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二十一岁那年读后感

时间:2023-10-09 17:30:35 王娟 专题读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我二十一岁那年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二十一岁那年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二十一岁那年读后感

  我二十一岁那年读后感 1

  他思考了死与生。死是必然的归宿,当我们感到累了,上帝自然会安排我们休息。而活着,是我们一生都需想的问题。我们不能逃避,只能欣然接受,改变现在的自己。

  ——题记

  今天,我读了史铁生先生的《我二十一岁那年》。读完后,我受益匪浅。

  对于史铁生先生来说,二十一岁那年的厄运突降,让正值青春的他感到绝望。他曾愤怒、咆哮、无法接受,甚至想去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在亲人的爱和周围人的关心下,让他在陷入忧郁的同时也开始了深刻的人生思考。

  我无法想象,一个二十一岁的青年,本应享受大好年华的人,却因疾病,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是何等的痛苦。但我认为让史铁生先生重获希望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王主任对他说的那句话——“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这句话不止使史铁生先生受用终生,更应铭刻在我们每一个人心里。

  人的`一生很长,长得足够让我们经历许多个春夏秋冬;人的一生很短,短得让许多人无法在这世界上留下任何痕迹。那我们的一生应怎样度过呢?我想,既然活在这个世界,我们就应该学会珍惜,珍惜亲情,珍惜友情,珍惜爱情,珍惜我们学过的、用过的、见过的。不虚度年华,要让生命中的每分每秒都有属于它的意义。

  我们更应该去为了自己热爱的奋力一搏,纵使这条路不是一帆风顺,会有笑、有泪、有苦、有诸多困难,我们依旧应该继续前行,从不屈服,哪怕最后会输。我想,在老去的那一天,回望过去,那些欢笑、眼泪,都将成为我们活着的证据。

  “我们跌跌撞撞,却依然前往,那就是人活着的力量渺小得光芒万丈”。我想,纵使那日复一日的努力未必有鼓掌,只要拼搏过,也能问心无愧。

  我二十一岁那年读后感 2

  《我21岁那年》,朴实的扉页上,史铁生温暖的笑靥依旧。这个平白如话的题目,如同一位很久不见的老朋友,在一个阳光充实的午后,拉你静静回忆生命中难忘的故事。我不禁假设,如果是我呢,我21岁那年,会在哪里,做些什么?身边会有怎样的风景,怎样的朋友?是碌碌无为的人流中一个不起眼的身影,还是会拼出一条道路,活出别样的精彩?对我们很多人来说,21岁,正是青春最恣意飞扬的时刻,是为梦想而奋斗而铺路的时期。但是命运如同一位冷静的雕塑家,流逝的岁月就是他手中的刻刀,他常把他的作品出其不意地展现在你的面前,让你目瞪口呆。对作家史铁生来说,二十岁那年的厄运突降,不啻于让他的青春有了天崩地陷般的毁灭。双腿瘫痪,对一个正享受美好的年华,充满着对未来的希望,怀揣梦想的青年来说,是何等严重的打击!那一个个平常的铅字,记录的却是21岁的史铁生血与泪的回忆。

  刚开始,他也充满着希望。那天,恰恰是他21岁生日的第二天啊,这个稚嫩的青年对医学对命运还未曾了解。他傻傻地相信着,“十天,一个月,好吧就算是三个月,然后我就又能是原来的样子了。”可是,当整个冬天都过去了的时候,他却“倒拄着拐杖都走不到院子里去了,双腿日甚一日地麻木,肌肉无可遏止地萎缩”。他曾愤怒、咆哮,无法接受命运的残酷。危卧病榻,在命运的混沌之点,他也曾虔诚地向神灵寄予一份期盼,愿上帝不要收走他直立行走的一双腿。慢慢地,他甚至失去了读书的兴致,他想到自己是父母负担,甚至想到了轻生。这是一种怎样深层的忧郁与痛苦的绝望!所幸的是,他的身边存在许许多多善良的人们。

  一起插队的朋友常常来看望他,给他带来外边的消息,带来安慰与欢乐,使他暂时忘记了死神;医院里的医生们也将他视为自己的.亲人,给他无微不至的照顾,时刻为他着想;而不同病房中不同病友的经历也使史铁生由对病情的忧郁转向对命运的深思。命运就如同一个童话,上帝为了锤炼生命,让我们永远得追寻着活下去,而在童话的结局设置了一个又一个残酷而诱人的谜语。这个谜语,可以是童真,可以是爱情,也可以是对病愈的希望。

  21岁的终点,史铁生被抬着出了医院,揭开了童话残酷的谜底。21岁的他还处于迷茫与混沌之中,但这仅是黎明前的黑暗,因为在此之后,广阔的精神世界在等待着他。

  我二十一岁那年读后感 3

  假期闲来无事,就翻开史铁生的《我二十一岁那年》。

  书目第一页,是一张史铁生先生的照片,那是如何的自在的人啊,即使坐在轮椅上,也不放过开怀大笑的机会。可能大多数人一生追求的快乐,都在他身上表现出来了。他的笑是否死寂过后的放下,还是笑看苍生的忙碌。

