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
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五彩池》。我们学校许多教师都没去过五彩池,我想请同学们为老师设计几条宣传五彩池的广告语,为了写好广告语,我们必须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同学们有兴趣完成这个任务吗?现在老师先带领同学们去看看五彩池。
1、播放五彩池录像或.课件(也可用挂图、投影),出示精美的图像,配上优美抒情式的音乐,老师以课文第二、三两段的内容作解说。
2、讨论观看五彩池景色后的心情或感受(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五彩池美丽与神奇)。
二、朗读体会,观赏五彩池
引言: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要想深入了解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就得认真学习课文。我们先自学第二自然段。
1、读读、画画重点词句,了解五彩池的特点。
(1)交流学习所得
从“各种不同颜色”“光辉”“宝石”“闪耀”等词语体会五彩池的美。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想象它所描写的美景。
从“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无数” 等词语体会五彩池数量众多。
从“大的……”“小的……”,体会水池大小、深浅不一。
从四个“有像”,体会五彩池形状各异。
(2)讨论这段话中的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水池还有像什么的?”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大胆想象。(可以配乐想象)
(3)小结。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我们一时也说不尽,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
2.朗读训练。自愿试读,齐读,启发学生读出美感,读出赞美之情。
三、欣赏五彩池水的美丽与神奇
1、先自学,后讨论。五彩池的水为什么会令人更惊奇?重点感悟水色变化的美丽与神奇。
从第一句领会五彩池的美丽。水源相同,各个池水颜色却不同。
从第二句话中“上层、下层、右丰边、右半边”的不同颜色,体会五彩池池水的变化多端。
从第三话句“水舀起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体会五彩池水的神奇:看起来,水色丰富多变;舀起来,“什么颜色也没有”。
2、想想为什么课题叫《五彩池》?
因为色彩五颜六色,变化多端,所以叫《五彩池》。
3、朗读训练。可范读,自己练读,自愿报名读,配乐听读,齐读。尤其要读好转折语气“却”“可是”。要指导学生读出惊奇的心情、神奇的感觉。
四、探究原因,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1、学生质疑。
2、小组讨论
3、启发汇报(老师报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画演示。)
4、看着板画,介绍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
(1)同桌介绍
(2)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当导游员,给大家介绍。
5、小结:欣赏了五彩池美丽、神奇的景色,又听了导游员的介绍,我们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师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五、回应开头,写广告词
引言:学习到这儿,大家一定了解了五彩池的特点,现在能写出吸引游客的广告语吗?
1、学生动笔写广告语
2、汇报交流广告语,师生评价。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推荐阅读《中国名胜经典》等介绍祖国山河的课外读物,了解祖国还有许多像五彩池这样美丽、神奇的地方。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2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弘扬和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的。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去探索、研究,自己解决问题。最后安排自我评价、调节补救环节。这样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苯沂究翁狻K谆八担“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杭”就是杭州,西湖就是杭州的一颗明珠。揭题后让学生思考:从题目看,本文会写什么内容?(描写西湖的美丽景色)让学生简单说一说。
2弊远量挝摹L崾疽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
学生试读课文,指名学生愿意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整体感知,让学生说出文中写了西湖哪几处景物。
3比隙辽字、生词。
二、再读生疑,研读感悟
1毖生读书,提出问题。如: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西湖周围的远山景色如何?湖面的景色如何美丽?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对小的问题当时予以解决,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如上进问题)让学生研究解决。
2本读思考,解决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并可以互相讨论。检查学习效果时,可让学生不按自然段顺序汇报。
各自然段精读设计:
第二自然段:你认为写远山和湖面景色的句子中,哪些词很重要?(绿、青、浓、淡、银镜、飞、一闪一闪等词语)能说说理由吗?你能把这些词读好吗?让学生反复品读。
找出两个比喻句并口头造句。
第三自然段:什么叫“心旷神怡”?文中哪些景物让你心旷神怡,感到特别舒畅?学生自由说。
你能把“心旷神怡”的舒畅心情读出来吗?
第五自然段:先让学生看图,读出图中意境,再配上舒缓优雅的音乐范读课文,反复体会月光下西湖的美丽景色。
通过二、三、四自然段学习,谁能说一句赞美西湖的.话(“西湖真美啊!”等),自然引出:“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三、学做导游,背诵积累
同学们对西湖的美景都感受到了吗?现在有一批外国友人来西湖参观,你们可以给他们当导游吗?
学生对照课前准备好的西湖图片(全景、远山和湖面美丽景色、小洲等主要景点、月光下的西湖风光)当导游讲解,部分学生戴上头饰、面具扮游人。
试背课文。
做“词语汇展”游戏,积累词语。老师说意思,学生猜词语;老师说近义词,学生猜词;老师指(或述)图中景物,学生用一个准确的词描绘。
四、自我评价,调节补救
评价题:
1笨雌匆簦写词语;
2北纫槐龋再组词;
3毙唇义词;
4毖生打比方(如:中秋节晚上,一轮明月宛如一个洁白的挂天空);
5备据课文内容填空。(具体内容略)
学生评价后,根据自己薄弱环节作补偿性学习。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歌内容,了解诗歌意境。
2、用配乐朗读的方式感受我们对大海的热爱”改变
3、感受爸爸、妈妈和“我”对大海的爱,以及大海对“我”的意志品格的影响。重点朗读诗歌,感受我们对大海的热爱。
难点“我让奔腾的浪花钻进我黝黑的身体”这句话的理解。
教具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交代目标
1、词语读准确。
2、简单回忆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二、理解课文,落实目标。
1、诗歌中共有三个人,他们分别怎样做的。
2、学生汇报。
3、读好一、二句。理解“曝光”的意思。现在都是数码相机,简单的讲一下胶卷相机的原理,学生就明白这个词语的意思。
:刚才,是老师讲解了“曝光”的意思,平时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是理解词语的好的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4、爸爸为什么要把海浪装进录音机里呢?(把美留住,可以随时听到---)
5、妈妈为什么要把海浪留在软片里呢?(看也看不够)
6、想象一下,她都会留下什么样的镜头?(波涛汹涌、波光粼粼等)
7、读好这两个句子。
8、我们还可以把海浪装进什么里呢?
用谁,把海浪()在他的()里,说句子。
如:姐姐把海浪请到她的画板上。
爷爷把海浪录到他的'录象机里。
过渡:爸爸把海浪装进他的录音机,那哗啦哗啦的声音,听也听不够,听也听不完;妈妈把海浪曝光在软片里,那美丽的景色,看也看不够,看也看不完。他们分别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对海浪的热爱。那么,我呢,我又是怎样做的呢?
