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教案

时间:2022-10-31 09:42:58 景辉 教案 投诉 投稿

《滥竽充数》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滥竽充数》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滥竽充数》教案(精选10篇)

  《滥竽充数》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

  3、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器具:

  投影片。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寓言吧,说说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滥竽充数。

  3、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范读课文。

  要求:认真听,然后再练习读一读。

  3、默读课文。

  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4、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确定:

  (1)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

  (2)后来他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

  1、学习1——2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和重点词。

  (2)投影片出示: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a指名读句子

  b你怎么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

  (3)指导朗读,体会南郭先生是怎么“混”的。

  (4)思考讨论:南郭先生这样混,为什么没被发现过呢?

  结合上文理解“讲排场”

  (5)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学习3、4自然段

  (1)轻声读3、4自然段,划出重点句和词语并理解。

  (2)指名读3、4自然段。

  a “这个消息”是指什么?

  b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c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3)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创设情境表演:南郭先生要逃走,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怎么说?(学生表演后评议)

  4、假设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会怎么对他说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心里话)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的事或人?说一说。

  2、总结全文。

  板书:

  滥竽充数

  齐宣王必三百人混

  齐缗王一一听之逃

  《滥竽充数》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板书:滥竽充数)

  3、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不懂的字查字典,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课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难理解?

  竽:簧管乐器。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围绕问题,自学课文。(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所给出的三个问题.

  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讨论问题,理解课文。(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南郭先生不会装会的样子,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恶嘴脸。)

  ⑴分组讨论,理解课文。

  ⑵大组交流,切透课文。

  ⑶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爱讲排场有机可乘,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不会装会只好逃走无机可乘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没有兴趣?

  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滥竽充数》教案 篇3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上语文课。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动画片,想看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动画)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滥竽充数的故事。

  板书:滥竽充数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目的意思

  结合我们刚才看到的动画片,谁能说说你理解了这个词语中的哪个字?哪个字还不懂?你来说一说。我知道了充数就是凑数的意思。老师告诉你们竽是一种簧管乐器,上面有小孔。谁知道滥是什么意思?看来同学们不知道,那我们就利用手中的字典查一查。谁能说一说?滥是与实际不符,在本课引申为蒙混。谁能把整个词语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你来说一说。不会吹竽还冒充会吹在队伍里凑数。

  三、初读课文

  1.师范读

  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整个词语的意思,那你们想不想走进课文看一看南郭先生到底是怎样滥竽充数的。下面钱同学们把书打开听老师读课文,注意一定要挺准字音。

  2.生自由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然后圈出本节课要求认识的4个生字。

  3.检查生字

  好,同学们都读完了。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了,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识字情况。竽,它是一个形声字,吹竽。出示“腮”和“腔”。谁认识这两个字? “月”字旁加“思”字念“腮”,“腮帮”。“月”字旁加“空”字念“腔”,“口腔”。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都是什么部首啊?对,“月”字旁。以前我们也学习过许多“月”字旁的字,知道“月”字旁的字都和人体的器官有关,像“肝”、“胆”、“脾”、“胰”、“肾”等,都是“月”字旁。这个字念什么?“混”你是怎么记住它的?三点水加“昆”字念“混”,“蒙混”好,下面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四、理解课文

  同学们对生字掌握的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并想想课文里写了哪几个人物?谁能说一说?有齐宣王、齐湣王、南郭先生。

  板书:齐宣王、齐湣王、南郭先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宣王和齐湣王都爱听吹竽,他们在听吹竽时的方式有所不同,那齐宣王在听吹竽时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找同学来读一下第一自然段。谁能回答,齐宣王常常叫这三百人一起吹竽给他听。板书:三百人齐吹。从“三百人”这个词可以看出什么?对,人很多。“常常”又怎么理解呢?常常是经常这样,很少改变。齐宣王常常叫三百人一起吹竽给他听,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对他是一个爱讲排场的人,所以我们在读这一段时就要把齐宣王讲排场的气势读出来。谁能试着读一下。正是由于齐宣王爱讲排场,又很少改变听竽方式,才给了南郭先生参加吹竽队的`机会。但他根本不会吹竽,他又是怎样蒙混过去的呢?

