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主题的教案(通用24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主题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元宵节主题的教案 1
一、设计意图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其赏灯、猜灯谜、吃元宵等活动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福和愿望。《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熟悉的生活人手,整合多种活动形式,充分利用社区、家庭、同伴资源,加深幼儿对传统灯节的认识,体验灯节的乐趣。
二、环境与资源
1、教师带幼儿外出参观街上的节日环境,师幼共同收集花灯,布置成“各种各样的花灯展”。
2、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元宵节的`风俗活动、传说故事,布置成“元宵节到了”专栏。
3、请幼儿带来自己的花灯,陈列在角色区里。
4、师幼共同收集小纸盒、小蛋糕盒等立体废旧物品,放在手工区里,准备制作花灯用。
三、区域活动设计
美工区
材料:彩笔、纸等。
内容与要求:能画出见国的花灯或自由表现出自己设计的花灯。
材料:备种小纸盒、彩纸、胶槔、彩笔、剪刀、皱纹纸等。
内容与要求:能用废旧材料大胆地进行制作话动。
材料:彩泥、垫板芍。
内容与要求:能用彩泥塑造花灯。
材料:包装纸、双面胶、礼品盒E的丝带等。
内容与要求:能包装自己收集来的谜语,以作“藏宝”用。
材料:彩泥、陶土、纸属等。
内容与要求:能用纸屑做出各种“馅”的“元宵”。
音乐区
材料:磁带、打击乐器。
内容与要求:边听音乐边为音乐伴奏。
材料:老奶奶、老爷爷等的人物面具。
内容与要求:根据歌曲内容分角色表演,并尝试自编歌词。
角色区
材料:花灯大卖场、特色元宵专卖。
内容与要求:学会介绍、推销花灯和元宵。
语言区
材料:收集谜语、猜谜语。
内容与要求:能互相说谜面、猜谜语、
生活区
材料:米面、馅。
内容与要求:能自己动手做元宵,大家一起品尝。
体育区
材料:花灯、绣球、狮子面具(头饰)。
内容与要求:尝试玩舞龙灯、舞狮子等讲戏,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四、活动内容
参观活动:元宵节到了
元宵节主题的教案 2
活动设计背景
刚过元宵节,儿童还沉浸在节日的欢快中。但是很少有儿童知道元宵节的来历。通过这次的活动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把传统传承下去。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了解元宵节的历史,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
2、让孩子们深刻感触到要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3、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4、愿意参加活动,感受元宵节的快乐。
5、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元宵节的来历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设疑,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二、教师讲述故事并提问问题
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
幼:玉帝要烧毁民间,所以人们得知消息后提前挂灯笼放烟火,免去了这一难。
教师讲述第二遍故事
师:元宵节的历史悠久,人们从古至今,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用同样的方式来庆祝这一个节日,到了现在过元宵节意味着什么呢?
幼:看花灯、吃汤圆等
教师总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以挂灯笼的形势,来表达自己的喜悦,欢庆一年的丰收,喜气洋洋、快乐融融。
三、让幼儿把元宵节的来历回家考考爸爸妈妈,给他们讲故事《元宵节的来历》。
教学反思
《元宵节的故事》是一个神话传说,传达的是一份浓浓的爱意,更是一份感恩的心情,为了感谢仙女救了人间的百姓,让孩子们感触到,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传承热爱、歌颂中国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主题的教案 3
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传统风俗习惯。
2、能够积极发言,在集体面前完整的交流元宵节的由来,分享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具备过元宵节的生活经验,如:吃汤圆、放礼花。
2、关于元宵节的音乐《团团圆圆元宵节》、元宵节的由来调查表、图片。花灯、彩绸、锣鼓等表演材料。
活动过程
一、直观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实物引出主题
(1)播放歌曲《团团圆圆元宵节》,同时出示灯笼、锣鼓、彩绸……设计提问:
(2)你在哪见过这些图片?在什么时候见过?(请不同能力的幼儿分别回答问题)
(3)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佳节,每逢这一天,大街上到处都张灯结彩,分外喜庆而热闹。广场上、大街上有庆祝元宵节的各种民俗文艺表演:扭秧歌、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抬花轿、跑旱船等一系列多彩多姿的表演,把新年的气氛推向高潮。另外每逢十五这一天,人们还有还有赏灯猜谜的习俗,所以人们又称这一天为“灯节”。
2、观看录像回忆讨论
(1)幼儿观看录像后自由讨论,说一说元宵节里还有哪些开心的'事?(如:和小朋友一起放烟花、鞭炮、猜灯谜……)。
(2)教师参与到讨论中,同时提醒幼儿注意放鞭炮时的安全。
二、大胆表述,提升经验
1、问题引领相互交流
(1)过元宵节时自己是和谁一起过的?在哪里过的?交流分享全家人吃元宵的情景。
(2)教师参与到幼儿的谈话中,讲解一些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2、启发鼓励大胆表述
(1)引导幼儿说出元宵节时的祝福语?
