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比一比》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比一比》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比一比》教案1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一年级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基础上学习万以内数的比较大小,也是为四年级上学期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和比较大小打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多形式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总结并熟练掌握和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名山大川更是让世人心驰神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近几个美丽的风景区,在领略美丽风光的.同时学到一些数学知识。
二、(出示情景图)。
1、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
2、根据情境图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1)谁最高?谁最低?
(2)比较黄山和泰山谁高?
(3)恒山和华山比较,哪座山比较高呢?
三、自主学习
根据提出问题选择一到二个问题,小组讨论学习。
四、汇报学习情况
板书:位数不同 直接比
位数相同,比首位
首位相同,依次比
五、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一填吗?
( )<( )<( )<( )
六、提高训练
我们都是两个数两个数地比较,你们敢不敢一次比较6个数,把6个数从小到大的排列?
1. (课件演示题目)387,809,1752,345,99和4300。
2.独立思考解决,思考用什么符号连接排序。
3.小组讨论:这么多数,怎样能很快从小到大排列呢?
4.汇报讨论结论。
生可能会把这些数分成了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三类。 指导学生一起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
七、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1、收玉米。2、比较大小
八、总结
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板书设计:
比一比
位数不同 直接比
位数相同,比首位
首位相同,依次比
数学《比一比》教案2
教学 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 重难点
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 准备
投影片、课件课时1
教学过程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生活中的大数无处不在,那么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学一学,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一练。
完成练一练。在()里填上“>”或“<”。
学中做1。试一试。先试着做一做,再议一议。
3.想一想
4。数学游戏。
5.估一估。完成练一练的第一、二题。
板书设计
比一比
数学《比一比》教案3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年龄小,爱玩,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了愉快的数学方法。一般来说3-4岁的幼儿对数字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让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可以为幼儿在今后的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操作使幼儿初步感知数字1、2 、3。
2、让幼儿能用手口一致表示数字1、2、3。
3、感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感知数子1,2,3.
难点:能手口一致的点数1,2,3.
活动准备
1、卡通数字1、2、3。
2、1、2、3的大数字卡以及相应图片。
3、魔术口袋以及小水果。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用歌曲引出课题 :教师唱自创歌曲:“一象铅笔细又长,二象小鸭水中游,三象耳朵听声音,我们请他们来做客。”请出数字宝宝1、2、3。那么数字宝宝是不是象歌曲里唱的那样象铅笔、小鸭和耳朵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
1、请出数字宝宝,用数字和图片相对应,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象歌曲中唱的一样,加深幼儿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2、游戏:我出几你念几。教师随意出示大数字卡,让幼儿念出卡片上相应的数字。
3、用手指表示数字: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灵巧
的小手,告诉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领?(幼儿自由回答)那么你会用小手表示1、2、3吗?教师带领幼儿用手指表示1、2、3,同时纠正幼儿的错误手势。
4、游戏:我来说,你来比。教师说出数字,幼儿用手指来表示。同时也可以选择幼儿担任小老师。
5、游戏:看实物出手指。教师从魔术口袋中拿出相应数量的实物,让幼儿说出数字同时用手指头来表示其数量是几。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数字宝宝请小朋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带领幼儿随音乐走出活动室,(草坪上撒上1——3的`小数字卡,带领幼儿玩找数字宝宝的游戏。)自由结束。
活动延伸:
拿不同的实物让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
教学反思
本次的教学活动,目标完成。通过游戏活动,幼儿对数字1,2,3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能够手口一致的表示实物的数量。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让幼儿能动手,动脑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对学习有了兴趣,学有所获。
数学《比一比》教案4
活动目的:
1、学会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2、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3、学习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重点: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难点:学习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瓶子、杯子、套娃等等。
2、演示教具:两棵高矮不同的树。
活动过程:
一、目测比较物体的高矮。
1、出示两个娃娃,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谁啊?(两个娃娃)我把她们都放在这张平平的桌子上。看看这两个娃娃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大娃娃比小娃娃高,小娃娃比大娃娃矮。)”
2、再出示一个中娃娃,引导幼儿比较。
“我还有一个娃娃,我也把她放在这张平平的桌子上,并放在这两个娃娃的中间,这里就有1、2、3三个娃娃。看看她比哪个娃娃高?比哪个娃娃矮?(比这个小娃娃高,比这个大娃娃矮。)原来她们是比过以后才能知道高矮。”
二、幼儿和幼儿小组比高矮活动。
1、请一高一矮两个幼儿上来比高矮。
“刚才我们的娃娃比过高矮了,那我们小朋友也来比一比吧,我先请这一组的两个小朋友上来,你们都站在平平的地板上。看看这两个小朋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2、再请一个中等个子的幼儿上来,三个小朋友比高矮。
“我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站在地板上,在这两个小朋友的中间,看看她比谁高?她比谁矮?”