  看完此书,我在想如果我在他那般青春好年华时,忽的残了腿,或失去了光明,失去了听力,我会不会从此告别生机盎然的人间呢。就像史铁生先生透露的“要么好,要么死,一定不再这样走出来”。

  上帝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定下各种的障碍和分岔路,让你的生命过的有趣些。可有时的障碍,足以让你崩溃。

  值得庆幸的,史铁生先生有“命中注定”的地坛相伴,他有足够多时间在那安静的地方想清楚如何度过这个障碍。他也想明白了,人自出生后,死便不再是需要回答的,它是必然降临的事。我们需要的是怎么活。

  在本书中,先生写到他的回忆,他的一生,有幼儿班老师,二姥姥,老家,还有地坛。尤其是《秋天的怀念》与《合欢树》两篇,让我感动。母爱的美好总是围绕在幼稚的子女的身边。史母的“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与自己父母的“别放弃,努力”是一样的,都是“无声”的关爱。但作者创出一条路来,他的母亲也走向天国。他不禁反问道上帝为什么那么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儿欲养而亲将不再,终于明了母亲的爱,却再也无法看到母亲。

  这不是说年轻的朋友们,放下初成长的傲慢与矜持吧,这在父母面前是没有必要的`,是不需要的。趁着父母安在,应该多多的去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爱,不给自己留下一生的悔恨。父母的爱才是最真的。我有一次生病了,晚间打点滴父母陪着我。我坐在角落里,病人去了一波又一波,可一般都是长辈陪着晚辈的。我们也得那我们的爱去回报吧。

  他的文字,是在死寂与生命的本能中挣扎出来的。是对我们青少年幼稚心灵的指南。无论如何,千万别放弃生命,别忘了自己的父母和身边人。他们才是自己最终的梦想与守护。

  希望大家有空去读读《我二十一岁那年》。

  我二十一岁那年读后感 4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第一次了解到史铁生老先生后,我一直想找时间去深入地了解一下史老先生的生平和思想,恰好借寒假的时间去书店买了史铁生的《我二十一岁那年》。

  翻开《我二十一岁那年》,朴实的扉页上,史铁生温暖的笑靥依旧。这个平凡的题目,就像一位和蔼的老人,带着我们回忆那一段血与泪的记忆。

  翻开书细细品读,当“友谊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几个字呈现在我眼前时,我不禁为这些感到震惊,心想作者在他二十一岁那年一定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带着这种心理看下去的时候,才渐渐了解到作者在最疯狂的年龄所遭受的折磨。当作者第一次走进那病房时曾下过决心:“要么好,要么死,一定不再这样走出来。”

  21岁,那是一个多么令人激动的年龄啊,那年我们都会怀惴着心中的梦想,去社会上努力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而命运却在这一刻给史铁生开了一个玩笑,而且一开便是38年。残忍的上帝使他的双腿瘫痪,使他早年便坐上了轮椅,在别人享受着青春年华之时,他却只能在生与死之间挣扎。刚开始,他也曾对自己的病充满希望,并且天真地想“十天,一个月,好吧,就算是三个月,然后我就又能是原来的样子了。”然而命运并没有给他以任何悲悯,三个月后,他不仅没能出院,病反而更厉害了。当整个冬天过去后,他反倒柱着拐杖都走不到院子里去了,双腿日甚一日地麻木,肌肉无可遏止地萎缩。在那一段时间里,作者能够做的便是终日躺在床上一言不发,心里先是完全的空白,随后由一个死字去填满,他也曾愤怒、咆哮,无法接受命运的残酷,甚至对读书也失去了兴致,感觉到自己是父母的负担。这是怎样一种深层的忧郁与痛苦的绝望啊!

  所幸的是,母亲的爱还有周围人水一样柔软的温情,使作者的'求死之心得到了一些平复,在王主任和张护士长的帮助下,作者慢慢地去做些事,慢慢地有了活的兴致和价值感,其中王主任说的一句话让我颇为感动:“还是看看书吧,你不是爱看书吗?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

  在《我二十一岁那年》,我读到了希望,读到了乐观。是啊!假设在我二十一岁那年也遭受到了如同史铁生般的痛苦,我会以怎样的心情和态度去面对呢?我还能像史铁生那样坚强和乐观吗?我觉得我做不到。在人生最低谷时要成为强者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一种对生命积极向上的态度,既然活着便要活得有意义,否则那只是浪费生命。

  在史铁生的《我与地》之七中他曾经说到:“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所以遇到困难,无论多大,我们都要挺过去,因为困难的另一面便是面向幸福的光明大道。

【我二十一岁那年读后感】相关文章:

我长大了一岁作文05-22

我又长大了一岁作文05-23

《我长大了一岁》教案03-05

我长大了一岁教案03-07

《我长大了一岁》教学设计06-26

那年,我十三作文(精选26篇)11-01

我又长了一岁作文(精选22篇)08-17

我长大了一岁教案11篇03-24

那年的作文05-24

那年夏天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