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1
这是一本朗朗上口,语言风格特别诱人的“科普史话”,难怪那么多人推荐。
看到豆瓣上一致的好评,加上中亚大减价,于是果断买了这本,趁着这段时间工作不是很忙,想着赶紧看完它。怎料到,作者居然能把深奥的物理科普文写得如此的生动有趣,捧起来简直欲罢不能。
后记中,作者一再的强调,自己不是专业人士,仅仅是爱好而已,原本这个系列只是在新浪连载,成书大约也是巧合。但是看了全书,打心底感慨,能把量子物理的发展和原理理解到这个程度,作者本身也快成神了。不得不由衷的赞叹一句,高手在民间啊!
为人类所有那些敏锐聪慧的'大脑鞠躬!
补一句:莫名地被全书最后一句话击中了。突然有些莫名的感同身受,不能体会再多,唉。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2
就像很多书评已经说过的一样,这是一本非常感性的、有趣的有关量子力学的书。作者很努力的让普通读者对量子力学这种深奥的东西产生兴趣。但是既然涉及到了量子物理,这本书肯定也不会太容易懂,枯燥和数理性的东西不会因为叙述语言的改变而改变,也就是说难懂的东西还是非常难懂。
如果没有什么理科常识,这本书还是会让你云里雾里的,我已经看过两三遍了,不懂的地方还是不懂,而且看过了以后你绝对不能把这本书拿来炫耀你的知识面,因为你很难记住具体内容。
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是本好书,因为他能让我窥见另一种不同的风景。我一直学的是所谓的文科,对于文学、艺术这片浩瀚星空的大师们我从来不陌生,尽管知道也许有别的星空存在却很少探询过,或者说从来不曾找到过路径。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却发现科学界也一直那么热闹。从破到立,从立到破,从来就没有绝对的真理。
那些昔日遥不可及的大师们也有着很鲜活的`性格,牛顿不是一个拿着苹果严肃的天才,却是一个有些小肚鸡肠的性格强硬的科学界的权威,而薛定谔不仅仅只有他的猫,爱因斯坦是科学界的先驱在最后却沦为了保守派……这本书至少让我看见了另一片星空,虽然因为自己的局限,视线朦胧,仍能被星光照耀和感动。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3
1887,德国,赫兹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也表明光是电磁波的一种。
17世纪,在光学领域,牛顿的微粒说与胡克的波动论产生第一次交锋以牛顿的微粒说获胜,但不可否认胡克贡献特别大。
1807年,杨的双缝干涉实验和《自然哲学讲义》开启了第二次波粒战争,在经过菲涅尔和傅科等人的攻克后,波动论取得了无可撼动的胜利。
1900年,开尔文发表演说认为物理学的大厦已经落成,剩下的只是修饰工作,只是上方飘荡着两朵小乌云。
1900年,普朗克创造普朗克黑体公式,适用于所有波段黑体问题,量子应运而生,光电效应无法被解释。
1905年,爱因斯坦华丽登场,这一年他发现的东西太多,注定成为漫天星星中最闪亮的一颗,也提出了光量子的说法,波动与微粒第三次战争再次开启。
1923年,康普顿效应诞生,波粒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但依然谁也奈何不了对方。
1911年,第一届索尔维会议召开,优秀的物理学家们齐聚一堂讨论量子,并无法短时间获得突破。
1911年,玻尔模型横空出世,在原子时间掀起一股闪亮的烟火,但因无法摆脱传统电磁理论,最终还是走向衰败,波粒战争持续陷入了僵局。
1925年,海森堡创立矩阵运算,并联同波恩、狄拉克等人披荆斩棘,量子物理闪耀新的.光芒。
1926年,薛定谔提倡量子的波动力学,创立薛定谔方程,与海森堡的矩阵力学对立。
1927年,海森堡发表《不确定性原理》,波尔提出“互补原理”,至此,波粒二相性基本确立。
1927年,索尔维会议召开,爱因斯坦在与波尔的争辨中输的一败涂地,随后两次辩驳依然是爱因斯坦失败,但直至死亡爱因斯坦依然相信世界是决定论的。
1935年,“薛定谔的猫”成为了对抗量子力学的经典武器,成为一个科学史上的奇异现象。
后来无数的物理学家,为这神秘的量子理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用无数的汗水,去提出一个个理论猜测,更是用无数的耐心,去用实验验证这一个个理论。
朝问道,夕可死矣,在这书中出现了那么多的物理学界大牛,每一个人的名字都伴随着一种成就出现,那短短几句介绍的后面,充满了漫长岁月的等待与艰辛,而在这个名字的后面,又有多少在这个领域奋力却不为人知的名字。
有一种热爱,叫做不疯魔不成活,只有极致的热爱,再去为这份热爱花费无数的时间,而且还必须忍受着一次次失败的打击,怀着足够的耐心去进行着下一次的实践。
看到那“两朵乌云”的时候就想到了陈铭与詹青云的辩论,知识的垄断到底会带来什么我们并不得知,但科学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总是极好的。
爱因斯坦晚年是最大的顽固派,或许这是一种错误,但是我觉得这与其说他无法接受量子的不确定性,更应该说是他对经典物理学的那种万物因果律的无法放下,那种物理学的荣光,确实太过耀眼了。
以前总觉得牛顿只是一个力学的符号,不知道这是一股到底多大的力量,现在才知道,这个人是真正的巨人,那些看似简简单单的理论,改变了世界。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4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一书作者曹天元先生对量子论是十分投入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他对研究量子论在科学领域上有什么重要贡献,但是他对量子论历史的精彩描述却吸引了众多门外汉的兴趣,并开始对这一理论略有所知。
