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教案

时间:2022-10-06 03:57:33 教案 投诉 投稿

致橡树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致橡树教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致橡树教案(通用5篇)

  致橡树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歌情感基调;2、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内容,通过诵读领悟诗歌情感。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读诗歌,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情感;

  难点: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相互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美读、美感、美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苏芮演唱的《牵手》)

  大家一定被这首歌感动了,是啊,牵了你的手,今生就要一起走。从这首歌中我们听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份坚贞执着的爱情。爱情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她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我们感受到了相依相存的爱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浪漫凄美的爱情,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位新时代女性当代朦胧派女诗人舒婷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二、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师:欣赏诗歌要在诗人设置的意境中品味把握意象,而品味离不开朗读,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展示一下你对这首诗歌的个性诵读?(配乐)

  师:我们的同学真棒,不仅声情并茂,而且能从他们的朗读中听出诗歌中透露出来的那份理性的光辉,现在给大家播放一段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并跟着一起朗诵。

  刚才在凝神聆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有没有什么话想给大家说?

  (播放多媒体配乐朗诵)

  三、师生共同赏读、研习诗歌,学生结合提问朗读思考鉴赏。

  师:这首诗歌的标题叫做《致橡树》,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确“我如果爱你”中“我”“你”应该指什么呢?

  生:木棉和橡树

  师:对,整首诗歌就是木棉对橡树的爱的倾诉(板书)。如果整首诗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同学们认为从哪里分开最合适?

  生:这些都还不够。

  师:对,那么我们看第一节出现的最多的词是什么?对了,“不”,那就说明诗人对这些爱情形式采取的是一种否定或不认同的态度。现在请根据下列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多媒体出示思考问题:)

  文学靠形象说话,诗歌里的形象又叫意象。第一节中诗人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特点?诗人对此持什么态度?代表了哪些类型的爱情观念?

  师分析、明确:

  a、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

  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情。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课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b、其次,对于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绝不学!

  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

  所以,这是一种“只知依附”(板书)的爱情。

  c、接下来,诗人又分别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同学齐声回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

  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

  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结予,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

  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板书)的爱情。

  d、小结: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板书),作者是持否定、批驳(板书)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师:要读出激昂强烈的情感,我们应该注意哪些词语的重读?对,是“绝不像”、“绝不学”等修饰限制性词语,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感受诗人对三种世俗爱情的激昂强烈的否定和批判之情吧!

  生齐读诗歌第一节

  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板书)是什么样呢?木棉是如何回答的呢

  四、精读第二层

  后一部分作者倾诉了自己向往的爱情观。是怎样的呢?(同学讨论、回答)

  1、首先,作者强调的是爱的基础。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指出了只有以独

  立的人格、高贵的尊严为前提,才可以论及“爱情”,也即强调了爱的基础应是“独立、

  平等”。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这几句强调了爱的双方应紧密结合、相亲相爱、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的。

  3、作为爱的双方,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呢?

  齐读片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作者在此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作刀、剑、戟,枝干像铜、像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应是---伟岸挺拔、坚强有力的。

  4、那么,女性又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生齐读片断:“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作者认为女性应有“红硕的花朵”,形容女性外表的健康美,完美的女性形象应该是青春

  秀美的,充满生机的。有了美丽的.外表,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内涵。

  后面两句:“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有点难以理解,我们有必要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女性及其遭遇加深体会。

  分析: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的一部分意识到了社会强加给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她们也试图反抗,改变这不公正命运带给自己的屈辱,然而常常是以悲惨的结局告终。她们中的另一部分不仅丧失了做个“人”的权利,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从属于男性社会,而且她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无疑加浓了她们自身的悲剧色彩。女诗人作为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沉重的叹息。而“英勇的火炬”则突出女性更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的勇敢、顽强的品质和热情友爱的态度,能给别人带来力量、光明和温暖。所有这些加起来,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5、那么,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生分读片断:“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作者认为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能够分担各种不幸和痛苦,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然,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儿最终必定会共同享受美好的人生、幸福的生活的。

