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教案

时间:2022-08-12 10:12:32 教案 投诉 投稿

挑山工教案锦集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挑山工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挑山工教案锦集七篇

挑山工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尝试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提高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与自信心,真正达到自主读书的目的。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自读与导读结合,感知文章脉络,凸现重难点

  在新课初始,教师设计这样的自学题让学生阅读、思考;

  1倍镣ㄈ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生字、新词。

  2闭页鎏羯焦ず陀稳耸窃跹登山的段落读一读,想一想,你的疑问与作者一样吗?并把你的疑问写下来。

  3鼻氚烟羯焦そ驳幕盎出来,再认真读读最后一段,想一想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全文表达顺序是什么?

  4蔽恼掠心男┠愣敛欢的地方,请做上记号。

  首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在这个自读与合作学习的.平台上,教师始终要关注、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学讨论能深入下去,重视个别辅导,及时发现学生讨论中的焦点与难点问题。

  二、直奔重点语段,品析语言文字,感悟文章事理

  首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朗读描写挑山工与游人登山的语段,讨论并画出挑山工与游人登山路线对比的简易图。在全班交流时,选几组进行展示,每组还要派一个代表解说该组的图示、阅读该段的体会。通过这样的阅读与再造想像的训练,既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又为学生口语表达训练提供了机会。

  其次,引导学生体会挑山工说的话。挑山工说了哪几句朴素的话,你从这些话里体会到了什么?

  方法一:教师重在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在自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体会句子的蕴涵的意思。

  思考题设计:联系上下文,领悟重点词语,联系平时生活实际谈感想,用自疑解答等学习方式,体会挑山工的话中蕴涵的意思,想一想你从中明白了哪些道理。

  方法二:请阅读理解挑山工说的话,完成下面练习:

  (一)读了挑山工的话,我们懂得了:

  1庇稳说巧绞保之所以比挑山工,是因为。请找出文中写游人“玩玩闹闹”,“总停下来”的语句读一读。

  2碧羯焦さ巧街所以能,是因为。

  (二)从挑山工与游人登山时的不同表现,我们悟到了哪些道理?你能结合自己平时学习和生活的例子说说吗?

  练习(一)重点让学生自学、朗读感悟;

  练习(二)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再反馈,使人人都能有发言表现的机会,同时,努力保证每一位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认识能力得到提高。

  三、选择性练习,深化独特认识,拓展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学生不同水平和需要,教师设计不同的练习,让学生从以下三题中选两题完成。

  练习:

  1鼻肽惆盐闹凶钕不兜挠锒握抄下来。

  2比绻见到挑山工,你想对他说什么?请写下来。

挑山工教案 篇2

  一、设计理念:

  利用传统媒体作引子,揭示重点,围绕重点学习。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讨论、交流、感悟、吸纳,有序地思维学习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教学目标 :

  1、利用学生自渎自问自答的方式,理解课文重点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

  3、在学习过程中相机理解心悦诚服、意味深长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重要段落。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诵读课题,启动思维

  1、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2、根据预习用原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挑山工

  (评析:此环节从整体入文检查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直接用原文的句子而基础较好自己的认识自由发挥,体现出层次。)

  (二)图揭重点,激活思维

  1、文中具体描述的一位挑山工,作者把他画下来,请大家看一看。(把图端端正正挂在黑板中央)

  2、找出与图相对应的小节。

  3、根据预习,自由选择情感朗读

  (评析:此环节利用传统媒体挂图,揭示重点,直达课文的中心内容,摒弃了繁琐的分析,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创造时间条件,并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自由选择情感朗读,体现了学生个体差异。)

  4、读完这一节你们对作者的.这种作法有疑问吗?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泰山美景那么多,为什么画这样一幅画?

  (2)为什么一直把他挂在书桌前?

  (3)我到底需要什么?┅┅

  (评析:根据小节内容,自由思考,自由提问,教师只做整理、排序、筛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三)潜心会文,主动思维

  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由果索因。教师提供以下三个问题,供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1、我遇到挑山工是什么样的?他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①看书说;②看图综合说;③自己感受说;④指导读书。

  教师相机点拨:印象深是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等特征。

  2、我见挑山工几次超过我们,为什么感到惊讶?

  引导学生联系前文找出挑山工与游人的不同点,并相机板书。(见板书设计 )

  3、为什么挑山工能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呢?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挑山工说的那段话,并用投影展示那段话。

  4、拟出关键词并板书。(一个劲儿往前走、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5、我从挑山工的话里听出了什么?

