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作品《雅舍》教案

时间:2022-03-25 12:29:41 教案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梁实秋作品《雅舍》教案模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梁实秋作品《雅舍》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梁实秋作品《雅舍》教案模板

  梁实秋作品《雅舍》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在逆境中保持良好积极、乐观的心态

  2、欣赏生动、诙谐、简洁的语言

  3、体会欲扬先抑的手法,学习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

  教学重点:

  1、由形入神地把握文章内蕴

  2、探讨细节描写的技巧,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1、由形入神地把握文章内蕴

  2、引导学生用美的心灵去审视世界并进行描写

  教学过程:

  1、让学生心中有个概念,什么是“雅”

  美好的,崇高的,不粗俗的

  2、学生结合预习,讨论作者写雅舍时,描写了雅舍的哪些方面,又有河特点,并试着用“雅”的内涵去它,由此引出,雅舍在形上好像不雅的

  建造:简陋

  环境:荒凉

  陈设:简朴

  :由此可见在形态上雅舍是不雅的

  3、但作者为雅舍为雅,雅在何处呢?引出的神是真雅、大雅,其手法是欲扬先抑

  雅:

  月夜之趣:幽极

  友访之趣:情真

  细雨之趣:朦胧

  陈设之趣:不俗

  之趣:自由

  :实际上是写雅事雅趣

  4、简要地介绍的背景,引出闲适小品,并引导学生对闲适小品的意义进行

  艺术的整个美,来自,来自意图,来自作者在宇宙中得到启发的和意图。可见,舍只是情感的依托,雅舍的美是因为作者内心有雅的.情怀,一种对生活体验后感悟到的美。顺便介绍的背景,让学生结合背景讨论,作者透过文本具体表现出来的是种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5、品读3、4段,分析在语言上的特色

  ①生动的细节描写:声音、动作

  ②幽默、诙谐的风格:“鼓”腹、“洞洞”

  6、拓展训练:进行细节描写或环境描写,然后师生点评。

  板书设计:

  梁实秋作品《雅舍》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长乐的情怀。

  2、欣赏本文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自然的语言。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A层:了解课文大意

  B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C层:理解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4、诵读要求

  A层: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B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层:背诵课文第四段。

  5、了解与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文风。

  教学设想:

  1、学习文质兼美的散文,不宜琐碎地串讲字词,以破坏其美感。可通过听说读等多种方式,利用实物投影、录音机、电脑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及深入学习。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学生读通课文内容,并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画一幅画。

  3、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复习提问:

  1、 要求学生回答《黄鹂》、《黄山记》的作者、语言特点。

  2、 背诵《陋室铭》,以便导入新课。

  二、导入新课:

  我国的名士文人常常喜欢借物来抒情言志,例如,他们借梅花来表现自己纯洁坚定的品格和高雅的志趣,借竹来写出自己坚守节操,借莲来表现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刚才背诵的《陋室铭》是刘禹锡表明心迹之作。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一篇散文中的名篇,它同样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请大家翻开书P126页。

  三、讲授新课:

  (一)初步感知课文

  1、问题设计:

  ⑴、从课题可看出作者写的对象是什么?(雅舍)

  ⑵、“雅舍”是什么?

  2、全班朗读课文。

  教师点评并过渡:若要读出其中的情味,还要靠我们深入学习,请大家看我们的学习任务。

  4、出示教学目标

  (二)整体把握课文,检查A层目标的达成情况

  1、问题设计:

  ⑴、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主要写的是什么?(雅舍。)

  ⑵、什么是雅舍呢?(室名,实际上是简陋的房子。)

  ⑶、是谁给它起的名字?(梁实秋。)

  ⑷、他是何许人也?(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

  ⑸、古代文人总喜欢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些优雅的名字,如“潇湘馆”“含芳阁”等,那作者为什么要给他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雅舍”呢?难道他的房子真的很“雅”吗?请大家阅读课文,将与雅舍有关的内容用括号括起来。

