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一摆、想一想教案

时间:2022-07-24 10:44:40 教案 投诉 投稿

摆一摆、想一想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摆一摆、想一想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摆一摆、想一想教案

摆一摆、想一想教案1

  教学内容:

  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体会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二、新课

  1.出示两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2.为什么两个圆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4.若4个小圆片呢?(学生继续动手摆)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5.小结

  教师提问

  (1)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2)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4)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数?(6个数)

  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

  圆片的个数十l=摆出的数的个数

  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个数)

  三、课堂作业

  在○里填上、或=。

  35○53

  78○69

  13○31

  70 9○79

  63-3○70

  80○81

  65○65+5

  37○37-1

  100○90+9

  四、课外实践作业

  每个同学回家后分别拿9个和10个小圆片,摆出不同的数给爸爸、妈妈看,看谁摆的又快又对。

  教学反思:

  今天的这堂课,我为各小组准备了学具卡片,小组内分好工后便开始了学习,我到各组查看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但是这一次,我不在直接指出知识上的错误,而是指导各组怎样更好的合作交流,换句话说,我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留下的是过程性的点评。在集体汇报环节,我请一组同学汇报,其他组倾听,并及时给出意见,虽然可能还有个别小组会出现不愿参与别的小组现象,但整体上,却有了进步,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会指出意见不统一的地方,汇报不在是说给老师听,我想,我们的学本式又有了一些进步。

摆一摆、想一想教案2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摆一摆想一想》课堂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摆一摆想一想》课堂实录

  经验的确不等同于体验。就词性而言前者大多被作为名词使用,后者常常表现为动词;在汉语中前者被当作认识论的概念、知识或技能,后者则往往作为得到知识技能的一种过程、一种途径;前者指向的是真理世界,后者指向价值世界。

  经验与体验又常常被大家混淆。其实一个简单的例子能凸显两个概念的区别:一位教师执教“摆一摆,想一想”一课数遍,但没有引起他内心的感受、反应和联想,对他来说只是拥有关于这节课的经验;另一位教师执教同样内容的课后通过自己的感悟、辩别与反思,形成了对这节课的独特的、具有个体意义的感受、情感和领悟,他拥有的不仅是关于这节课的经验,还有更多的是体验。

  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那么,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需要的是经验还是体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妨以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下)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一课细细揣摩。

  一、拟定教学目标

  如果纯粹以“经验”为目的,这节课的目标(以下称目标一)可以这样陈述: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数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的规律,同时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如果以“体验”为最终目的,那么目标(以下称目标二)则要重新定位:(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独立操作、交流等活动,巩固100以内数位及数值的概念;(2)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猜想、验证、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悟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合理性的同时,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3)用教师对数学及课堂的情感塑造学生的情感,用教师对数学及课堂的态度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如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并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在交流反思中发现自己数学活动中的错误或别人的好方法,能及时改正或采纳。

  两个目标不仅仅是字数的差别,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的差异,这正是体验与经验的质的区别。在目标一中,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会有自己关于这个知识的经验,这个经验偏重于单纯的认知性理解,即以往教学中最强调的知识技能。叶澜教授曾说:“把课堂教学从整体生命中抽象隔离出来,是传统教学观的致命缺陷。”但是,如果这个“经验”是一个情感的生命体,课堂便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在目标二中加大了情感的融入,特别指出了“用情感塑造情感,用态度影响态度”。

  我们可以非常感性地欣赏这样一句话:“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入、诗意与个性色彩的那一种形态;是一种注入了生命意识的经验。”

  二、体验数学课堂

  体验数学课堂的维度是多向的: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体验数学概念间的联系、体验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体验数学的思维方式及方法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还可以体验课堂里的教师、同伴、环境与氛围……每一项体验的内容不可能完全孤立,但可以从一些片断中有侧重地加深对体验的理解。片断(一)至片断(五)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数学流程,这里人为地分割只想借一个片断说明一个问题。

  片断(一)——体验数学方法的价值。

  师:请大家用三颗围棋摆在数位表上,摆1次顺便把这个数写下来。(学生独立尝试摆棋,并写下摆出的数)

  师:现在不急着上台演示,先在4人小组里交流一下,你一共摆出了几个数,分别是怎么摆的?通过比较,推荐出小组中的最佳摆法。(学生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愿意上台介绍一下你们组的最佳摆法。

  生:我们组最好的摆法是这样的:(演示)先把3颗棋都摆在个位上,是3;再移一颗到十位,是12;再移一颗到十位,是21;再移一颗,三颗都在十位上是30。

  师:老师做你的小助手,把你刚才摆的4个数写下来(板演:3、12、21、30)

  生:老师,我发现这些数正好一个比一个大9。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我们组的摆法正好和他们相反,我们先把3颗棋全放在十位上,再一颗一颗移过去。

  师:那你们摆出的数分别是哪几个呢?