  相机理解:心悦诚服、意味深长。

  (评析:此三个问题围绕学生的疑问设计,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求索。)

  (四)延伸表达,超文思维

  1、自我检测自己的问题;

  2、听了挑山工的话有何想法,对你有何启发?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联系曾经看过的寓言、童话。

  3、激情总结:

  其实,不仅那位作家需要这幅画。老师以及在坐的所有同学都需要这幅画。请你用一句话表达一下你的需要?

  (评析:此设计在理解前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实际,以及以有的认识,由表及里,内化为自我认识)(评析:此设计在理解前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实际,以及以有的认识,由表及里,内化为自我认识)

  4、作业 设计

  1、找出描写挑山工外貌的句子,抄写下来。

  2、填空: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评: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寓意较深。按部就班的讲解务必浪费大量的时间,且使文章支离破碎。根据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作了大胆取舍,即用传统媒体挂图揭示重点直达学习中心内容,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时间条件,并采用由果索因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自问、自索、自答、自悟,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附板书设计 :

  挑山工 负重 缓慢 路长

  (一个劲儿朝前走)

  (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游人 轻松 轻快 路短

挑山工教案 篇3

  5、挑山工

  教学目标:

  1、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却反而先登上极顶的原因。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踏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山工不停攀登的精神。

  2、运用抓住体现中心的句子来领会课文中心思想的方法,培养领会中心思想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随一位挑山工登泰山,解开心中不解之谜是本文的重点段落。了解课文是分几层意思来表达中心的,从而理解作者悟出的哲理,懂得作者是怎样把这个哲理一步一步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画家冯骥才的作品。他的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在泰山风景区有许多游人,还有——挑山工。

  二、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思考三个问题:

  ① 文中的不解之谜指什么? 板书(生谜)

  ② 作者是怎样解谜的? (解谜)

  ③ 作者领悟出什么深刻哲理? (明理)

  2、检查朗读。

  3、课文就是按照“生谜——解谜——明理”的顺序来进行叙述的。

  三、生谜

  1、观察插图,说说“挑山工”是怎样的人?

  2、自读第1节,说说课文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挑山工?谈你的感受。(同桌讨论)

  3、交流:

  ①肩搭扁担,挑着沉甸甸的物品——说明担子重;

  ②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垂着,伴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说明步履轻松;

  ③“折尺形”的登山线路——说明路程长。

  4、引读课文: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的担子重——,他们的步履轻松——,他们登山的路程长——。这样登山的原因是——,好处是——,担了重物,如果照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上直下,膝头是受不住的。但是——。

  5、担了重物,路程加倍,还是慢吞吞地向前走,居然能走到游人前面,由此,作者心中产生了一个不解之谜。

  出示练习:

  挑山工 ╱ 慢, ╱ 慢。

  走得 其实并不

  游人 ╲ 快, ╲ 快。

  交流完成填空,学生读。

  6、引读课文:

  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奇怪的是——。你轻快地从他们身边越过,以为——。你在某个地方——,或者——,或者——,他们——。等你发现,你会——,以为——。

  四、熟读第一段,背诵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谁能说说挑山工的不解之谜是什么?

  二、解谜、明理

  1、读3-6节找出表现不解之谜的三组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

  各种形式读句。

  六、解谜、明理

  1、出示作者的疑问(第4节)

  2、最后,挑山工的'回答解开了他心中的谜。出示挑山工说的一段话。

  三人分别读这段话。

  3、挑山工的这段话怎样解开这个不解之谜呢?

  出示阅读提示:

  任选一个内容进行学习,先读懂这段话,再联系上下文,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1、是否同路

  (出示)山下 他们同时起程

  回马岭 一、二次……

  山道上 几次相遇

  最后汇合在极顶的小卖部前

  2、游人走法:

  挑山工走法:

  随机朗读句子

  3、游人东看西看,挑山工一个劲地往前走,理解时间长了,就走到前面去了的含义。

  4、这些是挑山工的话,作者由挑山工的话语中悟出意味深长的做事哲理。

  出示句子、读句

  那作者悟出了什么哲理(师举例说一个内容,其余学生说)

  出示:向着目标 踏踏实实

  不停攀登 奋发努力

  七、哲理升华

  1、从泰山回来,作者深深记住了这些哲理,并且画了这样一幅画。

  出示图与文 读句

  2、作家冯骥才作为一个游客,听了挑山工的话以后,如果再去游览名山,会怎么走?

