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案模板集锦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区,能够通过等温线图分析我国冬夏气温分别特征。
2.理解温度带的划分依据,能够在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
3.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根据四城市的降水柱状图了解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
4.了解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理解其景观的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各种图表,进一步巩固读图方法,能够快速的从地图上活动有用的地理信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了解我国各地异彩纷呈的优美风光,激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和主要的温度带。
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和主要的干湿地区。
教学难点
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
教学方法
情景模拟,分组讨论,当堂达标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图册,课本
教学内容
(一)新课导入
学生活动:根据展示图片讨论我国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区别,激发对于我国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展示我国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二)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展示阅读学习目标,产生印象,带着目标去学习
教师活动:展示目标,简单解释目标的内容。
(三)冬季气温的分布
学生活动:
1.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海口、武汉、北京和漠河,找出所代表城市的温度范围,估计一个具体的温度值,写在题板上展示给全班。
2.找出最高和最低气温所在的小组和数值,计算温差,总结规律: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3.在课本图上描出0°C等温线经过的地区
教师活动:
1.展示《中国一月气温分布图》,鼠标点击不同部分加深学生对于所代表的城市的位置印象。
2.引导学生观察四个小组的气温变化,找出最高的最低的小组的位置,启发学生总结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
3.强调0°C等温线的意义和位置
(四)夏季气温的分布
学生活动:
1.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广州、哈尔滨、乌鲁木齐和拉萨,找出所代表城市的温度范围,估计一个具体的温度值,写在题板上展示给全班。
2.计算广州、哈尔滨和乌鲁木齐的温差和冬季温差比较。总结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全国普遍高温。
3.讨论青藏高原气温低的原因。
4.观察图片,近一些理解我国气温各地的差异。
教师活动:
1.展示《中国七月气温分布图》,鼠标点击不同部分加深学生对于所代表的城市的位置印象。
2.引导学生计算前三个小组的温差,总结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3.提示拉萨代表的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鼠标点击,出示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4.展示我国气温最低和最高气温的图文资料进行知识拓展。
(五)温度带的划分
学生活动:
1.在教师的提示下阅读32页材料,了解温度带的划分依据。
2.在教师的指点下,找出我国温度带和名称和位置。重点注意家乡和北京所在的温度带和主要温度带的分界线。
3.讨论回答家乡的农作物
教师活动:
1.联系生活,引入活动积温的概念,解释温度带的划分。
2.展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引导学生读图
3.提问家乡的农作物,介绍不同温度带的主要农作物。
(六)降水的空间分布
学生活动:
1.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等降水量线的分布,讨论我国南北和东西的降水差异
2.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台北、武汉、兰州和乌鲁木齐,找出所在地区的降水范围,根据柱状图估计数值,给全班同学展示,一起标在课本相应的位置。讨论我国降水的总趋势。
教师活动:
1.教师展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点击不同的地区,引入学生分析空间特点。强调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2.把学生分组,引导学生分析我国降水的.总趋势。
(七)降水的时间变化
学生活动:
1.讨论说出家乡一年中降水的季节分配。
2.读图四城市降水柱状图,讨论各地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和雨季的长短。
3.读课本北京年际减少分布图,讨论完成1、2题
4.观看视频,加深对于年际变大引起灾害的认识。
5.观看图文资料,加深对于我国降水分布不均的理解。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讨论一年中家乡降水的季节分配。
2.展示四城市降水柱状图,启发学生讨论和思考
3.要求学生读图,讨论总结北京降水的年际变化特点。
4.播放视频,解释年际变化大引起的洪涝和干旱灾害
5.展示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图文资料,进行知识拓展
(八)干湿地区
学生活动:
1.阅读材料,了解干湿的含义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2.读图找出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家乡和北京所在的干湿地区。
3.读图了解各个干湿地区中地面景观、农业类型等的区别。思考不同干湿地区的建筑、交通和饮食的区别,课下去探究。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强调“干”和“湿”和含义。