  2.学习第二自然段

  我们来看第二自然段,谁能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南郭先生看到这个机会就请求参加吹竽队,这个机会指的是什么?指的是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吹竽,吹不吹听不出来。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目的是什么呢?因为齐宣王给他很高的待遇。谁知道待遇是什么?指钱或金银珠宝。同学们看老师这儿有一幅插图,你能不能看出那个是南郭先生?这个是,为什么呢?因为他鼓着腮帮在那装腔作势。出示重点句子,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同学们把这句话齐读一下。看看这句话里有哪些动词,有“吹”、“鼓”、“捂”、“混”。那鼓着腮帮是什么样的,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下。很好,谁知道“竽眼儿”是什么?竽上面的小孔。“装腔作势”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故意做样子给别人看。谁能到前边来表演一下南郭先生吹竽时的样子?其他同学给他配上朗读。下面男生齐读一遍,女生齐读一遍,全体齐读一遍,再一次体会一下南郭先生吹竽时的样子,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南郭先生的表现吗?“混”。

  3.学习第一自然段

  但是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他还能不能再混下去了呢?我们来看第三自然段,谁能读一下这一段,好,齐湣王和齐宣王相比有什么不同,他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他叫吹竽的人一个挨一个的吹给他听。

  板书:一一吹

  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他该怎么办呢?

  4.学习最好一段

  请同学们齐读一遍,他最后怎么了?偷偷地逃走了。

  板书:逃

  那他为什么要逃走呢?因为齐湣王叫吹竽的人一个挨一个吹给他听,而他又根本不会吹竽,所以才逃走的,所以我们在读时应该把这种灰溜溜的感觉读出来。

  五、拓展

  1.此时此刻,你想对南郭先生说点什么?(南郭先生,你不要再骗人了,这样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南郭先生,你还是早点学些真本领吧)

  2.假如南郭先生在逃跑时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说些什么?老师请同学们到前边来表演一下。(哎,南郭,你上哪呀?哎!我得赶紧走,齐湣王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吹给他听,实话告诉你我根本不会吹竽,再不走就没命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六、总结寓意

  这两名同学表演的非常好,同学们想一下,南郭先生为什么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呢?因为他没有真才实学,没有真才实学行不行啊?不行。谁能说说这个寓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

  板书: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

  七、想象

  南郭先生逃跑以后,他会怎样呢?

  1.南郭先生从吹竽队走了以后,靠着自己平时积攒的一些钱做起了买卖,赚了很多钱。他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去上学,让他能学到真本领。

  2.他回到家后整天好吃懒做,最后自己的妻子和儿子都离他而去了。

  3.南郭先生回家后,请了一位老师教他吹竽,不久他就学会了,又到吹竽队里去学习,并且他还是吹竽队里吹的最好的呢。

  4.南郭先生逃跑后被齐湣王发现,齐湣王很生气,就下令抓捕他。

  八、通读全文

  同学们的想象可真丰富,下面老师找同学把整篇课文读一遍。

  学了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发?(我觉得我以后再学习中应该扎扎实实的,我以前在认字时有一个两个字认不下来,我就不认了,我以后不会那样了。)(老师让我们写作文,我写不出来,也不动脑去想,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会认真思考。)

  九、全课总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我们要认真辨别,千万不要上当受骗。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扎扎实实,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学会真本领,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十、作业

  今天的作业是回到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滥竽充数》教案 篇4

  教学背景

  本课是郭昶老师在2002年7月全国“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20周年教学竞赛活动中获得特等奖的一节课。由于课文简短而寓意深刻,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以课文为中心,开展课内拓展阅读等丰富而生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感受寓言魅力的同时,获得语言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竽眼儿”“齐湣王”等词的字音。