  同时,爱也是一种默契,一种真诚(板书)。相知相依的两个人即使相隔异地,也会心有灵犀的。有个成语叫做貌合神离,现在反其意而用之,就是貌离神合!他们的心是永远相通的

  6、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生齐读:“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当把“土地”与外在身躯相比,我们可见到土地是内在的品质,是“根”,是心灵灵魂能够相握的地方,可见,“土地”可以理解为一切内在精神领域的东西。

  ——不仅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更爱你今生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你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在诗人眼中,这样的爱情才是伟大的爱情。这就是诗人的爱情宣言,人格的独立平等是爱情的前提,整首诗的核心。“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是诗眼,前面的否定为诗眼的确立打下基础,后面则是对它的具体阐发。

  ——当把“土地”与外在身躯相比,我们可见到土地是内在的品质,是“根”,是心灵灵魂能够相握的地方,可见,“土地”可以理解为一切内在精神领域的东西。

  ——不仅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更爱你今生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你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五、小结

  学习诗歌要反复诵读,要通过思想内涵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去感受、品味、鉴赏诗歌的美。要走进诗人的心灵,触摸诗人的情感脉搏,与她对话。女诗人舒婷在《致橡树》提出了自己所向往的真正的爱情,铿锵有力的发出了中国女性独立的宣言。具有现代意识的思想和优美形象的语言相结合,使这首诗具有了极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在这首诗,舒婷既表达了她对爱情的追求,也表达了对平等独立的人格的追求,她在追求比生命还要宝贵的爱情之中,尚且不能丧失人格,人格是什么?就是裴多菲所说的人的“自由”,因此,我希望大家做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不媚俗、不攀附、有脊梁的_---------站着的人。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女主人公简爱深深爱着她的主人罗切斯特先生,然而当她的爱情遭到社会不平等的对待时,她毅然选择了“放弃爱情”,她要为自己争取平等,独立的权利。请读读她发爱情宣言:

  (屏幕)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

  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

  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

  这宣言是无疑是女性要求精神平等,人格独立的宣言,即使爱情也不能使她们放弃自己高贵的人格和尊严。

  让我们来再次朗读诗人的爱情宣言。

  教师寄语:

  面对你心仪的那一棵橡树或木棉,你应思考,这棵树是否已长成了大树,是否已拥有了铜枝铁干或红硕的花朵,是否已有足够的力量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是否已深深扎根于足下的土地?我希望大家努力完善自己,使自己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让自己的爱情之果充满生命的甘甜。在这里,老师也有一首诗送给大家:

  十七岁的爱情

  是一抹迷朦的晨雾

  不要碰,让它悄悄地飘着

  是一泓清亮的山泉

  不要喝,让它轻轻地唱着

  是一朵羞涩的小花

  不要采,让它静静地开着

  是一枚枝头的青果

  不要摘,让它涩涩地挂着

  十七岁的枝条依然稚弱

  扛不起深沉的思索

  我们是等待成熟的果园

  让我们依然保持沉默

  渡过岁月卧成的河流

  看我们的生命之树

  根根枝桠

  将坠满甜蜜的硕果

  六、板书设计:

  致橡树

  舒婷

  凌霄花——实用爱情

  痴情鸟——爱情至上——依赖攀附,失去自我我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奉献者

  橡树——铜枝铁干,刀、剑、戟(阳刚之气)—平等独立

  木棉——红硕的花朵,叹息、火炬(阴柔之美)—同甘共苦

  致橡树教案2

  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2.把握诗中的象征手法。

  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a.把握诗中的意象及形式结构所孕含的感情,理解诗中所倡导的新型爱情观。

  b.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

  2.探究式阅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人吟唱它的美好,写下了隽永而感动的诗句:“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情意绵绵、含蓄蕴藉的诗句让我们对美好的爱情充满了浪漫的憧憬。但爱情必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带来柔情蜜意的同时,也会伤及灵魂深处,那么如何处理爱情、建立正确的爱情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读当代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也许会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