2.展示《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指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强调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意义。
3.展示不同地区农业类型图片,解释种植业和畜牧业的范围,启发学生对于不同干湿地区的建筑、交通和饮食的思考和探究。
(九)课堂总结
学生活动:
讨论,发言
教师活动:
展示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言。
(十)达标测试
学生活动:
读题、讨论,做出答案
教师活动:
提问,反馈测试结果
板书设计
一.气温的分布
1.冬季
2.夏季
3.温度带
二.降水的时空变化
1.空间
2.时间
3.干湿地区
水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的是什么,3 泉水 小溪。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学习本课6个词,学会7个生字。
4. 初步认识什么是泉水、溪水、江河、海洋。了解泉水流入小溪,小溪流入江河,江河流入海洋这种自然现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1.借助图画学习本课的6个词,7个生字。
2.初步认识什么是泉水、溪水、江河、海洋。了解泉水流入小溪、小溪流入江河,江河流入海洋这种自然现象。(即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溪”字的教学。
教学准备:
录像机、学生准备彩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课堂
问:谁见过大海?听到过波涛翻滚时海的声音吗?能够想象得到海浪撞击岩石的壮观场景吗?谁见过江河?谁来学一学江河流水的声音?(哗—哗—)谁见过小溪?谁来学一学小溪流水的声音?(哗,哗,哗)谁又见过泉水呢?泉水、小溪、江河、海洋都是什么样的,它们之间各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放录像片)
这段录像片的主要内容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看词学词学句第3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指导看图。刚才我们看了录像,认识了泉水、小溪、江河和海洋。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中的插图,你能不能从插图上看出它们,并且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泉水:是从地下涌出的水,两山之间的比较细的水流。小溪:弯弯曲曲。江河:比较宽广。海洋:无边无际。能不能从图上看出谁流向谁?
通过看录像和看图,你能按照水域的大小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一下吗?
(板书:泉水 小溪 江河 海洋)
(二)指导朗读。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看课文有几句话?采用什么形式写的?哪几句是问句?是谁问的?哪几句是回答问话的?
2.指导读好疑问句。
方法:(1)读出疑问的语气;(2)每句前的“泉水泉水”、“溪水溪水”、“江水河水”要连续读,气流不断,表示出寻问时急切的心情。答话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练习一问一答读、分角色读、集体朗读。
(三)学词学句
1.第二句中的“我”、第四句中的“我”和第六句中的“我们”分别指的是谁?为什么第2、4句用“我”而第6句用“我们”呢?
2.看图画一画:泉水、小溪、江河和海洋,并用箭头标出它们的流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请同学用箭头板书出来。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全文。
5.再看一遍录像,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讨论:为什么大海能如此宽阔、无边无际?
板书设计
3.泉水 小溪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3 泉水 小溪》。
(二)照板书读词语。
二、学习生字。
(一)读生字卡片,要求正确、声音宏亮。
(二)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三点水旁的字较多)。为什么这课三点水旁的字多?
集中学习这几个字。
“溪”:重点指导分析右边字形。右上是“”,中间是“幺”,右下是“大”。书空练习;说一说这个字你怎样记。(板书:溪)
这个字比较难写,当老师板书时,要求学生要认真看,仔细数笔画,认真记字形。
“海”:(板书海)重点指导笔顺及在田字格中各笔的位置。
说一说“海”的笔顺,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流”:怎样写、怎样记?(板书流)重点指导右边的笔画和笔顺。
用这三个字练习口头扩词。“江”、“洋”两个字组成比较简单,练练口头扩词即可。
“泉”:认识水字旁。下面和“”区分开。
“都”:注意右边是“阝”不是“卩”。
(三)指导写好几个难字:溪、海、都、流。
三、巩固复习。
(一)读词比赛。目的:认准字形。
(二)说一说“溪”字你怎样记?书空写一写。
(三)猜字游戏。两人一组,一人在另一人后背上写字,让他猜是什么字,并交换练习。
(四)出示练习2。
泉水流进( )里。
溪水流进( )里。
江水、河水流进( )里。
步骤:1.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说说填什么。
3.填在书上。
(五)改练习2中的第3个句子,加上“和”和“都”,使其成为练习3中的例句。
问:老师在句子中加了什么?加完以后句子的意思变没变?(告诉学生:顿号有表示和的意思。)
完成练习3,先说,再写出来。
四、指导做作业和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
3. 泉水 溪水
水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玩水的快乐。
2、激发幼儿的合作和创造意识。
3、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初步感知水的特征。
活动准备
塑料水盆若干;大、中、小透明杯子(大杯盛清水、中杯盛牛奶、小杯盛醋);玩水材料:空矿泉水瓶、毛巾、塑料袋、小篮子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今天,我和水妈妈一起带着水宝宝来到了这里,可是看样子水妈妈好像不太高兴,我们一起问问她好吗?“水妈妈,您为什么不高兴呀?”录音:“我的孩子水宝宝不见了,我很伤心。”我们一起把水宝宝找出来好不好?
