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通用15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1
爱迪生说,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由此可见教育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韩婴说,贤母使子贤也,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尤其是幼儿的影响最大。其次就是学校教育了,学校教育要使青少年学会更好地融入群体与社会当中;要使青少年获得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动力、热情是必备的基础;要使青少年在纷杂的事物中学会选择,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使他们具有独立健全的人格和鲜明健康的个性;要使青少年拥有善良的人性、美好的内心和优雅的举止;要使青少年学会清醒而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价值和在社会上恰当的位置,并养成时时自我反省的习惯,学会自我调整,使自身不断完善;要使青少年逐渐懂得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包括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人类和对后代的责任。
但在有些时候,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因此有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十分重要的。
学习了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后让我印象最深的话就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传记里讲了一个叫郭橐驼的`人,种树本领优于常人。人们赞叹他能把树种得这样高大茂盛,而他认为自己的种植方法很简单,就是“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顺应树木的天性,使它得以实现自身的习性,就能茂盛发展。
让每个人主动发挥出自身的潜力特质、自觉开发出自己的兴趣能力。“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如果再把这培植树木的道理推衍到培育人才上面,那么,最好的育人,也是“顺其自然”,就是能“因材施教”。
学习完这篇文章后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人就是丰子恺。丰子恺爱子女众所周知,他一生有三子四女,许多漫画作品就是以他的子女作为描绘的对象,儿童们为他的漫画作品提供了他们理解的世界,这些画风幽默的作品,实则也探讨了放在如今也仍然值得人们深思的教育问题。他的漫画《某种教育》让人看了觉得十分的讽刺,一个模子里做教育,制定一套优秀的标准,老师们就像糕点师傅一样,努力把每个孩子往“优秀”的模版里套,这样才是“完美的作品”。
但这真的是我们作为父母想要给到孩子的教育吗?
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用用50种方法去教育一个孩子,而不是用一种方法教育50个孩子。
有远见的父母和教育者都应该明白,人生而不同,如同花草植物,只有清晰认识其不同特性,因性施肥浇水,因材施教,才能开出最娇艳的花朵,结出最甜美的果实。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我们都是把自己最好的都给到孩子,但若是硬把一个孩子往不适合的模子套和培养,对孩子到底是磨砺还是痛苦。
对于教育者也是一样的,丰子恺的漫画《某种教师》照本宣科,老师讲课犹如录制唱片,循环播放。不像讲课,倒像背书,也不管学生听不听,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讲完走人。
课本是死的,但讲课的老师是活的。老师不是说书先生,而是孩子求学之路上的引路人。人们如今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多,老师也早已不只是单纯给孩子输入知识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在浩瀚无垠的知识宇宙中为孩子指明方向,架起桥梁。
“我相信一个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不失去童心,家庭、社会、国家、世界,一定温暖、和平而幸福。”丰子恺作为一位父亲所发出的最深最真的呼吁,他反对家长和老师按照成人的观念去干预孩子,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丰子恺先生用这种风趣幽默的漫画形式生动刻画了不合适的教育对孩子们的影响,揭露一直延续至今的教育痛点问题,发人深省。从古到今,哪朝哪代的君王,只要不是昏庸无能之辈,无论怎样的制度为主,本意上都希望自己能够仁政施民,有所建树。但做来几何,就不得而知了。原因不外有二,一是被属下蒙蔽了眼睛,看不到事情的本相;一是所为与现实情况不符,与爱心初衷相违,即所谓的“好心办坏事”。
