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海边的卡夫卡》有感

时间:2022-10-05 09:39:47 专题读后感 投诉 投稿

读《海边的卡夫卡》有感4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海边的卡夫卡》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海边的卡夫卡》有感1

  在这过去的半年,我最大的收获是对自己的审视。以前我总对别人对我的错误评价感到无奈,现在看来,我自己都从没认真审视过自己,何以见得别人的评价毫无可取之处。有人说我正,有人说我亦正亦邪。有人说我幽默,有人说我闷骚。其实我是个很有幽默感的人,只是那幽默感无法承受外界的压力而缴械投降,比如学习,比如人际关系。社会将我的幽默感削弱了很多很多,我也只能偶尔发发疯。我知道那些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评价从何而来。我有时埋得很深,深到没人能到达的地方,即使火山爆发也不能把我给丢出来的地方,有时又毫无保留,而且来的比泥石流还要突然。“酒逢知己千杯醉,话不投机半句多”是我一直奉行的交友原则,就像(挪威的森林)里的'渡边一样。

  过去的19年,我独自背着残破的价值观默默地走过,品尝过农村的平淡,也触摸过城市的繁华,欣赏过物欲的妖娆,聆听过内心的轻唱,走过有路的田野,攀登过无路的山峰。如此,我一个人走在这个被诅咒的世界里,从没到达过出口也未曾知晓入口在何方。我曾无数次一个人憧憬着,憧憬着奇迹像身边的树一样看得见摸得着,还能用脚踹一踹,以确认它是真的;我曾无数次傻傻的看着夜空,没有诗人的细腻,没有哲学家的深邃,就这样看着,看它和我的心有多少相似的地方;我曾无数次睁着眼睛躺着,直到深夜,脑袋里有绿色,有黄色,有红色,也有彩虹的缤纷。但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像厕所的废物一样被冲走了,进入了下水沟,再进入长江,直奔大海。

  我没见过海,但我知道我就是大海里的一滴水,和别的水滴互相挨着又彼此排斥着,若离得越近,排斥力越大。我也曾梦到过大海,梦见我站在海边,捧起一捧海水,像捧着一个世界,不知道是我捧着海水,还是海水包围着我。我努力地看向远方,想知道海平线的另一方是不是同样的失望。看久了,我不敢回头,不想回头,不想用“正直”的我去迎合令人窒息的妄想,不想在一群“无知”里渐渐迷失方向。

  我愿像卡夫卡一样,独自闯荡,去寻找解开诅咒的秘方。我愿碰到樱花,我愿认识大岛,我愿投入佐伯的怀抱。我想我的中田早已出发,带着我的入口石出发,或许他就在海平线的那一边,坐着穿过失望的大船向我驶来。我期盼着没有暴风雨的阻隔,没有猖狂的海盗,没有满脑妄想的船长将他领向错误的方向。不久以后,我的入口石一定会来。我也有和卡夫卡一样的“相遇”,我也有和卡夫卡一样的迷茫,我希望我的“相遇”能帮我解开诅咒,我希望我的入口石也能带我去没有时间的地方,我想拥有没有时间的经历,像卡夫卡的一样。此时我又憧憬着,憧憬着浮萍漂来,憧憬着阳光洒下,憧憬着我的生活能像小说一样精彩。我没有村上的文笔,没有他的细腻,但我有和他一样想看透生活的妄想。

  我捧着的不再是是一个世界,而是一个寓言,这个寓言我不可能永远捧着,此刻我便让这个寓言滑过指间。我要像卡夫卡带着那幅(海边的卡夫卡)一样,准备去寻找下一个寓言。

读《海边的卡夫卡》有感2

  《海边的卡夫卡》、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著。小说中,主人公田村卡夫卡君是一位十五岁少年,他幼年被母亲抛弃,又被父亲诅咒,他决心“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他沉浸在深深的孤独中,默默锻炼身体,辍学离家出走,孤独的、无依无靠地逃往陌生的远方;当他投入到波涛汹涌的成年世界之中时,那里有企图伤害他的力量,那种力量有时在现实中、有时也来自现实外。同时,又有许多人愿意拯救或者最终拯救了他的灵魂。

  村上春树通过描写一个少年的故事(之所以主人公是少年形象,是因为少年仍然还有“可变”性,他们的灵魂仍处于绵软的状态,而未被固定。他们身上类似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那样的因素尚未牢固确定,他们的'精神在无边的荒野中摸索自由、困惑和犹豫。)把那种如此摇摆、蜕变的灵魂细致入微的描绘在(小说)这一容器中。籍此展现一个人的精神究竟将在怎样的故事性中聚敛成形、由怎样的波涛将其冲往怎样的地带。

  我在阅读品位《海边的卡夫卡》时,深深的被作者那种艺术感染力和魅力所感染;在阅读小说的同时,你会感觉到,主人公田村卡夫卡的许多部分是作者,而同时又是你。

  在小说中,作者用了很多隐喻性和象征性的元素。

  第一大隐喻:“卡夫卡”在捷克语里是“乌鸦”的意思,而东京又是满城乌鸦,不时地叫着掠过头顶。在我国古代,乌鸦被视为带来幸福的瑞鸟(把他看作到来凶兆的是后来的事)日本则自古以来视乌鸦为灵鸟,以其叫声占卜吉凶。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乌鸦是一种悖谬的绝妙象征。主人公田村卡夫卡,卡夫卡就是他自己取的名字,卡夫卡,是象征自己另一自己,象征主人公的内心的他,田村卡夫卡,叫乌鸦的少年。