(2)提醒幼儿正确使用节日祝福语,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元宵节主题的教案 4
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理解儿歌意思,
2.能完整地朗诵儿歌。
3.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活动准备:
彩泥、玩具小碗、根据儿歌内容绘制的图标。
活动过程:
一、教师演示搓元宵,谈话导入元宵节。
教师:老师拿的是什么?变变变,我用彩泥变出了什么?
一碗香喷喷的元宵来啦!元宵节里人们都要吃甜甜糯糯的元宵。元宵节马上就要到了。是哪一天呢?
二、学习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诵儿歌《闹元宵》。
2.理解儿歌意思老师:正月十五那天是什么节日?
3.看图标跟念儿歌,分析理解"团团圆圆"、"闹元宵"的`意义。
教师:谁知道"团团圆圆"是什么意思?(家里人都来了,很多亲戚朋友在一起。)儿歌叫《闹元宵》,为什么要说"闹"?(人很多,大家在一起很热闹、很开心。)三、完整朗诵儿歌。
幼儿完整学习,朗诵儿歌2/3遍。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美术区搓团圆。
2.家园共育: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元宵节传统活动。
附:儿歌《闹元宵》
月亮走,我也走,月亮圆,人团圆,团团圆圆元宵节。
反思和建议: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小班孩子的印象中只有吃汤圆,为什么要吃汤圆?元宵节还有哪些习俗呢?我们的孩子很少接触,知之甚少。我们的传统节日正被大家所忽略,所以在本周周末活动开展了一个迟来的元宵节活动。根据小班孩子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我利用正月十五拍来的花灯照片和图片给孩子直接的感官冲击,并让他们在看一看、说一说中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并知道是“团团圆圆”“期盼来年顺利”的意义。
在猜灯谜的游戏中达到高潮,孩子们积极踊跃,因为猜对了可以得到一个兔子花灯,他们非常喜欢!通过本次活动相信孩子们对元宵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元宵节主题的教案 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莱西人的元宵节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2.知道豆面灯碗习俗的由来,了解蕴含的寓意。
3.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体验学习乐趣。
活动准备
载歌载舞的莱西人ppt、花灯会、猜灯ppt、有趣豆面灯碗ppt
活动过程
(一)交流谈话,引导幼儿回忆元宵节的情景。
提问:元宵节你吃过什么?玩过什么?看见了什么?
引导幼儿大胆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
你知道我们莱西人是怎样过元宵节的吗?
(二)观看视频了解莱西人过元宵节的习俗
1.提问:视频上的人在干什么?能记住里边有谁吗?他们的表情、服装、头饰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相互交流看到的视频影像内容。
2.观看视频花灯会,了解灯谜的'起源历史。
3.观看豆面碗灯视频,了解灯碗的由来、种类及寓意等。
(三)师幼一起分享交流视频内容,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主题的教案 6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儿歌形式创编内容。
2、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请幼儿带一些灯笼来园。
活动过程:
1、复习儿歌《花灯谣》
师:“上次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的那首儿歌,你们还记得吗?”(记得)
“那儿歌的名字叫什么?”(花灯谣)
“我们大家用好听的声音来念一念吧!”
幼儿齐念儿歌。
2、创编活动。
①提问:
师:“元宵节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你喜欢什么灯?”
②幼儿相互讨论。
③请幼儿大胆发言。
④将幼儿喜欢的花灯创编到儿歌里面,并一起念一念。
⑤把自己创编的儿歌念给好朋友听。
3、教师简单小结,用小红花鼓励积极创编儿歌的幼儿。
活动延伸:
请幼儿试着用好朋友和自己的名字替代宝宝和浩浩。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体验欢快的节日氛围。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是感受儿歌押韵的'特点,能准确地发出姥、闹、摇、浩等音。可通过活动也发现孩子们对儿歌的押韵始终比较难理解,对“闹”这个读音也始终有部分幼儿读不准,使得这一难点没有很好的掌握、理解。我想如果以后碰到这样的教学情况,我觉得可以把诗歌中押韵的字“姥、闹、浩、谣、宝”等用有颜色的笔画出或做一标记,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发现押韵这个特点,我想这样效果会好些,从而有效地达成每一个教学目标。
元宵节主题的教案 7
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感受过节的愉悦心情。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讲述一个。
3、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活动背景: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孩子们纷纷跟着大人前去公园参观灯会。
准备:
1、物质——每人准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则。小奖品若干。
2、知识——有过过节的生活体验。
活动进程:
一、导入开门见山引入主题:正月十五闹花灯,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
二、展开
1、赏灯活动。
(1)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及特别之处等等。
(2)请几名介绍有特色的'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灯。
2、猜谜活动。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A组持有花灯和奖品,并给B组幼儿念,B组来猜灯谜,猜中了即得到奖品。教师讲清玩法后,幼儿自愿展开。(根据时间进行交换)
(2)集体讲述自己猜谜的情况:谁猜中了我的灯谜?我自己猜中了几个灯谜?
