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变化的量》数学教案

时间:2022-03-23 11:57:15 教案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六年级下册《变化的量》数学教案

  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下面我们来看看六年级下册《变化的量》数学教案,仅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下册《变化的量》数学教案

  六年级下册《变化的量》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个人从婴儿、幼儿、儿童的成长变化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图中的变化情况。

  1、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高的变化。

  2、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体重的变化。

  3、师:身高、体重都会变化,这些都是变化的量。(板书课题)

  在生活中,很多事物在发生变化。如:每天的气温、人的体温等。有时候,一个量的变化能引起另一个量的变化。比如:人的身高一般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汽车行驶的路程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我们把这些变化的量,称之为“变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变化的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

  二、观察表格,感知变量。

  淘气和笑笑分别用表格和图表示了妙想6岁前的体重变化情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1、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观察表中的数据,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年龄和体重,谁随着谁的变化而变化?

  4、说一说妙想6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5、体重一直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吗?

  师:在上表中,有体重和年龄两个变量,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也在增长,我们就说体重和年龄是一组相关联的量。(板书:相关联的量)

  三、自主探究,感悟变量。

  (一)活动一:骆驼的体温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观察骆驼体温随着时间变化统计图,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1、图中所反映的是哪两个变化的量?

  2、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同桌两人观察并思考,得出结论后,记录在书上,然后再在全班汇报说明。

  3、一天中,骆驼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5、第二天8时在图上是哪一个时刻?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6、第三天12时骆驼的体温是多少?

  7、骆驼的体温有什么变化的规律吗?

  教师小结:骆驼体温随着时间变化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二)活动二:蟋蟀的叫声

  刚才我们了解到骆驼一些有趣的现象,其实自然界中这种有趣的现象还很多很多,不信,我们来看一看娇小的蟋蟀有什么有趣的现象。

  1、请同学们看课本40页第3小题。

  2、全班展示,交流。(h=t÷7+3)

  3、理解式子中量的变化。

  师:如果蟋蟀叫了7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14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28次呢?

  你能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是怎样变化的?

  (三)课堂小结:

  1、观察这三道题,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2、例举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的例子。

  (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气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工作时间)随着(工作总量)的变化而变化,(汽车载重量)随着(汽车的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五、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连一连,把相互变化的量连起来。

  路程 正方形面积

  边长 购卖数量

  总价 行驶时间

  2、填一填。

  (1)香蕉的单价一定,购买的( )和( )在发生变化。

  (2)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 )和( )在发生变化。

  (3)李叔叔从家到厂家骑自行车的( )和( )在发生变化。

  3、判断下面两个变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1)人的长相与身高。

  (2)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3)人的身高与跳绳的速度。

  (4)每袋米有50千克,米的袋数与米的总质量。

  4、举例说一说,下面这两道题中一个量是怎样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的?

  (1)一种故事书每本3元,买书的总价与书的本数。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长与宽。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能谈谈这节课你的感受或你还有什么问题?

  六年级下册《变化的量》数学教案 篇2

  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并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应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交流中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伊始,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意识。通过引导学生汇报并借助手势说明自己在成长过程中身高的变化情况,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年龄和身高这两个变量。

  2.在观察中捕捉数学信息。

  教学中,遵循主体性原则,结合教材具体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空间,使学生不但经历从情境图中找到互相依存的两个变量,并真实感受到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发生变化的过程,而且在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在思考中进一步丰富对函数的感受。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表格、图象等深入分析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互相依存的两个变量存在的普遍性,体会到变量与变量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正比例与反比例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调查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高、体重的变化情况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激趣。

  谁能借助手势形象地说明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身高变化情况?(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

  2.导入新课。

  在青少年时期,我们每个人的身高和体重都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年龄、身高、体重这些变化的量。(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亲身经历的身高的变化引入,通过语言描述和手势,让学生在初步认识生活中存在着变化的量的同时,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探究新知

  1.观察、感知变量。

  (1)观察表格,感知变量。

  淘气和笑笑分别用表格和图表示了妙想6岁前的体重变化情况。

  年龄

  出生时

  2岁

  4岁

  6岁

  体重/kg

  3.5

  14.0

  18.0

  21.0

  教师提问:

  ①观察上面的表格和图,想一想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②说一说妙想6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学生互相交流、汇报后教师总结:妙想6岁前的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③体重会一直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吗?