从书名来看,我们不难知道这启发于爱因斯著名的“上帝不掷骰子”的否定式呐喊,尽管事实已经证明了它的错误,霍金也如此说:“上帝不仅掷骰子,而且他总是把骰子扔到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但是,整个量子论的发展历史却都是围绕这么一句看似简单却难以解答的话在进行着艰难的论证。而让人赞赏的是作者的书名就足以成功地引发了我们这些入门者对这样一本科普读物的兴趣,渴望从书中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当然,好的书名充其量也只是个引子,更重要的是书里面的内容。我想除了一些专门的学者,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会认可这本书是科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至少从我所知道的信息来说是的。它主要讲述那段让人本觉得晦涩难懂的量子物理历史,然而事实证明,幽默的`笔风、生动的语言描述却让《上帝掷骰子吗?》更能为大众所接受,让普通的人们也能尝试去一探量子论发展历程的究竟。
不过,虽然我是读完了这本书,但是说实话,也只是记住了个大概而已,这就好比说当年我们初高中时候学的历史课,也只是留下模糊的印象。但是不得不说,曹庆元先生的文笔着实让我深刻记住了我以前只从课本上看到名字的科学家。因为他不会像我以前所接触的教科书一样,只是简单地将人的生平简介列出来而已,他把他们的性格加以夸大化、趣味化,让科学家们的形象跃然纸上。当我看到爱因斯坦与波尔之争时,我是有点惊叹于爱因斯坦的执迷的。毕竟,我所接受教育似乎已经让我几乎相信伟人们是完美的,他们的思想似乎都是正确的,相信这也是大多数中国孩子在年幼时的困惑。另外要说的就是书中“饭后闲话”的部分,通过这个部分,我才知道原来我初中所认识的浮力定律的来由的故事是这么的薄弱无力的,自由落体实验是否在比萨斜塔出现也是无从考证的……它让我推翻了之前很多在认知上有巨大错误的地方,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让我重新去审视自己在学校课程中究竟学到了什么。
尽管诚如作者所言,这部书只是一篇非专业的科普文章,但是我认为他做到了科普文章最想要做到的事,那就是以科学普及大众。虽然说《上帝掷骰子吗?》并不具备最严谨的语言,但是作为让大众了解一些科学常识的平台,它做的十分杰出。仅从作者运用如此巨大的心血把自己所了解的知识一一展现在详细描述出量子物理历史的行动中,我就可以感受到他对量子物理的热爱,他广阔的知识面更是让我深深地为之折服。我们阅读书籍不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拥有像作者一般的知识量去更深层次地思考我们在生活道路上所遇到的问题吗?我渴望着能有更多这样的读物让我能在阅读中可以提升一下自己的科学知识!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5
爱因斯坦:“玻尔,亲爱的上帝不掷骰子!”
玻尔:“爱因斯坦,别去指挥上帝该怎么做!”
这段耐人寻味的对话出自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在这届会议上,爱因斯坦、玻尔、普朗克、海森堡和居里夫人等物理学界的天才大师们聚首一堂,对量子理论的未来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以尼尔斯。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认为:自然界是由概率组成的,任何事物的的发展结果都是按照概率来分布。爱因斯坦,作为相对论的创始人,坚定不移的认为“因果论”是物理学的根本,一切的发展的都有规律可寻。
《这就是上帝掷骰子吗》这本书标题的来源。本书讲述的是一段激动人心的科学历史,它带领我做一次量子之旅,从神话时代出发,沿着量子发展的道路,亲身去经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追逐流星的辉光,穿越重重迷雾和险滩,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并肩作战。除了回顾基本的历史背景,还将向着未来探险,去逐一摸索量子论面前的不同道路,闯入人迹罕至的未知境地,和先行者们一起开疆扩土。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对那些在量子物理界光耀干秋的科学家的崇敬和对量子物理界的每一个突破都有着由衷的激动。这本书在叙述方面最成功的莫过于它不是简单讲述量子物理科学家们的贡献而是将其符号化,而是从各个角度阐述这些人的.性格特征,让他们的形象跃然纸上。
读了这本书,我庆幸于自己即便没有超出中学数学和物理的知识基础,也可以领略量子世界的壮美绮丽的风景,而在之前或许这份礼物只有物理学专业的才能领受;作为一个生物专业出身的学生,我也高兴地在书中得到不少思维方式上的启发,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自卑,想象到的翅膀是无所不及的的确如此……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6
有幸在年幼时读到这本书,诚如作者所说就像开启了一场沿途风景绝妙的旅程。
本书从”波粒之战“写起,这场争端贯穿了前半部书;而来到20世纪,随着波粒二象性被广泛接受,后半部书转而以双缝干涉实验为切入点,介绍各种量子理论对世界本源的解释和探索。庆幸的是以我的贫瘠功底,借着作者深入浅出的讲解竟也开启了这个全新领域的探索。