(3)集体将难猜的灯谜找出来,大家一起猜,或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猜。
三、结束
将A组和B组得到的奖品比一比,看哪队胜利了?鼓励幼儿将自己猜到的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猜一猜。
元宵节主题的教案 8
活动目的:
围绕活动主题,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及感恩教育,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帮助学生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活动准备:
1、学生在课外通过书籍和电脑搜集与主题相关的知识,老师精心制作班会课多媒体课件。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
3、教师指导学生编排与传统节日有关歌曲、舞蹈。
活动过程:
一、成语接龙道祝福
主持人发言:曾有人说过,不会分享的人注定是一个孤独者,一个失败者。其实分享却很简单,它只是一种思想上的放松。每个人都把自己所拥有的给予别人,从而获取快乐,丢掉忧愁,这就是分享。
同学们抢答表达春节祝福的成语,比一比谁说的最多。
①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扫尘),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②讲故事:熬年守岁的传说
③大家猜
守岁时备的糕点瓜果表达什么吉利的意思。
枣(春来早),柿饼(事事如意),杏仁(幸福人),长生果(长命百岁)
比如:祝你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捧月,八面春风,九运当头,十全十美,百事亨通,千事吉祥,万事如意。
二、击鼓传花分享春节中快乐的事情。
主持人发言:这个世界就是有了分享才变得如此的美丽,无论你与人分享的是快乐或是痛苦,是欢笑或是眼泪。生命因分享而充实,因分享而充满激情,因分享而多姿多彩。因为,分享是快乐的!下面请大家自由发言,将你春节中快乐的,有趣的、新奇的、滑稽的事情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通过击鼓传花的方式让同学们轮流上台发言,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自制卡片表新愿
每位学生自制新年心愿卡,展示在班级文化墙上。
四、解释“元宵”的含义
1、同学们,你们知道农历一月十五是什么日子吗?
2、有谁知道“元宵”一词的含义呢?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五、了解元宵节的由来
那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一起分享两个小故事
1、点彩灯的来历
2、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六、畅谈元宵节的意义
1、同学们,你们将如何度过这次元宵节呢?
2、学生畅谈
七、班主任总结:
20xx已经来到我们身边,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让我们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不虚度年华。让我们共同祝愿:新的一年,再创佳绩,再铸辉煌!
元宵节主题的教案 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元宵节的民俗风情。
3、了解元宵节的风俗,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喜欢过节吗?这是什么节?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放元宵节动画)
2.那天,你们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和谁在一起?(指名说)谁能照样子再说说!(板书课题:元宵节)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老师这儿有一首儿歌,能把元宵节的欢庆场面都表现出来,现在就读给大家听!(范读)
2.大家想读吗?自己试一试!并注意哪个音节出现的次数最多。
3.找一找,yuán都藏在哪些词里?(指名说)用笔把它们圈起来!然后四人一组,互相帮助,试读这些词。
4.指名读,大家一起试一试!(屏显:元宵节 汤圆 团圆 圆又圆)
5.给“圆”字开花,了解“圆”的意思,渗透“团圆”含义。
6.反复认读,强化识字。自由带拼音读→师指字(屏显)学生读→同桌互相检查、正音→去掉拼音自由读课文→随机指字读
7.四人一个小组,把你识字的方法、窍门说一说。
8.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识字情况,并进行扩词、说话练习。
9.渗透“元宵节”的来历,创设意境,“送生字宝宝回家”。(屏显:学生喊出生字宝宝的名字,认对后生字宝宝归位)
10.游戏:“摘灯笼”。(想一想,本课生字都会认了,再举手“摘灯笼”。)
11.“开火车”读词卡,为朗读儿歌做准备。
三、指导朗读
1.自由读儿歌。
2.学生读,学生互评。
3.师范读,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读。
4.同桌互读。
5.今年的元宵节过得怎样?你能用一个词来表达吗?(学生自由发言)让我们把这种心情带入课文再读一读!
6.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边想边读)
7.请读得最有感情的同学上台表演。(创造性地朗读)
8.还有哪些有趣的活动也在今天举行?(拓展学生思路)
9.让我们把美好、团圆、幸福、有趣的元宵节读出来吧!(想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能背的同学就背)
四、创新拓展
1.我们中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你能用这样的句式给大家说一说吗?(屏显:______, _______在一起______ 。)
2.有一个节日,和元宵节很像,月儿也是圆圆的,你能猜出是哪个节日吗?
3.如果我们把《元宵节》改成《中秋节》,你觉得行吗?试一试!