  二.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龚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石码镇,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今在福建文联工作,她的诗集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等,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作奖。

  三.整体感知

  1.伴着音乐放全诗的影音文件,教师范背全诗。

  (解说:教师有感情地范背,便于学生进入诗的氛围,奠定理解、感悟的基础)

  2.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与节拍。

  四.具体研习

  1.集体朗诵诗歌的第一层(1—13句):学生思考:本部分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意象有何特点?诗人通过哪些词语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明确:诗人用“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意象均表现出完全的依附或一厢情愿式的无偿付出自己的特点。诗人用“不像”、“不学”、“不止像”等词语表明自己的态度,表现诗人对旧的观念、旧的伦理的强烈否定和坚决反叛,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的角度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为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的价值的抗争决心跃然纸上,这义无反顾的决心,似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

  2.找一位同学朗诵后半部分,然后讨论:诗中的“木棉”和“橡树”有何深刻含义?

  学生讨论后明确:诗人运用象征手法,以橡树、木棉分别象征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阴柔,橡树的“铜枝铁干”,木棉的“红硕的花朵”,正是阳刚和阴柔的.具体形象,所写的“木棉”的热烈、温情、柔韧、美丽就是女性的阴柔之美,而“橡树”的昂扬、坚毅、果敢、强壮,就是男性的阳刚之美,二者各具特长,又各展风采,二人即相知相恋相依,又独立、平等、互相尊重,表达了诗人共建新型的现代爱情价值观念的愿望。

  3.细读文章后半部分,揣摩作者所表达的爱情观是怎样的?

  经教师点拔后明确:诗人以独白的口吻,表现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反思,她不是以单纯的容貌和柔情取悦对方,成为对方的陪衬和点缀,而是并肩携手、互尊互重、互敬互爱、自由平等、心心相印,一起同甘共苦,在思想情感和形体上达到完满的结合,即追求同一的生活信念、人生理想,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样的爱情才是真正崇高伟大的爱情,才会“终身相依”永不分离,诗人在冲破传统爱情观念的同时,洋溢着一种强烈的现代意识,流贯着新时代的特征,诗人所向往并为之讴歌的爱情,乃是人格独立,地位平等、互不依附,而又在祖国的土地上坚持各自的岗位,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共同战斗而凝结起来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才是崇高的、伟大的。

  4.总结拓展引导:

  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婚姻关系理智、冷静的思考,流露出一个现代女性内心的期待和渴望,它是中国女性关于爱情理想和人格理想的宣言。她摒弃金钱和权势装饰的虚假情爱,以及女性对男性的依附,追求的是独立的人格和自我的价值,虽然全诗情调温婉,但却锋芒潜藏、尖刺直指陈腐的爱情婚姻观,令无数青年读者倾倒。同学们,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要选择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但我们一定要把握好爱情的舵,假使一种爱情不能使一个女性的人格更趋健全、完美,那么此种爱情并不是称道、健康的。优美的爱情要求我们不断汲取养分,不断强壮、完善自己的筋骨,找到灵魂的皈依一份幸福的爱情就会在不远处等着你。

  致橡树教案3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3.掌握《致像树》的象征手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诗的主题

  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

  3.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

  1个课时

  教学方法:

  点拨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课前播放钢琴曲《梁祝》,上课后停止)

  同学们,刚才一曲《粱祝》奏响了爱的永恒,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多少热血的青年男女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为之而歌,为之而舞,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爱情诗,看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二、读一读,感知课文

  1.欣赏《致橡树》Flash动画朗读,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地说一下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

  3.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句子朗读,并简要地说明自己喜欢这些段落或句子的原因。

  4.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轮流朗读)

  5.学生齐读课文

  三、说一说,讨论分析诗的内容,主要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诗中的意象很多,请你从中找出作者反对、批评的意象有哪些?并说说作者为什么反对、批评它们呢?