  生:是30、21、12、3。

  师:很好,还有其它不同的摆法吗?

  生:我们组先摆12,再交换位置是2

  1,摆一个3,再换位置30。

  师:请你上台把它们摆出来。(生上台演示,师板演12、21、3、30)

  师:原来你们是交换了十位和个位上的棋子颗数。

  师: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摆法?说说理由。

  生:我喜欢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这样一颗一颗移不会忘记,而且4个数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它们一个个大起来。

  生:我喜欢第三种摆法,只要摆好一个数,交换它们的位置,就成了另一个数。

  生:这种摆法有时候会忘记已经摆了哪些数。

  师:每一个同学都有心目中适合自己的好方法,不管用哪种方法来摆,摆出的都是4个数。

  从独立操作到小组交流并非在“追风”,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从无序到有序,最终有了自己心目的最佳摆法,让认识活动本身与学生的认知需要(如好奇心、求知欲)发生了关联,而选择最佳方法让学生的愿望和喜好也介入了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中,这正是经验升华为体验的转折点。

  片断(二)——体验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师:还想继续摆棋子写数吗?你们可以从1、2、4、5颗棋中选,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摆一摆,记一记。(学生活动)

  师:我们还是不急着说,请你帮你的同桌先检查一下,他摆对了吗?(学生活动)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帮助同桌检查的。

  生:我的同桌摆的是4颗棋子,我用4颗棋子重新摆了1遍和他摆的一样。

  师:这位同学是用重摆一遍的方法来检查的,好办法。

  生:老师我是用眼睛看的,我发现它少写了一个41。

  师:你是怎么看的。

  生:5颗棋子分成两部分就是5、14、23、32、41、50

  师:老师听懂了,你把分解数5的本领用到这儿了,同桌改正了吗?(同桌点点头)谢谢你!

  师:你们刚才在摆的时候,老师选了6颗棋,不过没有摆,脑子里想了想,写了这几个数(板演:6、15、24、34、33、42、51、60)你们帮我检查一下。

  生:34不对。

  师:你怎么一眼就发现了老师不对。

  生:用6颗棋子是摆不出34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34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之和是7,而不是6。

  师:谁听明白了?

  生:我听明白了,用6颗棋摆的7个数,它们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正好等于6,0+6=6,1+5=6,2+4=6……,不可能等于7。

  师:加一加,也是检查的好办法!太谢谢你了!

  体验的出发点是情感。这个片断中摆棋子的方法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已有的先在感受出发去参与、体验多角度检查的策略,很显然学生对摆棋写数的知识有了自己的态度,他们亲近或排斥某种方法,特别是在检查的过程中对知识有了更深的感受与领悟。

  片断(三)——体验数学的思维方式

  师:刚才我们分别用1-6颗棋摆出了相应的数(演示)。现在老师想请你们猜一猜,如果用7、8、9颗棋各能摆出多少个数呢?

  生:各能摆出8、9、10个数。

  师:谁赞同他的猜想,说说你的理由。

  生:用1-6颗棋摆出的是2、3、4、5、6、7个数,所以用7、8、9颗棋就能摆出8、9、10个数。

  师:一定吗?

  生:一定。

  师:这毕竟是我们的猜想,想要变成现实只有通过验证。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不过这一次你可以选择摆一摆,也可以不摆,在脑子里想,分别写出摆的这些数。(学生活动)

  师:通过验证,你们的猜想正确吗?

  生:我用9颗棋写出了10个数:9、18、27、36、45、54、63、72、81、90。

  生:我用8颗棋写出了9个数:8、17、26、35、44、53、62、71、80。

  生:我选7颗,写了8个数:7、16、25、34、43、52、61、70。

  师:事实证明你们的猜想完全正确。

  这里,学生的活动是以自身的需要为动力而展开的,在摆与猜测之间是否能建立学生想象中的关联,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猜想与验证是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猜想不是凭空,验证也不只是一种模式,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各自的结论,此时摆与想会以一种全新的意义融入学生生命之中。这正好说明了体验的结果不仅仅是产生情感或对所学知识的喜好,更重要的是生成新的意义,即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对这一知识有更新的思考,并把这种思考提升为一个数学方法或一种数学思想。

  片断(四)——体验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师:突然想起一件事,我的年龄和我女儿的年龄正好都可以用7颗棋子摆出来,你能猜出我和女儿各几岁吗?

