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词

时间:2022-10-08 22:42:30 范文 投诉 投稿

创刊词

  创刊词(一):

  淡淡墨香心海扬帆

  历史选取了这天,在酷暑已渐远、爽秋来临之际,在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xx》最后如期启航。当您打开这份报纸,一缕油墨的芬芳和清雅的气息,一同扑面而来,她带着淡淡的墨香和大家见面了。

  一个好的企业要持续长盛不衰,展现欣欣向荣的精神风貌,其根本就是能够将企业的管理理念、精神、方法、经验、目标、成果变成企业的文化和精神传承下去,能够与时俱进发扬光大,《xx》便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应运而生。

  《xx》的问世,她承载着传播企业信息,塑造企业形象,展示企业风采,促进内外部思想文化交流,提高全体员工综合素质,弘扬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传达企业思想,贯彻企业理念,增强企业活力的历史使命。她是企业的喉舌,是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是传播信息的使者,是员工说话的园地,是沟通领导与员工的桥梁和纽带。我们真诚地期望她在完善企业管理环节、壮大企业发展进程中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效果。

  期望《xx》成为一个畅通的交流平台,使每位员工都能透过她及时了解企业的动态,关注企业的每一点发展和进步;也期望她能成为展示员工风采的舞台,让我们每一位把自己成功的经典在那里记录,让我们成长的每一个脚印在那里刻记,让我们的心声在那里得以舒展,在那里让大家分享成功的喜悦,汲取失败的经验教训。

  《xx》是一棵刚刚破土而出的幼苗,但她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我们共同祝愿她茁壮成...

  创刊词(二):

  值此盛夏之际,《JTZJ》诞生了!《JTZJ》作为咱公司企业文化建立工作的一个里程碑,今后将会伴随公司一路成长,宣传公司大政方针,报道企业信息咨询,传播通信技术知识,展示员工精神风貌,外树形象,内塑文化,凝心聚气,汇智纳言,在公司和员工间搭建沟通桥梁,为发展助力。

  企业的发展进步,归根到底要靠内在的底蕴,靠文化的软实力。

  而文化是一种传播行为,任何优秀的企业文化都需要传播,并依靠传播来建立、推广和发展。

  《JTZJ》正是诠释和传播企业文化的良好的平台和媒介。期望《JTZJ》在诠释企业理念,促进文化落地生根,引导和规范员工言行上多有建树。要依靠企业文化的强大凝聚力,把公司全体员工的力量团结起来,为实现公司发展的宏伟愿景目标——“…………”而努力奋斗。

  当前,全球**产业依托技术创新不断创造着经济奇迹,我国的**产业发展正处于黄金机遇期,**技术日益丰富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作为**产业链条的重要一环,我们倍感骄傲,理应抓住机遇,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JTZJ》的诞生,十分重要、及时而有好处,期望她面向未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创新,高起点、高品位、高质量、出精品,成为塑造公司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平台,成为推动公司大步向前跨越发展的重要手段! 预祝《……》越办越好,成为广大员工的良师益友!

  创刊词(三):

  《崆峒教育》杂志

  最是春光能致远,教育承载大有为。朋友们,相伴着春风的节拍,应和着前进的步点,《崆峒教育》应运而生了!

  正当崆峒区的建设者们殚精竭虑、运筹帷幄,全力建设甘肃东部新型工贸旅游经济强区、倾心构建小康和谐社会的时代强音之中,教育作为传承礼貌、凝聚智慧、人才迭出的唯一摇篮,必然也更就应用心配合全区经济建设步伐,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奏响属于自己的第一声。基于此,崆峒区教育局以实施教育“三名工程”为统揽,以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为己任,坚持软硬件齐抓、德智体并重的兴教方针,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力求为建强区、奔小康撑劲助力,勇立新功!