元宵节主题的教案 10
教学目标:
1、认字15个,写字画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元宵节、闹花灯的热闹景象培养学生想象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4、句式训练,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元宵节》,大家来说说元宵节人们在干什么?(吃汤圆)“汤圆”的.“圆”是什么意思?(团圆的意思)既然大家都团圆了,咱们再一起去看看元宵节最好玩的花灯吧!(好)(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三、认识字词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走进花灯的世界吧!(生齐读课文)
1.看第一盏花灯,认识“金”、“吐”、“泡”。
(师出示词语卡片“金鱼”,先认“鱼”,再读文中句子,认“金鱼”这个词,最后认“金”字。)
2.看第二盏花灯,认“眨”、“睛”、“猴”。
(师“眨眼睛”,并让学生认真观察,进行讨论。)
3.看第三盏花灯,认知“走马灯”。
4.看第四盏花灯。
5.小结。
四、熟读课文
1.教师领读课文。(提醒学生“吐”“眨”“追”“立”这四个字要读重音。“真”要拖长音。)
2.生练读课文。齐读。教师指导后再读。挑战读。
五、再认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以小组为单位认读,评出“优胜小组”。
2.指名认读生字卡片,评出“优胜个人”。
3.全班齐读生字卡片。
六、布置作业
发挥想象力,把自己喜欢的花灯画下来。明天我们比一比,看谁的花灯最好看。
元宵节主题的教案 11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及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2、能大胆地在集体中介绍自己的花灯。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带花灯到幼儿园。
2、幼儿画册和元宵节人们进行庆祝活动的图片。
活动重点:知道元宵节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难点:幼儿愿意到集体面前并大胆的`介绍自己的花灯
审美元素: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特有的节日,在这天里人们一起赏花灯、玩花灯、吃元宵、猜灯谜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节日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介绍元宵节。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元宵节是哪一天?元宵节这天人们会做些什么呢?
2、教师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图片上的人们在干什么?(引导幼儿上说出人们在看花灯、玩花灯等)
教师小结:每年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在元宵节这一天,大家要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
二、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花灯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自己带来的兔子灯。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说了,元宵节这一天,人们都要玩花灯。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灯?它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那你们带来了什么灯?谁来说一说?
3、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各种美丽的花灯。(教师可以从颜色、形状或玩法方面加以提示,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集体中进行介绍)
三、教师和幼儿一起玩花灯。
师:我们小朋友要和小伙伴一起分享自己的东西,我们小朋友和好朋友一起玩花灯。(幼儿互相交换自己的花灯玩。)
元宵节主题的教案 12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2、积极参与赏灯、玩灯、搓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3、知道元宵节的时间是正月十五。
4、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元宵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干米粉、小盘子每人两份,花灯每人一盏
2、 锣鼓音乐伴奏带
三、活动过程
1、讲讲元宵节。
(1)引导幼儿讲述:我知道的元宵节。
(2)教师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中国人过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2、做元宵。
(1)谈谈说说:我吃过的各种元宵。
(2)教师介绍做元宵的材料,并示范制作方法。
① 将搓圆的元宵放入干米粉盘中来回滚动,直到四周全沾满米粉。
② 最后放在手心里搓圆即成。
(3)幼儿分组制作,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掌握两人合作滚米粉的技能。
(4)将搓好的元宵放在每组的大盘中,分享集体合作的'快乐。幼儿在等待元宵煮熟的同时玩花灯。
3、玩花灯。
(1)幼儿各提一盏花灯,同伴间相互欣赏,介绍自己所拿的花灯的名称及主要特点,
(2)幼儿在音乐声中,提灯玩耍。
4、品尝小元宵。
鼓励幼儿有礼貌地邀请老师、阿姨一起吃元宵,学习与他人分享劳动成果,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元宵节主题的教案 13
教学目标:
1、识10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学习书写8个生字。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3、学习偏旁:方框。
4、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5、进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重视家人亲情和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说说过春节时,你觉得最快乐的事。
2、出示元宵,这是什么?前些日子我们刚刚过了什么节?(元宵节)
3、你们对元宵节有什么了解?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其节俗活动在每年阴历的第一个月(元)月十五日夜(宵)举行。元宵节还叫“灯节”。正月十五夜,街上到处火树银花。五彩缤纷的花灯上有各种谜语,供人们观赏和猜测。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甜蜜之寓意,象征全家团团圆圆,和睦幸福,象征全民族的大团结。)
4、你们还记得今年的'元宵节是公历的几月几日?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点儿。
2、老师大声读课文,你们坐好指读姿势,会读的同学可以小声跟着读。
3、同桌互相帮助,要求:不会的字请同桌帮助。
(二)、学习生字
1、元宵节虽然过去了,但是老师还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元宵”,请大家品尝。
我带来的元宵可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请你们先把“元宵”背后的字学会了,才能品尝到元宵的味道。(同学们认识的读读就行,把较难的字贴在黑板上。)
2、在课文中读一读大家都认识的生字。(出示课件)
3、请同学们用自己方法记忆这些教难的生字。
4、小老师教学生字,说一说记忆这些生字的好方法?
