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1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是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全书共分五个专题,32个主题,分别介绍了各种习惯的养成教育。读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后,感悟颇深。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是的,教育就是培养人的习惯,你的习惯好了,你就有可能成功、成才,好习惯决定好未来。良好的习惯是成就事业的前提,习惯是人一生的必修课。
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的:“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也说明了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就学习习惯而言,如爱上阅读、学会写作、及时记录、劳逸结合、合作交流、乐于提问及善找方法,这都是学习习惯的范畴。无论是教师的学习,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尤为重要。特别是教师的学习习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一个不爱阅读的老师怎能带出爱读书的学生呢?一个不爱读书的校长又怎能带出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团队呢?这一年多以来,我自己首先加强阅读,写读书笔记,并带头在教师会、总结会上进行读书心得分享,也要求老师们要多读书,我自己也同大家一起分享。老师们开始都有些反感,特别是老教师,认为自己教了一辈子书,还有什么可读的。我们的老师、学生几乎都没有阅读的习惯,只有通过刚性要求,每期必须读几本书,而且要进行读书心得分享。还要给老师创造交流发言的机会,尤其是年轻教师,通过多学习、多锻炼,才会取得实效。在老师们有了阅读习惯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多读书,给孩子们讲清读书的重要性,并规定时间让学生读书,比如晨读、午读,晚上下自习后听故事等。逐渐的,老师和学生们都有了读书的习惯。
我校三年级的学生,阅读习惯差,每次写作文只是一句话,最多两句,就是一篇作文,而且还与主题无关,实在让老师头疼。我也和语文老师进行过交流、了解,同老师们一起想办法,找出问题出在哪里?通过了解,发现这个班几年来语文教师更换频繁,而且以前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太低,大都是完成书本作业即可,就连该背诵的课文学生都背不了,也没有对学生进行看图说话、写话训练,都是简单的讲一讲就结束了,导致学生没话说。而且学生上课从不做笔记,几乎都是读望天书,导致该班成绩全区倒数第一。我也在想,倒数第一是有原因的。学生智商不高占一部分,但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要求和管理占绝大部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怎么能考出好成绩呢?我要求现在的语文老师要从学生的基础抓起,要让他们多读书,多说话,多摘抄好的词语、句子,日积月累,慢慢的学生就会有话说,也就能够慢慢的'写作文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是有益的,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怎么能学习好呢?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说书读的次数多了,意思也就眀了啦。但书读的再多,如果不加以思考,就不知道怎么运用。所以既要多读书,也要多思考。我们要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勤于思考、乐于创造、用心观察、善与反思和愿意想象。不勤于思考,大脑定会反应迟钝;不乐于创造,永远不会有新的改变;不用心观察,怎能有新的发现;不善与反思,怎么会有进步;不愿意想象,怎么能够成功。想到的不一定会做得到,但想不到的一定会做不到。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勤思克“懒”。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学生在做题的时候,老师讲一就是一,老师讲二就是二,不会主动去问一个“为什么”。同样,在生活中,在与人交流的时候,也是常常凭借自己的理解,想当然地认为他人表达的意思就是如此。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道题,换个问法,他们不知道答案是一样的;一个结果,他们想当然地找到原因,不去思考为什么,于是学习上出现瓶颈,生活中出现人际交往问题。原因是什么?实际上就是没有形成勤于思考的思维习惯,养成了懒惰的坏习惯。因此,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思维习惯,有利于学生克服懒惰的坏习惯。
勤思促进。勤于思考可以让一个人聪明起来,只有勤动脑、多思考,才能认清问题、抓住根本,总结经验教训,找到正确的方法。大量的事实证明,古往今来,许多成功者既不是最勤奋的人,也不是那些知识渊博的人,而是一些善于思考的人。牛顿因为勤于思考,从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这个最平常的现象入手,发现了万有引力,成为了著名的科学家;瓦特因为勤于思考,从水开后产生的蒸汽将锅盖顶起来这个千百年来天天发生的事情,发明了蒸汽机,从而引发一场工业革命。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等各种好的习惯。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从这本书开始,让我们从培养学生的习惯入手,让好习惯形成新索,让好习惯引领教育的未来,让好习惯引导学生走向光明的未来。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2
我认真拜读了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我觉得这是一本给众多人的思想久远而深刻影响的一本好书,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本著作为我们任何年纪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精神食粮,是指导我们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书。闲暇时拜读孙老师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还会大大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朱永新老师说:“云晓是一个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的学者;而我们通过阅读他的作品,在走进孙云晓世界的同时,也走了儿童世界。”我相信,有这样一本好书,它会帮助我们走向成功,会激励我们更加懂得我们教育人生的价值,认真阅读,一定会使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孙老师的这一名著会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会在我们学习和工作中发挥巨大的精神力量。