3、我知道还有其他组的小朋友也想来比一比,再请这组的两个小朋友上来。同上。
三、幼儿和树小组比高矮。
1、幼儿和大树比高矮。
“现在我请小朋友和别的东西比一比,知道是什么吗?(树)我把树放在平平的地板上,树高还是矮啊?(不知道)要想知道树是高还是矮是要有东西和它比的,那我请这组的一个(中个)小朋友来和这棵树比一比。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2、出示小树。“你们说是小朋友矮,那我还有一棵小树,也把它放在平平的地上,看看现在是谁比谁高?谁比谁矮?那小朋友和两棵树比一比是(小朋友比大树矮,小朋友比小树高。)”
3、我知道还有其他组的小朋友也想来和树比一比,再请那组的一个(高个)小朋友上来。谁最高?谁最矮?(大树比小树高,,大树比小朋友矮。)
小结:高和矮是要通过比较以后才能知道的`,单独一个东西不能判断高矮。
四、按高矮排序:
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玩具,这些玩具有高有矮,请你们在桌子上去比一比,按高矮来排排队。”
每个小朋友使用以下几类操作材料:
(1)按瓶子高矮排序;
(2)按套娃的高矮排序;
(3)用积木从低到高叠楼梯;
(4)按杯子高矮排序;
(5)按小棒高矮排序。
2、讨论:请个别幼儿把排好的玩具拿到讲台来,这是什么玩具?数数有几个?教师指其中一个问,说说比这个玩具高的有哪些?比它矮的有哪些玩具?
五、户外活动:
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今天我们学会了怎么样比高矮,现在我们从矮到高排着队,到外面找一找,有什么东西可以比高矮。”
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比较高矮;学会运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较高、比较矮、最高、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
数学《比一比》教案5
活动目标
1、愿意大声回答教师的问题。
2、按要求正确地在排序板上摆放,并尝试一一对应地方法比较俩组物体的多少。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一一对应的'俩中物体的多少。
2、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谁多谁少后,引导幼儿说出多的是谁少的是谁。
活动准备
玩偶、书、小筐
活动过程
1、小熊请客。
2、小狗小猫排排队。
3、小狗小猫谁多谁少。
4、幼儿操作活动。
活动反思
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物体多少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数学《比一比》教案6
活动目标:
1、通过画一画、比一比,使幼儿进一步理解7的实际意义,能熟练地将数物进行匹配,并能较顺利地感知自然数列中前后两数的量的关系。
2、培养幼儿良好的作业习惯,提高幼儿作业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数卡1——7,数群卡1——7。
学具:幼儿用书、笔等。
活动过程:
一、复习认识7以内的数。
1、给数字画像。
2、拍手游戏复习7以内数的形成。
3、游戏——会变的数卡,进一步感知数列中前后两数多1少1的关系。
二、幼儿作业。
1、(出示范例)教师引导幼儿审题,并示范做题目。
2、幼儿翻开书,和老师一起读题目。
3、幼儿做建构书P6的作业——数物体,写相应的数字。
4、P12看数字画礼品。
5、P24用添1或去1的方法让数字和圆点一样多。
三、展示、评价幼儿作业。
四、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三课活动,我上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比较粗细),活动一开始我通过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因为,粗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在出示两根粗细不同的纸棒时,有的幼儿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但幼儿还不会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物体的粗细。在这一环节上应该多出示些粗细不同的物品为幼儿作比较,通过比较得出其结论。在操作过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几种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笔、旺仔牛奶盒、彩笔盒等粗细不同的物品,来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并正确表述物体的粗细,幼儿们在表述的时候大多数能明确说出物体的不同,还有部分幼儿不能准确的表述。在展示图片上时间有点长,到了后面的环节就有些显得时间有些仓促。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粗细没有生活经验,在学习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粗细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数学《比一比》教案7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是儿童在生活中已经积累的一些直接经验。比较是常用的思维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也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它有助于人们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教学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建立长短、高矮、轻重的观念,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比较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观察和比较的意识,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这部分教材的编写有如下一些特点:
1、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进行比较,获得认识。
2、重视比较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理念:
1、在认识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比较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
2、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利于学生进行比较。为学生提供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 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1课时 比一比
比一比
主 备 人: 授 课 人:
备课时间:20xx.8.31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比一比:教材第4~6页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1、 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 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实物、投影仪 ;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把尺子,问:这把尺子长还是短?
