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伯牙绝弦》有感

时间:2022-10-06 22:49:16 专题读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读《伯牙绝弦》有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伯牙绝弦》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伯牙绝弦》有感

读《伯牙绝弦》有感1

  文中的第一句“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绝弦的读后感。”这一句开始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作用,可是当我仔细思考后,我觉得这一句不可不有。这句话不仅写了事情的原因,而且交待了本件事情的人物及他们的特长。

  我迫不急待想知道这二人是怎么“善”鼓琴和“善”听的,所以继续往下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在读过老师提供的资料后,我知道了钟子期居然只是一句名山野村夫,只不过喜好听别人奏乐 而已,可是却能听懂边,连音乐家都难以真正理解的《高山流水》。这说明了钟子期一定也是音乐奇才,也说明音乐这种奇妙的东西是人与人心灵的桥梁。

  我的目光继续贪婪地在文字间穿行,读到了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时,我感动得差点落下眼泪。因为他有多种选择:他可以用他的第二生命――鼓琴,来祭奠他的知音,为钟子期创作出许多传世佳作;也可以再次踏上寻找第二个知音的路。可是,他偏偏选择了最痛苦的一种:那就是在失去知音后,用自己的第二生命来悼念这位难得的知音。或许这么做是由于极大的痛苦,只有用摔琴来发泄,用不弹琴来忘却。

  《伯牙绝弦》让我又一次懂得了友情无价,知音难遇。我小小的心中充满了感动与对未来的期待……

  老师感言:

  这多半是课堂之上的成就。结尾是课下续写完成的,但从情感上来看,我没有感觉到生硬与牵强,秋天的心中满是对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感动与崇拜。这样的语文学习,对于他,这不只是学习一篇文言文,更是一次美丽的人生际遇,他在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一个人物,他觉得事情的结局还有N个选择,但是伯牙的选择仍然是最具有震撼力的.,读后感《伯牙绝弦的读后感》。语文之于一个孩子的成长,真的是功德无量的呀!

  昨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伯牙绝弦》。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钟子期就成了俞伯牙的一个知音。钟子期去世了以后,俞伯牙以为世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就摔坏了琴,折断了弦,终身不再弹琴了。

  我很了解他的这种心情,因为我也想找到我自己的知音,我的手风琴已经练到八级了,可是还是没有遇到我的知音,我好伤心呀。

  俞伯牙学琴时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这个故事是这样讲得:俞伯牙和他的师傅学琴,可是他弹得音准了,却没有感情。他的师傅就把他带到一座岛上,让他感受大自然。十几天后他的师傅来接他,他不但弹得有感情了还做出了《高山流水》这首曲子。后人就用“高山流水”这首曲子来比喻知音难觅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读懂了干什么都要重情重义,还懂了知音难觅——寻找知音真困难呀!

  《伯牙绝弦》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八单元主要是让我们感受艺术的魅力。读了这组课文,让我们的心灵受到熏陶和启迪也让我们倍感亲切,深受启发,也应正了海頓说的那名话:“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伯牙想到什么、弹到什么,子期都能答出来,而且子期等到伯牙弹完一首曲子,他就真心的夸赞或鼓励他。伯牙琴技出神入化,子期欣赏水平同样高超,只有子期能真正听懂他琴里的故事和情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这样心心相通。伯牙与子期的交友真情成了千古典范。通过读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知音难求。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一句话“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知音最难觅。”

  有一段时间,我和我的好朋友“成长每一天”的关系没有象以前一样亲密无间,我不想失去一个朋友、一个知音,所以我就经常下课和王晨一起沟通,一起玩耍,一起商量小秘密。终于我又嬴得了她对我的好感和信任。她还答应我等春天来了,我们俩和“可乐小屋”、“女儿妈妈”一起在校园里播种友谊的花苞、知音的桥梁呢!

  我真心祝福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并能永远珍惜。

读《伯牙绝弦》有感2

  久未听课矣,纵然听之,亦茫茫然也。皆因吾不识今人之肢解课文,于点点圈圈中让人不知所云,亦因某些文章此含义那情感令人无法捉摸,教者必强加于人,听之毛骨悚然,极不自然。

  今日至中山小学,听《伯牙绝弦》,令人耳目一新。一是因为本人好古文,二是教者善于抓住“知音”这一重点,拓展开去,在自然中使学生感悟人物之情感。且看课文之读,有初读、再读,在读中指导读,在读中初步领悟情感。再看关于“知音”之重点,紧扣“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边读边指导边释义,听之相当的自然而亲切。更难能可贵的是,教者从“高山流水”拓展开去,指导学生用杨柳依依、清风徐徐等词,使学生真正明白“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在教师声情并茂的叙述中,古今结合,学生写出了伯牙对子期绵绵不绝的情义。在《高山流水》的音乐声中达到了高潮,“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水到渠成也。

  后来,教科所祝老师评课,说到课件的运用与文本的关系。她说,文本乃是根本,能用文本,就要善用之,切不可滥用媒体也。常见某些教师切割文本之片断,投影之,然后就丢了教本,分析媒体内容,我总感觉不是滋味,今日听祝老师之言,与吾所见略同,幸甚之至。

  常感慨自己老矣,跟不上现代人上课之妙处,也上不了点点滴滴的细课。但我总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教者,化课文之繁为简也。老师若能从长长的课文中提纲挈领,则能事半而功倍也。至于学生懂不懂,让他们自己去慢慢领会吧。

  写到此,我回想起前些天上的`《狼牙山五壮士》。这是一篇老课文了,我不知别人是怎么上的,反正我是简单地完成了,自己也甚感满意。五壮士,壮也。任务之壮,痛击敌人之壮,引敌上绝路之壮,绝地杀敌之壮,跳崖之壮。处处皆壮,读之壮也。

  不是说老年人不思上进,是有些事确实让人无法上进。比如说教研吧,皆为年轻人之天地,为他人评职而上。好像老年人评了职,就不必,或永远不必上公开课了。其实教研是为了研,当处处公开课,处处一种腔调的时候,人人阴柔无阳则之时,着实让人提不起听课的精神。

  百花齐放春色好,教研也如此。希望能听到风格各异,有粗也有细的课。

  今日听课,得到很多,感想也挺多。如我这般年纪之人,心湖微起波澜,这样就好。

【读《伯牙绝弦》有感】相关文章:

《伯牙绝弦》教案09-06

伯牙绝弦的教案08-18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03-08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10-06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07-17

伯牙绝弦听课反思10-06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06-13

伯牙绝弦课文反思06-10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0-24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