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科学活动教案合集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造成土地和河流污染的原因及影响。
2、尝试与同伴合作,设计并制作有趣的垃圾箱。
3、喜欢说儿歌。
活动准备:
1、事先把《美丽村》电子书彩色复印,制成拼图。
2、《大嘴巴》儿歌。
3、小猪布偶。
4、老师搜集的垃圾箱图片。
5、大纸箱、美工材料。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玩拼图游戏,然后描述图中的情景。
2、出示拼图,老师讲故事《垃圾太多了》:
猪爸爸今天休息,带着猪宝宝到游乐场玩。可是,游乐场堆满了垃圾,还发出一阵阵的`臭味。猪宝宝失望地说:“爸爸,游乐场太脏了,我没法玩滑梯了。”爸爸说:“唉,不知道是谁随地乱扔垃圾,这样做太不好了!”
这时,他们突然听到“哎哟!”一声,原来河马先生正在河边钓鱼,可是却钓到一只破鞋子。河马先生说:“河里一条鱼也没有,只有垃圾,河水被污染的越来越严重了,我都快没鱼吃了。”猪爸爸说:“我们喝的水也是从河里来的,喝了受污染的水会生病的。”于是,河马先生和猪爸爸决定请美丽村的村民一起来开会,讨论美丽村的将来应该怎么办。
3、与幼儿讨论:为什么游乐场和小河里都堆满垃圾?游乐场堆满垃圾,对村民有什么影响?小河里堆满垃圾,对村民有什么影响?
4、 出示《大嘴巴》儿歌,与幼儿一起说儿歌,并猜一猜,儿歌中的“大嘴巴”是什么东西。
5、 老师可先与幼儿欣赏垃圾箱的图片,说说这些垃圾箱有什么特色。
6、 出示小猪布偶,表示美丽村的游乐场和小河附近都没有垃圾箱,请幼儿分组设计出有趣的垃圾箱。
7、 请幼儿利用大纸箱制作垃圾箱,还可以创作标语,贴在上面。
活动评价:
1、能说出造成土地及河流污染的一些原因和影响。
2、能与同伴合作设计并制作有趣的垃圾箱。
3、喜欢说儿歌。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让纸发出声音,并想办法让同样的纸发出不同的声音。
2、让幼儿辨别纸的声音,体验纸的声音的奇妙,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1、让幼儿辨别纸的声音,体验纸的声音的奇妙。
2、运用多种方法让纸发出声音,并想办法让同样的纸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准备:
1、牛皮纸,亮光纸,瓦楞纸,吹塑纸,报纸,锡纸,纸盒。
辅助材料:豆,皮筋,书袋,纸花人手两朵
2.、音乐伴奏:幸福拍手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律动导入,激发幼儿兴趣的同时,初步感知纸的声音。
律动导入,激发幼儿兴趣的同时,初步感知纸的声音。 幼儿手拿纸花随着《幸福拍手歌》音乐和老师一起进入教室。
师:刚才跳舞的时候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师:咦!纸做的花怎么会发出声音来呢?
(二)、基本部分,感受纸的声音,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让纸发出声音,并感受声音的特点。
1、感受纸的声音,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发出声音来。
师:原来这神奇的纸一抖动就会发出声音来,那是不是所有的纸都能发出声音呢?在后面的桌子上老师准备了你们所认识的纸,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什么纸?这些除了抖动,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让纸发出声音?现在请小朋友轻轻走到后面的桌子站好,比一比谁想到的方法最多!
巡回指导:幼儿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纸发出声音。
师:你用了哪些方法让纸发出了声音?(打,搓,压,甩,拍,划,摇,敲等)好,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示范。
2、感受纸的不同声音,尝试让同样的纸发出不同的声音。
师:在你们的椅子后面有一个魔法袋,魔法袋里有一张瓦楞纸,你能用什么办法让它发出声音来呢?请你们来试一试。
师:请小朋友上来试一试。
小结:原来用不同的方法能让相同的纸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小朋友们平时收集的纸盒。试一试,听一听你是怎么样让它发出声音来的?
师: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让它发出声音来的?他用了什么方法啊?(请下面幼儿回答)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用你们手上的纸盒,用你们的方法,跟着老师的节奏让纸盒发出声音来(踏踏踏踏,提提提提)
师:纸盒的声音好听吗?老师有一个提议,我们往纸盒里装豆子,看它的声音会有什么变化。(脆脆的,沙沙沙)哇,变成这么好听的乐器。 师:那我们用这个好听的`声音为乐曲伴奏好吗?
