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

时间:2022-10-05 21:53:53 专题读后感 投诉 投稿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1

  某天,同事向我推荐了一本书《孩子你慢慢来》,闲暇时,我读了读。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

  对于做了妈妈的我来说,文中这段话深深地震撼了我:孩子本来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别送给天下母亲做女人的礼物。

  在这本书中作者偏重于孩子能否在精神和思想上顺其自然的不受伤害不被扭曲的成长,如:安安和弯腿的昂弟在抢一辆小卡车,昂弟抢赢了,把东西紧紧抱在怀里,死命抵抗敌人的攻击。妈妈看见安安突然松了手,退后一步。她正要安抚他,却见这两岁小娃儿端起两只小手臂,做出猎人射击的姿势,对准昂弟,口里发出“碰碰”的枪声,然后满意地说:“死了!”妈妈觉得惊心动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杀人”的灵感来自哪里。孩子爱听故事,妈妈给孩子讲过《小红帽》,他就是模仿故事中猎人的动作,有了“杀人”的动机。

  妈妈为了不让孩子看到某些童话里的残酷和暴力,她用心去为儿子选择,哪些书该让两岁的孩子读?哪些不能读?她看了《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四十大盗》后,就自言自语起来:我怎么能跟两岁的孩子讲这种故事?在他往后成长的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丑恶事,没有必要从两岁就开始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仇恨。

  人的快乐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贵!她很谨慎地把这些有残酷和暴力的书移到书架上最高一格,保证她的儿子即使搬来小椅子也够不到的地方,把对孩子有益的书放到下一格让孩子看。从她的言行中,我们能看到,母爱,让她理性思考。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看看我们的孩子,周末、暑假有补不完的课、上不完的兴趣班,根本没有时间自己休闲,根本没有时间慢慢来。

  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总以为给孩子的是最好的教育,但事实上呢?我们的.孩子并不快乐,他们小小的年纪真的能接受这些额外的知识吗?孩子宛如植物,生长有个体之别,有时令之分,我们现在做的就是现代版的“拔苗助长”。

  不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要谨记: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请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孩子,请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2

  这本书是大作家龙应台记录她的两个孩子—华安和华飞的成长经历。

  书中每一个小故事都能体现出一位母亲对她的孩子们的尊重。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华安和一个同伴的盗窃行为。华安的同学弗瑞第进了一家超市,趁售货员小姐不注意,藏了一包糖,就溜出这家超市,找到了华安,请他一起吃糖果。华安当然不问糖果是怎么来的,就与他一起分享了。超市的老板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等他“欣赏”完这一切后,第一时间把华安的母亲找来。这位母亲来后,并没用骂他们俩是小偷,而是温柔而严肃地问了弗瑞第当时的情况,并告诉他乱“拿”东西是不对的,从弗瑞第的口中还了解到华安是他的“共犯”。当然,这位母亲也还是用同种语气告诉了华安“共犯”是什么,并让他写检讨。

  从这件事中,就可以感受到这位母亲对孩子的尊重;假若她当时直接就骂那两个孩子“小偷”,那么就不知道他们将来会不会因为这句话而去偷更大的东西了?对孩子的尊重真的很重要。

  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事情。有一件事,发生在我小时候。那时,家里有一盒进口的巧克力,不但气味很香,而且味道很甜。还小的我,觉得有好东西应该和别人分享,于是竟把它拿进厨房,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放在地上喂起蚂蚁来了。晚上,我兴冲冲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当时夸我了一句很有爱心,就忙着做家务了。现在想想,妈妈真是太伟大了。我做了这样一件大“好”事,妈妈不仅没批评我还夸了我的'独立选择和独立做法,这比起一个一不小心弄脏了衣服上一个角就要被父母批评的孩子要幸福多了。

  尊重的力量可真强大。这本书不光是记录两个孩子的成长经历,还是一本会告诉你人与人沟通的秘诀的宝典,所以我建议大家去看一看。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3

  故事讲的是龙应台经历两个儿子幼年的成长过程中的所感所思。文字里的“妈妈”是那样可爱的一个中国母亲,她在自己的异乡、儿子的故乡,用爱与理智抚育上天送给母亲的礼物,用心地感受生命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感受他们在成长中的喜悦与泪水。文中没有跌宕的'故事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但有无数的忍俊不禁,无数的低回温柔。成长,是如此可爱的过程;母亲,是这样一个温暖的字眼;孩子,是这样的让人心生温柔……

  看了本书后我意识到到小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并且小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式,可能跟我们成年人不太一样。在教育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尴尬,就不能只从我们的主观愿望出发,应该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其次,小孩子与生俱来,对外界新奇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就会问一些奇怪或让你惊奇的问题。比如昨天在做完一篇有关近视眼镜与老花眼睛的文章后,一个学生跑来问我,为什么我不用戴近视眼镜或老花眼镜呢。但要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并不简单,这涉及到许多科学知识,以她现在的年纪也并不能理解。但她已经开始深层次思考问题了,这一点很好,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种质疑能力。最后,我感悟到老师要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当一个合格的倾听者,能心平气和地与学生谈话,不添加任何的主观色彩。 虽已认识到这些的重要性,但要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只能慢慢努力,朝这个方向靠近。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学校应该是允许学生犯错的地方。但作为年轻老师的我,却总希望孩子能把一切事情做得很完美,以至于稍一出错,就不能忍受。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我在思考如何培养孩子时,觉得自己被缠上了重重枷锁,束缚的不仅是自己曾经的雄心万丈,还有孩子那越来越脆弱的心灵。在一次又一次的苦口婆心再次无果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换位思考一下:在我还是十岁不到的孩童时,能做得那么完美吗?这样一想,心里就平衡了许多。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就常常这样安慰自己:“别急,慢慢来,孩子还小!”