9、学生汇报。
10、昨天留了查字典的任务,你能说说“奔腾是什么意思?
:查字典也是很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11、想象一下:奔腾的浪花是什么样?(不断涌起的,向前不断推进)
12、哎呀,浪花怎么会钻进我的身体里呢?
过渡:是啊,小诗人在不断的与海涛的搏斗中,身体练得强壮了,黝黑(联系生活实际,黑得发亮)了。于是他有了————,他还有了————
13、什么样的目光称为“坚毅”?你在哪看到过这样的目光。(当需要决策的时候,坚强的目光等)
14、你们用联系生活中的内容,理解了坚毅的意思。这样坚毅的目光是怎么来的?
:我们又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把这个词语的意思理解得更加透彻。
15、什么叫“无穷无尽”?还可以用“无穷无尽”形容什么?
16、“无”--“无”—的词语都是表示没有的意思,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在海浪的洗涤之下,小诗人得到了锻炼,他有了强健的体魄,塑造坚韧了品格。
17、整体感情读3——5诗节。
18、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活动练习,巩固目标。
1、配乐品读。
2、完成课后题。
3、顺序,背诵。
四、全课。
板书设计海浪
爸爸装进录音机
妈妈 海浪 曝光软片里
我 钻进身体里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对朱总司令的敬仰之情。
2、 学会写一类生字10个,认识二类生字。
3、 完成课后练习,复习巩固词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掌握略读方法,学习略读。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最后一句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
基础知识;
1、 正音字:泞(ning)陕(shan )
2、 生字:
淅:X xi 左中右结构 查水字旁
组词:淅淅沥沥
沥:L li 左右结构 查水字旁
组词:呕心沥血 沥青 披沥
泞:N ning左右结构 查水字旁
组词:泥泞
袖:X xiu 左右结构 查衣补旁
组词:袖手旁观 袖珍 领袖
嗓:S sang 左右结构 查口字旁
组词:嗓门 嗓音 嗓子
陕:S shan 左右结构 查耳刀旁
组词:陕西陕北
厚:H hou 半包围结构 查厂字旁
组词:得天独厚天高地厚 厚道
炊:C chui 左右结构 查 火字旁
组词:炊具炊烟 炊事 无米之炊
伍:W wu 左右结构 查单人旁
组词:队伍落伍 羞与为伍
亏:K kui 独体字
组词:亏欠幸亏 理亏 功亏一篑
3、 区别字:
伍( )吹( )陕( )嗓( )泞( )
悟( )炊( )峡( )搡( )咛(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第一代国家领导人朱德总司令的事迹吗?今天我们要学习和朱总司令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介绍人物,了解时代背景。
师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朱总司令的资料(图片、文字等),在班内交流,了解时代背景。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课件出示朱总司令的相片,介绍朱总司令革命历程。)
三、朗读课文,认识生字。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朱总司令的崇敬之情,
1、把课文读正确,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词,多读几遍。
3、检查读生词。(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4、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5、分自然段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
6、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语句是描写朱总司令的?
7、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四、配乐读全文,体会饮水思源的道理。
作业: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把课文读好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
思考:从文中能否看出老陈头脚上有伤?
(老陈头步子一扭一扭的,有点踉跄。)
朱总司令为什么不先说话,直接就动手去抓老陈的行军挑子?
他是怎么想的?从这你能看出什么?
“起肩就走”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二、组内讨论:
“这行军挑子容易挑吗?”从文中哪儿能看出来?
(夜雨淅淅沥沥,黄土高原一片泥泞。过了两道光秃秃的山,又过了一条很深很深的沟,村子里黑沉沉的。)
“然而晨光迷蒙,前进的队伍人影幢幢,分不清谁是谁”这句话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四、实践活动。
课外读有关朱总司令的故事,或作品,利用活动课交流。
板书设计:
作业: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读课文,读出对朱总司令的崇敬之情。(各种形式读,如:评读指导、比赛读)
二、学习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指的是文章中人物活动或事情发展所处的一定时间、特定地点以及周围情况等。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社会环境,二是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的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行动。如果没有环境描写,作者很难表达清楚自己的写作目的,读者则很难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课后题,讲清楚环境描写的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规范的书写汉字。
2.朗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培养学生以学致用的能力。
重难点
1.会认、会写生字,理解新词意思。
2.通过多元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乐
学
善思办法通过比一比,赛一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这节课是字词课,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本单元内容,相信大家对字词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这节课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对这一课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1.请同学们读《爱国将领邓世昌》和《古诗》两文章,读准预习时所画的字词。
2.组内交流预习字词的情况,互帮互学。
学生交流词语,理解词义。结合课文语句来理解,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还可以通过字典查找词语的意思。
3.全班展示,多元交流。
(1)说一说两课文的主要内容个是什么?