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尺子,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教学长短、 高矮。
(1)投影出示第4页情境图,提问:
图中画了些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2)比一比
让学生看图找一找、比一比。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3、练习P4~5。
(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高的画,矮的画O;重的画,轻的画O。
(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4、小结。
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
5、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较,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
四、巩固练习
1、课本P5想想做做。
老师读题指导看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说出理由。
2、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五、质疑
六、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七、作业
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数学《比一比》教案8
教学内容:
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P69-70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统计观念,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重难点、关键:
重点:读懂统计图,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难点: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关键: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认识平均数,并能运用已学统计知识和平均数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读统计图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投篮比赛吗?你们懂得一些投篮比赛规则吧?
师简要说明一些投篮规则。
师:三(1)班同学分成四小组举行两场投篮比赛,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啊?
师:第一场比赛,准备,开始!同学们把比赛结果制成了统计图,请看!通过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发言,师正确评价学生的发言。
接着展示第二场比赛结果的统计表。师:这是第二场比赛的情况,谁能根据统计表帮老师把这场比赛的统计图完成呢?
然后全体进行评价。
(二)活动二:奖牌给哪组
师:两组比赛情况已经出来,下面让我们来评一评这两块奖牌分别该给哪个组?(师出示奖牌,同时展示课题:比一比)
师:我想请大家来做裁判,你们乐意接受吗?
师:同学们可以从中任选一场来评,评的时候要仔细观察,发挥小组合作优势,看谁的办法好,理由充分,我们要给优秀裁判组发奖牌,各小组加油哟!(同时出示小奖牌)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并参与活动,然后反馈意见,适时发优秀裁判奖牌。
师小结:第一场比赛两组人数相同,第一组总数20个,第二组总数19个,所以奖牌应给第一组。
问:第二场比赛中,第三组总数25个,第四组总数24个,但人数不相同,奖牌应给哪组呢?
师: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光看总数不公平,应比小组里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即平均数。(板书:平均数)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算出每组的平均数吗?
激起学生再次进行讨论。
小组汇报:①移多补少
②计算平均数:第三组 (5+8+4+2+6)5=5(个)
(板书) 第四组 (6+5+6+7)4=6(个)
师生小结第二场比赛的奖牌应给第四组。
师:刚才大家在积极思考第二场比赛的.奖牌应给哪组,最后是谁帮我们解决了难题?
生:平均数。
师:你们觉得平均数怎么样啊?
师生小结:像第一场比赛人数相等,我们可以求总数,也可以求平均数;但第二场比赛人数不相等,就一定要用平均数才能解决问题,这里求平均数就是用总数除以人数。同学们的裁判任务完成得真不错,我代表三(1)班同学感谢大家!
(三)活动三:试一试
师:最近小熊开了一个冷饮店,本月前三周卖出冰糕情况见统计图。(展示统计图)小熊现在有个难题,本周该进多少冰糕呢?你们能不能帮小熊解决这个难题?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反馈意见,师生共同评价,意见合理都要给与鼓励。
(四)活动四:说一说
师:生活中,有很多有关平均数的信息,比如,我了解到我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4厘米,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吗?