5、认识新偏旁:方框儿
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三)、观察田字格,看一看这些字是怎样占格的。
1、自己观察“团、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书写。
3、学生独立书写生字。
三、游戏
摘灯笼的游戏。
方法:能正确读出并能组词的同学可摘到小灯笼。
元宵节主题的教案 14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民风民俗。
2、欣赏花灯,感受花灯的美。
3、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请家长帮助幼儿丰富元宵节的相关知识。
物质准备:有关元宵节的由来及只要活动的`课件,谜语若干。
环境准备:收集各种花灯,布置灯展。
活动过程:
1、结合课件讲解元宵节的由来和只要活动。
2、引导幼儿参观灯展,说一说:最喜欢那盏花灯?为什么?花灯美在哪儿?
3、欣赏儿歌《做彩灯,闹元宵》
4、猜灯谜。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谜面贴在花灯上,教师读谜面,幼儿来猜。
小结: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这一天不仅要欣赏花灯、猜灯谜,还要品一种美食——元宵。
活动反思: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小班孩子的印象中只有吃汤圆,为什么要吃汤圆?元宵节还有哪些习俗呢?我们的孩子很少接触,知之甚少。我们的传统节日正被大家所忽略,所以在本周周末活动开展了一个迟来的元宵节活动。根据小班孩子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我利用正月十五拍来的花灯照片和图片给孩子直接的感官冲击,并让他们在看一看、说一说中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并知道是“团团圆圆”“期盼来年顺利”的意义。
在猜灯谜的游戏中达到高潮,孩子们积极踊跃,因为猜对了可以得到一个兔子花灯,他们非常喜欢!通过本次活动相信孩子们对元宵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元宵节主题的教案 15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元宵主要的风俗习惯。
2、通过猜灯谜、做汤圆、踩高跷、观赏花灯、舞龙狮感受节日等活动,感受节日欢乐热闹的气氛。
3、增进父母、长辈与孩子之间的情感。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过程:
一、介绍元宵节:
1、通过讨论、老师讲解,了解元宵节的意义和风俗习惯。
2、体温:为什么人们要过元宵节?元宵节人们都进行一些什么活动?
3、让幼儿了解元宵节赏花灯、猜谜语、吃汤圆、舞龙狮的风俗习惯。
二、猜灯谜:
1、玩法:在活动室中任意取下一个气球,父母协同孩子用臀部将气球坐碎,取出其中的谜面,共同猜出谜底。
2、在猜谜过程中,感受与父母配合的乐趣。
三、画五官:
1、玩法:由一人用布蒙上眼睛,原地转三圈,另一人领着走到画五官,将五官画完整。(另一人可作适当的提醒)
2、父母与孩子共同感受游戏的`欢乐。
四、舞狮、赏花灯、游园、烟火晚会:
1、孩子与家长一起来到户外场地,尽快地舞龙、舞狮观赏花灯、跳起舞蹈。
2、烟火晚会,大家一起在烟火中同欢庆元宵节,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同时也学会了运用揉,搓,团圆,包馅技能,制作不同口味的元宵,体验劳动的快乐!
元宵节主题的教案 16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要吃元宵,对制作元宵感兴趣。
2、初步学习用油泥搓圆的方法。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油泥和一块塑料垫板。
活动过程:
1、出示生元宵,问:这是什么?今天为什么要吃元宵?老师请大家吃元宵,高兴吗?
2、欣赏教师做元宵。教师把一小块油泥放在手心,手指伸直,手心对着手心用力绕圈。
3、幼儿学搓元宵。教师轮流对幼儿进行观察和指导。
4、让幼儿把自己搓的元宵送给小动物尝一尝。
活动反思:
有句老话“上灯圆子,落灯面”,意思就是在正月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亲自做圆子,吃圆子,在正月十八的.时候呢将会吃面,意味着新的一年真正的开始了。而今天正好是正月十三,所以我将“搓元宵”这节活动安排在了今天,希望孩子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元宵节”同时学会“搓元宵”
元宵节主题的教案 17
教学目标:
1.乐于参与画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的快乐。
2.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教学过程:
一、了解元宵节。
1.谈话:谁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
2.引导幼儿讲述:你知道元宵节有什么活动呢?
3.教师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播放ppt)
二、了解元宵品种、做法。
1.谈谈说说:我吃过的各种元宵。
2.出示范例,初步了解一碗元宵的画法:以前我们用彩泥和干米粉做过各种元宵,今天我们一起来画一碗元宵。
3.看老师讲解示范画元宵。
(1)先画一个小碗,碗底靠着纸边。再从碗底往上画两条斜线,最后再画出碗口。
(2)在碗口画上喜欢的元宵。
(3)装饰小碗。
三、幼儿操作,老师观察指导。
1.幼儿大胆的画出碗的形状。
2.提醒幼儿要将元宵画圆整。
3.鼓励幼儿装饰出不同的碗边。
四、赏花灯,赠元宵。
1.老师提出要求:现在每个小朋友手里都有一碗热腾腾的元宵,你想送个哪个好朋友呢?等一会我们一边赏花灯一边吃元宵,好吗?