  2、让学生朗读描写雅舍的句子。

  3、过渡语:刚才我们朗读了梁实秋先生描写他的雅舍的语句,我想,每个同学的头脑里都会浮现出了不同的画面,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给大家描绘一下你想象的雅舍呢?描绘时可用上这样的句式

  4、[板书:雅舍的很,你看。]

  5、过渡语:雅舍是什么样的呢?我想经过这些同学的一番描绘,大家头脑里的画面更加清晰了。然而我觉得介绍雅舍单靠嘴巴来说不够形象也不够生动,要是能看到雅舍那该多好啊。幸好我们的同学已经在课前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把雅舍画下来了,让我们来欣赏欣赏。

  (三)深入品味课文,达到B层目标

  1、出示几幅学生的绘画作品

  2、分层要求:A层:观察并指出画面上的内容

  B层:描绘画面内容并指出其绘画所依据的课文上的语句。

  C层:指出画面中较有创意的地方,点评绘画者的想象是否合理

  3、针对每一幅画,教师可提供思考的问题:

  ⑴、请仔细观察,画面上的东西哪些是课文里提到的,哪些是通过想象加上去的?

  ⑵、这画比较有创意的.地方在哪里?

  4、小结并过渡:如果你是梁实秋先生,你将以怎样的口吻来向别人介绍你的陋室呢?让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提高,达到C层目标

  1、问题设计:

  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陋室?(环境室中事)

  ⑵、从作者的描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他的房子是“雅”还是“不雅”?(不雅。)

  ⑶、作者认为雅舍之所以丫的原因是什么?

  ⑷、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2、总结:作者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长乐的情怀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可以通过对自己的居室情景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五)、欣赏本文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自然的语言。

  (六)、了解与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文风。

  四、回顾所学,背诵课文第四段。

  1、课文板书(略)

  2、让各层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学习要点。

  3、先齐背,后抽背。

  五、布置作业: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

  ⑴前面有阡陌螺旋的稻田⑵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

  ⑶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⑷再远望过去是葱翠的远山几抹

  ⑸是竹林,是水池,是粪坑⑹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

  A、⑵⑶⑹B、⑴⑷⑸C、⑵⑶⑸D、⑴⑷⑹

  梁实秋作品《雅舍》教案 篇3

  一、雅舍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

  2、认识字词

  3、了解本文中“雅”在哪里“陋”在哪里

  学习重点: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梁实秋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代表作《雅舍小品》、《英国文学史》、《莎士比亚全集》等。

  提问:请问有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位作者?

  导入新课:

  本文是梁实秋享誉海峡两岸的小品集《雅舍小品》的开篇之文,“雅舍”是作者在抗战时期的住所的'雅号,名为“雅舍”,其实简陋不堪,但作者却自得其乐,表明作者乐观豁达的精神和不为外物所屈的品格。

  一、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茆草( ) 榛莽( )

  砉然( ) 笠翁( )

  长日无俚( ) 奇葩初绽( )

  喁喁细语( ) 拂拭( ) 单薄( )

  1、默读课文并在书上找出下列词语注好音。

  2、分组讨论。

  3、从小组中抽学生上台展示。

  4、大家一起评价。

  5、学生把每个词组读两遍。

  2:分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朗读完毕,进行评价。

  二、课堂互动探究

  1、在你眼里“雅舍”是否名副其实?在作者眼里,他的房子是“雅”还是“不雅”呢?

  2、既然称其为“雅舍”,作者为什么又细致地描述了它的“陋”?它“雅”在哪里?