  值此春和景明、百业丰茂的盛世年代,《崆峒教育》季刊的诞生,无疑昭示着崆峒区教育事业正在健步迈向新的起点和新的征程。我们崆峒区全体教育工作者深信:新的起点,孕育着新的期望;新的征程,展示着新的未来。

  宣传教育改革的政策,培育开放交流的风尚,展现学校建设的风貌,培植研究探讨的土壤,褒扬为人师表的模范,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积淀深远厚重的底蕴,远眺蓬勃盎然的前景,是我们萌生的初衷,也是我们办刊的宗旨,更是我们不懈的目标。

  “情蕴芝兰芳自醇,心念桃李总是春”。有道是事业在勤,不搏何获?我们深知:在教育这块丰沃的园地里,只有勤耕不辍,方能志存高远。桃李每从肩上过,人才多是梯上来,自古而然。是啊,天行健,学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园丁以厚德载物。这正是我们需要的,也正是我们期望看到的。文章千古事,立片言以居要。我们由衷呼唤那些笔底波澜恰似行云流水,见解独到令人拍案惊奇的作品。同时,我们更愿意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舸争流的角逐中,采撷精华,发现人才,真正为教育、为学校、为教师、为学生造福谋利!出于这样的信念,区教育局领导和本刊全体修改人员将真诚为大家的惠顾辛勤努力,爱并奉献着。

  承前启后望来年,岁月如歌,豪情万千。朋友们,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前方风景如画。最后,祝各位作者和读者神笔在握,学业精进!

  创刊词(四):

  《湘中文学》

  许久以来我们怀有这样一个心愿:能够为大家带给一个平台,能够不受文学之外的因素制约,尽情尽性地交流;能够让文学的暖色,如夏天葱茏的绿一样,不经意间就舒爽着朋友们的视线;能够如和煦的风一样,虽然只是轻轻撩起你的衣角,却能把鲜活的气息弥漫于全身。于是,我们选取在这个激情夏日与浪漫秋天交融的八月创刊了《湘中文学》,我们带给大家的绝不是短暂的惊喜,而是向往永久的承诺。

  在涟河的岸边,是我们热爱的家园。缓缓流动的清纯的河水,见证着沧桑巨变;一如这块热土的碧血,连之后昨日和这天。河中摇曳的水草,岸边轻拂的柳丝,长空里袅娜的炊烟,这些鲜活的律动,便是我们的文学,我们的情感。我们想要在这方美丽的山水之间,做一份美丽的文学刊物。以一市最美的文字,以一省最美的文字,以一国最美的文字,滋养湘中乃至全国最优秀的子弟和所有求善向美的人,这是我们的目的。当然,我们没有潜力去改变所有的读者,但只要能够改变我们周围的很少一部分人,使其在这个熙熙攘攘的世界懂得爱,明白真,能够向善向真向美向雅而生,能够在红尘中具有清洁的精神和高尚的善行,我们将无比欣慰。

  知者,谓我们有所思;不知者,谓我们有所痴。当我们沉浸在浓郁的文学气息中的时候,我们并不会窒息,因为我们的双脚已经深深地扎根在现实当中。同样,当我们存在于纷扰的现实中的时候,我们也不会迷茫,因为我们还有极为神圣而又精致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我们也许要付出很多,但这是我们自己的选取,不仅仅仅是因为爱好,因为痴迷,还因为我们恒久不变的信念。

  《湘中文学》追求大气,追求贴近。它有一种胸怀,就是培养文学新军;它有一种境界,就是追求艺术高端;它有一个目标,就是繁荣文学创作。亲爱的朋友,《湘中文学》将以她特有的灵气和朝气定期与你相约,等待着你,等待着你更加开放,更少偏见,不失风骨的文字,等待着你的热心参与和支持。在未来的岁月中,她的歌吟将响亮而感人,她的外形将可爱而美丽,她的表情将真诚而生动,她的血脉将来源于你们,她的呼吸将同步于你们,一切因你们而生动,一切因你们而精彩!