一个精于种树、深谙种树之道的稍残老人,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这一点当真难能可贵。树的天性是舒展其根部,培土均匀,原土宜生,筑土紧密。这些做到后,不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的生死,自然会有它自身的生长长势。栽种时就像对子女一样尽心,栽好后就不要再牵牵念念了,随它生长去。只有如此它的天性得到保全继而才会更好的成长。总的来说,也就是橐驼不妨害树的生长。其他种树人呢?则不是粗心大意于树就是过分溺爱于树的成长其程。疏忽导致树死亡,溺爱亦会有损于树的正常生长。正所谓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养树与养人,种树和治民,本无相关,但究其内里,又如此类似。从种树中得治民法,亘古皆适,不妨将其视为颠扑不破之真理。此文涵煦之深,愿时下有心人思之,以为鉴戒。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2
重读《种树郭橐驼传》是在琴姐的影响下完成的。昨天晚上,她在办公室备课。而我也在办公室看书。她备的课就是《种树郭橐驼传》。相比于很多人喜欢利用网络备课,我更喜欢用自己看到的直接讲给学生听。总觉得网上的资料乱七八糟的,不符合我的胃口——当然,这也显然是一种骄傲自大的心理。这也是影响我班级管理成效的重要原因。
郭橐驼种树,总结四个字:顺天致性。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曰其莳若子。其二曰其置若弃。其莳若子具体表现为: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其置若弃具体表现为:勿动勿虑,去不复顾。按照郭橐驼的说法,其种树无它法,不扰而已。相对应的,“不我若也”。要不然就是在其莳若子阶段不踏实,要不然就是在其置若弃阶段太忧心。最后的结果就是: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将种树的理论运用到“治民、养人”,郭橐驼用反面方法来说,官员名义上不断督促百姓,实际上耗费百姓宝贵的休养和生息的时间和精力来犒劳官吏。也就是“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柳宗元曰: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总结全文,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精心准备,顺天致性。或者“其莳若子,其置若弃”。那么对于我们的教学应该是怎样的呢?
高二年级(20xx级)总共有班级25个。其中以管理严格著称的班级有G405和G502。班规严肃,仿如军营。两个班的成绩也相当不错。这是通过外在的力量进行约束取得的效果。令行禁止,若动若静。以管理松散著称的班级有G106和G205 。颇有无为而治,随从自然之态。但是成绩却有差别,G106班成绩屡屡前茅。同样是体育生众多,却风平浪静。而G205则是成绩屡次垫底。班级纪律也屡亮红灯。同时,在班级事务的处理上,G106班学生自如洒脱,积极主动;G205班学生则缺少些主动。更有甚者,即使叫了,也容易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
如是看来,柳宗元的理论是否就此破产?非也!养树两部分:其莳若子和其置若弃。在没有做到其莳若子的情况下,也就无从谈得上其置若弃。在其莳若子的基础上,是否真正实现了其置若弃呢?
分析G205的情况,优秀的'人才自然不少。田雨、谭亮、曾荣飞、肖锐等等皆是一时之选。但是人皆有惰性。正如“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没有做到“欲”后面的内容,这种惰性就会成为破坏力,影响人才力量的发挥。而笔者一直以来,并未找到真正合适的方法。故此,在其莳若子部分,已然失分。
正因为在其莳若子部分失分,我又贸然力图实行“其置若弃”,于是就容易出现所谓“甩手掌柜”的情况。而班级管理那么琐碎,真正“甩手掌柜”是做不到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现在这种“四不像”的状态。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必须在源头入手,也就是“其莳若子”部分着手。问题来了,如何做才是“其莳若子”?把所有的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对待。严格说,我确实将所有人都当做弟弟妹妹在对待。至于如何当孩子对待,还真是不知道。毕竟我也只是个未婚人士。如果一定要进行猜想,无非是要“爱护”他们。那么何谓“爱护”呢?会不会过犹不及,成为了“非其置若弃”呢?充满了茫然与无措。
郭橐驼给了我们一个样板,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方向。但是具体的路径还在摸索之中。柳宗元得到了养人术,我却还没有得到治班术。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3
郭橐驼虽然是一个种树之人,但是却在勤耕细作之中发现了万事的发展规律,这和他细致的观察和良好的心态是分不开的。
郭橐驼这个人,他虽然患有驼背的毛病,脊背弓起,弯腰而行,就好像骆驼一样,乡人们都嘲笑他,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这个而放弃自己,看不起自己,反而愉快地接受了外号。尽管上天给了他那样的外貌,他也没有去埋怨,只是顺从地接受了现状,并且调整了心态,也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他活的很好,至少他是快乐的。或者说,因为他的心胸开阔,因为他的心态,他比大多数人要活得快乐。