部分学生汇报身高,师适时强调同学们要加强锻炼,使自己的身体更健康。
师: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或用到过有关平均数的信息?说说看。
指名汇报,师及时进行表扬,并鼓励学生平时要积极思考,善于积累数学知识。
(五)实践活动
调查小组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
数学《比一比》教案9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小猪的不同特征,能对5以内数量比多少。
2、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参观过农场的经验。
2、材料准备:《小猪宝宝比一比》的flash课件、小猪图片胸牌人手一份、音乐
活动过程:
一、说说小猪----通过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幼儿对小猪的兴趣。
1、猜谜语:翘鼻子,大耳朵,胖身体,爱睡觉,样样东西都爱吃。
2、你为什么猜是小猪?说说理由
小结:小猪长得胖胖的、耳朵大大的;小猪最爱睡觉了,不挑食,样样东西都爱吃,身体长的棒棒的。
二、比比小猪----通过观察比较小猪的不同特征,能对5以内数量进行比较。
1、出示课件,提问:小猪宝宝都在干什么?
小结:我们发现有的小猪在妈妈的背上、有的小猪在妈妈的前面、有的小猪在睡觉、还有的小猪背对着我们。
2、小猪宝宝都长得怎样?
小结:猪妈妈有四种颜色的.小猪宝宝,花猪宝宝有2只、黑猪宝宝有3只,灰猪宝宝有4只、粉猪宝宝有5只。
3、小猪比多少:哪种颜色的小猪多?哪种颜色的小猪少?请幼儿比较四种小猪的多少。
小结:通过四种小猪比多少,我们发现粉猪宝宝最多、花猪宝宝最少、黑猪宝宝比花猪宝宝多比灰猪宝宝少;在比较多与少的时候要有一个比较的对象,这样才能正确的进行比较。
三、游戏:找个朋友比一比----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对于5以内数量的多与少的了解,同时了解多与少是有相对性的。
1、游戏规则:每人挂一个画有1—5个小猪的胸牌,音乐响起,就去找朋友比多少,边找边说:找个朋友比一比、数量多的站起来,数量少的请蹲下。音乐停以后看看各自做得对不对。
2、进行多次以后,提问:游戏中为什么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站起来,和谁比多了、和谁比少了?
3、交换胸牌后再进行游戏,巩固多与少的相对性。
小结:多和少是和不同的对象比出来的,而不是一直不变的。
活动反思:
能引起孩子的喜爱、认同的教学具是吸引孩子的基本,以可爱鲜艳、夸张的小猪作为教学具,是符合中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把枯燥、抽象、严谨的数学让孩子掌握,还要有新颖有趣的环节和语言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并让孩子们积极的比较5以内数量的多少。第一环节的猜谜语可以去掉,直接让孩子来观察小猪,这样活动会更精炼。对于多和少的相对性,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教师在让孩子观察小猪时,应做到两个两个观察。
数学《比一比》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痛体积的液体在不同粗细容器中的高度变化。
2、初步理解体积的守恒,知道物体的体积不随容器的形状、大小的变化而改变。
3、发展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粗细不同的矿泉水瓶各一个(装有等量的水,一瓶红色,一瓶绿色);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空瓶;等量的橡皮泥活动过程:
一、幼儿操作,感知液面高度的变化1、观察桌上的两瓶水,请幼儿目测比较红色水多还是绿色水多,说说是怎样知道的?
2、请幼儿把红色水和绿色水分别倒入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瓶中,提问:红色水和绿色水的高度有什么变化?谁多谁少?
3、幼儿讨论:为什么水变成一样多了?是怎样比较的?
4、引导幼儿观察刚才盛水的两个瓶子,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请幼儿把红色水和绿色水分别倒回原来的瓶中,观察液面高度的变化,并说说哪个瓶子的液面高?哪个瓶子的液面低?水一样多吗?
