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

时间:2024-06-30 08:30:29 专题读后感 投诉 投稿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优选[15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优选[15篇]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1

  这本书其实有点戳着我的内心,自己从前认为正确的做法,但是在过程中,我正在不知不觉的“暴力”对待他人。而我在这本书中渐渐学会了如何更好对待他人和更爱自己。

  “我这个人说话直,你别介意。”是我以前经常说的第一句话。而现在,我想对以前的自己说:“对不起,我介意。”我一直以为,只要出发点是好的,不管说话的方式是什么,别人都可以接受,但是事情好像并不是这样。我总是理所当然的认为,如果你无法接受我的“忠言逆耳”,是你的小肚鸡肠。

  说到这儿,真的要感谢那些一直在包容我的朋友们。但是我无形中的“暴力”一定曾经让我的朋友们受伤。读完这本书后我认为非暴力沟通真的是创造幸福的沟通方法。

  而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倾听,学会爱自己。用“祥和的'语言”去对待“暴力的语言”,这比恐吓更有效果。人类很自私,都具有自我保护的功能。书中其中一个章节给我很深的启示,他告诉人们应该如何去爱自己。把自己放进一个大环境中,学会爱自己,爱别人。但首先要学会爱自己,才能爱他人。当我明白了自己的需要,同时试图用理解自己的方式去积极理解别人,我和父母现在的沟通也是如此,毕竟能和最珍惜的人进行成功的沟通是多么幸福的事。

  我想我会反复琢磨《非暴力沟通》,积极地将它带进我的生活中。我想当我学会正确地和别人沟通,这也是爱他人和保护他人的体现吧!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2

  原来合作是双向的,往往逼迫孩子去做我们想让他去做的事情,有时孩子很不情愿,遭到反抗,最后导致责骂,批评,这是我经常做的事情。应该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多倾听孩子的感受和需要。能够正确的辨别孩子的需要,给他足够的帮助和关心。家长也有需要,还身有体会,当工作很忙,没时间放松时,会产生很大的负向情绪,对他喊叫和斥责。孩子觉得委屈时,只有调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静心面对孩子。现在通过学习,渐渐的学会了尊重孩子,多沟通,亲子关系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很难陪孩子一起玩玩亲子游戏,畅所欲言,很多时候都是让他一个人玩,或是陪同的时候都是我捧着手机。孩子其实是需要大人一起相互的陪伴的。给孩子贴标签是自己最大的遗憾,往往会拿好的孩子和他对比,像好的学习什么,这其实是伤害他的自尊,时间长了会让他产生自卑。

  本章学习了养儿育女,首先要确定自己的目标和孩子建立好合作关系,自己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榜样,才能帮孩子成长。孩子大了,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有时候我往往把自己的想法硬逼给孩子,他有时候会反抗。现在学会了,要鼓励孩子做自己的选择,并从中学习经验。我们只要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让他尝试自己的想法,有时候会帮我炒菜,有时候会帮我烧水。给孩子多点独立自主的能力。

  当孩子犯错时,正真需要的是倾听,接纳和理解他们。而不是去责骂他,这样他才会和你有更好的沟通。就像今天张一凡把新买的铅笔盒丢在了传达室,回到家才发现,他哭着很小声的跟我说,我先没有听清楚,我知道此时,他是很害怕的,我并没有责备他,而是耐心的听他说清楚,之后陪他一起去寻找。在路上,我就跟他说:如果找不到了,我们就继续用旧的。这个时候跟他说道理是最有效的。所以说,孩子犯错了,不要第一时间去责骂他、惩罚他,而是去学会倾听然后去分析事情的严重性给他指导,孩子也更愿意和你把心打开。了解孩子背后的真正需要所在,才能有好的解决方案。

  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于你对他的尊重,倾听他内心的想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发现自己孩子的长处,扬长避短,鼓励他,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孩子建立真诚的联结,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和感兴趣的事。很巧,昨天晚上老公给我们开第一次家庭会议,我觉得挺好的,一家人畅所欲言,互相监督,提出意见,共同学习和改正错误。还说每周举行一次家庭会议。

  日常中我往往对孩子物质上给予,觉得给他买了什么礼物就是对他的爱。而忽视了语言上的给予才是最重要的.。常常忽视了孩子对我的给予,孩子的给予是单纯的,可能是一个拥抱和一个亲吻。这是给我最好的礼物,而我有时候却嫌弃他,觉得长大黏人,这是对他的奉献造成了伤害。读书笔记.跟孩子沟通,语言真的很重要。学会长颈鹿的语言,去表达和倾听。就像书上说的,当我在打电话的时候,孩子在旁边吵闹、捣乱。我会用斥责的语气对他说:你这小孩怎么这么没素质呢。而书上现在教会了我如何回答。可以提出“可执行的”请求。这样孩子也更愿意去改变。