孙老师用了七个章节精辟论述了《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这一主题。他以一个作家的细腻和敏锐,以一个文人的独立思维,去深入地观察相关的问题,去观察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他的文章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上,极具文学性和人文性。他的'这一著作对我们做教育工作者来说,有着反复细读和品味的价值。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一书,第四章做人的习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说“‘做人’绝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范畴内的概念,更不仅仅是一个空泛的词语。它与我们的生活实践联系得非常紧密。长期以来,‘做人’似乎总是停留在纯粹的道德范畴,实际上它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概念。”文中提到:“拥有一颗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做人离不开四块基石,即真诚待人(爱心),诚实守信(诚信),认真负责(责任心),自信自强(自信)。”这里的第一块基石就是爱心。我们知道:爱,那是真正的智慧,没有对人纯洁的爱,没有对美好人性的向往,没有对生命的关怀,没有最起码的人间温情,也就没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没有阳光。读孙老师的这一名著,使我明白了作为教育者,也必须是爱的使者,让悲悯与同情成为我们的生命情感,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拥有以生命尊严为基础的价值观,拥有美好心灵,使整个社会真正地实现和谐。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3
读了关鸿羽教授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后感想很多,关鸿羽教授是著名教育专家,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研究室主任,兼任普教研究所副所长。而他写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是我国第一本养成教育系统的著作。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的封底页中写道这样一段话: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奖者回答:“是在幼儿园。”提问者愣住了,又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呢?”科学家耐心地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知识就这些。”
从他的'这本书中可以看出,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不是自然的。如果养成了不良习惯,要把它转化成良好的习惯,就要经过一个痛苦的过程。为了不让孩子经历这种痛苦的磨练,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你的一言一行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因为孩子的眼睛是最敏锐的,而且孩子往往具有“向师性”,他们会模仿你的一言一行,所以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首先要严于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书中也提到了教师须达到的几点要求,在此写下以提醒自己:
1、以德育德
2、以才培才(以学促学)
3、以趣激趣
4、以情动情
5、以意炼意
6、以性养性
7、以行导行
我读过此书,觉得自己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觉得每个孩子来到学校时都是一块什么都没有的土地,教师在上面播种什么都很重要,它关系到田地上将来会是果实累累或是杂草丛生,为了使孩子离开学校时都会是一幅美丽的田园画,我们教师就应慎重地种下每一颗种子,所以在平时我们就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有良好的修养,给孩子起到一个好的模范作用,使他们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4
在学校掀起阅读高潮的时候,我很有幸读了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写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书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细致入微的点点滴滴教育经验和养成教育的妙招,着实让人感到身为教师,身为人母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真是任重而道远啊。这本书主要通过列举一些事例来讲述养成教育,整本书共分8个章节分别从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养成教育内容、途径、方法及学生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和思维习惯的培训来阐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如何去实践养成教育。读完这本书感到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每个老师去读的书,更让我深深地感到习惯的养成必须要从小培养,并且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句话一方面说明培养学习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我们每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不但可以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它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关系着他们一生。
对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人们有很多真知灼见:积千累万,不如养成一个好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等等。这些都很深刻地揭示了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成功的重要性。正如这本书封面上这句话“首先我们养成了习惯,随后习惯养出了我们!”是呀,回想自己的人生经历,的确是这样的`。我有时经常会这样说:“如果我从小把字写好,今天就不回怕写不好字了;如果我从小就养成认真的习惯,今天在工作中就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了;如果我……。”诸如此类的话很多,说这样话的人也很多,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坎坷、挫折,有那么多让人失意的事情呢?其实仔细想想也就是因为我们身上有很多要改掉的坏毛病、坏习惯,如果我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那么今天我们肯定不会再有这么多让我们感到失意的事情了,今天的我们也将都会是优秀的,我们的国家也将更加繁荣富强、更加美好。