在科学的海洋里遨游,乘坐莫比乌斯纸环,体验高速世界的奇境,寻找那股神奇的'青春之泉,触碰皇冠上的明珠,这一切的一切是如此令人神往。
多想回到那个伟大的年代,量子论横空出世,物理大厦在狂风暴雨下轰然倒塌,却又在熊熊烈焰中得到了洗礼和重生。各路高手华山论剑,我仿佛看到普朗克导出能量不连续时的吃惊与犹豫,仿佛看到海森堡推出不确定性原理时的激动与兴奋,仿佛听到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激烈的论战,这一切的一切又是如此让人激情澎湃。
如今重谈物理再无当年的汹涌,也未曾想过短短几载一个人的心境能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但愿这颗赤子之心长留,仅以此献给年幼的我。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7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一名物理学的爱好者,一定会对这本《上帝掷骰子吗》有所耳闻,它在科普类书籍的销售排名中仅次于《时间简史》,可见其影响之大。而且,这本书的作者曹天元是一位中国人,更令人钦佩的是,他出版这本书的时候还是一名大学生。我个人认为霍金同学的写作技能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但这正是曹天元同学的长项,他把深奥的量子力学和纷繁复杂的量子物理历史写成了一本扣人心弦的武侠剧,可读性非常好。我第一次拿起这本书,是一口气把它读完的,真的是欲罢不能。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除了让我对量子物理的发展历史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最重要的是改变了我的世界观。我曾经读过爱德华·多尼克的《机械宇宙》,并深受牛顿对这个宇宙认知的影响。牛顿认为自然世界并不只是遵循草率的模式,而是依照精确的、正式的、有数学规律的法则在运行。虽然它看起来很随意,有时甚至是混乱的,但宇宙其实是一个结构复杂并且运行完美的钟表式机械装置。牛顿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他认为自己也发现了依附于神的意志的量的世界,只有按照定量研究这一方式,才能理解上帝造物的目的以及缔造世界的运行方式,并为人们勾画了一个永恒不变、具有普遍数学规律的机械宇宙世界。
举个栗子:我们把一枚硬币随机的抛出,只要抛硬币的次数足够多,我们就可以按照概率确定硬币正面朝上的次数占到50%,但如果让你精确判断某一次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我们就只能蒙了。但按照牛顿的机械宇宙的观点,只要我们知道这枚硬币被抛出的角度、力度、风速、地面的硬度等等所有影响因素,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最终是硬币的哪一面朝上。正如拉普拉斯所说的:“只要知道了全部初始条件,我就可以计算出整个宇宙的未来。”
这在哲学上称为“决定论”。虽然这只是个思想实验,按照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我们根本无法知道全部初始条件。但已足够让我笃信机械宇宙的真理。只不过在情感上,想到我们现在所有的一切,也许在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起,在普朗克时间之后,就已经注定了,还是有些莫名的悲哀……
直到读到这本《上帝掷骰子吗》,我的基于机械宇宙的“决定论”世界观被彻底颠覆了,但也让我对未来又有了某种莫名的憧憬。
过程是这样的:按照量子力学的观点,宇宙从根本上是不可预测的,“概率”才是深藏在这个世界底层的根本性质,一切决策都是靠掷骰子来决定的。
对于这个结论,当时的绝大部分科学家都表示无法接受,物理圈的老大爱因斯坦就表示:我毫无保留的相信,上帝是不会掷骰子的!于是当时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都投入到了量子力学的辩论中。正方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波尔,反方是爱因斯坦,小喽啰们纷纷站队。但直到爱因斯坦去世,这场旷世大战也没有结果。按照现在量子论的发展水平,我们知道是爱因斯坦错了。而我作为决定论的忠实拥趸,是被书中的这个例子说服的:假如你看到一批棕色的马。如果你是一位色盲患者,马在你眼中就是另外一种颜色,那么在狗的眼中呢?在苍蝇的眼中的呢?其实我们并不知道马的真正颜色,只能说马在我们的观察当中是什么颜色的,甚至可以说,马根本就没有什么“本来的颜色”。这仅仅是在宏观世界的比喻,在经典物理学中,我们认为有一个客观实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就象马总会有一种客观的颜色。但在量子的微观世界中,并没有绝对客观的.实体或外部世界,一切都与测量行为挂钩,观测对象和被观测对象融为一体,主客体之间的界限消失了。人们并不知道宇宙的客观本质是什么,只知道我们观测到的宇宙是什么样的,任何事物只有被观测的时候才有意义。而在这样的世界中,只有随机概率,没有确定性,一切都是靠掷骰子决定的。