  孩子在成长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学习成长。同时和孩子建立起合作关系,遇到问题一起做决定,一起解决问题,培养他的合作能力,增强他的自信心。在成长中学会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帮助孩子满足他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坏情绪就会减少,和孩子就更加的亲近。解决冲突最好办法是,先要学会冷静,不能冲动,和对孩子大声指责,谩骂。自己学会成长了,孩子也就学会了成长。

  在家庭中多用长颈鹿的语言,少些豺狗的语言,夫妻就会少了些争吵。对孩子才就会有更多的爱。很多时候人与人的之间,就是因为说话语气和方式不对,带来了不必要的争吵。要有宽大的胸怀和远见,并且倾听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接受家庭中每个人对你的爱,用感恩的心对待别人,收获会更多。长颈鹿的文化全面细致的介绍了,如何更好的去经营好家庭中的关系和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受益匪浅。

  学习如何把评判解读成需要,让我学会了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受对方的需要,还有感受自己的需要,这样才会和对方联结,和平。本节把产生愤怒的想法说的那么的细,以后可以参考,自己是因为什么而愤怒,而适当的调节或让他人做改变,这样才会和平相处。明确7把钥匙,一个一个的学习。

  通过了学习这么多,我感觉用倾听建立联结,效果是特别好,孩子需要更多的是感受他的需要,不是对他喋喋不休的批判。这样他才会愿意把心打开沟通。以前总是用“应该……”“必须……”,孩子应该有自己适当的选择。自己冲动想发火时,学会跟自己的感受联结。非暴力沟通给了我具体的技能,坏脾气也越来越少了,即使有也要学会控制了,以后会慢慢把学到的加以运用。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3

  这本书读完了很长时间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都没有时间来写这个读书笔记。等到我开始整理读书笔记的时候,发现很多内容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我读过的书,大多数是这个情况。很久以前,我立过一个flag,我说每读完一本书一定做一个读书笔记。现在,我很庆幸我立的这个flag,因为我发现做读书笔记的过程,其实又将书读了一遍,温故而知新,而且,这个过程所花的时间并不多。我对心理学类的书比较感兴趣,因此,这本《非暴力沟通》也不例外。书的作者,卢森堡博士,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他发展出了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也就是此书),也因此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就。

  虽然这本书叫《非暴力沟通》,但是,这本书讲的不仅仅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一套实现幸福人生的生活哲学。如书中所讲,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但是留意一下现实中的谈话方式,我们发现,有一些话确实会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等,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和敌视。

  这本书的核心,希望是通过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加强人与人的联系,既充分表达自己,又能够去理解他人,实现人与人的和平相处。书中所讲的运用非暴力沟通的例子,都有很好的效果。我并不怀疑,只是我感觉做到那样并不容易。Anyway, just do it!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500字6

  最近参加了读书会,连续集中看了《正面管教》、《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非暴力沟通》,前两本书里,我认知到了很多沟通技巧,而《非暴力沟通》却让我发现了爱和和谐,合上书的那一刻,我有点感动。我们生活在关系之中,冲突对我们来说在所难免,它带来两种结果:更亲密的关系或者更坏的关系。在冲突中,我常常被自己的情绪左右,内心的宁静在冲突中被打破,只有用语言的暴力来维护心中的和平,可是在这个时候,心中已没有了爱。而“倾听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当我心中悠闲的观察那个“冲突”,用心倾听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我发现我的内心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宁静,而我就越不怕与对方坦诚的沟通,在沟通中,我感受到了爱与和谐。可是想要获得这个能力太难,当我内心感到煎熬时,却要全然放下自我,全身心倾听对方,我感到异常的痛苦,但是心中的“爱”终究会给我指引,让我在善中绽放。从一篇文章中看到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读书是为了找到努力的方向,而到达彼岸却是需要时间来修炼的。”

  克里希那穆提在《教育就是解放心灵》中写到:“美是最高的敏感性,不是对自己痛苦和焦虑的感受,而是包含着整个人类的生命。只有在“自我”之流完全枯竭时美才会存在。当“自我”不在时,美就存在了,随着对自我的放弃,美的激情就生起了。”希望在冲突中,我能努力的洞见事实,倾听对方,获得内心的平静,发现爱和美。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4

