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爱心与教育手记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手记读后感1
读完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手记一:爱心和童心,我感受颇多。最令人感动的是李老师那一腔投身教育的满腔热情,以及学生们纯洁美好的心灵,着实让我佩服和羡慕。诚然,在李老师的世界里也有不愉快,也有不完美。但是,他甘愿竭尽所能,来做那一个追求完美的人。特别是他常说的那一句我这是在还债啊,可谓真的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我知道,我可能不会像李老师那么的优秀,但是,我愿意以李老师为榜样,不断鞭策自己,为之而奋进。
看了李老师在教育中的点滴小故事,真是让人为之震撼,为之动容。例如将汪斌父亲送他的鸡蛋每天煮给汪斌吃;送钱给家境困难的宁玮,让她改善伙食,增加营养。特别是读到李老师给学生过生日,送上生日的祝福时,我内心由衷地佩服、由衷地震撼。李老师居然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送出不同的礼物。例如书籍、生日蛋糕、精美的书签等等。特别是生日礼物上的祝辞,更是让人读来倍感亲切。那些收到礼物的学生内心又怎会不开心呢?李老师真是做到了和学生亦师亦友,真正的把心灵献给了孩子,能够做李老师的.学生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李老师正是用他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阐述了何为崇高的教育,也教给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给学生们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帮助、多一点安慰,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爱心与教育手记读后感2
宁小燕的自杀,杨守丰的病故,接着在《爱心与教育》一文的手记五六中出现,带给我的是不同的震撼。一个是看破世界,为自己的精神得到解脱;一个是珍惜生命,与什么病症做斗争,却争不过恶劣的环境与病痛,不服地离去。这是为什么?
风华正茂的高中生,是什么使其对生命失去了眷恋,难道整个世界就没有值得好留恋的吗?其实正是太单纯致使这样的结果,因为没有对社会的清楚认真,过于一向情愿认为社会应当纯为净水,她的眼中容不得沙子。她已经被自己的理想社会所当浸透,所以看不服看不惯,于是她追随的梦想而去了,称之为解脱。
相比之下,生性要强,不甘心落后,总以积极心态的应对自己的磨难,最终仍是坚持学习,只因身体状况与大学无缘,最终抱着遗憾而去。
两个截然不同的生命,最总都是走向了不归路。
对宁小燕来讲,此时的教育是惨白无力的,或是说根本就针对宁小燕落到实处,班主任家长没能关注到她的不一样的言谈表现,做为好朋友也没能及时发现异样行动。李老师的德育教育似乎也无能了,只能防患于未然。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做人,是具体到生活中与人相处,更重要是要了解社会不是一个人两个个能扭转的,但可以渐渐去影响他人,这事急不得,是个长期的工程。其实宁也是这样做的,用自己单纯的行为,自己单纯的个性,影响到周围人。只是在她看来,她的力量太薄弱,看不服的事情太多;相比之下重病在身的杨守丰不但以自己早熟的心理解读着身边的不平事,同样也能以豁达开朗的`性格影响着周围的人们。那怕是她已离世多年,同学,老师甚至于没见面的笔友老师的牵挂,总以证明她走过的短短的人生之路是值得的,留给人们的不仅是思考,更是一种精神,用她同学所讲就是一种对真善美的追求。
杨守丰虽不是英雄,但带给同学,老师的那种执着,令人感受到的平凡人格的伟大,也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坚强。
希望能给其他学生以做人的启迪,做人真的比做事更重要,一个人健康的心理永远比健康的身体更重要。
爱心与教育手记读后感3
一晃《爱心与手记二》也看完了,良久无言,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手记二给我们讲述了李镇西老师与顽童打交道的故事,他跟顽童们心贴心的感情交流,又不失严父的温情。万同的故事,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了解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是的爱心,耐心和信心,一路阅读,我不禁想到了我们平时的.工作,或多或少也会碰到类似的顽童,他们总会让我们感到头疼,感到手足无措,他们反复的考验我们的耐心,可能一开始我们会和他们讲道理,可是时间久了我们也许就会把他们抛之脑外,心里从未感到一丝愧疚。
故事更让我们反省自己,获得启迪。了解学生是教育必不可少的工作。所谓的顽童都是有成因的,他们或是单亲家庭缺少家庭的温暖,或是自身身体原因等,要尊重学生使学生都有一颗上进的心。不能以分数论英雄,把差生视为一个一个具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精神世界的个体,把学生的幸福放在首位。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更是一项反复抓,反复抓的工作,为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指导方针,今后我会不断探索,尝试更多适合后进生的转化方法,让后进生感到成功的喜悦。《爱心与教育》仿佛一盏灯,用心阅读,或许它能照亮我前进的路。