(2)学生汇报组内学习情况。
(3)学生汇报字词。
劈波斩浪奋勇向前屡中敌舰抢射慷慨激扬
爆炸致远捐躯挣脱热忱逃命顽强视线
(4)开火车给生字组词。
(5)组内赛讲词语的'意思。
(6)以抢答的形式来理解词语。
4.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1)师生共同找出易写错的生字。
(2)以组字谜和儿歌的形式来识记字型。
(3)教师奖励最棒的小组“学习星”。
三、重点指导,关注书写
1.师生共同确定每个生字主笔的定位。
2.教师提醒学生易错的字,书写时要注意。
3.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
4.师生共同本节课内容。
5.布置作业。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6
教学要求:
1、认读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各有什么特点。
3、向同学介绍自己看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
教学重点:
了解两处长城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
教学准备:
建议学生亲自去长城游览一次进行亲身感受
收集有关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录像片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导言
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历有一位伟大的皇帝秦始皇修建了抵御外族侵略的攻势城墙是——长城。长城被称为世界上伟大的历史遗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更多的了解司马台城城和八达岭长城。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小组交流汇报。课上请同学介绍自己去长城时看到的景象和感受,没去过的'同学把收集的长城相关资料进行组内交流。(课内外资源相结合)
三、自学课文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1、默读思考: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各有什么特点?并在书上画出相关语句。
生:司马台长城:险、密、全、巧、奇的五大特点。(中国长城之最)八达岭长城:地势险峻,
2、选择你喜欢的句或段读一读,并试着说说感受。同时指导朗读。
3、练习说话:选择喜欢的长城介绍介绍,看看你能不能把长城的景象介绍清楚注意要抓住特点来介绍。全班交流汇报
4、生生之间互相评议㈣理解积累优美、生动、形象的词句标画优美、生动、形象的词句。
如:堪称:可以称得上。悬崖绝壁:绝壁,陡直的山崖。形容山势险峻。不寒而栗:并不冷而身体发抖。形容非常害怕。精湛:精神,高超的意思。:极其少有。
作业布置:
配合本课学习,建议同学办一期有关长城的小报。
板书设计:
北京的长城司马台长城:险、密、全、巧、奇(中国长城之最)八达岭长城:地势险峻,本文以自学为主,通过朗读和提问学习了课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7
设计思路:
[本篇课文主要记叙了解放战争时期,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全文围绕教科书的“珍贵”,按“盼书→取书→护书→激励”的顺序展开叙述。教学时应结合课后思考题,紧扣“珍贵”,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故事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反差较大,教师可作适当的背景介绍。整体入手,重点体会,避免零敲碎打、串讲串问,保证学生读书思考、质疑讨论的时间,深入体会人物情感,指导读出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懂得革命战争年代读书的不易,了解张指导员为护书而牺牲的意义,从而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学会自我保护的安全知识。
2.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有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和大家讨论解决。
3.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延、艰、锅、替、席、捆、俯、恨、励等;要求会写的字有:延、移、境、顽、强、艰、椅、凳、替、席、省、领、恨、炸等;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延安、转移、环境、顽强、艰苦、椅子、代替、渴望、毛主席、节省、领书、恨不得。
[4.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第2自然段的写法,把“今天,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好”的意思写具体。]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教科书的“珍贵”,感受战争年代读书学习的困难和张指导员舍身护书的可贵精神。
课前准备:
1. 朗读录音。
2.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简介背景
(一)同学们,书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寻常的东西。你瞧,现在老师手里拿的就是一本(教科书)。可是,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在险恶的战争环境里,我们延安小学的同学们要想得到一本教科书是多么的不容易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要流血牺牲,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珍贵的教科书》。(拿出你的小手板课题)指名读课题
[(二)板书课题。读课题,想一想: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三)简介故事背景。]
二、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一)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借助注音和字典把生字读准确。
(二)播放课文的朗读录音,提醒学生注意生字和新词的读音。
[(三)四人小组互帮互学生字词。
(四)出示生字词,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读音。(展示课件第四屏)
(五)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认真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三、指导书写,掌握生字
(一)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课件展示第五屏),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字及其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提出同学们写这个字时要注意的地方。
[(二)教师归类指导:提醒学生注意“省”和“党”几个上下结构或上中下结构的字,不要写得过长;“珍、境、席、省、恨”几个字易写错,要重点指导。]
(三)学生写字。检查订正,互相欣赏,评价谁写得好、写得美。
四、理清顺序,分析感悟
(一)整体感知
[1.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读后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 自由读课文,读前提示学生注意: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
(二)理清顺序
1.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默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归纳总结出课文的叙述顺序。
[2.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盼书→取书→护书→激励”的叙述顺序。(展示课件第六屏)]
(三)分析感悟
1. 课文中哪一部分最令你感动?
2. 引导学生默读第9—11自然段,画出感受最深的词句,并说说体会。
[3. 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献身的可贵精神。
(1)“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展示课件第七屏步骤一)
①“完整无缺”是什么意思?]
②把句子改成“那捆书压在他的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好不好,为什么?
(2)抓住张指导员牺牲前说的话,结合课文插图,引导体会,并指导读出感情。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生字词。
(二)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按“盼书→取书→护书→激励”的顺序进行叙述的,并且重点学习了“张指导员舍身护书”这一部分内容,体会到了教科书的珍贵。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其他部分的内容。
二、继续理解课文内容
[(一)默读课文1至7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教科书的珍贵呢?]
(二)组织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抓住重点词句引导体会。
1. “我们多么渴望有一本印好的教科书啊!”(展示课件第八屏步骤一)
(1)“渴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们”渴望有一本教科书?(联系第2自然段内容,引导体会当时学习条件的困难。)
[(2)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我们”当时盼书的.迫切心情。
(3)把“渴望”换成“盼望”或“希望”好不好,为什么?]
2. “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展示课件第八屏步骤二)
(1)“节省”什么?
[(2)党中央文件重要不重要?从党中央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印书,说明什么?]
(三)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抓住“激励”一词,引导体会句子的意思。
(四)让学生带着兴奋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五)课文中还有哪段话写出了教科书的珍贵,令你感动。
[书是张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所以珍贵。]
三、归纳小结,畅谈体会(展示课件第九屏)引导学生联系今天的学习生活,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体会。
四、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一)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教师组织交流讨论。
(二)引导学生总结提问题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实践活动
(一)认读字卡,巩固识记生字。
[(二)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再从课文里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抄写在空花篮中和“我的采集本”上。]
六板书设计:
珍贵的教科书
渴望得书
关怀印书 珍贵
舍命换书
激励前进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默读课文,继续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爱心,要相互尊重,善待他人。
教学重点
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爱心,要相互尊重,善待他人。
教学难点
理解老师让同学们都戴帽子的真正用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精读课文
(过渡:上节课我们还遗留了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让所有的同学都戴帽子?)
请你默读课文,找一找。找完的同学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第一自然段:
1、请你按照课文的顺序汇报。
2、想一想那么可爱的小汪霞却得了重病,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几乎都没了,她得心情怎么样?请你画一画表现汪霞心情的句子
如果你就是小汪霞,你会想些什么呢?带着这种不安的心情读一读。(指名读)
第三自然段:
(过渡:还有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让所有同学都戴帽子呢?)
1、思考:汪霞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呢?请你把表现汪霞变化的句子画出来。
她来到教室门口,迟迟没敢进去,因为她戴了一顶帽子。
(1)为什么戴着一顶帽子就迟迟没敢进去?
(2)此时汪霞会是什么心情呢?怕什么?
(3)那你应该怎么读呢?指名读
2、正在此时,她发现了什么?
当她把目光投向教室的时候,感到十分意外:每个同学都戴着帽子。
(1)意外是什么意思?
(2)大家想象一下:他们的帽子都有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又有可能是什么样式的呢?
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那么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同学们的帽子呢?
3、同学们都戴着五花八门的帽子,跟他们那些帽子比起来,汪霞觉得怎么样?