提到量子理论,就不得不提物理学的神兽“薛定谔的猫”。遗憾的是本书并为对这个问题做深入透彻的阐述。我带着一脑袋问号过了很多年,最近才被查尔斯﹒赛费的《解码宇宙》给解放了。赛费在书中详细阐述了香农的信息论,并通过信息论轻松战胜了“麦克斯韦妖”,干掉了“谷仓标枪悖论”,最后捎带手就把“薛定谔的猫”给救了,我简单说明一下“薛定谔的猫”。这是一个思想实验,是说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还有一瓶毒药,毒药上有一个信息接收装置,这时我们向这个盒子里发射一个电子,电子有两条路可以走,从A路径通过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从B路径通过则触发一个装置,该装置会自动释放出毒药,小猫立即死去。根据状态叠加效应,电子将同时通过两条路径,因此毒药既释放又没释放,小猫既是活的又是死的。一个宏观生物怎么会同时又死又活呢?而且更离奇的是只要没有人打开这个盒子这种叠加状态就能够一直存在,一旦有人打开盒子观察,这只猫就会立刻选择其中一种状态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要么生要么死,好像杀死猫的就是信息提取行为,致命的关键不是毒药而成了信息。
赛费解释说,解决这个悖论的关键还是信息。刚才说到的叠加状态最怕被人看,被测量,这并不是说观测这个动作本身改变叠加状态,而是观测这个动作带来了信息的传递。当一个原子被观测时,就一定会有一个光子或者其他粒子与这个原子发生碰撞,这就干扰了原子的叠加状态,同时那个碰撞他的粒子则获得了关于这个原子的信息,信息从原子身上流到了周围的环境,这种信息的流动就是叠加状态坍塌的原因。
虽然我接受了量子力学的理论,但心中依旧充满很多疑惑。正如波尔所说:“如果谁不为量子理论感到困惑,那他就是没有理解量子论。”好吧,无论量子力学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物理意义和哲学意义,但通过这个理论创造出了计算机、手机、原子弹等造福人类抑或毁灭人类的现代科技。我权且相信邓公的话吧: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
现在,每当我想起量子理论,想起这个理论所阐明的宇宙本质的随机性,以及随之坍塌的一切都已注定的机械宇宙,窗外明媚的阳光彷佛也从一个老学究变成了一个翩翩少年,充满活力的生命孕育着无限的可能性,这才是我们生而为人所能期待的美好世界啊!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8
《上帝掷骰子吗?》这本书讲述了从赫兹证实电磁波存在于世间到牛顿对于光学的研究,从托马斯·杨的杨氏双峰干涉实验到迈克尔逊、莫雷的实验验证以太并不存在再到普朗克发现能量在发射和接收的时候不是连续不断而是分成一份一份的,从爱因斯坦发现组成光的光量子到康普顿发现康普顿效应,从波尔发表的“论原子和分子的构造”、“单原子核体系”和“多原子核体系”到泡利的“不相容理论”,从德布罗意发现电子是一个波到海森堡使用的矩阵,在经过一系列科学家的努力以及演变产生了多宇宙理论,而后发现“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以及电磁力这些量子论,最后发现了5种超弦理论并进行了统一,被称为“M理论”,甚至于发现了更高的维度“第11维”。
在现在的“M理论”出现后,物理学似乎走到了尽头,和当年的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统一物理学十分相似,但这次统一的意义更加的伟大,经典物理只能算作两个紧密的邦联,而现如今的量子理论,它能够用同一个方程去描述宇宙间的所有现象,我们也许能够完成物理学实质意义上的彻底统一,我们可能已经接近于探索自然的终极定律的终点。
或许,量子论也只是匆匆过客,历史将再次轮回,如量子论击倒经典物理的大厦,会出现一种新式理论击倒量子论这个帝国,但在每一次的轮回中,我们终将更接近于自然的终极定律的终点,科学一直在不断反省自己,这样谦卑的审视和自我否定,使他获得了永恒的力量,不断的进步,增加着我们对他的.信心。我们的文明不过万年历史现代的科学甚至只有400年的历史,但我们的智慧贯穿时空,从最小的量子到最大的宇宙尺度,从最近的白矮星到最远的宇宙视界,没有任何可以阻挡我们探索步伐的存在。
这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我们对成功的信念与希望,对于科学的依赖,对于自然的那种永无休止的好奇。
量子论的路还没走完,它令人困惑,但它也给人以希望,前路漫漫,还需要我们努力的上下求索,前面的路还需要我们亲自去开辟。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9
当第一次听到“上帝摇骰子吗”,我怎么都想不到这是本书的书名,本以为是哲学书,结果这本书竟是是写量子物理的。
不过这本物理科学简史,读起来还是挺有意思的,只是我这方面的知识实在是浅薄,为了理解一字一句细细的看,但最后花了许多时间还是囫囵吞枣,带着一脑的疑惑合上了这本书。
对于我而言,这本书真的很像科幻小说,里面的“平行宇宙”、“平行历史”、“观察导致坍缩”、“历史概率”、“意思决定历史”等等等等,一系列测不准原理衍生出来的,对整个宇宙的庞然大论。但这又是那些诺贝尔奖得主得出的理论,让我不得不去相信这些是真实存在的。如何这本书中不只是理论,还有实际的发明或机械之类的,那我就真的不能把它当简历,而是要把它当科幻小说看待了。毕竟这些对于我这个刚刚初二才接触到物理皮毛的学生来说,理解这些显得不切实际。
这本书从”波粒之战“写起,这场争端贯穿了前半部书。而后来到20世纪,随着“波粒二象性”被广泛接受,后半部书转而以“双缝干涉实验”为切入点,介绍各种量子理论对世界本源的解释和探索。那个伟大的年代,量子论横空出世,物理的'大楼在狂风暴雨下轰然倒塌,却又在熊熊烈焰中如同凤凰浴火重生,比以前更加华丽了。
而量子力学的发展历史就全是难懂的理论,让我震惊的是这些科学家能想到这么多,但是理论就是一种简化,而这里的理论都这么晦涩难懂,那展开去想到那些科学家的思考推理过程,岂不是和迷宫相差无二。真的佩服这些科学家的毅力与脑力!
