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教育名著读书心得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名著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1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但是我从中认为,这是一个能“照”出人美好心灵的书。
这本书写了母子爱,师生爱,友谊爱……书中写了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他们有生活艰苦,有的像一个废人一样,但是他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爱,是空气,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爱,是雨露,是阳光,照耀着我们,滋润着我们。
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爱就在我们身边。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人们的微笑……大的'捐款,希望工程……
爱像“病毒”,一碰就会传染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如果有爱,你会觉得你每天过得很美好,很快乐。每天也会因有对新东西的感悟,让学习变得充实起来。
我们现实生活中爱很小,看不见,也摸不着,我们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是如果我们大家一起传递下去,那么爱就会传递整个世界。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2
幼教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复杂,后浪推前浪的不断演进的过程。在我的记忆中,在我很的时候,幼教育感觉只是停留在看看孩的观念上,读了本书以后,我才知道我的认识是多么肤浅,其实,"幼教育"已经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只是,在词语的运上有所差别,与其相对应的就是"蒙养",既教育童蒙之意思。春秋时期我国伟的教育家,儒家教育理论体系的奠基――孔很重视早期教育,确实,正确的早期教育能够使童形成好的习惯,并使童早志。那时,孔很注重孩的主体教育,个体教育,终教育等思想尽仍有重的意义。
同时,本书通过四个阶段的介绍,分别讲述了我国,外国近代中国幼教育历史上的具有代表性的幼教育物及其对幼教育的看法和主张。书中的主要教育思想和原则不因为时代变迁失去其价值,所选的都是古今中外流传的教育经典,是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对类教育的发和发展产过重影响的作品,其中有很多当代有影响的教育理论家的.代表作和国际组织的教育报告。满了我们幼教育作者的实际需要,也为我今后的幼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其中,最令我骄傲的是我国创造教育世界和探索的先驱者——陶知先,他指出"童是有创造的",并证明童有创造,他通过"六解放",解放孩的眼睛,头脑,双,嘴巴,空间和时间,和培养童创造的"三个需要"说明创造虽然不完全是由教育创造的,但能教育能启发,培养,解放童的创造,使我收益浅,让我明,教育作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定要有民主的关系。在以后的作中,我要时常提醒,注意循循善诱,耐启发,因材施教,确实,创新是个民族的灵魂,如果对教育者施以强制,那样只能培养出唯唯诺诺,墨守成规的庸,培养不出富有创造力的天才。
书中还有阐述了如:蒙台梭利,杜威,亚杰,苏霍姆林斯基等很多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外国幼教育家的理念,平与成书经历,其中最让我感动灵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灵献给孩》,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医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闪耀着他为了童的发展私奉献的精神与光辉形象。这种全的投能开启个崭新的世界,能带领孩在实践中获得创造活的钥匙,能让每个孩在师互动中焕发命的活,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这种精神多么值得我们每位幼教育作实践者学习!我们应该反思我们今天的幼实践教育,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做教师,怎样培养真正的"",其实,每个孩灵中潜藏着巨的命创造,他们都有幻想,都会编故事,会唱歌……如果我们拥有象苏霍姆林斯基样宏的胸怀,把整个灵献给孩,那么,你就会发现:每个童就是个完整的世界,蓝天下的快乐学校也就不会是个童话。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3
家长应做一个明智的学习者!这是我最近在《父母课堂》杂志上看到的,能引发我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深入思考的句子。
有人说,好父母不是靠学出来的,而是靠悟出来的。把总是用眼睛盯着孩子变为不断反思和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注重通过学习提升自己,才是解决孩子问题的关键要素。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这样鲜明的观点。是的,做好家长的关键就是要自觉地在教育孩子的实践中去感悟,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历程,父母必然也要有个不断进步不断学习的过程。
把眼睛盯着孩子变为注重提升自己。如何教育好孩子是不少父母平常需要绞尽脑汁的事情。平日里,大多数父母都有一个共通的地方:从孩子的饮食、言行、礼貌等都是用一副挑剔的眼神去审视孩子,总想把他们规范到自己的理想状态中。可很多的事实又不争地告诉人们,孩子在家庭中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点:得到的批评多、收到的表扬少。一味地盯着孩子的缺点、总是依赖与外力矫治孩子的言行和品德修养是很难见效的。家长应做一个明智的学习者!目的`是告诉我们父母要不断地去反思和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更多的是要通过学习提升自己,找到解决孩子学习和成长问题的钥匙。