(三)、结束部分:小朋友们真能干,能用小乐器伴奏出那么好听的声音。那我们把手上的小乐器放到的我们的区域里,等我们上音乐课时在拿出来使用。
活动反思:
在操作这一环节我发现大多数幼儿都能动脑筋、想办法,而且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使幼儿能在自己的实践中获得知识。
在让幼儿了解纸的用途这一环节中,本来我想让幼儿发挥各自的想象,向大家介绍纸在我们生活上、学习给我们大家带来的用处,但是由于我过早地拿出了我也为幼儿准备了很多纸制品,从而干扰了幼儿的想象空间,所以在这一环节过程中显得有点乱,下次需要改进。
通过开展本次活动,从整个过程看,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是今后要注意和改进的:一是讲解语言要简练准确,语音语调要高低有致,在情绪上要达到调动幼儿积极性的作用。二是在活动中教师的示范要准确严谨。
今后的科学活动的开展中,我将继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及时调整着自己的教育策略,寻求更适于幼儿发展的科学教育途径。在满足幼儿需求的同时,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及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种子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幼儿所见到的大部分都是农作物的种子,是靠人类来种植的。在自然界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野生植物,他们有的靠风力传播,有的靠动物传播,有的靠弹力传播等。《植物种子的传播》这一活动,通过让幼儿收集种子实物和关于种子的图片,让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秘密。并通过这一活动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植物顽强的生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植物世界的热情。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的蒲公英,苍耳、凤仙花等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知道种子的外部形态与其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2、积极参与观察探索种子传播方式的活动并产生较强的求知欲。
3、乐意与同伴共同讨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4、通过观看课件与视频,感受大自然的生动有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初步了解种子的几种常见传播方式。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收集了许多种子并在自然角中进行了展览。
2、各种实物:苍耳、凤仙花、蒲公英等。
3、种子传播的课件。
活动策略:
集体交流、个别讲述、分组讨论、集体实验、共同小结
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引发幼儿对种子外部形态及传播方式的兴趣。
(1)导入谈话。
教师:你们见过植物的种子吗?今天老师和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我们一会去看一看,这些种子是长什么样的,你还能发现哪些关于种子的秘密呢?可以和好朋友讲一讲。
请幼儿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带来的种子或关于种子的资料。
(2)观察后谈话。
教师:刚才我们看了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你看到了什么种子?它是什么样子的?关于种子,你还知道它们的哪些事情?
教师小结: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也不同,有的是带毛的,有的是带钩的,还有长刺的呢。那么.种子有什么用呢?
教师:种子除了可以食用,还可以用来种植,传播,长出新的植物来。那野地里的`植物,没有人去种植,它们的种子是怎样来传播的呢?
(评:收集种子的过程为幼儿做好了课前知识准备。而观察法是科学活动中最常见的方法,在第一环节中老师让幼儿从感知中激发兴趣,从而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幼儿通过观察了解一些种子的特征,为下一环节中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与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作好了铺垫。)
2.观看课件,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1)教师播放课件,帮助幼儿了解几种种子传播的方式:①风力传播(蒲公英);②人和动物的传播(苍耳、野葡萄);(3)弹力传播(凤仙花)。观看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学说一些种子的名称。
(2)教师通过提问,出示相应的种子图片和传播方式字卡,并让幼儿学做动作。
教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种子?它是靠什么来传播的?
幼:凤仙花是太阳晒了,自己一个人炸开来的。
师:这种传播方式叫弹力传播。豆荚也是靠这种方式来传播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到底是怎样传播的。
(老师取出一颗凤仙花种子,演示。并且给每位幼儿发一个,让他们动手试一试。)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短片,看一看弹力传播的全过程。 (观看短片。)
教师:蒲公英是靠风来传播的。
(老师拿出实物,示范给幼儿看。让他们观察蒲公英的传播过程。)
每个幼儿手里拿一个蒲公英,用自己的嘴吹动蒲公英的种子,亲自感受风力的传播。
(动物传播,水力传播,过程同上)
师幼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几种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3)了解种子形态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着风儿去旅行呢?(因为它的种子长得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可以借助风力传播。)
教师:为什么苍耳的种子能靠动物来旅行呢?
教师:为什么凤仙花的种子能靠弹力旅行呢?