2.在敲锣打鼓的欢快气氛中,边赏花灯边互赠元宵。
元宵节主题的教案 18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服装、发型的变化来表现人物。
2、区别颜色深浅,会用对比的颜色配色,使以彩鲜艳
3、知道华人新年,元宵节时的习俗,体验过节的愉快气氛,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
1、知道同一种颜色有深浅之分。
2、用发型与服装的变化表现男、女人物。
活动准备:
1、彩色水笔、蜡笔、红、绿、兰、黄等水粉色。
2、在区域里,可张贴各种范例画,如:各式彩灯、节日景色、弟弟妹妹形象等。
活动流程:
介绍元宵节——欣赏讨论——幼儿创作——引导讲评——制作教具(灯笼)
活动过程:
1、介绍元宵节知道华人新年中的元宵节——我们华族特有的节日,是全国华族共同欢庆的节日。节日里大家穿上新衣,门前挂上彩灯,走亲访友,美丽的花灯和鲜艳夺目的各色衣服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城市装点得更加美丽。
说明:此环节可放在生活活动中进行。还可建议家长带领幼儿去逛逛街,看看观灯的人流,看看彩灯的排列及颜色,体会节日的欢快气氛。
2、欣赏讨论。
①建议在观赏范例时,可引导幼儿讨论:画面上有谁?哪几位是弟弟?哪几位是妹妹?他们的衣服和头发有什么不同?
说明:通过讨论可帮助幼儿解决难点,理解发型和服装的不同可表现出人物是男还是女。
②教师还可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的人物在干什么?说说自己看到的彩灯是怎么样的?有什么不同?(颜色、排列)说明:以上设问主要是引起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所见的兴趣。给幼儿创设交流有关彩灯知识的机会。
③讨论作画方法。
建议教师出示人物基本部分,让幼儿思考并示范怎样画头发和服装才能分出弟弟和妹妹。
3、幼儿创作
(1)教师可启发幼儿把人物画大。(可以看清头发、五官和服装)把画面画满,想象变化不同的发型和服装来表示弟弟和妹妹,并引导相互启发。
(2)用蜡笔画服装的图案、花纹。
说明:画得快的幼儿可不要等待。“穿戴整齐”即可去“看彩灯”——手指点画彩灯。
(3)手指点画彩灯。
建议如在点画彩灯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幼儿已有深浅搭配和间隔排列的意识,则应马上介绍给集体,使幼儿逐步有配色的意识。对来不及完成作品的幼儿,要鼓励他们在区角活动中完成。
4、引导讲评找一找画面上弟弟妹妹都来看灯了吗?
看看彩灯漂亮吗?为什么这些彩灯特别漂亮?
5、活动——制作教具准备白纸数张,各色皱纹纸数张,订数机数个,剪刀数把,彩笔无数。
先用各色皱纹纸制作彩灯,也可用白色纸制作灯笼,让幼儿在灯笼上任意作画,涂色。把做好的各色灯笼挂在角落增添节日气氛。
活动结束:小朋友一起欣赏。
元宵节主题的教案 19
设计思路:
闽南童谣源于生活,它描绘了泉州的风俗民情。在教学中我们以音乐游戏为载体,创编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的童谣游戏,让幼儿在“玩”中感受生活,轻松愉快地参与游戏、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亲切和和谐。
元宵圆是闽南地区——泉州的一种特色小吃,每逢元宵节,家家户户都会做元宵圆,因此幼儿对元宵圆非常熟悉、喜爱,特别对元宵圆的制作过程很感兴趣,于是我们设计了童谣游戏《元宵圆》,让幼儿在游戏中再现生活情景,体验做元宵圆,煮元宵圆的过程和乐趣。
活动目标:
1、能用动作随童谣节奏表现做元宵圆、煮元宵圆的过程。
2、 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与同伴进行游戏。
3、 体验与同伴互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知识准备:幼儿了解做元宵圆的过程,已熟悉童谣《元宵圆》,玩过“照镜子”游戏。
2、 材料准备:录像、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幼儿边朗诵童谣《元宵圆》边自由律动入室。
教师:“孩子们你们吃过元宵圆吗?元宵圆用闽南话怎么说。”
2、幼儿观看录像,回忆做元宵圆的过程。
(1)教师:“你们知道泉州的元宵圆是怎么做的呢?”
(2)教师:“把元宵馅沾点水,放在糯米粉里滚一滚,沾点水,滚一滚,变大了点,沾点水,滚一滚,哇,变成了又大又圆的元宵圆了。煮熟的元宵圆会怎么样?”