  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一身轻松,没有压力,那时候好像有些事情还是可以合作,直到上了小学,我是各种心累,考试不行回来伸手挨板子,我累孩子也累,以前我一直认为她必须按照我给她的要求来,不可以也不允许做不到,然而到现在也没能达到我的要求。现在通过读书我学会了要尊重孩子的想法,面对面和她沟通,学会静下心来慢慢倾听,尽量减少逼迫。

  我们小时候是农村里放养的孩子,我的学习成绩父母很少过问,而有的父母从小就比较重视。从小父母陪伴的孩子和放养的孩子区别明显较大,他们现在过着和我们不一样的人生,精神层次就更不一样。长大之后我还是觉得比较遗憾的,有种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感觉。现在我更喜欢陪伴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感觉,她成长我学习。孩子不是天生爱学习,我们父母需要关爱陪伴和正确的引导,让她打好基础,展望未来。

  现在我最看重的是家人身体健康,一家人和睦相处,家和万事兴。养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人类的繁衍一直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养儿防老是我们的传统思想,生孩子也就是我们必做的一件事情,一个家庭有了孩子才算完美,我们生下之后要更好的养育她,我们做父母的都是给她提供好的生活,更好的教育,都是尽可能的满足和付出。父母的爱都是无私的。和孩子互动的用意是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们家长也能从中了解孩子的一举一动,更好的帮她解决问题,也可以提高亲子关系,让孩子和我们更亲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每天短短的互动有助于了解孩子的成长历程。以前我总是烦她嫌弃她啰嗦,不怎么搭理她,觉得她渐渐和我疏远了,我立马改正和她套近乎,和她多互动,互动之后和我的关系进步了很多。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我要加倍努力付出,为自己加油!

  倾听孩子说的每句话也是理解。我认为孩子和大人一样不但需要被理解还需要倾听,而父母恰恰就是她倾诉的对象。现在我们家长由于工作忙,家务忙,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比较烦,总会让她去一边玩去。其实孩子也是想让我们多关注她,孩子现在不理解的事情比较多,所以话题没完没了。如果她是遇到了难题或者是和同学之间有了矛盾,向我们诉说,我们应该倾听孩子的诉说,并正确的帮她疏导和解决问题。

  之前孩子不听话或做错事,首先把她骂一顿。现在觉得自己都在威胁她。因为她的天真无邪我吓她的都当真了,我反思。在这里向她说对不起,下次教育孩子不能这样了,要鼓励和引导。现在的我给孩子爱抚和拥抱较多,给她安全感,且经常和她多沟通,多讲解,好好鼓励她好好吃饭或安心做作业。之前她和我说什么意见我不予采纳,我认为我下达的命令她必须服从,现在想想这孩子心理得多委屈,遇上这么个妈。现在我学会多和孩子沟通,多给她安全感,让她知道妈妈要求你的是因为妈妈爱你,妈妈希望你上进。

  现在我们都是每个家庭一个孩子的多,有的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把孩子逼得太紧。都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走,孩子能走的路都给她铺好了,父母对孩子太严格。我认为我们应该和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平时和孩子多交流多互动。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希望她健康快乐的成长,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在成长和学习,只是每个人学习的内容不一样而已。我个人在结婚生孩子以后也在不断学习,从孩子呱呱坠地到现在已经成为一名小学生一枚,自己的改变挺大的,以前的我不爱学习到现在能和孩子侃侃而谈,也可以为一道题目讨论半天。这也是一种成长吧!文中的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特别喜欢。现实生活中我会让孩子知道,遇到困难没什么大不了,不能哭,我们要想办法解决,因为办法它比困难多的多。

  大家都知道长劲鹿站得高看得远,而豺狗我把它比作“井底之蛙”。看了这篇文章,对比了一下,书中的长劲鹿语言和豺狗语言,发现生活中我们往往倾向于豺狗语言居多,我们应该用“长劲鹿”的思维方式来对待孩子。孩子尚小,我们需要培养她认识和看待事物,有时候她对事物的了解不是很全面,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家长来和她好好沟通,让我们“丰富”的社会经验来满足她内心真实的需要,带一些有建议的忠告。

