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2-08-27 07:18:34 教案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 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情境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

  3、通过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练习。

  教学重点:

  通过测量活动,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

  用分米、毫米表示物体的长度,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复习旧知。

  1、猜测老师的身高。

  师:经过一个学期的共同学习,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现在,谁知道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大胆地猜一猜吧!

  学生猜测。

  师:我来告诉大家,我的身高是1米64厘米。

  (猜测教师的身高是我精心设计的与学生的课前交流,不仅能创设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学生在表述时会自然而然的用到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为下面的学习与探究进行铺垫。)

  2、回忆米和厘米

  师:老师的身高,用到了两个长度单位,是哪两个?(米和厘米)谁还记得米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厘米呢?你们能用手比比一米有多长吗?那一厘米有多长呢?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说说,用手比一比。

  (由于本课必须在具有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探索,所以我在介绍过自己的身高后,及时复习两个长度单位,开展“说”字母的表现形式,比长度大约有多长,想两者之间的关系,三个连贯的小活动,既避免学生在下一环节操作中的陌生感,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1、测量吸管的长度。

  师:(出示吸管)小朋友们都有一根吸管,拿起来看一看,想一想,估计一下。吸管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说说,并说明理由。

  师:我们估计的准确吗?用尺子认真的量一量。

  学生量一量,说说结果。

  (吸管是教师自制的学具,它们是统一长度单位10厘米。这是因为在备课时。我认为教材设计的第一次“让学生估测10厘米长的铅笔”不够现实,于是用自制的吸管代替。这样便于课堂操作,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更有效的节约了课堂学习时间。课程改革实验提倡的一个观点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要创 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既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创造者,把教材看作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工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完全可以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2、认识“分米”

  师:老师告诉你们:吸管的长度是10厘米,也可以说是1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dm。在你们的尺子上找出1分米长的一段,用手比一比。学生用手比一比。

  师:请你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你比得准确吗?可以把吸管放上去比比看,仔细看看并记住1分米有多长。闭上眼睛能想象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吗?想出来了再睁开眼睛用手势比给同桌看一看,互相用尺子量一量,看谁比得更准确。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请小朋友用眼睛仔细地找一找吧!看看自己的身体上、学习用品,也可以想想一些教室里的物品和家里的'物品。

  (由于长度单位的认识、长度空间观念的建立,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所以在认识“1分米大约有多长”的活动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帮助学生建 立1分米长度的空间观念。第一步,我先让学生估测吸管大约有多长,再用工具准确测量,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初步感知1分米。第二步借助尺子、吸管用手势反 复比出1分米的长短,建立1分米长度的观念。第三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加深对1分米长度的认识。)

  3、探究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大家找到了那么多生活中大约是1分米的物品,那你能在米尺上找到1分米吗?找一找,米尺上从哪儿到哪儿是1分米?2分米从哪儿到哪儿?5分米呢?

  指名指一指。

  师:想一想,分米和米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请你们四人小组在一起讨论讨论。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通过指一指米尺上的1分米、2分米、5分米从哪儿到哪儿,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长度单位分米。

  在找的活动中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从0—10是1分米,从30—40厘米是1分米,从15到25

  厘米也是1分米,不仅是数感的培养,更为学生创造了开放式探究学习的方式)

  4、认识毫米

  师:刚才,大家吸管测量得非常认真,现在请你们拿出一根较短的铅笔,用尺子量量铅笔有多长?

  学生量一量,汇报。

  师:刚才大家量的铅笔的长度有的是整厘米数,有的是几厘米多几小格,有的是几厘米少几小格,请你们看一看尺子,仔细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

  学生数数,说说。

  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老师把一厘米放大了,我们一块儿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画,共同数出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师: 1厘米中有10小格,谁知道每小格的长是多少?对每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1毫米可以写成1mm,谁能说说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现在,谁能再准确的说出你刚才测量的铅笔有多长?