读过这本书后,让我明白了“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的行为,它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是的,一旦“习惯成了自然”,当然是好习惯,那会使人受益终身!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坚持不懈地、有条不紊地进行练习和强化。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生活中最平凡的点点滴滴做起。小事决定成功,现在我们家长和老师还在一味追求高分,只重视孩子智育的发展,这样要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也是难事!因为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成长、成功的基础。
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书中给了很多妙招,书中一些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非常具有实用性。比如:“孩子写作业马虎怎么办”“孩子浪费东西怎么办”“孩子任性怎么办”“孩子学习不专心怎么办”“孩子有不良的卫生习惯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平时在议论的学生常有的不良习惯,书中提到的实例以及解决方法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看书的时候我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有机会再担主科的话,我一定要用用这种方法,相信一定能有很大的成效。
有句古话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是说从儿时的习惯就可以推测一个人未来的成就,所以习惯应该从小培养。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养成,也易于巩固,不良的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面对学生,我们应该身正为范,学高为师,作为教师我们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学生的榜样。在学校里要求学生讲普通话,首先我们老师要讲普通话,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我们老师要做到,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特别娇惯,以为孩子小,吃饭穿衣都要帮着做,一些孩子会做的事情家长也帮着做,这样久而久之,孩子没有养成好的习惯,还滋长了他对父母的过分依赖,养成了他们不好的习惯。会造成这种后果其实是因为我们家长、老师的不放手,没有给孩子创造养成好习惯的条件。一颗小树,不经历风雨怎会长大呢!何况这是每一个人应该且必须的行为习惯,所以在生活中应该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条件来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莱曾说:“播种思想,收割行动;播种行动,收割习惯;播种习惯,收割人格;播种人格,收割命运。”我会将这本书长伴左右,因为一本好书也如一种好的习惯终身受益。教育无小节。在学生活动的世界里,教师应约束自己,不要以为是细枝末节就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知道细枝末节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话更具吸引力的。每个教师都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学生,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5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是一本好书。作者孙云晓教授在本书中阐述了“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习惯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等系列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生动、典型的教育案例,字里行间处处闪烁着一个教育专家独到的教育智慧。其中感受最深的是他说: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的最佳选择,应当从习惯培养开始。而小学是一个人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读了这本书,不但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读后还会大大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认真阅读,它会帮助我们走向成功,会激励我们更加懂得我们教育人生的价值,使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书中并不是一味的说教,既有必要的理论,又列举了很多令人信服的事例。孙云晓老师给我们培养习惯的诸多建议,如:“一分钟赞美法”“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原则”“计划周密有条理的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尊重的规律”等等这些措施科学合理,又简单易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能理解习惯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特别对现在的小学生影响更大。可是我们都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随处可见,不做作业,随地吐痰,对人没礼貌,打架骂人等。这些坏习惯的养成已经对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除去家庭教育的原因,作为学校老师们的责任很重大。如果放任自流,那将会毁掉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即如书中所说包括做人的习惯,做事的习惯。
孙老师也曾在书中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如果养成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有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了它的债务,这就是习惯,我不断反思”。愿我们将孩子的习惯培养放在每天的教育日程中来,当好孩子成长的引路人。的确培养孩子一个好习惯,给孩子一生财富;纠正孩子一个坏习惯,给孩子一生幸福。