  昨天和孩子手拉手散步一起聊天,吕睿问我妈妈你现在大部分时间对我好温柔奥,但是有时候还是有点“暴力”。我问她你是喜欢“温柔的妈妈”还是喜欢“暴力的妈妈”。她说喜欢温柔的妈妈。以前总认为自己的方式是对的,因为我都是为她好为她着想,但是没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和需要。换一个温柔方式对待孩子,我认为孩子也听话多了,没有那种被迫学习的态度。孩子是需要我们父母轻声细语的呵护,她和同学之间的有趣的事情回来和我们分享,我们需要倾听,让她知道我们是很爱她。自从倾听她和我讲的每句话之后,现在的我很少和孩子有大吼大叫,有问题好好沟通讲解,态度很好马上认错并和我说一次不会了。

  现在和孩子相处的方式很满足,以前没考虑孩子的感受,对她打骂让她对我恐惧,现在老公说你成长了很多,还是要多读书。之前孩子和我们在一起散步都是主动牵着她爸爸手,我之前很失落,为什么孩子和我不亲。现在想想我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的,我改正,我反省,我成长。现在她都是牵着我的手,搂着我的腰,说话都是很幸福的看着我。我还需要努力!加油!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5

  读完《非暴力沟通》,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其一,马歇尔。卢森堡是个很聪慧的人,他能通过无关或反面的语言了解说话的人背后的感受和须要,让对方有种遇到知音样的感觉,而人一旦觉得自己被理解了,后面的事情就好说了。我们与人沟通的时候要“放下自己心中已有的想法和推断,一心一意地去体会他人”。 人与人之间随着年龄、阅历、立场的不同,想法也会不同,但是哲学上说“别人也是另一个我”,也就是说人性有许多共通的东西,与人沟通时假如能站在对方立场上去想问题,可能就简单理解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言行。精确了解到对方的感受和须要,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其二,限制好自己的心情,做到心平气和。当我们生气时,很简单把自己的生气心情怪到别人身上,“都怪你,我都被你气死了!”这样的话我们可能都说过。 这样的话一出口,对方要么是否认,心想“怎么能怪我呢?你就知道怪别人”,要么是自责、内疚,反正都是不舒适的感受。可见生气的时候少说话,削减语言损害发生率。先倾听自己内心的感受和须要,再心平气和地表达出来。生气的时候也少做确定,因为我们在心情好的时候和心情差的时候做出的确定可能完全相反。

  其三,这本书的作者是个外国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沟通模式跟老外又有些不一样。老外沟通模式比较开放,有一说一,心里有想法会干脆说出来,照章行事。 而我们中国人经常心口不一,说是,可能是不是,说不是可能是是。我们比较含蓄,很少会把想法干脆说出来,甚至一句话可能有好几个意思,中国人是最难琢磨的。 我们还简单反对别人,即使心思被对方猜中了,也要嘴硬说“不是”。据说国际上通用的重要文件都是用英文写的,不能用中文,因为中文一句话含义太多,有争议的时候不好说明。

  要知道我们是一个到处留余地的民族,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心里有对方,快乐好说话,心情好的时候说什么都情愿听。愿我们成为心平气和的人,用和气的磁场去感染别人,有爱,有心,好好说话,快乐工作,舒心生活。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6

  《教室里的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对教师而言,既有很强的针对性,也具有很大的操作性。它向我们揭示了日常教学中师生关系紧张、学生间相处问题及学生个体不愿意做作业等令人头疼的现象背后潜藏的真相,并介绍了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告诉我们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相互关心、乐于学习的氛围。

  作者在第一部分提出两个问题:首先,教师和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在课堂上积极互动,学生才能开心地学习?其次,我们怎样才能满足这些条件?也就是说,怎样建立良好的课堂关系?在这个问题上,作者秉承的核心观点是:只有当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感到人身和心理安全时,他们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学习中去,只有营造一个让人有安全感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才能让学生愿意冒险,愿意积极参与学习。

  作为一名班主任,反思我自己的班级日常生活,我希望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和学习更加负责,希望自己能够找到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班级运行机制和方法。为此我也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我发现自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缺陷需要马上改进:就是任何时候都不加评判的观察,恰当地表达感受等方面做得不够。尤其是面对一些比较顽劣的孩子。当感觉到我对他们的要求、期望与他们的行为之间有差距的`时候,急性子的我难免感到失望甚至泄气。尤其是面对一个带了三年的班级,即使提醒自己不戴有色眼镜看待孩子,但遇到一些特殊情形时,我还是会犯经验主义错误,影响了对孩子的判断。比如对待Y同学,由于他确实喜欢耍小聪明,因此,只要他发生什么事情后,我似乎总是缺少一份信任后的耐心倾听,对他的要求比较强硬和武断。

