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

时间:2022-10-06 08:28:14 教案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

  【小小复习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

  1、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哪几种?作用分别是什么?(熟记答题模式)

  2、反复诵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注意易写错的字。

  “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但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哭是笑,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左拉

  【基础积累】阅读全文,完成以下各题:

  1、字词积累

  拮据栈桥糟蹋褴褛煞白阔绰诧异十拿九稳

  2、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最主要的是什么?

  人物、情节、环境

  3、小说的情节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构成。

  4、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

  5、《我的叔叔于勒》选自国著名文学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6、本文以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为主线,以于勒的命运为副线来安排情节,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7、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8、文章的情节按照:开端(盼于勒)——发展(夸于勒)——高潮(见于勒

  ——结局(躲于勒)结构全篇。

  9、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和灵魂。想一想,为什么要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其含义何在?能不能以“于勒”、“菲利普兄弟”为题?

  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和理解,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侧重点。这个题目表现了“我”的态度,对叔叔的同情,对父母的不满。作者就是借“我”来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以“我”的态度来反衬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形成强烈的反差。如果以“于勒”为题,那主人公就是于勒了,写法就大不相同了,就不可能表现同样的主题。如果以“菲利普兄弟”为题,那就要正面描写其兄弟之间的关系,也不好表现同样的主题。

  【点击思维】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她说完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1、文段中“我”、他、父亲、母亲的名字依次是________。

  分析:此题检测学生阅读时的细致认真程度,提醒大家关注作品中的细小知识点。

  答案:若瑟夫;于勒;菲利普、克拉丽丝

  2、本段文字中对“我”的刻画,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描写,对“他”的刻画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描写。

  分析:掌握了人物刻画的常用方法,解答此题就不难了。

  答案:动作、心理;外貌、语言

  3、“我又看了他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一句中“狼狈”一词的意思与下列选项的哪一项相同?()

  A、父亲神色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B、他们狼狈为奸,作恶多端,其下场必定是可悲的。

  C、从贫困山区走来的李华,衣衫褴褛,神情狼狈

  分析:本题主要检测词语的语境义,只要结合具体文句解释即可。例句中“狼狈”为“困苦”之意,A句中“狼狈”意思是“窘迫”,B句中则是“互相勾结”之意;C句中和例句一样,为“困苦”之意。

  答案:C

  4、我心里默念的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分析:解答此题,应从人物的性格角度入手,去揣摩作者的用意。

  答案:这句默念的话,属心理描写,它反复强调了于勒和菲利普之间亲兄弟的血缘关系,表现了“我”对处于贫困之中的于勒叔叔的同情和对父母冷酷做法的不满,与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考巡礼】阅读文段答题。

  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惟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

  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我这位于勒叔叔一到那里就做上了不知什么买卖,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这封信使我们家里人深切感动。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有一位船长又告诉我们,说于勒已经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

  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9,

  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选自2001年安徽省中考试题)

  1、为什么于勒由“全家的恐怖”变成了“全家惟一的希望”?________

  分析:此题检测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注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答案:因为接到于勒的两封信后,全家人认为他一回来就能改变家里生活困难的情况。

  2、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家里人“怎样的心理?________

  分析:由行动分析心理,必须联系上下文考虑,还不能脱离人物的性格实际。

  答案:表现了“家里人”对尽快过上富裕生活的热切期盼和向人夸耀的虚荣心。

  3、最后一段中“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这句话,有照应上文的作用,它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章构思方面的知识点,前后照应的句子反复读两遍,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

  4、读了上文后,你认为于勒是个什么样的人?理由是什么?________

  分析:此题属开放性的题目,对于勒的分析只要不与课文相悖,能自圆其说即可。

  答案:早期的于勒是一个行为不端,乱糟蹋钱的家伙,中年发迹后的于勒变的正直,有良心

  。可年老后的于勒又成为了一个穷人,但他自食其力,不拖累别人。总之于勒既是一个失败

  者又是一个受害者。

  【创新写作】

  1、假设原来在船上的于勒不是真正的于勒,而是与于勒相貌酷似的人。当菲利普一家改乘圣玛洛船从哲尔赛岛到家时,在船上遇到了在请“打扮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的真于勒,这时……(请你根据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发挥想象,菲利普和克拉丽丝将会有怎样的语言、神态和动作?)

  父亲急忙向我们跑来。“克拉丽丝!克拉丽丝!”他眼睛里放着光,脸涨得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快去看啊,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呢!”显然是由于狂喜,父亲抑制不住激动大声说道。“是吗?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来了!”母亲一时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她与丈夫的同样的心情。“快,快去……看看咱们的亲弟弟……”

  2、仿写练习:

  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买不到文思;钱可以买到献媚,但买不到尊敬;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实学;钱可以买到武器,但买不到和平;钱可以买到小人的心,但买不到君子的志气。

  整体感知明构思: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主人公是谁?本文的故事情节是什么?