跟他们那些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自己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通,几乎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她一下子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轻松地笑了,大步走进教室。
4、如果你就是汪霞,此刻你就站在教室门口,看到眼前的景象,还是迟迟没敢进去吗?还会担心害怕吗?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5、比较句子
她来到教室门口——大步走进教室。汪霞有什么变化呢,谁能概括一下?由不安——轻松6、齐读第三自然段,再次体会汪霞心情的变化。
第二自然段:
(过渡:汪霞为什么会发生这么的变化,是谁让同学们都戴上帽子的,我们来看看老师说了什么)
“从下星期一开始,我们要认识各种帽子。所有的同学都要戴着自己最喜欢的帽子到学校来,越新奇越漂亮越好!”
1、为什么越新奇越漂亮越好啊?
2、老师是怎样宣布这件事的呢?
3、什么是和蔼而郑重?
4、为什么让同学们戴帽子老师要和蔼而郑重的说?
5、老师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同学们汪霞的病情呢?
6、现在谁能说一说老师为什么让所有的同学都戴着帽子?老师真正的用意是什么?
(过渡:从老师看似普通的两句话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师对汪霞的关心和爱护,也正是因为老师巧妙、周到的安排,汪霞才能和大家轻松的相处。)
第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吗?你是从哪知道的?)
1、汪霞常常忘记了什么?真正忘了什么?
2、同学们似乎也忘记了,那同学们是真的忘了吗?
总结:汪霞是不幸的,因为病魔不仅让她身受痛苦,而且使她失去了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但是汪霞又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她拥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爱护。
板书设计
9、帽子
关爱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精益求精,任何一点疏忽、不负责任都可能造成彻底失败。
4.继续学习结合课文内容查找课外资料,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抓重点词句理解感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精益求精,懂得一个小疏忽会带来大灾难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课文录音、生字卡片。
2.学生在老师或家长帮助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查找有关《一个马掌钉》的课外资料。在网上可搜索关键词,如理查三世、亨利伯爵、一个马掌钉、波斯沃斯战役等。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了解故事背景。
1.教师板书,学生齐读课题:24一个马掌钉
马掌钉是什么样的钉子?
2.一个普普通通的马掌钉到底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你在预习中了解了什么?查到了哪些资料?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故事的背景及大致内容。(由于少了一个马掌钉,扭伤了马腿,摔伤了骑马的理查三世,输掉了一场战争,灭亡了一个国家。这个著名的传奇故事来自英国国王理查三世逊位的史实。1485年在英国爆发了一场争夺统治地位的战争。国王理查三世准备拼死一战,但由于少了一个马掌钉而使他在波斯沃斯战役中被击败。莎士比亚的名句“马,马,马,一马失社稷”使这一战役永载史册。)
3.来听听课文是怎样写这个传奇故事的?听课文朗读录音。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读准生字词,模仿录音,把课文读通顺。
2.小组合作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课文,互相正音,并在组内交流读懂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词。
1.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哪些生字?你都会读了吗?
出示生字卡片:烦钉砸则率掀
2.多种形式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打乱顺序读。注意:“钉”是多音字,马掌钉dīnɡ。它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dìnɡ)找到书上带有这个字的词:钉(dìnɡ)上。让学生对比读,明白“钉”作动词时读第四声,作名词时读第一声。
3.给生字口头组词,进一步巩固认读。
4.本课有哪些好词语?说说你怎么理解的?不懂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可以用查词典、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决一死战 冲锋陷阵 不耐烦 环顾四周 鼓舞
耐烦(耐心) 鼓舞(鼓励)
四、再读课文。
1.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大家都已经认识了,把它们放到课文的句子中,同学们都会读了吗?请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开火车朗读各段,引导学生评价,注意正音,朗读有困难的地方,集体帮助。
3.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分角色读一读对话。(旁白、马夫、铁匠、理查三世)
4.因为一个马掌钉,导致了什么后果?学生齐读最后两段。(少了一个钉子,掉了一个马掌;掉了一个马掌,倒了一匹战马;倒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
五、作业设计:
1.把喜欢的词语摘抄在语言积累本上。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齐读。
2.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理查三世和亨利伯爵为了争夺王位准备决一死战。)
结合课内外知识理解“决一死战”。
3.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战斗前钉马掌的事?(2—12)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战斗的.经过?(13—15)
二、学习2—12自然段:
1.听这几段课文朗读录音。
2.如果要你扮演马夫和铁匠,你打算怎么读?和小组同学分角色练练。
3.请一组三人分角色读。学生评价,你觉得他们读得怎样?好在哪里?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使学生在评价中明白读马夫的话应
采用急不可耐、怕受罚就敷衍了事的语气。找到马夫说话时的提示语“不耐烦”,“喊”等词。读铁匠的话时要读出开始还很坚持原则,后来也因为害怕国王的惩罚变得又急又怕的语气。
4.再请三位同学读一读,再评。男女生和老师一起分角色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到马夫和铁匠的特点,读出感情。
三、学习13—15自然段:
1.战斗打响了,让我们来看看这场激烈的你死我活的战斗吧!
2.自由读一读。用自己的话说说战斗的经过。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战斗的经过?(理查率领军队冲向敌军,鼓舞将士击退敌人,突然理查的马掌掉了,马也跌倒了,理查摔倒在地,士兵们见理查这样,也纷纷掉头逃跑,军队瓦解,理查被抓了,输给了亨利。)
4.指导朗读。该怎样读这段?(整段读出战斗的激烈紧张,理查指挥战斗鼓舞战士的话读得有气势些。后来理查失败了,读出很绝望、很气愤的语气。)指名读。教师范读。评价。
5.投影出示理查的话:他挥舞着手中的宝剑,绝望地喊道:“一匹马!一匹马!一匹马毁了我的国家!”全班再读这句话。
过渡:理查说的话对吗?他到底为什么会失败?