  提示:

  首先,攀援的凌霄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只知“攀援、依附”不独立。

  其次,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因为这种鸟儿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单相思。

  第三,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诗人在这里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认同。因为泉源只知道“送去慰藉”,险峰只是做了“陪衬”,而“日光和春雨”却只知道爱抚。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好像忽略了“被对方爱”的权力。

  2.作者不作凌霄花,不作痴情的鸟儿,不作泉源、险峰,也不作日光和春雨,却要作一株木棉树,这是为什么呢?请从诗中找出原句,然后再作简单的阐述。

  提示: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前边的那些意象给人的感觉是不平等的,而只有作为一棵和橡树一样的木棉树,同它一样的站立,才能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尊严。

  3.喜欢、赞美的意象又是什么?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提示:

  “根”紧握;“叶”相触——双方必须平等独立;每一阵风——互相致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成为知己;铜枝铁干——伟岸挺拔,刚强不屈,具有阳刚气概;红硕的花朵——坚韧不屈,具有柔韧气质;“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祸福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至死不渝。

  四、评一评,分析诗的写法

  1.诗中的“橡树”和“木棉”只是现实中普通的树木吗?请简要分析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提示:

  不是。作者把橡树当作了男子的象征,把木棉当作了女子的象征;橡树具有男子那种阳刚之气,木棉具有女子的柔韧气质。

  2.诗人为什么没有直接表达那爱的宣言,而要借树来说呢?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提示:

  可以把那种无形的爱有形化、具体化、形象化;更便于表达内心的各种感觉,给人更大的想像空间;增加了一种含蓄的美,给人无尽的想像。

  五、练一练,听庞龙的歌曲《两只蝴蝶》,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两只蝴蝶》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提示:

  诗歌通过一只蝴蝶对另一只蝴蝶的劝慰为主,叙述了他(她)对他(她)的关心和呵护;通过叙述他们缠缠绵绵的飞舞、“陪你一起枯萎也无悔”的誓言,表达了那种对爱情忠贞不渝、相知相随的情怀。这是一幅美丽的、充满浪漫色彩的爱情图画。

  2.简要分析《两只蝴蝶》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

  这首歌曲也采用了象征地手法,用蝴蝶的缠缠绵绵来象征两个人的爱情是互相厮守,常相依,影相随的坚贞。

  六、作业

  背诵《致橡树》这首诗歌。

  致橡树教案4

  教学目标

  1、品味诗的意境,把握诗的内容和艺术手法,背诵诗歌

  2、培养独立自尊的人格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意味隽永的特色

  难点

  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情感意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爱情是永恒不老的话题,“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鸟”的比翼双飞,“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心心相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为泪始干”的忠贞不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颂她的圣洁、美好,表达自己爱情观。那么当代诗人舒婷又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让我们倾向女诗人的心声,倾向新时代爱情宣言——《致橡树》。

  二、初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一)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要求:注意节奏和重音

  (二)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这首诗有极强的节奏感,长短句错落有致,许多诗句两两对应,朗读时有跳跃感。感情基调理智、冷静。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第一层用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讨论、明确:第一层意象有:凌霄花、小鸟、泉源、险峰。这一组意象均表现为依附橡树或无偿地付出自己的特点,表现出与橡树的不平等关系。

  2、橡树和木棉树有何含义?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爱情观?

  讨论、明确:

  以橡树和木棉树两种高大壮美的乔木象征男性美和女性美,用它们比邻而活,并肩站立的形象来象征男女之间理想爱情。诗人通过木棉树的自白,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又珍视自身价值的新时代崭新的爱情观。(学生对这种爱情观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应引导学生联系其他文学作品,阐释自己的观点,不要空洞评价)

  3、诗歌前后两层结构上有何特点?