  这篇小说的人物有“我”、于勒、菲利普夫妇。主人公是谁?是“我”吗?显然不是。“我”只是一个线索人物,着墨不多。是于勒吗?也不是,正面描写他的地方不多,他只在卖牡蛎处出现过一次,其他地方都是侧面描写。作品中着墨最多的就是菲利普夫妇,对他们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从语言、行动、表情、心理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侧面的描写。作者就是要通过他们对待其亲弟弟的态度——认钱不认人,嫌贫爱富——来揭示和批判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社会病。

  情节是围绕“于勒”来展开的,实质上就是围绕一个“钱”字来展开的,来刻画菲利普夫妇的形象的。开端——盼望于勒,是因为他在美洲发了财;发展——夸奖于勒,是因为他要回来报答哥嫂;高潮——见到于勒,发现他是一个穷光蛋,一下子来了一个180度的转弯,不但不相认,而且避之唯恐不及;结局——躲开于勒。前后对比多么鲜明啊,又是多么滑稽可笑啊!

  细读全文明魅力:所谓细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要边读边思考:作品中写了些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情节的安排是否合情合理,决定作品的成败。情节的发展变化是否具有必然性,人物言行是否真实可信,决定作品是否有艺术魅力。前有因,后有果;前有伏笔、铺垫,后有照应、发展;都必须符合生活的逻辑。这些都要逐字、逐句、逐段地细读、细品,才可能看出来。

  作品是如何开头的呢?开头两段写“我”家拮据的境况,前面是概述,后面是具体细节。为什么要写这些?因为后面的故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发展的。如果不是如此拮据,后面的故事可能大不一样了。第二段开头就说:“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这一句特别重要,表现了她的基本性格特征,决定了她对待于勒态度的必然性。要是她安贫乐道、知足常乐,她就不可能那样对待于勒了。因此这两段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为后面故事的发展作的铺垫。

  第三段开头就用了一个“可是”进行转折,直奔主题了,故事拉开了帷幕——渴望于勒归来,热切地盼望了十几年,可是音信全无。为什么还不死心呢?这里设置了一个悬念,引人去读下文。

  第二部分逐步解开了谜底。通过插叙简略交代了于勒离开的原因,接着详细描写了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归来的原因,以及他们这时对待于勒的态度。朝也思,暮也想,等待了十几年,就是不见于勒回来。为什么会如此?又是一个悬念。

  第三部分进入了高潮,终于见到了于勒。遇到于勒,纯属巧合。俗话说:无巧不成书。但这种巧也必须符合逻辑,有其必然性,否则就显得荒唐,难以置信。去哲尔赛岛旅游是促使他们碰面的契机,否则他们可能永远见不到面。这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他们一家为什么要去哲尔赛岛旅游?于勒为什么会在这里出现?他们哥俩怎么会相遇?这一切都是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原因在前面有所铺垫,就是于勒带给他们的“福音书”,也就是钱的诱惑,才导致了这种巧遇。后面一系列故事都是由此引出的。悬念解除了。

  然而,面对一贫如洗、穷苦潦倒的于勒,朝思暮想,等待了十几年的于勒终于见到了,如何对待他,这是对菲利普夫妇灵魂的拷问。他们的感情急剧转弯,马上翻脸不认人,至亲骨肉形同陌路,千方百计避而远之。作品的主题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揭示,给读者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真如俗话所说:“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值得注意的是,作品的主人公虽然是菲利普夫妇两个,但也不是不分主次,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有主次详略之分的。重点是克拉丽丝,作者在她身上着墨最多,菲利普还只是起着陪衬作用。唯利是图,嫌贫爱富,自自利,冷酷无情的人性弱点在她身上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

  把学生的视线引向现实,看一看我们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的人和事,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穷与富的问题,我们要怎么做。

  【阅读分析】

  一、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排比)

  2、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比喻)

  3、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比喻)

  4、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反复)

  二、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手法。

  1、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心理描写)

  2、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环境描写)

  3、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语言描写)

  4、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神态描写)

  三、选择题。

  1、选出文章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理解有误的一项(C)

  A、这个标题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妇的丑恶灵魂。

  B、这个标题的重点在“我的叔叔”四个字上。

  C、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

  D、于勒命运的变化,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2、本文开始描写“我”家生活拮据的作用是(C)

  A、表明资本主义社会人民生活得很苦。

  B、表明“我”家本是一个勤劳的家庭,可是生活得并不好。

  C、说明急切盼望发了财的于勒回家的原因。

  D、写明家里人的吝啬,为后文作埋伏。

  3、文中反复写于勒来信的作用是(A)

  A、引出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

  B、表明于勒是个讲感情的人。

  C、表明于勒已经是个“有钱人”并且是个善良的人。

  D、表明菲利普夫妇当初把于勒打发到美洲去是正确的。

  4、对句式的类型和句式的变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A、“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这是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是:“既然你知道不是他,就不该这样胡说八道。”

  B、“我也正是这么想呀!”这是祈使句,改为陈述句是:“我也正是这样想的。”

  C、“这无可疑了。”这是陈述句,改为感叹句是:“这有什么可疑的呢

  D、“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这是否定句,可以改为双重否定句:“后来大家没有一个不说话。”

  四、“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说说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

  五、阅读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A、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B、她很快地说:“·····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C、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D、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的。”

  E、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①删去以上五句话中加线的词语,好吗?

  ②母亲对于勒的称呼有哪些变化?为什么?

  ③C句中的“他们”指谁?为什么怕“他们”看出来?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11-06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08-30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03-03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04-05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10-12

我的叔叔于勒读书笔记06-02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精选19篇)01-04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合集)09-16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精选19篇)04-13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热】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