我想: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教师,必须学好这些理念,并能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适时的渗透一点,抓住孩子的每一次教育契机,给予有效的引导。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6
闲暇之余,认真拜读了张仁贤总主编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让我受益良多。本书共有五个专题,分别是:科学的学习习惯;正确的思维习惯;得体的处事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书中阐述了“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习惯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等系列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生动、典型的教育案例,字里行间处处闪烁着一个教育专家独到的教育智慧。其中感受最深的是他说: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的最佳选择,应当从习惯培养开始。而小学是一个人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读了这本书,不但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读后还会大大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认真阅读,它会帮助我们走向成功,会激励我们更加懂得我们教育人生的价值,使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书中并不是一味的说教,既有必要的理论,又列举了很多令人信服的事例。张仁贤老师给我们培养习惯的诸多建议,如:“合作交流”“用心观察、善于反思”“遇事宽容”,“心怀感恩”“乐观对待事情”“学会理财”等等这些措施科学合理,又简单易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能理解习惯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特别对现在的小学生影响更大。可是我们都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随处可见,不做作业,随地吐痰,对人没礼貌,打架骂人等。这些坏习惯的养成已经对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除去家庭教育的原因,作为学校老师们的责任很重大。如果放任自流,那将会毁掉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即如书中所说包括做人的`习惯,做事的习惯。
书中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如果养成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有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了它的债务,这就是习惯,我不断反思”。愿我们将孩子的习惯培养放在每天的教育日程中来,当好孩子成长的引路人。的确培养孩子一个好习惯,给孩子一生财富;纠正孩子一个坏习惯,给孩子一生幸福。
我想: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教师,必须学好这些理念,并能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适时的渗透一点,抓住孩子的每一次教育契机,给予有效的引导。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7
暑假期间我拜读了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了这本书,不但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读后还会大大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认真阅读,它会帮助我们走向成功,会激励我们更加懂得我们教育人生的价值,使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教你领略教育人生的真谛。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为了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我们要特别重视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帮助家长,使家长向学校的教育观念靠拢。
孙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这本书强调的主要是好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日之功。据专家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不论什么工作必须靠教师做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真正的教育不是单凭说教,而是靠训练。没有强化训练就养不成习惯。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怕就怕坚持,如果你真的凡事认真,坚持去做,别的老师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这就是习惯的养成,坚持才有习惯,习惯在与坚持。早读习惯等等,都要经过老师的强化,学校的督察等强化手段,达到一定的效果。“许多养不成习惯的教育,都是一壶烧不开的水;教育习惯比一般的教育失误更影响孩子成长”。这是孙云晓老师的至理名言。“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的这句话说的非常机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孙云晓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质。什么是忘不掉的?习惯就是忘不掉的,它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稳定的行为,它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的联结。”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再次看出,培养一个好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本书第四章讲做人的习惯。书中说“‘做人’绝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范畴内的概念,更不仅仅是一个空泛的词语。它与我们的生活实践联系得非常紧密。长期以来,‘做人’似乎总是停留在纯粹的道德范畴,实际上它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概念。”文中提到:“拥有一颗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做人离不开四块基石,即真诚待人(爱心),诚实守信(诚信),认真负责(责任心),自信自强(自信)。”这里的第一块基石就是爱心。我们知道:爱,那是真正的智慧,没有对人纯洁的爱,没有对美好人性的向往,没有对生命的关怀,没有最起码的人间温情,也就没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没有阳光。读孙老师的这一名著,使我明白了作为教育者,也必须是爱的使者,让悲悯与同情成为我们的生命情感,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拥有以生命尊严为基础的价值观,拥有美好心灵,使整个社会真正地实现和谐。
