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科学活动教案合集八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感知物体的内部是有间隙的,同一容器内的物体与物体间也是有间隙的。
2、培养幼儿科学、有序、合理安排空间的思维方式。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组一个托盘,盘内有一个空广口玻璃瓶、一碗石头(10块左右)、2/3碗小石子、l/3碗沙子、1/3碗水(矿泉水瓶也可)、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记录纸和笔、指偶小兔。
活动过程
让幼儿观察桌上摆放的实验用品:石头、小右子、沙子和水、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纸和笔。
说一说,石头、小石子、沙子和水有什么不同。
(1)沙子和水能流动,石头、小石子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摸起来比沙子更扎手,而且石头比小石子儿大,也比小石子重。
(2)小石子比沙子大而重,水是无味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闻起来有泥巴的味道。
(3)水是透明的,抓不住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是能用手拿起来的。
探究的`问题:你能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都装到一个瓶子里吗?
试一试。幼儿用两种方法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装到一个瓶子里。
(1)先装大石头,再依次装小石子儿、沙子和水。
(2)先装水,再依次装沙子、小石子和大石头。
记录实验过程。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先装了大石头,因为大石头占的地方大,然后又放了些小石子,这样小石子就把一些空隙给填上了。后来又放了一些沙子,沙子又把石子间的缝隙填上了。最后倒水,水把更小的缝也给填上了。
(2)先倒水,再装沙子、小石头和大石头,没有成功。
注意事项
1.实验前教师要掌握好材料提供的量,以装满瓶口为准,课前应预先操作几遍。
2.本实验先装大石头,再装小石子、沙子和水,这样装得较多。
3.实验前教师应讲明注意事项:拿石头时要轻拿轻放,舀沙子时应小心,以防散落一地。
4.提示幼儿应边做实验边记录。
5.实验前应让幼儿知道,应把物品都装进瓶子里面,堆高至瓶口以上就算失败了。
6.为幼儿多准备几份相同的材料,以备幼儿再次探索时使用。
活动反思
大班小朋友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因此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积极参与,积极探索的主动性。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快乐,获得知识。幼儿既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也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探索不在一条支线上的三根彩棒稳定站立的现象,初步感知三角架的原理。
2、 了解三角架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3、 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彩棒若干、皮筋若干条、水彩笔、白纸。
活动过程:
一、自由玩棒
指导:请小朋友想办法让彩棒站起来。(可以用小皮筋帮忙)
师: 小朋友们,今天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东西,我们来看一看都有什么呀?(彩棒 线 皮筋)那你们想喝彩帮做游戏吗?我们现在就来和彩棒做游戏,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彩棒自己站起来?你可以请托盘里的皮筋和线来帮忙。赶快来试一试玩一玩吧。(幼儿操作,教师巡视)都站起来了吗?站起来的小朋友请停下来,你的彩棒是怎样站起来的?那小朋友请你看看别人的再看看自己的,你们的彩棒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发现有的彩棒下面分开了,有的没有分开。)彩棒下面分开一些,就会站得更稳些。那小朋友赶快调整一下,让你的彩棒站的更稳些。站稳了吗?刚才小朋友固定彩棒的时候,我发现你们有的使用的是线,有的用的是皮筋,用线的时候需要绕两圈,再系上才可以,用皮筋的时候直接套上就可以了,那你们觉的用哪个回更方便些呢?那我们接下来做游戏的时候就用皮筋吧。
二、尝试用三根彩棒进行操作。
指导:能不能用最少的彩棒让它站起来。
师: 现在请小朋友包彩棒拿在手里数一数你用了几根彩棒?有没有不一样的了?刚才小朋友们有用7根的,8根的……。.那我们能不能用更少的彩棒让它站起来?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用的彩棒又少,并且站的又稳。小朋友们赶快来试一试吧。
1、幼儿尝试操作,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
2、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观察比较影响三角架稳定性的因 素。
提问:站稳了么?你们都用了几根?啊,原来用3根就可以站起来啊,那小朋友赶快来试一试用3根站起来,站起来了吗?站稳了请小朋友停下来,请小朋友看看这两个彩棒,它们皮筋的位置一样吗?怎么不一样?那他们下面分开的一样吗?怎么不一样?小朋友的眼睛真亮,观察的'真仔细,(老师顺手做一个彩棒)那现在请你们拿着彩棒跟我到这边来玩一玩吧。
3、教师出示一条直线,让幼儿尝试让彩棒在直线上分开站立 。
师:都站好了吗?站好了再稍微往后面退一下,接下来我们来完一个游戏,怎么玩呢?小朋友仔细听:请小朋友把你的彩棒下面分开,让三根彩棒同时都站在一条直线上,试试看,看能不能站稳。听明白了吗?好,现在请小朋友们试一试吧。(幼儿操作)能站稳吗?三根彩棒上面固定,下面分开在一条直线上是站不稳的。
4、用:"连线游戏"初步感知三角架概念。
