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思考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供大家参考。
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到达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述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费根堡姆和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认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思考到充分满足客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带给服务,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中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60年代初,美国一些企业根据行为管理科学的理论,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中开展了依靠职工“自我控制”的“无缺陷运动”,日本在工业企业中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行,使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迅速发展起来。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能够概况为四句话十八字,即,一个过程,四个阶段,八个步骤,数理统计方法。
一个过程,即企业管理是一个过程。企业在不一样时间内,应完成不一样的工作任务。企业的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有一个产生、构成、实施和验证的过程。
四个阶段,根据管理是一个过程的理论,美国的戴明博士把它运用到质量管理中来,总结出“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阶段的循环方式,简称PDCA循环,又称“戴明循环”。
八个步骤,为了解决和改善质量问题,PDCA循环中的四个阶段还能够具体划分为八个步骤。
1)计划阶段: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计划,制定措施。
2)执行阶段:执行计划,落实措施。
3)检查阶段:检查计划的实施状况。
4)处理阶段:总结经验,巩固成绩,工作结果标准化;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
在应用PDCA四个循环阶段、八个步骤来解决质量问题时,需要收集和整理超多的书籍资料,并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最常用的七种统计方法,他们是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分层法、相关图、控制图及统计分析表。这套方法是以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不仅仅科学可靠,而且比较直观。
全面质量管理原理概述
1、质量的要求是:
a、产品的实际用途;
b、产品的售价。
2、在“质量控制”这一短语中,“控制”一词表示一种管理手段,包括四个步骤:
a、制订质量标准;
b、评价标准的执行状况;
c、偏离标准时采了纠正措施;
d、安排改善标准的计划。
3、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能够划分为两大类:
a、技术方面的,即机器、材料和工艺;
b、人方面的,即操作者、班组长和公司的其他人员。在这两类因素中,人的因素重要得多。
4、全面质量管理是带给优质产品所永远需要的优良的产品设计,加工方法以及认真的产品维修服务等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
5、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适用于任何制造过程,由于企业行业、规模的不一样,方法的使用上略有不一样,但基本原理仍然是相同的。方法上的差别可概括为:在超多生产中,质量管理的重点在产品,在单件小批生产中,重点在控制工序。
6、质量管理贯穿在工业生产过程的所有阶段。首先是向用户发送产品,并且进行安装和现场维修服务。
7、要有效地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就务必在生产或服务过程的所有主要阶段加以控制。这些控制就叫质量管理工作,按其性质可分为四类:
a、新设计控制;
b、进厂材料控制;
c、产品控制;
d、专题研究。
8、建立质量体系是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与手段。
9、质量成本是衡量和优化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手段。
10、在组织方面,全面质量管理是上层管理部门的工具,用来委派产品质量方面的职权和职责,以到达既可免除上层管理部门的琐事,又可保留上层管理部门确保质量成果令人满意的手段的目的。
11、原则上,总经理应当成为公司质量管理工作的“总设计师”,同时,他和公司其他主要职能部门还应促进公司在效率、现代化、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发挥。
12、从人际关系的观点来看,质量管理组织包括两个方面:
a、为有关的全体人员和部门带给产品的质量信息和沟通渠道;
b、为有关的雇员和部门参与整个质量管理工作带给手段。
13、质量管理工作务必有上层管理部门的全力支持。如果上层管理部门的支持不够热情,那么,向公司内其他人宣传得再多也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效果。
14、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无论何时、何处都会用到数理统计方法,但是,数理统计方法只是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一个资料,它不等于全面质量管理。
