对于题干较长的题目来说,可快速浏览整个题干,针对题目设问,分析所给信息,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迁移内化信息、组织达成结论:

  紧扣题意抓住关键,根据整合提炼的信息,实施信息的迁移内化。信息迁移分为直接迁移和知识迁移,直接迁移即考生通过现场学习、阅读消化题干新信息,并将新信息迁移为自己的知识,直接作答。

  题型七

  遗传推断类答题模板

  题型特点:遗传推理题是运用遗传学原理或思想方法,根据一系列生命现象或事实,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对相关的遗传学问题进行解决的一类题型。该题型具有难度大,考查功能强等特点。

  命题方向: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判断、性状显隐性的判断、基因型与表现型的推导、显性纯合子和显性杂合子的区分、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的.判断等等。

  如何学好高中生物

  刚开始学生物的时候,第一次考试我就没有及格,我当时不是觉的难,而是根本没这个概念,后来我感觉自己学的还是不错的。

  1.背。

  学生物不背肯定是不行的,但是没心没肺的乱背也是没用的。生物习题涵盖了不少的记忆成分,但是在书本的记忆上有所深化,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在背的时候必须要理解,平时的习题都是书本的深化,高考生物却又是一个档次,要求我们理解的知识点更多。

  eg.书上我们背的是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平时的作业题目可能是某一生活中的植物在特定时间下的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是如何发生的,以及详细过程,而高考的试卷中可能就是绿色植物在黑暗条件下给予不同光照会产生怎样的光合作用过程。。

  2.听。

  理科生中和生物最相似的可能就是语文了,但是作为高中的任何一个学生语文课从来没认真听过,考试起来都能考。生物却不是这样,不听课完全有可能考0分。语文太灵活,灵活到可以按自己平时的理解去答题,生物灵活是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的。这就要求我们上课要注意听老师所讲的内容,学习怎么去处理这样一类的题目,学习怎样分析生物题目。

  eg.书上介绍说细菌有什么样的结构,老师上课介绍了大肠杆菌的结构,试题考你甲硫杆菌你还不会么。

  3.做。

  记忆+理解+老师讲解,相信自己再做一些练习就能好好掌握了。

  当然生物好几本书的学习不可能简单不用心就轻易学好,还要靠自己去摸索,但是万事读得用心。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3

  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方式叫做脱水缩合。

  3、肽键: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做肽键。

  4、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

  5、多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做多肽。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做肽链。

  6、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它是构建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它还具有催化,运输,调节,免疫等功能。可以说,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4

  一、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共同的物质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基础:细胞结构(除病毒外)

  (二)都有新陈代谢。

  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要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物区别于非生物最本质的特征。

  (三)都有应激性。

  植物的根: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植物的茎:向光性、背地性动物:躲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

  (四)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生长的原因: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

  生长的表现:细胞数目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长大个体发育的起点:受精卵生殖的目的:延续种族

  (五)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遗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维持种族的稳定

  变异:“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六)都能适应和影响一定的环境(如:地衣)。

  三、生物科学的发展

  (一)描述性生物学阶段:

  1.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

  2.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

  (二)实验生物学阶段:

  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重新提出标志着实验生物学阶段的开始

  (三)分子生物学阶段:

  1.1944年,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首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1953年,美国沃森,英国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阶段的开始)四、当代生物的发展方向

  微观方向:从细胞学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

  宏观方向:生态学的发展解决全球性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3.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H、O、N,最基本元素是C

  4.大量元素:C、H、O、N、P、S、K、Ca、Mg

  5.微量元素:Fe、Mn、Cu、Zn、Mo、B,Fe为半微量元素。

  6.构成生物体(家兔)的主要元素:C、H、O、N、P、S,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7.植物“花而不实”是由于缺少硼元素。

  8.各种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

  9.人缺钙会出现抽搐,这说明无机盐离子能够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10.糖类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

  11.植物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是淀粉,动物细胞内的储存能量物质是糖元,生物体的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是脂肪。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磷脂构成细胞膜)和固醇(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1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其结构单位是氨基酸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通过肽键连接成多肽。

  14.蛋白质的多样性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15.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决定者,其结构单位是核苷酸。核酸具有两类:DNA和RNA,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内。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其结构特点是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是物质交换和保护,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主动运输的进行需要载体和ATP。

  17.细胞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植物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酶、ATP等)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0.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

  21.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2.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3.中心体是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34.ATP(三磷酸腺苷)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结构简式:AP~P~P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当成熟的植物细胞处于30%的蔗糖溶液中,成熟的植物细胞会发生渗透失水,表现出质壁分离的现象。吸收水分和运输水分的动力是蒸腾作用,植物所吸收的水分95%以上蒸腾作用散失,少量用于生命活动。

  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呼吸作用为矿质元素吸收提供动力,运输矿质元素的动力是蒸腾作用。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5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1、无机化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其中水是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其中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化学元素组成:C、H、O。蛋白质是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化学元素组成:C、H、O、N。核酸是细胞中含量最稳定的,化学元素组成:C、H、O、N、P。

  2、(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的注意事项:

  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②斐林试剂中的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必须用水浴加热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脂肪的鉴定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试剂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现象是橘黄色或红色。注意事项:

  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3)蛋白质的鉴定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试剂:双缩脲试剂确注意事项:

  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颜色变化:变成紫色

  3、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侧链基团)决定。

  4、蛋白质的功能有5点,

  ①催化细胞内的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肌肉毛发)

  ②运输载体(血红蛋白)

  ③免疫功能(抗体)

  ④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胰岛素)

  ⑤生理生化反应)

  5、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空间结构不同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的功能的多样性。

  6、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NH2-C-COOH

  7、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时,共脱去(n-m)个水分子,形成(n-m)个肽键,至少存在m个NH2和COOH,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n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8(n-m)

  8、核酸分为DNA和RNA,DNA的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RNA的中文名称是核糖核酸。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9、核酸的功能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应该注意事项: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现象:甲基绿将细胞核中的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细胞质中的RNA染成红色。DNA是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分布。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

  10、细胞中的水包括结合水和自由水,其中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溶剂,运输养料和废物,许多生化反应有水的参与。

  11、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无机盐的作用有4点,

  ①细胞中许多有机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③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④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二、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而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所以细胞膜功能有3点,

  ①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2、细胞器根据膜的情况,可以分为双层膜、单层膜和无膜的细胞器。

  (1)双层膜有叶绿体、线粒体:叶绿体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但不能说叶绿体是一切生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因为原核细胞蓝藻没有叶绿体,但是它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线粒体是有氧呼吸主要场所,同理不能说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唯一场所。

  (2)单层膜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和溶酶体等:其中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的场所;高尔基体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液泡是植物细胞特有,调节细胞内部环境,维持细胞形态,与质壁分离有关;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无膜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也就是翻译的场所;中心体是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所特有,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3、细胞器的分工合作,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为例来说明问题: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合成肽链)(加工成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蛋白质释放)

  4、生物膜系统的概念:细胞膜、核膜,各种细胞器的膜共同组成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系统的作用:使细胞具有稳定内部环境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为各种酶提供大量附着位点,是许多生化反应的场所;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三、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1、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2、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逆相对含量梯度主动运输;对物质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3、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4、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②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③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糖蛋白(糖被)组成: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作用: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

  5、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方向载体能量举例

  自由扩散高→低不需要不需要水、CO2、O2、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维生素等

  协助扩散高→低需要不需要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低→高需要需要氨基酸、K+、Na+、Ca+等离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四、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1、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x有机物x。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3、酶具有高效性;酶具有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实际上,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4、ATP的中文名称是三磷酸腺苷,它是生物体新陈代谢的直接能源。糖类是细胞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生物体的储能物质。这些物质中的能量最终是由ATP转化而来的。

  5、ATP普遍存在于活细胞中,分子简式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般的共价键,~代表高能磷酸键。ATP在活细胞中的含量很少,但是ATP在细胞内的转化是十分迅速的。细胞内ATP的含量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中,这对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的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ADP+Pi+能量ATP是不可逆的:

  (1)当反应向右进行时,对高等动物来说,能量来自呼吸作用,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对植物来说,能量来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场所分别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2)当反应向左进行时,对高等动物来说,能量用于营养物质的吸收、神经兴奋的传导、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对植物来说,能量用于矿质离子的吸收、光合作用暗反应、蛋白质合成细胞分裂的生命活动。

  ADP和ATP转化的意义可总结为:

  (1)对于构成生物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有重要意义。

  (2)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能源。

  (3)ATP是生物体的细胞内流通的“能量货币”。

  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6、有氧呼吸

  总反应式:C6H12O6+6O26CO2+6H2O+大量能量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C6H12O62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2丙酮酸+6H2O6CO2+大量[H]+少量能量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24[H]+6O212H2O+大量能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发生生物:大部分植物,酵母菌

  产生乳酸:C6H12O62乳酸+少量能量发生生物:动物,乳酸菌

  有氧呼吸的能量去路:有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无氧呼吸:能量小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储存于乳酸或酒精中。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去路:氧气用于和[H]生成水7、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捕获光能的色素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叶绿素b(黄绿色)绿叶中的色素胡萝卜素(橙黄色)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强,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

  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且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绿叶中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的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光合作用的意义主要有:为自然界提供x有机物和xO2:维持大气中xO2和CO2x含量的相对稳定:此外,对x生物进化x具有重要作用。

  8、光合作用的过程:(熟练掌握课本P103下方的图)

  总反应式:CO2+H2O(CH2O)+O2其中,(CH2O)表示糖类。

  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将其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必须有光才能进行场所:类囊体薄膜上,包括水的光解和ATP形成。光反应中,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阶段: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场所:叶绿体基质,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暗反应中,(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合成ATP的原料ADP和Pi9、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①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红光和蓝紫光。

  ②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③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时间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2)温度低,光和速率低。随着温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温度过高时会影响酶的活性,光和速率降低。生产上白天升温,增强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温,抑制呼吸作用,以积累有机物。

  (3)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生产上使田间通风良好,供应充足的CO2

  (4)水分的供应当植物叶片缺水时,气孔会关闭,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影响CO2进入叶内,暗反应受阻,光合作用下降。生产上应适时灌溉,保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五、细胞的生命历程

  一1、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包括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和细胞的核质比。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细胞周期的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细胞周期分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分裂间期:是指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分裂期: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

  分裂间期特点是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是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2.前期特点:

  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

  ②核膜、核仁消失。

  前期染色体特点:

  ①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

  ②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中期特点:

  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4.后期特点:

  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特点:

  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

  ②核膜、核仁重现。

  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

  口诀:前期:两失两现一散乱。中期:着丝点一平面,形态数目清晰见。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数目加倍两移开。末期:两现两失一构造。三有丝分裂的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无丝分裂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四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1、细胞分化发生时期:是一种持久性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活动进程中,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2、细胞分化的特性:稳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全能性。

  3、意义:经过细胞分化,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多细胞生物体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细胞增殖和分化发育而成,如果仅有细胞增殖,没有细胞分化,生物体是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的。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在生物体内,细胞并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细胞、器官,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当植物细胞脱离了原来所在植物体的器官或组织而处于离体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的作用条件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五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代谢减慢;有些酶活性降低(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会导致头发变白);色素积累(如:老年斑);呼吸减慢,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功能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

  六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细胞癌变的机理是癌细胞是由于原癌基因激活,细胞发生转化引起的。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6

  第1-3章复习要点

  1. 细胞内的主要生命物质是蛋白质和核酸

  2.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生物体最好的储能物质脂肪

  3. 酶的特点是专一性、高效性激素作用的特点是特异性、高效性

  4. 碘是人体合成什么的原料甲状腺激素钙是人体什么的主要成分骨骼铁是人体合成什么的重要成分血红蛋白镁是植物合成什么的重要成分叶绿素磷是组成细胞什么结构的重要成分细胞膜

  5. 鉴定下列有机物的试剂及现象:淀粉、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

  淀粉:碘液;变蓝

  还原性糖:班氏试剂、加热;红黄色

  脂肪:苏丹Ⅲ染液;橘红色

  蛋白质:双缩尿试剂(5%的NaOH2~3mL, 1%的CuSO42~3滴);紫色

  6.植物的多糖、动物的多糖各有什么作用动物合成糖原储存能量,植物形成淀粉用于储存能量、形成纤维素形成细胞壁

  7.动物饥饿或冬眠时,有机物的消耗顺序糖类、脂肪、蛋白质

  8. 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是磷脂、蛋白质、多糖(外有内无)、胆固醇其中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9. 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那几种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主动运输主要方式是哪一种主动运输

