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的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的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的语文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
2.理解“搁、缀、撷取”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字体的词语。
3.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以及借物抒情的写作特点,领悟“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这句话的含义,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二、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根据课后阅读要求想一想课文写了桥的哪些内容。
三、课件准备
乐曲、幻灯片、视频短片
教学过程
一、渲染意境,走进文本
1.观看视频,感受江南水乡之美
2、揭示课题
对于那些在水乡生活过的人来说,桥更能触发他们化不开的思乡情结,作家郑莹,她的故乡就在江南。在阔别家乡多年后,她饱含深情地写下一篇文章。齐读课题:26《家乡的桥》
3、初步理解作者的情感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的94页,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润泽了乡情的笔触感受江南别样的美。
(1)学习1、2小节,了解江南水乡的特点,图释“小河像血脉、网布”。
(2)小结,初步体会情感
桥是故乡人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因此,作者对桥有一份特殊的情感——
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3)桥给作者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回忆,让作者如此——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二、整体感知,梳理文络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3—5小节,想一想作者写了家乡的桥哪些内容?
1、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板书
1)造型千姿百态。板书:造型千姿百态
2)名称充满情趣。板书:名称充满情趣
3)是我们的乐园。板书:孩子们的乐园
2、小结,引发思考。
◆根据板书小结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质疑
师:作者想通过这几个方面的介绍告诉我们什么呢?
三、深入品读,体会情感
(一)桥的造型千姿百态
1、了解写作特点
师:先去欣赏桥的造型吧!请一小组读,其他小组仔细听,想想作者是怎样给我们介绍了桥千姿百态的造型的?
◆质疑:同学们,课文只写了最简单的过桥和最漂亮最有气派的单拱桥,却又说它的造型是千姿百态。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理解桥的造型千姿百态与抓住水乡特色的过户桥和单拱桥进行介绍,了解抓典型的写作方法。
2、认识过户桥和单拱桥的造型。
◆认识过户桥,感受简约
1)、图示“过户桥”。
2)、品读句子,感受简约美:最简单的是过户桥,一块长石板搁两端,把两户人家连起来。句中哪个字体现出来(搁)
不需要名家设计,不需要能工巧匠,就这简单的一搁,就把邻里之间的感情连起来。作者用一个“搁”字写出了过户桥简约的美。
作者还给我们介绍了单拱桥,单拱桥的特点是——
◆认识单拱桥,感受气派
1)、图示“单拱桥”。
2)、情趣朗读,感受单拱桥的漂亮、气派。
3)、理解“缀”字
师引读:桥给作者带来了美好的感受,因此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家乡的桥,你看!最简单的是——
3、感受单拱桥带来的童年梦幻般的回忆
◆想象说话,感受意境美
理解:穿梭其间
师:在宁静的夜里,此时,你撑着小船划过这漂亮的单拱桥,那是一番怎样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4、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引读:家乡的月夜是这样的宁静——夜里,你撑条小船——,那光景,会使你怀疑——!
2)、小结:
这是梦境中才有的美啊!千姿百态的桥装扮了水乡如画的风景,(板书:风景)此情此境怎不让人——
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二)桥的名称充满情趣
1、引读桥名
2、配合读桥名的来历,理解“撷取”的含义。
3、播放媒体,欣赏不同字体的桥名
1)认识各种字体写的桥名
2)出示:篆隶楷草
3)积累描写字体的词语
4)看图读句子,感受桥名字体带来的情趣。
4、赏桥名,听故事
1)出示句子,指名读
2)师讲关于桥的故事。
5、引读,体会作者情感
每一座桥名都镶嵌着美丽的传说,每一座桥名都有墨痕书香点缀,它传承着家乡的历史文化,(板书:文化)让人不由得这样感慨——
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三)桥是孩子们的乐园
1、同桌互读体会快乐、惬意
2、感受情感
师:那惬意快乐的童年生活令人回味无穷,每当回味着这一份快乐时,作者就发出这样的感叹——
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板书:快乐)
四、小结全文,升华情感
1.深入感受作者情感
家乡的桥是情感的纽带。连着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感情,一提起桥,桥他就会想起家乡的风景、家乡的文化、家乡的亲人以及快乐的童年时光。所以作者用这样的感受作为文章的结尾——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这简简单单的九个字,字字浸润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
(板书:家乡的热爱、思念)
2、小诗点化全文
让我们把这绵长悠远的回忆汇成一首小诗:
我的家乡在江南,
小河长,小桥多。
家乡的桥造型千姿百态,
点缀了——
江南水乡如诗如画的风景;
家乡的桥名充满情趣,
传承了——
悠远丰厚的江南历史文化;
家乡的桥是儿时的乐园,
装载了——
遥远却鲜活,充满着快乐的童年时光。
千言万语、殷殷乡情,都化成这一句——
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3、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作家郑莹所写的《家乡的桥》。作者通过描写家乡最常见的事物——桥,抒发了对家乡深深的爱。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借物抒情。
五、作业拓展
你的家乡也有别样的美,哪些事物给你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向别人介绍。
板书:
26家乡的桥
借物抒情
造型千姿百态风景
桥名充满情趣文化家乡的热爱、思念
孩子们的乐园快乐
四年级的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断,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2.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某某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的具体、生动。
【教学重难点】
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某某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学生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完成角色转换。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如果你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比如从一个学校转学到另外一个学校,或是外出旅游或者走亲戚,见到一个新认识的朋友,你怎样向他们介绍自己?
2.学生介绍自己。(比如姓名、年龄、长处、特点、爱好、理想、愿望等)
3.引入主题: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些新朋友,他们非常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乐意吗?