  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能多一些宽容、多一颗耐心、多一份期待,从心底里说一句:“孩子,你慢慢来……”相信结局一定会与众不同!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4

  那还是一个老师推荐的一本书,虽然是女作家龙应台写给两个混血儿子的成长故事,但是作为教师不能不好好看一看。

  龙应台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温情;其中带着女性细腻的美与善,又有令人倾慕的大智。我喜欢上这部作品之前并没有看过任何简介和引言,只这样一行字就足以让我陷于其中。看《孩子你慢慢来》,心中有这样一些情愫在荡漾——感受做一个妈妈的甜蜜和幸福、回忆做一个孩子的童真和快乐、亲近小植物小动物时的欢欣和好奇。这些感受凝在一起,让人很难说出到底因为什么而感动,而喜悦,而舒畅,可确实就是能听到自己的笑声不断,轻轻带过的那种笑。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如此纯真、可爱、充满好奇心,无意中能给成人最大的喜悦和安慰,但不是每个妈妈都像安安的妈妈一般耐心、细心。而我们面对着这么多孩子的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孩子们从感知父母家人的抚爱开始,认识周边的寸土、花木、虫鱼,了解身边的人和语言,然后再渐渐接触更多无形的东西,他们开始知道人间有美丽的传说和信仰,也有残酷的战争和杀戮。这一条长长的细细的'成长之路,一切都要慢慢来。在一个班级的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家庭环境地的不同也使每一个个体的成长不同。我们老师是不是也能对慢一些的孩子们说一声:孩子你慢慢来呢?

  越来越爱纯粹朴实的东西。因为最真最美最动人的情感往往孕育于朴实。你看,一个憨厚淳朴的果农和一个雍容华贵的国王种的果树结出的果子,谁的会更芳香更甜美呢?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5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本书,刚开始的时候我是对书的题目感到好奇,可是随着阅读的进行,我越来越被作者富有智慧的爱感动着。

  安安是一个可爱率真,又有点调皮的小男孩,通过封面上的图片,我们可以闻到他衣服上因为踢球而沾染的汗水和泥土的气息。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有时温柔似水,有时有因孩子的调皮生气抓狂的妈妈。

  安安不是完美的小孩,妈妈也不是完美的妈妈,可是他们彼此完全无条件接受对方,深爱对方,特别是妈妈。当安安把弟弟的衣服剪成破布,当安安与弗瑞第偷了东西,妈妈仍然保持理智,用智慧的爱引领着安安成长。

  由此想到自己的工作,我们面对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种语言,一百种可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并不完美,也会犯错,也会调皮,老师、妈妈们,我们需要的是一颗宽容的心,让我们慢慢来,不必急着控制、纠正,容许孩子犯错并从错误里学习,给他们尝试的机会。

  在别人面前自由、毫不害羞地把自己想法清楚地表达出来,是最可贵的权利。

  作为母亲,作为老师,我们真的应慢下自己的脚步,就像牵着蜗牛去散步一样等着孩子长大,耐心地陪他学会走路,耐心地陪他扣好每一粒纽扣,耐心地为他重复一遍又一遍的故事……

  养育孩子,就像花开,需要时间,需要我们静下心,慢慢来,不要急。有时候,我们必须提醒自己,慢一点儿,慢慢来。就如文中这样一个让人看过一遍就难以忘掉的`镜头: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启,让我陪着你慢慢地、坚强地成长,即使我们的脚步像蜗牛一样缓慢,世界很大很大,人生很长很长,慢慢来,你会闻到鸟语花香,看到清风明月,最终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6

  龙应台的大名早有听说,最近的关注源于朋友圈里看到的她在大学的演讲,主旨大约是讲和“人文素养”有关,尤其是作为一个政客应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她也倡导每个人都应该多读点“文哲史”方面的书;另一篇是她在北大的演讲,也谈中国梦,再次提到了管仲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并希望下一代的中国人不再有恐惧,而享有充分的自由。作为一个独立学者和“马政府”的前文化部长,我有理由相信龙应台显然是一个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和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人,也因此带有鲜明的现实批判主义的文化人。

  读到龙应台,第一本便是她的《孩子你慢慢来》,让我大跌眼睛,这是一个霸气的,有强烈批判主义的作者吗?就像书的扉页所介绍的那样:“作为华人世界的一支笔,龙应台的文章有着万丈豪情,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款款深情”。这本书是龙应台从一个母亲的角度,用娓娓道来,饱含深情的文字,展现出了她内心深处的仁爱,也再次让我觉得不管一个外表再强悍的女汉子,作为母亲,她也唯有柔软。

  这本书并不厚,或许是因为我尚没有孩子的缘故,却读得比较慢,我需要用心去感悟每一篇零碎文字背后所表达出来的含义以及用力去想象那种画面感,如婴儿般的呀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书中的小人物,小故事以及婴儿般的思想,我都得用力去揣测,去想象。读此书我似乎也有种在努力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样子,从小多由奶奶带大,母亲也并非如龙应台那般有文化,或因为儿时记忆断线的缘故,我已记不起什么蝴蝶结,也想不起多少儿时的故事,还有什么洋娃娃,但这已不重要,因为我依然健康快乐的长大,依然具有独立人格,依然爱知求真,善良本真。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每个人的故事,龙应台笔下的安德烈是幸福的,他可以从小接触到三四种语言,可以听一个有文化的妈妈讲各种故事,可以打小就能用平等的心态和妈妈对话。但想必在安德烈的心里,这个妈妈既聪明严厉,又有一个母亲柔情般的呵护,我也相信包括自己父母在内的每位家长也都尽自己所能,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给了我们。