书中并不是一味的说教,既有必要的理论,又列举了很多令人信服的事例。孙云晓老师给我们培养习惯的诸多建议,如:“一分钟赞美法”“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原则”“计划周密有条理的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尊重的规律”等等这些措施科学合理,又简单易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能理解习惯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特别对现在的小学生影响更大。可是我们都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随处可见,不做作业,随地吐痰,对人没礼貌,打架骂人等。这些坏习惯的养成已经对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除去家庭教育的原因,作为学校老师们的责任很重大。如果放任自流,那将会毁掉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即如书中所说包括做人的习惯,做事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说的简单一点,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本书从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展开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即:1、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2、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3、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我们可以好好地学习,孙云晓老师提倡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原则与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学会关爱别人,结合学校的感恩教育,爱的教育再根据学科的知识教肓,有机地渗透爱心教育,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爱感爱爱,心中处处充满爱。不能老抱怨的学生多么不听话,多让人伤心。何不用抱怨的时间来思考用什么办法帮助和引导孩子的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从书中例举经验中可以发现,给孩子赞扬不能说些假、大、空的话,而要关注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更重要的是,必要时还可忽略一下孩子所犯的错误,不要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却用放大镜来看待孩子的缺点。
孙老师也曾在书中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如果养成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有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了它的债务,这就是习惯,我不断反思”。愿我们将孩子的习惯培养放在每天的教育日程中来,当好孩子成长的引路人。的确培养孩子一个好习惯,给孩子一生财富;纠正孩子一个坏习惯,给孩子一生幸福。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有了一身好习惯的孩子是走遍天下都可以放心的孩子,有了一身坏习惯的孩子会让人一生都不能放心,甚至不得安宁。所以我们可以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
既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习惯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培养良好习惯?孙云晓老师为我们提出了这样几条建议:首先要确定规范;第二条,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第三条,要遵守儿童的权利和参与;第四条,习惯培养人格化高于技能化。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8
读完《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认为这本书的观点我非常认同,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因为儿童可塑性比较大,模仿性强,既容易养成好的习惯,也容易养成坏的习惯。而一旦形成坏习惯,就很难在改变,有些坏习惯还会继续发展,对人一辈子起坏作用,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如果培养得法,不但有利于当前的学习,还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我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下课时要准备好下一节课用的课本等学习用具。学会整理自己的抽屉,保持教室里的卫生。回家要养成看书,做作业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等等,很多好的习惯是靠老师在课堂上慢慢培养的,
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或爷爷奶奶的溺爱,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很多,这些都需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去让孩子改变。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的良好的习惯,这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需要家长和老师一起来完成的工作。我读完这本书作了如下总结:
(1)我们必须明确告诉孩子的做法是对还是不对,让他能明辨是非,比如尊敬长辈、节约、按时起床、上学、写作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不要打架、破坏班机纪律、不玩火、不做危险性游戏。
(2)家长做孩子的榜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绝对的影响。孩子的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榜样十分重要,他们的分辨能力差,“近朱者赤,浸墨者黑”都听过这个道理。你让孩子做什么,家长必须首先做到。比如,教育孩子讲文明,家长就不能满嘴脏话。要求孩子学习要专心,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就不能干扰孩子,不能打扑克、看电视等。
教育孩子要认真,家长就不能马马虎虎,否则你的教育就不起作用。