6、引导幼儿发现并总结:装等量的水,粗瓶子液面低,而细瓶子液面高。
二、幼儿操作,比较橡皮泥的多少1、幼儿取出等量的橡皮泥,捏出各种各种形状的物体,相互比一比:谁做的大?是怎样比较的?
2、幼儿讨论:谁用的橡皮泥多?谁用的少?怎样比较的?
3、请幼儿演示比较、并表述比较的过程与结果。
4、再次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请幼儿观察:橡皮泥的总量有没有改变?变的是什么?幼儿感知思考:物体体积的大小不随形状的变化而改变。
三、游戏:我会变规则:教师说长高了,幼儿就站直;说变矮了,就蹲下;说变圆了,幼儿抱成球状。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感知体积的守恒。
活动反思
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物体多少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数学《比一比》教案11
活动内容:
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轻重》
活动目标:
1.通过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幼儿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并初步学会记录。
2.使幼儿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大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天枰、记录纸、笔、大皮球和小皮球、泡沫积木、磁铁、梨、苹果等
*幼儿每组一份材料:天枰、幼儿记录表、笔、实物若干份(塑料蛋壳与铁质小汽车、磁铁与橡胶玩具、橘子与香蕉、积木与乒乓球)
活动过程:
一、了解天平秤的名称及使用方法。
出示天平秤:让幼儿观察,并知道天平秤的塬理。
二、探究新知识
1.看一看,猜一猜,比一比:(两个物体的轻重)
师:出示一个大皮球和一个小皮球,你知道谁轻谁重呢?
用句子"……重,……轻"和"……比……重轻"来说明物品的轻重。
你们又是怎么标记的轻重的呢?(箭头)
2.掂一掂,比一比:(两个物体的轻重)
(1)教师出示1块泡沫积木和1块磁铁,让幼儿分组用各种方法比出它们的轻重。(你们都认为不能用眼睛看出来)那么,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比较它们的轻重呢?
(2)师:现在请一个幼儿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泡沫积木和磁铁的轻重。老师这还有好多东西,你们用什么方法分出它的轻重?(端一端、提一提、掂一掂)
(3)有幼儿说,他反复掂了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它们的轻重不是很明确,你们想一想,该怎么办呢?(对了,我们可以借助秤这种工具称一称,现在,我们用天平这种秤称一称。
4.称一称,比一比。
(教师示范称一称苹果和梨)师:谁轻谁重呢?你怎么看出来的?(很多同学都看出来了,放苹果的这边矮,说明苹果重垂下去了,放梨的这边高,说明梨轻翘起来了。(这边是垂、这边是翘)叁、幼儿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两种物体轻重。
(1)"要想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还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请幼儿每两人一组从篮子里拿两样东西比轻重,轮流操作。
(2)请幼儿与同伴交流操作结果。
四、活动小结:
师:小朋友们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比较物体的轻重一般用哪些方法?在哪种情况下用哪种方法?
(比较物体的'轻重有很多的办法,一眼就能看出轻重的物体,我们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当看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当掂不出又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数学《比一比》教案12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和少。
2.学习在标记图上从左向右地摆放物体。
3.引导幼儿养成边操作边大声地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 贴绒娃娃5个,皮球3个,标记图。
2.学具 相同动物卡片若干套,标记图,相同圆片,相同方片,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图形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看,今天谁来我们班做客啦?
二.集体活动。
1.学习在标记图上从左向右的`摆放物体。
教师出示标记图:有许多娃娃要做游戏,请小朋友帮他们排好队。第一个娃娃排在哪里?