  创刊词(五):

  《泰晶月刊》:写在月产亿之时

  最后,我停下浮躁的脚步,坐在办公台前----为我多年的心愿,给我们的月刊,写一篇发刊词。

  这已是第三期了,我的文章无论放在哪一页,都是迟到的!我为此深感惭愧和不安----为王进先生和修改组的赤诚,为我的怠慢,也为泰晶文化迄今的荒漠……

  小荷已露尖尖角!两个月前,像一颗穿破岩石、裹住泥土的幼苗,似一朵含着微笑、绽放芬芳的鲜花,《泰晶月刊》诞生了!

  相对近五年高速发展,迟到的《泰晶月刊》,初生而幼小。然而,阐述理念、构建文化、促进管理、增进沟通……《泰晶月刊》的诞生,有如一轮旭日冉冉升起,给泰晶园区的生活,带来了温暖的阳光!这些可敬可爱的编委和作者们,很多都是企业文化小组的骨干,他们来自不同的生产经营一线。他们的业绩同时是最好的!他们的感受是最质朴的,他们的心声是最真诚的!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凭着对企业和团队的无限热爱,凭着对音叉事业的赤胆忠心,谱写了开启泰晶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就在我们身边!王进先生的基座分厂,长期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他以近七十的高龄,带领一群年轻人,孜孜不倦的践行着自己的信仰。他们的良好业绩,正是良好企业文化的最好见证!

  泰晶的高速发展反复证明,创新是泰晶跨越发展之本,而优秀的文化则是创新的源动力!只有锐意创新的文化,才能为新的变革注入强劲动力。

  我们正履行着崇高的历史使命--振兴我国晶体工业!我们的事业正在快速扩张!同时,我们面临许许多多的前所未有的困难!尚待健全完善的机制;创新中不断变化的格局;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竞争环境力量的快速消涨;年轻的团队,充满活力、满怀理想,同时又毛糙、冲动、容易蛮干......我们的道路漫长而充满挑战!

  勿庸讳言,尽管我们聚集了行业内各工序的精英,我们的文化仍然处在荒漠边缘!重生产,轻文化;重说教,轻培训;重指挥,轻规划;重眼前,轻长远;重业绩,轻素养;重规模,轻体系……不少干部看不到事情的实质,自己不进步,搞不出一个象样的文件,还给他人搞文化活动设置障碍;三十年代“拿摩温(NO.1)”式的作风,依然盛行在企业的日常生活中。

  当我们向“月产亿只晶体”进军的时候,深感管理体系的制约,深感文化和干部的不足。看看公司内部,哪一个落后的部门,不跟他们团队的文化氛围有关?再看看国内外同行,哪一个企业的衰亡,归根到底不是文化的衰亡这一点,务必引起我们的深思!,

  在此提醒我们的干部和员工:音叉市场的竞争,是科技、管理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竞争的核心是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所在。只有人的身心、行为与资源的和谐统一,才能到达管理的最高境界。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的论述,早已精辟的告诉我们:登高望远,顺势而为,就是企业文化之所为。参与国际竞争,只有打造卓越的文化,才能使我们挺起脊梁走向世界,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晶体巨人!

  这个理想信念必将成为泰晶人的文化精神,必将成为我们实现目标的强大力量。

  期望我们的月刊,成为大家用心呵护的初生的婴儿!成为领导干部转变发展思想的有利载体!有思想的出主意,有权力的出资源,有热情的出爱心,有文采的出华章。大家在文化中奉献,在文化中成长!

  期望我们的月刊,面向未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创新,高质量,出精品,成为塑造泰晶优秀文化的重要媒体,充分展示企业的文化之真、之情、之美、之力,以山的气势、海的胸魄,推动团队大步向前跨跃!

  期望我们的月刊,永远让大家感受到春天的活力,感受到创业的激励,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感受到文化的滋润,感受到收获的喜悦!

  期望我们的月刊,如同与我们同行的知心朋友,在通向民族晶体工业振兴的征程中,不断注入新的生命活力,与我们伟大的理想一道,乘风远航!

