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教案

时间:2022-03-23 13:57:41 教案 投诉 投稿

关于《鸿门宴》教案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鸿门宴》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鸿门宴》教案6篇

《鸿门宴》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学习作者运用对照的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的表现手法;

  2.认识“鸿门宴”这一斗争的性质,注意本文情节起伏的结构特点,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3.重点学习“军、击、内、如”等实词和“其、而、则、乃”等虚词,了解课文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教学重点:1.了解文中人物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

  2.掌握“军、击、如、信、谢”等文言实词和“因”、“为”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1.做到读文为主而兼顾读史,二者做到相辅相成。

  2.注意作者运用对比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教学设想:根据本文重点、难点,总体上采用诵读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从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导入课文。

  二、让学生自己整理有关《史记》的知识,快速读课文,做到整体感知。

  三、问题设计:

  ①全文按鸿门宴的前的前后过程分为几部分?

  ②宴前共写了哪几件事?用精炼的`词语概括。哪件事是“导火线”,这一部分在情节发展上有什么作用?

  四、学生带着问题②诵读(1─2)节,教师指导学生不懂之处。

  五、作业布置:请学生在理解(1─2)节的基础上诵读(3─4)节。

  第二课时

  六、学习(3─4)节

  七、问题设计:

  ①宴中这部分共写了哪几件事?它围绕对刘邦的态度反映了项羽、范增之间什么矛盾?

  ②文中的项羽、刘邦、范增、张良、项伯、樊哙分别具有什么性格的特点?通过他们的哪些言行表现出来的?

  八、学生带着问题①②读(3─4)节,并让同学自己指出自已不理解的地方。

  九、布置作业:⑴背诵(3─4)节⑵完成练习(二)P91

  第三课时

  十、先检查学生背诵(3─4)节情况。

  十一、先齐读(5─5)节,然后和学生一起解决其中问题。

  十二、再齐读(5─7)节。

  十三、问题设计:

  文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十四、整体把握全文的写作特色,并要学生自己分析项羽、刘邦的形象。

  十五、作业布置:

  ①背诵(3─4)节,完成练习(三)P91

  ②整理文言实词及特殊句式等。

《鸿门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教学重点】

  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作必要的阅读标记,查阅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

  2、标出课文中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与尾声。

  3、复习“楚汉相争”的历史,了解刘、项斗争的经过,了解项羽这一人物的历史功过。

  一、导入

  《垓下歌》

  ——秦末汉初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1、齐诵项羽的《垓下歌》,尽量读出这首楚歌慷慨悲凉的意味。

  2、简析《垓下歌》,介绍时代背景,引入新课。要点:

  (1)项羽的主要历史功绩:击溃秦军主力,是暴秦的主要掘墓人。

  (2)项羽起兵反秦动机不纯,他反秦的目的`在于取秦王而代之,重建楚王朝,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有着本质的区别。

  (3)他迷信武力,始终没有(也不可能)认识自己败亡的原因。他把一切归结于“天意”,是“时不利”,自刎之前,他仰天长叹:“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4)“鸿门宴”前,怀王与诸将有约:“先入关者王之”。

  二、过程与方法

  1、理请文中主要人物的关系。

  2、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司马迁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认识造成项羽悲剧的根本原因,吸取"骄兵必败"的历史教训。

《鸿门宴》教案 篇3

  设计:

  使用:1-22

  教学目标:

  1、了解司马迁及其《史记》

  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2、3

  教学难点:

  对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判断

  教学方法:

  诵读―――点拨――――练习――――巩固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三课时

  一、回顾前面的故事情节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加点的'字

  ①乃令张良留谢②相去四十里

  ③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④持剑盾步走

  ⑤道芷阳间行⑥张良入谢

  ⑦沛公不胜杯杓⑧闻大王有意督过之B⑨拔剑撞而破之

  2、指出词类活用

  道芷阳间行

  3、指出句式特点

  A何辞为B大王来何操

  C持白璧一双D沛公安在

  E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F吾属今为之虏矣

  4、古今异义词

  再拜献大王足下

  5、从本段中演化出的一个成语是

  四、齐读课文,概括本段内容:

  五、分析刘邦、项羽这两个人物形象

  刘邦:

  项羽:

  六、完成课后练习三

  七、质疑

  八、课后回顾

《鸿门宴》教案 篇4

  【教学要点】

  检查背诵。分类归纳文言知识,如实词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句式、名句,一一落到实处。

  【教学步骤】

  1、背诵第三、四段。

  2、分类归纳文言知识

  1)词类活用

  例句活用类型释义

  1、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2、项伯乃夜驰之公军同上连夜

  3、常以身翼蔽沛公同上像翅膀一样4、籍吏民,封府库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

  5、沛公军霸上同上驻扎6、沛公欲王关中同上统治

  7、范曾数目项王同上用眼示意8、道芷阳间行同上取道

  9、刑人如恐不胜同上处罚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之为王

  11、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同上使……跟从,率领

  13、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14、拔剑撞而破之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

  15、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用作动词小事

  2)古今词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明确: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明确: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明确: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而听细说明确: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3)句式(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

  此成危急存亡之秋也明确:判断句,这就是……啊。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明确:疑问句,宾语前置句,凭什么……呢?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明确:反问句式,“为”语气词,呢,表意“……呢?”

  4)名句积累

  明确: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5)一词多义

  因

  例句出处释义

  a、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毛遂自荐》依靠、凭借

  b、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顺着、根据

  c、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乘机

  d、后因伐木,始见此山《梦溪笔谈雁荡山》因为、由于

  e、因合纳斗盆《促织》于是、就

  f、陈陈相因成语沿袭

  h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原因、理由

  如

  例句出处释义

  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如同、像

  天时不如地利《得道多助》比、及

  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指南录〉后序》到、往、去

  万事如意成语顺、随

  如其离违,宜别图之《赤壁之战》如果、假如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过秦论》好象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子路、曾……侍坐》或、或者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同上至于

  空空如也成语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意

  例句出处释义

  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促织》意图、意愿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意态、神情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意料

  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史记张仪列传》怀疑、猜疑

  举

  例句出处释义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举起、抬起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竟旧不图其新《屈原》提出、举出

  举兵伐徐,逐灭之《韩非子五蠧》发起、发动

  戌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攻下、占领

  举贤任能成语推荐

  有儒生柳意者,应举下第《柳毅传》科举考试

  杀人如不能举《过秦论》全、尽

  举世无双成语全部、整个

  谢

  例句出处释义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道歉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孔雀东南飞》推辞、谢绝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辞别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汉书张安世传》感谢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告诉、劝告

  乃花既谢,亦可无罪于主人矣《芙蕖》凋落、衰亡

  拓展:后人评价项羽的诗歌: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改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明确:

  杜牧:男儿应当能屈能伸,不轻言失败。应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

  王安石:军民离心,败势难回。由“壮士哀“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分析入手。

  李清照:气势豪壮,令人敬仰。结合李清照身世简要点拨。

  3、课堂小结

  《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马迁对文中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倾注了深厚的感情,使其具有巨大和久远的魅力。项羽用性格的笔写下了只属于他自己的`人生篇章,无论是暴戾、辉煌还是悲壮,无论是抗鼎拔山的人杰,还是自刎乌江的鬼雄。

  练习设置

  1)结合《鸿门宴》的学习,联系古今人物对项羽的理解,将自已对这一人物的认识写一篇人物评论,600字以上。

  2)完成《优化设计》练习中“巩固与创新”部分。

《鸿门宴》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规律。

  掌握“举”、“谢”等文言词语。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熟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乌江(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二、背景介绍:

  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之后的第三年(前206)。陈涉起义之后,出身楚国贵族世家的项梁、项羽叔侄和出身农民又当过亭长的刘邦,也先后起兵反秦。陈涉失败后,项梁等拥立楚怀王之孙,仍号楚怀王。项、刘为楚怀王所辖主力军。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非常恼火,立即破关直抵新丰鸿门。

  字词补注:

  欲王关中:王,动,称王。

  为击破沛公军:中省“我”。

  范增说项羽:说,劝说。

  夜驰之沛公军:之,动,到……去。

  具告以事:以事具告(之)。是倒装句,也是省略句。

  臣为韩王送沛公:臣,第一人称谦词。

  秦时与臣游:游,交往。

  范增数目项王:数,多次;目,名-动,使眼色。

  约为婚姻:儿女亲家。

  三、“为”、“之”用法汇集:

  为:1、君为我呼入:介,替。

  若属皆且为所虏:介,被。

  何辞为:语气词,无义。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联系动词,像是,如同。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第二个“为”,动,制定。

  使子婴为相;客何为者:动,做、干。

  之:1、吾得兄事之:代,代人。

  切而啖之:代,代物。

  为之奈何:代,代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到。

  今日之事何如:结构助词,的。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结构助词,使主谓结构词组化。

  第二课时

  一、文章的结构:

  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

  宴前:(战或不战)

  1、项羽准备立即发兵击刘。

  2、刘邦拉拢项伯,答应前去谢罪。

  项羽轻信项伯美言,许诺罢兵。

  (局势由张而弛)

  宴中:(杀或不杀)1、刘邦诡表心迹(初步稳住项羽)。

  范增举玦(气氛由弛而张)

  项庄舞剑(更为紧张)。

  樊哙闯帐(一触即发,极度紧张)。

  项羽赐座(由张而弛)

  宴后:(追不追)1、刘邦乘机离席(危机仍未排除)。

  项羽受礼(坐失良机,放虎归山)。

  范增拔剑撞斗(由此内部矛盾转化)。

  全文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宴前,写宴会前立、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

  问:共写了哪几件事?

  曹无伤告密。(导火线)

  范增分析情况。(激化矛盾)

  项伯夜访张良。(形势有所转化)

  张良与刘邦商讨对策。

  项伯劝项羽勿击刘邦。

  第二部分:(3-4)宴会上,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情节的高潮。

  问:此部分有三起、三落,请指出:

  三起:1、“范增数目项王”暗示动手。(紧张)

  范增以项庄舞剑为由,刺杀刘邦。(严峻)

  樊哙闯入帐(紧张到极点)。

  三落:1、项羽不怒樊哙,称之壮士。

  项羽赐樊哙酒肉,赐座。

  刘邦以“如厕”为名逃跑。

  第三部分:(5-7)宴后,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

  问:此事给项羽和刘邦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对项:坐失良机,加深了项、范矛盾,埋下了最后失败的`祸根。

  对刘:刘诛杀了曹无伤,内部更加团结。

  二、人物:

  项羽:是一个“失败的英雄“形象,他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不善用人,优柔寡断,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

  刘邦: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善于应变。

  一个以“斗力”见长,一个以“斗智”见长。

  小结:

  布置作业:完成本课《课课练》。

  教后感:

《鸿门宴》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众所起的重要作用。

  2.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并比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3.背诵课文第三、四段。

  教学重点

  1.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2.背诵故事的高潮三、四段。

  教学难点

  理解“因、如、举、谢、意”等五个多义词义项,掌握两个句式。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放录音,范读课文,以求准确认读。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步骤]一、导语

  请学生欣赏两首诗

  投影(一)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学生默读理解。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

  这首楚刺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投影(二)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学生默读理解;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二、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回忆初中所学《史记》中的篇目,简介司马迁及《史记》,突出有关常识。

  可参考课后知识卡片“司马迁与《史记》”。

  三、背景简介

  投影(三)

  一幅“陈涉起义”的教学图片

  一幅“楚汉相争”的教学图片

  教师讲解: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四、放录音,使学生准确认读。

  学生听录音一遍。

  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

【《鸿门宴》教案】相关文章:

《鸿门宴》的教案02-27

鸿门宴教案03-01

《鸿门宴》教案03-02

《鸿门宴》教案3篇01-02

鸿门宴教案(15篇)03-13

鸿门宴教案15篇03-01

《鸿门宴》教案合集6篇01-21

《鸿门宴》教案模板五篇01-26

《鸿门宴》教案汇总八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