4.出示小黑板上词语:书包 黑板 文具盒 钢笔 台灯 小闹钟 布袋熊
他们也很高兴认识你们,初次见面,总得介绍下自己吧。可是他们不会说话,怎么办?
5.学生思考并交流。(当代言人)
6.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瞧,小闹钟开口说话了。(教师手拿小闹钟,老师背例文《小闹钟》。)
7.学生听,然后说说听后的感觉。
(没有生命的东西开口说话了、有趣、生动)
8.教师小结:这样的写法,叫自述的形式(板书)就是以第一人称我来介绍自己的特点,这样可以示文章更生动,更有趣。
(二)学习例文《小闹钟》。
思考:它是怎样介绍自己的,介绍了哪些特点?
1.学生读例文并思考。
2.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并板书:形状色彩 结构 功能
3.再读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写生动的
4.小闹钟的自述很有趣吧!其实他就是想告诉我们一句话:我是小闹钟,我很 。
5.生回答。我很漂亮。我很可爱。
6.师:这只小闹钟会说话,会唱歌,多么特别啊!
(板书:我很特别。)
在我们身边很多事物都像小闹钟一样想介绍自己,你听,这是小溪流的声音
(三) 学习例文《小溪流的自述》。
1.同学们,有些事物和我们是老朋友了,因此不必介绍自己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等,它想和你们说说心理话(板书心理),把他们的高兴、伤心以及自己的愿望(板书愿望)都告诉你,你愿意做他们最忠实的听众吗?
2.指名朗读例文《小溪流的'自述》。
3.小溪流诉说了什么?它有什么愿望?
4.学生思考并回答。
5.出示:课桌 书本 小花 蔬菜 水果
假如你是这些事物,你会说什么?
6.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比如课桌、书本原来的样子,后来被学生损坏,心情,愿望,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小朋友不爱吃等等。
(四)开拓题材。
看来有些事物还真烦恼呢,其实不是样样事物都这样的,看,这是一棵小草,一棵不起眼的小草。老师还知道一首名叫《小草》的歌呢,我们一起听一听,唱一唱吧!这棵小草从来没有寂寞,没有烦恼,最大的快乐就是和朋友一起遍及天涯海角很多事物他们有烦恼,但更多的是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因为它们像小草一样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把他们的快乐撒向四面八方。大家找找看,有这样的事物吗?让我们也替他们说一说。
其实像小草一样的事物有很多,你们看蜡烛、绿叶、泥土、无名的小花还有很多。谁来替他们说一说。
(五) 总结。通过自述就能让别人了解这些事物,要让别人了解就要介绍得清楚,小闹钟通过自述让我们喜欢他,小溪流通过自述让我们更关心、爱护他,只有我们介绍得生动,才能使别人喜欢这些事物,关心爱惜他。
(六) 学生再读例文,感受写法。
1.学生再齐读例文,思考:在自述时,要抓住什么来写?
2.读后同座、小组交流
3.老师小结:
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的时候,可以从事物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以及心理、愿望等方面来写。
(七) 明确要求,练习习作。
1.学生再读读例文前的阅读提示和例文后习作提示,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用自述的形式,选自己熟悉的事物,借助拟人、比喻等手法,将习作写的具体、生动、有趣。
2.自己确定写作素材
书包 黑板 钢笔 台灯 小闹钟 布袋熊 文具盒
课桌 书本 小花 蔬菜 水果
蜡烛 绿叶 泥土 小草
3.师述:通过自述就能让别人了解这些事物,要让别人了解就要介绍得清楚,小闹钟通过自述让我们喜欢他,小溪流通过自述让我们更关心、爱护他,只有我们介绍得生动,才能使别人喜欢这些事物,关心爱惜他。
老师重点提醒学生在习作中使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的具体、生动吸引读者。
4.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笔,为身边的事物说说话,题目为×××的自述。
(八)学生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九)修改并誊写。
四年级的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臵疑。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臵、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2、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选做题)
四年级的语文教案4
教学过程
一、了解十元人民币,导出话题
1.出示十元人民币,了解它的信息。
2.当我们拾到一百元人民币的时候我们会怎么样呢?
3.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当中去切身感受吧。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理解四个词语的意思。用“拾金不昧”造句。
3.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
三、品读感悟
(一)出示自读提示:
(1)学习课文4—5自然段,想一想那些人做到了拾金不昧,请把有关的句段用“——”划出来,并批注感受。
(2)在小组内相互交流。
(二)学生汇报交流
1.文中的服务员做到了拾金不昧。
(1)师: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2)生汇报句子, 师指导有感情朗读。
2.师:文中还有谁也做到了拾金不昧?(“我”和立明)
(1)生汇报句子。
(2)师:那么从“我”和立明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生谈体会,师指导朗读。
3.师:文中还有谁也做到了拾金不昧?(老人、孩子、青年、妇女、解放军战士)
(生汇报,师指导读)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三、课本剧表演
同学们,你们想亲眼目睹那感人的场面吗
(表演完毕)看了精彩的表演,大家有些什么话说吗(根据同学发言板书:拾金不昧 真诚互助)
六、拓展环节
大家都很喜欢立明同学,我们请小记者来采访他好吗?
七、师总结,齐唱歌曲《爱的'奉献》
八、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将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旁边的人听
四年级的语文教案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本课“维持生计”、“沧桑”、“弥留之际”等词语。
方法与过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想象说话;从矿工们长期帮助受难工友的家属又严守秘密的感人故事中,感受人间的真情和温暖。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共同的秘密是什么。
1. 引入,配乐讲述课文故事。
(幻灯1)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矿工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贫穷、悲痛,而又无一技之长的妻子,无法承受来自生活的压力,决定回到闭塞的小山村。 这时,与他丈夫生前一同工作过的矿友却伸出了援助之手,艰难地帮助这对母子维持生计。这一帮可就是十几年啊!这个感人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板书课题] 37 共同的秘密 指名读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教师梳理:
这个秘密是什么?(为什么有秘密?) 什么?
