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的教案范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爱莲说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莲说的教案1
教学目标:
⒈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情景导入
有感情地诵读席慕容的《莲的心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检测
1、请一位同学当老师检查本课生字。
蕃(fán)颐(yí)濯(zhúo)淤(yū)涟(lián)
蔓(màn)亵(xiè)噫(yī)鲜(xiǎn)有闻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
(3)香远益清(4)亭亭净植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陶后鲜有闻
(7)宜乎众矣
3、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体裁。
·(用课件打出周敦颐的介绍)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4、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己轻声把课文读一遍,做到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通课文,感情充沛,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三、课文分析,探究文意
1、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有独特见解句子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2、合作探究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师明确: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板书)他把莲花比做君子,赋予了莲高洁、质朴(洁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达理)、美名远扬、端庄令人敬重(仪态庄重)等品格。
(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写菊、写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师明确:
·菊是隐逸者,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
·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既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又通过菊的正面衬托和牡丹的反面衬托突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说说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莲,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作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归纳主题:作者以莲自况,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逐富贵的世风。
(4)、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
师明确:对偶,排比,比喻,拟人。
3、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
四、拓展延伸:莲文化的魅力
1、请欣赏几幅莲花的图片。
2、积累古诗文中描写莲花的诗句
3、仿写:我心中的莲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仿句:我爱莲花,因为它濯清涟而不妖,恰如品行端正,美名远扬的少女。
我爱莲花,因为它中通外直,恰如风度翩翩,高洁正直的雅士。
4、根据文章内容、意境、情感完成下面对联
(1)世人爱牡丹富贵茂叔敬莲花高洁
(2)、周敦颐爱莲说明志柳宗元小石潭抒怀
五、课堂检测
1、《爱莲说》的主旨句是————。文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
是————————。
2、予独爱莲的原因是—————————。
3、生活中,感叹知音甚少,我们常引用文中的一句话是——————。
六、课堂总结
七、板书
爱莲说的教案2
教学设计
本节采用“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因为文章的写作是一篇文言文,所以,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进行设疑自探。教师在设疑的同时,教师同时板书于黑板的右侧,对于不完整的问题,教师随机给予补充、归纳。本节解决的重难点是诵读课文,正确疏通文意,把握主旨,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因为这篇短文是“诵读欣赏课”,所以以诵读为主,讲授为主。抓住“文脉”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旨。
讲授本课,将采用“读——议--悟”的'教学模式。
在运用拓展环节中,学生自编习题后,教师出示“之”字在文中运用一题,以巩固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掌握。
教学目标:
1、能流畅的诵读课文。
2、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3、把握文章主旨,理解衬托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专题中,我们学习了《咏荷诗五首》,谁能背诵一下你喜欢的一首?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读荷”部分的第一篇周敦颐的《爱莲说》。【板书课题】
二、解题、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何为“说”?【“说”是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题意:说说爱好莲花的道理。】
2、作者简介:周敦颐,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人。
3、写作背景:作者在南康郡任职期间,曾亲率属下开辟一块池塘种莲,名曰“爱莲池”。夏秋之交,莲花盛开,馨香扑鼻。作者闲暇漫步、触景生情,写下本文。
三、检查预习、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个别读。
3、学生齐读。
四、设疑自探:
1、学生设疑。
2、教师对学生设疑进行归纳
出示:
1、理解课文内容。
2、作者为什么喜爱莲花?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的?歌颂了莲花怎样的品质?
3、读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值得学习的写作手法?
五、解疑合探:
六、质疑再探:
学习本文后,你还有哪些疑问?
七、运用拓展:
1、学生自编题。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指出文中的“之”学的意义和手法。
a、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花之隐逸者也
d、菊之爱
背诵课文
八、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收获。
爱莲说的教案3
教学目的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
1.课型:语言自读涵咏课
2.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我们能够很好地生活在世上,是因为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用神异之笔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还不忘用万紫千红的花来点缀它。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所以,人们都非常爱花,并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大家熟悉的描写梅花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写牡丹的诗句“天下无双艳,人间第一香”,描写杏花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可以说,描写花的诗句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设计二:
师:同学们,你们爱花吗?