  关于婚姻她也说到:“婚姻,和民主制度一样,只是人类在诸多制度中权衡利弊不得已的抉择;婚姻幸福的另一面无可避免的是个人自由意志的消减”。这些,她又如何对一个两岁半的小孩去解释?我最新的领悟是婚姻与家庭本无所谓完美,所谓完美或就是在分歧时,双方能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去沟通面对,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寻找共通点;婚姻家庭也就是在相互欣赏中让彼此成长。如此生活的意义就是学会欣赏,懂得感恩,保持好奇,有所期待。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7

  世界上有一种永恒的爱,叫母爱。世界上有一个永远爱你的人,叫母亲。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爱自己的母亲,她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我们长大成人,愿意用尽一生的心血陪伴你我。《孩子你慢慢来》的作者龙应台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

  文章字里行间体现了龙应台作为母亲内心最柔软、最细腻的的款款深情。我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葛哥与底笛》这一片段了。哥哥安安认为妈妈更爱弟弟,所以他玩“失踪”变得很麻烦,剪弟弟的衣服……可是,妈妈每次都用温暖的怀抱和爱解决了问题,同时也让兄弟俩的`感情更加融洽了。哥哥有时欺负弟弟,妈妈要打哥哥,弟弟飞飞却把整个覆在安安身上,为哥哥求情。两人相依为命的抱成一团,再抬头时,妈妈已经不见了。我仿佛看见龙应台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做一件事。是的,孩子慢慢来,慢慢来,她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

  我也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把自己看似普通而又深沉的爱,注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个日子和细节中,给了我无数的温暖和启迪。妈妈是一位中学教师,但她从不强求我读书。每当夜幕降临,我和妈妈都会坐在床头,面前摆上几本儿童读物。此时,温暖的灯光抚摸着我和妈妈的脸庞,妈妈温柔的读书声回荡在耳畔,“今天的故事叫‘老鼠开会’”,很久很久以前……”每一个字读来都是那么慢慢的,柔柔的,像音乐一般舒缓人心。而我有时会情不自禁地打断妈妈,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妈妈则会耐心地通过比喻或游戏让我真真切切地体会理解故事的内涵。从一个个短小、有趣的故事到富含深意的寓言再到优美的散文,妈妈都一直在我的身旁陪伴着和支持着我。渐渐地,我越来越爱读书了,阅读在我的心里已然成为了一种受益终生的习惯。

  母亲,母亲,天下所有的母亲们,我向你们致敬。你陪着自己的儿女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隐约间你的青丝已斑白;你送了儿女一程又一程,恍惚中你的双颊已布满沧桑。

  世上有一种永恒的爱叫母爱。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8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工作等方面的诸多不顺,自己心浮气躁,神态飘忽不定。为了让自己的精神得以放松,为了让自己的心灵得以净化吧,我重新拾起《孩子你慢慢来》细细品读。

  “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这是书中卷首的一段话,正是这段文字吸引我继续读完这本书。它在给了我无限感动的同时也给了我一些启发。

  青蛙有青蛙的世界,蝌蚪有蝌蚪的世界。作为青蛙的我已忘记自己是怎样的长大,已不能切身的理解蝌蚪的想法,尤其是近阶段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心态就明显有心急的嫌疑。“你看你啊,这点小事都不会做”“你是怎么排队的”等的话语经常不经过自己大脑就熟练地从口中蹦出,说完后意识不到有什么不妥却也没见起到什么效果,反而更让自己心里添堵。文中的“妈妈”是个聪明、睿智、理性的母亲,她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选择了一个非常简便却又符合儿童身心生长的方法——孩子你慢慢来。这个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是也可以较好的运用吗?

  班里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水平不同,因此我们在教育时应提出不同的要求:智力开发的好的孩子,你有能力快点就快点,而对于能力稍低的孩子,你慢点老师也等你啊!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9

  本来,我并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龙应台是个什么样的人,而当我看完了这本上《孩子你慢慢来》以后我渐渐有些了解并喜欢她了,同时我又特别羡慕华安有这么一位既是母亲,又是朋友的妈妈。

  在《孩子你慢慢来》中,龙应台有了一份伟大的职业—母亲。这本书的开篇有些吓人:在龙应台读书的那个年代,孩子们在学校里没有尊严可言,有的因为顽皮只得头顶一盆水被老师罚站;有的`因为考试成绩差,所以必须带着“我是笨蛋”的牌子在操场跑一圈;甚至更有同学因家境贫困交不起补习费而受到老师的反复刁难与体罚…在这种冷酷的环境中艰难地生活着。于是,深受其害的龙应台,在做了母亲后,十分爱自己的孩子,以一种耐心、平等、潜移默化的方式,竭尽全力为她的孩子创造温馨自由的成长空间,把自己的儿子教育成一个“像小树一样正直的人”。

  我多么羡慕龙应台的孩子啊!他们的妈妈总是以平等的姿态与他们相处,而且相处的十分融洽。无论孩子有多少个无知的要求,比如说妈妈要很温柔、要妈妈不打人不骂人、要妈妈不逼自己做不想做的事…龙应台全做到了,她希望她的孩子顺其自然慢慢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但愿天下所有的妈妈都能和龙应台一样,平等对待自己的孩子,多点耐心、多点时间,让我们慢慢来,那该有多好。这样我们就都会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10