正是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从各个方面对事物的本质进行解释,才一点点有了现在发达的科学。而这本书正是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一点一点展示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里,科学家们是怎样遇见一个又一个问题,又通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一次次地自己的理解崩塌中,而后重新建立起新的推论。“为什么这么假设?怎么进行的推理?”,量子力学就这样一点点地建立起来,我们也就随着作者解决这些问题的脚步,对量子力学理论和量子力学有了初步理解。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10
爸爸假期买回来一本书,这本书最初吸引人的地方,绝对是这个有趣的书名——上帝掷骰子吗。副标题很“吓人”:量子物理史话——一个上学时惟恐避之不及的东东,现在却饶有兴趣,成为每个晚上的床上读物。以前看过许多科普类的书,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触与其他的书所带来的是完全不同的,它既融入了文艺类书籍所注重的文笔措辞,又有传奇故事类的引人回味的故事情节,最令人称赞的莫过于它是将精神、意识这些科学里的异客暗度陈仓,在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的同时,又让引发读者无限的思考。
本书讲述的是一段激动人心的科学历史,它带领我做一次量子之旅,从神话时代出发,沿着量子发展的道路,亲身去经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追逐流星的辉光,穿越重重迷雾和险滩,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并肩作战。除了回顾基本的历史背景,还将向着未来探险,去逐一摸索量子论面前的不同道路,闯入人迹罕至的未知境地,和先行者们一起开疆扩土。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对那些在量子物理界光耀千秋的科学家的崇敬和对量子物理界的每一个突破都有着由衷的激动。这本书在叙述方面最成功的莫过于它不是简单讲述量子物理科学家们的贡献而是将其符号化,而是从各个角度阐述这些人的性格特征,让他们的形象
跃然纸上。如爱打赌的霍金,晚年倔强的爱因斯坦,宽厚的玻尔等等,而同时他抓住科学界的一切可以发挥出趣味性的地方发挥,如“薛定谔的猫”,“量子自杀”等等。总之,作者尽可能用“与时俱进”的言说方式来向大家讲述一段大大改变人类发展的历史,一部科普作品的意义不应该单单在于普及科学知识,更大的作用还是在于激发大家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态度,同时让公众认识到这些在幕后推动人类前进的科学英雄。 在这本书中,让我惊叹的,不仅仅是沿途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绚丽风景,更来自于人内心深处的思索和启示,它深深得引发了我对于信念、真理、追求、科学等的思考,开始教会我用一种更为理智的观点去看待自己身边的一切,去看待自己追求的一切,我强烈得感觉到科学深植在每个人心中那份不可抗拒的魅力。
读过这本书后,我开始慢慢明白,科学乃至社会的进步,是需要不断地跳出狭隘的思维,20世纪初以来的无数大师,从旧理论的叛逆者渐渐走向新理论的对立面,他们可以接受那些旧的东西被自己所颠覆,却无法容忍仅仅十多年后,自己就成为了被颠覆的对象。也许在他们心中,一直存在着一种坚定的信念—所谓科学,一定存在着终极的真理。于是当被自己奉为真理的宫殿摇摇欲坠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誓与理论共存亡。量子,这个激进的理论也许有一天也会被时代所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更匪夷所思,更难以理解
的理论。我们如何在时间的潮流中不至成为一块顽石? 我们需要拥有科学的精神,去无条件地相信一切看似不可能的东西,去勇敢地质疑一切看似无懈可击的理论。我相信这就是科学的精神,所谓“不破不立”。
可悲的是,从小到大,我们所受到的教育就是去吸收,去相信一些东西。就好像自己用20年雕塑几百个千奇百怪的陶瓷雕塑,然后相信他们是这个世界的基础。然后来到社会上,去亲手把曾经坚信不疑的.东西抛弃。我用几年时间砸掉了之前大多数的雕像,却发现自己已经没有能力去再去雕刻一座新的出来,因为没有人教过我们如何自己独立去思考,去判断。我们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贫穷,一种精神的极度贫瘠感。 于是我们开始怀疑,开始越来越不相信曾经坚信着的一切。网络上许许多多的所谓“真相”和“揭露真相”都不过是一面之词;所谓的新闻也许一直是政治的帮凶;批判着权威的“草根”也许只是哗众取宠;而我们所相信的一切也许都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真实。
放下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已经被震惊地难以思考。我曾以为只有在科幻小说里才会出现的东西,其实离自己并不遥远。不过,即使在精神世界的暴风雨中间,当我们回头瞥一眼这个井然有序的世界时,还是依然能感觉到一丝阳光的气息透进我们的心底的。因此,哪怕我们需要换一种眼光来看待真理、看待世界,我们也依然要保存一份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依然要保存一份独立思考的精神,那是清醒、严谨、尊重真理的探索精神,正如书中所说怀着“深深的激动和无比的好奇”。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11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这本书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我来说意义重大,这是我年幼时所读到的第一本科普类书籍。整本书光怪陆离,其中所讲述的许多问题浅显易懂却又扑朔迷离。