  新的一页,已经从月刊的创刊开始了!

  创刊词(六):

  《今日咸阳》:以爱一座城的名义

  以爱一座城的名义,我们来了。

  以爱一座城的名义,在这个依然惠风和畅的咸阳的五月,我们来了。街市上,所有的车水马龙,所有的盈盈笑意,所有的对白与静默,都像正在发酵着的一场感情。一座城市和一张报纸的一见钟情,在这个五月,注定要成为传奇。

  即将面世的今日咸阳

  以爱一座城的名义,这天,五月的第二十一天,这个因谐音“我爱你”而荡漾温情的日子,我们――《今日咸阳》,带着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与感恩,在今晨出街,与你见面。“相逢的人会再相逢”,从此以往,我们天天见(注:此前咸阳人自己的报纸只有《咸阳日报》)。

  以爱一座城的名义,这张由华商传媒集团、华商报社携手咸阳日报社联合打造的全新城市消费生活报,诞生了;这张以“走进咸阳、深入咸阳、服务咸阳”为宗旨,主张“温暖、干净、向善”的办报理念的报纸,诞生了;这张咸阳几千年历史上真正具有现代报纸属性的民生媒介,诞生了。(华商报社进驻咸阳,也许能预示着一些西咸一体化的趋势)

  以爱一座城的名义,我们将学习与这座伟大的城市交往、结合。咸阳几千年前就已经荣耀了世界,到了这天,这座中国始都呈现的,是越来越加剧的城市化演进速度,是越来越现代的生产生活方式,是越来越需要与更大的世界接轨与融合的冲动和需求。所以,我们务必以尊敬和热爱的名义,为这座正在更新绽放的城市,搭建一个配得起他的前身与后世的舞台。(然而这座几千年前荣耀世界的城市,却被强令无条件的融入西安。

  以爱一座城的名义,我们将秉承华商传媒集团优秀的传媒精神和企业文化,以“职责、务实、融合、创新”为传媒价值观,以“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为报道指向,以“敢说话、会说话、用一颗热爱城市的心说话”的建设性态度,为政府分忧,为民生解难。

  以爱一座城的名义,以“民本成就公信力”的立场,以“平民情怀,大报风范”的力量,以“你快乐,就是我快乐;你痛苦,就是我痛苦”的担当――我们,将会以咸阳前所未有的媒体影响力,让每一个热爱这个时代,热爱这个国家,热爱这座城市的人,信赖生活。

  以爱一座城的名义,我们会关注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每一个人,关注这座城市里每一个能打动人的细节,关注这座城市里最正常的生活状态、情趣和人情味。我们会以“记录我们的时代”的报道视野,以“记录我们的命运”的报道态度,以开放、时尚、理性、厚重兼具的报道理念,为时代建言,为城市著史,为命运立传。

  以爱一座城的名义,我们将志向成为咸阳500万人的家庭一员。当你在每一个清晨坐到早餐桌前的时候,第一眼看到《今日咸阳》,看到这张充满阳光的笑脸,看到这个你生活的城市以及你自己的生活,原先是如此完美,是如此充满期望,是如此能够设计、能够触摸、能够感动。你必须能会心一笑,然后拥抱你的爱人,亲吻你的孩子。

  以爱一座城的名义,我们来了。以爱一座城的名义,我们,从此不离不弃,相濡以沫,直到永远。

  创刊词(七):

  《大武汉》:2006年10月10日创刊号

  直到这本杂志正式命名的时候,我们才感觉到了肩上的重量。

  大武汉——中国只有两个城市能够这么叫,另一个城市是大上海。以前,这三个字,带给武汉人多少自豪。但是,此刻,大上海依然是大上海,大武汉——却总有些底气不足。

  为什么?

  借用武汉市长李宪生那句著名的发问——“武汉在哪里?”,我们也想问一句:大武汉在哪里?