四、学习最后两段:
1.学生齐读短诗。
2.讨论:理查的话对吗?理查为什么会失败?现在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诸葛亮,请你们发表高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马夫太急躁,国王信任他,他却敷衍了事,没有把马掌钉牢就离开;铁匠不坚持原则,也疏忽大意,没有认真地钉好最后一个马掌钉。)也有学生可能会责怪国王不该对下属残暴,否则马夫和铁匠也不会那么害怕受到惩罚。
3.师生合作读最后两段。
五、总结拓展。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一个小小的疏忽会带来多大的灾难哪!)(做任何事情都要精益求精,任何一点失误、不负责任都可能导致彻底失败!)(各行各业都应该发扬严谨务实、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
2.联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例如我们的学习要认真细致,做数学题时丢掉一个小数点答案就会出错。医生给病人动手术,如果疏忽大意,病人就会有生命危险。
六、拓展延伸。
1.建议阅读《小虫和大船》。
2.把《一个马掌钉》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一、回顾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讨论:铁匠、马夫、国王各有什么优缺点?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争论,发展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学生可能会说铁匠的优点是开始干活还挺认真,缺点是他不坚持原则,后来敷衍了事。他也很粗心,他的工具不齐全,连现成的马掌钉都不齐全。)(马夫的优点是时间观念强,怕因为耽误国王打仗而受罚。缺点是对国王不忠,国王把自己最心爱的马都交给他了,那么信任他,可他却敷衍了事,性格急躁。)
二、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齐读。
2.出示会写字,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最容易记住。
3.全班交流。
比较法:掌 堂 裳 尝 常
换偏旁:“须”去掉偏旁加火字旁是“烦”。
“副”去掉偏旁加走之儿是“逼”。
4.指导书写。
①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间架结构。
②谈谈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③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优秀作业展评。
三、作业设计
1.比较组词:
掌( ) 烦( ) 要( ) 逼( )
常( ) 须( ) 腰( ) 福( )
2.马夫和铁匠听说了理查战败的消息后,会怎样想呢?在这次战役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续写《一个马掌钉》的故事。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语文三年级上册选读第一课《不懂就要问》
1. 学习重点:
是了解孙中山小时候是怎样勤学好问的。
2. 学习难点是理解孙中山为什么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他勤奋好学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生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揭题:不懂就要问
4、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课文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解决前面的问题及理解私塾、戒尺、
霎时、鸦雀无声的词义)还有什么不懂的?
3、指名分读课文正音
4、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划出相关的词句
3、集体交流阅读心得,并在交流中,及时解决学生先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重点交流:
a、照例、流利、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b、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侧面描写,更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的认真、执著的态度)
c、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或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你有体会到什么?(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同时,解决孙中山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意思。
4、分角色朗读课文:四人小组全班交流
5、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6、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7、讨论交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
(四)拓展阅读,注重迁移
1、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
①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⑦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恨读书迟。
⑧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2、布置作业:
a、迁移练习。
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楚、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神。
b、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c、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能不能找一些抄下来自勉呢?
D、把课文中你认为是最打动你的句子抄写下来。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1
学习目标
1、认识“锤、堵、获”3个字。会写“育、瓶”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成功、实验”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4、体会到做人要谦让,5、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课前准备
演示实验的课件。收集你所知道的教育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出示课题:一次成功的实验
2、质疑提问:读了这个课题,3、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什么人在作呢?又是怎么做的呢?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
教师要以把以上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2、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3、学生再读课文,4、用笔画出不5、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6、然后反复7、练读,8、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9、指10、名11、读课文,12、互相评价。
13、课文是按照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14、老师板书:实验之前、实验之时、实验之后每部分重点讲了什么?学生边读边想。
15、组织交流。
a.请三个学生分别朗读实验之前、实验之时、实验之后这三部分。
b.再请三个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部内容。
三、精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2、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3、你有哪些已经解决了?
4、组织学生交流已经解决的问题。主要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a.什么人在做实验?
b.教育家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c.教育家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在交流第二个问题时,教师可演示实验过程的课件。
四、识字写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生字。
2、指3、导观察要求会写的字。
a.引导学生分析“绳、险、俩、堵”这4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窄左宽)
b.引导学生分析“瓶、顺”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右一样宽)
c.引导学生分析“育、系、茶、危、索、获”这6个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d.引导学生思考写左中右结构的“激”应注意什么。
4、学生写字,5、教师巡回指6、导,7、注意即时评价。
五、实践活动
演示课文中这个实验的课件,鼓励学生课后与同伴一起做一做这个实验。
第 二 课 时
一、继续精读感悟
1、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已经理解了?
2、重点引导讨论“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个问题。
a.4人小组讨论。
组长负责整理本组的意见,代表小组进行全班交流。
b.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要抓住重点语句,如: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谈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认识到,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女孩具有舍已为人的精神,关键的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危;二是三个学生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得很好。
3、让学生再质疑,4、再释疑。
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1、学生先试着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不2、同3、人物不4、同5、的语气。
6、小组内合作读一读。
7、各小组毛遂自荐来读,8、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二、拓展活动
请你写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课文中的这位小女孩。写好后和同学交流,也可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2
设计意图: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文章的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背后包含充沛的情感。课文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笔者在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仔细揣摩重点词句,引领学生深入走进文本,读悟文字背后的声音,让学生在读读说说中与文本对话。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第一段。
导学流程:
一、解读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到我们班来听课,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对他们的欢迎?(学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2、板书课题:掌声(学生齐读课题。)
3、声能传情,读课题也要有讲究,怎么读,就能让大家感受到掌声的热情?(生读得更热情整齐些了。)
4、你在什么时候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学生自由说。)
5、在别人送给你掌声时,你谢过人家吗?(大部分同学没有)带上你心中的那份谢意,让我们满怀深情地把课题再读一遍。
设计意图:重视提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储备,感受掌声的作用。语文不用概念说话,它是感性的。
二、读准词句,整体感知
1、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生字新词,并借助拼音读准它。在这篇课文中有些词是很容易读错的,请留意一下。(学生自由通读课文。)
2、出示本课词语,在字音方面,你认为哪几个词是最容易读错的,给大家提个醒。交流:
(1)、落[lào]下:反复正音,直到读准。
(2)、麻[má]痹[bì]症[zhèng]:字音读得准,但感觉不够准,(指着麻痹症的偏旁)这是什么?(病字框),是啊,这是一种由病毒侵入脊髓引起的急性的传染病,严重时导致残疾甚至瘫痪。有病了身体就不舒服了,那该怎么读啊?(生皱着小眉头读。)
3、同桌互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由同桌打上。
4、鼓励学生自告奋勇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读的过程中老师相机指导。
5、请大家再次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不容易,我把读正确、读流利当作“保底工程”要求人人做到,舍得花时间逐词、逐句、逐段地读,必要时教师还要作示范。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听互读是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话也包括“你读我读”,在互读互听中夯实基础,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后面的精读课文打基础。
三、走进文本,对话交流
1、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默读课文,圈画出描写英子外貌及性格特点的词句。
2、交流自学成果,抓住重点词句加以体会,随机交流以下句子:
(1)、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文静是什么意思?你从“默默地”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2)、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①、学习生字:‘姿、势’老师范写,学生也认认真真地写一遍。
②、英子的走路姿势是什么样子的?联系下文的“一摇一晃”来理解“残疾”一词。
③、体验说话:英子走路“一摇一晃”,她不能像我们一样。
④、她是多么难受啊,带自己的感受读好这句话。
(3)、上课前,她早早地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①、用心读读这句话,想一想英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从“早早地、总是、最后一个”这三个词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②、是啊,我们带着一种感动,感受到了英子的不幸,体会到了她的孤单和自卑。现在你会用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读好第一段话呢?试一试!