  那为什么还要画这幅画并挂在书桌前,多年不曾换掉。

  师小结。

  八、课外延伸

  出示课前,收集冯骥才作品目录。

  冯骥才 (1942~)

  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挑山工教案 篇4

  教材说明

  〔解题〕

  这是当代作家冯骥才写的一篇散文。

  本课写“我”在登泰山时碰到一位挑山工,发现他虽然身挑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慢,总是不声不响地从游人身边走过,又悄悄地走在前头去了。从挑山工的行动上悟出一条人生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本文用一个词语“挑山工”作标题,表明本文以写人为主。“挑山工”,是“挑夫”或“挑脚夫”的一种,本文指往山上、山下为别人挑货物、行李的人。“挑山”不是“挑起山”,而是“在山上挑”。

  〔结构分析〕

  文章共7个自然段,先介绍泰山的挑山工,提出一个疑问,再写“我”对挑山工的观察,解决疑问;最后写“我”的感悟。依这样的思路去划分,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在泰山上有许多的挑山工,他们挑着重担,走的路比游人多一倍,但是,奇怪的是他们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这一段是“设疑”。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写“我”用亲眼所见的事实,证实挑山工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又通过与挑山工谈话,弄清他们速度不慢的原因。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作者详细地记叙了他所观察的一个挑山工的形象,以及“我”与“他”的`登山“比赛”,证实他登山的速度确实不慢。作者带着疑问去攀谈,了解到其中的奥秘,解开疑团。这一段是“解疑”。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从挑山工的形象与话语中受到启发教育。这一段是“感悟”。

  〔语意理解〕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

  这句话写出“我”观察挑山工的地点。“随处”一词点明挑山工十分普通,并非有超凡体力与能力的超人。“泰山”,山名,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以北。长200千米,其主峰玉皇顶海拔1524米。泰山突兀峻拔,雄伟壮丽。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均在此封禅,祭告天地。许多文人墨客也来泰山览胜,留下精美诗篇与题刻。泰山是“五岳之首”,“旭日东升”“晚霞西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为泰山四大奇观。泰山与华山、衡山、恒山、嵩山为我国著名的五大名山,称“五岳”。

  “登山的时候,他们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使身体保持平衡。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转一次身,扁担换一次肩。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

  这4句话具体形象地描述了挑山工挑货登山时的主要特点。第1句描述挑山工挑货登山的姿态,作者抓住两只胳膊的分工与动作,写出其协调的美;第2、3句描述挑山工挑货上山的步行方向,作者用“折尺”作比,形象地写出曲折向上的特点,又细致地描写了在折尺线路上行走的特点;第4句科学地分析这样登山的优越性:方便、省力。

  “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他们已经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前头去了。等你发现,你会大吃一惊,以为他们像仙人那样,是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这两句用比较法,写游人与挑山工登山的行为态度与效果的差别,用游人衬托挑山工登山之“神”,进一步证明他们的速度不慢。第1句列举了游人登山的不同兴致,但都以“游”和“玩”为目的,心情轻松,没有重负,不必着力赶路,可以尽情地观览、赏玩;再对比写挑山工,在游客“游”与“玩”中已经走到前边去了。前文写游客曾“从他们身边走过”,这里写他们又从游客身边追过,而且是游客玩兴正浓,毫无觉察情况下追过,这使游人惊诧不已,“认为他们像仙人,是腾云驾雾赶上来的”。“饱览”,看个够。“题句”,游览时为留纪念而写的语句。“腾云驾雾”,原指传说中仙人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腾,本文写挑山工原本落在游客身后,现在却突然赶到前边,于是“我”联想到仙人腾云驾雾。作者借这个联想形容挑山工登山的速度之“快”,情态之“隐”。

  “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样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要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这是一位挑山工解释他们速度不慢的原因。共5句话。第1、2句把游人与挑山工登山的走法作比较,游人很“随便”,挑山工却步步踩实,不能耽误。前者无时间限制,重玩乐;后者要把握时间,重坚持。两相比较,其本质差异就十分鲜明了。第3、4句解释走法不同的原因。“要那样”,这是一种假设,“那样”,指游客边走边玩的走法。“两天也到不了山顶”,指出这种走法的结果,即要拖很长时间,无法完成送货上山的任务,自然得不到“脚费”,另外,货担沉重,拖的的时间越长,消耗体力越大。所以必须“一个劲儿往前走”,这是完成任务、达到成功的最好办法。这段话道出挑山工速度不慢的两个秘诀:步步踏实,持续前行。

挑山工教案 篇5

  一、教学理念。

  要卓有成效地进行合作学习,不仅要以突现自主为前提,而且要关注合作与探究同行。鼓励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发表个性化见解。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与合作学习技巧;

  2、通过讨论探究,交流对话,合作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3、使学生懂得课文内蕴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执著追求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简介:挑山工后,多媒体展示挑山工奋力登攀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在引发兴趣的情境中,初步体验: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往山上挑货物,的确令人敬佩。