2、每个小朋友跟前都有三个杯子,水宝宝就藏在其中的一个杯子里,你可以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办法把水宝宝找出来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4、提问:你怎么知道这里面藏的是水宝宝?你是怎么找出来的?谁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
5、教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
6、请小朋友告诉水宝宝以后不要再调皮了,并把水宝宝送到水妈妈的身边。
7、现在老师要送给水宝宝一个小礼物,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睁开眼看看是什么?(小花)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水是透明的。
二、帮水宝宝搬家
1、老师:水宝宝都找到了,水妈妈怎么好象还有心事,我们再一起问问她:“水妈妈您怎么还是不高兴?”录音:我的一些孩子要搬家,我又没办法帮他们,怎么办呢?老师:我们来帮水宝宝搬家好不好?录音:那太好了,你们若帮水宝宝搬完家,我就告诉你们一些水宝宝的秘密。
2、教师介绍材料:出示各种材料,幼儿说出其名称。要求孩子帮水宝宝搬家时,可以用这些材料,也可不用:如:用两手捧水等,看谁想的办法好,再帮水宝宝搬家时,还要注意观察、发现水宝宝的秘密。
3、幼儿操作,(先往小篮子里搬)教师巡回指导。
4、老师:拿起小篮子看看,里面有没有水宝宝?他们到哪里去了?(幼儿回答)教师:他不能住在这里,他会流出来的,那干脆我们就把水宝宝搬到这个小动物盆里吧,看那一组的小朋友最先搬完。
5、幼儿操作。
6、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帮水宝宝搬的`家,你在帮水宝宝搬家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7、个别提问,问题同上。
8、小结:谁会流动。
三、水妈妈告诉幼儿水宝宝的小秘密(小结)
水宝宝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是透明的,还会流动哪,你知道了吗?
老师:水妈妈刚才说的这些,其实我们早就知道了,小朋友真了不起,为自己鼓鼓掌。
四、游戏
快乐的小溪流,并提问有关水的特性的问题(复习巩固)。
水教案 篇4
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读思
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交流
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c、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
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抓住重点词语深入思考,适时想象,使学生感受到总理的平易近人、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谊。】
朗读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实践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写字
练习书写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伴教锦囊
1、傣族有人口162万多人,主要聚居在西双纳州和德宏州。临沧的耿马、孟宝、思茅的孟连、玉溪的新平等30多个县也都有分布。傣族历史悠久,在近年发现的傣文史籍中,记述着远古时期傣族先民的活动。“傣”,意为热爱自由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建国前,傣族地区处于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经济发展的过程。不同地区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西双版纳为代表的领主经济保存比较完整;德宏、孟连、耿马是代表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过渡的地区;景谷、新平、元江等内地的傣族地区地主经济已经确立。
2、傣族的节日主要有开门节、关门节、送龙节等,其中最隆重的是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人们认为互洒清水可以消灾弥难,互相祝福。节日里还举行堆沙、丢包、放高升,赛龙舟等活动。
3、漫话竹楼傣族人住竹楼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顾名思义,竹楼是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西双版纳是有名的竹乡,大龙竹、金竹、凤尾竹、毛竹多达数十种,都是筑楼的天然材料。
阅读在线:绿色的竹楼
西双版纳,一片翠绿。那儿的房屋很怪,不用砖,不用石,是用绿色的竹子建造的。竹楼是悬空的,由粗大的竹子支撑着。把竹楼架高,不但能防潮,还能在楼下养牛喂猪呢!据说,这种建房子的办法,还是当年诸葛亮教给傣族人的呢!