(3)孩子犯错后,正确使用惩罚。家长要明确惩罚不等于体罚,有些家长迷信体罚,认为“不打不成才”,从根本上说只有“兴趣成才”“立志成才”没有“打骂成才”的。“棒打”只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惩罚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家长强制执行罚站、闭门思过。限制孩子自由。剥夺某种权力:不准看电视、玩游戏机。强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如抄课文、扫厕所等、不满足孩子的`正当物质需求:该买的东西不买。
(4)现在有很多孩子做事磨磨蹭蹭,没有时间观念,原因主要有:性格问题、缺乏应有的训练、对学习兴趣不浓等。克服磨蹭的办法有:通过讲故事让孩子认识时间的价值、让磨蹭付出代价,有的孩子磨蹭迟到,就让他磨蹭,到学校挨批评后第二天就会加快速度了。节约的时间归自己,每天让孩子写完作业后时间归自己,他为了多玩一会也会抓紧时间写作业的。制定严格的制度教孩子学会管理时间。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间洗漱等家长要起模范作用家长凡是磨蹭,就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家长要珍惜时守时,讲求效率。
中国的古话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含义之一就是从儿时的习惯可以推测未来,好习惯能够造就人。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各种各样的习惯,如果单从表面来看,它是一件小事,不引人注意,但是很多人就失败在不良习惯上。拿破仑·希尔说:“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这说明了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抽象地讲: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人的知识积累、才能增长、极限突破等,都是习惯性动作、行为不断重复的结果。由此看来,习惯决定着命运。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坚持不懈地、有条不紊地进行练习和强化。而抓良好的开端,则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学生展现自己高尚优雅的风度和修养,对学生施以正面影响。我们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言传不如身教”。央视播出的一则公益广告表明:小男孩看到忙碌了一天的妈妈还给姥姥打洗脚水,自己也摇摇晃晃地给妈妈打来洗脚水。许多问题不用说教。老师在学生面前灰尘满面,抠鼻孔,掏耳朵,搔头皮,随意乱扔垃圾等,都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如果“不拘小节”,不能成为学生的行为楷模,那么,他的形象就难以在同学心目中立起来,学生带着诸多的心里困惑,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则不易养成。在注重言传身教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心理状态的细节。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动作和眼神,都是复杂内可能及时制止一场纠纷,会避免一次可能的伤害事故,会阻止一次因年幼无知而误入歧途的人生悲剧。
习惯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形成。例:刚入学时就要求学生书写认真,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书写的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升级与年龄的增长,要求学生做作业认真仔细,形成做事严谨的良好习惯。要看到学生身上一天一天的进步。进行鼓励。不要稍有不慎,先劈头盖脸一顿批评。逐渐又培养学生的良好思考习惯。不要一遇难题就溜之大吉。这些良好的习惯都是在循序渐进中形成的。当然,学生良好的习惯,不仅仅是包括学习习惯,还包括很多其他方面的习惯,都是这样,慢慢培养。
书中的理论需要与我的实践相磨合,书中的方法需要借鉴并因生而宜作改动,书中的金玉良言还需要细细咀嚼,书中的思想还要不断地吸纳……看来一本好书也如一种好的习惯终身受益啊!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9
寒假时,我读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被书中细致入微的教育经验和养成教育的妙招所感动,也着实让我感到身为教师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如果我们的学生在人生的最重要阶段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用脑子去思考,用心灵去感受,那么他们一定能够事半功倍,更快速地走向成功。
书中写到“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型的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地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新性,具有自动化的作用,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能促人进步,诱人发展,然而良好习惯的形成却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艰难地过程。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深思其中所强调的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对整个社会运行包括对教育领域的“教书”“育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教育工作与产品制造截然不同,产品坏了可以报废,而对人的教育和培养如果失败了,损失的将是一个人的一生。所以,教育无小事。任何一名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把“教书”和“育人”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精做细,落到实处。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良好的习惯,我认为要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参与性,要重视过程的循序渐进性,还要坚持过程的长期性。
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有一个感受:在儿童的习惯养成过程当中,有一个危险存在,那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儿童的过程。大家千万千万注意这一条。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人在研究习惯,大人在定规范,强迫孩子去做、去执行,这就很可怕。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儿童是主人,我们就是要发挥他们的主人作用。习惯养成的最高机制,是形成学生的自身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强制。这一点特别重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是要让孩子们觉得:这是我盼望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好习惯多了,我才是一个好学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这才是积极的,而不是强迫。