师:小朋友拿着你的彩棒回到位置上吧,托盘里有什么?(纸 笔)我们现在来玩一个点一点连一连的游戏,怎么玩呢?小朋友们仔细听?请你取一张纸放在桌子上,让彩棒站在纸上,用笔点出他的位置,然后把彩棒合上放进托盘里,再用直线将点连起来,听明白了吗?那小朋友来玩一玩吧。画好的小朋友把你的纸给陈老师,我给你贴到黑板上。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小朋友看看是什么秘密呢?小朋友看你们画的都是什么图形啊?(三角形)请小朋友看看你自己的三角形再看看别人的三角形,你们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大小 形状)小朋友们观察的很仔细,说的也非常的好,像这样三根彩棒上面固定,下面分开,彩棒所在的位置连起来是一个三角形,它还有一个名字叫三脚架。
三、感受生活中的三角架现象。
师:那小朋友在我们生活当中你们见过像这样的三角架吗?三脚架在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地方都会用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放课件)教师讲解。三脚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那我们就把它介绍给别的小朋友认识好吗?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第三只眼睛
活动目标:
1、能够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及作用,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体会运用工具观察事物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人手一面,彩色透明纸。
2、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若干。
活动过程:
1、发现我们的“第三只眼睛”。
——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三块奇妙的镜片和各种透明纸、图书等,请你们用镜片放在眼睛前看看。说说有什么发现。
——幼儿尝试探索。
——三块镜片样子一样吗?透过三块奇妙的镜片看到的`东西一样吗?(不一样,有的放大,有的缩小,有的不变;颜色不同的纸放在镜片前看到东西也变颜色。)
——用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边上厚中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
用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大?(边上薄中间厚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大)
用哪种镜片看东西不变?(边上和中间厚薄都一样的镜片看东西会不变)
——什么时候需要用这三种不同的镜片?如:老人看书看报时会用放大的镜片。
——这些有趣的镜片就象我们的第三只眼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看东西。
2、玩各种透镜。
——刚才我们发现了三种镜片的秘密。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几种更奇妙的镜片,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大家都可以去试试看,等会儿把你的新发现告诉大家。
——幼儿自由玩各种镜片。
——创设问题情景:到草地上去观察蚂蚁;看远处的风景;检查手指甲里的“细菌”。根据不同的问题情景,幼儿自由选择各种镜片分组进行观察。
——交流各自观察和使用镜片的情况。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幼儿园科学教育与美术教育整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科技教育研究生长点。美术活动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我们试图让幼儿在蕴含科学的艺术创造中获得发展与快乐,在轻轻松松的做做玩玩中明白科学中的艺术、艺术中的科学。本次活动尝试让幼儿在自制弹簧玩具的过程中接触各种材料,探索弹簧的弹性与材料、制作方法之间的关系,懂得如何比较和寻求验证,并在此过程中训练幼儿的艺术创意,获得审美与成功的快乐。
主要领域科 学活 动 目 标
相关领域美 术1.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用多种方法了解弹簧的弹性。
2.探究弹簧的弹性和材料之间的关系,体验发现的乐趣。
3.尝试制作好玩有趣、有创意的弹簧玩具。
活动形式集 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35分钟
重点难点l 重点:在尝试制作弹簧玩具的过程中了解弹簧的弹性。
l 难点:保丽龙球、橡皮泥与弹簧的连接。
活动准备l 经验准备:初步掌握用电线做弹簧的基本方法。
l物质准备:幼儿每人1个小箩筐,内装一样长的毛根、电线、扎丝,保丽龙球、水笔芯、橡皮泥各一;剪刀、不同长度的毛根、电线、扎丝以及不同大小的保丽龙球备用。教师用多媒体设备,设计示意图PPT,放音设备。
【教学过程】
一、明确任务,引出原有经验。(2)
教师:“今天,我们要来设计好玩的弹簧玩具。昨天我们用电线做弹簧宝宝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幼儿回答。教师强调要点:做弹簧的.时候,电线一圈一圈地绕,绕完后拿住最里面的一圈,小心地拉出,要保持它的弹性。
二、制作各种弹簧,探索比较它们之间不同弹性的方法,验证假设。(15)
1.教师出示毛根和扎丝,“请小朋友们猜一猜,用这些材料做的弹簧,跟电线弹簧宝宝比,谁的弹性最大?”幼儿猜测。
2.幼儿制作各种弹簧,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电线、扎丝、毛根弹簧的弹性。
①操作要求:
第一,把箩筐里面的电线、扎丝、毛根都做成弹簧宝宝,动脑筋比一比谁的弹性大谁的弹性小,还要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发现的。
第二,做好的弹簧和不用的东西,都放在箩筐里。
②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提醒幼儿注意做弹簧的要点,必要时轻声指导个别幼儿。
3.集中分享:“你发现哪个弹簧宝宝的弹性大?你是怎么知道的?”(演示验证的方法)
让幼儿提出问题:“小朋友们在做弹簧宝宝的时候还发现什么问题吗?有问题的请举手。”
请幼儿小结:不同材料做的弹簧弹性是不一样的,电线弹簧宝宝的弹性大,毛根弹簧宝宝的弹性小。
三、设计制作弹簧玩具,展示自己的创意。(18)
1.明确任务。教师:“刚才小朋友们的学会了做弹簧,还发现了弹簧的许多秘密。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个程序:用橡皮泥、保丽龙球和各种弹簧宝宝做有趣的弹簧玩具。”