进竹楼,先得把鞋脱下放在楼梯边,光着脚走在用竹子铺着的地板上,凉丝丝怪舒服的。人们盘腿坐在竹楼里火塘边的竹席上。老年人手拿一根二尺来长的大竹筒把一根小竹签在火塘里点燃,嘴斜着埋进竹筒里,呼噜噜地抽着。原来这是“水烟筒”。
吃饭时,人们围坐在竹编的圆桌旁。摆在桌上的菜更新鲜。什么“蚂蚁蛋拌酸笋”啦,“油炸青苔”啦,而鸡肉是用香茅草裹着在火上烤熟的。
走出竹楼,满眼是绿树、鲜花,连围寨子的墙,都是长得又高又绿的仙人掌。
西双版纳真是绿色的土地
水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
2、通过学习是幼儿了解水,知道水有浮力和冲力。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具:课件(流水:慢、较快、急) 故事《文彦博树洞取球》的碟片 洪水灾害片段
2、幼儿活动材料:
( 1 )图片
水面 水底 一套小物体图片(如石头、木头、球等)
( 2 )玻璃水槽、与图片一样的实物
( 3 )每人一只小纸船、小铁钉若干
( 4 )每组一个小水车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1 、看课件,自由模仿流水,用动作表现水流的速度。
2 、谈话导入:水宝宝力气可大了,为什么说水宝宝力气大呢?让我们来看一下。
二、了解水的浮力。
1 、播放故事《文彦博树洞取球》,吸引幼儿的求知欲,并提问:
( 1 )文彦博用什么办法把球取出来的?
( 2 )树洞里灌满水之后,球会怎样?
( 3 )石头掉进洞里,灌满水,石头会怎样?为什么?
2 、游戏《浮与沉》:
为幼儿提供各种物体图片,幼儿认为沉的就贴在图片水底,能浮的贴在水面。
3 、幼儿实际操作:
幼儿用与图片相同的.实物在水槽中进行实验,证实一下自己先前的猜测,从而了解哪些物体能沉,哪些物体会浮。
4 、教师总结:水宝宝力气大,它能将许多物体浮出水面,如轮船、皮球等
三、了解水的冲力。
1 、出示小水车,幼儿想办法将小水车转动起来。
2 、幼儿进行实验:倒水冲击水车,使水车转动起来。
3 、教师总结:水宝宝具有冲力,能使水车转动起来,帮助人类;有时候也能搞破坏。
4 、播放电视,幼儿观看洪水时的情景,了解洪水的危害。
四、游戏《看谁的小船有本事》:
每人一只小纸船,一个一个向小船中投放小铁钉,看谁的小船有本事,不光盛的小铁钉多,而且不沉入水中 .
五、活动延伸:
1 、仔细观察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时候离不开水?
2 、鼓励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哪些能沉?哪些能浮?
水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及其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游览时所见的风景、事、人,体会人物的心情。
2.学习课文将景与人和事有机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作者游览时的所见所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掌握将景与人和事有机结合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及其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教具准备生词卡片。
三、教学过程
()淡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生活的环境怎样?你们愿意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板书课题:23清澈的湖水)
(二)自学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
3.分析字形。
澈:左中右结构,左边是氵,中间是育,右边是攵。
卷:共8画.
波: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是皮。
纹:左右结构,左边是纟,右边是文。
欣:左右结构,左边是斤,右边是欠。
赏:上中下结构,上边足小,中间是冖,下边是员。
赛:共14笔,下边是个贝。
丢:共6笔,去字头。
镜:左右结构,左边是钅,右边是竟。
幻:左右结构,左边是幺,右边是刁。
表:共8画。
演:左右结构,左边是1,右边是寅。
蕉:上中下结构,共15画。
盼:左右结构,左边是目字旁,右边是分。
4.理解词语的意思。
清澈:清而透明。
波纹:小波浪形成的水纹。
欣赏: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变幻:不规则地改变。
表演:做示范性的动作。
企盼:盼望。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自由读课文: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学生质疑
水教案 篇7
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良好习惯。
2、培养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
3、让幼儿知道只要讲卫生、爱清洁,就能预防和减少疾病,身体才会健康。
活动准备:1、将幼儿洗过手的'水和干净的水分别盛在两个瓶子里,让幼儿观察两瓶水的不同。
2、收集讲卫生的宣传画张贴在活动教室里。
3、有关讲卫生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听故事《大家爱清洁》。请幼儿讲述小白兔为什么找不到朋友?小鸭子、小花猫、小花狗都在家做什么?