现实生活中,孩子的问题大多都是因父母缺乏对孩子的了解造成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特征和心理变化,孩子依赖父母的程度、看待父母的教育方式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向孩子学习、读懂孩子这本书。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学会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向孩子学习,了解孩子的特点和真正需要,才能与孩子产生心灵的共鸣,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贴心人和助推者。
最后作者还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在家庭中建立学习团队,与孩子共同学习。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可以说是人的一生中最初的学习场所,也是渗透力最强的学习环境。为孩子营造家庭良好的学习氛围,譬如:对知识的追求,对科学的崇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家庭中的民主空气,生活中的沟通,知识的分享等,这种氛围的营造是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愿我们每一个家长都做一个明智的学习者。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4
在20xx-20xx学年度教研月中,我自觉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研读了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爱的教育》,收获颇大,体会如下:
《爱的教育》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日记体小说,这部小说通过一个小学生的日记,以充满儿童情趣的幽默语言,记录了孩子们在整整一年中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全书故事简单,风格朴素,感情浓烈,展现了一幅幅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的动人画面,是19世纪意大利最伟大的10本小说之一。
小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个刚刚上四年级的学生,出生在一个生活相对富裕的知识分子家庭。他学习勤奋努力,待人诚挚友善,安利柯的父亲是位工程师,家里的条件也算是小康,他的父母都是乐善好施的人,常常教导安利柯要帮助穷人和有困难的人。
安利柯的身边有着一群心地善良、充满爱心的同学。班长代洛西是个热忱的孩子,当他得知克洛西的父亲是服刑回来的人时,为了不伤同学的自尊心,他小心翼翼地保守着这个秘密。当面对克洛西的父亲的时候,代洛西真挚的话使这个曾经失足的人感到了人间的真情,鼓起重新做人的勇气。安利柯最敬佩的同学是卡隆,这个火车司机的儿子具有高尚的心灵,面对被欺负的弱小者他常常会挺身相助。绅士的儿子诺比斯和卖炭人的儿子贝谛为一点儿小事吵架,在开明的家长的教育引导下,两个孩子反而成了亲密的同桌。同学克洛西的父亲因过失杀人入狱,克洛西的母亲靠沿街卖菜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但不论怎样困苦,母亲都要让克洛西去上学。朱利亚为了帮助父亲抄写公文而累坏了身体,面对父亲的责怪和家人的不理解,朱利亚忍受了下来,并坚持帮助父亲抄写公文。当父亲终于明白儿子为何身体每况愈下,学习成绩直线滑坡时,父子俩痛哭着抱在一起。波莱科西以加倍的用功和非凡的孝心,得到了一枚奖章,他的这份荣誉令父亲幡然醒悟,从此改过自新,成为一名勤奋的好铁匠。
安利柯的'老校长是一位和蔼的老人,他的儿子当志愿兵不幸牺牲后,校长常常带着学生去看路过的军队,向军旗行礼,教导孩子们要爱国。毕业时,安利柯好他的同学们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自己的老师和校长,心中充满了无限敬佩与感激之情。父亲也特意带安利柯乘火车去探望自己44年前的小学老师,给他上了一堂“尊敬师长”的好课。
正如其书名所暗示的,《爱的教育》宣扬了人世间最伟大的爱,生活中处处留下爱的印记。安利柯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以及对祖国的爱,使人读起来犹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全书把“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无不包含一个“爱”字。这个生生不息的神圣字眼,虽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惊心动魄,却总让人怦然心动,甚至泪流满面,提醒人们学会用一种温暖的眼光看世界。
当安利柯对沿街乞讨的母亲表现出漠然的神情是,父亲是这样及时地写道:“安利柯啊!好好听着!不幸的人伸了手求乞时,我们不该假装不知的啊!尤其是对于为了自己的小儿而求乞的母亲,不该这样。这小儿或者正饥饿着也说不定,如果这样,那母亲的难过将怎样呢?假定你母亲不得已要至于对你说:‘安利柯啊!今日不能再给你食物了呢!’”这一番话足以证明父亲的那颗金子般的心,他希望孩子富有爱心和同情心。
通过对本名著的学习,我真正体会到爱的教育蕴含了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出素质教育的根基是“爱的教育”,对父母的爱、对教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在全书中我们看到,家长和老师对孩子们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在道德上坚持高的标准和要求,在个性上允许孩子自由发展。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5
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之一,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将书视作精神的食粮。学校布置了读专著谈体会活动,更让我与教育类书籍有了更深的接触。?爱的教育?这就是我读的其中一本。
为人师的同行们,让我们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让我们教育着并爱着学生们!