上帝掷骰子吗?无数的科学家为这个问题背后的量子力学痴迷乃至疯狂。如果要评选物理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那些年代,那么17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一定会入选的。17世纪末以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的出版为标志,正式宣告了经典物理学的成立。其中在1666年,牛顿曾独立完成了许多项开天辟地的工作,包括发明了微积分,完成了光分解的实验分析,以及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开创性思考。为数学、力学和光学分别打下了基础;20世纪初则为人们带来了相对论和量子论,并彻底地推翻和重建了整个物理大厦。其中在1905年,爱因斯坦曾六次大打出手,写了六篇论文。为了纪念这一年的光辉,人们把100周年后的20xx年定为“国际物理年”。在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想起牛顿所处的那个时代,心中更多的是对那段光辉岁月的怀旧和祭奠。而现在,相对论和量子论却仍然深深地影响和困扰着我们。好似两颗青涩的橄榄,嚼得越久,却越加滋味无穷。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有关量子论的故事。正如作者所言,这个故事更像是一个传奇,从一个不起眼的线索开始,曲径通幽,渐渐的.落英缤纷,乱花渐欲迷人眼。正在没有头绪之时,突然间又峰回路转,天开地阔,犹如何出伏流,一泻汪洋,还未来得及一览美景,却又大起大落。误入白云深处,沉醉不知归路。云雾缭绕,分不清东南西北。在这本书中,我看到物理大厦在狂风暴雨中轰然坍塌,却又在熊熊烈火之中得到了洗礼和重生。我看到最革命的思潮席卷大地,以至于最不保守的科学家都在潜意识里对它怀有深深的惧意。他带来了令人惊骇的电闪雷鸣,同时又展现出了它那震撼人心的美丽。在量子论的引导下,科学显得如此朝气蓬勃,它的各个领域分支都以火箭般的速度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伟大的技术革命。从半导体到核能,从激光到电子显微镜,从集成电路到分子生物学,量子论把它的光辉播散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有史以来在实用最成功的物理理论。这身边发生的一切,这社会的日新月异,目光所及,无不是量子论的最好证明。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科学是如何在荆棘和沼泽中艰难地走过来,去又更加的坚定了对胜利的信念。我亲身体验到了那些科学家们曾经历过的困惑、激动、恐惧、狂喜和震惊。
整本书的前半部分都以“光的波粒二象性”为主。知道薛定谔的猫出场的那一刻,后面的量子论就变得越来越光怪陆离、扑朔迷离。
量子论是一个极为复杂而又极为难解的谜题。它在奇妙的气氛中诞生,在乱世中艰难地成长起来,与一些伟大的对手展开过激烈的交战。他建筑起经天纬地的巨构,却也曾在其中迷失方向而茫然徘徊。它至今使我们深深困扰,却有担负着我们最虔诚和最宝贵的愿望和梦想。它最终的归宿是什么我们仍不清楚,但我们深信会出现一个量子引力理论,把整个物理学最终统一起来,把宇宙最终极的奥秘骄傲的谱写在人类的历史之中。今天,我们的现代文明,从电脑到激光,从核能到生物技术,几乎没有哪个领域不依赖量子论。但我们至今依然难以回答量子论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量子论与别的理论不同,人们想去理解它,却越来越困惑。量子论带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震撼,甚至改变了整个物理世界的基本思想。玻尔说:“如果谁不为量子论而感到困惑,那他就是没有理解量子论。”
再回到一开始,上帝究竟掷不掷骰子?爱因斯坦说:“亲爱的上帝不掷骰子。”玻尔听了,笑了笑,说:“别去指挥上帝该怎么做!”霍金说:“上帝不但掷骰子,还会把骰子掷到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这一切都没有答案,我们只能义无反顾地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进。或许,历史终究是一场场轮回,但在每一次的轮回中,我们毕竟都获得了更为伟大的发现。
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科学需要“破而后立”,科学在不断的检讨自己,但这种谦卑的审视和自我否定非但没有削弱它的光荣,反而使它获得了永恒的力量,也不断地增强了我们对于它的信心。希望我们最终能让量子论完成实质意义上的统一,把所有的大权都集于一身,从而开创一个真正磅礴的帝国时代!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12
最近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上帝掷骰子吗?爱因斯坦很坚定地告诉我们,上帝是不掷骰子的。但波尔也很坚定地告诉我们,爱因斯坦的回答是错误的。谁是谁非?于是我开始了对《上帝掷骰子吗》的探索。
《上帝掷骰子吗》书名文邹邹的,没看过的人或许会以为它是一本文艺书,这是我一听到这书名的第一感觉,没想到它竟然是一本科普书。很意外咧!那我们就来看看它是怎样的吧。
《上帝掷骰子吗》其实是一部关于量子论的史话,是一个叫曹天元的作家所写的比较高端的科普读物,他不是一名物理学家,但是他却用他那非“专业的”的写作手法带我们领略了一场科学史上的盛宴。本书的感情基调是轻松的,趣味的,作者用他那小说化的写作手法,向我们娓娓道来关于量子论的故事,我们从神话时代出发,沿着量子发展的道路,亲身去经历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直至最后艰难的建立了量子理论为止。其中我们不仅可以知道很多有关物理方面的历史,可以领略到众多伟大物理学家的风采,可以知道他们是如何去探索科学上未知领域的,可以知道他们是如何去开辟属于自己的通向科学至高地的道路的,还可以看到他们之间智力上的较劲。使我们明白其实科学的发展就是在这些物理学家相互提出理论然后又相互证伪的过程中进行的,并告诉了我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意义所在。