  2、通过对课文前后描述的对比理解寓言的寓意。

  3、能对照课文初步理解相对应的古文,并能根据古文复述故事。

  4、能读懂含有“滥竽充数”的句子,并能用滥竽充数造句。

  教学方法

  从寓言本身的文化特性出发,链接古今文化,构建立体语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寓言学习的特质,让学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获得语言的发展。

  教学流程

  一、看图写词

  1、在祖国的语言宝库中,成语是一颗闪亮的珍珠。通过几年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掌握了为数不少的成语,下面我们就来“看图写成语”。请同学们准备好本子,等会儿出示的每幅画面只停留10秒钟,同学们得仔细看图,认真思考,然后快速地写下来。

  2、(课件逐幅出示相关画面)学生看图写成语。

  3、交流。(出示答案:惊弓之鸟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滥竽充数)齐读成语。

  4、学生较对并订正。(采访全部正确的学生,说说是怎样学会没学过的成语的。)

  二、揭题解“竽”

  1、揭题。会写“滥竽充数”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这个成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滥竽充数》(板书课题)

  2、理解“竽”。“竽”指的是什么?

  学生猜想,教师简介。(出示“竽”图,播放用竽吹奏出的《凤凰展翅》片段)这就是竹做的乐器——竽,我们听到的就是用竽吹奏出来的名曲《凤凰展翅》的片段。

  3、设疑。那么“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读完一遍后把手举起来继续读。

  三、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检查交流。

  1、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机指导读准“竽眼儿”“齐湣王”的读音。理解“竽眼儿”。竽有眼儿,还有什么乐器有“眼儿”?“眼儿”就是小孔)

  2、再读课文。课文虽然简短,但要真正读通也不容易。请同学们再读一遍。并且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问题。(预测学生可能不懂的问题:课文写谁滥竽充数?南郭先生怎样滥竽充数?随机理解复姓“南郭”。)

  四、学文明意

  1、找重点句。课文中哪句话写南郭先生在“滥竽充数”?

  出示重点句: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学生齐读)

  2、理解重点词。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最能说明他滥竽充数?(装腔作势)

  换词理解。请给“装腔作势”换个词。(装模作样)

  3、看录像练说。

  1)看录像。你能想象他是怎样装腔作势、怎样充数的吗?我们来看一南郭先生第一次吹竽的情景。(播放录像)

  2)说话练习。请你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根据刚才看到的画面来说说南郭先生是怎样装的?怎样充的?

  3)指导朗读。小结:同学们,“滥竽充数”指的就是像南郭先生那样不会的充会的,不懂的装懂的,以次的充好的。

  4、明寓意。

  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呢?指名读描写结果的.段落。

  请你对南郭先生说几句。(南郭先生最后是落荒而逃,不走的话还会被判个欺君之罪,看来没有真本领,不懂装懂、以假乱真是不行的,即使混得了一时,也混不了一世。)

  五、古文链接

  1、看注释,了解出处。

  读懂了寓言,你知道这寓言的出处吗?(提醒学生注意文下的注释“选自《韩非子》”。)

  关于《韩非子》你有哪些了解?(教师简介: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韩非,子是对他的尊称。就像我们听到过的孔子、孟子一样。《韩非子》这本书是后来人收集他的言语、论著编写而成的)

  小结:“注释”部分的字很小,但它却像是我们学习大道上的指路牌,这么一指,就让时光倒流到2000多年前了。下面就让我们追根溯源,来看看《韩非子》中的《滥竽充数》是怎样写的。)

  2、读古文,复述故事。

  出示文言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教师范读古文。

  2)师生对读。我们的课文就是根据这段古文编写的,我们来读一读课文与它是怎么对应的。(教师逐句读文言文中的句子。学生说说相对应的段落,并相机理解“悦之”、“廪食”“好”的意思)

  3)学生齐读。

  4)看古文说故事。(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说。)

  小结:这个生动的故事在文言文中只用了44个字,可见寓言的语言相当精炼,这也是文言文的特点。)

  六、成语运用。

  这则寓言流传了两千多年,这个成语也被人们广为运用。运用至今,意思也比当时有所发展。我们来看看现在是怎样用的。

  1、读句,你读懂句子中“滥竽充数”的意思了吗?