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之一,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将书视作精神的食粮。学校布置了读专著谈体会活动,更让我与教育类书籍有了更深的接触。?爱的教育?这就是我读的其中一本。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所写的,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安利柯在一个学期中所记的日记,以及每月一次老师所讲的关于意大利少年的故事。 《爱的教育》中,同学朋友之间的友谊,兄弟之间的关心,子女与父母之间伟大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天真无邪的心灵,处处为人着想的品格,知错就改的行为习惯,无一不冲击着我的心灵,洗涤着我的思想。
我是一口气把它读完的。我走进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的生活,目睹了他和他的同学们是怎样生活、怎样学习的,是怎样去爱的,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生活的追求!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流泪,但是,我成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么高,而是在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表达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含散发出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真得很伟大。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抚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而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就更加要细心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孩子幼小的心灵还没有成熟,许多事情都不懂,做为老师更应该正确的辅导。
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爱,当你,我,他都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相信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不是?
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每个孩子身上去吧。用心去爱,你会发现:在你教育孩子的同时,自己也会很快乐,如果你真心对待孩子,孩子也会永远安康快乐的成长。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6
爱的教育,以一篇小学生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一个小学生的所见所闻,使我感受到生活中的人们是多么的需要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关心,而这种帮助、理解和关心,都离不开一个最最根本的东西。爱。让我懂得了生活中不能缺少人与人之间的爱。
爱是什么?我带着这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打开了这本书。读过后,我不禁潸然泪下。这样一本小小的书里,蕴含着数也数不清的充满着爱的故事,一件件的虽说都不是什么大事,但却都能反映出故事里人物的心灵是何等的高尚,何等的富有爱心。他们像烙印一样,深深地印在我么心灵深处,使我懂得了生活中不能缺少人与人之间的爱。
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爱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却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就说父母的爱,在我们生病的时候,是他们没日没夜的守候着我们,细心地照料着我们,白天上班,晚上守夜,劳累至极却没有一句怨言;在我们陷入困境时,是父母陪伴在我们的身边,鼓励着我们,给我们信心;晚上,在我们休息后,他恶魔你会给偶我们一个温馨的吻,道一句晚安。这些都表现出父母对我们亲切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爱是什么?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们明确的讲解它的含义,而它的意义却已隐藏在书中的字里行间了,现在我可以充分的回答这个问题:爱,是对祖国的`热爱,是对父母的敬爱,是对老师的敬重和终生不忘,是对周围人的关心,是对穷苦人的同情,是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帮助。爱是温暖的春风,它能融化人们心中的冰雪;爱是温柔的双手,它能抚平人们心中的累累伤痕;爱如空气一般,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却能够弥漫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带跟每一个人。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时间。只有为别人花费他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才会更有意义。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7
快乐的寒假里,妈妈给我买了好多课外书,每本书都有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道理。但是,我最喜欢的一本还是意大利的埃·德·阿米琪斯的《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一本儿童小说,它是通过日记的形式,从一个四年级小学生的角度,讲述了一个个平凡人之间发生的一个个平凡故事,展示了人性的善良与纯洁。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的,其中,我们已经学过《卡罗纳》这篇文章了,另一篇令我感动的故事是《不幸事件》,里面讲的是一个三年级小学生罗伯弟在车轮下冒险救人,而自己的脚却被轧断的故事。小小的罗伯弟让我的心深深地震撼了,在危急的`关头挺身而出,不顾自己的安危去救助别人,他的精神多么地令人敬佩啊!他小小的身体里面包藏着一颗多么伟大而美丽的心灵!那是因为他心中有爱!