  东径113°41''''''''''''''''至115°05'''''''''''''''',北纬29°58''''''''''''''''至31°22'''''''''''''''',占地面积8467.1平方公里。是这个答案吗?似乎不是。

  自古号称九省通衢,水陆通达,北至北京、东至上海、南达广州、西去西安,均在1000公里左右行程。是这个答案吗?好像不是。

  历史悠久,盘龙古城,距今已有3500年的历史。三国时代已构成商业中心,明末清初汉口镇已成“天下四大名镇”之一。是这个答案吗?似乎,好像,也不是。

  好在,历史还是留下了一些线索,让我们去探寻。

  117年前,一代名臣张之洞就任湖广总督。督鄂18年,开拓风气,勤笃务实,修铁路,兴实业,办教育,新城市……奠定近代武汉的现代化基础,直追上海。

  95年前,清军工程第八营共进会代表“熊秉坤们”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中国这头沉睡了几千年的“巨狮”开始初醒。

  94年前,孙中山在《建国方略》里首次提出“武汉”名称:“武汉者,指武昌、汉阳、汉口三市而言。”还计划武汉未来规模“略如纽约、伦敦之大”。

  由此上溯到先秦甚至更远的古代,楚人以桀骜不羁的九头鸟为图腾,几千年来引颈高鸣:“不服周”……“不服周”……

  是的,我们好像找到了。

  大武汉,在滚滚东去长江里,在“白云黄鹤”的千载悠悠里,在兴盛一时的“汉阳造”里,在“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气度里,在“保卫大武汉”的壮烈里,在永不服输的武汉人的心里。

  是的,是精神。有这股子精神,武汉才能不失底气,有这股子精神,武汉才成其为大武汉。

  我们,或者生长在这座城市,或留守在这座城市。问作家方方,你为什么这么喜欢武汉?她说,她在那里生活,这是她最熟悉的城市,武汉,就像她的一个最好的朋友。“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武汉就是我的敬亭山。”她说。

  对于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

  我们,生活在这座城市,每一天躺下是她,醒来是她,不管此刻怎样,以前怎样,我们与她呼吸与共。我们,没有理由不爱这座城市。

  于是,我们确信,爱,只有爱,才对得起大武汉。

  那么,就让我们一齐,爱大武汉吧。

  创刊词(八):

  《中国债券》与读者见面了!

  《中国债券》的顺利创刊,得益于其前身《债券市场研究》(内刊)的长期积淀,得益于广大市场参与者的大力支持,得益于主管部门领导的亲切关怀。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与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合作,联手推出《中国债券》杂志,体现了科学发展、强强联合、改革创新的思路,开创了金融与传媒业合作共赢、做大做强的新格局。《中国债券》杂志的创刊,给中国的金融市场带来了一本债券理论与务实的专业杂志。

  最近,温家宝总理在人代会上提出要"加快发展债券市场",金融界人士深受鼓舞。纵观全球,债券市场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金融市场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理解本刊特约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债券市场要"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新促发展,坚持创新力度、发展速度和市场承受度的有机统一,规范市场机制和市场主体的行为,促进债券市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从大力推动金融界的创新、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与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基础建设、培育合格机构投资者和推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等五个方面入手,明确了今后中国债券市场改革创新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中国债券》月刊的宗旨,是办成一份坚持服务国内债券市场、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水准的权威杂志。我们将努力为广大读者带给最全面的资讯、最前沿的理论、最深入的报道、最贴近市场的服务和最开放的交流平台,为中国债券市场的改革创新与发展繁荣,做出我们一份微薄的努力与贡献。我们深知,此刻距离我们的既定目标尚远。因此,广大读者的关心支持和帮忙尤为重要。衷心期望您能喜爱、理解这本刊物,衷心期望您能围绕杂志的栏目、文章等方方面面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推荐,衷心期望您能拨冗给我们写稿,发表您的真知灼见。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中国债券》杂志愿与您的事业紧密相连,共同发展繁荣,成为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壮大的参与者与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