  1)同学们说《佳作精选》中的文章都很好,我读后却发现《红苹果》这篇文章是滥竽充数。

  2)学校举行合唱比赛,冬冬还没学会这首歌,但他却滥竽充数地排在了队伍里。

  3)林老师的球踢得很好,他却谦虚地说自己水平不高,不过是滥竽充数。(自我谦虚)

  2、写句。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以次充好、不会装会的或者自谦一番的,请同学用“滥竽充数”写几句话,写一写不好的现象,也可以提醒别人在做事时不要这样做。(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具体。)

  小结:我们读懂、会用这个成语,就可以算是在词语库中真正拥有这个成语了。老师还希望我们同学中不要有南郭先生,生活中少一些南郭先生。)

  七、拓展阅读

  1、在成语中还有这个成语的意思相近,那你知道“滥竽充数”的近义词吗?

  2、阅读《鱼目混珠》

  从前,有个叫满愿的人买到一颗珍珠,把它珍藏起来。他有个邻居叫寿量,非常羡慕满愿有颗名贵的珍珠。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一颗鱼眼珠以为是珍珠,也把这个珍珠收藏起来。一天,有个人生病了,医生看后说需要用珍珠和在药里才能医治。于是,满愿拿出珍藏的珍珠,寿量拿出珍藏的鱼目,鱼目和珍珠很相似,结果把它当成珍珠和在了药里。这个成语故事出自《玉清经》,用来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3、简单说说“鱼目混珠”的意思。在文中再找出两个近义词。

  4、推荐“成语故事连环画”网站。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着力构建“链接——拓展”式语文教学,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简化头绪,削枝强干,以原来2/3的时间完成教材教学,建构以习得语言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以点辐射,利用精简的时间开展与课文有联系的丰富的链接拓展性语文实践活动,以此形成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技能迁移点,使阅读教学从狭小的一隅走向广阔的天地。

  1、链接已有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课始,让学生看图猜成语,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勾起学生的知识记忆,在“看——想——写”的系列活动中有效检测了学生平时的成语积累,并使学生快速进入寓言学习这一主题,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2、链接视频材料,活化文本语言。教学中,学生对“装腔作势”的想象是理解寓意的关键。在文本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材料,让学生对文中的“装腔作势”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并内化为语言的倾吐,这一手段的有效运用,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与想象,又为理解寓意作了很好的铺垫。

  3、链接寓言原文,感受“文白”特点。以“注释”为引发点,链接文言文的阅读是本课教学的亮点。在教学中以发展语言为目标,开展“对应——理解——复述”等学习活动,学生在接触文言文的同时,更扎实地掌握了本文的语言,使“链接”形散神不散,目标明确集中。

  4、链接语言材料,切入实际运用。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在于运用。在教学中,阅读理解带有“滥竽充数”的句子,架起了学生理解寓意与运用成语之间的一道桥梁。这一“桥梁”拓宽了对“滥竽充数”的内涵,丰富古义,也为学生运用成语写句子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有效降低了运用的难度,从教学效果看,学生用“滥竽充数”所写的句子用词贴切,内容具体、丰富。

  5、链接成语故事,拓宽阅读视野。从教学时间看,阅读《鱼目混珠》时间不超过五分钟,从收效看,学生只是又阅读了一个故事,对故事大概有所感知。然而从课末学生显示出的良好的学习情绪看,新的阅读材料给了他们一个有效的刺激,而网站的推荐更使得课堂教学在关上一扇窗的时候打开了一扇通向知识殿堂的门,使课已尽而学未尽。