2、送垃圾会“家”。教师带领幼儿检查幼儿园各个地方卫生,如果有垃圾,拣起来放入手提垃圾袋中,最后丢进垃圾桶内。带幼儿洗手后说一说自己劳动后的感受。
3、小组讨论。幼儿自由结伴,说一说在马路、公园、商店、汽车站、火车站等公共场所,有了废纸、瓜果皮、饮料筒等垃圾,应该怎么办?明白只有人人讲卫生,保持环境清洁,才能使人们心情舒畅,有利于身体健康。
4、请幼儿观察图片,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语言的完整,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讲述。
水教案 篇8
一、课文说明
水是地球上重要的物体,跟人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又是儿童比较熟悉的东西。本课选取作为研究材料,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的基本物理性质,并为认识其他物体打下基础。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的好材料。课文要求学生观察的颜色、透明与否、气味、味道,比较木块、石块和的不同,然后综合认识的基本物理性质,在这一认识过程中同时也就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也就是获得了认识物体的一些科学方法。本课与《小轮》、《的用途》构成本册的“”教学单元;从能力培养来看,属于“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系列。认识某种物体,就要解它的一些基本性质,并且能根据这些性质,把它从其他物体中辨认出来。本课就是以这种思路编写的。
本课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指导学生认识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课文中第一、二、三图是让学生比较木块、石块和有什么不同,进而认识是液体,第四图是指导学生通过用眼看,认识是无色透明的,第五图是指导学生用鼻闻,认识是没有气味的,第六图是指导学生用舌尝,认识是没有味道的。最后让学生将以上的对的各种认识综合在一起,得出“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这个科学结论,并把结论填写在课文中的横线上。
第二部分是的基本物理性质的应用,又是认识物体的进一步深入。根据已知物体的基本性质,把它从其他物体中辨认出来。在直接利用感觉器官辨别物体时,一般应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顺序。对不了解的物体不要随便尝。关于“液体”这个概念,课文中是通过“像这样会流动”的明显特征给出的。相对于“液体”,是以“不会流动”作为固体的特征。教学中只要求学生会用这两个词描述物体的形态,不要求回答“什么叫固体”或“什么叫液体”这样的问题。学生通过认识的基本物理性质所获得的认识能力,应该能够迁移去认识其他物体,从而自己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使认识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目的要求
使学生认识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木块,石块,一杯清,筷子,白色粉笔。每组一套:汽油、牛奶、醋、、酱油、酒精各多半试管,筷子一支。学生准备:铅笔。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每天都要用到。早晨起床后,洗脸、刷牙要用,做早饭、午饭、晚饭要用。此外在一天中还要喝等等。可是,你们知道是什么样的物体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指导学生认识是什么样的物体1.认识是液体出示:木块、石块、清。
谈话:木块、石块和有什么不同?能像木块、石块这样直接放在桌上吗?让我来试试看(将倒在桌上,流到地上)。和木块、石块有什么不一样?
讲述:我们通过比较的方法,知道了是会流动的,木块、石块是不会流动的。像这样会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板书:液体)。像木块、石块这样不会流动的物体叫做固体(板书:固体)。
2.认识没有颜色
出示:一杯清。
提问:大家观察讲桌上杯里的或你们桌上杯里的是什么颜色的?
出示:白色粉笔。
提问:这粉笔是什么颜色的?
是什么颜色的?
板书:没有颜色。
小结:通过和粉笔的比较,使我们知道了是没有颜色的。
3.认识透明
谈话:你们把铅笔放入杯里,我把筷子放入杯里,你们会发现什么现象?这说明是怎样的?