除此之外,作者还在书中插入了很多“饭后闲话”,讲述了一些有关物理学家的趣闻逸事,使我们读来趣味十足,并会不时感叹作者文笔之精妙,竟然可以把物理这门枯燥难懂的知识讲得如此自然、易懂。虽然他的写作风格使本书存在些许不严谨的“硬伤”,但不可否认它是一本成功的科普读物。因为相比那些用纯科学的`语言写出来的科普读物,它更易为人们接受,在科学知识大众传播方面起到的作用更大。起码就我而言,我是比较喜欢他的这种写作风格。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对量子论还是下过一番功夫去研究的,否则他对量子论的叙述就不会如此的透彻。
所以,我认为它是一本成功的科普读物,因为它至少成功的向大家讲述了量子物理的一段历史,或许并不完全准确,但是我们毕竟可以知道这门科学的发展历程,我们毕竟了解了很多基本的量子物理理论,我们毕竟了解了大批伟大的科学家的事迹。对于一本科普读物来说,我觉得这已经足够了。
只能说各花入各眼吧,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感受和看法,我们不能强迫别人说它好,也不能强迫别人说它不好,所以如果你感兴趣的话,那你就不妨自己去看看,相信等你看完后,你会有自己的看法,对上帝掷不掷骰子也有你自己的答案。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13
有幸在假期读到这本书,诚如作者所说,就像开启了一场沿途风景绝妙的旅程,先颠覆了自己的三观,再颠覆整个世界。
故事从“波粒战争”说起,贯穿了整本书的前半段。波动学说的支持者与粒子学说的支持者分别在各自的领域创造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关于光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四百年来两个派系交锋数次。深入的研究,使得人们发现原本物理界阳光灿烂的天空漂浮着两朵乌云。第一朵导致了相对论革命的爆发,第二朵导致了量子论革命的爆发,紧接着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物理学大厦在狂风暴雨中轰然倒塌,然而却又在熊熊烈火中得到洗礼和重生。
最革命的思想席卷大地,带来了令人惊骇的电闪雷鸣,同时又展现出震撼人心的美丽,普朗克黑体公式的发现,光量子的提出,康普顿效应对的诞生,索尔维会议的召开,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期能像那时一样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涌现出如此多的革命性思潮。我们看到了科学如何在荆棘和沼泽中艰难走过,但也更加坚定了对胜利的信念。海森堡的矩阵运算,薛定谔的波动力学。科学家们在批判互补中前行,直到波尔互补原理的提出,波粒二象性才得到基本确定。然而这并不是最终的胜利,量子论的不确定性使无数坚信自然万物皆有规律的科学家们难以置信,爱因斯坦的质疑,薛定谔的猫,量子力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爱因斯坦作为物理世界的'领军人物,甚至发出了坚定地口号:”上帝不掷骰子!”可作为回答,波尔轻轻地说到:“在量子的世界里,我们不需要上帝这个假设。”时间的推移告诉我们,终是爱因斯坦过于倔强,就连伟大的爱因斯坦也无法阻挡量子的巨轮压过历史,如今量子论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电脑到激光,从核能到生物技术,几乎没有哪个领域不依赖量子理论,量子论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冲击与震撼,甚至改变了整个物理世界的基本思想,它是由数以百计的科学家们在荆棘和沼泽中摸索出来的,使我们不由得感叹原来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真理,所谓科学,其实是人类通过不断自我否定,不断反思,探索与拓展,让我们的思想认知不断迭送,不断进化的过程。从“以太”的假设到波尔的原子模型,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了理论都被认为是错误的,但很难说他们没有在科学的发展史上做出卓越的贡献,也正是这些看似“错误”的理论,推动了量子力学朝着更光明的方向去发展。
然而在作者笔下,科学家们也不是神人,他们只是普通人,只是一个个为难题所困惑且强烈想要解决它们的人。他们也会犯错,也有失误的时候:爱因斯坦执迷不悟地相信物理世界不存在随机性,冯·诺依曼理论里第五公设的假设错误,汤姆逊原子模型的失败,虽然他们都是公认的物理学巨人,但是后来的科学家们继承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精神,他们将对真理的追求视为自己前进的唯一动力,并没有畏缩于伟人的结论,而是以批判和发现的眼光去正确客观理性地去看待科学的发展,他们具有敢于闯入一毛不拔的未知境地的勇气,并拥有立志要为量子学开疆拓土的毅力与恒心。他们大胆假设,甚至将量子力学从牛顿经典力学的笼罩下脱离,这是前无古人的做法,这也意味着他们无论成功与否都必将被载入史册。可喜的是,事实证明他们是对的,唯有跳出狭隘的思维,打破顽固的局势,将真理的追求视为唯一的标准,敢于质疑无懈可击的理论,大胆猜想看似不可能的结果,才能使科学散发无限的升生机。
一部科普作品的意义不应单单在于普及科学知识,讲述科学家的贡献,更大的意义在于激发人们对于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态度,同时让人们对那些背后推动人类进步的科学家英雄怀以崇高的敬意。如今量子力学的世界已愈发清晰,波尔否认了上帝不投骰子的说法,霍金更是告诉我们上帝不仅掷骰子,还把骰子掷到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至于到底掷到了哪里,这便需要我们怀着先人科学家们的崇高精神,去探索更深层的规律。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14