  3、对于如此恶劣的环境,梁实秋却称其“有个性”、“可爱”,这表现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

  1:学生分组讨论。

  2:从各小组中抽学生回答。

  3:教师评价。

  三、总结与反思:

  1、我的收获:

  2、我的易错点:

  3、作业

  梁实秋作品《雅舍》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作品典雅、隽永、幽默风趣、活泼自然的语言。

  3、体会作者从苦难中寻找诗意、将辛酸化做幽默的豁达胸襟。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语:

  余光中在怀念自身恩师梁实秋时候,这样讲道梁实秋:梁实秋的贡献,无人不知,莎翁全集的浩大译绩。他的水准始终在那里,梁实秋的文章与他的前额并高。

  文坛上,一直流传着两句这样的大俗话:娶女要看祝英台,嫁君要选梁实秋。

  梁实秋真能侃,再小的芝麻粒的事儿,经他的笔一转一化,汩汩淌出一大洼水,一波三折,有滋有味。梁先生淡雅从容,典型一绅士,持杖岸立,口衔烟斗,含笑窥乐。

  散文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处置,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掩饰的可能,提起笔来便把作者的整个的性格纤毫毕现地表示出来。

  抗战次年,即1938年,梁先生内迁重庆,与吴景超夫妇一起在北碚主湾购置平房一幢,命曰雅舍,一住就是整整八年。他的雅舍,虽然简陋素朴,但也青砖黑瓦,在绿树环抱之中。这房子和梁先生有何渊源呢,能够给他以家的感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文章吧。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此文是抗战期间(1940)梁实秋与其清华大学同窗吴景超一起住在重庆北碚时写的。所谓“雅舍”,实际是指他当时居住的简陋屋舍。其名源起于吴景超的夫人龚业雅的名字。梁先生后来解释道:“我和他们合资在北碚买了一栋房子,其简陋的情形,在第一篇小品里已有描述。房子在路边山坡上,没有门牌,邮递不便。有一天晚上,景超提议给这栋房子题个名字,以资识别。我想了一下说:‘不妨利用业雅的名字,名之为雅舍。’第二天,我们就找木匠做了一个木牌,由我大书‘雅舍’二字于其上。雅舍命名,缘来如此,并非如某些人之所误会,以为是自命风雅。”虽是如此之“因缘”,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因为有梁实秋这样一位学识渊博心境通脱的雅士在此居住过,有冠以“雅舍小品”名号的篇篇雅文从这里诞生过,所以读过这篇文章的人仍然会固执地认为重庆北碚的这所屋舍确实是雅致之舍。他对英国文学很有研究,著有《英国文学史》和《英国文学选》,他的散文也很有名,著有《雅舍小品》,由他主编的《远东英汉大辞典》,深受广大英语爱好者的欢迎。

  《雅舍》1940年写于重庆。此时,国难当头,战乱频仍。处于大动荡时代的梁实秋,虽说也关注时势,忧患深重,甚至还参与政事,为国效力,履行国民职责,但他毕竟是个自由主义者,力图超然独立,安时处顺,自谋心境的平和豁达,不再介入现实纷争。在散文创作中,他回避时行题材,不为时局所左右,而我行我素,自辟蹊径,专注于日常人生的体察与玩味,着眼于人性的透视和精神的愉悦,潜心营造闲适幽默的境界。他的小品轻功用,重意味,节制情感,发掘理趣,删芟枝蔓,追求雅洁,形成了独特的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

  开篇之作《雅舍》就显示了梁实秋的个人风格,奠定了这一系列小品文的基调。作者在文中虽然涉及国难时期的住房问题,如实描述雅舍的简陋与困扰,却不怨不怒,心平气和,随遇而安地玩味起个中情趣。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2、思考问题,领悟意蕴

  (1)在你眼中,“雅舍”是否名副其实?为什么?

  不雅:

  为什么通篇除题目外,“雅舍”都用引号?

  为什么作者评价四川人造房子,用了“经济”一词?