  教师小结:体重和年龄是一组互相依存的量。但体重的增长是由人的生长规律决定的,现在我们还不能把这种关系清楚地表达出来,因为我们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2)观察图象,感知变量。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六年级下册《变化的量》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变化的量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变化的量,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变化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变化的量。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l.什么叫做两个数的比?请你说出两个比。(教师板书)

  2.什么是比的比值?上面两个比的比值是多少?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比,知道怎样求比值。今天就根据比和比值来学习比例,并且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教学比例的意义例1。

  让学生算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再比较每组里两个比的比值有什么关系。(指名板演)

  (1)3:524:40(2):7.5:3

  追问:比值相等,说明每组里两个比怎样?

  说明3:5的比值和24:40的比值都是,比值相等,也就是两个比相等,可以写成:

  3:5=24:40(板书)这个式子表示两个比怎样?:和7.5:3也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板书:

  =7.5:3这个式子也表示什么?

  谁来说一说,上面两个等式表示的是怎样的式子?

  指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

  2.下面两个比之间的哪些○里能填=,为什么?

  1:2○3:60.5:0.2○5:2

  1.5:3○15:3:2○:1

  提问:填了等号后的式子是什么?1.5:3和15:3为什么不能组成比例?要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可以看它们的什么?指出: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看比值是不是相等;也可以把两个比化简后看是不是相同的两个比。

  3.教学例2。

  出示例2,让学生先写出两天中汽车行驶的路程与行使时间的.比。提问:怎样判断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让学生判断并写出比例。提问:能不能组成比例?(板书比例式)为什么?强调:只有两个比值相等的比才能组成比例。

  4.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让学生看书自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看黑板上的比例,说一说其中的内项和外项。让学生自己选择比例,计算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并要求观察,从中发现什么。让学生口答结果。提问:从上面的计算里,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让学生说一说。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请你说一说外项和内项。提问:在这个比例里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追问:为什么交叉相乘的积相等?

  5.判断能否组成比例。

  出示3.6:1.8和0.5:0.25。让学生自己判断,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提问:2.6:1.8和0.5:0.25能组成比例吗?你怎样判断的?指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也可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判断时可以先把两个比看成是比例。如果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如果不相等,就不能组成比例。

  三、巩固练习算。填写以后,提问学生:为什么填这个数?

  1.提问: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样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

  2.让学生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6=5:()0.8:()=1:自己填写后小组交流。

  完成练一练。

  自己完成后小组交流,然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并说明可以用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判断,也可以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

  四、全课小结

  这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可以怎样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五、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1~6题。

  六年级下册《变化的量》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十二册1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用表格、图像、关系式呈现变量之间的关系,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互相关联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充分感受互相关联的变量。

  教学难点:

  辨别哪些相关联的量可以用字母表示,怎么样表示?哪些不能。

  教学过程:

  一、体会什么是变量

  师:在生活中,很多事物在发生变化。如:人的年龄、身高、体重在变,我国的人均收入、生产总值等等都在变化,象这样的会变化的量,我们都称为变量。

  二、创设情境,感受生活中互相关联的变量。

  师:往往一些量的改变会引起另外一些量的改变,比如:身高的改变会引起体重的改变;购物时,单价或数量的改变,会引起总价的改变;象这样的例子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变化的量”

  1、小明体重变化情况

  (1)说说表中出现了哪些量?它们是怎么样变化的?说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今后他的年龄和体重还可能怎么样变化?

  小结:人的年龄和体重是互相关联的`两个量,人的体重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2、骆驼的体温变化

  (1)出示骆驼体温变化统计图,先观察认识统计图中反应出哪些信息。

  (2)依次回答书中的三个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3)小结:请说说骆驼的体温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3、圆的直径与周长的关系

  (1)圆的直径与周长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

  (2)这两个量的关系跟前两种情况比有什么不同?

  (3)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两个量的关系吗?前两个例子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吗?

  (4)小结:用语言表达圆的直径与周长之间的关系。

  二、巩固

  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象这样互相关联的两个变量,一个量总是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你们还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应肯定)

  师将学生举的一些例子板书在黑板上进行比较:在这几组互相关联的量中,哪些量可以用含有字母的等式来表示?

  三、练习

  请说说哪两个变量是互相关联的?在互相关联的两个量中,哪些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

  (1)人的身高与体重

  (2)人的长相与身高

  (3)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4)人的身高与跳绳的速度

  (5)每袋米重50千课题:变化的量

【六年级下册《变化的量》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变化的量》教案03-12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13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13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13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06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篇02-20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量花布做围巾》09-29

中班数学量一量教案02-06

《常见的量》教案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