  本来我对龙应台这个名字一无所知,更没有读过她的书。有朋友让我读一读她写的《孩子你慢慢来》这一本书,在搜索中我才发现这是一本很畅销的书,适合广大的母亲和教育工作者来阅读。而且我非常喜欢的李薇校长也曾经在讲座上极力推荐这本书,于是我也对这本书产生了好奇,买来后也想去深入地了解她。

  一拿到这本书,看见的是封面,上面有一个母亲笑着看着远方,母亲胸前站着一个孩子,望着母亲的脸,封面的背景全部为黑色,给我沉闷、压抑的感觉,从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起我就没有认为封面跟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才慢慢发现了其实不光是封面,而且里面的每张插图都是真实的照片。那就先从照片说起吧,看得出来,每张照片的颜色都不是那么鲜艳甚至有些泛黄,家具及汽车也都和现代挂不上钩,即便如此,我却从中发觉每张照片都是那么的温馨——照片中的孩子是那么的可爱,照片中的环境是那么的优美——有绿草红花,也有金黄的落叶。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是日记,又像散文。她记录了孩子的成长过程。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对书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也生出很多感慨。

  读了这本书,龙应台女士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我和更多的幼教工作者们借鉴。在《寻找幼稚园》一章里,书中龙应台女士也就是文章中的母亲说在华安3岁半时带回故乡,去找幼儿园,但是那家幼儿园有着小学的课程表,孩子因为天气不好而不准到外面玩,孩子都是统一行动,而华安在德国都是自由活动,就是玩玩玩!她会想:这真是三岁的孩子需要的吗?这也使我想起了我问儿子的一句话:“你喜欢去妈妈学校还是喜欢实验?”儿子爽快地回答:“喜欢实验小学”,我有些不惑,为什么呢?儿子回答:“因为实验小学里下课可以自由地活动,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而你们学校走廊里不让跑。细细想来也确实如此,我们过分担心着孩子们的安全,也是学校老师工作的一项内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就会限制孩子的许多活动,先吃好饭的孩子只能搬好椅子看书,不能乱走,走路散步必须得排好队,不能自由走,还有上课、上厕所、洗手等活动都是整齐划一的集体活动,孩子稍有调皮捣蛋的行为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我们是否也应该想想,这些孩子真的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我是一位小学的老师,我也很爱班级里的孩子,但很多时候在教育自己孩子时却会失去耐心而对他们面目狰狞。读了龙应台女士的《孩子你慢慢来》,不禁被她内心深处的母爱和款款深情所打动,文中所描述的一位母亲照顾教育两位儿子的生活点滴,宛如涓涓细流抚平了我躁动的心灵。平时班级里孩子的顽皮,天真,可爱历历在目,“妈妈,起床啦!”安安用手撑开妈妈紧闭的眼睑,像验尸官撑开死人的眼睑…。这方佛就是昨天的孩子。不知从什么时候,我对孩子少了一些温柔,多了一些粗暴。现在细细想来,我和大多数老师一样,对自己班级的孩子寄予了太大的希望,给他们过多的要求,比如因为担心孩子们操场跑得太过分,我让孩子们在操场上可以跳绳、踢毽。如果发现他们在操场上抡绳,我会让他们在操场上跳皮筋。反正不准就对了。所以更多的孩子只是在操场上坐着聊天,这真的是一种煎熬,还有班级里的很多家长生怕怕孩子在起跑线上掉队,一窝蜂地都去学钢琴、学古筝、学绘画、珠心算、围棋等,把孩子当成了集万千期待于一身的无奈选手,所以在教育孩子时免会急躁,而不会让孩子“慢慢来”。

  我终于合上了《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这是一本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好书!这本书有太多的内涵,在阅读的时候,我不仅想到了自己作为名幼儿园老师与龙应台的差距,同时我仿佛也与龙应台女士共同的温习了一遍做母亲的感受,一边咀嚼着她育儿的经验,经历,感受和内心的美好憧憬,一边回味我与儿子一同成长的快乐,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最终我坦诚地承认:和龙应台女士相比,我很愧疚。

  因为自己也是一个母亲,同时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面对自己的孩子和学校的学生时,时常会有困惑:现在的教育急功近利,一年级要读二年级的.学业,二年级要读三年级的学业……纷繁的早教机构、亲子教育无孔不入,婴儿出生后就面对了一个竞争如此残酷的社会,父母时刻被提醒着要为孩子的教育早作准备,让孩子学得快、学得多,恨不得一夜成才。父母们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难免会浮躁、会困惑——教育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一种快餐消费呢?吃快餐的确能管快管饱,但是最终的结果必定是消化不良、恶性循环。

  孩子不是我们实现自我理想的工具,不是社会竞争激烈的牺牲品,如果他们长大后回忆起他们的童年时能感到快乐,就足够了。

  当宝宝跌倒时,不要急着上前扶他,看着他如何笨拙地从地上爬起;当宝宝搭的积木倒塌了,不要急着帮他拾起,看着他如何不厌其烦地重新搭建;当宝宝不原意和别人分享玩具时,不要急着教育他把玩具递给别人,看着他如何适应这个社会学会与人共处……看着孩子一点点长大,同他一同体会成功的喜悦,享受这样的过程,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其实,孩子在不经意间,已经长大。

  我和儿子也走过龙应台女士所走过的路,也有着或多或少相同的经历和感受,也曾不止一次地想,为我心爱的孩子的未来做些什么,比方记录可爱的孩子的成长,比方记录养育孩子的艰辛,比方记录我们共同的快乐……做为最珍贵的礼物送给孩子,但终因琐事而放弃,所以,我很愧疚。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孩子你慢慢来作文10-26