  A结构简陋,(第一段)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

  没有人能说不像是房子(“像”一座房子,就是说它实际上并不是一座“房子”,连起码的砖墙也没有)俏皮从容,对人生各种穷愁况味的感慨

  B风雨难避不能蔽风雨 骈偶句式 整饬雅致的句子写房屋的破旧、残损,是承认它的“丑”,但肯定它的“个性”,超脱、豁达

  C地点荒凉 明明是却冠之以“若说”,似乎“荒凉”只是别人听说,自身未必这么认为

  D行走不便 明明屋内地板是个斜坡,连来客也“无不惊叹”,却说“亦不觉有大不便”

  E门窗不严(隔墙传声)杂音扰人

  F鼠子瞰灯(老鼠肆虐)破坏严重 不厌其烦用排比来铺叙,极言环境之不宁,结论是“没有法子”,表达了一种自嘲和无奈 文中为什么会出现“洋鬼子”?

  G蚊子猖獗(聚蚊成雷)写蚊子骚扰,用了两处夸张,强调蚊子的厉害,结果却是“我仍安之”

  真是“以不变而应万变”,对环境的恶劣始终安之若素,不是别有旨趣是无法想象的。

  (2)在作者的描述中,我们能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他的房子是“雅”还是“不雅”呢?作者为什么认为“雅舍”可爱?(作者因为久住了发生感情而发现)“有个性就可爱。”具体表达何在?

  1、地点荒凉

  2、三声恼人

  3、三景兼具:位置极佳,在半山腰,可观日出,可观山景

  4陈设简朴:正合作者心意,可读可写可睡即安。

  更主要的是,它是“我家”,既然卜居于此,它在作者心目中就是最佳。

  (3)你认为“作者认为“雅舍”之所以“雅”的原因是什么?

  雅:

  a因为同住者“龚业雅”之名

  b室虽陋而吾人雅之意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第二段)

  d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第六段)

  e地势较高,得月较先,便于欣赏自然美景

  f陈设简朴,易于安排,最能彰显主人个性

  作者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客观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我们平时写作时也能通过对自身的居室情景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4)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述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梁实秋德散文注重“趣味”。但这趣味绝非庸俗低级,而是力求在不如意的生活状态中,找到真正属于自身的精神世界。所以,尽管住所破败而简陋,在作者的眼中却十分的“雅”。

  物质形态未能尽如人意,作者就从自然界去找快乐,觅情趣。这种面对困境的释然、达观的态度,比起一碰到逆境就沮丧、颓废,总是要积极得多。论梁实秋当时所处的物质环境,与一座“牢狱”没有多大差别,且一住八年,而梁实秋豁达的心胸,实际上也就是为自身“减了刑”。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梁实秋除完成中小学战时教材编写任务外,还创作了《雅舍》等十几篇小品文,翻译了莎士比亚《亨利四世》等多部外国作品。梁实秋的这种对待逆境的从容、平和的心态,在当今物欲横流、浮躁之风盛行的形势下,当有可借鉴之处。

  本文主旨:抒写“雅舍”于我似家似寄之感(篇末第六段)

  “雅舍”实质上是很简陋的,作者为什么说是“雅”的呢?

  雅舍不雅(客观)(1)主观情感借助客观物体表达,客观物体能由主观情感而改

  雅(主观)(2)梁实秋身处抗战时期,生活不是很悠闲,却能平和、恬淡处之

  房屋简陋,但是因为梁先生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却也陋中见雅。作者从苦难中寻找诗意、将辛酸化做幽默的豁达胸襟可见一斑。

  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皆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能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亮,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梁实秋的《雅舍》。雅舍实则简陋,“风来则洞若凉亭”、“雨来则渗如滴漏”;“篦墙不固,门窗不严”,邻人声息悉入耳底;“入夜鼠子瞰灯”,“入夏则聚蚊成雷”。但作者却幽默地冠之以“雅”名,说明真正“雅”的,不是屋宇,而是居者。因为居者不为俗事所累,能从苦难中寻觅诗意,因为居者有着旷达高远的境界,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所以,虽居陋室,却能深味月明之夜的清幽,领略细雨之中的迷蒙,布置出坚持个性拒不从俗的室景。阅读这样的文章,关键在于要领会作者安贫乐道的高贵人格和不从时俗的美学情趣。