从教学方面来看,教师应把教学过程中的小事做细、做全面,真正做到严谨细致。在备课中注意细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师生互动时间、问题设计、板书设计都要面面俱到,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环节,否则,可能导致一堂课的失败。上课过程要注意细节,学生的一举一动、课堂反馈都要仔细观察,适时调整课堂过程,以取得最好的课堂效果。布置和批改作业要注意细节,不能一味地贪多。要精批细改,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精讲多练。作业反映出的学生学习情况,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制定对策,及时解决。
从育人方面来看,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学生展现自己高尚优雅的风度和修养,对学生施以正面影响。我们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言传不如身教”。央视播出的一则公益广告表明:小男孩看到忙碌了一天的妈妈还给姥姥打洗脚水,自己也摇摇晃晃地给妈妈打来洗脚水。许多问题不用说教。老师在学生面前灰尘满面,抠鼻孔,掏耳朵,搔头皮,随意乱扔垃圾等,都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如果“不拘小节”,不能成为学生的行为楷模,那么,他的形象就难以在同学心目中立起来,学生带着诸多的心里困惑,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则不易养成。在注重言传身教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心理状态的细节。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动作和眼神,都是复杂内可能及时制止一场纠纷,会避免一次可能的伤害事故,会阻止一次因年幼无知而误入歧途的人生悲剧。
习惯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形成。例:刚入学时就要求学生书写认真,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书写的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升级与年龄的增长,要求学生做作业认真仔细,形成做事严谨的良好习惯。要看到学生身上一天一天的进步。进行鼓励。不要稍有不慎,先劈头盖脸一顿批评。逐渐又培养学生的良好思考习惯。不要一遇难题就溜之大吉。这些良好的习惯都是在循序渐进中形成的。当然,学生良好的习惯,不仅仅是包括学习习惯,还包括很多其他方面的习惯,都是这样,慢慢培养。
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能一蹴而就,师生都应作长远打算。须允许学生习惯形成有个过程;须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图快。师生密切配合,教师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学生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必有成效。
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积日累月地练,练到非常熟,再也丢不了,也便成了习惯,正所谓习惯成自然,历练成习,不仅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途径,也是培养良好习惯不可缺少的通道。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而习惯则是日积月累的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而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10
拜读了孙芸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我觉得这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本著作为我们任何年纪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精神食粮,是指导我们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书。闲暇时拜读孙老师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还会大大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
书中并不是一味的说教,既有必要的理论,又列举了很多令人信服的事例,读起来感慨不己。我很赞成孙芸晓老师给我们的诸多建议,如:“一分钟赞美法”“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原则”“计划周密有条理的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尊重的规律”等等这些措施科学合理,又简单易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能理解习惯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特别对现在的小学生影响更大。可是我们都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随处可见,不做作业,随地吐痰,对人没礼貌,打架骂人等。这些坏习惯的养成已经对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除去家庭教育的原因,作为学校老师们的责任很重大。如果放任自流,那将会毁掉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即如书中所说包括做人的习惯,做事的习惯。
当然,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教育的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我们一定要在这关键环节不让孩子掉队。因此,我们可以好好地学习,孙芸晓老师提倡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原则与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学会关爱别人,结合学校的感恩教育,爱的教育再根据学科的知识教肓,有机地渗透爱心教育,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爱,感受爱,心中处处充满爱。不能老抱怨的学生多么不听话,多让人伤心。何不用抱怨的时间来思考用什么办法帮助和引导孩子的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从书中例举经验中可以发现,给孩子赞扬不能说些假、大、空的话,而要关注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更重要的是,必要时还可忽略一下孩子所犯的错误,不要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却用放大镜来看待孩子的缺点。