  学生说说。

  师:1毫米大约有多长呢?拿出1分硬币,先看一看硬币的哪一部分长度大约是1毫米?用尺子量一量看,你看得对吗?对,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 米。你能用手势比一比1毫米大约有多长吗?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一分硬币,(平放)把硬币小心地取出来,看一看,1毫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铅笔的长度是不同的,在学生动手测量发现不一定是整一数时,在内心能产生一种思索,需要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来表示,于是就自然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另外,学生有了“1分米”的知识作为基础,在认识毫米时,可以适当的缩短时间,使课堂节奏有松有驰。课改后,要求教师对每一节课的设计要有弹性,根据课堂进程,及时变化。由于可能有部分学生课前就知道一些毫米的知识,在介绍毫米时,要根据当时孩子们的状况及时调整,学生可以自己认识的事物教师 不要越俎代雹。)

  5、小游戏:“神奇的手指”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好吗?(好)请把学具轻轻向前推!游戏的名字是:神奇的手指。注意听清要求:仔细看老师的手指,先闭合,然后慢慢张开。如果你认为手指之间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1厘米、1分米,就及时喊停,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估计得最准确。

  教师手指闭合,学生估测,教师注意用工具检测学生估计得是否准确。

  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玩游戏,注意用工具及时检验你估计的长度是否准确。

  (当学生情绪渐落到低潮时,教师要注意设置一个或多个情景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来形成一个新的学-。在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后,由于学具较 多,学生又有爱动爱摸的天性,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浮躁的情绪。让学生收拾好学具,用动感的小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能巧妙地调控课堂,更是对所学的长度单位的系统整理。)

  三、回顾整理,交流收获。

  师:大家游戏玩得真开心,下课以后,大家还可以继续玩!现在,注意看黑板,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汇报

  四、实践应用,巩固反馈

  1、判断。

  师: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下面,让我们判断,这些话说得对吗?

  数学书厚约5毫米。 一拃长约10分米。

  小红身高138厘米。 课桌高约7厘米。

  1棵大树高5分米。 跳绳长2毫米。

  2、估一估,量一量。

  除了判断别人的话是否正确,我们还可以测量自己喜欢的物品。

  多媒体课件出示表格及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学生动手量,全班交流。

  (数学来自生活,自然最终也要回到生活中去。在孩子们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之后,我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进行估计和测量,将数学知识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这样有利于孩子们进一步培养长度观念,而且也让孩子们对数学更加有兴趣。)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内容:

  新课标北师大版第四册铅笔有多长;教材P40、P41。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分米、1毫米的认识,“估一估”实物的长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米尺、1分硬币、10厘米铅笔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直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写出漂亮字,需要它帮忙。请同学们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

  铅笔不仅仅可以写出漂亮字,还可以帮我们学习数学知识呢?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测量铅笔有多长。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有关长度单位,用手势比一比,1m、1cm大约有多长?

  二、探索分米

  1、估:老师给同学们发了1支铅笔,请你估测这枝铅笔有多长?说说你是怎样估测的?(听取汇报)

  2、量:同学们估测的结果不一样?怎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呢?请你们用直尺量一量这支铅笔的.长度,边量边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抽生一边汇报,一边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3、知:你们知道吗?10厘米的长度还可以用1分米表示,即1分米=10厘米,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用字母dm表示,即1dm=10cm。

  4、比: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用手势表示出来?我们的身体是一把尺,从中指尖开始量手掌,到哪儿长1dm,再用手比一比。

  5、找: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6、小组活动:(1)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用长1分米的铅笔去量1米的长度,能量几次?你知道了什么?

  揭示:1米=10分米 1m=10dm

  7、老师给你们准备的铅笔是你们丢掉的,为自己算一算,每人丢一分米长的铅笔,10人丢了多长的铅笔?全班50人,共丢了多长的铅笔?大约有几个小朋友那么高?多浪费呀!希望同学们爱惜学习用具,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三、自学毫米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铅笔,用认识分米的方法:估、量、知、比、找去认识新的长度单位,遇到困难时,请书这位好朋友来帮忙,自学书40页(2)部分内容。比一比,谁学得最认真,自己学到的知识最多?

  2、听取汇报,质疑。

  3、课件演示,得出1厘米=10毫米,即1cm=10mm。

  四、尝试练习

  1、游戏:用手势比一比下列长度:1米、1毫米、10厘米、1厘米、1分米、10毫米、10分米。

  2、课件出示:(1)填出适当的单位。(2)解决问题:小猴一家比身高。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测量,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2.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

  3. 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1. 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米(m) 厘米(cm)

  2. 用手比一比1米和一厘米有多长?

  3. 你能正确使用这些长度单位了吗?

  (1)房子高约4( ); (2)一支铅笔长18( );

  (3)米尺长100( ); (4)课桌高约7( );

  二、互动解疑

  1. 认识分米

  (1)猜一猜课桌高约7什么呢?

  板书:分米dm

  (2)探究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你对分米还有哪些了解?