  杨绛的《丙午丁未年纪事》中就有关于她打扫厕所的一段,对于我们的人生也很具有借鉴意义。

  四、总结文章语言特色、写作手法:

  读课文第3、4两节,通过“美读”的方式,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吟咏(特别是对课文的第三、四段),有声有色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来,将对作品语言文字的玩味、鉴赏寓于无穷的审美享受之中。读完后请同学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并练习给课文加旁注或旁批。评点不求高明和精当,用语可长可短,鼓励个性化表达。

  1、骈散相间。排偶、对偶、排比句式,几乎每段都有,或铺叙,或描写,异彩纷呈。显示了很强的文学功力,语言老到,文采斐然。善于将整句与散句配合使用,行文活泼,舒卷自如,恰似行云流水,姿态横生。

  2、雅俗共存。精致、典雅的书面语与浅近、活泼的口语相辅相成。如第二段写各种声音破壁而来,用了两组词语,一组典雅,一组浅俗,却颠倒不得。文人吟咏诗章诗风雅的事,作者连用几个措辞考究的四字格;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不登大雅之堂”的声音,则用口语罗列,使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状。文中许多句子书卷气甚浓,近乎文言;有的句子则又是十足大白话。

  3、引用自如。中外资料,信手拈来,内容贴近,形式多样。如引“聚蚊成雷”,就是一种成语的活用,有人称之为成语的“返祖”。“聚蚊成雷”通用义相当于“人言可畏”,而文中用的是字面义。“相鼠有牙”亦可作如是观。此句出自《诗经鄘风》,原句为“相鼠有牙(一作齿),人而无止(通耻)”,表达的是对丧尽廉耻之人的诅咒,这里也用字面义。引李渔的《闲情偶寄》,只引其题,不征其句,有意雪藏,留有余地;引李白的文、刘克庄的词,则引其句,不述其题,非止惜墨如金,也是对读者的充分信任。两处引述外国人的言论,只引大意,未见原文。总之,引用灵活,材料丰赡,不但帮助了文章的表情达意,而且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含量,显示了学者型作家的饱学多识。

  4、幽默丛生。幽默诙谐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手段或修辞方式,而是渗透于全篇的语言特色。比如写雅舍单薄简陋,不避风雨,本来是生活中并不“雅观”的困境,却用上一组雅正的骈句来描绘,出人意表。你说它典雅吧,文中又“水池、粪坑”一应俱全,“酣声、喷嚏”罗列无遗。这类充满人间烟火味的的近乎粗俗的事物,又用上一个十分雅致的文句来收束--“荡漾而来,破我沉寂。”又如引用外国人对国人“懒惰”的讥评后,作者正儿八经地起而争辩,最后还加上一句:“洋鬼子住到‘雅舍’来,不也是‘没有法子’?”近乎反唇相稽,更像日常生活中的争辩:不然你来试试?“蚊风之盛”有谐音的效果,“最忌排偶”庄词谐用,都有新颖幽默的雅趣。

  《雅舍》一文在内容与形式上取得了和谐的统一,集中体现了一个“雅”字,即在思想感情上的高雅的志趣和恢弘的雅量,在语言风格上的典雅的文气和蕴藉的辞采,可谓“文质彬彬”的典范。

  五、小结:

  梁实秋的散文篇篇各呈异彩,令人爱不释手,一切诸如清丽隽永简洁深遽独具风采之类的评语,都不足以对它评头品足,它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房屋简陋,但是因为梁先生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却也陋中见雅。

  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转为烦恼。有时候,只要把心敞开,快乐也会逼人而来。这个世界,这个人生,有其丑恶的一面,也有其光明的一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随处皆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雨有雨的趣,晴有晴的妙,小鸟跳跃啄食,猫狗饱食酣睡,哪一样不令人看了觉得快乐呢?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除了品味语言,体悟文章内涵,我们更应该学习梁实秋先生从苦难中寻找诗意、将辛酸化做幽默的豁达胸襟。

  赏析:

  梁实秋(1903~1987),名治华,字实秋,北京人,原籍浙江杭县。一生著作甚丰,散文集《雅舍小品》一、二、三集行世,文学批评论文集多种,经近40年的时间独立翻译完成莎士比亚全集40卷。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和翻译家。

  《雅舍》是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的小篇之首。本文写于1938年,当时抗日战争已经爆发,国难当头,大学教授到重庆只能住陋室。明明是陋室,却偏偏称“雅舍”,这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年代的无奈,对自身生活环境的自我调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天朗乐观的心态和旷达超脱的情怀。

  文章开篇简洁自然,像是闲来之笔,但在读到“砖柱”、“木头架子”、“瓦”、“竹篦墙”、“泥灰”时,我们能从“孤零零”、“瘦骨嶙峋”、“单薄”、“可怜”等词语中体会以作者不满的情绪。即不满却又对它的“好感油然而生”,可见其文风之幽默。由此我们便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评价四川人造房子用“经济”一词,为什么在写到“雅舍”的时候用了引号。

  在作者眼中,“雅舍”各有它的个性和风格。其一、“雅舍”筑在半山腰,前临稻田,后接榛莽,围以竹林、水池等,是一亦俗亦雅之地。由此,作者得出为友之道,“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其二,“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这样的句子用词逼真、细腻,真实地再现了房子的简陋和不方便,字里行间又表达出作者处之泰然的幽默感。堂堂知名教授居此陋室,本已无限辛酸,而他却以旷达超然的胸襟从容视之,以宽缓舒和的`语气予以调侃,自具雅人情致,别有况味。其三,和人共一套房,常有“隔壁戏”:“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出来,破我岑寂”。陋室多有不便,但作者却以审美的眼光,从中挖掘出它的许多可人之处,听话听声,言外之意也很有分寸地表达着作者闲适、散淡、不与人争的生活态度。其四,居此“雅舍”,又有鼠、蚊相扰,我们看到作者用了“骚扰”、“猖獗”等词语,这或可理解为作者内心的不满,对生活、对战争的不满,却没有直抒胸臆的愤怒和反抗,所有的语句仍然是对“月夜”、“细雨”的欣赏,对“简朴”之风的追求,对“似我”、“非我”境界的陶醉。其五,尽管条件简朴,但“一事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文中以戏谑的语言说壁间不挂显要的照片,也没有牙医的博士文凭,更不需要张贴电影明星影片等,表明作者对物质需求不存奢望,坚守独立的人格,不攀附权贵,不随意从俗。

  本文语言典雅清朗而又富于幽默感,偶用文言词句,也是信笔而至,娓娓道来,明白流畅,雅俗共赏。

  拓展

  作品原文

  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的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说,这房子有砖柱,有竹篦墙,一切特点都应有尽有。讲到住房,我的经验不算少,什么“上支下摘”,“前廊后厦”,“一楼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间”,“茆草棚”,“琼楼玉宇”和“摩天大厦”,各式各样,我都尝试过。我不论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对那房子便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桌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的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风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否住在“雅舍”!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诬否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边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冠以“雅舍小品”四字,以示写作所在,且志因缘。

  创作背景

  雅舍位于重庆北碚城区内。抗战时期,梁实秋来北碚定居,1939年5月年同吴景超共同在主湾山腰购得一栋平房,以景超妻龚业雅之名,命名为“雅舍”。梁实秋居住于其中的一室一厅,在“雅舍”举行聚会,招待宾客。一批骚人墨客,经常聚会于此,吟诗作画,弹琴对弈,热闹非凡。

  梁实秋在雅舍寓居7年,创作雅舍小品20篇,反响很大,风动一时。《雅舍》是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的开篇,其写于1940年,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全面爆发,作者将居住的陋室调侃为“雅舍”,如实描述了雅舍的简陋与困扰,不怨不怒,心平气和,随遇而安地玩味起个中情趣,以寓所为题抒写个人独特的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