人们常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成功总是和付出努力分不开。然而,现实中汗水固然重要,可往往成败的关键则是我们的心态。
成功的关键在于心态,欲速则不达。急功近利的结果只是使自己与目标背道而驰。牛顿在剑桥大学期间,由于鼠疫爆发,被迫返回家乡。然而正是他在家乡的两年中,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以及发明了微积分等重大成果。而之后牛顿却走向了功名利禄,纵使长时间埋头于书籍与实验室之中,其后的研究也再没有之前的'辉煌可言。
目标固然重要,可是若以一颗浮躁的心去探索未来的希望,则无异于揠苗助长,正如同《种树郭橐驼传》中他人种树的方法。目标犹如种树,需要我们抱以平常之心,自然之心方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老子说“道法自然”讲究“无为而治”才是治的最高境界。人生的目标需要我们以自然平和之心予以对待,既要避免急功近利也要懂得水到渠成的道理,我们的人生便可到达天性自然。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4
唐代柳宗元曾在寓言《种树郭橐驼传》中写道,郭橐驼种树,技艺精湛,凡他种的树,没有一株不成活,而且枝叶茂盛,果实连年丰收。有人向他请教,他说:“这不是我有什么妙术使树木长得好,只不过是按照树的自然生长规律去栽培罢了。”同时,他还针对一些人对树木“爱之太切,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的做法,提出其后果,“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种树之道实际上也是教育之道。
种树如此,育人亦然。眼下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家长都对孩子寄予了厚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异常迫切。可是,一个孩子如何成为有用之才,是值得大家思量的。
有的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落伍,便不顾及孩子的自身实际,不遵循孩子的生理规律和心理需求,硬性给孩子规定一些条条框框,想使孩子按照既定条条框框去做。譬如在孩子的双休日、节假日一厢情愿地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文化补习班、兴趣特长班等,占用了孩子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孩子本身有兴趣还好,没有兴趣的则怨声载道,情绪低落,结果适得其反。除不知,兴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兴趣尚无,结果又能如何?还有的家长经常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较:“你看隔壁家谁,人家不仅各门功课成绩优秀,舞蹈还考了几级,手风琴拉的水平也不低……”如此等等,总是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去跟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比较,试想,这样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吗?比来比去,还不是把孩子尚存的一点自信心、进取心消磨殆尽了吗?还有的家长,心甘情愿做孩子的“保姆”,孩子被照顾地无微不至,除了学习,其他像整理床铺、收拾书包等这些举手之劳的小事情都由家长代理,这样的“包办”岂不是对孩子各方面能力极大的`摧残和扼杀?孩子整天读书、做题目、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很少有机会了解外面的社会,很少有机会去实践、去感悟、去思考,造成知识面窄,身心疲惫,头脑呆板,这样经过“精雕细琢”、精心培养出的“人才“又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塑造人,社会需求的也是各种各样的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并非一定是“北大”“清华”出来的才是“人才”。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对一个不爱学习、文化课不突出的孩子,不能一锤定音硬说成没有出息。孔老夫子早就在两千多年之前就告诉我们,教育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事实也证明,同样的教育方法,用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其效果也不一样。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化教育”也向我们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我们应深思,怎样才能把学校的、家庭的、社区的、自然的、网络的、现实的教育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将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呈现给孩子,使孩子的思维变得更开阔,头脑变得更灵动,身心变得更健康?我们应该怎样既要遵循孩子的一般身心发展规律,又要照顾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立足于孩子这个教育的主体?怎样既要因势利导,又要顺其自然?