2.学习--对应地并排放物体。(难点)
娃娃想玩皮球了,请你们给一个娃娃发一个。皮球,皮球放哪里呢?皮球放在红线的下面,一个皮球和一个娃娃要对整齐。
3.学习对应比较物体的多少。(重点)
他是怎样给娃娃发皮球的?(一个娃娃一个皮球)娃娃和皮球哪个少?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三.小组活动。
1.第一组,喂小动物。
先把盘子里的小动物排在红线上,再喂每只小动物一份点心,再说说动物和点心哪个多,哪个少。
2.第二组,圆片和方片哪个多。
先把圆片片排好队,再给每上个圆片片送一个方片片做朋友,送完以后,说说因片片多还是方片片多。
3.第三组,送片片回家。
先看看片片的家里是什么标记,再送片片回家。
四.活动评价
数学《比一比》教案13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让幼儿喜欢数学。
2、愿意上课大胆举手回答问题。
3、能按照物体的长短差异排出3"5个物体的序列。
活动准备:
1、长短不同的裤子图片。
2、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纸条等若干套(3"5个为一套),排序底板若干。
活动过程:
1、裤子比一比。
l观察裤子。
教师出示挂图中的4条裤子。
教师:看,妈妈给宝宝买了什么?妈妈买了几条裤子?它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裤子,并说出它们长短不一样。
l比裤子。
教师:哪条裤子长,哪条裤子短?
教师和幼儿一起把裤子两两比较,得出结果。
2、裤子排一排。
l教师出示长短排序板。
教师:妈妈让宝宝排一排裤子,你觉得哪条裤子放在前面?可以怎么排呢?
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并讲述自己的想法。
l鼓励幼儿自主地排裤子,然后说一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排的。
l教师和幼儿讨论长短排序的方法。
沿着排序板上下面的一条线将裤子放整齐,可以用眼睛看,找出最长(最短)的裤子排号,再通过两两比较依次排序;也可以每次找出最长的`裤子,发现长了再调整。
3、给物体排排队。
l讨论活动规则。
教师: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纸条都来找小朋友帮它们排队啦!
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总结:先找出物体中最长或最短的一个排好,在比剩下的物体,找出最长或最短的往下排,排好后说一说。
l幼儿操作活动。
教师提醒幼儿将材料在排序板上排整齐。
教师鼓励幼儿参与多组操作活动。
数学《比一比》教案1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常用的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长与短。
2、学习对应排列相关物体,初步获得对应的经验。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笔、小棒、吸管、筷子等实物若干(长短比较明显)。
2、《数数玩玩》第1页,油画棒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两支长短不一的笔,让幼儿来比较它们的长和短。(鼓励幼儿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对想出办法的小朋友及时表扬,并让其现场演示。)
2、提问幼儿:用什么办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又方便、又准确?
3、让幼儿用想到的好办法来比较长、短不一的吸管、筷子、小棒等物体。提醒幼儿在比较它们的长短时,要将一端对齐(上下或者左右)进行比较。
4、带领幼儿打开《数数玩玩》第1页。
启发幼儿观察格子中的两个物体,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找出比较长的东西,用红笔圈起来,找出比较短的东西,用绿笔圈起来。(如果这个要求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只要幼儿找出长的东西或者短的东西并给它圈起来就可以。)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来比较物体的长和短。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比一比》教案15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厚薄、长短进行正、逆排序。
2、发展幼儿思维的可逆性、传递性和双重性。
3、培养幼儿爱动脑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老师这里有一些你们的好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呀!
二、基本部分
1、长短的排序
(1)出示长短不同的铅笔5支,我们来比较他们的长短,谁愿意给铅笔排队?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办法,大家讨论后统一评比办法。
2、幼儿探索排序的办法,总结出两种排序。
(1)这5支铅笔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排队,谁来帮忙?
(2)请幼儿排序,大家验证,有错误的地方请幼儿纠正。
(3)请另一名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排队,大家一起验证。
师总结:排队有两种方法,可以从长到短,也可以从短到长排。
2、厚薄的排序,巩固幼儿对两种排序方法的掌握。
(1)出示厚薄不同的图5张,请幼儿探索排序的`方法。(2)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排列的
,大家一起验证。
3、操作练习,共同验证。
三、结束部分
分9组幼儿,每组5人幼儿,请幼儿按不同的方法进行排序,并分享。
四、延伸部分
在区角中,投放有关排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操作、巩固。
【数学《比一比》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比一比》教案04-03
数学《比一比》教案15篇01-05
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04-06
小班数学教案小手比一比02-02
《比一比》教案04-03
比一比的教案08-26
小班数学教案:小手比一比_小班数学教案07-06
小班数学我们来比一比教案06-28
《比一比》数学教学反思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