  讨论、明确:

  结构上先破后立。

  第一层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意识出发,借助诗歌的意象,表达了争取女性尊严、独立自主的决心,这是对旧的爱情观的“破”。第二层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表现了她对爱情、婚姻关系的认真思考,流露出一个现代女性内心的期待和渴望,这是对新时代的爱情观的“立”。

  4、你喜欢这首诗的哪些诗句?为什么?

  这首诗有一种优美典雅的冷静美,可以多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

  5、背诵诗歌

  四、拓展链接

  比较分析李商隐《无题》、白居易《长歌行》、《诗易氓》和裴多菲《我愿是急流》对爱情的评说

  讨论、明确: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为泪始干)

  忠贞不渝

  白居易《长歌行》(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鸟)

  比翼双飞、相依相存

  《诗易氓》(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女性对难男性的依附

  裴多菲《我愿是急流》

  依靠与被依靠,慰藉与被慰藉的关系,男性作为时代的挑战者,社会的主宰者,而女性是小鱼、小鸟、常青藤,往往温柔地依附男性,给爱人带去精神的慰藉。

  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山盟海誓,心心相印

  板书设计

  致橡树

  ——木棉的自白

  橡比邻而居木凌霄花

  比肩站立花鸟

  坚贞热烈泉源

  树独立平等棉险峰

  钢枝铁干红硕花果

  致橡树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关于朦胧诗派和舒婷的文学常识;通过熟读背诵积累优美的诗句。

  2、能力和情感目标:探究《致橡树》中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的爱情观;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象征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有人说,没有诗歌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我更庆幸的是诗歌伴随着我们成长。诗,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滋养我们的心智。古诗如此,新诗亦然。被称为‘朦胧诗’派掌门人的舒婷就以一首《致橡树》深深打动了一代年轻人的心,这首现代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撼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舒婷,走近她的《致橡树》。

  二、走近作者

  通过PPT了解作者舒婷。

  三、激情诵读

  1、听配乐朗诵《致橡树》。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四、合作探究

  三个问题:

  1、诗人否定什么样的爱情观?

  明确:诗人批驳种种世俗的爱情观,在诗人看来,爱情不是向一方攀附,也不是单方面的痴恋,即使是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

  2、诗人肯定什么样的爱情观?

  明确:诗人追求高尚、进步的爱情观,即必须在相知相恋相依,相互平等,互相独立的基础上各自实现自我的价值。

  3、诗人的爱情观在现实中的意义?

  明确:诗人的爱情观在现实中仍十分有意义,对女性如何自尊、自爱、自强仍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女性的独立人格,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伟大崇高的爱情内涵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4、在解决以上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很自然的学生对这首诗的象征手法的运用就有了一定的理解,教师再强调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

  五、小结:

  本诗写于1977年,当时正好是在“文革”后对“文革”中人性扭曲、等级明显的社会现象的反思,女诗人回想几千年来中国妇女总处在男尊女卑的生存状态下,以饱含情感的笔触,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女性是独立的,与男性是平等的,应该与男性公民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女性的独立宣言。

  六、拓展创新

  在这个环节先提出问题“花季雨季,当爱情提前到来的时候,对照《致橡树》中提到的爱的条件,你会怎么办?”

  七、作业

  (1)背诵全诗(中华民族文学史上的精华应该积累下来)

  (2)试写一首健康的能表达自己观点的爱情诗,适当的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象征等表现手法(和第一个作业相比层次要求更高所以不强求,要求学生试写,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致橡树教案】相关文章:

《致橡树》教案02-16

《致橡树》优秀教案(精选7篇)05-09

致橡树读书心得04-10

《致橡树》读后感(通用20篇)11-02

教案中班教案02-23

小班教案健康教案07-08

小鸡教案中班教案01-21

小班教案游戏教案01-13

安全教案 关于安全教案09-20

蔬菜教案整理 《蔬菜》教案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