  多途径的链接为学习打开了一扇扇窗,但从中也发现,这些链接材料均来自教师的课前预设,虽然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参与,但学习中的主动性却不强。如果能让学生在课前展开预习,开展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活动,在课内进行充分交流,这样,学生在等量的学习时间内会学得更丰富,学得更主动,使“链接拓展”式教学风汇八面,力聚四江,在大容量的学习中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滥竽充数》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

  2、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导入:同学们,你能说几个喜欢的成语吗?(学生交流)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简单的几个字浓缩了深刻的道理,其中一些成语还有着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成语

  1、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简单说说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2、解释成语。(课件随机出示)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师:老师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小研究员,自己来寻找故事背后隐藏的深刻道理。(以小组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齐宣王喜欢怎样吹竽?

  齐湣王喜欢怎样吹竽?

  不同喜好

  结果

  说明了什么

  道理?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

  4、南郭先生就是钻这个空子来参加吹竽队的',当初他看到这个告示会怎么想呢?

  5、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充数的, 而又不被发现?

  出示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

  6、指导朗读。

  师:正是这样,让南郭先生在齐宣王的乐队里混了一次又一次,但他混得了一时,混得了一世吗?结果怎样?

  出示句子: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7、南郭先生听到一个个吹竽的消息时,简直吓呆了,吓得怎样?

  8、谁来说说这个成语故事给你的启示?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列举生活中“滥竽充数”之类的事情,寻找身边的南郭先生。

  五、拓展延伸

  《滥竽充数》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故事。

  (二)过程方法:

  通过课文体会文章的寓意,运用交流、合作、讨论等方法,理解文章内容,知道课文的寓意。

  (三)情感态度:

  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成语故事中的《滥竽充数》(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读读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竽”是什么东西吗?

  师:竽:簧管乐器。充数:凑数。“滥”字有难点,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有关“竽”的成语故事。

  二、出示目标

  请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故事。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学习了课文的体会。

  师:我相信,咱们五·三班的学生一定可以顺利达标。

  三、 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导航一:请同学们自己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同桌互读 (注意在朗读时,同桌要认真听,发现读错的地方,及时纠正)

  (二)学生先学

  学生自由读,同桌读。

  (三)老师后教

  1、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大家听听字音读准了吗?)

  2、师评:字音咬得真准!谁还想起来读读?

  3、全班读读。

  4、师范读: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吧!

  5、同桌互读。(一回生。二回熟,大家再试着读一读,特别注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

  6、师:想读的',我们一起再读一读吧!相信你们会比刚才读得更好。

  四、 第二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导航二: 以小组为单位,理解课文内容,如有不会的地方,可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二)学生先学

  1、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看书,以小组为单位, 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故事。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老师后教

  1﹑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内容。

  五、 第三次“先学后教”

  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没有兴趣?

  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1、听竽者喜欢南郭先生的做法南郭先生的结果。

  师:我们在填表时,要多读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划找出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教师适机指导朗读。

  4、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读课文,反馈)

  师: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5、生思考回答。

  六、当堂训练

  口答题:你们在现实生活、学习中遇到类似滥竽充数的情况吗?举例说一说。

  《滥竽充数》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

  2、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让学生懂得: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能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让学生懂得: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寓言故事是《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板书:滥竽充数) 。

  2、理解题目: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不懂的字查字典,谁能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难理解?(竽:古乐器,形状像现在的笙。充数:凑数。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谁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理解词义。

  (2)思考:《滥竽充数》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齐读课文,看看有没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在内。

  (2)指名朗读课文。

  (3)交流故事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内容)

  3、小结。

  这则寓言说的是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而南郭先生不会吹,于是他混在吹竽的队伍中充数,齐泯王即位后,他喜欢听人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

  1、默读课文,说说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你能想象他是怎样滥竽充数的?