  10. 原生质层的组成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

  11. 三羧酸循环、H与O结合生成水依次在线粒体的哪里进行线粒体基质/内膜

  12. 生物学发展进入细胞水平的标志显微镜的发明进入分子水平的标志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13. 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14. 氨基酸的通式、肽键的结构

  15.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结构:半流动性功能:选择透过性

  16.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哪几种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17. 线粒体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核糖体功能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中心体功能有丝分裂有关内质网功能蛋白质加工、运输,脂类代谢高尔基体功能蛋白质的储存、加工和转运

  18.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差异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19. 病毒的种类DNA/RNA病毒(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20. 艾滋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第4章复习要点

  1. 酶的定义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生物大分子

  2. ATP的中文名称、结构简式腺苷三磷酸A-P~P~P

  3. 叶绿体层析在滤纸条上的名称和颜色分布自上而下:胡萝卜素(橙黄色,蓝紫光)叶黄素(黄色,蓝紫光)叶绿素a(蓝绿色,红橙光、蓝紫光)叶绿素b(黄绿色,红橙光、蓝紫光)

  4.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能量变化光:光能-活跃化学能暗: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

  5.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6CO2+12H2OC6H12O6+6H2O+6O2

  6.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温度、光照、CO2浓度

  7. 有氧呼吸的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8. 无氧呼吸的2个反应式C6H12O6C2H5OH+CO2+能量、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

  9. 呼吸作用的意义氧化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0. 糖代谢的途径多糖分为肝糖原与肌糖原,肝糖原能合成葡萄糖

  第5章复习要点

  1. 眼球的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2. 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 突触单向传递的原因突触递质的释放为单向的

  4. 脊髓的功能反射,传导脑的高级功能条件反射

  5. 激素调节的特点高效性、特异性

  6. 列举垂体分泌的各种激素生长素,促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

  7. 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分别是机体完整的皮肤和黏膜,吞噬作用,特异性免疫

  8. 顶端优势的原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顶芽优先生长

  9. 生长素的化学名称吲哚乙酸

  10. 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用途培育无籽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生根,防止落花落果

  11. 自主神经也叫什么,作用是什么植物性神经;调节控制内脏器官的活动

  12. 建立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反射在时间上的结合,即强化

  13. 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形式生物电

  14. 听觉和平衡的感受器耳蜗;前庭器

  15. 甲状腺素的作用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16. 激素调节的基本方式负反馈

  17. 人工免疫的主要方式是接种疫苗

  18. 生长素的作用

  19. 胚芽鞘向光性生长的原因

  20. 听觉形成的过程

  第6章复习要点

  1.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复制合成释放

  2. 什么是基因携带遗传信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

  3. DNA复制的方式和特点半保留复制,边复制边解旋

  4. DNA复制、转录、翻译的场所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

  5. 基因工程的三种必要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酶

  (2)基因的化学浆糊DNA连接酶

  (3)基因的运输工具质粒

  6. 基因工程的三大分支动物、植物、微生物基因工程

  7. 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获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8. 获取目的基因的2种方式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从生物体细胞中分离

  9. 转基因生物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主要集中在那两方面

  10.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第7章复习要点

  1. 常见的无性繁殖方式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分裂生殖,营养繁殖

  2. 有丝分裂前期的特点、有丝分裂后期的特点

  3.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前期形成纺锤丝方式不同,植物两极直接发出,动物由中心体发出;末期形成子细胞方式不同,植物赤道面位置形成细胞板,在转变成细胞壁,把细胞一分为二,动物赤道面位置细胞膜内陷,缢缩成两个子细胞

  4. 细胞分裂后的三种状态(各举一例)不增殖细胞(神经细胞)、暂不增殖细胞(肝、肾细胞)、增殖细胞(动物骨髓细胞)

  5.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特点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特点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6.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差异精子:细胞质均等分裂,一个精原细胞形成四个精细胞;卵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 精子形成过程有变形

  7. 细胞分化的特点稳定、不可逆

  8. 植物组织培养需要控制的条件无菌,温度,pH值,光照

  9. 图解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10.图解克隆绵羊多利的培育过程

  第8章复习要点

  1.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结构变异的类型结构、数目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2. 物理和化学致变因素各举三例

  3. 什么是基因突变有什么特点

  4. 变异主要有哪三方面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5。图解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

  6. 单倍体育种有什么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简述单倍体育种的过程

  7. 遗传病预防的措施有哪些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婚前体检,适龄生育。

  8. 秋水仙素使染色体加倍的原理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

  第9-10章复习要点

  1. 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哪些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生物化学,古生物化石。

  2. 生物进化的趋势和一般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

  3. 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本观点

  4. 现代进化学说的基本论点

  5. 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变异、选择、隔离

  6. 生物多样性包含哪三个层次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

  7.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8.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三大类就地、迁地、离体保护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7

  好的,以下是一个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的例子,仅供参考:

  1.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碳元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氢元素(生命活动的直接承担者)、氧元素(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元素(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磷元素(构成骨骼、磷脂等)。

  2.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糖蛋白、纤维素、淀粉、糖原)。

  3.糖类:组成生物体的最主要的有机物,是构成细胞中组织的主要成分,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4.蛋白质: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载体。

  5.核酸:细胞内携带遗传物质的`物质,包括$DNA$和$RNA$两种。

  6.脂质:组成生物体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等细胞内结构的成分,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7.细胞内各种生物分化的原因:遗传物质相同,环境因素基本相同,营养条件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细胞的基因选择性表达,即不同生物的细胞中所含蛋白质不同。

  8.细胞核的结构:核膜(双层膜,上面有孔)、核仁(与核糖体活动有关)、染色质(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

  9.细胞器的结构:线粒体(双层膜,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双层膜,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内质网(单层膜,能合成蛋白质等物质)、高尔基体(单层膜,与分泌蛋白的形成有关)、核糖体(无膜结构,能合成蛋白质)、中心体(无膜结构,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10.细胞膜的结构: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大多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

  11.细胞核的功能:遗传信息的载体,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复制,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表达。

  12.细胞器的联系: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3.细胞核与细胞器的联系: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在细胞核中复制,在细胞质中表达。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8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水分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二、原生质层:

  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三、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1、具有半透膜

  2、膜两侧有浓度差

  四、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细胞膜结构:

  磷脂蛋白质糖类

  二、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相关概念: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要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3、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高考生物复习基本方法技巧

  1、要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学习线粒体就应该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①外有双层膜,将其与周围细胞分开,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区域内进行;

  ②内膜向内折成嵴,扩大了面积,有利于酶在其上有规律地排布,使各步反应有条不紊地进行;

  ③内膜围成的腔内有基质、酶;

  ④基质、内膜上的酶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应所需,因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这样较易理解并记住其结构与功能。

  学习生物同其他学科一样,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如学习减数分裂过程,开始只要弄清两次分裂起止,染色体行为、数目的主要变化,而不能在上新课时对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与遗传三定律关系、与有丝分裂各期图像区别等一并弄清。后者只能在练习与复习中慢慢掌握。

  2、设法突破难点

  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干知识,能一目了然。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的变化,我们若将其总结为“前期两现两消,末期两消两现”,则其他过程就容易记住了。动物体内三大物质代谢过程复杂,可总结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转化”。对一些复杂的问题,如遗传学解题,可将其化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小题,依次解决。

  (2)抽象问题形象化。要尽量借助某种方式,使之与实际联系起来,以便于理解,如DNA的空间结构复杂,老师一旦出示DNA模型,几分钟即可解决问题。因此,学习生物常常需借助图形、表格、模型、标本、录像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

  3、经常归纳总结。

  在生物新课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习。但当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就应该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归纳总结要做到“三抓”:一抓顺序,二抓联系,三抓特点。

  抓顺序就是要将各知识点按照本身的逻辑关系将其串联。如高中生物的“遗传的物质基础”,可以整理成:配子→合子→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性状。

  抓联系就是要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点线的纵横关系,由线到面,扩展成知识网络。

  抓特点就是抓重点、抓主流,进行归纳总结,不能大杂烩,胡子眉毛一把抓;应将次要的东西简化甚至取消。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9

  众所周知,生命科学是二十一世纪发展最快的科学,而且生命科学将成为将来决定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最为重要的科学制高点。学好生命科学,对于我们在将来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和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学好生物学呢?

  1.构建知识网络。我们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抓住生命基本特征这根主线,理清每个章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把所学内容有机地与人类的生产实践、日常生活相结合,此外,还要密切关注生物科技的最新发展动态。

  (1) 把握知识的纵向衔接,使知识连成一片。生物知识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例如第二章生命的基础中,了解生命的物质基础为掌握生命的结构基础作了铺垫,而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的结构基础又给理解细胞的分裂打下了伏笔;又如遗传和变异这一章,不知道分离规律的实质根本无法继续学习自由组合规律。

  (2)关注知识的横向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立体化。生物学科中的章节之间既有递进关系也有并列关系,内容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因此,我们要牢牢抓住生命的基本特征这根主线,丰富知识的内涵,扩大知识的外延,把生物知识汇成一张完整的网络。

  2.完善理论体系。生物学的理论是大量的,它们贯穿在各个章节之中,如细胞学说、自然选择学说、基因理论等,因此,在学习生物学时,除了专用名词概念以外,一些基本理论也是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内容。

  (1)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为什么人会有“白化病”、“白痴病”?为什么要禁止近亲结婚?为什么说人不是上帝或神创造的,而是从古类人猿进化来的?为什么人类要保护鸟类?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应当运用正确的理论去合理解释,从而使人们能够自觉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 注意理论与生物基本概念的联系。理论的掌握必须建立在对诸多概念的正确理解上。例如了解内环境自稳态理论的前提是弄懂pH值、体温、血压、血糖、渗透压、氧分压、电解质浓度等;同样,生态平衡理论的运用也离不开对种群、群落、生态系统、食物链、营养级等概念的掌握。

  (3) 把握各理论间的联系。生物学各种理论互相支持、互相补充,在广大生物科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理论又不断更新、不断充实,使人们认识的生物世界越来越接近真实。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把某个理论放在整个生物理论体系中加以考虑,并通过实例来深化、拓展,使自己对生物理论的掌握更加完善,运用起来更加精确。

  (4)提高解题技巧。近几年生物学高考题目主要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其中,非选择题有填充题、分析说明题、学科内及学科间的综合题。题型不同,要求也不同。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注意审题,搞清每一道题命题教师的考核意图;其次,要学会区分对立概念和相似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还是包含关系;接着,要知道生物符号的特殊含义和正确写法;最后,要具有分析归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能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我们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增长知识、熟悉理论,还应当培养实践能力、加强科技意识、训练创造思维能力。首先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明确实验的主要目的,规范实验的操作要求,了解实验的整个过程;其次要学会知识和理论如何与实际相结合、与生活相联系,从而使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理论更加丰富、更加扎实、更加全面;接着要具有良好的科技意识,随着世界生物科技的迅速发展,许多新的内容不断涌入到考题之中,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转基因生物等,因此,学生有必要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能够关心科技时事、了解科技发展动态;最后,我们还必须经常进行扩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训练,尝试从一个现象联想到另一个现象、从一种知识迁移出另一种知识,让自己的知识和理论系统化、立体化,使自己的生物学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教师建议:

  1、考试范围:必修二全册和必修三第一、二章。试卷上有50道选择题共50分,简答题50分,其中包括实验设计一道

  2、复习注意:首先是下功夫,扎实细致地进行复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总是能反映在成绩上的。其次是注意复习方法,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特别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有针对性的多做一些习题,对做错的习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要特别注意复习巩固、加深理解,避免再次出错;翻阅以前的习题、试卷,对一些以前出错的题重复做一遍;考试时先做简单的题目,先把稳得的分得到,仔细审题,抓住要点。

  高中生物学习技巧

  方法有两个,一是归纳,二是做题。

  首先讲讲归纳,这是我个人最推崇的方法。因为我高三这一年花在比赛上的时间很多,没有严格地按照老师的进度很系统的复习,但知识归纳帮助我将系统的整理知识和思路,很有效的提高了复习效率,达到比较好的复习效果。我的.生物知识归纳包括基本知识的归纳、习题归纳和特殊知识点归纳。