3、幼儿随音乐表现做元宵圆的过程,熟悉音乐的节奏。
(1)配语言节奏“沾点水,滚一滚”,用动作表现做元宵圆的过程。
教师:“如果你是一粒元宵馅,你怎么让自己变成一粒大大的`元宵圆?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2)随音乐节奏用动作表现做元宵圆的过程。
教师:“我们跟着音乐来做元宵圆吧,看谁的动作和别人不一样,大家要注意听音乐的节奏。”
元宵节主题的教案 20
活动目标:
知道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又叫花灯节。了解相关的民俗文化。
活动准备:
有关元宵节的录相、元宵一盒、花灯等。
活动过程:
1.猜谜语:汤园。说说这数什么节的一种吃食。引出谈话主题:元宵节。
2.观看录相元宵节。让幼儿说说从录相中看到了什么。
3.讲解元宵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让幼儿知道元宵节的主要习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元宵又叫汤圆,它象征着全家团圆,生活幸福甜美。点花灯是为了让节日的`夜晚明亮,欢快。人们为了增添娱乐的情趣,还在灯上写上谜语,让大家来猜,猜中有奖,非常有趣。这个节日从古代传下来的,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花灯的样子越做越多,工艺越来越复杂,每年过节时,各地都有花灯展,鼓励小朋友随家人节日去赏灯。井告诉幼儿电视台届时还要播放相关节目,请大家注意收看,体验全家一起过节的乐趣。
3.请幼儿观看传统花灯的样子和吃元宵。说说自己见过什么样的花灯,吃过什么馅的元宵。
备注: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有这样一种传说。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雉)临朝称制,吕氏宗族把持朝。吕雉死后,周勃、陈平等人扫除诸吕,拥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因为扫除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这夜,汉文帝就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也叫“元夕”、或叫“元夜”。此翻传说,教师了解即可,不必详细讲给幼儿听,若讲,酌情简化。
中班元宵节活动:
活动一:民间文学儿歌≈元宵》
活动二:认知活动观灯会
活动三:民间故事《十五闹正月元宵》
活动四:民间故事《灯谜的故事》
活动五:民间文学儿歌《元宵数花灯》
元宵节主题的教案 2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服装、发型的变化来表现人物。
2、区分颜色深浅,会用比照的颜色配色,使以彩艳丽3、知道华人新年,元宵节时的习俗,体验过节的开心气氛,培育幼儿积极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
1、知道同一种颜色有深浅之分。
2、用发型与服装的变化表现男、女人物。
活动预备:
1、彩色水笔、蜡笔、红、绿、兰、黄等水粉色。
2、在区域里,可张贴各种范例画,如:各式彩灯、节日风光、弟弟妹妹形象等。
活动流程:
介绍元宵节——观赏争论——幼儿创作——引导讲评——制作教具(灯笼)
活动过程:
1、介绍元宵节
知道华人新年中的元宵节——我们华族特有的节日,是全国华族共同庆祝的节日。节日里大家穿上新衣,门前挂上彩灯,走亲访友,漂亮的花灯和艳丽夺目的各色衣服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城市装饰得更加漂亮。
说明:此环节可放在生活活动中进展。还可建议家长带着幼儿去逛逛街,看看观灯的人流,看看彩灯的排列及颜色,体会节日的欢快气氛。
2、观赏争论。
①建议在欣赏范例时,可引导幼儿争论:画面上有谁?哪几位是弟弟?哪几位是妹妹?他们的衣服和头发有什么不同?
说明:通过争论可帮忙幼儿解决难点,理解发型和服装的不同可表现出人物是男还是女。
②教师还可引导幼儿观看:画面上的人物在干什么?说说自己看到的彩灯是怎么样的?有什么不同?(颜色、排列)说明:以上设问主要是引起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所见的兴趣。给幼儿创设沟通有关彩灯学问的时机。
③争论作画方法。
建议教师出示人物根本局部,让幼儿思索并示范怎样画头发和服装才能分出弟弟和妹妹。
3、幼儿创作
(1)教师可启发幼儿把人物画大。(可以看清头发、五官和服装)把画面画满,想象变化不同的发型和服装来表示弟弟和妹妹,并引导相互启发。
(2)用蜡笔画服装的.图案、花纹。
说明:画得快的幼儿可不要等待。“穿戴整齐”即可去“看彩灯”——手教导画彩灯。
(3)手教导画彩灯。
建议如在点画彩灯过程中发觉有个别幼儿已有深浅搭配和间隔排列的意识,则应立刻介绍给集体,使幼儿逐步有配色的意识。对来不及完成作品的幼儿,要鼓舞他们在区角活动中完成。
4、引导讲评
找一找画面上弟弟妹妹都来看灯了吗?
看看彩灯美丽吗?为什么这些彩灯特殊美丽?
5、活动——制作
教具预备:白纸数张,各色皱纹纸数张,订数机数个,剪刀数把,彩笔很多。
先用各色皱纹纸制作彩灯,也可用白色纸制作灯笼,让幼儿在灯笼上任意作画,涂色。把做好的各色灯笼挂在角落增加节日气氛。
活动完毕:
小朋友一起观赏。
元宵节主题的教案 22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民风民俗。
2、欣赏花灯,感受花灯的美。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请家长帮助幼儿丰富元宵节的相关知识。
物质准备:
有关元宵节的由来及只要活动的'课件,谜语若干。
环境准备:
收集各种花灯,布置灯展。
活动过程:
1、结合课件讲解元宵节的由来和只要活动。
2、引导幼儿参观灯展,说一说:最喜欢那盏花灯?为什么?花灯美在哪儿?