为什么要保密? 秘密?
这个秘密是哪些人的秘密? 谁?
为什么是共同的秘密? 共同?
3.带着问题学课文,会让我们学得更好?接下来请自由读读课文,先想想这个共同的秘密是什么?
(1) 交流 —— (谁?怎么帮?为什么这样做?)
(2) [出示引读]:原来,这个共同的秘密就是12个矿工约定——每天到去世矿工妻子支起的馄饨摊上吃一碗馄饨,帮助她和孩子维持生计。
就这样,12个矿工做了一个约定,一个承诺,并共同遵守着。
板书:12位矿工 约定
二、 深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人间的真情和温暖:
(一) 快速默读全文,找出他们遵守约定的句子,用曲线划出来。
1.交流:
(你找到的是——?理由是?从哪里感到他们遵守着约定——?)
2.一起看看这几句话,和老师配合读读吧!
引读12个矿工遵守约定的句子。
3.十几个春秋,几千个日日夜夜,这12个矿工就这样遵守着当初的约定,其中包含的该是一份多么诚挚的情谊呀!
教师质疑:现在老师知道了,这个共同的秘密其实就是这12个矿工之间的秘密,对吗?咦!他们的家人怎么会知道这个秘密?而且加入其中,遵守着约定?
(二)学习第五小节
1.1人说理解。你说的是这一节,一起来看看。
[出示] 第5节,指名读——
2谁你为大家读一下?
看,队长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
你怎么知道?
这可是他最后的嘱托,想想他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再请一位同学读读——
你听到了吗,生命垂危的矿工队长此时心中想的是什么呀? ——
3交流并指导朗读队长的话:
是呀,念念不忘的是对矿友母子的承诺。这真是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啊!谁能读好他的话?——
你声情并茂的朗读,让我仿佛看到了那张消瘦的脸庞,听到了那声声嘱咐。谁再来试试?——
你深情的朗读把老师也感动了。齐读——
4所以,前来吃馄饨的人,年轻的——,女人——。
现在你一定能选择一段说完整、说清楚:
因为 ,所以女人代替了男人前来光临馄饨摊。(弥留之际、接替)
有一天,老矿工 ,他嘱咐自己的孩子:“ 。” 这样,馄饨摊前又多了一个 。
交流:意外、老死、生重病……
5、是啊!无法阻挡的“生、老、病、死”,无法预料的“天灾人祸”……在这十几年中,矿工们经历着生活的`变化,也经历着世事的沧桑。
引读:所以,尽管前来光临馄饨摊的人,年轻的——,女人——,但却从未少过————而且风霜雨雪,从不————。
十几年来,这不再是当初12个人的秘密,而是12个家庭共同的秘密。
引读: 穿透十几年岁月沧桑,依然闪亮的是——12颗金灿灿的爱心。
指导朗读:这份沉甸甸的约定,更是一份承诺!你能读好这一句吗?
指名读。(你读出了这份爱的感人至深!——
你读出了矿工们的这一腔真情!——
你读出了这份爱更是种责任!——)
齐读。
(三) 能想着帮助别人,这是好事。可刚才大家也不明白,矿工们为什么要把它当作一个秘密保守着,甚至连自己的妻子也不告诉呢?
交流:怕去世矿工妻子不好意思,所以保密。
怕去世矿工妻子会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所以保密。
怕去世矿工妻子会内疚,所以保密。……
小结:是呀,这些善良的矿工们在献出他们那一份份可贵的爱心的同时,更小心地呵护着这对母子的尊严和内心的感受。
(四)矿工妻子是不幸的,她失去了丈夫,但她却又是幸运的,因为他得到了比金钱更重要,比财产更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呢?
生:得到了矿工们的爱/12颗金灿灿的爱心。
板书:爱
(五) 瞧,时光飞逝,当年矿工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他那饱经苦难的两鬓花白的母亲却依然————用真诚的微笑面对着每一个前来吃馄饨的人。
现在,你有什么疑问?
交流:儿子已经成人,可以赡养她,为什么还开着馄饨摊?脸带微笑?
小结:受到他人关爱和尊重的矿工妻子也用自己的方式回报他们的爱!
她依然————那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与善良。)
三、课外延伸,积累名言。
1.一起来读读这一句——
出示:有一种承诺可以抵达永远,而用爱心塑造的承诺,可穿越尘世间最昂贵的时光。爱可以永恒。
2.说得多好呀,爱可以永恒!板书:爱能永恒!因此, 当初12个矿工的秘密,如今成了大家——共同的秘密。!
3.故事学完了,你能简单说一说吗?