板书:透明。
4.认识没有气味
谈话:谁知道是什么气味的?大家可以闻一闻。不过,在闻的.时候,不要直接凑近杯子,应离远些,用手在杯口上方把气体搧到鼻子方向来闻。今后无论闻什么物体的气味都要这样做。这是为了避免吸入很多有毒的气体,危害我们的健康。
提问:谁来说一说有什么气味?
板书:没有气味。
5.认识没有味道
谈话:谁知道是什么味道的?大家可以尝一尝。不过,尝味道时,一定要用干净的筷子或玻璃棒蘸上一点来尝。在尝其他物体时也一定要按这种科学方法去尝,千万不要随便地用手去蘸,也不要直接用舌尝,以防中毒。
提问:大家尝了以后,有什么味道?
板书:没有味道。
6.总结
提问:通过把与木块、石块相比较,我们知道了是液体,又分别做了上面这些观察,现在谁能综合起来说一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小结: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巩固、应用
谈话:我们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了是什么样的物体。现在我要看看哪些同学学习得最好。在每组的桌上都放有几种液体,请你们辨认一下哪支试管里装的是?
提问:
哪个组先汇报一下?
你们组是怎么辨认出来的?
有不同的意见没有?
说一说其他几个瓶子里的物体是什么样的?(分别让学生回答)
讲述:今天大家在辨认时,是按照“一看、二闻、三尝”的顺序。对不了解的物体,不要随便去尝。
总结:今天我们首先是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是液体,然后用眼、鼻、舌三种感觉器官分别去观察的各种物理性质,最后把所观察的结果综合起来,就认识了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今后还可以用这些方法去认识其他物体。
五、课后小记
水教案 篇9
目标:
1.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
2.举例说出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3.尝试解读数据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解读实验数据的尝试,学会数据的解读、坐标图形的识别甚至自己制作坐标图形。
情感目标
通过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的,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依赖于环境,进而认识到我们美丽的地球大家园必须依靠包括自己在内的全人类共同呵护和建设,才会更美丽。
教学重点
1.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教学难点
1.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
2.解读实验数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1、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书本P107并补充。
2、书本P108资料分析:
(1)为什么沙漠上有大面积的不毛之地?沙漠中什么样的地方会有较多的植物生长?
(2)锡林郭勒和长白气温相似,植被类型却不同,这是为什么?
(3)除了水,影响植物分布的因素还有什么?
这些问题在书本上都有答案,但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找出,还是比较难的,所以可以利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开展。
学生汇报讨论题答案对于学生的因答给予评价,并适时让学生做笔记。1、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沙漠地区降雨量少,植物无法生长。降雨量较多,地下水较多的地方植物生长。
2、长白降雨量多,足够水供植物生长。
3、水不是影响植物分布的唯一因素,还有温度,土壤的`肥沃度…
分析数据分析表格,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的含水量有很大差异,这些问题如果教师单纯说出比较单调,让学生从表格中找出结论这样更深刻理解
学会根据数据绘制条型图根据小麦的不同时期绘制条型图,让学生学会分析
练习: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植物体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都含有水分
B、植物体吸收水分,有利于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
C、大多数的生物体内都含有水分,但少数生物体内不含有水分
D、植物体吸收水分,有利于植物体吸收无机盐
教学后记:
这节的内容比较少,本打算合并到其他上,但考虑到后面有绘制条型图和分析,这些问题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应给他们详细讲解,所以把这节的重心放在后面的条型图分析和绘制上。前面的内容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和生活经验也能得到,需要补充的是学生对生物圈中的水资如何保护,水和植物,动物和人类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试着让学生自己谈谈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发自内心珍惜水资。后面的练习题很重要,把本的知识和之间学习过的知识联系起,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巩固旧知识,学生也不会觉得难。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教案01-15
《水之歌,水之思》教案06-23
有趣的水教案11-14
奇妙的水教案10-14
《水的秘密》教案08-15
关于水的教案06-15
水教案模板06-22
《水的安全》教案06-29
关于水教案06-18
水的净化教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