  基本知识的归纳就是把书本上的所有知识点有条理的罗列出来,解释各个术语的含义,列出它包含的的种类或分支的方向,并清晰地标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知识归纳能帮助你准确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课本的知识。做这个归纳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参考一些参考书上的归纳,像优化设计上的归纳就很不错,大家可以以之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体的东西,尤其是书上的例子补充进去。我高二的时候做了全部自己写的那种归纳,上高三不久,就在优化设计上对它给出的框架做了补充。

  做这种归纳的最重要意义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意义是帮助你读透课本。这种基本知识归纳只不过是把书上的要点和例子抄在一起,但这个过程你要翻书,几本书一起翻,就可以对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表述做比较,这可以帮助你更透彻的了解这个知识点;而想做一个比较完整、美观的知识归纳,就必须知道什么知识点放什么位置,这就要弄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又帮助你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点,理清思路。最后再抄写一次,印象就很深刻了。所以做知识归纳最大的用处是在做的过程中帮助你熟悉课本、掌握知识点,其次才是做好了以后看。课本是最最最根本的,大家一定要三本课本读的滚瓜烂熟。

  习题归纳就是把做过的错题、好题、经典的题目归在一起,然后写出每道题目的关键,如某个知识点或某种方法或技巧。如果是错题则写出出错的原因,尤其是要写明是哪个知识点的缺漏造成的。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把题目抄在本子上,但如果觉得自己没那么多时间,可以在那道题目旁边做个记号,并写上我刚刚提到的“题目的关键”。考试前认真察看就可以了。

  在做好了以上两种归纳的基础之上,便做着两种归纳的归纳,也就是特殊知识点的归纳,把基本知识中一些自己掌握不好的、易忘的、易混淆的、难懂的、有代表性的和特殊的知识点或例子另外抄写来,还有把习题归纳中常错的、易错的、常考的、特殊的知识点也一起抄下来,这样就组成了特殊知识点归纳。平时在听完课,做完习题后应该着重做基本知识点归纳和习题归纳,而在准备考试的时候,应该先看一边书本,再看一遍知识归纳,一边看一边把重点要点写下了——也就是做特殊知识归纳,最后就只看这本特殊知识归纳。如果时间允许,边看边把记不住的打上记号,到了最后的最后就只看有记号的。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知识点过一遍了。懂的看一眼就行了,因为这些知识本来就烂熟于心了;而不太有把握的,经过这样抄一遍,看几遍也都攻下来了,所以上考场的时候就可以信心百倍了。我高考前两个星期就是先花了一个星期把书本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做了特殊知识归纳,然后接下来那个星期就看特殊知识点归纳和习题归纳(我是看卷子的)。

  然后讲讲做题。

  练习题的选择:主要做好老师发的卷子,自己再有一两本就可以了(根据自己能力,难度可稍大)

  常用:优化设计、黄冈考典、易错题宝典、龙门书局(实验!)

  要点: 多做 精做(高考题,实验设计题,经典实验题)

  简答题要认真对答案,能背下更好(主要是练表述和实验设计注意事项)

  归纳

  做过的题目要有印象,不要做了跟没做一样

  课上课下多和同学老师讨论

  听课

  做好预习

  听课时记一些特殊的例子,自己预习是没有留意到的和不明白的

  讲卷子时不管做没做对都要留心,主要记下一些技巧性东西和每道题的考点

  及时提问

  以上是复习准备的方法,是知识录入,那考试时应该怎样把知识提取出来呢?我想,首先应该确信自己每个知识点都弄懂了,遇到一个问题时,要做的就是把答案从大脑中提取出来。看到一个题目,先把握住这道题要考的是什么知识点,然后以这个知识点为关键词,搜索若干个出相关的知识点,就像在网上搜索资料一样;简单的题目答案一下子就找出来了,而复杂的题目则需要在搜索出来的知识点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或是搜索出所有合适的知识点。后一种方法在生物考试中尤为重要,因为生物这门学科的特点就是有很强的联系性,生物体各种形状和功能的联系决定了我们学的各个知识点的联系,也决定了试题答案要求全面。生物试卷中更多的是多选题和简答题,全面和体现联系是取得高分的关键。牢固的基础知识、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开阔灵活的思路则是学好这门课,考出好成绩的根本。

  上面介绍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我觉得不仅适用于学习生物,也适用于学习其他科目,当然要根据每个学科的特点而不断改良。我的学习方法,像知识归纳,是要花很多时间和心血的,我并不十分聪明,所以只有用更多的勤奋来收获更多的知识。勤奋、付出,是每一个求学的人都必须做到的。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10

  高中生物选修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是生物学中重点、难点与热点课程的体现。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高中生物选修一的知识点,以便更好地备考与学习。

  一、细胞生物学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研究生物学中最基本的科学对象。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生理、化学、调控、分化和遗传等方面的学科。

  1. 细胞膜

  细胞膜是细胞外围的一个薄膜,由脂质、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分子组成。它不仅可以保护细胞,还可以调节物质的进出,是细胞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2. 细胞器

  细胞器就是细胞内的各种有具体功能的亚细胞结构,包括核、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它们各司其职,在细胞的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或多个新的、功能相近或相同的细胞的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大类。它们是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分支。

  二、基因遗传学

  基因是指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遗传单位。而遗传是指父母的基因遗传给下一代的过程。基因遗传学就是研究基因、遗传和变异的学科。

  1. 基因

  基因是一段能够编码蛋白质的遗传物质序列,它是控制生物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基因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决定我们身体的各种基因型和表型。

  2. 遗传规律

  遗传规律是指遗传过程中发现的几个经典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连锁性遗传规律和显隐性遗传规律等。这些规律揭示了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3. DNA

  DNA是指脱氧核糖核酸,是一种大分子生物物质。它包含了生命的遗传信息,并在每个细胞的'核内以双螺旋结构存在。DNA是基因遗传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分支。

  三、生物进化论

  生物进化论是指生物在长时间的演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种类、新形态以及保持和改进原有生命方式的进程,包括了进化的原理、进化的证据等内容。

  1.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是指由于生存竞争中的不同生物之间的适应性优势,导致了能够生存下去的生物形态、特征得以保留和增强的过程。这是生物进化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推动力。

  2. 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指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由于生存环境、表型和基因变异等原因导致的物种间差异和变化。这对于生物进化而言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这样才能够保证物种的适应性和生存率。

  3. 生物进化证据

  生物进化证据包括了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学、遗传学和生物形态学等方面。这些证据揭示了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发展历程,也证明了进化在生命界中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高中生物选修一中重点的知识点总结。我们需要认真理解,结合实际学习,并努力掌握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方法和应用技巧。通过细致的学习和归纳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命科学中的各种复杂理论和实际应用,掌握学科的核心思想和方法,更好地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11

  一、 生物学中常见化学元素及作用:

  1、Ca:人体缺之会患骨软化病,血液中Ca2+含量低会引起抽搐,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血液中的Ca2+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如果用柠檬酸钠或草酸钠除掉血液中的Ca2+,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2、Fe: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乏会患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中的Fe是二价铁,三价铁是不能利用的。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3、Mg:叶绿体的组成元素。很多酶的激活剂。植物缺镁时老叶易出现叶脉失绿。

  4、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乏植物会出现花而不实。

  5、I:甲状腺激素的成分,缺乏幼儿会患呆小症,成人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6、K:血钾含量过低时,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

  7、N:N是构成叶绿素、ATP、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元素。N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都是不稳定的或易溶于水的,故N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N时,幼叶可向老叶吸收N而导致老叶先黄。N是一种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化学元素,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过多的N与P配合会造成富营养化,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动物体内缺N,实际就是缺少氨基酸,就会影响到动物体的生长发育。

  8、P: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必需元素。植物体内缺P,会影响到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P还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因为ATP和ADP中都含有磷酸。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元素。植物缺P时老叶易出现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

  9、Zn: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如催化吲哚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的酶中含有Zn,没有Zn就不能合成吲哚乙酸。所以缺Zn引起苹果、桃等植物的小叶症和丛叶症,叶子变小,节间缩短。

  二、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

  1、斐林试剂: 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5g/ml CuSO4(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

  2、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3、双缩脲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1g/ml CuSO4(乙液)。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4、苏丹Ⅲ:用法:取苏丹Ⅲ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5、二苯胺:用于鉴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

  6、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

  7、50%的酒精溶液:在脂肪鉴定中,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再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8、75%的酒精溶液:用于杀菌消毒,75%的酒精能渗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低于这个浓度,酒精的渗透脱水作用减弱,杀菌力不强;而高于这个浓度,则会使细菌表面蛋白质迅速脱水,凝固成膜,妨碍酒精透入,削弱杀菌能力。75%的酒精溶液常用于手术前、打针、换药、针灸前皮肤脱碘消毒以及机械消毒等。

  9、95%的酒精溶液: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集DNA。

  10、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

  11、龙胆紫溶液:(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用于染色体着色,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通常染色3~5分钟。(也可以用醋酸洋红染色)

  12、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1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14、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

  15、丙酮: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16、层析液:(成分: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号汽油)可用于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

  17、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18、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破坏。

  19、0.3g/mL的蔗糖溶液:相当于30%的蔗糖溶液,比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

  20、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与鸡血混合,防凝血。

  21、氯化钠溶液:①可用于溶解DNA。当氯化钠浓度为2mol/L、 0.015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高,在氯化钠浓度为0.14 mol/L时,DNA溶解度最高。②浓度为0.9%时可作为生理盐水。

  22、胰蛋白酶:①可用来分解蛋白质;②可用于动物细胞培养时分解组织使组织细胞分散。

  23、秋水仙素:人工诱导多倍体试剂。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使染色体组加倍,原理是可抑制正在分裂的细胞纺锤体的形成。

  24、氯化钙:增加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用于基因工程的转化,使细胞处于感受态)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12

  1、原核细胞都有细胞壁吗?

  原核细胞中支原体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无细胞壁。

  2、真核生物一定有细胞核、染色体吗?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胞等没有细胞核,也无染色体。

  3、“霉菌”一定是真核生物吗?

  链霉菌是一种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

  4、糖类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O吗?

  糖类元素组成只有C、H、O。

  5、真核生物都有线粒体吗?

  蛔虫没有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

  6、只有有线粒体才能进行有氧呼吸吗?

  需氧型的细菌等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膜内表面上。

  7、只有有叶绿体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吗?

  蓝藻等含有光合色素的植物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8、绿色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吗?

  植物的根尖细胞等就没有叶绿体。

  9、细胞液是细胞内液吗?

  细胞液是指液泡内的液体,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及细胞核中的液体。

  10、原生质层和原生质一样吗?

  原生质层是指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高一,不包括细胞核与细胞液。原生质是指细胞内的全部生命物质,包括膜、质、核。

  11、生物膜是指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吗?

  生物膜是指细胞内的所有膜结构,巩膜、虹膜等生物体内的膜就不是生物膜。

  12、主动运输一定是逆浓度梯度吗?

  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但有时候也表现为顺浓度梯度,比如刚吃完饭后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

  13、ATP是生物体所有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吗?

  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的,体内有些合成反应,不一定都直接利用ATP功能,还可以利用其他三磷酸核苷。

  14、呼吸作用是呼吸吗?

  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的有机物经一系列氧化分解,最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其他产物,并释放出能量合成ATP的过程。呼吸是指生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15、丙酮酸和丙酮是一回事吗?

  丙酮酸(C3H4O3)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丙酮(C3H6O)常作为一种有机溶剂用于有机物的提取。

  16、高等植物无氧呼吸产物一定是酒精和CO2吗?

  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的胚等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

  17、酵母菌只进行出芽生殖吗?

  酵母菌在营养充足时进行出芽生殖,营养贫乏时进行有性生殖。

  18、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都生成了ATP了吗?

  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只有一少部分转移到ATP中去了。

  19、光合作用过程只消耗水吗?

  事实上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也有水生成,从净反应来看应该是消耗水。

  20、光能利用率和光合作用效率一样吗?

  光能利用率一般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中所含有的能量,与这块土地所接受的

  太阳能的比。光合作用效率指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与植物吸收光能之比。

  2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出现赤道板了吗?有丝后期出现细胞板了吗?