  营造安全和信任的学习环境,重点关注课堂上的各种关系。作者提到课堂上的四种关系:教师与自身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自己学习过程之间的关系。书中写到:“如果我们想让学生经常自查自纠,诚实守信,我们首先要能够自我反思、诚实守信。如果我们想让学生知道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我们就要花时间去倾听他们的声音、考虑他们的观点。你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什么样的学习者,你觉得现实和远景之间有差距吗?如果我们意识到是如何与学生互动的,我们就会觉察,自己是不是在营造一种让学生觉得安全、信任并鼓励学生学习的课堂关系。我们与学生的每一次接触都在传达对他们的看法,对他们有什么样的期待。”——这段话正应对了我前面指出的个人不足之处。

  以后要有这样的意识:凡事静下心来多倾听学生的想法,用心与学生沟通,关注当下,而不先入为主。倾听中,理解行为背后潜在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7

  自认为上次读《非暴力沟通》已经很认真了,今天拿来重读,居然又有好多新的感悟。

  《非暴力沟通》在前言当中明确地告诉我们改变沟通方式是自我转变的开端。当我们遇到人际冲突时,总是一厢情愿的认为他不理解我,我的观点完全正确,他为什么总是执迷不悟?我们自认为自己正确无误,是源于我们的自信,可是我又说服不了对方,因为他也有自信。所以,双方就纠缠于为自己辩护,最后谁也战胜不了谁。问题没有解决,我们却徒增烦恼。我们渴望进步,我们渴望良好的沟通,我们渴望和谐的人际关系,可是问题出在哪里呢?我如何才能说服他呢?这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

  《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我们需要转变的是沟通方式,我们要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苏菲派诗人鲁米写到:“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初读这句话,觉得作者真是没有底线,怎么连道德与不道德都不进行区分了,那这世界上还有正义吗?如果对于不道德行为不去谴责而放任自流,哪里还有公平正义?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再往后看,慢慢理解了。作者的意思是,在沟通的过程当中,我们不要条件反射地对对方以道德或不道德进行评价,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这就是非暴力沟通。它不只是沟通方式,它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使我们专注于更可能满足我们人生追求的方向。

  书中又讲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表达—需要—请求

  四个要素非常简单,但真正做到却很难。书中的.“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其中四个要素的觉察,而不在于是用什么字眼进行交流”,这句话清晰的给出了一直困惑我们的问题的答案。道理很简单,为什么我们总是做不到?那是因为我们的觉察不够。我们表达的错误,是因为我们觉察的不准确;我们体会不出内心的需求,那是因为我们没有觉察到内心真实的声音。

  “而我倾听每句话包含的情感和需要。我并不将他的话视为攻击,而当作来自人类同胞的礼物。”当我们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就是觉察了。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8

  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发现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负面影响。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我们的期待生活,这会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发现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负面影响。它们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这些语言和表达方式,即“异化的沟通方式”。

  主要表现为:

  道德评判: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

  进行比较:回避责任!

  为什么要打扫房间?因为我不得不做。(受说不清楚的力量驱使)

  为什么喝酒?因为我是酒鬼。(个人情况,成长历程、自我形象等)

  为什么要打小孩子?因为他跑到马路上去。(其他人的行为)

  为什么欺骗顾客?因为老板让我这样做。(上级的命令)

  为什么要打扫房间抽烟?因为我所有的朋友都抽烟。(同伴压力)

  为什么要停别人的职?因为你违规了,根据规定,我必须这么做。(机构的规章制度及政策)

  为什么必须做讨厌的工作?因为我是一个父亲,要养家。(性别角色、社会角色、年龄角色)

  为什么吃巧克力?因为吃巧克力的冲动征服了我。(无法控制的冲动)

  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强人所难: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

  “应当”想法:有些行为应当奖励,另一些行为应当被惩罚。

  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异化的.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道德评判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将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人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进行比较也是一种评判,它会蒙蔽对人对己的爱意。异化的沟通方式还淡化了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责任意识。此外,强人所难也会造成心灵的隔阂。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9

  阅读了《非暴力沟通》前四章,学到了非暴力沟通的前两个要素:观察和感受。“观察”就是普普通通的观察,不带任何感情色彩,观察就是看到客观事实。“感受”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把自己当做对方,感受他的感受。