少年儿童好比花草树木,有着各自的生长需求,如果一味地要求他们生长在被强行设定的“花盆”里或者“温室”里,那么他们就可能没有了舒筋骨、展枝叶的空间,没有了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我们要力求建立一种顺应孩子天性的开放型的教育“生态环境”,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给孩子一片自由自在翱翔的天空!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5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既是人物传记,也是一篇寓言体的叙事性散文,文章以老庄学派的无为而治,顺乎自然的思想为出发点,借郭橐驼之口,由种树的经验说到为官治民的道理。
郭橐驼,他既有残疾,又精于种树。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橐驼即骆驼,人们称这位主人公为橐驼,原带有开玩笑,甚至嘲讽性质。但这位种树的郭师傅不但不以为忤,反欣然接受。柳宗元在这里写出了这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善良性格。他是外表丑陋而心灵美的人。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他种树的特点有二:一是成活率高;二是长得硕茂,容易结果实,即所谓“寿且孳”,有人问他,这位老师傅说: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SHI种植)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郭讲的是极其平凡而实际却很难做到的道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可见郭并不藏私,而是”他植者“的修养水平和掌握规律的深度太不够了。从这里,暗示给我们一个道理,即”无为而治“并不等于撒手不管或放任自流。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四个“欲”字,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提示了种树的要领。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这正是郭橐驼种树“无不活”的诀窍。他植者则不然,他们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这就回答了他们“莫能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标不学本。继从管理的善与不善进行对比。“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是郭橐驼的管理经验。乍看,好像将树种下去以后,听之任之,不加管理。事实上s像疼爱孩子那样的精心培育。
而我们疼爱孩子或对待自己也是一样,要做到:顺木之天,顺应,顺适,而不要爱之太殷,不要伤害天性,要遵循自然规律!既不是撒手不管,也不要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得其反,“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压抑了甚至扼杀了天性。
无论种树还是干其他的事,都要“顺天致性”,而不宜违逆其道;想要顺天致性,必先掌握怎样才能“硕茂以蕃”,亦即摸清事物发展规律;把动机与效果统一,不允许好心办坏事,或只把好心停留在表面上和口头上。才算懂得真正的“养人术”。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6
最近,“虎妈”、“狼爸”、“鹰爸”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面对这些家长用棍棒式教育培养孩子的作法,人们广泛热议,到底我们是应该让孩子自由发展还是及早地让他们适应社会而为他们安排未来?
也许问题的答案就在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中。
现在我们老犯一个错误,就是一旦一件事不合理,我们就马上走极端——支持这件事的另一面。严厉的家庭教育受到怀疑、指责,有人马上打起旗号“让孩子自由发展”。
看看郭橐驼是怎样种树的'吧,“顺天致性”是最好的方法,做到这一点,就自然而然能使树“天全性得”。教育也一样,我们不能放手什么也不管,“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我们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只要做到“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便足够了。否则,有些家长“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恐怕只会使“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也许这是给家长的一个良好训诫。
十年种树,百年树人。种树和树人相似,既要爱得适度,又要“顺天致性”,如果现在家长将孩子看作追求功利的工具,那么,输在起跑线上的便恐怕是整个社会了。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7
《种树郭橐驼传》是唐代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所著的一篇流传千古的散文。历代各种古文选本多选入此文。
橐(tuó)驼即骆驼,“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窿然伏行,故乡人号之驼”。主人公姓郭,原名不详,因为身体残疾,背驼得很厉害,众人就以“郭橐驼”称呼其人。郭橐驼的绝技在于善于种树,“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凡是经他之手栽种或是移植的树,不但都能成活,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既早又多。个中诀窍何在?郭橐驼给出的答案貌似十分简单。“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强调自己并非高人一等,成功的秘诀首先在于顺应植物生长的客观规律。但也不是“无为而治。“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只要在栽种或移植的过程中,保持树根的舒展,把土培得平整,捣得严实,移栽时尽量保留树木原来所生长的土壤。做好这些基础工作后,不必再多动,不必再焦虑,该干啥就干啥去,等着到时候枝繁叶茂,花果飘香吧。
郭橐驼也指出了其它植树者的问题所在。“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然。”一类人做事潦草敷衍,违背树木的'本性,没有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另一类人“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焦虑多动、急于求成,时不时抠抠树皮,摇摇树根,观察长势,考察指导,反而扼杀生机、适得其反。
大道至简。郭橐驼这番种树的道理,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组织都有很强的现实的借鉴意义。人才培养、子女教育、组织管理、政策制订都要尊重客观规律,既不可撒手不管,听之任之也不可关心太过、急功近利。为政者、管理者重在做好“舒本培土”的基础工作,切忌好高骛远,朝令夕改。中国足协此前对于职业联赛、青训的一些做法,就可以说是和郭橐驼的种树之道背道而驰,因而闹出了不少笑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和种树更是有相通之处。
教育主管部门如果不是在教育投资、师资培养、教材编写、教法改进、质量提升这些根本性的基础性的工作上下功夫,而是整天在中考、高考考几门,算几分等细枝末节上忙于炫技、频频“改革”、急功近利、捞取政绩。视人才培养和选拔若儿戏,令教师、家长和学子无所适从。和那些“他植者”有何异哉?古往今来的某些为政者、管理者违背客观规律,没定力,瞎折腾,舍本逐末,花样百出。和那些“他植者”又有何异哉?