  说话练习:每逢吹竽,他( )。

  3、过渡:像南郭先生这样一个不学无术的.人,难道真能永久地混下去吗?

  4、南郭先生后来为什么逃走了? 他听到了一个什么消息?(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5、想象南郭先生逃走时的样子,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情。

  练习说话: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 )。

  6、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揭示寓意:一个人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之类的事情,也有像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

  五、课后延伸。

  1、续编故事:这下我们可为南郭先生担心起来了,你想啊,他再也不能滥竽充数啦!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失业了,下岗了,下岗后的南郭先生该干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帮他出出主意吧!

  题目:《南郭先生下岗后》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同伴和你的家人听。

  《滥竽充数》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让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重点

  通过对三个问题的讨论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

  说出寓言故事所阐述的道理。

  教学时数

  第二课时

  教具准备

  小黑板大字课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讲排场机会待遇腮帮继承脾气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寓言《滥竽充数》。

  三.围绕问题,自学课文。(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四.讨论问题,理解课文。(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南郭先生不会装会的样子,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恶嘴脸。)

  1.分组讨论,理解课文。

  2.大组交流,切透课文。

  3.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爱讲排场有机可乘

  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不会装会

  只好逃走无机可乘

  五.比较句子,体会语言特点。(读中比较,体会寓言语句的准确、生动性)

  1.每逢吹竽,他也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2.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混在队里充数。

  六.选择句子,掌握寓意。(根据课文内容和讨论的.三个问题,正确地选择寓意)

  1.齐王爱讲排场容易被人钻空子。

  2.南郭先生靠欺骗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一个人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七.想象复述,深化寓意。(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1.想象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具体表现。

  2.想象南郭先生混不下去的狼狈相。

  3.你还可以想象其它环节。

  八.拓展活动,丰富知识。

  守株待兔南辕北辙拔苗助长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叶公好龙亡羊补牢坐井观天

  老马识途自相矛盾刻舟求剑老骥伏枥

  九.布置作业,分层练习。

  1.将《滥竽充数》利用想象复述给同学听。

  2.选择拓展活动中的一则,复述给同学或者听课的老师听。

  《滥竽充数》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竽眼儿”“齐闵王”等词的字音。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3、能读通古文,能对照课文初步理解对应的古文。

  4、能读懂含有“滥竽充数”的句子,并能用滥竽充数造句。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竽眼儿”“齐闵王”等词的字音。能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读懂含有“滥竽充数”的句子,能用滥竽充数造句。

  【教学难点】

  理解寓意,懂得做人要有真才实学。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使学生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练习题的拓展延伸,使学生掌握滥竽充数的几种意思,从而把课文学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寓言二则》中的第一篇《掩耳盗铃》,谁说说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

  2、师:什么叫寓言?

  3、师:列举你们所知道的寓言故事?

  4、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篇《滥竽充数》

  (师板书课题:滥竽充数)

  二、初读课文,检查词语

  1、请同学们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的要求)

  2、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3、理解词语“竽眼儿”。

  4、再次读词语。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老师读,学生思考课文中都讲了谁,他们有什么喜好?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理解词语“排场”)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男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南郭先生是怎样吹竽的?

  2、看图,图中哪位先生是南郭先生,你们觉得他的样子可笑在哪?

  (不会吹、装腔作势、照样子学、作假)

  3、随机问:南郭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4、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为什么还要装腔作势的混在队里充数?(女生读课文)

  5、你们想象一下是什么样的待遇?

  6、一个不会吹竽的.人,却能得到很高的待遇,而且还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人发觉这是为什么?

  (会作假、在三百人的乐队里、齐宣王选拔人才时制度不严格)

  7、这样一个不学无术、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能永久的混下去吗?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男生读课文。

  2、南郭先生为什么混不下去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南郭先生很会作假,又能获得高待遇为什么还要偷偷地溜走?

  2、理解词语“只好”。

  3、你能把“偷偷”换个词吗?