孩子你慢慢来作文05-15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06-05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03-07

孩子你慢慢来心得体会05-10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02-26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02-10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04-28

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09-28

[通用]《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09-05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1

  某天,同事向我推荐了一本书《孩子你慢慢来》,闲暇时,我读了读。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

  对于做了妈妈的我来说,文中这段话深深地震撼了我:孩子本来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别送给天下母亲做女人的礼物。

  在这本书中作者偏重于孩子能否在精神和思想上顺其自然的不受伤害不被扭曲的成长,如:安安和弯腿的昂弟在抢一辆小卡车,昂弟抢赢了,把东西紧紧抱在怀里,死命抵抗敌人的攻击。妈妈看见安安突然松了手,退后一步。她正要安抚他,却见这两岁小娃儿端起两只小手臂,做出猎人射击的姿势,对准昂弟,口里发出“碰碰”的枪声,然后满意地说:“死了!”妈妈觉得惊心动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杀人”的灵感来自哪里。孩子爱听故事,妈妈给孩子讲过《小红帽》,他就是模仿故事中猎人的动作,有了“杀人”的动机。

  妈妈为了不让孩子看到某些童话里的残酷和暴力,她用心去为儿子选择,哪些书该让两岁的孩子读?哪些不能读?她看了《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四十大盗》后,就自言自语起来:我怎么能跟两岁的孩子讲这种故事?在他往后成长的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丑恶事,没有必要从两岁就开始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仇恨。

  人的快乐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贵!她很谨慎地把这些有残酷和暴力的书移到书架上最高一格,保证她的儿子即使搬来小椅子也够不到的地方,把对孩子有益的书放到下一格让孩子看。从她的言行中,我们能看到,母爱,让她理性思考。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看看我们的孩子,周末、暑假有补不完的课、上不完的兴趣班,根本没有时间自己休闲,根本没有时间慢慢来。

  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总以为给孩子的是最好的教育,但事实上呢?我们的.孩子并不快乐,他们小小的年纪真的能接受这些额外的知识吗?孩子宛如植物,生长有个体之别,有时令之分,我们现在做的就是现代版的“拔苗助长”。

  不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要谨记: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请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孩子,请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2

  这本书是大作家龙应台记录她的两个孩子—华安和华飞的成长经历。

  书中每一个小故事都能体现出一位母亲对她的孩子们的尊重。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华安和一个同伴的盗窃行为。华安的同学弗瑞第进了一家超市,趁售货员小姐不注意,藏了一包糖,就溜出这家超市,找到了华安,请他一起吃糖果。华安当然不问糖果是怎么来的,就与他一起分享了。超市的老板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等他“欣赏”完这一切后,第一时间把华安的母亲找来。这位母亲来后,并没用骂他们俩是小偷,而是温柔而严肃地问了弗瑞第当时的情况,并告诉他乱“拿”东西是不对的,从弗瑞第的口中还了解到华安是他的“共犯”。当然,这位母亲也还是用同种语气告诉了华安“共犯”是什么,并让他写检讨。

  从这件事中,就可以感受到这位母亲对孩子的尊重;假若她当时直接就骂那两个孩子“小偷”,那么就不知道他们将来会不会因为这句话而去偷更大的东西了?对孩子的尊重真的很重要。

  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事情。有一件事,发生在我小时候。那时,家里有一盒进口的巧克力,不但气味很香,而且味道很甜。还小的我,觉得有好东西应该和别人分享,于是竟把它拿进厨房,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放在地上喂起蚂蚁来了。晚上,我兴冲冲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当时夸我了一句很有爱心,就忙着做家务了。现在想想,妈妈真是太伟大了。我做了这样一件大“好”事,妈妈不仅没批评我还夸了我的'独立选择和独立做法,这比起一个一不小心弄脏了衣服上一个角就要被父母批评的孩子要幸福多了。

  尊重的力量可真强大。这本书不光是记录两个孩子的成长经历,还是一本会告诉你人与人沟通的秘诀的宝典,所以我建议大家去看一看。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3

  故事讲的是龙应台经历两个儿子幼年的成长过程中的所感所思。文字里的“妈妈”是那样可爱的一个中国母亲,她在自己的异乡、儿子的故乡,用爱与理智抚育上天送给母亲的礼物,用心地感受生命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感受他们在成长中的喜悦与泪水。文中没有跌宕的'故事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但有无数的忍俊不禁,无数的低回温柔。成长,是如此可爱的过程;母亲,是这样一个温暖的字眼;孩子,是这样的让人心生温柔……

  看了本书后我意识到到小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并且小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式,可能跟我们成年人不太一样。在教育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尴尬,就不能只从我们的主观愿望出发,应该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其次,小孩子与生俱来,对外界新奇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就会问一些奇怪或让你惊奇的问题。比如昨天在做完一篇有关近视眼镜与老花眼睛的文章后,一个学生跑来问我,为什么我不用戴近视眼镜或老花眼镜呢。但要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并不简单,这涉及到许多科学知识,以她现在的年纪也并不能理解。但她已经开始深层次思考问题了,这一点很好,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种质疑能力。最后,我感悟到老师要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当一个合格的倾听者,能心平气和地与学生谈话,不添加任何的主观色彩。 虽已认识到这些的重要性,但要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只能慢慢努力,朝这个方向靠近。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学校应该是允许学生犯错的地方。但作为年轻老师的我,却总希望孩子能把一切事情做得很完美,以至于稍一出错,就不能忍受。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我在思考如何培养孩子时,觉得自己被缠上了重重枷锁,束缚的不仅是自己曾经的雄心万丈,还有孩子那越来越脆弱的心灵。在一次又一次的苦口婆心再次无果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换位思考一下:在我还是十岁不到的孩童时,能做得那么完美吗?这样一想,心里就平衡了许多。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就常常这样安慰自己:“别急,慢慢来,孩子还小!”