本文首段有一处貌似闲笔,却是神来之笔。尽管被乡人以“橐驼”二字称呼,然而,“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面对乡人以自己的生理缺陷取的不无嘲讽之意的绰号,主人公不但不以为忤,反而称赞取得恰当,甚至抛弃自己本名,改以“橐驼”的外号自称。吴小如先生评价说,柳宗元不着痕迹地描写出了这位劳动者的“善良”性格。这岂止是善良,这分明是内心强大啊!面对别人的取笑,不愠不怒,欣然接受,勇于自嘲,大智若愚。有这样胸襟的人,和那些太“把自己当根葱”,自视过高的人比起来,必定少一分焦虑,多一分淡定;少一分浮躁,多一分实干;才会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抱负。成事之道,不在技巧,而在本性。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8
古时候,有一个人姓郭,有些驼背,人称“郭橐驼”。虽然其貌不扬,但种树很有经验。凡是他种的树,即便是移栽的,也无不枝繁叶茂。于是,卖果的人和当地的富人建造游玩的场所的,都请他去种树。许多人很是羡慕,更有许多人偷偷地学他,但总是达不到他种树的水平。
有一天,一个人问他:你有什么种树的秘诀?郭橐驼说:我并没有什么秘诀,只是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让它按照自己的习性成长罢了。(“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以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他人植树多是爱护的过分:早上看看晚上摸摸;已经离开了却又要再回来看看;更严重的忍不住回去看看,用手掐掐。就像溺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其实没有什么特殊的能耐?
这个人说:你说的这些道理,和做官的道理有些相似。郭橐驼说:我只知种树,做官不是我的职业。但我居住乡里,见到那些当官的总是不断地发号施令:催促你耕做,勉励种植,督促你收获,老百姓招之即来,呼之既去,顾不得早晚吃饭去招待差役,尚且还忙不过来,又怎么能繁衍生息和安定生活?如果是这样,当官治民就与我的职业也有类似之处吧?
如此为官与种树,在今天似乎也没有什么变化。
如果说当官和种树有类似的道理,那么我们教育孩子是不是也是这个道理呢?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虽是一篇带有寓言性的'传记作品。但其中心议题是在揭露时政的弊端,论述为官治民的道理。由种树的经验形象地引出当官治民的道理,从而呼吁当政者改变那些为创造所谓的政绩而扰民的作风,规劝他们因势利导地管理百姓。
对于我们来说,读《种树郭橐驼传》,悟道的更应当是:对孩子不要“好烦其令”;对人对己对事不要揠苗助长勉为其难。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9
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所著《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章,对于古代关于治官吏民之道颇有意义,但是我却不以为然。
郭橐驼,据说是长安西边的人,住在丰乐乡,他最擅长种树,别看他其貌不扬,却有一手绝活,其一,种树成活率高;二是长得硕茂,容易结果,所谓“寿且孽”。郭橐驼自我介绍种树的经验,关键在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四个“欲”字,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提示了种树的要领。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这正是郭橐驼种树“无不活”的诀窍。
由此我想到的不是官与民的关系,而是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也要像种树一样,要有耐心耐性,尊重孩子的天性,切不可拔苗助长。
我儿子自小是在我跟前长大的,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才开始离家住校,但有啥事我也是及时指导。
记得孩子念小学时,每天除了完成家庭作业,也没啥额外的学校任务,爱看电视动画片,但是我对他有要求,定时定点,到了时间必须及时停止,每天的新闻联播必看,一开始孩子就知道哪些是国家领导人,天天的国家都发生了哪些大事小情,从小养成关心时事的习惯。
因为我们两口子都是老师,起早贪黑的忙,到家吃完晚饭也是各忙各的,媳妇一直是毕业班把关教师,忙着批改作业,接打家长的电话,我也是写教案、备课,我们两口子都没时间唠唠嗑啥的。孩子也自觉写作业,遇到不会的地方,我们单独做讲解指导,作业做完了,家里有课外读物《十万个为什么》,好像一套书有好几本,涉及各门科学,是孩子的普及读物,孩子就抱着一本书自己看,遇到实在不明白的地方,就问我或者我媳妇,有时候到学校去问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孩子的学习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学校老师反映他的发散思维能力特别强,因为孩子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展。
除了看书学校以外,我还注意培养他的业余爱好啥的,给他买了个篮球,天天拍着做活动,在运动中运球,有时候做不好也会跌跟头,我从来不说什么,我只告诉孩子,慢慢做,时间长了就会适应就会习惯,所谓熟能生巧。有时候还和小朋友打乒乓球,打不好还会生气闹小性子,我在一边开导他,玩儿要有个玩儿的样子,不能输了就来脾气,赢了就乐,作为男子汉,要胜不骄败不馁。
冬天的时候小朋友都怕冷,不愿意滑冰,我家前面有一条小溪,每年冬季就按时冻严,孩子天性爱玩,也要去玩,我就给他做了个冰车,几块小木板一订,下边找两根粗铁丝做成滑道,每回都玩得不亦乐乎,即使小手冻得通红,有一回冰有些化冻,不小心掉水里了,弄了一裤子泥水,回家赶紧换上,第二天接着去找小伙伴去玩耍。
念初中的时候,就在我所任教的学校,除了繁重的学习任务,课余时间经常参加学生业余篮球赛,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团体意识。有时候电视上有他喜欢的体育比赛就跟我俩谈条件,我一般时候都同意,比如说前几年比较风靡的NBA篮球赛,只要没啥重要的学习任务,都可以看。