4.布置作业
四年级的语文教案6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 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 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 、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 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 、全班交流。
3、 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 、思考讨论: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 、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 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 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课后小节:
当我读这一课时,被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我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抓住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为主线,进行交流、体会,最后我还推荐了课外阅读《麻雀》《柱子上的母鸡》。
四年级的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能仔细观察教师走进教师后所做的一系列动作,能连贯,具体生动地描写教师地动作,并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通过本次练习,巩固并提高描写动作的能力,进而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仔细观察。
2、运用准确的词语描述动作,同时能结合观察所得展开合理的联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动作小品,摄像师。
【教学过程】
一、 学会观察
1、 师生问好后,教师做一系列动作。(如:准备写课题,却发现粉笔不翼而飞,于是在黑板粉笔槽、讲台上、学生课桌里急切地寻找,最后在讲台下找到粉笔,写上课题粉笔飞了。)
2、 同学们,你们注意到宋老师刚才都做了哪些动作吗?这些动作我又是怎么做的呢(预设:只能说出几个比较突出的动作)
3、 师提示:其实在我们身边有着许多有趣的事,只是我们平时不注意观察罢了。
4、 摄像机回放刚才的动作,生仔细观察,并按顺序将动作列出。
5、 课堂交流:在这些个动作中,你对哪几个印象比较深?请具体说说。
二、 学会表述
1、 将一连串动作连成一段话。
*你能将这些个动作练成一段通顺具体的话吗?(学生准备,点名个别学生演示)
教师随机点评,渗透进:用上恰当的连词,将有些动作合理兼并。
2、 生动笔操练,要求给片断起个题目,教师巡视,
3、 抽样评讲。
(1) 选文一,以教师评讲为主(点评时围绕动作素描的要求进行。)
(2) 学生听后,自行修改片段。
(3) 选文二,以学生点评为主。
4、 小结:课上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看清动作,用准动词,加上适当联想)
三、 实践运用
A、回家后,仔细观察父母刚回家时的一系列动作,尝试为他们写一幅素描,然后读与父母听,请他们进行点评。
B、看动画片,写片断。
设计意图:
学生在习作中常常表现出描写人物的动作简单无趣,很生动的事到了他们的笔下往往变得枯燥乏味。其实这都是不会观察,不注意观察造成的。新课标在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中就提出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本课习作辅导落脚于扎实有效,即通过创设常见的情境,通过学生实实在在的练习,加上教师的及时点评,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因此本课先创设了一个情景找粉笔。当时学生处于一种无意观察的状态,当然不可能有多少发现。接着借助媒体回放,学生有意识地再次观察了老师的动作,有了不少新发现,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不仅注意到教师做了什么,还注意到教师是怎么做的,更尝试着从教师的一些体态语言揣测心理活动,这样一来,原本单调的动作一下子丰满起来,在描写动作的同时,还在练习描写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教学目标】
通过亲身参与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同学的举动,并尝试进行表述。通过本次练习,巩固并提高描写动作的.能力,进而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仔细观察。
2、运用准确的词语描述动作,同时能结合观察所得展开合理的联想。
3、能抓住游戏中的关键人物或关键环节,进行描写,体现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前了解学生爱做的游戏种类,从中选择合适的引入课堂。
【教学过程】
一、游戏实践
[设计意图:将游戏引入课堂,为学生创造观察同学、观察生活的平台,为学生提供直观的习作素材。]
1、 导入:同学们,大家一定爱做游戏吧?平时你们都爱做哪些游戏呢?
2、 提出游戏中的注意事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游戏之前,老师请大家注意三件事:
1)、注意安全;
2)注意观察身边同学在游戏中的表现;
3)注意体会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不同感受。
3、 明确游戏内容及要求:
1) 游戏名称老鹰捉小鸡
2) 请学生简述游戏规则。
3) 引导学生分组,分配任务。
4、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穿插期间巡视或参与游戏活动。
二、谈话引导选择习作内容及重点,梳理习作思路。
5、 大家玩得开心吗?
6、 在游戏过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人是谁?为什么?
7、 在游戏过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环节是什么,为什么?
上述两个问题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回忆游戏场面,在学生的交流反馈过程中,教师有机地围绕下列目标进行引导:
1) 通过反馈,与学生一同回忆游戏三方在攻守之间的不同动作,并尝试用准确的动词进行表述。
2) 通过反馈,引导学生不仅能说出游戏三方的不同动作,还要能回忆出当时是怎么做这些动作的,并能用恰当的语句进行描述,使得语言更加具体生动。
3) 通过反馈,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内心变化,并尝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描述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变化。
上述三点中,1、2为重点引导内容,3为对习作已经具备一定能力的学生的特别提醒。
8、 如果老师要请你写写刚才的这个游戏,你打算怎么写呢?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想要体现游戏的快乐,你认为哪个内容可以多写几句的?
引导学生理出习作的思路,分出思路来。
三、佳作欣赏。
1、 教师出示范文,按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
2、 我们可以从这篇习作中学到些什么?
借助范文,更加直观的引导学生明确:
1) 习作的答题思路
2) 本次习作素材的详略安排
四、学生当场完成习作
五、讲评习作
1、 回顾本次习作要求
2、 以学生习作中比较典型的习作进行讲评。
3、 学生自主修改习作。
(设计者:xx小学 宋珺)
四年级的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的勇敢,进而受到思想教育。
2.借助工具书,联系课文语境学会生字新词:危在旦夕、忧心忡忡、自告奋勇、憔悴、义务、义无反顾、翘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描写汉斯勇敢的语句,母亲阻止以及海上危险的语句,体会汉斯的勇敢,进而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导入
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一篇文章《勇敢的少年》,这勇敢的少年是谁?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把课文自由轻声地朗读一遍,边读边思,用两三句话回答。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指导认读难读的生字词语。
2.交流课文大意。
三、抓住重点,品析体会。
1.设疑激趣:汉斯自告奋勇地参加海上救援工作,你们觉得他应该去吗?他可以不去吗?(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
2.默读思考:觉得他应该去的理由是什么?可以不去的理由又有哪些呢?请同学边读边思考,画出有关的句子。
3.交流对话,诵读想象,体会“勇敢”。
明白自告奋勇去救援的原因,初步体会汉斯强烈的责任心、人道主义精神。
(1)认为汉斯应该去的同学发表以下你们的看法。
(2)指名回答,并读出课文相关的语句。出示内容“看着母亲憔悴的面容……我们就得竭尽全力帮助他”(出示卡片,理解“憔悴”)
(3)能用“之所以……是因为”这个句式说说汉斯主动参加救援工作的原因吗?(板书)
(4)初步理解“义务”的意思。
(5)描述过渡:是呀,在汉斯心中“只要……就得……”所以汉斯非常坚定地对妈妈说——引读汉斯说的话。
理解汉斯前去救援受到的阻力及将面临的危险。
(6)汉斯可以不去吗?指名说,指名读。
汉斯才十六岁,还只是个孩子。;
海面上的环境十分恶劣;
他是母亲唯一的依靠。
通过“可以不去”但是“应该去”的对比学习,体会汉斯的“勇敢”。
(7)体会汉斯面对母亲的哀求,心里虽然很难过,但是还是下定决定,履行义务。真的,汉斯有太多的理由可以不去冒险救援,而且,母亲又是这样苦苦地哀求他,汉斯改变主意了吗?是他不理解自己的妈妈,不爱自己的妈妈吗?