孙老师也曾在书中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如果养成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有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了它的债务,这就是习惯,我不断反思”。愿我们将孩子的习惯培养放在每天的教育日程中来,当好孩子成长的引路人。的确培养孩子一个好习惯,给孩子一生财富;纠正孩子一个坏习惯,给孩子一生幸福。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11
去年因为生孩子,所以接了初一年级13和14班,现在接手快一年了,觉得好习惯的培养,从小抓起最容易。于是我就在学校图书室寻找关于习惯培养方面的书籍。有幸的找到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这本书是我国第一本养成教育系统著作,科学,严谨,新颖,实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这本书第一章就介绍了养成教育是培养好习惯的教育,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从而达到其最终的目的——形成良好的习惯。我觉得很适合我,于是我就细细品读了第一、二章的内容----什么是习惯?使我对习惯有了更深的了解。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习惯改变人的一生。习惯能决定人的命运。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其实是说习惯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是不假思索就自觉地、经常地、反复去做了。比如每天要刷牙、洗脸等。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
习惯的特征:
1.简单。天下大事必成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东西。习惯并不深奥,常常很简单。比如按时作息、遵守规则等等,其实都是做起来一点都不难的事情,难是难在坚持。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并且把最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了,就是不简单。2.自然。自然就是不假思索、不用思想去控制的行为,这是习惯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果做一件事情还需要专门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表明习惯并未真正养成。比如每天晨练30分钟,孩子要是在父母的提醒下才去,只能算是一种行为,而非习惯;孩子要是想都没想,自动地去锻炼,一天不锻炼就感到别扭,觉得浑身不舒服,这就叫养成习惯了。3.后天性。习惯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有的习惯是很自然、不费什么功夫就形成的,有的则需要长期、反复的训练。而养成同一种习惯需要花费的时间,也会因个体的不同而产生明显的差异。4.可变。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一般形成后就很难改变,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即使是已经形成的很牢固的不良习惯,只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和影响,也能发生改变。当然,这需要极强的意志力和自信心来克服惯性的作用力。5.情境性。习惯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现的相同反应。养成某种习惯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场合,习惯就会表现出来。比如有的孩子只在学校爱劳动,在家里就懒了,就是受到情境的制约。
习惯的分类:
1.按习惯的价值分,良好(积极的)习惯和不良(消极的)习惯。凡是对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起积极作用,适应人的正常需要,且对人具有正向价值的一类习惯就是良好的习惯或积极的习惯。2.按习惯的层面分,社会性习惯和个(个体)性习惯。社会性习惯多是强调与他人发生联系的习惯,通常体现为适应公共生活领域的习惯。如遵守交通规则、爱护环境、文明礼貌等。个体习惯则是社会个体所独有的习惯。如有人习惯早睡早起,有人习惯晚睡晚起;有人习惯早上锻炼,有人习惯晚上锻炼等。3.按习惯的水平分,动作性习惯和智慧性习惯。动作性习惯主要是一些自动化了的身体反应和行为动作,比较简单,形成的时间较短,容易训练。如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洗脸等。智慧性习惯比较复杂,层次更高,需要较长时期的训练才能形成,这类习惯主要涉及的是思维方式、情感反应和心理反应倾向方面的内容。比如做事有计划、凡事达内而后行、实事求是、质疑等。4.按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分,一般性习惯和特殊性习惯。一般性习惯与人的一般能力要求相一致,如善于观察事物、勤于思考等。特殊性习惯与特殊技能和能力要求相适应,如建筑师、艺术家等职业所需要的利用表象构图的习惯等。5.按不同的活动领域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这是按照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领域来分的,还可以进行细分。比如学习习惯中可分出预习习惯、复习习惯、作业习惯,等等。6.按出现的时间分,传统性习惯与时代性(现实性)习惯。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习惯可以看成传统性习惯,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新习惯就是时代性习惯。
读后使我深深思考,教育工作与产品制造截然不同,产品坏了可以报废,而对人的教育和培养如果失败了,损失的将是一个人的一生。所以,教育无小事。任何一名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把“教书”和“育人”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精做细,落到实处。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08-06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读书心得02-18
幼儿习惯培养总结03-26
培养学生习惯的心得05-12
《培养良好的习惯》教案02-26
教育笔记-培养大班孩子倾听习惯几点感悟!07-09
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教案07-09
学生卫生习惯培养总结10-19
小学生习惯培养总结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