设计意图: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仔细揣摩重点词句,引领学生深入走进文本,读悟文字背后的声音,让学生在读读说说中与文本对话、与英子对话,真切地感受、体验英子的内心世界。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想想哪些笔画特别需要提醒。
2、重点探讨“烈、著”这2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范写。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并及时进行指导、评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在读书感悟中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学习方法。
2、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
课前准备:
1、《千手观音》的录像片断
2、爱心卡、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3、收集一些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诗句。
导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触发情感
1、认读词语,做猜词游戏。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回忆一下,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一边小结一边板画:这是哭泣、伤心的英子,她文静、自卑、没有朋友,假如你在她身边你会为她做点什么?
设计意图:人的情感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能唤起人们一定的情感。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画图再现,语言描述等手段,再现了英子困境,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萌发对英子的同情之心。
二、录像导入,引发情感
1、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千手观音精彩片断)。看了这个节目你最想说点什么?或者你脑子里有什么疑问?(学生被录象的精彩片段深深打动。)
2、在演出过程中,全场观众不断抱以热烈的掌声,但主持人告诉我们,再热烈的掌声,这些演员也不可能听到,因为他们全部是聋哑人,我提议我们也用这种特殊的掌声,来表达我们的敬意好吗?(师生互动“高举双手,摇晃手掌”哑语鼓掌的意思)。
3、是啊,这些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演员怎么能准确无误地踏着音乐的旋律表演出震惊世界的舞蹈节目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掌声》,在《掌声》中,在英子身上,也许我们能得到很多的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千手观音》的录像片断,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残疾人为什么能演出这么精彩的节目,触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这个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1、学生自学思考:
(1)、学生自渎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两次掌声,这两次掌声有什么不同?
分组交流自学情况。(第一次掌声,包含着大家的鼓励与尊重;第二次掌声,除了鼓励外,还包含着大家对英子的赞扬。)
(2)、再读课文,圈画出描写英子神态、心理变化的词句,想一想: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2、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英子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下去?“犹豫、慢吞吞”这两个词告诉你什么信息?在那一刹那,英子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想象一下英子的神态和表情。
(2)在大家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从“注视、终于”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认为大家注视的目光中包含着什么?体会一下英子的心情,用朗读把你的体会表现出来。
(3)从那次演讲以后,英子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忧郁是什么意思?英子会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3、角色体验,畅谈感受。
(1)、从英子的变化和同学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不要忘记把掌声送给别人。而当你身处困境的时候也要珍惜别人的掌声,使自己鼓起勇气微笑地面对生活。)
(2)、假如你是英子,你会对同学们说点什么?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学,你会对英子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采用了“以读代讲,角色感受”的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促进学生思维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悄然走进文本,当学生唤起已有的生活体验,把自己当成是课文中的英子,像她那样去想一想的时候,学生便不再是他们自己了,他们便不知不觉地走进文本之中,学生就具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的思考和朗读与文本能直接地对话,激活学生的思维,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演练的主阵地。
四、拓展练习,升华情感
1、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聋哑人为什么能演《千手观音》这样精彩的节目?再次回味《千手观音》精彩片段。这掌声包含着什么?仅仅是这掌声吗?(关爱、友情……)
2、小结:人人都需要关爱,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我们就要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爱心送给别人。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把爱来表达。
3、小组表演:假如在你的身边,有人考试成绩偏低,或者因家庭环境不好而自惭形秽,或者因外形不好看而内心痛苦……你怎样针对这些情况给予帮助?使他们鼓起对生活的勇气,微笑地面对生活。
4、拓展练习:掌声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尊重和关爱,在生活中,爱还可以这样表达(出示小诗齐读,背景音乐缓缓响起《让世界充满爱》):
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爱是一句友善的话语;
爱是大雨中的一把小伞;
爱是给汽车上的老人让出的座位;
爱是给下班回家的爸妈送上的一杯茶;
爱是;
爱是。
……
请把这首小诗工工整整地抄在爱心卡上。爱还可以怎样表达?也把它写下来。(学生在音乐声中续写小诗。)
5、总结:这个世界是由爱维系而成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家庭会变得更加和顺,邻里会变得更加和睦。请大家行动起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设计意图:以“爱”延伸课的内容,让学生感到课有终了,学习无穷尽。通过交流个性化的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实现“爱”的内化和迁移,同时也在读诗、写诗实践中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2、通过多角度的对话,体会童话中所蕴含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人文精神。
3、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朗读体悟课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领悟课文中的情感。
2.懂得童话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播放媒体课件)欢快的音乐声中,一只美丽的小鸟围着一棵大树,为它的好朋友大树唱歌跳舞,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
师:看了这一幕,你感受到什么?
生:这只美丽的小鸟和它的树朋友之间,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师:看了这一幕,你感受到什么?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交流。板书课题,齐读。
师:好了,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看看读后会有哪些收获?
师:谁能说说你的感受,你的疑问,你的收获?
生:树为什么要锯掉?
生:我的收获是知道了树和鸟是一对好朋友。
生:我发现了它是一只十分守信的鸟。
、、、、、、
师:老师发现你们真的很了不起,第一次与课文接触就有那么大的收获,那么这篇课文在语言上有一个特点,你发现了吗?是以什么为主的?
生:是以对话为主的?
师:对了,它是以对话为主的,现在就请你们再次的读一读课文,数一数一共有几组对话?
生:有四组。
师:哪四组?谁来数一数?
生:小鸟和大树;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小鸟和小女孩;(师随机板书)
师:那我们先来看第一组对话:同学们,冬天快要到了,大树的好朋友小鸟要到南方过冬了,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大树对小鸟说:(生齐读)再见了,明年请你再回来,让我听你的歌声吧。
师:鸟儿说:(生齐读)好啊,你等着吧。
师: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那只小鸟,你要走了,你的心情怎样?