  赤道板这个结构根本不存在,是因为类似于地球上赤道的位置才这样说的。细胞板真实存在的在后期出现的。

  22、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还是姐妹染色单体吗?

  姐妹染色单体一旦分开,就成为两条染色体,只有连在同一着丝点上才说姐妹染色单体,且为一条染色体。

  23、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一定是细胞衰老吗?

  细胞在也可能失水造成水分减少,萎缩。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13

  第一章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整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其生命活动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方能完成;对于非细胞生物(病毒)而言,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即寄生生活。

  注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3.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一般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③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衣壳)所构成。

  ④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三大类)..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生物圈...

  注意:

  ①单独的物质(如水)并不能表现生命现象,故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②植物组织主要包括分生、营养、输导(导管和筛管)和保护组织,没有系统;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③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既可以属于细胞层次,也可属于个体层次。

  ④动物的组织包括上皮、肌肉、神经和结缔组织,其中血液、韧带为结缔组织;血管则属于器官。

  第一章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无成形的细胞核,被称之为拟核;...

  遗传物质为裸露的DNA分子,不和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

  遗传物质为DNA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结合成染色体;除核糖体外还有多种细胞器;植物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

  注意: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也有统一性,即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且遗传物质相同,均为DNA。

  2、细胞生物种类:

  ①原核生物: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等

  ②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等。

  注意:

  ①细菌和真菌的区别细菌分为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球菌(葡萄球菌)和螺旋菌(霍乱弧菌);真菌主要包括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如蘑菇,木耳等)

  ②藻类中只有蓝藻(念珠藻、颤藻、发菜)是原核生物,水绵,衣藻,红藻等为真核生物;但它们均为光能自养生物。

  3、细胞学说的内容: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

  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③新细胞是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也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依据,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它们之间都存在着或近或...........

  远的亲缘关系。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进程。

  4、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实验:

  ①操作的基本步骤:取镜(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安放、对光(光线暗时,可选用大光圈,凹面镜;光线亮时,可选用小光圈,平面镜)、压片、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再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且用高倍镜观察时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认识目镜和物镜(123为目镜,456为物镜)

  镜长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③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且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长度或者宽度的放大倍数,而非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注意:采用目镜放大10倍,物镜放大10倍观察装片时,视野被16个细胞充满,当转动转换器把物镜换成放大40倍时,视野则仅被1个细胞所充满(前者细胞面积被放大10000倍,后者则被放大了160000倍)

  采用目镜放大10倍,物镜放大10倍观察装片时,视野直径上有16个细胞,当转动转换器把物镜换成放大40倍时,视野直径上则有4个细胞(前者细胞长度被放大100倍,后者则被放大了400倍)

  ④低倍镜的放大倍数小,物镜短,通光量大,视野亮;高倍镜的放大倍数大,物镜长,通光量小,视野较暗。

  ⑤物象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由于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所以,视野中物象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如b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可看到的是q;显微镜观察的目标在视野的右下角,要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需要将装片向右下角移动。

  第二章第一节组成细胞的'分子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不............同.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不同生物所含元素种类基本相同,但含量不同........

  大量元素:C、O、H、N、S、P、Ca、Mg、K等;微量元素:Fe、Mn、B、Zn、Cu、Mo等;①最基本元素(干重最多):C②鲜重最多:O

  ③含量最多4种元素:C、O、H、N④主要元素;C、O、H、N、S、P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鲜重,85%—90%)无机物无机盐

  3.组成细胞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干重,7%—10%)...的化合物

  元素C、H、O、N(有的含P、S)

  脂质:元素C、H、O(有的含N、P)

  有机物糖类:元素C、H、O

  核酸:元素C、H、O、N、P

  4、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①还原糖的检测:材料含糖量高,颜色较白的,如苹果,梨

  试剂斐林试剂(由0.1g/ml的氢氧化钠和0、05g/ml的硫酸铜等量混合后加入组织样液)

  现象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注意:淀粉为非还原性糖,其遇碘液后变蓝。

  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但蔗糖为非还原糖。斐林试剂很不稳定,故甲液与乙液最好是现配先用,且必须混合均匀。

  ②脂肪的检测:材料花生子叶

  试剂苏丹Ⅲ或者苏丹Ⅳ染液

  现象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后可见视野中被染成橘黄色(苏丹Ⅲ)或者红色(苏丹Ⅳ)的脂肪颗粒。

  ③蛋白质的检测:材料豆浆、蛋清等试剂双缩脲试剂(由0.1g/ml的氢氧化钠和0.01g/ml的硫酸铜先后加入组织样液)现象不需水浴加热即可出现紫色反应。

  注意:用蛋清时一定要稀释,若稀释不够,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时,会黏在试管内壁,使得反应不够彻底,且试管不易清洗;加入双缩脲试剂的顺序不能颠倒,先用A液造成碱性环境后再加入B液。

  第二章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NH2

  元素C、H、O、N(少量P、S)

  RCHCOOH

  基本单位氨基酸(20种)特点: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

  脱水缩合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之间的差别是在......于R基的不同;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多肽(链)肽键:─CO─NH─

  盘曲、折叠几个氨基酸就叫几肽.....

  空间结构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①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结构多样性)

  ②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变万化决定

  功能结构蛋白与功能蛋白结构成分、催化、运输、免疫、调节(功能多样性)(角蛋白、酶、载体如血红蛋白、抗体、胰岛素和生长激素)

  相关计算

  ①肽键个数(脱水数)=氨基酸个数(N)─肽链条数(M)

  ②几条肽链至少有几个氨基和几个羧基(至少两头有)..

  ③蛋白质分子量=N×a—18×(N─M)其中a代表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量

  第二章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1、核酸(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一分子磷酸

  ①基本单位是:核苷酸一分子五碳糖(2种)

  (8种)一分子含氮碱基(5种)

  ②核酸功能: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③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注意:遗传物质和核酸的区别:如小麦的遗传物质是DNA,而核酸则包括DNA和RNA两种;RNA病毒的遗传物质和核酸均是RNA;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而核酸则包括DNA和RNA两种。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

  ①原理:用甲基绿和吡咯红染液染色甲基绿使DNA变绿、吡咯红使RNA变红

  盐酸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可以促使DNA与蛋白质的分离。

  ②步骤: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在30度的温水中用盐酸水解用蒸馏水冲洗涂片染色观察(先用低倍镜玄色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再换高倍镜观察)。

  ③实验现象:细胞核被染成绿色,细胞质被染成红色。

  ④实验结论: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原核细胞DNA则主要位于拟核)

  第二章第四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1.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

  2.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①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如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动植物都有)②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植物二糖: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水解为两分子葡萄糖)动物二糖: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

  ③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植物多糖:淀粉(贮能)、纤维素(细胞壁主要成分,不提供能源)

  动物多糖:糖元(贮能)(如肝糖原、肌糖原提供肌肉能源)

  3、脂质的组成元素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N。脂质中的氧元素的含量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所以等量的脂肪和等量的糖类,前者释放的能量更多。(O含量相对少、H比例高,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多,耗氧多)

  脂肪:储能、保温、减少摩擦,缓冲和减压

  4.脂质分类磷脂:膜结构基本骨架,脑、卵、、肝脏、大豆中磷脂较多固醇:对生物体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起到积极作用。

  胆固醇(构成细胞膜重要成分,参与血液脂质运输)、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生殖细胞形成,维持第二性征)、VD(有利于人体对Ca、P吸收)

  5、①单体:组成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②多聚体: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③每个单体都以若干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有许多单体连成多聚体。故碳元素为基本元素。

  第二章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1.水的概述: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不同的生物种类含水量差异大,一般水生生物含水量多于陆生生物;同一生物不同发育时期含水量差异大,一般幼年大于老年;同一生物个体不同器官含水量也不同。

  2.存在形式自由水结合水含量约95%约4、5%功能1、良好溶剂2、参与多种化学反应3、运送养料和代谢废物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联系它们可相互转化;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含量增多;随结合水增加,抗逆性增强。注意:心肌含水79%呈坚韧形态是因为其结合水含量多,而血液含水82%呈流动状态是因为其自由水含量多。

  3、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功能:①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Mg→组成叶绿素、Fe→血红蛋白、I→甲状腺激素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血钙高会肌无力)③维持酸碱平衡(如NaHCO3/H2CO3)④调节渗透压

  4、植物必需无机盐的验证(溶液培养法,注意对照)

  在植物需要的各种无机盐中,摄取量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如果用完全培养液(即包含植物生活需要的各种重要元素的矿物质溶液)培养植物,植物应能正常生长发育。如在培养液中特意缺少某种元素后植物发生生长发育不良或其他种异常现象,当再重新添加该种元素后,植物又重新恢复正常生长发育。运用这种方法就可以了解某种元素对植物生活所起的作用。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14

  一、生长素

  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的试验:

  实验过程:

  ①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向光性;

  ②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长;

  ③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竖立生长;

  ④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2)温特的试验:

  实验过程: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

  (3)科戈的实验: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

  3个实验结论小结: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2、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3、判定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

  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

  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

  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

  均匀:直立生长

  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

  4、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5、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浓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标准)。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见右图)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有关。

  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

  6、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实验];

  防止落花落果;

  促进果实发育(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形成无子番茄);

  除草剂(高浓度抑制杂草的生长)

  二、其他植物激素

  名称主要作用

  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植株增高,促进果实生长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联系:植物细胞的分化、器官的发生、发育、成熟和衰老,整个植株的生长等,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15

  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法国的博物学家拉马克。

  他的基本观点是:

  (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

  2.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进化论,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选择的基础)、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

  3.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仅限于个体水平。达尔文 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骑鹅旅行记》梗概作文12-22

《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10-06

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04-27

《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06-11

骑鹅旅行记的梗概作文04-29

《骑鹅旅行记》读书笔记09-07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梗概作文01-20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梗概作文09-01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范文 有关骑鹅旅行记的读后感09-20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读书笔记10-04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1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

  数量特征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2、种群的特征迁入率和迁出率

  空间特征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样方法:以若干样方(随机取样)平均密度估计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

  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Nt=N0λt

  (1)条件: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相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条件: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

  (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答应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种群增长率变化,K/2时增速最快,K时为0

  (3)应用: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值变小,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降低其K值。

  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挽救和恢复,都有重要意义。

  4、[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计划的制定和实验方法:培养一个酵母菌种群→通过显微镜观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7天内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计算平均值,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结果分析:空间、食物等环境条件不能无限满意,酵母菌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增长

  三、群落的结构

  1、生物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是由本区域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课本P71

  3、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4、种间关系: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结果对一方有利一方有害。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或空间等。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提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5、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植物分层因群落中的生态因子—光的分布不均,由高到低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的食物和微环境不同。

  (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影响因素:地形、光照、湿度、人与动物影响等。

  4、意义: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四、群落的演替

  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1、初生演替:

  (1)定义: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过程:地衣→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次生演替

  (1)定义: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2)引起次生演替的外界因素:

  自然因素:火灾、洪水、病虫害、严寒

  人类活动(主要因素):过度砍伐、放牧、垦荒、开矿;完全被砍伐或火烧后的森林、弃耕后的农田

  3、植物的入侵(繁殖体包括种子、果实等的传播)和定居是群落形成的首要条件,也是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基础。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2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18、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如图:

  hohhh

  nh2—c—c—oh+h—n—c—coohh2o+nh2—c—c—n—c—cooh

  r1hr2r1ohr2

  19、dna、rna

  全称: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

  分布: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

  染色剂:甲基绿、吡罗红

  链数:双链、单链

  碱基:atcg、aucg

  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

  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代表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噬菌体、hiv、sars病毒

  高考生物必考题型有哪些

  题型一

  曲线类答题模

  正确解答曲线坐标题的析题原则可分为识标、明点、析线三个步骤:

  1.识标:弄清纵、横坐标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基础。

  2.明点:坐标图上的曲线有些特殊点,明确这些特殊点的含义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关键。

  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则应以行或列为单位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变化趋势。

  3.析线:根据纵、横坐标的含义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或超过一定范围时),随“横坐标量”的变化,“纵坐标量”会有怎样的变化。