  生:老师70岁,女儿7岁。

  师:是吗,你们看见过70岁还这么年轻的老师吗?

  生:老师不可能70岁,我猜你25岁,女儿16岁?

  师:25-16=9,说明老师9岁的时候就生女儿了?

  生:这不可能,我猜老师34岁,女儿——?

  师:给你一个提示,你在猜年龄的时候,可以参照你和你***年龄。

  生:我知道了,老师34岁,女儿7岁。

  生:我和我***年龄可以用9颗棋子来表示,我妈妈36岁,我9岁。

  “70岁与7岁”这种丰富的联想,不再是学生的生活、意识或生命中无关的东西,在这个片断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认知结构、价值取向或自己已有的经历去理解、感受、建构知识,从而生成自己对知识的独特感受、领悟和意义,所以会有36与9岁的“对话”,在学生各自的生命中有了一次更深刻的体验。

  片断(五)——体验数学的魅力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用1-9颗棋摆出的这些数(演示),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活动)

  生:我们发现这组数是有规律排列的,第一行是1、2、3、4、5、6、7、8、9。

  第二行是十几,第三行是二十几,第四行是三十几的数……

  生:我们发现竖的看这些数都是9个9个增加的。

  生:还可以斜的看,它们是10个10个增加的。

  师:真棒,还可以从多种角度观察,比如说横的看、竖的看、斜的看。

  生:我们还发现摆出的数比棋子要多1!

  师:谁和他们的发现是相同?你能反过来说说吗?

  生:棋子的颗数要比摆出的数少1。

  师:也可以说摆出的数的个数和棋子颗数相差1。

  师:你能顺便估计一下我们今天一共摆了几个数吗?

  生:100个

  生:50个

  生:80个

  师:有什么好办法能验证一下吗?

  生:只要1+2+3+4+5+6+7+8+9+10就可以了。

  师:结果是多少呢?

  生:55

  师:你为什么算得那么快?

  生:1+9是10,2+8是10,3+7是10,4+6是10,一共是40。再加上10是50,再加上5是55。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100以内的2位数一共有99个,如果老师让你们回家把其它的数全摆出来,你要准备多少颗棋?

  生:100颗。

  生:不对,20颗。

  生:是18颗。

  师: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100以内最大的两位数是99,用18颗棋摆。

  师:真聪明。

  师:如果用10颗、11颗、12颗……来摆,你们再来猜想一下,分别能摆出几个数?

  生:分别能摆出11、12、13、14……个数。

  师:真的吗?

  生:一定是的。

  师:很遗憾告诉大家你们的猜测错误!有时规律是不变的,有时规律只适合某一段,到了另一阶段规律就会发生变化。

  师:至于用10颗以上的棋能摆出多少个数,留给大家课后去证明。

  体验的归结点是产生新的情感。这里观察的方法、估算、简算、规律的永恒与变化等。“所有”的知识在这一刻全部融合在一起,学生和这些知识也不可分割也融合在一起,学生可以全身心地进入知识之中,而知识又以全新的意义和学生构成了新的关系。

  我们可以再一次感性地品味这句话:“我听到过,过眼去烟;我看到过,历历在目;我做到了,铭记在心.

摆一摆、想一想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的认识。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归纳整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二册第45页。

  教具学具准备:数位顺序表,汇总表,圆片10个,实物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

  今天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一(2)班小朋友们上课,大家高兴吗?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下?(鼓鼓掌)。拍几下好呢?(出示数位顺序表)在个位摆两个珠子。

  问:这样应该拍几下?(2下)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移动珠子到十位。问:现在应该拍几下?你又是怎样想的?

  师:刚才大家说的好,拍的也很整齐,老师真高兴。下面把小圆片和数位顺序表准备好,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二、学生动手实践

  (一)、用3个圆片摆数

  师:用3个圆片在数位顺序表上摆数,并把摆的数填在横线上。

  1、学生摆数。

  2、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摆的?