  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能多一些宽容、多一颗耐心、多一份期待,从心底里说一句:“孩子,你慢慢来……”相信结局一定会与众不同!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4

  那还是一个老师推荐的一本书,虽然是女作家龙应台写给两个混血儿子的成长故事,但是作为教师不能不好好看一看。

  龙应台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温情;其中带着女性细腻的美与善,又有令人倾慕的大智。我喜欢上这部作品之前并没有看过任何简介和引言,只这样一行字就足以让我陷于其中。看《孩子你慢慢来》,心中有这样一些情愫在荡漾——感受做一个妈妈的甜蜜和幸福、回忆做一个孩子的童真和快乐、亲近小植物小动物时的欢欣和好奇。这些感受凝在一起,让人很难说出到底因为什么而感动,而喜悦,而舒畅,可确实就是能听到自己的笑声不断,轻轻带过的那种笑。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如此纯真、可爱、充满好奇心,无意中能给成人最大的喜悦和安慰,但不是每个妈妈都像安安的妈妈一般耐心、细心。而我们面对着这么多孩子的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孩子们从感知父母家人的抚爱开始,认识周边的寸土、花木、虫鱼,了解身边的人和语言,然后再渐渐接触更多无形的东西,他们开始知道人间有美丽的传说和信仰,也有残酷的战争和杀戮。这一条长长的细细的'成长之路,一切都要慢慢来。在一个班级的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家庭环境地的不同也使每一个个体的成长不同。我们老师是不是也能对慢一些的孩子们说一声:孩子你慢慢来呢?

  越来越爱纯粹朴实的东西。因为最真最美最动人的情感往往孕育于朴实。你看,一个憨厚淳朴的果农和一个雍容华贵的国王种的果树结出的果子,谁的会更芳香更甜美呢?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5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本书,刚开始的时候我是对书的题目感到好奇,可是随着阅读的进行,我越来越被作者富有智慧的爱感动着。

  安安是一个可爱率真,又有点调皮的小男孩,通过封面上的图片,我们可以闻到他衣服上因为踢球而沾染的汗水和泥土的气息。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有时温柔似水,有时有因孩子的调皮生气抓狂的妈妈。

  安安不是完美的小孩,妈妈也不是完美的妈妈,可是他们彼此完全无条件接受对方,深爱对方,特别是妈妈。当安安把弟弟的衣服剪成破布,当安安与弗瑞第偷了东西,妈妈仍然保持理智,用智慧的爱引领着安安成长。

  由此想到自己的工作,我们面对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种语言,一百种可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并不完美,也会犯错,也会调皮,老师、妈妈们,我们需要的是一颗宽容的心,让我们慢慢来,不必急着控制、纠正,容许孩子犯错并从错误里学习,给他们尝试的机会。

  在别人面前自由、毫不害羞地把自己想法清楚地表达出来,是最可贵的权利。

  作为母亲,作为老师,我们真的应慢下自己的脚步,就像牵着蜗牛去散步一样等着孩子长大,耐心地陪他学会走路,耐心地陪他扣好每一粒纽扣,耐心地为他重复一遍又一遍的故事……

  养育孩子,就像花开,需要时间,需要我们静下心,慢慢来,不要急。有时候,我们必须提醒自己,慢一点儿,慢慢来。就如文中这样一个让人看过一遍就难以忘掉的`镜头: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启,让我陪着你慢慢地、坚强地成长,即使我们的脚步像蜗牛一样缓慢,世界很大很大,人生很长很长,慢慢来,你会闻到鸟语花香,看到清风明月,最终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6

  龙应台的大名早有听说,最近的关注源于朋友圈里看到的她在大学的演讲,主旨大约是讲和“人文素养”有关,尤其是作为一个政客应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她也倡导每个人都应该多读点“文哲史”方面的书;另一篇是她在北大的演讲,也谈中国梦,再次提到了管仲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并希望下一代的中国人不再有恐惧,而享有充分的自由。作为一个独立学者和“马政府”的前文化部长,我有理由相信龙应台显然是一个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和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人,也因此带有鲜明的现实批判主义的文化人。

  读到龙应台,第一本便是她的《孩子你慢慢来》,让我大跌眼睛,这是一个霸气的,有强烈批判主义的作者吗?就像书的扉页所介绍的那样:“作为华人世界的一支笔,龙应台的文章有着万丈豪情,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款款深情”。这本书是龙应台从一个母亲的角度,用娓娓道来,饱含深情的文字,展现出了她内心深处的仁爱,也再次让我觉得不管一个外表再强悍的女汉子,作为母亲,她也唯有柔软。

  这本书并不厚,或许是因为我尚没有孩子的缘故,却读得比较慢,我需要用心去感悟每一篇零碎文字背后所表达出来的含义以及用力去想象那种画面感,如婴儿般的呀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书中的小人物,小故事以及婴儿般的思想,我都得用力去揣测,去想象。读此书我似乎也有种在努力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样子,从小多由奶奶带大,母亲也并非如龙应台那般有文化,或因为儿时记忆断线的缘故,我已记不起什么蝴蝶结,也想不起多少儿时的故事,还有什么洋娃娃,但这已不重要,因为我依然健康快乐的长大,依然具有独立人格,依然爱知求真,善良本真。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每个人的故事,龙应台笔下的安德烈是幸福的,他可以从小接触到三四种语言,可以听一个有文化的妈妈讲各种故事,可以打小就能用平等的心态和妈妈对话。但想必在安德烈的心里,这个妈妈既聪明严厉,又有一个母亲柔情般的呵护,我也相信包括自己父母在内的每位家长也都尽自己所能,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给了我们。