  第二大隐喻(是最深刻而赋有哲学意味的),《海边的卡夫卡》隐约叠印出奥地利籍犹太血统作家(弗兰茨·卡夫卡)及其作品的影子,布拉格人习惯以“卡夫卡式”来比喻生活的荒谬;卡夫卡的生活和他的作品有着许多悖谬的密集体,这也是他独具一格的艺术表达风格。如:命运的偶然和必然、内省和冲动、不安和执著、懦弱和顽强、绝望和救赎。在《海边的卡夫卡》中:如因憎恨父亲(弗兰茨·卡夫卡亦谴责其父亲是“暴君”,几乎终生与父亲不和)而离家出走,而最后又返回父亲留下的居所;如本书中的人物“大岛君”,他心理上向往男人而生理上偏偏是为女人;如最爱儿子而又把儿子抛弃的母亲;最爱母亲而又报复母亲的儿子;出口与入口;暴力与温情;现实与梦幻;坚定与彷徨。书中还应用到类似童话的隐喻,如:能和猫沟通,鱼、蚂蝗从天而降;识字者不看书、看书者不识字······人的精神和心智便在这无比矛盾、离奇和复杂的过程中不断蜕变,伸张和成长。

  在阅读《海边的卡夫卡》时,我沉浸在作者仿佛有魔力的字里行间,仿佛自己在通过小说主人公的“眼睛”观察世界;渐渐的潜入自身的内心深处和潜意识中去,内心的矛盾,疯狂的异想,人性的弱点,人性的欲望;活在世界上的每个人,难免会有一种负罪感,所以,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这一生中,我们一直在不断追寻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生活就是那么一种过程。

读《海边的卡夫卡》有感3

  这是一本充满奇幻色彩的书。全书向我们展示了田村卡夫卡如何变成世界上最坚强的15岁少年的故事(虽然说是15岁,但是村上也说了他绝对是高于平均水准的存在)。这位少年从出生就被生父诅咒,15岁离家,在甲村图书馆找到了自己的生母,走入神奇的'森林之后又回到现实世界。本书还有一条线是讲述智障老人中田的,与猫对话,杀死捕猫人,空降沙丁鱼,入口石跟世界的边际。双线在最后得以交融。

  在我看来,本书给我最大的启迪就是:人要学着坚强自立。无论是卡夫卡离家,还是中田去寻找自己的另一半灵魂,他们都在对自己进行救赎,寻找自己人生的意义。一个人在外面无依无靠,坚强的意志力和明确的人生目标能让你找到继续走下去的动力,心灵上的依靠远比物质重要。就像现在,我们常常会回味高中时的伙伴和那时的冲劲十足,最起码现在过得确实挺颓废,应该没什么值得骄傲地。

  就像村上在序中所说的那样,他想展示一个青年人在身体趋于完善而精神却没有成型的时候是如何走向成熟的。我想,这也是这本书吸引我最大的一点。书很好看,启示很大。这是值得一本值得我们去读的佳作。

读《海边的卡夫卡》有感4

  《海边的卡夫卡》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世界是凶顽的,同时又是温暖而美好的。当我们走了很远很久的路上时,一觉学醒来,就成为这个新的世界的一部分了。

  这本书的内容是:一个渴望得到自由的15岁化名叫卡夫卡的少年。有一天,他离家出走了。在现实社会中的亲身经历,有痛苦的,悲伤的,但是在这“悲 伤”的'记忆中还有一些“甜甜”的滋味,在捷克语中“卡夫卡”是“乌鸦”的意思,主人公卡夫卡自己所解释的意为失群的乌鸦,所以他在现实中的一切都是要依靠 着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能够忍耐一切,接受一切的“强壮”。卡夫卡,与其他的少年不一样,他小时候就被母亲抛弃,而且又被父亲诅咒,他下定决心“一定 要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他沉浸在深深的孤独,默默锻炼身体,放弃学习离家出走,一个人到不认识的远方。在这本书上有一首小诗字里行间带着淡淡 的悲伤:尽管世界上有那般广阔的空间而容纳你的空间虽然只需要一点点却无处可寻因为没有人可以理解因为没有人可以包容因为没有人可以安慰……好像每个少年 的15岁都会有惊人之处。当我们快要长大时,我们会开始想要自由。在一个极端的世界里,自己好像总是会变的现实,像卡夫卡一样去追求自由,但是最终还是被 自己努力追求而来的自由束缚住了。

  这本书使我们看清楚了自由的可怕,自由的邪恶。

【读《海边的卡夫卡》有感】相关文章:

《海边的卡夫卡》读书笔记(精选9篇)10-08

《海边的卡夫卡》之读后感09-02

变形记卡夫卡读后感10-06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10-06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10-05

微风海边10-07

海边骑行10-07

《海边的雪》读后感10-07

卡夫卡经典语录110句04-23

卡夫卡经典语录 11篇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