  首先来说观察,要区分观察和评论,观察就是描述看到的事实,不能带有任何主管判断,有了主观判断就是评论了。想想我们自己,如果别人对你评头论足,我们会高兴吗?所以,与人沟通的时候,只描述事实,不妄下评论。当然,刚开始会感觉这个度很难把握,需要不断的练习,与人沟通过程中,怎么表达才是描述事实,怎么表达是评论呢?还需要自己不断的探索。不过,有了《如何说》、《父母效能手册》的积淀,再通过《非暴力沟通》的学习,再加上不断的实践,相信自己会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不断进步。

  其次说说感受,感受就是把自己当做对方,甚至有时候要相信自己就是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不想做的事情,为什么要强迫别人自己去干呢?我想如果这样考虑问题了,会化解生活中的绝大部分矛盾。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上周我在与孩子沟通方面的一段不理智经历:

  儿子在上一个英语辅导班(我可能没把它当成是一个辅导班,只是想让孩子多与同龄的小朋友沟通沟通,感受一下不同的教育理念,学的好坏不重要),每天会有一篇英语绘本的阅读,需要孩子发段录音。绘本很简单(我认为),但对孩子来说不容易,为了让孩子能读下来,我们两个整整学习了5个小时。这5个小时中我不断的用一些不理智、挖苦、冷嘲热讽、妄加评论的话语刺激儿子,比如,“这么简单的一段话,我们都读了100遍了,你怎么就读不下来啊”、“笨死了,其他的小朋友怎么能读下来,你怎么不能”、“我要睡觉了,我不想见到你,别来打搅我,因为你连一段简单的话都读不了”、“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我对你很失望”......

  当我说完“我很失望”的时候,其实我后悔了,很后悔。他还只是个孩子,我认为很简单的东西,对他来说可能就很难,读不下来又能怎么样呢,我为什么就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想呢?孩子最后还是把这段话慢慢的读下来了,但可以看出他是非常不情愿的,还好第二天儿子没把这段经历记在心上,一觉醒来,还是快快乐乐的,但我必须要跟他说一声“对不起”。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10

  读完这本书真的很受益,花了四天时间好好品读,做笔记,好像明白了许多矛盾产生的原因。暴力沟通,了解矛盾产生的原因,接下来就是思考如何解决矛盾。这本《非暴力沟通》里面提供的四种方法: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我觉得始终就是贯穿的一个道理,当冲突产生时,首先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这样很有可能能够建立积极的关系或者说得到对方的良好反馈。生活中,每当遇到问题,我们常常习惯了用指责,命令,批评,否定的态度对人,尤其是对自己的亲人,殊不知,以这种暴力沟通的方式,会让对方因自我保护而产生强烈的攻击性。因此,好好说话,认真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以及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才更有可能得到对方的积极反馈。同时,善于自省,不断修正自己的不足,一定可以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最后,将非暴力沟通的理论投入实践中,不断实践,这个世界的某些角落定会因为你的'善意的话语和行为闪闪发光。若能将内心潜藏的爱也赠与他人,很多人将会觉得无比幸福,那你所做的一切都将是有意义的,你也会是一个无比幸福的人。

  学会和自己舒服的相处,不再执着于拧巴自己,顿时觉得生活轻松了很多,于是连带着对孩子的微笑也多了起来。5岁多的孩子慢慢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很多时候她开始反抗家长的权威。之前,我对孩子的这种抗拒采用的是比较权威的方式,导致孩子已经会表达:妈妈,你说的就一定对的吗?为什么我什么都要听你的?现在,我更多的是让她自己去选择,而不是采用不得不去做的方式。比如说,她不想去刷牙,觉得这很麻烦。我告诉她,你可以选择刷牙,这样可能会麻烦点,你也可以选择不刷牙,这样很可能蛀虫会在你的牙齿安家,到时候牙医就要把你用钳子把你的牙拔了。具体怎么选,是你的权利,妈妈不干涉,但是,选定了,你就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非暴力沟通》书中倡导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她不依附任何人而存在。每个妈妈都无法替孩子做任何的决定,我们能做的只是能带给孩子只是爱和陪伴,而不是以爱之名,给予爱的绑架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11

  《非暴力沟通》是由美国人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所著。第一次听到《非暴力沟通》这个书名,我就想到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暴力指不同的团体或个人之间,如不能用和平方法协调彼此的利益时,常会用强制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称为暴力。作为一名受过教育的、没有犯罪记录的公民,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和暴力扯上关系,但每次在责骂小孩后,孩子妈都会建议我去看《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她说我的言语给小孩带来了一定的伤害,这应该也算是暴力的一种。

  当我读完《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我有两大方面的感受:

  一、关注非暴力沟通模式的要素,反思“修身”

  作者认为,非暴力沟通模式包含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以及请求。当发生一件事情,要求我们不加任何个人感情色彩地进行复述,接着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分析自身的(或者他人的)哪些需要导致出现那样的感受,最后表达自己的请求——具体的、细化的请求,当中必须明确是请求而非命令。

  例如:一个学生在一个星期内迟到了三次,老师对该生进行批评教育。

  情境一:

  老师:“怎么次次迟到都有你的份?以后按时到校,如若再迟到就把你移交学校处理!”