生:难过。
师:为什么?
生:要失去朋友,离开朋友了。
生:舍不得。
师:是啊,离开朋友时的心情一定会难过,会舍不得,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小鸟和大树的对话,体会朋友那种离别时的不舍。(生读)
师:它们就这样依依惜别,并做了约定,第二年的春天,小鸟满怀期望地跑回来找它的好朋友大树,然而,往日朝夕相处的伙伴却不见了,它着急的找了又找,问了又问,那你们想知道它找到了谁?又是怎么问的吗?
师:下面的三组对话老师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练习读,好吗?你们可以自己选一个角色练一练。
师:(出示二组)谁来读这一组?(指名读)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这一组读得怎么样?
生:好。
师:都觉得好吗?有意见可以提出来。
生:我觉得小鸟应该读得更焦急一些。
生:我觉得小鸟应该读得再活泼一些。
师:活泼?哦,你觉得情感上要再焦急一点,是吗?
生:我觉得树根应该读得悲伤一点,因为树根和树它们俩个是命运相连的,就等于是好朋友一样,如果哪一方不见了,或者死去了,它们应该是悲痛的`。
师:从同学们的意见中,我们感觉到了,大家都觉得小鸟的话非常重要,应该好好把握,是这个意思吗?
师:好,现在我们就重点练读小鸟问的三句话,这样吧,你们先看着屏幕练一练,感觉一下,体会一下,该怎么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那一声声急切的询问流露出小鸟读大树无限深情,谁被这份真情感动了呢?
师:这样吧,下面我来做一回小鸟,寻找它的好朋友,同学们准备好,它飞到谁的身边,谁就要做它的配角回答它的问题,明白吗?在读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话。
师:小鸟,你找到朋友的大树了吗?
生:没有。
师:同学们,可怜的小鸟找不到朋友大树,此时此刻,你看到这只没有找到朋友的小鸟,你的心情怎么样?你心里又怎么样?
生:我的心里非常着急。
生:非常紧张。
生:我为小鸟而感到悲伤。
生:我感到伤心。
师:是啊,看到这只可怜的小鸟,我们真的感到非常伤心,同学们,那你们是不是也在心里呼唤着自己的朋友大树呢?你是怎么呼唤的?谁来说一说?
生:大树,你在哪?
生:大树,难道你忘记了咱俩的约定了吗?我还要给你唱歌呢......
师:真好,同学们,小鸟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让我们再一次深入的和课文倾心的交流,对话,来体会这种情,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读了这段话,你们又有新问题了吗?
生: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呢?
师:你的问题提的太好了,谁来解答这个问题?
生:因为一年前,小鸟和树是好朋友,然而,到了第二年春天,小鸟却看不到大树,所以他看着灯火仿佛看到了大树的身影,就情不自禁的唱起了去年的歌。
生:我认为它是歌颂大树,因为它的灯光照亮了别人。
师:你说的真好,不过老是想问问同学们,小鸟为什么深情的看着灯火呢?
生:因为他对大树的友情很深,而现在,火柴就要燃尽了,大树的生命快要到尽头了,所以他深情地看着灯火,很不舍。
师:是啊,一年过去了,往日的朋友已变成了今天的灯火,小鸟怎么不伤心呢,它是在用目光和大树交流感情。
师:小鸟对大树的情,把大树也给深深地打动了,大树想在自己还没有被燃尽之前,为小鸟寄去一张友情卡,同学们,你们愿意为大树写这张友情卡吗?
(屏幕播放友情卡信纸图和音乐)
师:好,那就赶紧为大树写上几句深情的话吧。(生自由写,师巡视)
生:我是这样写的:亲爱的小鸟,我想我再也见不到你了,我们虽然都身在他乡,但是我们的心是紧紧相连的,我们永远是的朋友。
师:你写出了大树的心里话,还有吗?
生:啊,亲爱的小鸟,多日不见,你过得怎么样?虽然我们今生不能相见,但是这一生能有你这样的朋友,我也觉得死而无憾了。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这是大树的肺腑之言,你们说出了大树的心里话,大树它就是这样来表达对小鸟的情感的,但是作为读者,你还有什么话想说,你想对谁说?
(出示课件,任选其一)
对大树:
对伐木人:
对树根:
对小鸟:
对作者:
师:刚才老师听了你们真诚肺腑的话,真得很感动,这个小小的故事打动了很多人,你们相信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小鸟和树吗?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读几段文字请大家认真听,体会一下我们身边的鸟和树的故事。
(出示课件)
师: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真正的朋友是离别后的牵挂,是彼此间的珍爱,是有诺必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及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2段。
3.继续学习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了解葡萄沟是盛产葡萄的好地方,对葡萄沟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抓住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把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读出来。
教学难点: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葡萄)这可不是一般的葡萄,这是从遥远的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运来的,看着这令人垂涎欲滴的葡萄,你们想不想到葡萄沟去走一走,看一看。
二、检查预习:
1.快快打开书,读读21课,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读流利。
2.认读词语:导:同学们读了课文,有几位词语朋友想见见大家,你们认识它们吗?(课件)
1)吐鲁番
2)梯田:你知道梯田什么样子吗?(课件)这就是层层叠叠的梯田,葡萄就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
3)搭起凉棚:课文中写什么搭起凉棚?这就是茂密的枝叶搭起的绿色的凉棚。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这句话在写什么?(葡萄的枝叶)再读这句话,体会葡萄枝叶的茂盛。
4)五光十色
5)维吾尔族、热情好客:课文中写谁热情好客?你们看这就是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他们在干什么?读一读这句话,体会老乡的热情好客。
6)酿酒厂、蒸发、碉堡
三、整体感知:
师导:同学们词语理解得真好,课文读得一定也不错,谁愿意读一读课文?他们读时请你认真听,边听边思考,葡萄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教师随机板书)
四、理解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教师随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订教:
第一自然段:那里盛产水果。
1)那里指哪里?