生:(略)
师:既然爱花,那么请你说出一种你喜爱的花,并说出喜爱的原因。
生答:(略)
师:看来,同学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设计三:
师:这节课,咱们先一起欣赏一幅画(打开多媒体课件----国画“莲花”)。多美的莲花啊!清纯,脱俗,她从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爱物。请同学们搜索一下记忆中有关描写莲花的古诗文句,并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生答:(略)(充分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网络资源现场调阅网上有关“莲花”的古诗文句)
师:同学们平时看的书很多,朗读得也不错,这些诗句都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莲花,赞美了莲花,令人陶醉,令人难忘。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宋代哲学家的名作----《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注:三种“导语设计”根据课堂需要任选一种。]
二、整体把握,感知语言
1.教师范读,同时要求学生给生字注音,并标出难句。
2.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3.任抽两名学生朗读课文,同时让其余学生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语气、语调、节奏等。
4.全班齐读课文,并结合注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
三、品味语言,领悟语感
师:我们把课文读好了,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明确]
①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
②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
③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师: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文章是不是仅仅写莲花呢?
[明确]作者借莲花来写人。
①在社会大环境中,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高洁质朴;
②作者自喻不与俗人为伍,以莲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拟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③把莲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刚直、庄重,大有如屈原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高贵品质。
师:作者借莲花来写人,而又直接在文中点出来,那这种写法叫什么?(明确:托物喻人)那么,下面我们结合“时代与环境资料”(打开多媒体中的.“背景文字”),看完后,想一想,周敦颐身上具有哪些“莲花”的品格?
提示:学生活动,教师小结。
小结:大家说得棒极了。作者之所以能写出“出淤泥而不染”这样的千古名句,是和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息息相关,更和他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保持的自身特性息息相关。周敦颐那笔笔传神、句句融情的文笔是不是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要写出有分量、有深度、有新意的文章,就不仅要贴近生活,有真实的经历,还要体现自身价值的鲜明的独特的个性。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把周敦颐为什么要借莲花来抒发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情感的原因阐述清楚了。下面同学们回顾一下,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请同学帮助解决。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篇文章的主体写的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
[提示]对比、衬托(正衬、反衬)
(2)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
[提示]第一、说明周敦颐和陶渊明一样,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第二、作者赞同陶渊明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的,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呢?
[提示]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写,最后用反面的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三句分别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述,特别是最后写牡丹时用了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四、实践语言,习得语感
1.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
(学生活动,教师适时点评)
2.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比如说“央视”2003年4月20日晚播出的《内江城管透视》),我们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老师适时引导点评)
五、背诵积累,积淀语感
1.延伸积累,师生补充有关描写“莲花”的诗句。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六、结束语
课上,同学们想到了人、事、物、名言,如果稍加整理,就可成为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文章,为了使这篇课文进一步得到深化和运用,今天回家的作业就是写一篇托物言志的小散文。希望同学们在欣赏莲花的“亭亭净植”同时,别忘了“出淤泥而不染”所带给我们的深刻的启示。
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生长环境
濯清莲而不妖——————————质朴
不慕名利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花之君子
体态香气洁身自好
香远益清————————————芳香
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亮
托物———————————————————喻人
【爱莲说的教案】相关文章:
《爱莲说》教案08-26
《爱莲说》教案03-07
《爱莲说》的教案03-07
《爱莲说》的优秀教案06-20
《爱莲说》教案优秀12-08
《爱莲说》教学教案08-07
爱莲说教案10-09
爱莲说优秀教案02-13
有关《爱莲说》教案01-26
《爱莲说》教案范文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