3、欣赏儿歌《做彩灯,闹元宵》
4、猜灯谜。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谜面贴在花灯上,教师读谜面,幼儿来猜。
小结: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这一天不仅要欣赏花灯、猜灯谜,还要品一种美食-------元宵。
活动反思: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小班孩子的印象中只有吃汤圆,为什么要吃汤圆?元宵节还有哪些习俗呢?我们的孩子很少接触,知之甚少。我们的传统节日正被大家所忽略,所以在本周周末活动开展了一个迟来的元宵节活动。根据小班孩子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我利用正月十五拍来的花灯照片和图片给孩子直接的感官冲击,并让他们在看一看、说一说中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并知道是“团团圆圆”“期盼来年顺利”的意义。
在猜灯谜的游戏中达到高潮,孩子们积极踊跃,因为猜对了可以得到一个兔子花灯,他们非常喜欢!通过本次活动相信孩子们对元宵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元宵节主题的教案 23
活动目标:
1、能选取元宵节的典型情景,有目的地安排画面。
2、感知图像大小、多少与画面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支水彩笔、勾边用的浅色油画棒、大红水粉颜料。
2、欣赏作品“热闹的元宵节”。
3、幼儿用书《热闹的元宵节》。
活动过程:
1、欣赏与讨论:
教师出示欣赏的作品,幼儿回忆过元宵节的情景:
——“这些画面反映的是什么节日?大家在感什么?”
“小朋友手里都有什么?”(各种形状的灯笼:又拉的、有提的、有拖的')
幼儿讨论人和灯应该先画哪一样比较合适。(先画人再画灯)
先画哪个人。(中间的人)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启发幼儿围绕元宵节各种各样的灯构想画面。
边画边思考各种灯的造型和人物动态。
注意图像的大小、多少与画面的关系。
画面完成后,用大红的水粉颜料涂底色。
3、观赏作品:
幼儿相互观赏同伴的作品,分析思考怎样使画面节日气氛浓厚。
元宵节主题的教案 24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元宵主要的风俗习惯。
2、通过猜灯谜、做汤圆、踩高跷、观赏花灯、舞龙狮感受节日等活动,感受节日欢乐热闹的气氛。
3、增进父母、长辈与孩子之间的情感。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过程:
一、介绍元宵节:
1、通过讨论、老师讲解,了解元宵节的意义和风俗习惯。
2、体温:为什么人们要过元宵节?元宵节人们都进行一些什么活动?
3、让幼儿了解元宵节赏花灯、猜谜语、吃汤圆、舞龙狮的风俗习惯。
二、猜灯谜:
1、玩法:在活动室中任意取下一个气球,父母协同孩子用臀部将气球坐碎,取出其中的谜面,共同猜出谜底。
2、在猜谜过程中,感受与父母配合的乐趣。
三、画五官:
1、玩法:由一人用布蒙上眼睛,原地转三圈,另一人领着走到画五官,将五官画完整。(另一人可作适当的提醒)
2、父母与孩子共同感受游戏的欢乐。
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对,今天是元宵节,你们高兴吗?为了庆祝元宵节,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
2、元宵的来历。
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老师知道你们不仅节目表演的好,而且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
1、哪位小朋友知道元宵节在什么时候?(正月十五)
2、元宵节人们有什么习俗?(吃元宵、挂灯笼等)
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讲述:元宵的来历。
3、说说元宵。
1、小朋友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礼物,(教师展示几种元宵)问:这是什么?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糯米粉、各种馅等)元宵这么漂亮,你想不想也来做元宵呀?
2、大家先不要着急做,谁知道元宵分几部分?元宵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怎样把元宵做成圆的呢?(把它捏圆了、用滚的方法、把元宵包好后放在手里团)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元宵
4、制作元宵。
1、小朋友们,我们这里有做元宵的材料,大家把做好的元宵放进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呆会儿看谁做得多。
2、幼儿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5、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现在,小朋友们都已经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快乐恰恰恰“时间。请各位小朋友吃元宵。老师统计好个数,给小朋友盛元宵。(老师动员做的多的小朋友让给做的少的小朋友。)
6、吃元宵。
刚才你做了多少元宵,现在就可以吃多少元宵。
7、教师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在一起渡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们不但知道了元宵节吃元宵,还知道了怎样去做元宵。
【元宵节主题的教案】相关文章:
元宵节的主题班会教案01-31
元宵节的主题教案(通用23篇)04-17
幼儿园大班元宵节主题活动教案02-01
元宵节主题作文11-28
幼儿园大班元宵节主题活动教案9篇02-01
庆祝元宵节主题活动总结02-21
元宵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文10-28
环保主题的教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