我孩子的成绩在年级排名始终是十多名的名次,他自己感觉不满意,就跟我俩商量,要我指导他,为此我特意学习了初中物理的电学部分,拿着教材全解,一点一点地去做题,孩子看着我非常认真,最后表态,我一定下功夫学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孩子考上了一所好高中,再后来考上了一所好大学。
在他学习的过程中,我始终做一个引导者、引路人,而不是强制、压迫他去学习。
有意思的是人家孩子有病回家是休养玩耍,而我孩子感冒啥的回家,都是拿回来一堆书,一边打着点滴一边看书做题,这都不是我要求的,都是人家自己主动去做。
我始终认为孩子就像一棵小树,你要尊重他的天性,不能把很多家长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所以我建议我们的家长要多读书学习,掌握教育引导孩子成长的规律和秘诀。
我有一点感受,就是要向唐人郭橐驼学习!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10
读完《种树郭橐驼传》,我深受启发。郭橐驼虽然是一个身有残疾的种树者,但他却以其独特的种树技艺和深邃的哲理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郭橐驼的种树之道,其实是一种生活的哲学。他告诉我们,种树如同育人,需要顺应自然规律,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他强调“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即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让树木自由自在地生长,这样树木才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在现实中,我们也应该像郭橐驼一样,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我们不应该急于求成,更不应该过分干涉和勉强自己或他人。我们应该学会放下心中的杂念和执念,以自然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和充实。
此外,郭橐驼的种树之道也启示我们,要有耐心和毅力。他种的树虽然生长缓慢,但最终却能长得高大茂盛。这告诉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不断地努力和付出,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之,《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富有哲理和启示性的文章。它告诉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顺应自然规律,同时要有耐心和毅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这些思想对我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将它们铭记在心,并努力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11
《种树郭橐驼传》不仅是一篇关于种树的文章,更是一部揭示人生哲理的杰作。在郭橐驼的种树故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尊重自然、顺应规律的重要性。
郭橐驼是一个身有残疾的种树者,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反而以乐观的.态度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他的种树之道,就是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不去过分干涉和勉强。这种思想让我深感震撼,因为这正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秉持的态度。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为了追求速度和效率而忽略了自然规律。我们不断地开发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最终导致了种种问题的出现。如果我们能够像郭橐驼一样,尊重自然、顺应规律,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和和谐。
此外,郭橐驼的种树之道也启示我们,要有耐心和毅力。他种的树虽然生长缓慢,但最终却能长得高大茂盛。这告诉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不断地努力和付出,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之,《种树郭橐驼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尊重自然、顺应规律的重要性。这种思想不仅适用于种树,更适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我将以这种思想为指导,努力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12
读完《种树郭橐驼传》,我感受到了郭橐驼对种树这一职业的热爱和执着。他以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为我们揭示了种树的真谛和人生的哲理。
郭橐驼虽然身有残疾,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自卑和放弃。相反,他以乐观的态度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他的种树之道,就是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不去过分干涉和勉强。这种思想让我深感敬佩,因为这正是我们在面对生活时应该秉持的态度。
在郭橐驼的种树故事中,我看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他不仅仅是在种树,更是在与生命对话、交流。他深知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生长规律和特点,只有顺应这些规律,才能让生命茁壮成长。这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让我深感震撼和感动。