爱,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人们的心扉;爱,就像一盏明灯,能照亮前进的道路;爱,就像一团火,能温暖人们的心灵。人间有爱,就有了一切!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8
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所进行的教育探索,有不少地方是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从本学期开始,我们明确提出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念”。要践行这一教育理念,首先要对这一理念有正确的认识,不能“挂羊头卖狗肉”,这就要求我认真研读有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名著》就是我选择研读的第一本书。
1.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他给生活教育下的定义是:“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这是一个由生活教育的目的、原理、原则和基本途径构成的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具体表现为一个目的、三大原理,七条原则,七项措施。
1)生活教育的目的:
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
2)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
原理之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其主要精神有:第一,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是满足人生需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服务的。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第三,教育的意义是生活的变化,因而生活教育的内容是伴随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发展的。第四,生活教育是一种终身的与人生相始终的教育。
原理之二:“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认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 他指出,传统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了一道高墙”,学校好比是一个“大鸟笼”。提倡“社会即学校”,就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冲破鸟笼式的学校束缚,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任其自由翱翔,把学校中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
原理之三:“教学做合一”
按照陶行知的解释,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又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 陶行知对教学做合一的.效用作了归纳阐释:要想营利人类全体的经验必须教学做合一方为最有效力;生活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不但不忽视精神上的自动,而且因为有了在劳力上劳心,脚踏实地的“做”为它的中心,精神便随“做”而愈加奋发。
3)生活教育七大原则:
陶行知在《生活教育之物质》一文中提出:生活有六大特质,即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结合其他教育名篇,可以确定生活教育的七大原则,即:实践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前进性原则;全民性原则;终生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全面性原则。
4)生活教育七项措施:
第一,要改造城乡教育,以培养学生“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生活本领;
第二,要普及全民教育,以达到个个识字,人人明理;
第三,要普及科学教育,推广现代科学技术;
第四,要改革旧的传统教育内容和方法,“教人发明生活工具,创造生活用具,运用生活工具”;
第五,创办新型的试验学校,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子;
第六,要培养一大批立志改造社会,改造乡村的新型教师队伍,他们是一批“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是一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满天下”,“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人;
第七,创造适合国情,适合生活需要的大教育体系,使社会与学校打成一片,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打成一片。
2.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的区别
陶先生在《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一文中,非常精辟地对两者进行了比较。
1)传统教育是吃人的教育
首先,它教学生吃自己。传统教育教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它消灭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它不教学生动手、用脑。在课堂里,不许提问;好一点的,在课堂里允许提问了,但不许学生到大社会里、大自然里去活动。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十六年的教育下来,等于一个吸了烟的虫;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在加上要经过那些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等考试,到了一个大学毕业出来,足也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用坏了,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了。大学毕业就进棺材,这叫做读书死,也就是教学生自己吃自己。
其次,教学生吃别人。传统教育教人劳心而不劳力,它不教劳力者劳心。更明白一点,就是教人升官发财,发谁的财呢?就是发农民工人的财。因为只有工人才是最大多数的生产者,他们吃农民、工人的血汗,生产品使农民、工人自己不够吃,就叫做吃人的教育。
2)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完全相反
首先,生活教育不教学生自己吃自己,而教学生做人。生活教育反对杀人的种种考试,教人读活书、活读书。
其次,生活教育也不教学生吃人,不教人升官发财。生活教育只教中国的民众起来做自己的主人,做人中人。
在其他教育篇章中,也不时可以看到陶先生关于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的比较。比如说:传统教育注重的是人才教育,而生活教育提倡的却是平民教育,普及教育;传统教育把教育和训育分离开,生活教育却把智识与品行,思想与行为,课内与课外,做人做事与读书相联系;
