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咏鹅》优秀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咏鹅》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咏鹅》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识字与拼音结合,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6个生字。
2、带表情、有节拍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3、知道鹅的美丽和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字词卡片。
2、学生准备手工材料或彩色画笔。
教学流程:
一、引入
1、猜谜语,激趣导入。
2、创设情景,图画展示,教师描述:骆宾王真聪明,7岁就能做诗,你们今年也七岁了,聪明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咏鹅》这首诗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圈一圈。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学会。
3、找一找。把最喜欢的一行诗多读几遍。
三、识字
1、同桌互查字音。
2、“找朋友”游戏。问:谁是我的好朋友?学生用生字回答。
3、请一名学生当老师领大家读。
4、你还有哪些字不认识?请别人帮忙。
四、熟读课文
1、朗读。把你喜欢的诗句或全诗读给大家听,并请小伙伴们评一评。
2、师范读。借助图画,引导学生观察从什么地方看出白鹅美丽,抓住表示动作和颜色的`词,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生练读、指名读、同桌读、挑战同学读。
4、读全诗,配上优美的音乐,学生有感情朗读全诗。
五、表演
分角色戴头饰进行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六、练习
1、读字练习。男女生轮读、接读。
2、画一幅美丽的《白鹅图》。
《咏鹅》优秀教案2
一、背一背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在这一课里,我选择了让学生背古诗导入新课,教学开始,教师便问:“同学们,你们会背古诗吗?(这时学生便会自告奋勇的背他们在幼儿园里学过的古诗,背书中教材中学过的古诗等。)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非常有趣的古诗,诗名叫‘咏鹅’你们喜欢吗?”
这一环节的教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古诗的氛围,也使他们所学的古诗得到展示,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读一读
古诗语言凝炼,意境幽远,刚入学的小学生难以领会诗人遗词造句,布局谋的独到之处,但古诗有规律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则会使孩子们都喜欢读,如果老师再辅以相机的指导,孩子们读起古诗来就会像唱歌一样高兴,读着读着自然也就能背了,意思也慢慢明白了。
在揭示课题后,紧接着出示“白鹅戏水图”,瞧,它长的漂亮吗?哪儿漂亮?你想对它说点什么呢?这么漂亮的白鹅,可我们的诗人只用了两句话就把它写出来了,你们能不能把它读好呢?这样,自然而然引出了古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古诗呢?在读这一环节中,分了五步。
第一步: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
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又可使教师发现学生在自读中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步“正音”探清虚实。
第二步:圈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直到读准字音。
可以采取由易到难的步骤,如自读、互读、指名读、领读、开火车读、去掉音节读、连词读等等。
第三步:在生字读准的基础上,反复练读古诗,要求把诗句读通顺(点名读)
第四步:范读。
在学生读顺的基础上,教师这时就要指导有节奏的朗读,教师:刚才同学们读的挺不错,连大白鹅也想说,你们想听听大白鹅说些什么吗?(放录音)同学们,你们刚才读的非常好,可是你们知道吗?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教师范读,后自由读、分男女读。
第五步:诵读。
1、让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音朗读,想象大白鹅唱歌的场面,脑海中浮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播放课件,展示动态画面《白鹅戏水图》,巩固感知,想象成果。
3、读着这首诗,看看这幅图,你认为最美的是什么?
4、感情朗读。
这五步的读,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强调在积累语言的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怎样阅读,从而掌握自行阅读的真本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三、画一画。
这么美的大白鹅,你能用简笔画画下来吗?学生在充分诵读感悟后,分小组让他们把心目中的这只大白鹅画下来。
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把话变画,通过自己的再造想象力加深对古诗的理解,而且,小组合作,人人动手,画好后全班展示,使诵读、绘画融为一体,这样,愉悦之情支配着学习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审美能力。
四、写一写。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汉字。如:你会认哪个字?不会认的同桌合作学习仔细观察汉字,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或教大家的。然后在全班交流识记方法,教师适当指导,在课堂上留足时间,让学生当堂练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崭新的学生观,相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生命体,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法研究。
设计说明:我在设计《咏鹅》时,注意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全程之中,教师的引导在于激发兴趣,矫正方向,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把“读”的活动在教学中一以贯之,从自由练读到品极美读再到深情诵读,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并在不知不觉中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咏鹅》优秀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画面、表演、吟唱等多通道理解古诗《咏鹅》的内容。
2、能用国画形式再现古诗中盼情境,感受诗画一体、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
3、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创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有画鹅的基础。
2、表演道具,配乐古诗课件,背景音乐。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诗歌,珥解古诗内容,体会鹅戏春水的美景,感受古诗意境。
(l)幼儿完整欣赏古诗,理解古诗含义。
(2)教师播放课件,幼儿听配乐朗诵的古诗,进一步感受古诗的优美意境。
教师: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3)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通过优美的旋律再次感受古诗的意境,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大胆表演古诗《咏鹅》。
2、师幼共同讨论如何用国画形式表现古诗内容。
(1)鹅的基本画法:用中锋画鹅的头和颈,用按的方法画鹅身和鹅尾。
(2)根据古诗内容,大胆想象、添画。
3、幼儿作面,教师指导,再现古诗情境。
引导幼儿围绕古诗内容大胆创作,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4、作品展示,集体朗诵,感受和体会古诗中诗画一体、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
评析:
“诗画一律”是中国画的重要特点之一。中国的古诗词中不乏一些生动浅显的经典古诗,画面感强,易于幼儿理解。
在大班阶段开展古诗配画的系列国画活动,能够更好地让幼儿感受中国画“诗画一律”的特点,深人体会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古诗配画系列活动一般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通过围绕某一诗歌开展语言、音乐、律动、表演等活动,深化幼儿的体验和感受,最后引导幼儿用国画形式表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教师也可以为幼儿作品题上诗歌内容,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中国画诗词人画、书法入画的特点。
教学材料: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让学生配乐进行诗朗诵,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促使学生动脑动口,主动参与,有利于帮助学生去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能力培养。
2、学唱歌曲并进行表演。通过舞蹈表演过程中近一步体会到了《咏鹅》着首歌的'意境。
3、让学生在声情并茂地歌唱古诗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感受以诗配画。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为学生的学习领域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教学内容,课堂气氛良好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节课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把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既有知识教育的要求,又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科学探究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