15、就应认真地在公司的范围内逐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明智的做法是,选取一两个质量课题加以解决并取得成功,然后按这种方式一步一步地实施质量管理计划。
16、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从根源处控制质量。例如,通过由操作者自己衡量成绩来促进和树立他对产品质量的职责感和关心,就是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用心成果。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预先控制和全面控制制度。它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全”字,它包含三层含义。
(1)管理的对象是全面的,这是就横向而言。
(2)管理的范围是全面的,这是就纵向而言。
(3)参加管理的人员是全面的。
全面质量管理组成要素
全面质量管理由结构、技术、人员和变革推动者四个要素组成,只有这四个方面全部齐备,才会有全面质量管理这场变革。
全面质量管理有三个核心的特征:即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全面的质量管理。
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即要求全部员工,无论高层管理者还是普通办公职员或一线工人,都要参与质量改善活动。参与“改善工作质量管理的核心机制”,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原则之一。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务必在市场调研、产品的选型、研究试验、设计、原料采购、制造、检验、储运、销售、安装、使用和维修等各个环节中都把好质量关。其中,产品的设计过程是全面质量管理的起点,原料采购、生产、检验过程实现产品质量的重要过程;而产品的质量最终是在市场销售、售后服务的过程中得到评判与认可。
全面的质量管理是用全面的方法管理全面的质量。全面的方法包括科学的管理方法、数理统计的方法、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行。全面的质量包括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
另外,全面质量管理还强调以下观点:
用户第一的观点,并将用户的概念扩充到企业内部,即下道工序就是上道工序的用户,不将问题留给用户。
预防的观点,即在设计和加工过程中以预防为主为核心,变管结果为管不良因素,消除质量隐患。
定量分析的观点,只有定量化才能获得质量控制的最佳效果。
以工作质量为重点的观点,因为产品质量和服务均取决于工作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的四个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称为计划阶段,又叫P阶段(Plan)
这个阶段的主要资料是通过市场调查、用户访问、国家计划指示等,摸清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确定质量政策、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等。
第二个阶段为执行阶段,又称D阶段(Do)
这个阶段是实施P阶段所规定的资料,如根据质量标准进行产品设计、试制、试验、其中包括计划执行前的人员培训。
第三个阶段为检查阶段,又称C阶段(Check)。
这个阶段主要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或执行之后,检查执行状况,是否贴合计划的预期结果。
最后一个阶段为处理阶段,又称A阶段(Action)。
管理核心
全面质量管理,即TQM(TotalQualityManagement)就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这个概念和全部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关。
特点
全面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全员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要依靠全体职工。
预防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应具有高度的预防性。
服务性:主要表现在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劳务满足用户的需要,为用户服务。
科学性:质量管理必须科学化,必须更加自觉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
缺点:宣传、培训、管理成本较高。
意义:全面质量管理
两大支柱
第一支柱成本控制及时全面
浪费在传统企业内无处不在:生产过剩、零件不必要的移动、操作工多余的动作、待工、质量不合格或返工、库存等等,消除生产流程中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活动,即杜绝浪费。
及时全面化在全面质量管理中之所以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核心还在于充分协作的团队工作方式,此外企业外部的密切合作环境也是一个必要且独特的条件。浪费在传统企业内无处不在:生产过剩、零件不必要的移动、操作工多余的动作、待工、质量不合格或返工、库存、其他各种不能增加价值的活动等等,要向精益化转变,基本思想是消除生产流程中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活动,即杜绝浪费。在精益企业里,库存被认为是最大的浪费,必须消灭。减少库存的有力措施是变“批量生产、排队供应”为单件生产流程。在单件生产流程中,基本上只有一个生产件在各道工序之间流动,整个生产过程随单件生产流程的进行而永远保持流动。理想的情况是,在相邻工序之间没有在制品库存。
第二支柱持续改进自动化
持续改善是另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由传统企业向精益企业的转变并且享受精益生产带来的好处,贯穿其中的支柱就是管理自动化。这也是ISO9000∶2000所强调的质量管理工作八大原则之一。