  从而揭示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

  注: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则可先分析每一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再分析不同曲线变化的因果关系、先后关系,分别揭示其变化趋势,然后对比分析,找出符合题意的曲线、结论或者是教材中的结论性语言。

  题型二

  表格信息类

  题型特点:它属于材料题,但又不同于一般材料题。可有多种形式,但不管是哪一种题型,其反映的信息相对比较隐蔽,不易提取,因而对同学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表格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1)仔细阅读并理解表格材料,明确该表格反映的是什么信息。

  (2)对表格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能准确把握表格与题干间的内在联系。

  (3)将材料中的问题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论证。

  (4)对材料分析及与原理结合论证的过程进行画龙点睛的总结,以起到首尾呼应的答题效果。

  题型三

  图形图解类

  题型特点:生物体的某一结构或某一生理过程均可以用图形或图解的形式进行考查。这类题可包含大量的生物学知识信息,反映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生物的结构、生理和相互联系。

  解答该类试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意:

  图解题要学会剖析方法,从局部到整体,把大块分成小块,看清图解中每一个过程,图像题要能识别各部分名称,抓住突破口。

  2.找答案:

  (1)理清知识点:该图解涉及哪几个知识点,是一个知识点,还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要一一理清。

  (2)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的图解要思考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相同与不同等。

  题型四

  实验探究类

  题型特点:实验探究型试题主要包括设计类、分析类和评价类。主要考查考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具备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景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命题方向:设计类实验是重点,包括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方案、实验改进方法等。

  解答该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实验目的:

  明确实验要解决的“生物学事实”是什么,要解决该“生物学事实”的哪一个方面。

  2.明确实验原理:

  分析实验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涉及到的生物学有关学科中的方法和原理有哪些。

  3.确定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实验研究的因素,以及影响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获得手段。

  4.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得出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题型五

  数据计算类

  题型特点:考查核心在于通过定量计算考查学生对相关概念、原理和生理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命题方向:定量计算题的取材主要涉及蛋白质、DNA、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细胞分裂、遗传育种、基因频率、种群数量、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等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明确知识体系,找准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

  题型六

  信息迁移类

  题型特点:以生物的前沿科技、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生物实验等为命题材料,用文字、数据、图表、图形、图线等形式向考生提供资料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把握事件呈现的特征,进而选择或提炼有关问题的答案。

  命题方向: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理解文字、图表、表格等表达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以及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信息转换、交流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一般方略为:

  1.阅读浏览资料、理解界定信息:

  通过阅读浏览资料,明确题目事件及信息的类型,了解题干的主旨大意,界定主题干下面次题干的有无,确定解题思路。

  2.整合提炼信息、探究发掘规律:

  对于题干较长的题目来说,可快速浏览整个题干,针对题目设问,分析所给信息,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迁移内化信息、组织达成结论:

  紧扣题意抓住关键,根据整合提炼的信息,实施信息的迁移内化。信息迁移分为直接迁移和知识迁移,直接迁移即考生通过现场学习、阅读消化题干新信息,并将新信息迁移为自己的知识,直接作答。

  题型七

  遗传推断类答题模板

  题型特点:遗传推理题是运用遗传学原理或思想方法,根据一系列生命现象或事实,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对相关的遗传学问题进行解决的一类题型。该题型具有难度大,考查功能强等特点。

  命题方向: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判断、性状显隐性的判断、基因型与表现型的推导、显性纯合子和显性杂合子的区分、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的.判断等等。

  如何学好高中生物

  刚开始学生物的时候,第一次考试我就没有及格,我当时不是觉的难,而是根本没这个概念,后来我感觉自己学的还是不错的。

  1.背。

  学生物不背肯定是不行的,但是没心没肺的乱背也是没用的。生物习题涵盖了不少的记忆成分,但是在书本的记忆上有所深化,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在背的时候必须要理解,平时的习题都是书本的深化,高考生物却又是一个档次,要求我们理解的知识点更多。

  eg.书上我们背的是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平时的作业题目可能是某一生活中的植物在特定时间下的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是如何发生的,以及详细过程,而高考的试卷中可能就是绿色植物在黑暗条件下给予不同光照会产生怎样的光合作用过程。。

  2.听。

  理科生中和生物最相似的可能就是语文了,但是作为高中的任何一个学生语文课从来没认真听过,考试起来都能考。生物却不是这样,不听课完全有可能考0分。语文太灵活,灵活到可以按自己平时的理解去答题,生物灵活是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的。这就要求我们上课要注意听老师所讲的内容,学习怎么去处理这样一类的题目,学习怎样分析生物题目。

  eg.书上介绍说细菌有什么样的结构,老师上课介绍了大肠杆菌的结构,试题考你甲硫杆菌你还不会么。

  3.做。

  记忆+理解+老师讲解,相信自己再做一些练习就能好好掌握了。

  当然生物好几本书的学习不可能简单不用心就轻易学好,还要靠自己去摸索,但是万事读得用心。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3

  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方式叫做脱水缩合。

  3、肽键: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做肽键。

  4、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

  5、多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做多肽。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做肽链。

  6、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它是构建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它还具有催化,运输,调节,免疫等功能。可以说,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4

  一、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共同的物质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基础:细胞结构(除病毒外)

  (二)都有新陈代谢。

  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要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物区别于非生物最本质的特征。

  (三)都有应激性。

  植物的根: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植物的茎:向光性、背地性动物:躲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

  (四)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生长的原因: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

  生长的表现:细胞数目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长大个体发育的起点:受精卵生殖的目的:延续种族

  (五)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遗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维持种族的稳定

  变异:“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六)都能适应和影响一定的环境(如:地衣)。

  三、生物科学的发展

  (一)描述性生物学阶段:

  1.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

  2.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

  (二)实验生物学阶段:

  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重新提出标志着实验生物学阶段的开始

  (三)分子生物学阶段:

  1.1944年,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首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1953年,美国沃森,英国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阶段的开始)四、当代生物的发展方向

  微观方向:从细胞学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

  宏观方向:生态学的发展解决全球性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3.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H、O、N,最基本元素是C

  4.大量元素:C、H、O、N、P、S、K、Ca、Mg

  5.微量元素:Fe、Mn、Cu、Zn、Mo、B,Fe为半微量元素。

  6.构成生物体(家兔)的主要元素:C、H、O、N、P、S,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7.植物“花而不实”是由于缺少硼元素。

  8.各种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

  9.人缺钙会出现抽搐,这说明无机盐离子能够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10.糖类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

  11.植物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是淀粉,动物细胞内的储存能量物质是糖元,生物体的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是脂肪。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磷脂构成细胞膜)和固醇(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1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其结构单位是氨基酸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通过肽键连接成多肽。

  14.蛋白质的多样性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15.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决定者,其结构单位是核苷酸。核酸具有两类:DNA和RNA,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内。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其结构特点是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是物质交换和保护,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主动运输的进行需要载体和ATP。

  17.细胞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植物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酶、ATP等)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0.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

  21.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2.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3.中心体是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34.ATP(三磷酸腺苷)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结构简式:AP~P~P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当成熟的植物细胞处于30%的蔗糖溶液中,成熟的植物细胞会发生渗透失水,表现出质壁分离的现象。吸收水分和运输水分的动力是蒸腾作用,植物所吸收的水分95%以上蒸腾作用散失,少量用于生命活动。

  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呼吸作用为矿质元素吸收提供动力,运输矿质元素的动力是蒸腾作用。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5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1、无机化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其中水是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其中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化学元素组成:C、H、O。蛋白质是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化学元素组成:C、H、O、N。核酸是细胞中含量最稳定的,化学元素组成:C、H、O、N、P。

  2、(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的注意事项:

  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②斐林试剂中的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必须用水浴加热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脂肪的鉴定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试剂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现象是橘黄色或红色。注意事项:

  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3)蛋白质的鉴定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试剂:双缩脲试剂确注意事项:

  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颜色变化:变成紫色

  3、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侧链基团)决定。

  4、蛋白质的功能有5点,

  ①催化细胞内的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肌肉毛发)

  ②运输载体(血红蛋白)

  ③免疫功能(抗体)

  ④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胰岛素)

  ⑤生理生化反应)

  5、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空间结构不同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的功能的多样性。

  6、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NH2-C-COOH

  7、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时,共脱去(n-m)个水分子,形成(n-m)个肽键,至少存在m个NH2和COOH,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n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8(n-m)

  8、核酸分为DNA和RNA,DNA的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RNA的中文名称是核糖核酸。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9、核酸的功能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应该注意事项: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现象:甲基绿将细胞核中的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细胞质中的RNA染成红色。DNA是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分布。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

  10、细胞中的水包括结合水和自由水,其中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溶剂,运输养料和废物,许多生化反应有水的参与。

  11、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无机盐的作用有4点,

  ①细胞中许多有机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③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④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二、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而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所以细胞膜功能有3点,

  ①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2、细胞器根据膜的情况,可以分为双层膜、单层膜和无膜的细胞器。

  (1)双层膜有叶绿体、线粒体:叶绿体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但不能说叶绿体是一切生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因为原核细胞蓝藻没有叶绿体,但是它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线粒体是有氧呼吸主要场所,同理不能说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唯一场所。

  (2)单层膜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和溶酶体等:其中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的场所;高尔基体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液泡是植物细胞特有,调节细胞内部环境,维持细胞形态,与质壁分离有关;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无膜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也就是翻译的场所;中心体是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所特有,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3、细胞器的分工合作,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为例来说明问题: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合成肽链)(加工成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蛋白质释放)

  4、生物膜系统的概念:细胞膜、核膜,各种细胞器的膜共同组成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系统的作用:使细胞具有稳定内部环境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为各种酶提供大量附着位点,是许多生化反应的场所;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三、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1、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2、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逆相对含量梯度主动运输;对物质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3、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4、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②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③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糖蛋白(糖被)组成: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作用: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

  5、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方向载体能量举例

  自由扩散高→低不需要不需要水、CO2、O2、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维生素等

  协助扩散高→低需要不需要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低→高需要需要氨基酸、K+、Na+、Ca+等离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四、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1、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x有机物x。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3、酶具有高效性;酶具有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实际上,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4、ATP的中文名称是三磷酸腺苷,它是生物体新陈代谢的直接能源。糖类是细胞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生物体的储能物质。这些物质中的能量最终是由ATP转化而来的。

  5、ATP普遍存在于活细胞中,分子简式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般的共价键,~代表高能磷酸键。ATP在活细胞中的含量很少,但是ATP在细胞内的转化是十分迅速的。细胞内ATP的含量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中,这对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的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ADP+Pi+能量ATP是不可逆的:

  (1)当反应向右进行时,对高等动物来说,能量来自呼吸作用,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对植物来说,能量来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场所分别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2)当反应向左进行时,对高等动物来说,能量用于营养物质的吸收、神经兴奋的传导、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对植物来说,能量用于矿质离子的吸收、光合作用暗反应、蛋白质合成细胞分裂的生命活动。

  ADP和ATP转化的意义可总结为:

  (1)对于构成生物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有重要意义。

  (2)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能源。

  (3)ATP是生物体的细胞内流通的“能量货币”。

  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6、有氧呼吸

  总反应式:C6H12O6+6O26CO2+6H2O+大量能量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C6H12O62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2丙酮酸+6H2O6CO2+大量[H]+少量能量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24[H]+6O212H2O+大量能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发生生物:大部分植物,酵母菌

  产生乳酸:C6H12O62乳酸+少量能量发生生物:动物,乳酸菌

  有氧呼吸的能量去路:有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无氧呼吸:能量小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储存于乳酸或酒精中。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去路:氧气用于和[H]生成水7、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捕获光能的色素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叶绿素b(黄绿色)绿叶中的色素胡萝卜素(橙黄色)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强,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

  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且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绿叶中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的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光合作用的意义主要有:为自然界提供x有机物和xO2:维持大气中xO2和CO2x含量的相对稳定:此外,对x生物进化x具有重要作用。

  8、光合作用的过程:(熟练掌握课本P103下方的图)

  总反应式:CO2+H2O(CH2O)+O2其中,(CH2O)表示糖类。

  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将其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必须有光才能进行场所:类囊体薄膜上,包括水的光解和ATP形成。光反应中,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阶段: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场所:叶绿体基质,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暗反应中,(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合成ATP的原料ADP和Pi9、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①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红光和蓝紫光。