  关于婚姻她也说到:“婚姻,和民主制度一样,只是人类在诸多制度中权衡利弊不得已的抉择;婚姻幸福的另一面无可避免的是个人自由意志的消减”。这些,她又如何对一个两岁半的小孩去解释?我最新的领悟是婚姻与家庭本无所谓完美,所谓完美或就是在分歧时,双方能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去沟通面对,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寻找共通点;婚姻家庭也就是在相互欣赏中让彼此成长。如此生活的意义就是学会欣赏,懂得感恩,保持好奇,有所期待。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7

  世界上有一种永恒的爱,叫母爱。世界上有一个永远爱你的人,叫母亲。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爱自己的母亲,她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我们长大成人,愿意用尽一生的心血陪伴你我。《孩子你慢慢来》的作者龙应台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

  文章字里行间体现了龙应台作为母亲内心最柔软、最细腻的的款款深情。我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葛哥与底笛》这一片段了。哥哥安安认为妈妈更爱弟弟,所以他玩“失踪”变得很麻烦,剪弟弟的衣服……可是,妈妈每次都用温暖的怀抱和爱解决了问题,同时也让兄弟俩的`感情更加融洽了。哥哥有时欺负弟弟,妈妈要打哥哥,弟弟飞飞却把整个覆在安安身上,为哥哥求情。两人相依为命的抱成一团,再抬头时,妈妈已经不见了。我仿佛看见龙应台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做一件事。是的,孩子慢慢来,慢慢来,她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

  我也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把自己看似普通而又深沉的爱,注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个日子和细节中,给了我无数的温暖和启迪。妈妈是一位中学教师,但她从不强求我读书。每当夜幕降临,我和妈妈都会坐在床头,面前摆上几本儿童读物。此时,温暖的灯光抚摸着我和妈妈的脸庞,妈妈温柔的读书声回荡在耳畔,“今天的故事叫‘老鼠开会’”,很久很久以前……”每一个字读来都是那么慢慢的,柔柔的,像音乐一般舒缓人心。而我有时会情不自禁地打断妈妈,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妈妈则会耐心地通过比喻或游戏让我真真切切地体会理解故事的内涵。从一个个短小、有趣的故事到富含深意的寓言再到优美的散文,妈妈都一直在我的身旁陪伴着和支持着我。渐渐地,我越来越爱读书了,阅读在我的心里已然成为了一种受益终生的习惯。

  母亲,母亲,天下所有的母亲们,我向你们致敬。你陪着自己的儿女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隐约间你的青丝已斑白;你送了儿女一程又一程,恍惚中你的双颊已布满沧桑。

  世上有一种永恒的爱叫母爱。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8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工作等方面的诸多不顺,自己心浮气躁,神态飘忽不定。为了让自己的精神得以放松,为了让自己的心灵得以净化吧,我重新拾起《孩子你慢慢来》细细品读。

  “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这是书中卷首的一段话,正是这段文字吸引我继续读完这本书。它在给了我无限感动的同时也给了我一些启发。

  青蛙有青蛙的世界,蝌蚪有蝌蚪的世界。作为青蛙的我已忘记自己是怎样的长大,已不能切身的理解蝌蚪的想法,尤其是近阶段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心态就明显有心急的嫌疑。“你看你啊,这点小事都不会做”“你是怎么排队的”等的话语经常不经过自己大脑就熟练地从口中蹦出,说完后意识不到有什么不妥却也没见起到什么效果,反而更让自己心里添堵。文中的“妈妈”是个聪明、睿智、理性的母亲,她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选择了一个非常简便却又符合儿童身心生长的方法——孩子你慢慢来。这个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是也可以较好的运用吗?

  班里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水平不同,因此我们在教育时应提出不同的要求:智力开发的好的孩子,你有能力快点就快点,而对于能力稍低的孩子,你慢点老师也等你啊!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9

  本来,我并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龙应台是个什么样的人,而当我看完了这本上《孩子你慢慢来》以后我渐渐有些了解并喜欢她了,同时我又特别羡慕华安有这么一位既是母亲,又是朋友的妈妈。

  在《孩子你慢慢来》中,龙应台有了一份伟大的职业—母亲。这本书的开篇有些吓人:在龙应台读书的那个年代,孩子们在学校里没有尊严可言,有的因为顽皮只得头顶一盆水被老师罚站;有的`因为考试成绩差,所以必须带着“我是笨蛋”的牌子在操场跑一圈;甚至更有同学因家境贫困交不起补习费而受到老师的反复刁难与体罚…在这种冷酷的环境中艰难地生活着。于是,深受其害的龙应台,在做了母亲后,十分爱自己的孩子,以一种耐心、平等、潜移默化的方式,竭尽全力为她的孩子创造温馨自由的成长空间,把自己的儿子教育成一个“像小树一样正直的人”。

  我多么羡慕龙应台的孩子啊!他们的妈妈总是以平等的姿态与他们相处,而且相处的十分融洽。无论孩子有多少个无知的要求,比如说妈妈要很温柔、要妈妈不打人不骂人、要妈妈不逼自己做不想做的事…龙应台全做到了,她希望她的孩子顺其自然慢慢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但愿天下所有的妈妈都能和龙应台一样,平等对待自己的孩子,多点耐心、多点时间,让我们慢慢来,那该有多好。这样我们就都会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10