  情境二:

  老师:“你这个星期已经迟到了三次了,我很不高兴。你的迟到行为违反了学校的规定,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所以请你按时到校。”

  我国古籍《大学》里有一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说明成大事者,必先正心修身。情境一违背了非暴力沟通。但细想一下,绝大多数的人,对每一件事情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尤其对于经常犯错的学生,老师就容易形成刻板印象,即使该学生本周迟到的次数比上周少,老师也觉得他是经常迟到,似乎没有任何改正。想要做到不加任何个人感情色彩地进行复述,必须加强个人修养。

  二、对待愤怒与多角度思考

  作者认为,当人们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当我们选择指责他人时,我们认为别人应当认错或受罚,这就是我们的愤怒的原因。

  例如:第二次月考过后,级长对我说:“你们班的总分平均分还是年级最差”。

  选择一:责备自己。我说:“是的,都怪我平时没有好好管理班级”。

  选择二:指责他人。我说:“这班学生太懒散了,平时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课后没有好好做作业和复习”。

  选择三: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说:“总分平均分还是年级最差,但与上次考试对比,与年级总分平均分的差距在缩小,说明有进步”。

  选择四: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级长对我说这事情,主要是关心我班成绩,希望我能制订有效的方法来提高班级成绩。

  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指责他人,只会使我们的心情变差,而从自己或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出发,没有产生任何的不愉快。

  生活中充满着矛盾与误会,通过沟通,能增进彼此的感情,消除误会。暴力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让问题复杂化。非暴力沟通可以提高人们沟通的品质,我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运用非暴力沟通与他人交流。作者:李海峰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12

  小时候犯了错,我通常是还没开口便止不住地抽泣。

  奶奶会对我说:你先别哭,好好地说,把这件事一五一十地说出来,就行了。

  妈妈会说:你再哭,把事情弄成这样,还敢哭,知道错了没?

  如果说要把《非暴力沟通》用一句话总结,便是:把事情说具体了,不要大而化之,在上升到某种意义层面上前,先就当下的事,有条理地表达出前因后果,再说出当下的真实感受,便是好的沟通,或者沟通的根底。

  于是,也就很自然地想到了奶奶和妈妈对我的教育方式,奶奶是老人特有的慈祥,母亲是典型家长的威严树立,奶奶引导我建立沟通的前提——真实表述事情的过程,母亲告诉我延续沟通的条件——表达感受。彼时年幼的我当然是无法将这两种沟通方式结合在一起来看,但是随着和越来越多的人接触,早年养成的沟通方式越来越得以显现,特别是在看完《非暴力沟通》后,引发了更多共鸣。

  全书六百多页,作者用了1/6的篇幅,在开篇讲“让爱融入生活〞、“是什么蒙蔽了爱〞。爱和信任,就是翻开沟通的大门,“我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究竟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致互相伤?又是什么,让有些人即使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也能心存爱意。〞

  作者告诉我们,非暴力沟通,就是爱的语言。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爱。

  那么,怎么开口呢?

  “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如刑警探案,首先都不会直接下定论,而是先回到原处,尽可能地复原现场,再逐一寻找证据,通常我们所遭受的'“语言暴力〞后,最先感受到的是情绪,但是为了解决暴力本身,情绪的冲动并不是答案,只是我们表达的推动力,我们需要像探案一样,首先一五一十地表达出我们听到的或者说过的语言现场。“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

  非暴力沟通的一方面是老实地表达自己,另一方面是关注对方,用同样的方式,先去观察对方的言行,再以此为根底,发现对方的需求。也许心门不只一扇,我们依次翻开,去互相展现,对方才能看到门后那个你的真实世界,才愿意张嘴说出爱或者有关爱的语言。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13

  非暴力沟通专注于四个方面:观察、表达观察结果、表达自己的感受、告知具体的请求。很多时候我们的话语没有取得想要的效果,十之八九是因为我们表达的方式不对。如果你从说第一句话开始就加上了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情绪,对方很可能不愿意对你打开心扉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区分评论和观察。批评往往暗含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很有可能获得申辩或反击。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比较可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学会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不是顾左右而言他。

