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不越雷池一步
参考资料一:
不越雷池一步
【释义】
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不敢越过界限,形容拘谨
【例子】
王朔《枉然不供》:“虽无惊天地、泣鬼神、利国利民的大功德,也是乐天敬业,不越雷池一步。”
参考资料二:
“不越雷池一步”典故
关于雷池的来历有关记载说,雷池,坐落在长江中下游北岸望江县雷池乡境内,是由雷水汇积而成。雷水源出湖北省黄梅县境,经宿松入泊湖,串湖后流至望江县城东南十五里处积而为池,故曰雷池。又因居九江至南京的长江水道要冲,扼黄梅、宿松、太湖内河航运之咽喉,形势险要,故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但让后人能真正记住雷池的并不是正因这些,而是因了那句流传千百年的“不敢越雷池一步”。
东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历阳(安徽和县)镇将苏峻叛乱,举兵进犯建康(南京),江州刺史温峤欲领兵东下,中书令庾亮恐荆州刺史陶侃乘虚而入,在《报温峤书》中说:“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太平御览(六十五卷)》引《孝子传》:“孟宗为雷池监,作鲊一器以遗母,母不纳。”孟宗,又名孟仁,三国时的江夏(今湖北黄岗西北)人,曾在望江雷池地域任监鱼官《三国志.吴志》中亦有此记载。这就是说,最晚是在三国时期,就有雷池,并且设立了行政官员。这也就是说,在江淮这片土地上,早在1700多年前便已经有古雷池的存在。
雷池因此便名著史册,“不越雷池一步”也成为后人熟悉的一个成语。
这个成语原意是要温峤坐镇防地,不好越过雷池去京都。现指做事不敢超越必须的界限、范围。
东晋时,世族权贵之间互相争夺,彼此攻杀,政局十分混乱。晋明帝朝,护军将军庾亮,升任中书令,职掌中央政事大权,声威很高。镇将苏峻,因征战有功,也渐渐骄傲。到成帝时,苏峻起兵反晋,以反对庾亮的专权独断为名,进攻京都建康(今南京)。江州都督温峤是拥护庾亮的(今江西全省和湖北省武昌一带,都属江州),他担心京都的安全,就要领兵东下,保卫建康。庾亮知道这个消息,立刻写信给温峤,叫他驻守原地,千万不好离开。这封信以《庚亮报温峤书》为题,保留了下来,《晋书·庾亮传》有其摘录,信中有一句道:“我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历阳郡,在今安徽省和县一带,当时苏峻的驻军所在地。雷池,即雷水,源出湖北省黄梅县界,流经安徽省宿松县至望江县南而汇积成池,因此叫做雷池,雷池更向东流而入长江。温峤如离开江州回京,务必越过雷水。庾亮叫他“无过雷池一步”,意思就是叫他不好回京,一步也别动。庾亮的上引原句,用现代语言来说,大意如下:“西部万一出事,要比历阳的苏峻更麻烦,因此老兄必须要坐镇原防,不可跨越雷水,——过来一步都不行啊!”(足下,对人的一种尊称。)
由于上述故事,之后用以表示不可逾越的必须范围或界限,就叫“雷池”。“不越雷池一步”,也作“不可越雷池一步”或“不敢越雷池一步”。
参考资料三:
不越雷池一步的原意是要江州刺史温峤坐镇防地,不好越过雷池去京都。现指做事不敢超越必须的界限、范围。雷池的来历,有关记载说:雷池,坐落在长江中下游北岸望江县雷池乡境内,是由雷水汇积而成。雷水源出湖北省黄梅县境,经宿松入泊湖,串湖后流至望江县城东南十五里处积而为池,故曰雷池。又因居九江至南京的长江水道要冲,扼黄梅、宿松、太湖内河航运之咽喉,形势险要,故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词语解释:
但让后人能真正记住雷池的并不是正因这些,而是因了那句流传千百年的“不敢越雷池一步”。
东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历阳(安徽和县)镇将苏峻叛乱,举兵进犯建康(南京),江州刺史温峤欲领兵东下,中书令庾亮恐荆州刺史陶侃乘虚而入,在《报温峤书》中说:“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太平御览(六十五卷)》引《孝子传》:“孟宗为雷池监,作鲊一器以遗母,母不纳。”孟宗,又名孟仁,三国时的江夏(今湖北黄岗西北)人,曾在望江雷池地域任监鱼官《三国志.吴志》中亦有此记载。这就是说,最晚是在三国时期,就有雷池,并且设立了行政官员。这也就是说,在江淮这片土地上,早在1700多年前便已经有古雷池的存在。
雷池因此便名著史册,“不越雷池一步”也成为后人熟悉的一个成语。
这个成语原意是要温峤坐镇防地,不好越过雷池去京都。现指做事不敢超越必须的界限、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