  本来我对龙应台这个名字一无所知,更没有读过她的书。有朋友让我读一读她写的《孩子你慢慢来》这一本书,在搜索中我才发现这是一本很畅销的书,适合广大的母亲和教育工作者来阅读。而且我非常喜欢的李薇校长也曾经在讲座上极力推荐这本书,于是我也对这本书产生了好奇,买来后也想去深入地了解她。

  一拿到这本书,看见的是封面,上面有一个母亲笑着看着远方,母亲胸前站着一个孩子,望着母亲的脸,封面的背景全部为黑色,给我沉闷、压抑的感觉,从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起我就没有认为封面跟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才慢慢发现了其实不光是封面,而且里面的每张插图都是真实的照片。那就先从照片说起吧,看得出来,每张照片的颜色都不是那么鲜艳甚至有些泛黄,家具及汽车也都和现代挂不上钩,即便如此,我却从中发觉每张照片都是那么的温馨——照片中的孩子是那么的可爱,照片中的环境是那么的优美——有绿草红花,也有金黄的落叶。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是日记,又像散文。她记录了孩子的成长过程。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对书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也生出很多感慨。

  读了这本书,龙应台女士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我和更多的幼教工作者们借鉴。在《寻找幼稚园》一章里,书中龙应台女士也就是文章中的母亲说在华安3岁半时带回故乡,去找幼儿园,但是那家幼儿园有着小学的课程表,孩子因为天气不好而不准到外面玩,孩子都是统一行动,而华安在德国都是自由活动,就是玩玩玩!她会想:这真是三岁的孩子需要的吗?这也使我想起了我问儿子的一句话:“你喜欢去妈妈学校还是喜欢实验?”儿子爽快地回答:“喜欢实验小学”,我有些不惑,为什么呢?儿子回答:“因为实验小学里下课可以自由地活动,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而你们学校走廊里不让跑。细细想来也确实如此,我们过分担心着孩子们的安全,也是学校老师工作的一项内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就会限制孩子的许多活动,先吃好饭的孩子只能搬好椅子看书,不能乱走,走路散步必须得排好队,不能自由走,还有上课、上厕所、洗手等活动都是整齐划一的集体活动,孩子稍有调皮捣蛋的行为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我们是否也应该想想,这些孩子真的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我是一位小学的老师,我也很爱班级里的孩子,但很多时候在教育自己孩子时却会失去耐心而对他们面目狰狞。读了龙应台女士的《孩子你慢慢来》,不禁被她内心深处的母爱和款款深情所打动,文中所描述的一位母亲照顾教育两位儿子的生活点滴,宛如涓涓细流抚平了我躁动的心灵。平时班级里孩子的顽皮,天真,可爱历历在目,“妈妈,起床啦!”安安用手撑开妈妈紧闭的眼睑,像验尸官撑开死人的眼睑…。这方佛就是昨天的孩子。不知从什么时候,我对孩子少了一些温柔,多了一些粗暴。现在细细想来,我和大多数老师一样,对自己班级的孩子寄予了太大的希望,给他们过多的要求,比如因为担心孩子们操场跑得太过分,我让孩子们在操场上可以跳绳、踢毽。如果发现他们在操场上抡绳,我会让他们在操场上跳皮筋。反正不准就对了。所以更多的孩子只是在操场上坐着聊天,这真的是一种煎熬,还有班级里的很多家长生怕怕孩子在起跑线上掉队,一窝蜂地都去学钢琴、学古筝、学绘画、珠心算、围棋等,把孩子当成了集万千期待于一身的无奈选手,所以在教育孩子时免会急躁,而不会让孩子“慢慢来”。

  我终于合上了《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这是一本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好书!这本书有太多的内涵,在阅读的时候,我不仅想到了自己作为名幼儿园老师与龙应台的差距,同时我仿佛也与龙应台女士共同的温习了一遍做母亲的感受,一边咀嚼着她育儿的经验,经历,感受和内心的美好憧憬,一边回味我与儿子一同成长的快乐,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最终我坦诚地承认:和龙应台女士相比,我很愧疚。

  因为自己也是一个母亲,同时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面对自己的孩子和学校的学生时,时常会有困惑:现在的教育急功近利,一年级要读二年级的.学业,二年级要读三年级的学业……纷繁的早教机构、亲子教育无孔不入,婴儿出生后就面对了一个竞争如此残酷的社会,父母时刻被提醒着要为孩子的教育早作准备,让孩子学得快、学得多,恨不得一夜成才。父母们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难免会浮躁、会困惑——教育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一种快餐消费呢?吃快餐的确能管快管饱,但是最终的结果必定是消化不良、恶性循环。

  孩子不是我们实现自我理想的工具,不是社会竞争激烈的牺牲品,如果他们长大后回忆起他们的童年时能感到快乐,就足够了。

  当宝宝跌倒时,不要急着上前扶他,看着他如何笨拙地从地上爬起;当宝宝搭的积木倒塌了,不要急着帮他拾起,看着他如何不厌其烦地重新搭建;当宝宝不原意和别人分享玩具时,不要急着教育他把玩具递给别人,看着他如何适应这个社会学会与人共处……看着孩子一点点长大,同他一同体会成功的喜悦,享受这样的过程,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其实,孩子在不经意间,已经长大。

  我和儿子也走过龙应台女士所走过的路,也有着或多或少相同的经历和感受,也曾不止一次地想,为我心爱的孩子的未来做些什么,比方记录可爱的孩子的成长,比方记录养育孩子的艰辛,比方记录我们共同的快乐……做为最珍贵的礼物送给孩子,但终因琐事而放弃,所以,我很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