  ②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③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时间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2)温度低,光和速率低。随着温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温度过高时会影响酶的活性,光和速率降低。生产上白天升温,增强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温,抑制呼吸作用,以积累有机物。

  (3)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生产上使田间通风良好,供应充足的CO2

  (4)水分的供应当植物叶片缺水时,气孔会关闭,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影响CO2进入叶内,暗反应受阻,光合作用下降。生产上应适时灌溉,保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五、细胞的生命历程

  一1、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包括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和细胞的核质比。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细胞周期的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细胞周期分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分裂间期:是指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分裂期: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

  分裂间期特点是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是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2.前期特点:

  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

  ②核膜、核仁消失。

  前期染色体特点:

  ①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

  ②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中期特点:

  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4.后期特点:

  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特点:

  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

  ②核膜、核仁重现。

  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

  口诀:前期:两失两现一散乱。中期:着丝点一平面,形态数目清晰见。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数目加倍两移开。末期:两现两失一构造。三有丝分裂的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无丝分裂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四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1、细胞分化发生时期:是一种持久性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活动进程中,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2、细胞分化的特性:稳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全能性。

  3、意义:经过细胞分化,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多细胞生物体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细胞增殖和分化发育而成,如果仅有细胞增殖,没有细胞分化,生物体是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的。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在生物体内,细胞并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细胞、器官,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当植物细胞脱离了原来所在植物体的器官或组织而处于离体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的作用条件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五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代谢减慢;有些酶活性降低(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会导致头发变白);色素积累(如:老年斑);呼吸减慢,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功能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

  六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细胞癌变的机理是癌细胞是由于原癌基因激活,细胞发生转化引起的。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6

  第1-3章复习要点

  1. 细胞内的主要生命物质是蛋白质和核酸

  2.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生物体最好的储能物质脂肪

  3. 酶的特点是专一性、高效性激素作用的特点是特异性、高效性

  4. 碘是人体合成什么的原料甲状腺激素钙是人体什么的主要成分骨骼铁是人体合成什么的重要成分血红蛋白镁是植物合成什么的重要成分叶绿素磷是组成细胞什么结构的重要成分细胞膜

  5. 鉴定下列有机物的试剂及现象:淀粉、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

  淀粉:碘液;变蓝

  还原性糖:班氏试剂、加热;红黄色

  脂肪:苏丹Ⅲ染液;橘红色

  蛋白质:双缩尿试剂(5%的NaOH2~3mL, 1%的CuSO42~3滴);紫色

  6.植物的多糖、动物的多糖各有什么作用动物合成糖原储存能量,植物形成淀粉用于储存能量、形成纤维素形成细胞壁

  7.动物饥饿或冬眠时,有机物的消耗顺序糖类、脂肪、蛋白质

  8. 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是磷脂、蛋白质、多糖(外有内无)、胆固醇其中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9. 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那几种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主动运输主要方式是哪一种主动运输

  10. 原生质层的组成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

  11. 三羧酸循环、H与O结合生成水依次在线粒体的哪里进行线粒体基质/内膜

  12. 生物学发展进入细胞水平的标志显微镜的发明进入分子水平的标志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13. 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14. 氨基酸的通式、肽键的结构

  15.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结构:半流动性功能:选择透过性

  16.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哪几种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17. 线粒体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核糖体功能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中心体功能有丝分裂有关内质网功能蛋白质加工、运输,脂类代谢高尔基体功能蛋白质的储存、加工和转运

  18.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差异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19. 病毒的种类DNA/RNA病毒(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20. 艾滋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第4章复习要点

  1. 酶的定义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生物大分子

  2. ATP的中文名称、结构简式腺苷三磷酸A-P~P~P

  3. 叶绿体层析在滤纸条上的名称和颜色分布自上而下:胡萝卜素(橙黄色,蓝紫光)叶黄素(黄色,蓝紫光)叶绿素a(蓝绿色,红橙光、蓝紫光)叶绿素b(黄绿色,红橙光、蓝紫光)

  4.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能量变化光:光能-活跃化学能暗: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

  5.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6CO2+12H2OC6H12O6+6H2O+6O2

  6.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温度、光照、CO2浓度

  7. 有氧呼吸的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8. 无氧呼吸的2个反应式C6H12O6C2H5OH+CO2+能量、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

  9. 呼吸作用的意义氧化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0. 糖代谢的途径多糖分为肝糖原与肌糖原,肝糖原能合成葡萄糖

  第5章复习要点

  1. 眼球的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2. 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 突触单向传递的原因突触递质的释放为单向的

  4. 脊髓的功能反射,传导脑的高级功能条件反射

  5. 激素调节的特点高效性、特异性

  6. 列举垂体分泌的各种激素生长素,促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

  7. 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分别是机体完整的皮肤和黏膜,吞噬作用,特异性免疫

  8. 顶端优势的原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顶芽优先生长

  9. 生长素的化学名称吲哚乙酸

  10. 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用途培育无籽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生根,防止落花落果

  11. 自主神经也叫什么,作用是什么植物性神经;调节控制内脏器官的活动

  12. 建立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反射在时间上的结合,即强化

  13. 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形式生物电

  14. 听觉和平衡的感受器耳蜗;前庭器

  15. 甲状腺素的作用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16. 激素调节的基本方式负反馈

  17. 人工免疫的主要方式是接种疫苗

  18. 生长素的作用

  19. 胚芽鞘向光性生长的原因

  20. 听觉形成的过程

  第6章复习要点

  1.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复制合成释放

  2. 什么是基因携带遗传信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

  3. DNA复制的方式和特点半保留复制,边复制边解旋

  4. DNA复制、转录、翻译的场所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

  5. 基因工程的三种必要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酶

  (2)基因的化学浆糊DNA连接酶

  (3)基因的运输工具质粒

  6. 基因工程的三大分支动物、植物、微生物基因工程

  7. 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获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8. 获取目的基因的2种方式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从生物体细胞中分离

  9. 转基因生物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主要集中在那两方面

  10.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第7章复习要点

  1. 常见的无性繁殖方式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分裂生殖,营养繁殖

  2. 有丝分裂前期的特点、有丝分裂后期的特点

  3.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前期形成纺锤丝方式不同,植物两极直接发出,动物由中心体发出;末期形成子细胞方式不同,植物赤道面位置形成细胞板,在转变成细胞壁,把细胞一分为二,动物赤道面位置细胞膜内陷,缢缩成两个子细胞

  4. 细胞分裂后的三种状态(各举一例)不增殖细胞(神经细胞)、暂不增殖细胞(肝、肾细胞)、增殖细胞(动物骨髓细胞)

  5.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特点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特点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6.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差异精子:细胞质均等分裂,一个精原细胞形成四个精细胞;卵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 精子形成过程有变形

  7. 细胞分化的特点稳定、不可逆

  8. 植物组织培养需要控制的条件无菌,温度,pH值,光照

  9. 图解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10.图解克隆绵羊多利的培育过程

  第8章复习要点

  1.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结构变异的类型结构、数目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2. 物理和化学致变因素各举三例

  3. 什么是基因突变有什么特点

  4. 变异主要有哪三方面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5。图解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

  6. 单倍体育种有什么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简述单倍体育种的过程

  7. 遗传病预防的措施有哪些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婚前体检,适龄生育。

  8. 秋水仙素使染色体加倍的原理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

  第9-10章复习要点

  1. 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哪些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生物化学,古生物化石。

  2. 生物进化的趋势和一般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

  3. 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本观点

  4. 现代进化学说的基本论点

  5. 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变异、选择、隔离

  6. 生物多样性包含哪三个层次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

  7.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8.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三大类就地、迁地、离体保护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7

  好的,以下是一个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的例子,仅供参考:

  1.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碳元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氢元素(生命活动的直接承担者)、氧元素(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元素(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磷元素(构成骨骼、磷脂等)。

  2.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糖蛋白、纤维素、淀粉、糖原)。

  3.糖类:组成生物体的最主要的有机物,是构成细胞中组织的主要成分,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4.蛋白质: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载体。

  5.核酸:细胞内携带遗传物质的`物质,包括$DNA$和$RNA$两种。

  6.脂质:组成生物体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等细胞内结构的成分,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7.细胞内各种生物分化的原因:遗传物质相同,环境因素基本相同,营养条件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细胞的基因选择性表达,即不同生物的细胞中所含蛋白质不同。

  8.细胞核的结构:核膜(双层膜,上面有孔)、核仁(与核糖体活动有关)、染色质(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

  9.细胞器的结构:线粒体(双层膜,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双层膜,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内质网(单层膜,能合成蛋白质等物质)、高尔基体(单层膜,与分泌蛋白的形成有关)、核糖体(无膜结构,能合成蛋白质)、中心体(无膜结构,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10.细胞膜的结构: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大多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

  11.细胞核的功能:遗传信息的载体,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复制,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表达。

  12.细胞器的联系: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3.细胞核与细胞器的联系: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在细胞核中复制,在细胞质中表达。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8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水分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二、原生质层:

  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三、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1、具有半透膜

  2、膜两侧有浓度差

  四、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细胞膜结构:

  磷脂蛋白质糖类

  二、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相关概念: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要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3、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高考生物复习基本方法技巧

  1、要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学习线粒体就应该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①外有双层膜,将其与周围细胞分开,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区域内进行;

  ②内膜向内折成嵴,扩大了面积,有利于酶在其上有规律地排布,使各步反应有条不紊地进行;

  ③内膜围成的腔内有基质、酶;

  ④基质、内膜上的酶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应所需,因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这样较易理解并记住其结构与功能。

  学习生物同其他学科一样,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如学习减数分裂过程,开始只要弄清两次分裂起止,染色体行为、数目的主要变化,而不能在上新课时对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与遗传三定律关系、与有丝分裂各期图像区别等一并弄清。后者只能在练习与复习中慢慢掌握。

  2、设法突破难点

  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干知识,能一目了然。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的变化,我们若将其总结为“前期两现两消,末期两消两现”,则其他过程就容易记住了。动物体内三大物质代谢过程复杂,可总结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转化”。对一些复杂的问题,如遗传学解题,可将其化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小题,依次解决。

  (2)抽象问题形象化。要尽量借助某种方式,使之与实际联系起来,以便于理解,如DNA的空间结构复杂,老师一旦出示DNA模型,几分钟即可解决问题。因此,学习生物常常需借助图形、表格、模型、标本、录像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

  3、经常归纳总结。

  在生物新课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习。但当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就应该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归纳总结要做到“三抓”:一抓顺序,二抓联系,三抓特点。

  抓顺序就是要将各知识点按照本身的逻辑关系将其串联。如高中生物的“遗传的物质基础”,可以整理成:配子→合子→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性状。

  抓联系就是要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点线的纵横关系,由线到面,扩展成知识网络。

  抓特点就是抓重点、抓主流,进行归纳总结,不能大杂烩,胡子眉毛一把抓;应将次要的东西简化甚至取消。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9

  众所周知,生命科学是二十一世纪发展最快的科学,而且生命科学将成为将来决定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最为重要的科学制高点。学好生命科学,对于我们在将来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和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学好生物学呢?