教师小结:原来种子的传播方式和它长的样子有很大关系呢。
(评:种子的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了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传播的含义,我从网上下载了现成的录像。幼儿观看了种子的三种传播方式之后提问,根据幼儿回答,教师逐一出示传播方式图卡,并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它会用这种方式来旅行呢?从而初步解决了形态与方式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本活动的重点难点所在。在了解种子的三种传播方式时,教师借助动作帮助幼儿记忆,又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用。)
3.拓展知识,了解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
(1)幼儿讨论。说说生活中见过的传播现象。
教师:除了录像中看到的,生活中你还认识哪些植物的种子?它们靠什么来传播的?
(2)拓展介绍。出示几种典型传播方式的种子图片(喷瓜、椰子、无花果种子等)。
教师:你们知道它们的传播方式吗?老师进行适当讲解。
4. 根据种子的外形特征进行种子传播方式的分类。(老师先让幼儿认识展板上简笔画的传播方式标记图。)
教师:老师在每一组的桌子上都放了一些图片,请你看看这些图片上的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然后按照它的传播方式贴到展板上。你不知道的可以和好朋友商量商量。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种子的传播方式,将小图片在展板上按标记图分类粘贴,最后师幼共同进行讲评纠错。
(评:老师在这一环节运用了操作法,让幼儿与材料互动,让幼儿拿着图片说一说、分一分、贴一贴,通过动手动脑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5.引导幼儿运用身体语言表现种子的传播。
(1)教师按幼儿的选择,让幼儿自由学学做做。
教师:种子有着不同的本领,你愿意学做哪一类种子的传播呢?那你就和好朋友一起做做吧。
(2)轮流上演各种种子的传播方式。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跟着音乐来学学种子的旅行。当录音机里的阿姨说到哪一种传播方式的时候,喜欢这种种子传播方式的小朋友就起来表演。
(3)结束活动。
教师:大自然中的植物真奇妙。我们把今天大家带来的这些种子种到自然角里,小朋友们来观察、照顾它们,看看它们有哪些变化,好吗?
教师: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可以回去问问爸爸妈妈,还可以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去大自然中找一找,好吗?
活动延伸:
1.环境创设:展示“植物种子的传播”展板。
2.区角活动:进行种子的粘贴活动及自然角种植活动。
3.家园共育:带幼儿了解更多的种子以及它们的传播方式。
活动反思:
1、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手段,让幼儿产生愉悦的心理感受,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感受学习乐趣的同时学到更多的知识。
2、主线分明,细节饱满。整堂课以”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这样一个大的问题为主线,重视在细节问题的处理。比如这堂课,①风力传播(蒲公英);②人和动物的传播(苍耳、野葡萄);(3)弹力传播(凤仙花),这些关键字的运用,加深了幼儿的印像,教学效果较好。
3、另外,在教学中,让孩子们想,让他们说,尽量提供一个让幼儿展示的平台,在幼儿需要的时候,适当点拨一下,巧妙引导。
4、巧妙拓展。让幼儿去发现。在整堂课学习完后,让幼儿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大家一起交流。
不足之处是没有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教师说的比较多,没有为幼儿创设交流的机会,比如让幼儿观察种子的不同,孩子们说的太少,整个活动太死,缺乏生气。主要原因是孩子们参与性不够,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探索脚的秘密,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大胆表述自己探索发现的脚的`秘密。
活动准备:
1、幼儿小时候的脚印。
2、彩笔(供幼儿描脚印用的)。
3、四条小路(垫子、地毯、小草、鹅卵石)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二、寻找自己的小脚印
1、看,这些是什么呀?(脚印)
2、这些脚印是我们在小班时留下来的,去找找自己的小脚印在哪里?
三、比脚印,探索脚的秘密
1、幼儿比脚印
师:把你们的小脚和你们的脚印比一比,你会 发现什么小秘密呢?
2、 交流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的小脚怎么样了(脚长大了,脚趾长了,宽了……)
(根据幼儿讲到的,来认识自己的小脚)
四、游戏(走小路)
提供四条路
1、孩子们来找一找有哪四条路?
2、请你们光着脚到四条小路上去走一走,感觉怎么样?
(幼儿自由走小路)
3、 交流:你走了哪条路,感觉怎样?
(幼儿自由讲述)
4、 师小结幼儿讲述内容
5、 再次尝试,体验走小路
师:我们的小脚感觉出走在不同路面上的不一样的感觉,小脚还有什么本领呢?