  1分米=10厘米 1dm=10cm

  (3)剪一剪,1分米到底有多长?你能从纸条上找出1分米,并把它剪下来吗?

  (4)想一想,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分米?

  (小棒、光碟盒的长度……)

  (5)我们的直尺的长度大约是几分米?(2分米)

  2. 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1)请同学们在米尺上找出几个1分米,并汇报

  0——10 10——20 40——50 90——100

  (2)1分米与1米之间的关系

  ①在米尺上数出1米里面有10个1分米,1米=10分米。

  ②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00厘米里面有10个10厘米

  所以1米=10分米 1m=10dm

  3. 认识毫米

  (1)请你先估算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大约各是几厘米?

  (2)讲述:当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得更精确,我们要用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①关于毫米,你都知道些什么?

  1厘米中间有10个小格,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所以1厘米=10毫米 1cm=10mm

  ②建立1毫米的表象

  A:一张IC卡,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它的长、厚度。

  B:课堂练习本,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4. 阶段性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厘米和分米”,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四个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比较精确,我们还可以用毫米,这些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00毫米

  三、实践运用

  1. 填一填

  2dm=( )cm 70mm=( )cmm 800cm=( )m

  6m=( )dm 80cm=( )dm 3m=( )cm

  2. 画线段

  ①20mm ②3cm5mm ③2dm

  3.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练习本的长约( ); 课桌宽约( ); 一栋楼高( );

  数学书厚5( ); 小亮身高135( ); 课桌高9( )。

  四、总结评价

  比划所学过的长度单位。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创设和谐氛围,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展开思考与交流。

  课堂需要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理解题意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一说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有利于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互相学习,积累经验。对学生个性化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应加以鼓励。

  2.结合排除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推理活动强调“步骤完整,理由充足”。考虑到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排除推理的方法,可引导学生采取表述、书写、图示、画流程图等多种方式加以描述,只要能表达清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结论即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在特定的时间里做一些特定的事情,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这样一组钟面(课件出示四个钟面,四个钟面上的时间分别是7:30

  8:35 10:05 12:30)。请大家读出这些钟面上的时间。

  师:这些时间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生: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的。

  师:在这4个连续的时间里大家平时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学生自由交流并汇报)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做事情都很有时间观念,都很会安排时间。你还能举例说一说你是怎样安排事情的'先后顺序的吗?

  生:早上我先起床后上学;下午我先做作业后看电视……

  师:还会做些什么呢?(让学生补充第3件事情或更多事情,建议不超过4个)

  生:早上,我先起床,再吃饭,然后上学。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用“先……再……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表述,体现通过语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由巩固旧知入手,再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通过选取时间说一说和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两个层次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为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思路和生活经验作铺垫,为新知的学习做准备。

  ⊙呈现主题图,尝试解决问题

  师:明明和他的好朋友芳芳在星期天也有他们的时间安排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课件出示例3的情境图)观察图片,你们获取了什么信息?

  预设

  生1:星期天的早上明明和芳芳一起锻炼身体,明明今天要做3件事:做作业、踢球、看木偶剧。

  生2:要从7:45、9:15、10:50这3个时间中圈出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时间。(注意:对钟面上显示时间的正确认读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

  师:这里的“可能”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能够去踢球的时间。

  师:你们还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明明7:15在锻炼身体,9:00完成作业,10:30要和芳芳一起去看木偶剧。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呀!下面哪位同学能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生:明明7:15在锻炼身体,9:00做完作业后要去踢球,10:30还要去看木偶剧,要求圈出钟面上可能去踢球的时间。

  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怎样确定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时间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试着解决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解决问题)

  师:说一说你的答案和理由。

  预设

  生1:先排出3件事的时间先后顺序。踢球在做作业之后,看木偶剧之前,也就是踢球的时间应在9:00之后,10:30之前,答案中只有9:15符合要求,所以第二个时间9:15可能是明明去踢球的时间。

  生2:明明9:00做完作业,10:30要去看木偶剧,做完作业才能去踢球,7:45在做作业之前,不可能去踢球,10:50在看木偶剧之后,也不可能去踢球。所以可以确定9:15是明明去踢球的时间。

  师:请大家验证一下你的答案是否正确。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验证的?有什么不一样的方法吗?

  预设

  生:我是将时间和他所做的事对应起来,再回到情境图中看看是否合理。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总结04-15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08-11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07-20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02-25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5篇04-05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25

二年级上册数学花园教案12-29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2-02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