  1.构建知识网络。我们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抓住生命基本特征这根主线,理清每个章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把所学内容有机地与人类的生产实践、日常生活相结合,此外,还要密切关注生物科技的最新发展动态。

  (1) 把握知识的纵向衔接,使知识连成一片。生物知识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例如第二章生命的基础中,了解生命的物质基础为掌握生命的结构基础作了铺垫,而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的结构基础又给理解细胞的分裂打下了伏笔;又如遗传和变异这一章,不知道分离规律的实质根本无法继续学习自由组合规律。

  (2)关注知识的横向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立体化。生物学科中的章节之间既有递进关系也有并列关系,内容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因此,我们要牢牢抓住生命的基本特征这根主线,丰富知识的内涵,扩大知识的外延,把生物知识汇成一张完整的网络。

  2.完善理论体系。生物学的理论是大量的,它们贯穿在各个章节之中,如细胞学说、自然选择学说、基因理论等,因此,在学习生物学时,除了专用名词概念以外,一些基本理论也是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内容。

  (1)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为什么人会有“白化病”、“白痴病”?为什么要禁止近亲结婚?为什么说人不是上帝或神创造的,而是从古类人猿进化来的?为什么人类要保护鸟类?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应当运用正确的理论去合理解释,从而使人们能够自觉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 注意理论与生物基本概念的联系。理论的掌握必须建立在对诸多概念的正确理解上。例如了解内环境自稳态理论的前提是弄懂pH值、体温、血压、血糖、渗透压、氧分压、电解质浓度等;同样,生态平衡理论的运用也离不开对种群、群落、生态系统、食物链、营养级等概念的掌握。

  (3) 把握各理论间的联系。生物学各种理论互相支持、互相补充,在广大生物科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理论又不断更新、不断充实,使人们认识的生物世界越来越接近真实。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把某个理论放在整个生物理论体系中加以考虑,并通过实例来深化、拓展,使自己对生物理论的掌握更加完善,运用起来更加精确。

  (4)提高解题技巧。近几年生物学高考题目主要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其中,非选择题有填充题、分析说明题、学科内及学科间的综合题。题型不同,要求也不同。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注意审题,搞清每一道题命题教师的考核意图;其次,要学会区分对立概念和相似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还是包含关系;接着,要知道生物符号的特殊含义和正确写法;最后,要具有分析归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能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我们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增长知识、熟悉理论,还应当培养实践能力、加强科技意识、训练创造思维能力。首先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明确实验的主要目的,规范实验的操作要求,了解实验的整个过程;其次要学会知识和理论如何与实际相结合、与生活相联系,从而使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理论更加丰富、更加扎实、更加全面;接着要具有良好的科技意识,随着世界生物科技的迅速发展,许多新的内容不断涌入到考题之中,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转基因生物等,因此,学生有必要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能够关心科技时事、了解科技发展动态;最后,我们还必须经常进行扩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训练,尝试从一个现象联想到另一个现象、从一种知识迁移出另一种知识,让自己的知识和理论系统化、立体化,使自己的生物学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教师建议:

  1、考试范围:必修二全册和必修三第一、二章。试卷上有50道选择题共50分,简答题50分,其中包括实验设计一道

  2、复习注意:首先是下功夫,扎实细致地进行复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总是能反映在成绩上的。其次是注意复习方法,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特别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有针对性的多做一些习题,对做错的习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要特别注意复习巩固、加深理解,避免再次出错;翻阅以前的习题、试卷,对一些以前出错的题重复做一遍;考试时先做简单的题目,先把稳得的分得到,仔细审题,抓住要点。

  高中生物学习技巧

  方法有两个,一是归纳,二是做题。

  首先讲讲归纳,这是我个人最推崇的方法。因为我高三这一年花在比赛上的时间很多,没有严格地按照老师的进度很系统的复习,但知识归纳帮助我将系统的整理知识和思路,很有效的提高了复习效率,达到比较好的复习效果。我的.生物知识归纳包括基本知识的归纳、习题归纳和特殊知识点归纳。

  基本知识的归纳就是把书本上的所有知识点有条理的罗列出来,解释各个术语的含义,列出它包含的的种类或分支的方向,并清晰地标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知识归纳能帮助你准确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课本的知识。做这个归纳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参考一些参考书上的归纳,像优化设计上的归纳就很不错,大家可以以之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体的东西,尤其是书上的例子补充进去。我高二的时候做了全部自己写的那种归纳,上高三不久,就在优化设计上对它给出的框架做了补充。

  做这种归纳的最重要意义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意义是帮助你读透课本。这种基本知识归纳只不过是把书上的要点和例子抄在一起,但这个过程你要翻书,几本书一起翻,就可以对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表述做比较,这可以帮助你更透彻的了解这个知识点;而想做一个比较完整、美观的知识归纳,就必须知道什么知识点放什么位置,这就要弄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又帮助你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点,理清思路。最后再抄写一次,印象就很深刻了。所以做知识归纳最大的用处是在做的过程中帮助你熟悉课本、掌握知识点,其次才是做好了以后看。课本是最最最根本的,大家一定要三本课本读的滚瓜烂熟。

  习题归纳就是把做过的错题、好题、经典的题目归在一起,然后写出每道题目的关键,如某个知识点或某种方法或技巧。如果是错题则写出出错的原因,尤其是要写明是哪个知识点的缺漏造成的。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把题目抄在本子上,但如果觉得自己没那么多时间,可以在那道题目旁边做个记号,并写上我刚刚提到的“题目的关键”。考试前认真察看就可以了。

  在做好了以上两种归纳的基础之上,便做着两种归纳的归纳,也就是特殊知识点的归纳,把基本知识中一些自己掌握不好的、易忘的、易混淆的、难懂的、有代表性的和特殊的知识点或例子另外抄写来,还有把习题归纳中常错的、易错的、常考的、特殊的知识点也一起抄下来,这样就组成了特殊知识点归纳。平时在听完课,做完习题后应该着重做基本知识点归纳和习题归纳,而在准备考试的时候,应该先看一边书本,再看一遍知识归纳,一边看一边把重点要点写下了——也就是做特殊知识归纳,最后就只看这本特殊知识归纳。如果时间允许,边看边把记不住的打上记号,到了最后的最后就只看有记号的。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知识点过一遍了。懂的看一眼就行了,因为这些知识本来就烂熟于心了;而不太有把握的,经过这样抄一遍,看几遍也都攻下来了,所以上考场的时候就可以信心百倍了。我高考前两个星期就是先花了一个星期把书本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做了特殊知识归纳,然后接下来那个星期就看特殊知识点归纳和习题归纳(我是看卷子的)。

  然后讲讲做题。

  练习题的选择:主要做好老师发的卷子,自己再有一两本就可以了(根据自己能力,难度可稍大)

  常用:优化设计、黄冈考典、易错题宝典、龙门书局(实验!)

  要点: 多做 精做(高考题,实验设计题,经典实验题)

  简答题要认真对答案,能背下更好(主要是练表述和实验设计注意事项)

  归纳

  做过的题目要有印象,不要做了跟没做一样

  课上课下多和同学老师讨论

  听课

  做好预习

  听课时记一些特殊的例子,自己预习是没有留意到的和不明白的

  讲卷子时不管做没做对都要留心,主要记下一些技巧性东西和每道题的考点

  及时提问

  以上是复习准备的方法,是知识录入,那考试时应该怎样把知识提取出来呢?我想,首先应该确信自己每个知识点都弄懂了,遇到一个问题时,要做的就是把答案从大脑中提取出来。看到一个题目,先把握住这道题要考的是什么知识点,然后以这个知识点为关键词,搜索若干个出相关的知识点,就像在网上搜索资料一样;简单的题目答案一下子就找出来了,而复杂的题目则需要在搜索出来的知识点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或是搜索出所有合适的知识点。后一种方法在生物考试中尤为重要,因为生物这门学科的特点就是有很强的联系性,生物体各种形状和功能的联系决定了我们学的各个知识点的联系,也决定了试题答案要求全面。生物试卷中更多的是多选题和简答题,全面和体现联系是取得高分的关键。牢固的基础知识、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开阔灵活的思路则是学好这门课,考出好成绩的根本。

  上面介绍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我觉得不仅适用于学习生物,也适用于学习其他科目,当然要根据每个学科的特点而不断改良。我的学习方法,像知识归纳,是要花很多时间和心血的,我并不十分聪明,所以只有用更多的勤奋来收获更多的知识。勤奋、付出,是每一个求学的人都必须做到的。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10

  高中生物选修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是生物学中重点、难点与热点课程的体现。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高中生物选修一的知识点,以便更好地备考与学习。

  一、细胞生物学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研究生物学中最基本的科学对象。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生理、化学、调控、分化和遗传等方面的学科。

  1. 细胞膜

  细胞膜是细胞外围的一个薄膜,由脂质、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分子组成。它不仅可以保护细胞,还可以调节物质的进出,是细胞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2. 细胞器

  细胞器就是细胞内的各种有具体功能的亚细胞结构,包括核、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它们各司其职,在细胞的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或多个新的、功能相近或相同的细胞的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大类。它们是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分支。

  二、基因遗传学

  基因是指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遗传单位。而遗传是指父母的基因遗传给下一代的过程。基因遗传学就是研究基因、遗传和变异的学科。

  1. 基因

  基因是一段能够编码蛋白质的遗传物质序列,它是控制生物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基因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决定我们身体的各种基因型和表型。

  2. 遗传规律

  遗传规律是指遗传过程中发现的几个经典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连锁性遗传规律和显隐性遗传规律等。这些规律揭示了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3. DNA

  DNA是指脱氧核糖核酸,是一种大分子生物物质。它包含了生命的遗传信息,并在每个细胞的'核内以双螺旋结构存在。DNA是基因遗传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分支。

  三、生物进化论

  生物进化论是指生物在长时间的演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种类、新形态以及保持和改进原有生命方式的进程,包括了进化的原理、进化的证据等内容。

  1.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是指由于生存竞争中的不同生物之间的适应性优势,导致了能够生存下去的生物形态、特征得以保留和增强的过程。这是生物进化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推动力。

  2. 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指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由于生存环境、表型和基因变异等原因导致的物种间差异和变化。这对于生物进化而言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这样才能够保证物种的适应性和生存率。

  3. 生物进化证据

  生物进化证据包括了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学、遗传学和生物形态学等方面。这些证据揭示了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发展历程,也证明了进化在生命界中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高中生物选修一中重点的知识点总结。我们需要认真理解,结合实际学习,并努力掌握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方法和应用技巧。通过细致的学习和归纳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命科学中的各种复杂理论和实际应用,掌握学科的核心思想和方法,更好地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11

  一、 生物学中常见化学元素及作用:

  1、Ca:人体缺之会患骨软化病,血液中Ca2+含量低会引起抽搐,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血液中的Ca2+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如果用柠檬酸钠或草酸钠除掉血液中的Ca2+,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2、Fe: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乏会患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中的Fe是二价铁,三价铁是不能利用的。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3、Mg:叶绿体的组成元素。很多酶的激活剂。植物缺镁时老叶易出现叶脉失绿。

  4、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乏植物会出现花而不实。

  5、I:甲状腺激素的成分,缺乏幼儿会患呆小症,成人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6、K:血钾含量过低时,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

  7、N:N是构成叶绿素、ATP、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元素。N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都是不稳定的或易溶于水的,故N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N时,幼叶可向老叶吸收N而导致老叶先黄。N是一种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化学元素,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过多的N与P配合会造成富营养化,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动物体内缺N,实际就是缺少氨基酸,就会影响到动物体的生长发育。

  8、P: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必需元素。植物体内缺P,会影响到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P还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因为ATP和ADP中都含有磷酸。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元素。植物缺P时老叶易出现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

  9、Zn: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如催化吲哚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的酶中含有Zn,没有Zn就不能合成吲哚乙酸。所以缺Zn引起苹果、桃等植物的小叶症和丛叶症,叶子变小,节间缩短。

  二、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

  1、斐林试剂: 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5g/ml CuSO4(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

  2、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3、双缩脲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1g/ml CuSO4(乙液)。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4、苏丹Ⅲ:用法:取苏丹Ⅲ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5、二苯胺:用于鉴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

  6、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

  7、50%的酒精溶液:在脂肪鉴定中,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再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8、75%的酒精溶液:用于杀菌消毒,75%的酒精能渗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低于这个浓度,酒精的渗透脱水作用减弱,杀菌力不强;而高于这个浓度,则会使细菌表面蛋白质迅速脱水,凝固成膜,妨碍酒精透入,削弱杀菌能力。75%的酒精溶液常用于手术前、打针、换药、针灸前皮肤脱碘消毒以及机械消毒等。

  9、95%的酒精溶液: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集DNA。

  10、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

  11、龙胆紫溶液:(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用于染色体着色,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通常染色3~5分钟。(也可以用醋酸洋红染色)

  12、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1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14、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

  15、丙酮: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16、层析液:(成分: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号汽油)可用于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

  17、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18、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破坏。

  19、0.3g/mL的蔗糖溶液:相当于30%的蔗糖溶液,比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

  20、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与鸡血混合,防凝血。

  21、氯化钠溶液:①可用于溶解DNA。当氯化钠浓度为2mol/L、 0.015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高,在氯化钠浓度为0.14 mol/L时,DNA溶解度最高。②浓度为0.9%时可作为生理盐水。

  22、胰蛋白酶:①可用来分解蛋白质;②可用于动物细胞培养时分解组织使组织细胞分散。

  23、秋水仙素:人工诱导多倍体试剂。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使染色体组加倍,原理是可抑制正在分裂的细胞纺锤体的形成。

  24、氯化钙:增加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用于基因工程的转化,使细胞处于感受态)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12

  1、原核细胞都有细胞壁吗?