(8)是呀,汉斯是很爱自己的母亲。可是,在危险面前,汉斯想到的不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汉斯的话把话补充说完)
(9)多么令人尊敬的汉斯啊!!他的那份对生命,尤其是他人的'生命的爱与热情,那份“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每个人的心灵。再次朗读体会汉斯说的话。(分角色朗读3、4小节)
想象结局,再次感受人物的勇敢,揭示结局,歌颂勇敢的人儿。
(10)汉斯“义无反顾(出示,理解)地登上了救援队的划艇,冲入了无边的黑暗之中。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汉斯的命运将会如何呢?请同学们当回小作家,给故事添个结尾。(学生写)
(11)交流。汉斯可能再也没有回来,这样的结局,汉斯料想到了吗?如果真的是这样,汉斯会后悔吗?
(12)教师范读故事的结尾。听了故事的结尾,同学们又想说些什么?
四、总结升华,激励情感。
同学们,其实在课文中勇敢的人不止汉斯一个人。你们发现了吗?
学了这篇课文,你们对勇敢有哪些更深的认识呢?
让我们向文中勇敢的人们学习,尤其向年仅十六岁的汉斯学习,记住他说的话,引读板书。
五、作业
1.抄写文中的生字及成语。
2.课外阅读勇敢者的故事,在班里开展“我心目中的勇者”故事会。
板书:
勇敢的少年
只要有人需要援助
就得竭尽全力帮助,这是我的义务
四年级的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12个生字,能正确地认读“洋溢、允许、围墙……”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与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语言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平时你们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学生回答)通过你们的回答,我想大家一定非常喜欢读童话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童话世界,一起去享受它给我们带来的美妙与神奇。齐读课题:9《巨人的花园》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得既流利又准确。
2、检查词语的认读情况
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增添训斥覆盖凝视冷酷愉快拆除
凋谢喧闹叱责火辣辣
a先自己练习读
b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小组开火车领读词语)
师:这些词语中你能理解哪些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你们真聪明,再这些词语中还有一组近义词看谁的眼睛亮最先找出来?(训斥和斥责)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在这么段的时间内记住这么多的词语,老师相信你们的课文一定回读得更加精彩!
谁愿意来朗读课文?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片课文主要写什么?
师:你们把课文读得既流利又准确。那么谁来回答老师刚才提的问题?(反问老师刚才提了一个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4指名回答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读过课文以后你觉得巨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指名回答(板书:自私、任性、冷酷、知错就改)
三精读课文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自私任性冷酷以及知错就改的?默读课文用笔勾画圈点出有关的语句。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汇报。
a.巨人的自私任性冷酷(大屏幕出示有关语句)
(1)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师:我们一起读巨人的话。体会一下此时巨人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气愤愤怒)
师:闭上眼睛想象以下巨人会做出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呢?(找同学表演并带着这种表情与动作试着朗读巨人的话)
(2)指导朗读(用更加强烈的语气读以下巨人的话)
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b.继续汇报巨人知错就改的一面。
“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体会一下巨人此时的心情(懊悔、悔恨、幡然醒悟)指导朗读
4观察屏幕上的四段文字,想一想:作者在刻画巨人这一人物形象时是抓住人物的什么来进行描写的?(语言)
5那么,作者在描写巨人态度转变时又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呢?(对比)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学以致用,把它也体现在你的作文当中。
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巨人态度变化的同时,课文中还有一个地方也发生了变化,是哪?(花园)
6你能找出描写花园变化的句子吗?(边读边找)
7全班交流描写花园变化的句子
8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是怎样变化的?(美丽---荒凉----美丽)
出示板书
9你能看着板书说一说巨人与花园之间的联系吗?
(当巨人自私、任性、冷酷的时候花园是荒凉的.,当巨人知错就改时花园又变得美丽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是啊。春风融化冰雪,暖语滋润心田,当巨人懂得与大家一起分享花园时,美丽的春天又回到了巨人的身边。
师:你能想象一下,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吗?(指名说)
10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要不,我们一起到巨人的花园去瞧一瞧好不好?(出示花园的图片配乐欣赏)
师:你们觉得此时的巨人他快乐吗?他幸福吗?让我们带着快乐与幸福,一起大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四返顾整体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指名说)
2你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吗?你是怎样与大家分享快乐的?(自由说)
师:对,正如你们所说的那样,只要我们懂得与别人一起分享,那么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拥有一座美丽的花园。与此同时,你会感受到无比的幸福与快乐。
3在这篇课文中有许多精彩的语句,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读一读。
师: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出来与大家分享?(指名读、各种形式地读)
五布置作业:
a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b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课文的内容。
四年级的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录像机、鹏博士教学软件、液晶投影仪、大屏幕、录像带、多媒体电子教室。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观潮》。(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
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汇报交流
1.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了解?