6、 讨论小脚的用处:(走、跑、跳、踢)幼儿每说出一种,全体幼儿学做
五、讨论保护小脚
小脚有那么多本领,我们平时怎样保护小脚呢? (穿鞋、穿袜子、洗脚、剪脚指甲……)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开展,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启发感知。讲述与操作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逐步激发幼儿动手操作活动的兴趣及强烈的探索欲望。发明创新方法,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动静结合,注意发挥孩子的主体性,让幼儿思维活跃,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品质。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初步感知溶解现象,知道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哪些东西不可以溶解。
2、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3、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四个塑料杯、一根筷子
2、白糖、味精、盐、米、沙子、记录表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溶解的现象。
2、活动难点:大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看到的现象。
活动过程
1、小实验:引起幼儿观察、学习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好玩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
(1)老师出示一杯温水、一些白糖,幼儿观察。
师:“白糖和水要一起玩游戏了,我们来看一下。”
老师示范:糖放入温水中,并搅拌。
(2)讨论:白糖放入水里怎么样了?刚才老师做了什么动作?
师:糖放入水中、经过搅拌,就不见了,溶化了。
2、幼儿实验活动:分出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哪些不溶解。
(1)师:“老师也准备一些材料,你们来做一做,待会告诉老师你们观察到的现象。”
介绍操作材料和要求
(2)幼儿进行操作并回答问题
师:“小朋友把这些材料放入水中出现了什么现象?
(3)幼儿再次实验,并做好记录(一幼儿操作一幼儿记录)
(4)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分类:可溶解和不可溶解的.,并记录下来。
小结:有些东西是可以溶解的,有些东西是不溶解的
3、师:“你觉得还有哪些东西在水里能溶解的?”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用你们学会的方法,回家动手做一做,看看哪些东西是可以溶解的,哪些是不溶解,来学校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教师教态亲切、自然,思路清晰,教具准备充分,幼儿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但在演示讲解时,表述还不够清楚。在幼儿操作时,对幼儿的观察不够。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巩固已认识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3、初步感知半圆形和圆形的转换关系。
4、能运用一 一对应的方法进行铺路。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音乐,图形卡片,为铺完路的小房子。
经验准备:对各种常见图形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由小鸭子的新房子,巩固已学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二、铺路
1、情景展现:小鸭子在回家的路上摔跤引出路不平。
师:请小朋友们帮助它把路铺好。
2、铺小路
(1)先引导幼儿观察小路中土坑的形状。
师:土坑有哪些形状?请你把与土坑形状相同的石头填进去,然后检查是否填平,要大小正好。
(2)指导幼儿操作,用图形一一对应地填好。
(3)还有坑没填好,但是没有与它形状相同的图形怎么办?
引导幼儿观察旁边的.半圆形石头:鼓励幼儿尝试拼一拼,教师用大小不一的拼一拼,让幼儿观察比较。
归纳并小结:两个大小一样的半圆形可以拼成一个圆形。
(4)喊小鸭子回家引出铺路任务。
交代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铺路幼儿人手一张要铺路的图,强调在铺路的时候应边对边、角对角铺平。
幼儿完成后点评、展示。
三、活动结束
将我们铺好的小路图送到教室的科学活动区展示,大家一起去欣赏吧!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找找有哪些东西的形状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4以内物体的数量。
2、能将点数不同的蘑菇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进行排序。
3、在游戏情景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PPT2、蘑菇点卡,兔子四只。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看一看兔妈妈今天干了什么事情?"(出示PPT)
二、兔妈妈采蘑菇(1)师:"兔妈妈去采蘑菇了,看一看,兔妈妈采了几个蘑菇?""兔妈妈采了几个蘑菇?"(出示PPT,引导幼儿数并带领幼儿验证)"你们仔细的看一看,这四个小蘑菇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子身上的点点不一样)"(2)请个别幼儿回答四个蘑菇上分别有几个点点并带领全部幼儿一起点数小蘑菇上的点点。
三、给小蘑菇排排队(1)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这些都是兔妈妈采的小蘑菇,可是这些蘑菇需要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好队,兔妈妈才可以带回家,谁来帮助兔妈妈?"(2)请一位幼儿上来操作,教师带领全部幼儿验证