爱心与教育手记读后感4
说实话,我对教育类的书总是有排斥的心理,如若晚上睡不着,它可能是我最好的催眠曲。很多教育类的书籍总是用高深的理论堆积而成的,枯燥乏味,陈校长给我的《课程管理手册》我看了将近一个学期才看完,很多内容看完了也记不住了。
李镇西的书以前常常听别人说起,自己没看过。接过近3厘米厚341页的《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我心里直犯嘀咕,一个暑假可以看完吗?但书名还是吸引了我,我要看李镇西是怎样用爱心来诠释素质教育。
《爱心与教育》分为"爱心和童心"、"与顽童打交道"、"锻造卓越人格"、"回答心灵的呼唤""沉重的思考"、"生死两地书"和"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几个部分。
暑假因忙于准备开学各项工作以及应付家里老人病痛处理,到开学《爱心与教育》才断断续续读了一半,有"爱心和童心"、"与顽童打交道"、"锻造卓越人格"几部分。通过阅读,感受了李老师对学生门的一腔爱心。他发自内心地爱着他的学生们,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着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十几年坚持不懈地写教学手记、札记。李老师教育学生因人而异,真正的做到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如说有位后进生上课特别爱唱歌(虽然有时候只是小声哼哼),他知道同学们对他这个坏习惯很反感,自己也想改正,缺乏信心,于是李老师就对他说:"你现在是每堂课都要唱歌,影响同学们的学习。这样吧,你先试试尽量争取每天有一堂课没唱歌,你就给我来个喜报,好吗?"第一天,他没有来喜报,第二天他来喜报了而且特别兴奋;第三天和第四天他又没来喜报,第五天他来喜报了。尽管一周内他只有两天来喜报但李老师还是给他热情的鼓励。就这样,他犯这个错误的频率慢慢少了,半个学期后,他基本上改正了坏习惯,李老师在全班人面前表扬他有"战胜自己的勇气和毅力"。还有一位学生上课在抽屉里偷偷研制炸药,结果引燃了书包,李老师就把这位学生介绍给一个化学老师,结果他渐渐的迷上了化学。对上课好思想溜号,自控能力很差的学生,李老师帮他出主意,让学生对自己"每天十问",如一问今天学习任务完成了吗?二问明天的新课预习了吗等。连问十个问题,并且要求坚持这样做。还有一位学生一上课就睡觉,李老师给他推荐既有教育意义又有精彩情节的长篇小说《烈火金刚》,叫他上课抄这本小说等等。
李老师认为后进生的教育很难一劳永逸,教育者期望通过一次谈心、家访、班会等,便想把他变成一名优秀生,无疑是把教育看的太简单了。"犯错--认错--改错--又认错…"这是后进生普遍存在的循环。他推荐了几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如写《家校联系本》,让后进生为自己确定一个帮助人,让这个帮助人每天将后进生的当天表现记在上面,然后让后进生带回去给家长看。还可以采用填《报喜单》,安排当干部,学生作文表扬等方法。本书中被李老师作为案例的是一个名叫万同的后进生,这位后进生到学校的第一天就偷窃,上课极端的不认真,从小学开始就被老师们所放弃的孩子。经过李老师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教育,后来他成了国旗下的演讲者。由于基础实在是太差,最后他没能考上大学,但他成了一名通信兵,成了国家最"可爱的人"。
李老师以自己的心灵赢得学生的心灵,与他学生同喜同悲,吃喝玩乐,打成火热一片,再玩世不恭的顽童也会被李老师伟大的爱心所俘虏,孩子们于是敞开心扉,心甘情愿接受李老师的谆谆教导,李老师用自己博大厚重的爱融化了一块块坚冰,让每一位孩子抬起头来走路。
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比如说他每个学期前总会印很多的报喜单,哪个孩子在学校有进步,不仅仅是成绩上的进步,都可以让他们填写报喜单,并让他们带回家。李老师每天都会亲自为学生朗读小说,和学生一起品味"书"的味道。李老师让学生写考试作文《×进步大》,让全班关注差生的表现,将差生个人的上进心激励与全班学生的集体主义自我教育巧妙有效地结合起来。
上个星期六我再次捧起《爱心与教育》,从"回答心灵的呼唤"到"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欲罢不能,一气呵成,一天看完。我被震撼了,感动得一塌糊涂。我为花季一般的少女宁小燕的陨落痛心,为积极乐观坚强饱受病痛折磨的杨守丰的逝去而扼腕叹息,为李镇西老师数年如一日坚持和远方一群素不相识中学生大学生的通信畅谈理想、信念、教育思想而折服,为我们目前的德育沉思纠结…
初读《爱心与教育》,我认为本人对学生关爱和李老师相比没什么两样,自己也算是一位爱心满满的比较优秀的老师,也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点草去,只不过是文笔差点,没有把所做的点点滴滴用美妙的文字描绘出来。通过用心细细品味,结合自己的实践,反观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差距太大了,一个是教书匠,一个是教育家。