2)你从哪些语句知道那里盛立水果?读一读
3)你们看这就是葡萄沟盛产的各种各样的水果,多馋人呀,快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第一句: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读一读体会枝叶的茂盛。
第二句: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课件)
1)自己读一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2)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3)听老师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理解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
4)你们真聪明,快快把葡萄的数量多,颜色美,晶莹剔透读出来。
5)两个人比赛读一读,看看谁能读出自己的感悟。
第三句: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1)读一读这句话,体会老乡的热情好客。
2)读出老乡的热情好客。
师导:层层的梯田,五光十色的葡萄,热情好客的老乡,都等待我们到葡萄沟去看一看,让我们把这段连起来读一读。(课件)
1)自己练习朗读,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画面。
3)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把你的感悟读出来。
4)葡萄沟真是太美了,那里的人真热情呀,你们想不想把这一切牢牢地记住,试着背一背吧。
5)根据老师的提示自己填一填,再请一位同学试一试。
6)同学们一起来试一试。
第三自然段:
第一句:摘下来的葡萄,有的……有的……还有的……
1)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再读一读。
第二句: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1)课件:这就是颜色鲜,味道甜的葡萄干,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制成的吗?(说一说)读了这段文字你就更明白了。
2)边读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里不明白?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3)你们看这就是像碉堡一样的阴房,这就是挂满葡萄的阴房内部,通风的气孔,一串串的葡萄,葡萄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制成的,老师也有个问题不明白,为什么这里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昵?(挂在阴房里,太阳不直射,不变色,联系生活中晾衣服的道理,沙漠中干燥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糖分留下来,所以很甜,天然晾制,不加色素、防腐剂。)
4)这么好的葡萄干远销国内外,外国朋友吃到葡萄沟的葡萄干,赞不绝口,就拜师学习制作葡萄干的方法,结果回国后一试验,都失败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他们那里不具备葡萄沟这样的独特的自然条件,也就是说,只有中国的葡萄沟才能制作出这么好的葡萄干来,听到这个消息,你有什么想说的?
5)那么就自豪的读一读课文的第三段。
第四自然段:师导:葡萄沟盛产水果,葡萄五光十色,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非常有名,所以说:齐读第四自然段。
这句话应该怎么读?(骄傲,自豪,夸奖,称赞)把你的感悟读出来。
五、回归整体:
让我们带着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再读一遍全文,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六、布置作业: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老师也被这个好地方深深的吸引了,情不自禁的写下一首小诗来赞美它:(课件)但是最后一句怎么也想不好了,你能帮帮老师吗?试着填一句。如果你也有兴趣,回家试着编一首小诗,或者画一幅画,表达你对葡萄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5
1早晨真好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理解图意
1、仔细看图,说说图画内容。
2、请学生完整地说说图意。
3、课文是怎么描述的?(板书:1早晨真好)
二、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先读准生字的读音,再轻声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教学第一小节。
自由读,说说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早晨真好)
2、学习第二小节。
(1)讨论:从哪里可以看出早晨真好?
(2)你喜欢课文中的什么事物,请把喜欢的部分读出来。
(3)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朗读:
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体现早晨美丽的景色。
3、自由朗读3、4、5节。
(1)自由读,说说通过朗读知道了什么?(我们高高兴兴上学校)
(2)质疑问难:
什么是一同?他们在做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4、学生练习朗读,读出赞扬的语气。
四、总结
2早晨真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捧着鲜艳飘飘奔跑
闪耀开始小嘴儿红领巾)
二、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课后生字,说说自己能记住哪些生字?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字可以用换偏旁法,形近字法进行比较识记)
2、重点指导
捧:右边的下面只有两横。
领:左边是个“令:右边是“页”飘:注意与“漂”进行比较。嘴:右边不要写错了。蹦:“足”字旁,右边是个“朋”闪:第一笔是“点”始:左边是“女”,右边不要写成“合”。
三、朗读指导
1、朗读时要读出韵味来,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鸟的思想感情,要注意读出比喻句子的语调。
2、第2节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体现早晨的美丽景色。
3、第3、4、5节速度要较快,体现出高兴的心情。
四、做找朋友的游戏反思
3难忘的小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一课,我们来学习一个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爷爷有关的故事。
二、自读课文
1、提示: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看谁能弄清楚下面的问题:
(1)课文为什么样要以“难忘的小诗”为题目?为了一件什么事?
(2)朗读小诗以后,“我们”的心里觉得怎么样?
(3)结果怎样?
2、学生自读。
3、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用最好的办法识记字形。
三、检查识字情况,老师相机指导
难忘、但是、难免、骂人、注视、不甘示弱,朗读
四、再读课文
1、要求巩固生字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注意故事情节是怎么样发展的?
五、注意结构、整体把握
课文从哪到哪写的是“争吵”?
六、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要求根据人物的情绪读出相应的语气。
2、指名读、齐读。
3、小结:
这两自然段写了陶校长处理小磨擦自有办法,到两位同学发生争吵,为后面两首小诗的出现打下埋伏。
七、巩固生字。
重点提示字形中容易写错的地方。
4难忘的小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二、读讲课文
1、学习第3— 6自然段课文
(1)发生争吵以后,陶行知校长是怎样做的?
(2)下面请你们自己轻声朗读第3—5自然段。思考:“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
(3)再读一坊,看看这三自然段你是不是弄懂了意思。
(4)指导:这应该怎么读?轻声地、充满高兴的情绪。“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要读出“同学们”对那位同学的赞美和会心的笑声。
(5)陶行知校长这次没有训斥学生,而是用小诗来教育他们,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6)让我们把这两首小诗再读一遍,你觉得陶行知校长做得对吗?你和小伙伴相处时要怎么样做呢?
2、学习第7自然段
(1)这一段课文是总结全文。
(2)指名轻声读最后一自然段。
(3)读了这一段,说说这两首小诗为什么令孩子们终身难忘?
3、现在我们来说几句话来表达我们对陶行知校长的敬意吧。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写出了一件什么事?
3、背诵课文中两首小诗。四、课堂练习
小练笔:回忆自己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联系学校生活,自编一首小诗。
反思:
5愿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发生在班级里的故事。
2、板书
二、检查预习效果,教学生字
1、检查朗读。
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去读这篇课文,现在大家读得怎么样?
(1)请两个组的同学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读。
(2)一个同学读第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
2、教学生字。
(1)这一课有12个生字,让我们一起来记住它们。
(2)读读写以下词语。
独自、笑眯眯、湿润、紧紧、友善
3、再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想一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疑问?
四、探究方楠写下自己的愿望时的内心活动
1、看看方楠的愿望是什么?
2、请同学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想想方楠的内心感受。
3、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方楠的心情。
(1)指名读。
(2)老师范读。
(3)同学讨论:读完后,你仿佛看到了怎么样的一个方楠。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3-21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02-03
小学三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08-21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30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9-25
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01-31
语文上册教案模板08-16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01-17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