四、给小兔子送蘑菇(1)师:"兔妈妈采了这么多的蘑菇,带回家给兔宝宝吃,这里有几只兔宝宝?(出示PPT,引导幼儿数并带领幼儿验证)"兔妈妈的宝宝们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子身上的点点不一样)"(2)请个别幼儿回答四只兔宝宝上分别有几个点点并带领全部幼儿一起点数兔宝宝上的点点。
(3)师:"兔妈妈想把蘑菇送给兔宝宝,你觉得这些蘑菇分别送给谁最合适呢?(出示PPT—6)请幼儿上台帮助兔妈妈分一分。
小结:原来他们身上的点点是一样多的。(请幼儿示范,幼儿回答,教师验证)
五、游戏:分享小蘑菇(1)师:"兔妈妈谢谢小朋友帮助她把蘑菇分给宝宝!可是兔妈妈这里还有好多剩下的小蘑菇,想分享给别人家的小兔子,小朋友可以帮帮忙吗?(出示小兔子)(请一位幼儿上来操作,教师并验证)"看,你们的小椅子下面,有兔妈妈采好的蘑菇。你们看一看,你们手上的蘑菇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蘑菇上的点点不一样)"谁来说一说,你的小蘑菇上面,有几个点点?(点个别孩子说一说自己手中的蘑菇有几个点点)请你手上蘑菇上面有一个点点的小朋友举起来给我看一看(依次举起点点2—4)小朋友都认识了自己的小蘑菇,现在呀,请你的蘑菇上有一个点点的.小朋友,把你的小蘑菇送上来。(依次送2—4)(2)幼儿操作完成师:"小朋友真是太厉害了,都把小蘑菇送对了,兔妈妈为了谢谢你们,下次会邀请我们一起去采蘑菇。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利用幼儿喜欢的小兔子形象开展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游戏一开始,教师和幼儿就头戴小兔头饰,畅游在“兔子舞”的节奏感强的音乐中,重点锻炼了腿部,达到运动的目的。活动中,教师用语言、动作、表情、眼神等与幼儿进行交流,增进师幼间的情感。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目标: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理解散文诗的内容,能有兴趣地学习朗诵。
准备:
教学挂图《夏天的歌在哪里》、散文诗录音。
过程:
1、出示挂图,自由讲述:
1)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事情?
2)你从哪里看出来是夏天?
3)夏天里会有谁在唱歌?让我们来听一听。
2、听赏散文,感受理解:
1)欣赏配乐散文诗(2遍),问:
2)夏天的歌在哪里?它们分别是怎样唱的?
3)你们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4)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幼儿体验散文诗中优美的.语词:
5)你最喜欢这首诗歌中的哪句?为什么?
3、学习朗诵,经验交流:
1)幼儿随着老师和配乐散文诗录音轻轻跟吟。
2)引导幼儿交谈经验:
3)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4)夏天的歌还会是怎么样的?
5)在夏天里你还会听到哪些声音?能不能编到诗歌里?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保护动物,产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引导幼儿了解几种动物尾巴的形状及作用,能通过观察辨别出几种动物的尾巴,并进行配对。
3、引导幼儿愿意在活动中大胆表达自己对动物尾巴的看法。
二、活动准备
1、儿歌《比尾巴》
2、幼儿用书
3、相关动物以及尾巴图片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配乐儿歌《比尾巴》,激发幼儿探索动物尾巴的兴趣。
(1)你在这首儿歌中听到了什么?
(2)每种动物尾巴的样子都是不同的。
2、结合幼儿用书,教师设置疑问,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动物尾巴的样子。
(1)观看图片,看看图中右侧的物品都是什么。
(2)你认为他们分别像什么动物的尾巴?
(3)你能根据左侧露出的'尾巴形状猜出这是谁的尾巴吗?
3、教师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图片,引导幼儿探索发现。
(1)看看图中的这些物品都是什么?
(2)他们和哪些小动物的尾巴很像?
(3)你能根据右侧出线的一半尾巴的形状猜出这是谁的尾巴吗?
4、教师带领幼儿进入科学大探索环节,带领幼儿在此观察并巩固书中的内容。
5、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1)画面中是什么动物?它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
(2)你知道为什么不同的动物有不同形状的尾巴吗?
(3)他们的尾巴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6、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其他动物尾巴的形状和作用,拓展相关知识。
你还见过哪些小动物?他们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用处呢?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更多有关动物尾巴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带来与其他小朋友分享。
五、活动总结
教室可以用分类的方式帮幼儿记忆动物尾巴的形状,例如长尾巴的动物有什么?会飞的动物的尾巴有哪些等等。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2-16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06-21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3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8-02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8-02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8-05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05-05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07-11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