差距一:我对学生的爱较多的是慈母般的感性的爱。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让人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感觉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李镇西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理性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镇西老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
差距二: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的一些教学体会、想法、构思都想用文字表达出来,但一提笔却无从落笔,新的思想一次又一次流产了、熄灭了。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文学名著更要捧读不辍。因为教语文的缘故,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厚积薄发",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李镇西老师称之为"在我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的第一缕金色的霞光"的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系列教育专著:《要相信孩子》、《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关于人的思考》和《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给女儿的信》等等,我只读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要相信孩子》,实在是孤陋得可怜,今后一定补上。其它书也应广泛涉猎,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啊!
差距三:李镇西老师特别勤奋。在《爱心与教育》这本手记中,他常常整篇摘录过去教过的学生的优秀日记或作文,作为第一手最真实的资料,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和可信性。对比之下,我在学生资料的保存和利用方面就怠惰得多,26年只留下点滴在心头。我也常常把"天道酬勤"作为口头禅,但是实际上行动却不如心动。曾经认为成功都是勤奋与幸运牵手使然,而寄希望于侥幸和偶然,总是让人心里不踏实。我想,今后要向李老师学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差距四:李老师的素质教育理念。李镇西说:"我们的教育活动目标,并不是一张张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讲到这里,我有点惭愧,回想我的教学活动,似乎真的像教育家们所说的那样,把学生当成了承载知识的容器。我希望我的每个学生上课能够认真听讲,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并且希望那些后进生们别考得太差,别把平均分拉动太大。事实上,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我们怎么能让他们变成一模一样的产品呀!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今后我要让我的学生坚信这一点,做人远比分数重要。
差距五:李老师对德育的反思。因为爱教育则要反思教育,学校教育德育为先。李老师对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教师、德育情感、德育艺术、德育方法、德育过程、德育环境、德育管理和德育评价做了深刻理性的分析思考探索,体现教育家的博大情怀。而我对德育的思考只是蜻蜓点水,实施过程带有盲目性,遇到困难爱找借口。爱之深责之切,我们每一位素质教育的真实拥护者都应象李镇西那样不懈探索、不断创新。
"爱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李镇西老师的一句句真诚的话响彻心头,在我心里撞起了千层浪。爱,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对教书育人这份工作有了更深层的解读,我要象李镇西老师一样用爱播撒世界、浸润世界,努力让身边所有的人因我的存在而幸福!
【爱心与教育手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爱心与教育手记六读后感10-06
爱心教育作文06-06
《爱心与教育》心得04-02
军旅手记作文10-05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08-09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08-25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02-11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03-16
幼师进行幼儿爱心教育08-04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