传统教育以文化为中心,偏重传授文化知识,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而生活教育重在运用、发明、创造,提倡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传统教育使学校与社会脱节,生活教育则要求把整个的社会当作学校;传统教育只讲“天理”与“礼教”不讲“人欲”和“自由”,而生活教育却追求“天理”与“人欲”“打成一片”;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而生活教育却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生活为中心;传统教育坚持的维持性教育,而生活教育提倡的却是开放、发展、创造的教育……
读这本书,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难发现,尽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尽管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推进了那么多年,但我们真实的课堂教学还是那样像陶先生所描述的“传统教育”,离他倡导的“生活教育”还差得很远!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9
读完斯宾塞快乐教育这本书在为人父母对于孩子教育这个问题上得到很好的启发和帮助,这本书给予我生活中如何教育孩子实实在在的案例。书中讲到:孩子一旦降生,他既属于家庭又归属社会。一个品行端正,有良好教养和技能的孩子,成年后会对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有的时候起的作用小一些,只对一个学校,一个家庭,一个群体有作用,但是都是有积极作用的。相反,品行不端,没有一技之长的人,可能只会起破坏作用,成为别人痛苦的根源。
现实中真的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个人成年后没有良好品行没有一个技能,当他成家立业后,由于不愿一直从事反复的劳动工作,而好高骛远,造成一个恶性循环。这样的情况一旦出现,想要改造一个人,已经为时已晚,这样的情况的出现可以说是有自身原因,也肯定是由于当时那个年代父母没有过多注重孩子品行,没有过多注重家庭教育,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认为个人的成才就是个人的问题!等等这些原因…
所以从这本书也清楚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在学校接收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学校一个老师面对的是一个班几十个孩子,不可能每个孩子都很好的顾及到。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的'时间要比学校的时间还要多。学校交给孩子大部分是知识技能,但是对于培养优良品质和激发一个孩子潜能则需要我们家长的耐心有效的对孩子进行指引和教导。
在我们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一个自己进修的过程。书中特别提到:你想要孩子将来怎样,你就应该要求自己怎么做。一旦我们的言语,情绪状态是负能量面对孩子的时候,孩子的情绪也会低落,痛苦,当一个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能和潜能就会被降低。呵斥和指责并不能给孩子带来好的教育成果。
所以在斯宾塞快乐教育这本书收获最多的是:我们想要教育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那么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让孩子从我们父母身上得到孩子想要学习的正能量和榜样,让孩子从小事要求自己,自己体会努力成果等等…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将不会重复,我们作为父母只要提前认识到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正确看待正确解决,将会成就孩子美好的未来!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10
前段时间,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本书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经过几十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本书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回想自己不算长的教学生涯,我感到收获良多。
一、“爱满天下”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是陶老夫子的办学心愿;“教人求真”,使学生“学做真人”是陶行知先生神圣的使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陶老夫子对教师和家长的良言忠告……真正的爱学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它需要我们有广阔的胸怀,无比的耐心,还需要我们不断提高“爱”的技巧,不断地学习如何更好的爱!
二、“生活即教育”
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培养出适应社会进步的人,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是教育进步的最高度时期,我们期待它早日到来。
三、“一面教一面学”
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效果,也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的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并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由此我们体会到陶行知先生的的真谛。
“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教师非常愿意我们的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教师对于学生的希望。”当今的社会日心月异,信息量瞬息万变,不断地在更新。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不能固步自封,守着老教材、老教法贻误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我们美术教师,必须注重生活经验积累,多看画展,多写生,多实践,才能促使我们不断思考,能够使我们的观点不落后于学生,让我找到与学生交流的`话题,从而增加彼此的交融性,从而适时地进行点拨、引导,在无形中提升我的品位,强化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影响我的学生。
四、“创造教育”
创造儿童的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解放,现今有许多学校还是靠牺牲儿童的时间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成绩”,这就使儿童失去了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
罗丹说:“恶是枯干”。我想要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关键要有适宜的气候、一定的土壤、而这些条件要靠全体教育工作者去力行。
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作文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11
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之一,在我看过的书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所写的,只要讲述了主人公安利柯在一个学期中所记的日记。我在这本书中学到了同学之间最真挚的友谊,兄弟之间的关怀,子女与父母之间伟大的爱,师生之间的爱。我们要懂得珍惜,要学会去相信别人。