持续改善是另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而不是最新的管理时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由传统企业向精益企业的转变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并且有时候还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使得那些热衷于传统生产方式而对精益生产持怀疑态度的人,能举出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来反驳。但是,那些坚定不移走精益之路的企业,大多数在6个月内,有的甚至还不到3个月,就可以收回全部改造成本,并且享受精益生产带来的好处,而贯穿其中的支柱就是自动管理化。所有注重全面质量管理的企业要获得成功就要用好持续改善这个支柱。
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七种工具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就是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用于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分析和确定质量问题,控制和改进质量水平的常用七种方法。这些方法不仅科学,而且实用,作为班组长应该首先学习和掌握它们,并带领工人应用到生产实际中。
1.统计分析表法和措施计划表法
质量管理讲究科学性,一切凭数据说话。因此对生产过程中的原始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十分重要,为此必须根据本班组,本岗位的工作特点设计出相应的表格。
2.排列图法
排列图法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制作排列图的步骤:
1)收集数据,即在一定时期里收集有关产品质量问题的数据。例如,可收集1个月或3个月或半年等时期里的废品或不合格品的数据。
2)进行分层,列成数据表,即将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按不同的问题进行分层处理,每一层也可称为一个项目;然后统计一下各类问题(或每一项目)反复出现的次数(即频数);按频数的大小次序,从大到小依次列成数据表,作为计算和作图时的基本依据。
3)进行计算,即根据第(3)栏的数据,相应地计算出每类问题在总问题中的百分比,计入第(4)栏,然后计算出累计百分数,计入第(5)栏。
4)作排列图。即根据上表数据进行作图。需要注意的是累计百分率应标在每一项目的右侧,然后从原点开始,点与点之间以直线连接,从而作出帕累托曲线。
3.因果分析图法
因果分析图又叫特性要因图。按其形状,有人又叫它为树枝图或鱼刺图。它是寻找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有效工具。
画因果分析图的注意事项:
1)影响产品质量的大原因,通常从五个大方面去分析,即人、机器、原材料、加工方法和工作环境。每个大原因再具体化成若干个中原因,中原因再具体化为小原因,越细越好,直到可以采取措施为止。
2)讨论时要充分发挥技术民主,集思广益。别人发言时,不准打断,不开展争论。各种意见都要记录下来。
4.分层法
分层法又叫分类法,是分析影响质量(或其他问题)原因的方法。我们知道,如果把很多性质不同的原因搅在一起,那是很难理出头绪来的。其办法是把收集来的数据按照不同的目的加以分类,把性质相同,在同一生产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在一起。这样,可使数据反映的事实更明显、更突出,便于找出问题,对症下药。
企业中处理数据常按以下原则分类:
按不同时间分:如按不同的班次、不同的日期进行分类。
按操作人员分:如按新、老工人、男工、女工、不同工龄分类。
按使用设备分:如按不同的机床型号,不同的工夹具等进行分类。
按操作方法分:如按不同的切削用量、温度、压力等工作条件进行分类。
按原材料分: 如按不同的供料单位不同的进料时间,不同的材料成份等进行分类。
按不同的检测手段分类。
其它分类:如按不同的工厂、使用单位、使用条件、气候条件等进行分类。
总之,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把不同质的问题分清楚。便于分析问题找出原因。所以,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并无任何硬性规定。
5.直方图法
直方图(Histogram)是频数直方图的简称。它是用一系列宽度相等、高度不等的长方形表示数据的图。长方形的宽度表示数据范围的间隔,长方形的高度表示在给定间隔内的数据数。
6.控制图法
控制图法是以控制图的形式,判断和预报生产过程中质量状况是否发生波动的一种常用的质量控制统计方法。它能直接监视生产过程中的过程质量动态,具有稳定生产,保证质量、积极预防的作用。
7.散布图法
散布图法,是指通过分析研究两种因素的数据之间的关系,来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相关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生产实际中,往往是一些变量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有些变量之间存在着确定性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如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关系:S=πr2 ;有些变量之间却存在着相关关系,即这些变量之间既有关系,但又不能由一个变量的数值精确地求出另一个变量的数值。将这两种有关的数据列出,用点子打在坐标图上,然后观察这两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图就称为散布图或相关图。
【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相关文章: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04-22
全面质量管理心得体会12-07
全面质量管理心得体会10篇04-01
全面质量管理读书心得03-22
又什么又什么的词语11-30
什么言什么语的成语03-03
买什么比卖什么重要04-28
什么像什么的句子04-22
又什么又什么的词语大全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