2.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潮来时 潮过后)
(三)放录像(潮来时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1.过渡:钱塘江大潮气势非凡,那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让人惊心动魄。难怪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汇集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们争先恐后地早早赶到,盼望一度钱塘江大潮的风采。同学们,你们见过那种景象吗?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戴上耳机,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来初步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第二课时
(四)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刚才我们在录像上看到的景象书上也有,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学生通过看书找出是3、4自然段)
1.学生自读3、4自然段。划出能写出潮来时气势的语句,把不明白的问题用问号标出,对特别喜欢的句子就努力读精彩些。
2.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提问随即板书关键词语)
(1)教师通过视听教学帮助学生解疑。
课件出示:①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a.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b.怎么会出现“一条白线”?看到白线人们怎样沸腾的,学学看,就这种场面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来形容?
c.齐读这句话,读出那种沸腾的场面。
②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a.怎么会形成“白色城墙”呢? 因为大潮由远而近,远看像白线的白浪越变越大,越涨越高,看上去就像一道白色城墙。)
3.交流学生喜欢的句子。(根据学生的'交流随即通过大屏幕展示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加深理解体验大潮的奇特。)
课件出示: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a.潮来时是什么样的声音?谁能学学看?
b.就这种声音作者用什么词来形容的?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a.师:看到白线拉长变粗,潮水很快地占满江面,迅速向我们奔涌而来,那气势越来越雄伟,你的心情也会随之越来越激动,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来?
b.指读。
c.男女同学比赛读。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如果这句话换成“浪潮越来越近,气势越来越雄伟,声音越来越大。”你觉得怎么样?
b.如果换成原来的内容,又觉得怎样?怎样才能读出那种气势来?
c.指读、师读、齐读
4.教师小结:作者把大潮到来时的气势写得多形象,正如预习提示中所说的,把大潮写得有声有色,雄伟壮观,使人如临其境。(板书:有声有色、雄伟壮观)
5.学生将3、4自然段连起来,有感情得边读边想象,再次体会潮来时的雄伟气势。
6.学生通过访问教师计算机,调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教师在网上查看学生练习情况)
7.调一学生的练习作示范,投影到屏幕集体订正。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潮水变化的?(教师指屏幕启发学生说出由远而近)(板书:远 近)
(2)师小结:作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的变化,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潮水变化,使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听到声音越来越大,看到潮水越来越近,浪头越来越高,使我们感受到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非凡气势。我们为在祖国大地上有如此壮观的景象而自豪、而骄傲。
(3)让学生带着无限赞叹之情大声朗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段话)。
(4)师生接读(教师说括号中的词,学生接读余下的内容)
(5)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潮来时”一段,通过学习了解到钱塘江大潮来势凶猛,气势非凡,那么“潮来前”、“潮过后”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8.学生自学余下的几段。
(五)学生质疑。
(六)学生通过网上查阅,自己解疑。
(七)学生通过网上访问教师计算机。调作鹏博士软件中《观潮》一课的练习,据自己情况自由选择,自我检测(教师网上查看,个别辅导)。
(八)课堂总结。
(九)放录像(让学生整体领略“天下奇观”的非凡气势)
(十)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四年级的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可以......也可以......”造句。
3、认识森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及破坏森林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认真朗读课文,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森林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指导课
预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词语
3、借助课文语言,体会森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及破坏森林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预习过程:
1、读第一遍课文,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字看生字表,生字表上没有的查字典,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为止。读后盖上拼音,读生字表,读错的多读几遍,全读对为止。
2、从课文中找出以下词语,画下来,并读准字音。
3、读2、3遍课文,达到读正确、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掉字、不错字、不重复,停顿恰当。读得有感情更好。
4、结合课文内容,写出以下词语的意思,不理解的查工具书。
连绵起伏:_________________
奇迹:_____________________
蜿蜒: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第五遍课文,思考:云雀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
预习后质疑:
预习了课文,我有以下问题不明白:
————————————————
第二课时 展示提升课
一、 导入课题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谁能告诉老师,你的心愿是什么?同学们的心愿可真多,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实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云雀的心愿》——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
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1、出示词语
讨厌 冲垮 树冠 冲刷 土壤 枯枝败叶 漫天飞舞
邀上 泛滥 凶猛 贫瘠 埋怨 乱砍滥伐
自由朗读——指名学生读,并面向全体学生纠正读音——齐读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吗?(交流)
二、读书感悟
过渡:对,让沙漠变成绿洲,这是云雀的.心愿。
(一)突出中心(课件出示中心段落)
1、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请同学们默读这一段,思考一下。
(1)指读——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板书)
(2)指导读出“重要” (评价:抓住重点词句读书)
2、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正是小云雀和云雀妈妈的这次旅行,使小云雀明白了这一点,同学们,让我们和它们一起去旅行吧。
(二)学习2-----10小节
过渡: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小云雀和妈妈飞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交流)
1、 咱们就跟随小云雀,先去沙漠看一看吧。它们看到了什么?谁来读给大家听。
(1)指读
(2)自由读,你有什么体会,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3)风沙这么大,怪不得小云雀会埋怨地说:“这里风沙真讨厌!”——指导读
(4)沙漠里的环境如此恶劣,让我们看看云雀妈妈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 指名读———范读——能用几个词来形容你此时的心情吗?(指导读)
(5)咱们合作一次,(分角色读)
2、 过渡: 此情此景真是让我们心疼呀,没有了森林的保护,土地变成了贫瘠的沙漠。可见,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其实,乱砍滥伐带来的后果还远远不止这些,小云雀跟着妈妈越过沙漠,又来到了哪里?
(1)指读(课件出示)
(2)请同学们默读这段文字,想一想你能体会到什么?