在《爱的教育》中天真无邪的心灵,处处为人着想的品格,知错就改的行为习惯,无一不冲击着我的心灵,洗涤着我的`思想。这本书中没有过多的语言修饰,就是那种简简单单的文字就把亲子之情,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表达的近乎完美。当你真正喜欢一样东西的时候,所以语言和文字都变得无不足道。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12
我在寒假期间非常幸运地读到了张文质先生的著作《教育是慢的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文质先生是福建闽侯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学者和诗人。他于20xx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并成为“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和负责人。多年来,他一直专注于对“生命化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并始终扎根于中小学课堂,积极推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变革和发展。
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他创办了1+1读书俱乐部,推广1+1式的读书理念。通过学习,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首先我们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平时,我们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其次要广泛阅读,努力付诸实践,积累经验,构建自己的认识平台。
张文质先生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中,详尽而又灵动地提炼、诠释了生命化教育的理念。教育是慢的艺术”这个观点后,很多人都提出了质疑,因为这天这个时代确实是泥沙俱下、万马奔腾的年代。
但是张老师认为:好的教育肯定是慢的。慢工出细活“这样的教育在我们任何人看来”或许都会觉得都是一种理想中的教育,教育是慢的艺术,张老师很显然给出了他自己的宣告。
张老师对我们的教育感到忧虑,因为教育过于追求速度,表现在课堂上那些飞速展示又快速消失的PPT;表现在教师能够完美流畅地应对大量学生,却无法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表现在教师和校长们每天都忙于处理各种琐碎事务;表现在教师冷漠地面对那些困惑的学生目光。就像作者所描述的那样,我们的学校里也存在着这种令人痛苦的快节奏。教室里座位整齐,学生们熙熙攘攘,仿佛一场工业化大生产的景象。
老实说确实难以看到具有生命个性的人。这也难怪作者所推崇的叶澜教授不断的发出呼唤,呼唤教育创新要有“具体个人”意识,呼唤要在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人”的转向要从“抽象的人”到“具体个人。说到底快就是到了我们的课堂上都看不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了。
慢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课堂、什么样的教育呢?作者眼里慢是像W老师那样的:”教师身体动作是慢的,说话的语速是慢的`,等待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是慢的。“又如作者所说的,日本的佐藤学认为:”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一些有用的东西。“在平时教学活动中,速度要放慢,慢下来教师才能注意到每位学生的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忙,多给他们带给创造、交流经验、合作学习的机会,逐渐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潜力。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高频率、快节奏、大梯度,不利于学生的有序成长和发展。
张文质老师倡导的“生命化教育”,在当今教育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生命化教育”,简单地讲,就是把对学生的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它不是仅仅停留在理念上的表达和理解,它务必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
“生命化教育”的实现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起主观作用的,就是教师。教师要关注每个独立的学生个体,不仅仅要尊重、善待学生,还要研究学生特点;在注重全体学生知识获得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风格,带给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异常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情感交流;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引发思考……客观条件,就是课堂环境,教学空间。
在《教育的艺术之慢》一文中,张文质提到了美国教育家博耶的观点:“学校还是小的好。”那么,我们该如何定义“小”呢?据博耶所言,最佳的学校规模应该是能够让每个师生都能够互相称呼对方的名字,也就是说,学校的人数应该控制在二三百人左右。博耶还指出:“当班级的学生超过30人时,教师的注意力就会从关注个体转向对整个班级的控制。”这些见解实在令人深思。然而,博耶必定无法想象,在中国,有许多“名师”竟能够连一个学生的名字都叫不出来,却仍然能够以出色的方式进行教学。更不用说一些更加厉害的“名师”,他们可以在体育馆里面面对数千名观众,在叫不出任何一个学生名字的情况下,依旧能够展现出非凡的教学魅力。也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反而成为了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截然不同的独特之处,具有着难能可贵的价值。
如果教学课堂环境无法提供保障,首先对教师组织课堂带来了困难,也限制了信息的多样化传输,使得所谓的“生命化教育”变成了空话。而单纯强调教学质量,并以此作为衡量教师绩效的标准之一,并不公平,因为能够让课堂充满活力的老师毕竟是少数。而以“生命化教育”为理念,就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结合;既要重视教师的主观作用,又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关注学生独立个体的需求,将“生命化教育”具体落实到每一个教育细节和实际操作中。
教育是慢的艺术。在教学上,教师要慢慢地去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一个好教师,应是偶有所得,有些独特的理解、独特的发现,然后顺着这种正道,终成大器。教育是些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东西。功利的教学都是短暂的,不关注长远的,不关注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的。我们的教学研究,也是慢的艺术,有所发现,有所用心,慢慢地去做。这个慢,就是让学生感受、体验过程,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慢,就是不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期盼,足够的耐心,减少教育浮燥与功利,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13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是一个多么美好啊!