  原核细胞中支原体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无细胞壁。

  2、真核生物一定有细胞核、染色体吗?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胞等没有细胞核,也无染色体。

  3、“霉菌”一定是真核生物吗?

  链霉菌是一种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

  4、糖类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O吗?

  糖类元素组成只有C、H、O。

  5、真核生物都有线粒体吗?

  蛔虫没有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

  6、只有有线粒体才能进行有氧呼吸吗?

  需氧型的细菌等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膜内表面上。

  7、只有有叶绿体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吗?

  蓝藻等含有光合色素的植物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8、绿色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吗?

  植物的根尖细胞等就没有叶绿体。

  9、细胞液是细胞内液吗?

  细胞液是指液泡内的液体,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及细胞核中的液体。

  10、原生质层和原生质一样吗?

  原生质层是指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高一,不包括细胞核与细胞液。原生质是指细胞内的全部生命物质,包括膜、质、核。

  11、生物膜是指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吗?

  生物膜是指细胞内的所有膜结构,巩膜、虹膜等生物体内的膜就不是生物膜。

  12、主动运输一定是逆浓度梯度吗?

  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但有时候也表现为顺浓度梯度,比如刚吃完饭后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

  13、ATP是生物体所有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吗?

  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的,体内有些合成反应,不一定都直接利用ATP功能,还可以利用其他三磷酸核苷。

  14、呼吸作用是呼吸吗?

  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的有机物经一系列氧化分解,最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其他产物,并释放出能量合成ATP的过程。呼吸是指生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15、丙酮酸和丙酮是一回事吗?

  丙酮酸(C3H4O3)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丙酮(C3H6O)常作为一种有机溶剂用于有机物的提取。

  16、高等植物无氧呼吸产物一定是酒精和CO2吗?

  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的胚等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

  17、酵母菌只进行出芽生殖吗?

  酵母菌在营养充足时进行出芽生殖,营养贫乏时进行有性生殖。

  18、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都生成了ATP了吗?

  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只有一少部分转移到ATP中去了。

  19、光合作用过程只消耗水吗?

  事实上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也有水生成,从净反应来看应该是消耗水。

  20、光能利用率和光合作用效率一样吗?

  光能利用率一般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中所含有的能量,与这块土地所接受的

  太阳能的比。光合作用效率指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与植物吸收光能之比。

  2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出现赤道板了吗?有丝后期出现细胞板了吗?

  赤道板这个结构根本不存在,是因为类似于地球上赤道的位置才这样说的。细胞板真实存在的在后期出现的。

  22、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还是姐妹染色单体吗?

  姐妹染色单体一旦分开,就成为两条染色体,只有连在同一着丝点上才说姐妹染色单体,且为一条染色体。

  23、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一定是细胞衰老吗?

  细胞在也可能失水造成水分减少,萎缩。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13

  第一章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整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其生命活动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方能完成;对于非细胞生物(病毒)而言,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即寄生生活。

  注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3.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一般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③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衣壳)所构成。

  ④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三大类)..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生物圈...

  注意:

  ①单独的物质(如水)并不能表现生命现象,故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②植物组织主要包括分生、营养、输导(导管和筛管)和保护组织,没有系统;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③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既可以属于细胞层次,也可属于个体层次。

  ④动物的组织包括上皮、肌肉、神经和结缔组织,其中血液、韧带为结缔组织;血管则属于器官。

  第一章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无成形的细胞核,被称之为拟核;...

  遗传物质为裸露的DNA分子,不和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

  遗传物质为DNA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结合成染色体;除核糖体外还有多种细胞器;植物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

  注意: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也有统一性,即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且遗传物质相同,均为DNA。

  2、细胞生物种类:

  ①原核生物: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等

  ②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等。

  注意:

  ①细菌和真菌的区别细菌分为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球菌(葡萄球菌)和螺旋菌(霍乱弧菌);真菌主要包括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如蘑菇,木耳等)

  ②藻类中只有蓝藻(念珠藻、颤藻、发菜)是原核生物,水绵,衣藻,红藻等为真核生物;但它们均为光能自养生物。

  3、细胞学说的内容: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

  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③新细胞是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也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依据,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它们之间都存在着或近或...........

  远的亲缘关系。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进程。

  4、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实验:

  ①操作的基本步骤:取镜(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安放、对光(光线暗时,可选用大光圈,凹面镜;光线亮时,可选用小光圈,平面镜)、压片、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再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且用高倍镜观察时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认识目镜和物镜(123为目镜,456为物镜)

  镜长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③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且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长度或者宽度的放大倍数,而非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注意:采用目镜放大10倍,物镜放大10倍观察装片时,视野被16个细胞充满,当转动转换器把物镜换成放大40倍时,视野则仅被1个细胞所充满(前者细胞面积被放大10000倍,后者则被放大了160000倍)

  采用目镜放大10倍,物镜放大10倍观察装片时,视野直径上有16个细胞,当转动转换器把物镜换成放大40倍时,视野直径上则有4个细胞(前者细胞长度被放大100倍,后者则被放大了400倍)

  ④低倍镜的放大倍数小,物镜短,通光量大,视野亮;高倍镜的放大倍数大,物镜长,通光量小,视野较暗。

  ⑤物象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由于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所以,视野中物象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如b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可看到的是q;显微镜观察的目标在视野的右下角,要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需要将装片向右下角移动。

  第二章第一节组成细胞的'分子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不............同.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不同生物所含元素种类基本相同,但含量不同........

  大量元素:C、O、H、N、S、P、Ca、Mg、K等;微量元素:Fe、Mn、B、Zn、Cu、Mo等;①最基本元素(干重最多):C②鲜重最多:O

  ③含量最多4种元素:C、O、H、N④主要元素;C、O、H、N、S、P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鲜重,85%—90%)无机物无机盐

  3.组成细胞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干重,7%—10%)...的化合物

  元素C、H、O、N(有的含P、S)

  脂质:元素C、H、O(有的含N、P)

  有机物糖类:元素C、H、O

  核酸:元素C、H、O、N、P

  4、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①还原糖的检测:材料含糖量高,颜色较白的,如苹果,梨

  试剂斐林试剂(由0.1g/ml的氢氧化钠和0、05g/ml的硫酸铜等量混合后加入组织样液)

  现象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注意:淀粉为非还原性糖,其遇碘液后变蓝。

  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但蔗糖为非还原糖。斐林试剂很不稳定,故甲液与乙液最好是现配先用,且必须混合均匀。

  ②脂肪的检测:材料花生子叶

  试剂苏丹Ⅲ或者苏丹Ⅳ染液

  现象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后可见视野中被染成橘黄色(苏丹Ⅲ)或者红色(苏丹Ⅳ)的脂肪颗粒。

  ③蛋白质的检测:材料豆浆、蛋清等试剂双缩脲试剂(由0.1g/ml的氢氧化钠和0.01g/ml的硫酸铜先后加入组织样液)现象不需水浴加热即可出现紫色反应。

  注意:用蛋清时一定要稀释,若稀释不够,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时,会黏在试管内壁,使得反应不够彻底,且试管不易清洗;加入双缩脲试剂的顺序不能颠倒,先用A液造成碱性环境后再加入B液。

  第二章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NH2

  元素C、H、O、N(少量P、S)

  RCHCOOH

  基本单位氨基酸(20种)特点: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

  脱水缩合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之间的差别是在......于R基的不同;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多肽(链)肽键:─CO─NH─

  盘曲、折叠几个氨基酸就叫几肽.....

  空间结构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①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结构多样性)

  ②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变万化决定

  功能结构蛋白与功能蛋白结构成分、催化、运输、免疫、调节(功能多样性)(角蛋白、酶、载体如血红蛋白、抗体、胰岛素和生长激素)

  相关计算

  ①肽键个数(脱水数)=氨基酸个数(N)─肽链条数(M)

  ②几条肽链至少有几个氨基和几个羧基(至少两头有)..

  ③蛋白质分子量=N×a—18×(N─M)其中a代表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量

  第二章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1、核酸(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一分子磷酸

  ①基本单位是:核苷酸一分子五碳糖(2种)

  (8种)一分子含氮碱基(5种)

  ②核酸功能: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③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注意:遗传物质和核酸的区别:如小麦的遗传物质是DNA,而核酸则包括DNA和RNA两种;RNA病毒的遗传物质和核酸均是RNA;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而核酸则包括DNA和RNA两种。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

  ①原理:用甲基绿和吡咯红染液染色甲基绿使DNA变绿、吡咯红使RNA变红

  盐酸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可以促使DNA与蛋白质的分离。

  ②步骤: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在30度的温水中用盐酸水解用蒸馏水冲洗涂片染色观察(先用低倍镜玄色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再换高倍镜观察)。

  ③实验现象:细胞核被染成绿色,细胞质被染成红色。

  ④实验结论: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原核细胞DNA则主要位于拟核)

  第二章第四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1.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

  2.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①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如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动植物都有)②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植物二糖: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水解为两分子葡萄糖)动物二糖: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

  ③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植物多糖:淀粉(贮能)、纤维素(细胞壁主要成分,不提供能源)

  动物多糖:糖元(贮能)(如肝糖原、肌糖原提供肌肉能源)

  3、脂质的组成元素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N。脂质中的氧元素的含量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所以等量的脂肪和等量的糖类,前者释放的能量更多。(O含量相对少、H比例高,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多,耗氧多)

  脂肪:储能、保温、减少摩擦,缓冲和减压

  4.脂质分类磷脂:膜结构基本骨架,脑、卵、、肝脏、大豆中磷脂较多固醇:对生物体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起到积极作用。

  胆固醇(构成细胞膜重要成分,参与血液脂质运输)、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生殖细胞形成,维持第二性征)、VD(有利于人体对Ca、P吸收)

  5、①单体:组成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②多聚体: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③每个单体都以若干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有许多单体连成多聚体。故碳元素为基本元素。

  第二章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1.水的概述: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不同的生物种类含水量差异大,一般水生生物含水量多于陆生生物;同一生物不同发育时期含水量差异大,一般幼年大于老年;同一生物个体不同器官含水量也不同。

  2.存在形式自由水结合水含量约95%约4、5%功能1、良好溶剂2、参与多种化学反应3、运送养料和代谢废物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联系它们可相互转化;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含量增多;随结合水增加,抗逆性增强。注意:心肌含水79%呈坚韧形态是因为其结合水含量多,而血液含水82%呈流动状态是因为其自由水含量多。

  3、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功能:①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Mg→组成叶绿素、Fe→血红蛋白、I→甲状腺激素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血钙高会肌无力)③维持酸碱平衡(如NaHCO3/H2CO3)④调节渗透压

  4、植物必需无机盐的验证(溶液培养法,注意对照)

  在植物需要的各种无机盐中,摄取量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如果用完全培养液(即包含植物生活需要的各种重要元素的矿物质溶液)培养植物,植物应能正常生长发育。如在培养液中特意缺少某种元素后植物发生生长发育不良或其他种异常现象,当再重新添加该种元素后,植物又重新恢复正常生长发育。运用这种方法就可以了解某种元素对植物生活所起的作用。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14

  一、生长素

  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的试验:

  实验过程:

  ①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向光性;

  ②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长;

  ③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竖立生长;

  ④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2)温特的试验:

  实验过程: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

  (3)科戈的实验: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

  3个实验结论小结: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2、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3、判定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

  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

  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

  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

  均匀:直立生长

  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

  4、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5、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浓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标准)。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见右图)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有关。

  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

  6、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实验];

  防止落花落果;

  促进果实发育(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形成无子番茄);

  除草剂(高浓度抑制杂草的生长)

  二、其他植物激素

  名称主要作用

  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植株增高,促进果实生长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联系:植物细胞的分化、器官的发生、发育、成熟和衰老,整个植株的生长等,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

《骑鹅旅行记》读后感600字15

  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法国的博物学家拉马克。

  他的基本观点是:

  (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

  2.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进化论,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选择的基础)、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

  3.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仅限于个体水平。达尔文 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