  3、学生汇报。

  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摆的?学生上台在实物投影仪上边摆边说。

  (1)生:把三个圆片放在个位上,就是3;移一个到十位就是12;再移一个到十位就是21;再移一个就是30。

  (2)生:先把三个都放在十位就是30,再都放在个位就是3,一个放在十位,两个放在个位就是12,掉一下就是21。

  4、不管怎样摆,摆出的都是几个数?怎样摆才能作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二)、自选1、2、4、5个圆片中的两种摆数,并做好记录。

  1、学生摆数。

  2、汇报摆数情况。并用电脑汇总。

  三、总结规律

  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讨论发现的规律。

  2、学生汇报发现的规律。

  1、1个圆片能表示2个数,2个圆片能表示3个数

  得出:摆出的个数比圆片的个数多1。

  2、1个表示1、10,4个表示4、13、22、31、40

  得出: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正好是圆片的个数。

  四、运用规律

  1、根据刚才的发现,你能猜出6个圆片摆几个数吗?老没有摆,就写了出来你能帮我检查一对不对。

  电脑中出示6、15、24、34、42、51、60、

  2、学生判并说明理由。

  3、学生猜7、8、9个圆片能摆出的个数。

  4、学生自选一种用你想用的方法写出他们的数?

  5、学生汇报能摆出的数,教师在电脑中填完表格。

  6、观察表格,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得出:横着看,个位数字从小到大,十位数字相同。

  竖着看,个位十位数字相加的和就是珠子的个数。

  斜着看,十位数字从小到大,个位数字相同。

  观察所有的数,你猜猜一共有几个数?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如果10个圆片能摆几个数?11、12个呢?跟今天发现的规律一样吗。

摆一摆、想一想教案4

  教学目标:

  1.结合前面所学的数的分解、组成的知识,经历动手摆一摆的实践活动,直观形象地理解并巩固10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数位”、“数值”的概念。

  2.在合作中主动探索数学、数学方法以及寻找事物规律的方法,能够完整地写出N个棋子可以摆出的(N+1)个数,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在愉快的操作中感受数学的奥秘,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在摆棋写数的活动中发现用棋子表示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能根据发现的规律看数画棋,直接写出用8、9、颗棋子所表示的数。

  教学准备:课件、磁铁、学生练习纸、学具——圆片(象棋棋子或五子棋棋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变一变

  1、你们喜欢玩吗?今天我们要玩出花样、玩出水平。

  2、用数表示一个磁铁

  老师这里有一个磁铁,你能用什么数来表示?——1、10

  有了“数位顺序表”的`帮助,这个磁铁像孙悟空一样会变的,放在数位表的个位上,表示1,放在数位表的十位上,就表示10。它放在不同的位置就会表示不同的数。

  3、 用数表示两个磁铁

  现在有两个磁铁,你又用什么数来表示呢? ——2、20、11

  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二、教学互动活动设计——摆棋探秘

  (一)摆3颗棋。

  1、让学生自己摆3颗棋子。

  要求:(1)用3颗棋子独立摆一摆,可以摆出哪些数?写下来。

  (2)想一想,怎样摆,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2、跟同桌交流摆的方法。

  3、汇报。思考: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4、有规律、有顺序的是怎样摆出来的?

  5、3颗棋摆出了哪几个数?3、12、21、30

  (二)自己选择棋子颗数摆数

  1、选择4颗、5颗或者6颗棋子在数位表上摆一摆。

  2、汇报展示

  3、你们摆的时候,老师也摆了一下,不过没有动手,是放脑子里摆,摆出的数是:6、15、24、34、33、51、60

  请为老师评判——34需要7颗棋摆出的,漏了42。

  4、根据前面的规律,摆54需几颗棋?62呢?72呢?

  5、观察 6、15、24、33、42、51、60,还发现什么规律?

  (三)猜一猜:7颗、8颗、9颗棋子可能摆几个数?

  ①猜想

  ②验证——摆一摆或写一写

  (四)观察完成的表格,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三、课外延伸

  学生猜想10颗、11颗、12颗……可能摆出几个数?并让学生课后自己验证。

  四、

  同学们谈谈这节课学了些什么?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摆一摆、想一想教案5

  教学内容:

  教材第51页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感悟位值思想。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感悟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具准备:

  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用珠子和数位表上一节数学课。

  2.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二、在操作中感受位值思想

  1.出示两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2.为什么两个圆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看来小圆片在数位表中所在的位置太重要了,我们把圆片挪来挪去就表示大小不同的三个数,分别是2、11和20。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后汇报:用3个圆片可以摆出5个数。分别是3、12、21和30。你知道怎样摆能表示最小的数吗?怎样摆能表示最大的数?]

  4.若4个小圆片呢?(学生继续动手摆)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5.在操作中学生体会有序思考

  教师提问,学生摆后回答

  (1)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2)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摆一摆、想一想教案】相关文章: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01-23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04-21

《摆一摆》教案09-16

一年级《摆一摆、想一想》教案09-10

一年级下《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06-24

中班音乐活动《举你的右手摆一摆》教学反思11-18

《小朋友想一想》教案01-14

小朋友想一想小班教案11-05

立定跳远预摆教案(精选15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