物理学的发展史上,有两个时期,绝对称得上是史上最伟大的时代。17世纪末,牛顿以《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宣布了近代物理学正式创立。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论彻底推翻和重建了整个物理学体系。至今深深困扰和影响着今天的我们。回顾曾经的那段20世纪的历史,就像品味两颗青涩的橄榄,咀嚼越久,回味更无穷
通读这本书,作者以一种科学和人文素养相交织的语调向我们介绍了量子力学从发现,斗争,批驳,直至最终被广为接受的整个过程。从电脑到激光,从生物到核能,航天卫星理论皆赖以建立。从今天,现代的角度看过去,整个发展史带给我的是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震撼。 光的本质是什么?是波动还是微粒?过去的400年中两个派系数次交锋。起先,以牛顿为首的微粒说依靠经典力学的奠基,在物理界获得了普遍的公认地位。随后,后起之秀托马斯杨悄然间发现了干涉现象,波动界的干涉条纹撼动了整个微粒世界。麦克斯韦于1856,1861,1865年连发三篇关于电磁理论的论文——预言光是一种电磁波,并于1887年被赫兹证明,使波动说在第二次波粒战争中登顶加冕。历史总是这样,一边落英缤纷,乱花迷眼,一边又是乌云乍起,电闪雷鸣。随着实验研究的深入。物理界阳光灿烂的天空漂浮着两朵小乌云经典力学在光以太和麦克斯韦——波尔兹曼能量均分学说上遇到的问题。第一朵乌云导致了相对论革命的爆发,而第二朵导致了量子论革命的爆发。紧接着,第三次,第四次的波粒战争接踵而至。而伟大的真理,则在烈火和暴雨中实现涅槃。在痛苦的上下求索的30年里,验证了光的波粒二相性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正确性。
整个量子物理的发展,是基于无数次试验和交锋中蹒跚中前进的。通读完这本书,我很明显的认识到。我要努力地培养自己大胆假设和猜想的思想。有时,机遇,灵光稍纵即逝,或许他并不起眼,但正是这一个个小的不起眼,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预言了磁生电,海森堡在量子物理中引入了晦涩的矩阵……把握灵光,潜心钻研,即使不一定成功,其中的'那些困惑,激动,恐惧和震惊也值得人品味。除此之外,仍要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地触碰自己想做的事。薛定谔,狄拉克博士大器晚成,依旧努力抓住时光的尾巴,在不确定度和P数上努力延伸,完成了量子物理学的部分奠基工作。三年磨一剑,五年磨一剑,甚至是十年磨一剑,在虚无缥缈的理论中,历史给予了他们最好的褒奖。
上帝掷骰子吗?这本书以此为题,揭示的是量子物理中最鲜明的特点——不确定度。回顾来看,整个量子物理的发展史扑朔迷离,但更可贵的是再这背后拓荒研究的科学家。他们史0世纪最可贵的财富。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15
《上帝掷骰子吗》是一本奇妙的书。这本书不仅量子的不确定性,阐述了神奇的波函数,严谨地证明了光和其他物体“诡异而又真实”的波粒二象性。
人们意识到量子这个概念从发现光的波粒二象性开始。大量实验表明,光在不被观察时,光显粒子形态,只能以直线传播;但被观察时,光却显波的形态。而且有人做了一个更诡异的实验,在光的前面放上挡板,穿一个小孔使光通过,此时光呈粒子状态。接着以极快的速度放下另一个挡板,使光不能从小孔透过,而在光从小孔透过的地方的两侧穿孔。令人惊奇的是,粒子在不知挡板会放下来的情况下,自动呈现了波的形态,从小孔穿了出去。
当这个现象被发现时,全世界都很震惊,因为这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的理论,量子是不确定的,不能用公式计算的,人们也由此建立了量子力学来研究它。因此,量子力学的核心就是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当你不观察一样东西时,它就处于存在和不存在之间。当你在家里努力写作业时,不被观察到的奥体中心,就处于存在和不存在之间;当你在家里看亚运比赛时,比赛里的东西就是存在的,而当你转头去拿零食时,它又处于存在和不存在之间了。这就像上帝在掷骰子一样不确定,所以作者把这本讲量子力学的书取名为《上帝掷骰子吗》。量子力学深不可测,甚至作者在原文中说到:“如果有一个人说他理解了量子力学,那他就是没理解量子力学。”但即便如此,我们仍能用波函数等来计算量子可能出现在一个地方的概率,因此我们还可以对这个难下手的量子力学加以研究。
也就是说,我们也可以用量子力学的知识来解释亚运,它的过程、内容、组成物品等。
就好比杭州选为亚运城市也有许多必然与偶然。亚运会举办城市的投票是由很多人决定的,我们不能控制很多人去投票杭州,这就是偶然;杭州优势大,同时也是唯一的申办城市,这就是必然。再好比亚运乒乓球男单的冠军是谁是没法计算出来的,每个运动员都有夺冠的机会,这就是偶然;又因为我们知道马龙乒乓球打得好,所以猜他是冠军,这就是必然。必然和偶然构成了我们的'世界,尽管我们没有感觉到,但生活中处处是量子力学。
量子是不确定的,是不停运动的,是神秘的。尽管如此,亚运还是会在杭州举行,亚运冠军的数量依旧不变。尽管物质是不确定的,量子是不科学的,但我们向前探索的心是不变的。人类对未知的探索永远不会停止,我们期待量子力学被解密的那一天,在此过程中,我们也要努力学习,为自己的生活,为亚运的完美举办,为人类的探索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相关文章:
上帝的棋盘07-05
上帝的女儿05-04
上帝350字10-07
上帝是公平的作文01-14
关于上帝的名言09-28
我的父亲是上帝10-08
感谢上帝10-07
上帝的宠儿美文10-06
上帝的样子美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