  (二)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看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以开放的理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至少10人)。对认真读书,善于动脑,能提出有创意问题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

  (三)合作探究

  1、朗读感受形象。

  ①引导学生弄清楚挑山工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的(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画出挑山工“登攀”的语句,同桌交流)。

  ②让学生把文中描写挑山工登攀的语句连起来读一读,并对照课文插图,想象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艰难地不断地奋力登攀的形象(同桌互相朗读、评价后,选代表在班内朗读,感受挑山工的艰辛、执著)。

  2、合作梳理“三遇三见”。

  要求:在阅读课文基础上,以小组合作方式填写下表规定的内容。教师要走进学生,巡查指导,确保有效学习(小组内先分工、互动、议论,然后在班内展示、评价)。

  相遇次数相遇地点看见挑山工在干什么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3、合作感悟难句含义。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整体思考“哲理”。

  ②用多媒体展示合作学习问题:

  a、你认为山民走得很慢,反而常常跑在我们前头的原因是什么?

  b、“我”为什么会愉快地(“心悦”)接受挑山工的说法?“我”真心实意地佩服(“诚服”)挑山工的什么精神(突出“心悦诚服”理解)?

  c、挑山工的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我”最需要的是什么?

  ③合作学习要求:组长要合理分工,并在自读自思的基础上展开议论、争辩,形成升华性结论。

  ④教师要强化点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形式“亮点”,并在展示、评价中及时引导整合,使学生感悟到位。

  4、指导朗读山民的话。要求突出重音,注意语速,语气。可采取教师范读、同桌试读、个别展读、民主评读和全员美读的步骤,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升华其理其情。

  (四)体验整合。

  先引导学生在课文插图下写几句最想说的'话,然后个性化展示。鼓励学生说有创意的话,有哲理的话,也可写赞美挑山工精神的话,以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怀(让学生先写后说,多元化表白情怀)。

  以质疑启感悟,以导读促感悟,尤其是以合作达到领悟,在三位一体的有机整合过程中,张扬理解的个性,焕发主体的活力,是这一教学设计的特色。教者在激趣导入后,先以开放的魄力启迪学生质疑,使之学习伊始就展示了自主感悟的丰姿;接着,又以导读为感悟方式,于学生心灵深处塑起“挑山工”的可敬形象;随之,教者精心设计了旨在梳理“三遇三见”与攻克感悟难点的两轮有实效的合作学习,把教学一举推向高潮;最后,又以学生发表自主、多元的个性化感受与体验,有效深化了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显然,这个设计是颇有借鉴意义的。

挑山工教案 篇6

  一、目标:

  1、教育: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道理,挑山工 (第2课时)。教育学生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

  2、教养:①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读书能力和质疑能力。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二、重难点: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三、教具:挂图、幻灯、小黑板。

  四、准备:家庭作业(初读第一自然段后,每人画出挑山工登山的路线图)

  五、过程:

  (一)复习:

1、齐读课题。

  2、请用段意归并法简单说说全文主要讲什么?

  (二)学第三段。

  1、教师边指图边感情引入:是的,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2、出示末句,学生默读,抓重点词质疑,教师归纳具有深究性的问题。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①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

  ②“一直”这个词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③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

  3、引出学习上文的思路:要弄清“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就要联系上文理解好以下三个问题:(小黑板出示三个问题)

  a、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

  b、从哪儿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c、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游人的前面去了?

  (三)学第一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用──划句子。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1)“他们肩上......保持平衡。”作者用简短的语句,形象地描画出挑山工挑着重物上山的样子。(登山姿势的特点)

  (2)“他们走的路线......扁担换一次肩,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挑山工 (第2课时)》。”(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

  出示几幅学生画的挑山工登山的路线图分辨对错。依据课文说理由。

  2、老师小结:边读文字边想象,动手画图,也是一种理解句子的方法。

  3、指名看图说话(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内化语言。

  4、引读: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5、从哪儿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指名读第二节,边听边想,交流。

  6、过渡:对此,我觉得很奇怪。我的疑团是怎样解开的?课文讲了我和一个挑山工4次相遇,经过了解,终于解开了不解之迷。

  (四)学第二段

  1、快速默读,我和挑山工在哪4个地方相遇?用()括出。并且找出表现我们和挑山工速度变化的句子,用──划出。

  老师小结:这几次相遇,每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超过了挑山工,但结果又总是他走到了前面。

  2、那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我们前面去了?这使我感到很惊异,所以走过去跟他交谈,挑山工的哪些话解开了我的疑团,用~~划出。

  3、汇报后,请抓住重点词提问题,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讨论、教师点拨)

  学生提的'问题(“随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为什么一步踩不实不行?“耽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4、教师贴出写有道理的字条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

  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

  并指着小结: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五)回头再深究第三段。

  1、引入:所以从泰山回来,我就画了这样的一幅画,(指挂图)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2、出示幻灯(文章末句和学生质疑的3个问题)

  (1)“它”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指什么?第二个意思指什么?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

  (2)教师:作者体会到挑山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奋发向上的精神,受到了教育、感染、启发,所以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让这种精神时时刻刻激励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3)教师小结:边读边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同样是重要的读书方法。

  3、“一直”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4、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这样处理起强调作用,强调什么?