同时,郭橐驼的种树之道也启示我们,要有耐心和毅力。他种的树虽然生长缓慢,但最终却能长得高大茂盛。这告诉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不断地努力和付出,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此外,《种树郭橐驼传》还让我思考了教育的问题。在当今社会,许多家长和教育者都过分追求成绩和速度,却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天性。这种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失去自我、变得孤僻和自卑。我们应该像郭橐驼一样,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兴趣,引导他们自由发展、自然成长。
总之,《种树郭橐驼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尊重生命、顺应规律的重要性。这种思想不仅适用于种树和教育领域,更适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我将以这种思想为指导,努力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13
读完《种树郭橐驼传》,我深感其中蕴含的深刻人生哲学。郭橐驼的种树之道,不仅仅是关于如何种植树木,更是关于如何顺应自然,如何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他种树的方法,可以概括为“顺天致性”,即顺应树木的自然天性,让其自然生长。
这种哲学思想,同样适用于我们的人生。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顺应自己的.天性,避免急功近利,以自然平和的心态面对挑战和困难。正如老子所说,“道法自然”,只有遵循自然的规律,我们才能达到天性自然,实现自己的理想。
郭橐驼的种树之道,也提醒我们要有细致的观察和良好的心态。他之所以能够成功种植出硕大茂盛的树木,正是因为他能够细致地观察树木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种植方法,同时也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受外界干扰。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也需要学会观察和思考,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和方法,同时也需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困难所动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实现自己的理想。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14
《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的种树之道强调了尊重树木的自然天性和自由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顺应树木的自然天性,让其自由生长,才能种出硕大茂盛的树木。
同样地,在教育中,我们也应该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和自由发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兴趣,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发现并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是强迫他们去学习一些自己不愿意学的东西。
“虎妈”、“狼爸”等极端的教育方式,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成绩,但长期来看,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应该让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中成长,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让他们成为有自信、有责任感的人。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15
《种树郭橐驼传》中的种树之道,还体现了“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郭橐驼认为,种树无他法,不扰而已。他不去过多地干预树木的生长,而是让树木自己顺应自然规律生长。
这种“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同样适用于社会管理和个人生活。在社会管理中,政府应该尊重市场规律,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和管制,让社会自由发展。在个人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放下过多的执着和欲望,让自己顺应自然规律生活。
“无为而治”并不是指消极放弃,而是指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采取合适的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社会管理和个人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种树郭橐驼传06-22
《种树郭橐驼传》的教案10-06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09-01
高二语文《种树郭橐驼传》教案10-07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05-27
读《种树郭橐驼》有感09-27
种树的日记10-05
种树的作文03-06
种树作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