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有的更悲观,则会自杀,表示他的抗议,这多可悲呀!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 当你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不是?
朋友们,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请乘上“爱”的小舟。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而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让我想到了教育中的爱。
一、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但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爱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爱则爱在平凡中,爱在点滴之处。
读了《爱的教育》,我对师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书中说:师爱是一种依恋的心情,是一种奉献精神,是一种极端负责的态度,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爱心能架起师生关系的桥梁;爱心能春风化雨,浇灌每个莘莘学子;爱心能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养成其良好的情感品质,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爱是阳光雨露,浇灌花朵禾苗。对学生的爱既要像阳光一样普照大地,又要对一些缺少爱的同学有所倾斜。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也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谈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
三、爱是高尚师德的体现。教师要用爱,点燃孩子心中的灯。这让我想到了《爱的教育》这部书中的一个令我感动的小故事:安利柯的同班同学柯礼智每天早上5点钟便要起床帮助他的父亲劈柴运柴一直忙到7点后上学。因此柯礼智在课堂上有时不知不觉地就睡着了,而他的老师并没有像我们日常教学中经常有的情形——暴跳如雷,狠狠地批评学生——而是很宽容地对待学生上课睡觉这件事。睡觉的孩子醒了,感到十分抱歉,而这位老师充满爱心地说“我知道你睡觉的原因不是偷懒,而是你太疲倦了”。原来这位老师已经通过同学了解到了孩子睡觉背后的故事。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但是还是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爱的教育》这本书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的人。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14
假期里,我几乎每天都捧着《爱的教育》这本书,因为它带给我无尽的思考,让我真真切切体会到爱的意义。
比如在《弟弟的女先生》这个故事中,我深深感受到教师的辛苦和无奈。有一段话是这样的:
教导一年级的小孩,多费力!有的像个老人,发音不好;有的咳嗽;有的淌鼻血;有的`因为铅笔尖头触痛了手叫了起来……夏天,把草拿进来,捉甲虫往里放;帽子落了,替他们拾起……
据说,先生受不住孩子的气闹,就把手举起来,但还是把手放了下去。
看着看着,我的眼睛模糊了。我想到了我的老师,她每天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还要不停的处理我们学生之间的小矛盾和恶作剧,提醒我们注意安全等等。
老师,您辛苦了!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15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那么,什么是“生活教育”呢?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
在学习新课程理念,开发园本课程,研究有效教学的今天,我们再回头品位陶行知先生的话,是预见?还是巧合?在震撼的同时,我想更多还是思考和学习。在学习中领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学习中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学习中进行自我提高。现谈谈自己对“生活既教育”的理解和感受:
——生活化的教育内容
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贴切幼儿的实际需要,适合幼儿实际发展的,是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否定一切资源。
——生活化的教育环境
在自然的生活中进行教育,创设生活化的环境更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
——生活是活的教育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幼儿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围绕一次区域活动的开展情况,我进行了观察和引导活动,把关注幼儿的结果转移到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来,让幼儿真正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方法,获得经验。在动手区“制作动物指偶”的活动中,我先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制作的方法,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绘画。同时我注意观察幼儿的各自表现,发现孩子对“困难”表现出不一样的情景:有的马上请老师求助,有的表现不耐烦,也有的在失败、尝试中反复继续着……我想这不只是一次操作活动,从活动中,我们更看到了孩子处理问题的情绪和方法,因此围绕这次制作活动,我组织了谈话活动“遇到困难了,怎么办?”通过谈话,让幼儿不仅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更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学习经验。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形式上的活动,应该透过表面的活动,更有效的帮助孩子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健全他们的性格和个性品质。
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教育名著阅读心得12-07
《教育名著》阅读心得03-21
《爱心与教育》教育名著读书心得03-18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04-19
教育教学名著读书心得(爱的教育)09-25
名著爱的教育读书笔记精选09-16
名著《爱的教育》读书笔记09-23
《爱的教育》名著读书心得09-29
关于教育名著读书心得09-27
关于教育名著读书心得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