  4、教师小结:像南郭先生这样一个不学无术、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只能混得了一时,却混不了一世。当真相暴露时,他只好夹着尾巴偷偷地溜走。

  5、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6、全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揭示课题,理解寓意

  1、理解“滥竽充数”

  2、用“滥竽充数”造句。

  3、全班齐读。

  五、拓展练习,升华寓意

  1、我会说。

  2、我会提。

  3、我会选。

  六、了解出处,古今对照

  1、寓言学懂了,你们知道他出自哪吗?(介绍韩非子)

  2、我们这节课学的课文就是根据这段古文编写的。自己试着读一读。

  3、跟着教师读,学生找相应的段落。

  4、教师读,学生找相应的段落,然后指名读。

  七、布置作业,发挥想象

  南郭先生偷偷溜走后会怎样?

  《滥竽充数》教案 篇10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寓言二则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28人。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学习习惯比较好,基础扎实,大多数学生爱读书,作文水平提高比较快,但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学困生比较多,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一定难度。

  三、教学内容分析

  由虚构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经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每则寓言的题目都是一个成语,所以也是两个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寓言先说那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写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马上被人发现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人们常用“掩耳盗铃”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

  《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充数,后来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溜走。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里充数,蒙混度日的人。寓言告诉我们: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四、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理。

  4、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六、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 一课时

  一、出示插图,引导看图。

  师:图上画的有哪些人?他们在哪儿干什么?

  生:图上画了两个人。

  生:他们在一个大门口。

  生:有一个人左手捂着自己的耳朵,右手伸手摸一个铃铛。

  生:不对,老师,不是伸手去摸,他是想偷去。

  师:对,那个人正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今天来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二、板题读题,释题。

  掩耳盗铃: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寓言:含有一定道理的小故事。

  三、自由读文。

  要求:

  1、自学课文生字词。

  2、找出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读一读。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

  2、指名逐节读文,正音。

  3、指明读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五、阅读课文,由结果和课后第三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学习。

  讨论:(1)为什么他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呢?

  (2)他在偷铃铛之前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生:因为铃铛是有人碰它,它就会响的,古时代这样的'铃铛就是用来做门铃用的。

  生:他只捂了自己的耳朵,并没捂住别人的耳朵,别人当然听的见。

  生:这个人真傻,他明明知道铃铛一碰就会响起来,他还想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他以为别人都听不到,这骗谁呀?只能骗自己。

  生:他的想法真是大错特错了。因为他只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不可能听不见的。

  ……

  六、联系实际讨论,明白寓言的道理。

  1、 讨论:这个故事可笑在哪里?

  学生小组讨论。

  师:对,这个人明知有这样的结果还去做,真是自己骗自己,他被抓呀,活该!同学们,我们能做这样的事吗?

  2、 引导学生明白寓意。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在明白寓意的基础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升华所学的道理:掩耳盗铃是一自欺欺人的傻事,千万别这样做。

  第二课时

  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

  1、师:课前,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请你有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课件:滥竽充数)

  3、师:结合刚才我们看的动画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在理解上有难点?(课件:点击后显示)

  竽:簧管乐器。

  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请同学们快速查字典,并据词定义。(点击显示 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你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到文中能解释这个成语的句子。

  2、学生反馈

  师: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不同意:说说你的意见,再请同学们读读课题,再读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到底哪一个句子更能解释这个词语 。)

  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3、师:我们来一起读读这个句子,什么叫“装腔作势”?

  从句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在装腔作势?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简笔画“装腔作势”

  师:这就叫装腔作势。(点击:装腔作势)请同桌之间学着南郭先生的样子互相做做这个动作,然后再读给同桌听一听。

  师:谁愿意上来扮演南郭先生,做做装腔作势的样子,大家给他们配上朗读。(4-5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读这个句子)

  师:这会老师要当一回齐湣王,听听个别朗读,谁来试试?

  (2-3名学生)

  师: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你还有什么特别的体会?