指读——指导读(通过你的读,让同学们都能感受到河水的凶猛。)
(3)河水真是凶猛啊!小云雀不由得挨近了妈妈他说:妈妈,妈妈,大河里的水怎么这么凶猛啊!——指导读
(4)云雀妈妈告诉了我们河水凶猛的原因:范读-------听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指读。
总结:同学们,没有了森林的保护,洪水泛滥成灾,可见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3、 森林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呢?为什么被称为森林水库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0节,边读边思考。
(1)自由读——指读
(2)森林是怎样蓄水的?——指读
(3)指导读反问句“你看,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
总结:森林可以储存那么多的水,有了这座大水库,河水就不会泛滥成灾,可见,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4、 过渡:小云雀和妈妈越过贫瘠的沙漠,飞过凶猛的大河,当它又累又热地飞回家时,它高兴地说:妈妈,我们的家真凉快呀!
(1)同学们,这么热的天,小云雀为什么会感到凉快呢?
(2)交流:空调有什么作用?森林是怎样调节温度的的?
————指读——齐读
总结:同学们,森林冬暖夏凉,真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调节气温。所以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二、 总结全文
旅行结束了,你一定有很多感受,让我们再来齐读云雀的心愿,(课件出示)
三、 拓展
同学们,小云雀的心愿会实现吗?来年春天它会邀上哪些小伙伴来种树?会种些什么树?----------几年过去了,那片贫瘠的沙漠会变成一片什么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所思所想。
(1)生写
(2)交流
总结:同学们想象真丰富,让沙漠变成绿洲,是云雀的心愿,是我的心愿,相信也是大家的心愿,让我们共同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的家园会因为有了更多的绿色更加精彩。
四年级的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鲜果飘香”“洋溢”“允许”“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方面的突出特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巨人的花园》故事原著。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童话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英国的《典雅》杂志将王尔德和安徒生相提并论,说他的《巨人的花园》(师板书课题)堪称“完美之作”。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王尔德笔下的童话世界,去感受童话的`无穷魅力吧!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师: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品读全文,让我们在字里行间寻求答案好吗?
二、初读感知
(一)出示自读要求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其他学生提出的哪些问题。
(二)学生自由读书
给学生一个选择的空间,让其在没有约束的情境下自主阅读,获取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三)检查自学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训斥”“凝视”等词语。
3.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理解词语的。
4.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直线标出巨人叱责孩子们的话。
(一)学生勾画,教师巡视。
(二)学生汇报。
四、指导书写
师:本课有许多难认、难写的字,同学们快找一找,想一想哪些字容易出错?
四年级的语文教案13
一、教材简析
《语文园地七》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口语交际与习作: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
2、我的发现:通过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体会到:读书时要深入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3、日积月累:积累一些古代名句,通过了解古人对于成长和人生的一些积极向上的看法,受到启发和激励。
4、展示台: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成果,体验成长的快乐。
教学时间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前布置学生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收集资料)
一、引入学习
1、回忆本组课文,围绕“成长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2、谈话: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但无论怎样,成长的经历都是令人难忘的。
板书题目:难忘的成长经历
二、明确要求
1、自读题目,勾画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
2、交流:
说、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
交流读《乌塔》的想法,写“从《乌塔》想到的;
讨论信中的问题,写回信。
三、口语交际
1、认真阅读书中提示,以及《乌塔》、书信,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2、按要求独立准备,并说给自己听一听。
3、根据选定话题进行分组。
选同一话题的人过多,则可再分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
4、分组交流,要求每人都有机会交流自己的看法。
5、指名在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6、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谈话内容,说给同桌听,注意两人间的交流。
四、引导总结
1、请你来总结这次口语交际活动。
可从同学表现、老师表现、交际内容、交际方式等进行总结。
2、请你为下一次口语交际活动提建议。
教学后记: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引入
谈话:上节课,同学们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交流了难忘的成长经历。听过之后,我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那些难忘的经历。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难忘的成长经历”。
二、明确习作内容及要求
1、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要写得清楚具体。
2、写“从《乌塔》想到的”。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3、给“需要帮助的王虹”写回信。要把想说的意思写清楚,书信格式正确。
三、指导习作
1、根据自己选择的话题理出提纲。
2、交流提纲,分组指导。
话题一:写谁的什么事。阅读本单元课文学习如何写。
话题二:《乌塔》主要讲了什么事?你对文中什么问题最感兴趣?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建议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例子)。
话题三:王虹遇到了什么烦恼?你的看法是什么?你认为她该怎么做?(指导书信格式)
四、学生独立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交流与讲评。
1、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
2、每个话题选出代表作讲评。
六、修改誊抄。
1、生根据讲评修改习作,可同桌互相提建议修改。
2、誊抄习作。
七、拓展活动
话题一:编成短剧演一演。
话题二:开展读书心得展示活动。
话题三:自学信封写法,把回信寄给老师。
教学后记:
第四、五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
一、我的发现
1、自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对你有什么启发。
2、归纳小结阅读方法:一边读一边想。
3、交流自己的读书经验,说说自己读书时是怎样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的,以及发现问题后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二、日积月累
1、自由阅读,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默读,从中选择一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也可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体会。
4、背名句竞赛。
5、你还搜集了哪些关于成长的名言?交流。
三、展示台
1、谈话: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回忆了自己成长的经历,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了别人的成长故事。你打算怎样展示这些成果呢?(自由说)
2、个人或分组汇报自己展示成果的形式,根据不同形式安排展示程序。
3、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4、总结,评奖。
四年级的语文教案1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正确读写12个生字。
2.正确读写“小镇、诊所、婴儿、徐徐、冻僵、多余、熄灭、哀鸣、碾雪”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那些农民的友善。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沿途的农民点灯给“我”温暖和力量的友善,教育学生做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
从“我”的心情变化中,感悟那些农民的友善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
教具:
投影仪(片)、生字卡
教学方法:
引读法,读读议议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在寒冷的夜晚,四周漆黑一片,寒风呼呼地吼着,你一个人开车行走在乡间的路上,你最需要的是什么?