  学会倾听。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在安慰他人或提议前,先看看那是否是他们需要的。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但是”“可是”这类的词。如果谈话偏离主题或者让很多人感到无聊,可以打断讲话人,因为讲话的人可能也感到非常无聊。没有人想自己讲的话被当作负担,比起假装在听直接打断更好。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失误揭示我们的局限性,并引导我们成长。尽量避免对自己说“应该”,对已经发生的事使用“应该”这个词,只会加重自责。对于已经发生的.事如果感到自责,就专注于自己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得到怎样的满足,这样我们就可能从自我评价中获益。

  愤怒是由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同一件事,不同的需要导致不同的感受。对他人的指责反映了我们遇到了挫折一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我们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

  A、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也别做。

  B、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C、体会自己的需要。

  D、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感觉这本书非常适合老师和新手妈妈读,面对孩子的调皮捣蛋时,如何控制情绪理性沟通,需要慢慢学习。当然,也很适合用来处理人际关系。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14

  这周我们读的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五章到第八章,感受的根源、请求帮助、用全身心的倾听以及倾听的力量。当我看到难以承受的痛苦,感觉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着,特别是针对于我们女性朋友们,往往把照顾他人当做最高职责,却会忽视个人的需要。

  在讲解里面的案例时,不由的.想到生活中的自己。小时候家里穷,想要的东西只要一开口便会遭到反对或者各种理由搪塞你,渐渐地就不再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包括现在结婚了,也是如此。看到情人节别人收到玫瑰花,回到家只会生闷气,没好气的针对老公,情绪就会波动。看到孩子没有达到自己心里想要的,也会莫名其妙的对孩子吼几声,所以让自己成为“情感的奴隶”。

  老公喜欢打游戏,即便孩子写作业,他只会沉浸在游戏中,把游戏声音放大。每次下班回到家看到这个现象,就会有无名火涌上头,不管孩子,不做家务,越想越气之下,便是大发雷霆的对他说:“天天只会打游戏,打游戏。”而他看到我这样,跟没看到一样,继续玩,所以这样的争吵就会变得越来越多。现在我看了《非暴力沟通》以后,说话的语气和情绪慢慢都会缓和一下,边试着表达内心的想法,让他知道我的需要。便会对他说:“我建议你把游戏声音关小点儿,这样宝宝注意力才会集中起来写作业,不容易跑神。”意想不到的是他真的会那样做,现在打游戏都会关掉声音,这真的让我感到意外,回到家后有种愉悦的心情!

  这让我明白如果无法说出自己的需要,是多么的痛苦!直接说出来,还会获得对方的积极回应,让自己成为“生活的主人”。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15

  在读到“充分表达愤怒”这一节时,对为什么我们会生气的原因,我们会认为“他让我很生气”,这种情况下,我们难免就会指责他人,把外在的刺激等同于内在的原因。不看红绿灯横冲直撞的路人、不分青红皂白批评我们的上级、养娃路上不给力的伴侣,都有可能是我们生气的起因,但如果我们不再指责他们,而是专注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看重并需要井然有序的交通秩序、我们需要上级对我们工作的理解、我们需要伴侣在养娃的过程中搭把手,理解我们对家庭的付出。在我们留意到自己的心理活动之后,虽然我们会有强烈的情绪,但是我们不再会生气。

  在读到“爱自己”这一节时,让我联想到在平时的生活中,往往我会忽视自己需要,对自己苛责。当我了解到羞愧是自我憎恨的一种形式,出于羞愧的行为不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时,我告诉自己,接纳我们在成长的路上,还没有变得更好的那一部分,我们的改变是出于对生命的.爱,失误揭示了我们的局限性,并引导我们成长。有了这种接纳和自我宽恕,我们便会拥用更平和的心态,让爱主导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在学习和运用非暴力沟通的过程中,我也会遇到生气的事情一时脑子空白短路,想赶紧去翻书找答案的时候,但当做过练习“生气不是因为我们的想法,而是因为我们什么样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来询问自己,把学习的节奏放慢一些,给自己时间,我们就会适应这样一个过程。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非暴力沟通心得02-28

《非暴力沟通》的读书笔记范文10-06

非暴力沟通心得体会02-16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05-29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12-28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06-26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03-18

2022年《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04-13

非暴力沟通心得体会9篇03-13

读《非暴力沟通》有感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