  生反馈:“也”说明南郭先生是学着其他吹竽人的样子在装腔作势的是啊!(点击:也)(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

  “混”说明他装腔作势非常象,才能蒙混过关的。南郭先生就是这样装腔作势,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点击:混)(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引导阅读,合作填表。

  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小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你们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小研究员吗?

  师:看来,小研究员们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研究活动我们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的,每个小组一张研究表,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生:观察表格。

  师:谁来说说这张表的要求?学生反馈。

  是啊,我们在填表时,就是要多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找到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

  师:我先请一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请你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够滥竽充数的原因,再读读文中有关的句子说明理由。

  A、齐宣王爱讲排场。板书:爱讲排场

  句子: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300人。他常常叫这300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师:读读这两个句子,用句中的话说说什么叫讲排场?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句子,谈意见。

  师:其他组还有补充吗?

  B、南郭先生善于装腔作势。板书:装腔作势

  (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

  师:请你读读这个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你能用恰当的关联词将它联起来吗?(“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师:再读这个句子,你认为在读的时候哪些地方还要加强语气?

  生:反馈意见。(点击:一次又一次)

  师:让我们将这两个表示原因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4、追根究底,感知寓意。

  师:谁来汇报一下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结果。(板书:结果 只好逃走)

  出示句子: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师:读读这个句子,这个消息指什么消息?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说说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体会?

  (个别读——集体读)

  师:还有哪个词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只好”——没有办法,无奈的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个别——集体)

  5、 感情朗读,畅谈体会。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

  (读课文,反馈)

  师: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师:谁能象老师那样用一个四字的成语将启示概括出来。

  板书:真才实学

  严格把关

  师: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1、师: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 之类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好的,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闻现场,那儿正在开展“寻找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的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新闻前线

  ——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

  2、师:我们要请一位同学作主持人,请他来采访我们在座的同学。谁愿意出任?

  先由我来采访这位勇敢的主持人:你叫什么名字?有过主持节目的经历吗?你打算怎样开展你的采访活动?你对自己有信心吗?我们对你充满信心,开始行使你的权利吧!)

  3、学生接受采访,要求对事不对人。(你的身边有南郭先生吗?你能和大家说说吗?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4、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谈话非常的精彩,我想要是南郭先生这会儿能听到同学们的发言的话,一定会羞愧得想找个地缝钻下去的。我们的主持人更是让我佩服,我敢说崔永元象你那么大的时候肯定没你行,好好干。

  2、填空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告诉人们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业安排

  南郭先生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失业了,下岗了,下岗后南郭先生该干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帮他出出主意吧。

  课件出示:小练笔——南郭先生下岗后

  十、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了解什么是寓言(引导学生搜集查找)

  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精炼、生动的故事里。它是人民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来源于古代人民的口头创作,借助某种自然(动物、植物、无机物)或人的活动现象,来表现对某种人或社会现象的理想、评价、赞扬、批判或嘲讽的作品。它反映了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高尚道德情操的光芒,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表现了人民优越的艺术才能和幽默风趣。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寓言才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它主要的特点是:

  (1)一般用一个假托的故事来隐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大量采用拟人化手法。

  (3)具有强烈的夸张和讽刺的意味。

  2、《滥竽充数》的动画片。

  十一、自我问答

  1、学了《寓言二则》之后,我们有什么想法,有哪些感受呢?

  2、我们怎么认识南郭先生这个人,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课堂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语。

  腔( ) 掩( ) 铃( ) 偷( )

  空( ) 淹( ) 岭( ) 愉( )

【《滥竽充数》教案】相关文章:

《滥竽充数》教案08-26

《滥竽充数》教案6篇08-06

滥竽充数作文12-24

滥竽充数作文04-06

滥竽充数续写02-27

滥竽充数故事作文05-10

新编《滥竽充数》_700字01-29

滥竽充数后传_800字02-22

滥竽充数新编作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