  5、教师:对,这种精神不但作者需要它,老师同样需要它,同学们更加需要它。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标的。(指着写有道理的字条讲)

  6、教师指着“一直、因为我需要它”小结:作者围绕写作目的精心用词造句。

  (六)质疑。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试用“耽误、朴素”造句。

  3、背诵第五自然段。

  板书:4挑山工

  挑山工游人

  沉甸甸没挑子

  路程长一条道

  速度快落在后面

  一个劲儿走玩玩闹闹

  ↓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

  挑山工 (第2课时)

挑山工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1.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2.怎样让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2.初读课文。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板书课题)

  2.播放《挑山工》情景剧,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况。

  二、预习课文

  1.读读课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想想“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读、想想。

  3.学习生字新词

  三、交流预习

  1.想想“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请学生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简单交流各自的理解。

  3.交流学习词语的收获。

  (1)说出“货、奏、超”三个字的部首。

  (2)注意“衡、拘、耽”三个字的读音。

  (3)读生字组词。

  (4)说说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5)组词:溜()货()奏()衡()诵()留()贸()泰()横()颂()杖()肌()耽()误()哲()仗()机()枕()娱()折()

  4.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大家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板书“登山”二字)

  (2)挑山工是怎样登山?(先讲挑山工的姿势再讲排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板书“姿势”“路线”“折尺形”)从文中找出讲挑山工姿势的话读一读。教师拿出折尺给学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较折尺与直线的线段,从而让学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线,二是折尺形比直线要长。

  (3)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一是东西木碰在台阶上,二是还能节省些力气。)

  (4)挑山工走折尺路线带来什么困难?(路程比游人大约多一倍)

  3.学生轻声阅读本段,边读边想排山工当时登山的情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的登山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大家思考:

  (1)作者对什么感到奇怪?

  (2)“腾云驾雾”指什么?

  2.交流。

  (1)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2)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本课来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赶到前面引起的联想。

  (3)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比一比,谁朗读得好。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1)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分别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况下相遇?(2)“攀谈”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

  2.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谈一谈。

  3.全班交流。

  (1)“我”和同一位挑山工三次相遇。第一次是在山下;第二次是在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第三次是在半山的五松亭。这三次相遇,每一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结果总又是他走到了前面。(学生交流这个问题时,板书“经历”“山下”“回马岭”“五松亭”。)

  (2)攀谈就是闲谈,随便聊聊。因为作者感到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迷。.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本自然段大部分用告诉别人事情的语气读,挑山工的话用解释的语气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指名读本段。想一想,本段主要讲了什么?(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迷)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

  2.讨论:

  (1)挑山工是怎样为作者解开心中不解之谜的?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如果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2)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

  (3)为什么“挑山工”和“游人”有这么多不一样呢?

  3.交流:(1)略(2)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样就怎样;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往前走。(3)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停在哪里,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目标专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本自然段。

  2.讨论:

  (1)“包蕴”“哲理”分别是什么意思。

  (2)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

  3.交流:

  (1)“包蕴”是包含的意思。“哲理”是有着普遍意义的、有深刻意义的话。

  (2)只要认定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走长了,就能跑到前面;如果像游人那样东看西看,走走停停,看起来走得很快,结果反而比挑山工慢。这个道理不仅适合于登山,而且具有普遍意义,做其他事情也是这样,谁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长句、破句的读法)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1.齐读本自然段。

  2.讨论:

  (1)句中破折号的作用?破折号后面的话是什么?

  (2)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这里的“它”从字面上讲指什么?实际指什么?

  3.交流:

  (1)句中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破折号后面的话是“我”画的一幅画的画面。(看图)。

  (2)它字面上讲指的是这幅画,实际上是指画中主人公那种认定目标、坚韧不拔、不断攀登的可贵精神。

  (3)这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句子。前半句讲结果,后半句讲原因,意在强调后者,即“我”需要挑山工这种精神,它将永远激励着“我”。(学生回答问题时,板书“作者需要精神”)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