当这寒夜的灯光在你最需要的是时候打开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件温馨的故事——《寒夜的灯光》。
3.学生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自学要求:
(1)圈出生字、生词。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义。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按自学提示独立思考。
4.小组交流。
三、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1.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2.出示生字、生词卡片,学生认读,再练习读课文。
3.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4.汇报思考的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感知当时情况。
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感知当时情况的特殊?
(1)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学生自由交流。
四、抄写生字生词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生词。
11.寒夜的灯光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悟农家人的守信、友善吧!
二、品悟农家人的守信、友善
1.指名读课文第3—8自然段,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自由质疑。
2.教师归纳、整理,投影出示:
(1)在出诊和回家的过程中,“我”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
(2)“我”的情绪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变化?
(3)“但是,我绝不感到孤独,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望见灯塔一样,我浑身充满温暖和力量。”这句话怎样理解?
3.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汇报。
(1)“我”的情绪变化:壮着胆子——忧虑——不感到孤独,浑身充满温暖和力量。
(2)投影出示句子。
①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交流自己的体会。
②注意体会“依然”的意思,说说从中感悟到了些什么?
③想一想,这些农家为什么会那样做?
(3)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讨论:①“我”为什么不再孤独?
②“我”为什么在寒夜里感到“温暖”与“力量”?
(4)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试着背诵。
三、再读课题,感悟爱的力量
1.学生再齐声读课题。
2.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寒夜的灯光给了“我”怎样的力量?
四、拓展延伸
1.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课外多读一些充满爱心的故事。
五、课堂小结
把自己学完这篇课文的收获小结一下吧!
四年级的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初步感知介绍做小制作一类文章的写法。
2、领会介绍做小制作类习作的写作要求,即讲清所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和过程。
3、激发习作兴趣,鼓励学生用上准确的动词自由地说、具体地写。
【教学准备】小制作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1、 同学们,老师这个有一个魔术盒子,请大家猜一猜里面会有什么东西。(学生好奇心很高,猜的结果也是令人意想不到。)
2、 打开魔术盒子,一一展示学生课前上交的小制作。
(说明: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教学介绍小制作的文章更是如此。教师以猜一猜的形式开课,不仅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合理地运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以积极的情趣、饱满的精神,投入到了教学情境之中。同时教师又趁机展示了优秀作品,肯定了学生的劳动成果,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愿望。)
二、比一比
1、 仔细观察出示的小制作,比一比谁的最优秀。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选出最优秀的制作,并讲出自己的理由。
3、 教师小结:我认为这些小制作各有特点,在我看来都是优秀的,因为每件作品里都有同学们的汗水,有同学们的智慧。
(说明: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清楚地把握事物的特征。学生在比较的时候,通过仔细观察。能够准确地把握住小制作在大小、色彩、材料、结构、形态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三、考一考
1、 现在我们来考一考,这是不是你亲手制作的。(出示问题)
① 什么时候做的?为什么想到要制作这个作品?
② 用了哪些材料和工具?
③ 制作的方法与过程,请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来回答。
④ 制作完成后心情怎样?
2、 小结:看来这些小制作真是同学们亲手完成的。
(说明:与其说是考学生是否亲手制作的,倒不如说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几道考题其实揭示的就是本次习作的写作要领。当然只有亲手制作的,学生才会有话可讲,也才能讲得生动。)
四、找一找
1、 刚才同学们在回答制作过程时,用上了一些动词,但是不够准确。不过没关系,老师今天就搬来了词语仓库,让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2、 出示动词:(按、握、折、插、捏、搓、拼、擦、扎、抹、剪、贴、穿、涂、切、削、嵌、填、敲)
3、 读动词,找动词。
4、 指名学生用上动词来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
(说明: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连贯的动作将制作的过程写具体是有些难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动词供学生选用。这样一来,学生看到了相关的动词,再回忆自己制作时的一举一动。自然有利于将内容介绍具体。)
五、议一议
1、 为将作文写得生动具体,不至于单调乏味。同学们想一想还可以加进哪些内容呢?
2、 同学展开议论。
① 可以写一写制作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② 可以写一些自己制作时的心理变化。
③ 还可写一些制作成功后的启示。
3、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希望这些内容能让你的文章更精彩。
(说明:将所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和过程介绍清楚,表达具体些,是本次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而写得生动些,则显然是比较高的要求了。本教学片段中。教师让学生议一议可加进哪些内容。一方面是诱发学生去创新,提出适合于自己较高的要求,为彰显学生个性提供更足够的空间,另一方面又尊重了大多数基础一般的学生。同时他们在参与议一议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得到鼓舞,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六、写一写
1、 你们的作品都是辛勤劳动的成果,欣赏自己的成果,是快乐的;让同学或你的朋友分享到你的快乐,哪就更有意思了,大家赶快拿起手中的笔介绍介绍你的小制作吧!
2、 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说明:精彩是一种理想,一种境界,一种追求。所以教师总是以充满激情的语言鼓励学生写出精彩的文章来。其实这里的精彩我们不能仅仅理解为作文写得优秀,基础较弱的学生尽自己的努力取得进步了,同样也是精彩。能力较强的学生永不满足,不断超越,也是精彩。这个教学片断告诉我们,精彩就在教学实践中,就在不断生成中,就在师生的互动中。)
【四年级的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四年级教案04-02
四年级教案语文教案01-05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01-11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30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01-02
四年级语文教案02-14
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案02-18
四年级语文教案02-28
语文四年级名师教案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