2.请幼儿说说想做什么样的弹簧玩具,弹簧安装在哪里。根据幼儿的设想,教师出示几幅设计图及幼儿作品PPT,启发幼儿打开思路。
3.幼儿制作,教师提供幼儿所需材料,适当指导。
注意事项:第一,把刚才做的弹簧都用起来,如果还要做其他弹簧,材料可以向老师要。第二,做出好玩、牢固、能够站起来的弹簧玩具,而且跟别人的不一样。
4.集中:展示特别有创意的弹簧玩具作集体表扬。互相欣赏、交换玩弹簧玩具,说说自己的弹簧玩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延伸活动】
“小朋友设计的弹簧玩具都很不错,下课后,我们把做弹簧玩具的材料放到美术角,你们可以在自由活动的时候继续做。平时在家里或者在其他地方,注意看看哪里有弹簧,研究研究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布和塑料不同的透水性能。
2.了解布衣和雨衣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用途。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备布衣、雨衣、一块棉布。一块塑料布、塑料桶。
2.用于试水的各种材料,如毛巾、布袋、塑料袋、伞、纸袋等。
3.音乐磁带和cd。
活动过程:
一、小实验。
1.教师:准备好两个塑料桶,将一块塑料布和一块棉布分别固定在桶的上方,请幼儿猜一猜。
--教师:我把水浇在塑料布和棉布上面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呢?(引导幼儿猜想)
2.请两名幼儿分别将水倒在塑料布和棉布上,幼儿验证猜测。
--教师:桶里的水漏下去了,哪个桶里没有水漏下去?为什么?
二、进一步实验。
1.教师将棉布浸入水中,再拎上来,让幼儿仔细观察水是怎样渗透棉布,再往下流的'。
--教师:怎样才能把布里的水弄干呢?(拧、挂起来晒。烘干、吹风等)
--教师:怎样把塑料上水弄干?(抹一抹就干了。当场让幼儿试一试)
三、观察、比较雨衣和布衣。
1.观察雨衣讨论。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件衣服什么是料做的?穿在身上什么感觉?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它有什么用呢?
2.比一比雨衣和布衣,讨论。
--教师:这里还有一件布衣服我们来感觉下,它和雨衣有什么不一样?下雨天可以把它穿在外面出门吗?为什么?你喜欢怎样穿它?
四、猜猜那些东西能装水。
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各种材料,如毛巾、布袋、塑料袋、尼龙雨伞、纸袋等,让幼儿猜猜这些东西能不能装水。
2.请幼儿装水试一试。
活动延伸:
听歌曲,《雨,雨,走开吧》,并学唱。
活动提示:
1.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的热情,不要直接告诉幼儿布和塑料的区别在哪里,引导幼儿再摸摸、看看、比比、做做中感知布和塑料的不同。
2.在实验过程中要用水,建议教师提醒幼儿戴围群和护袖,避免幼儿因为国语专注而把衣服弄湿。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按照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分类,巩固对形状的认识。
2、能说出自己分类的理由。
3、创设愉悦的游戏,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六种几何图形卡片若干、有关图形的物体若干。
2、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图画。
3、魔术箱、魔法棒、贴有图形标示的小椅子。
活动过程:
1、带幼儿做手指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复习认识三种几何图形。
(1)摸一摸“魔术箱”。
师:“小朋友们,图形王国到了,图形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看,就是这只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出什么有趣的东西。
①教师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是什么?”
摸出一本正方形的书,问:“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
问:平常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正方形的?你怎么知道?(启发幼儿说出)
②再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请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到后,要求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反复进行。
③教师总结:魔术箱里的东西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有的是椭圆形的。
④老师总结:
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还能跑;
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
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本领好。
椭圆形:圆溜溜,没有角,不会滚。
长方形:两条边一样比较长,两个边一比较短。
3、游戏:图形宝宝找家
(1)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学习给图形分类。
引导语:“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图形宝宝找家吧!你们愿不愿意啊?”
引导语:“你们看每个的家的标志都不一样,现在我们来帮它们找找家。”(请幼儿事先把
放在椅子底下的图形的卡片拿出来)。
(2)师:“图形宝宝说它们的房子都是有形状的,请幼儿把一样的图形放在一起。
4、谁的本领大:
①教师用魔法棒“变”出由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组成的图片,请幼儿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并数数每种图形有几个?
②教师用魔法棒依次“变”出另外的几幅图画,请幼儿分别找出有那几种图形,
结束部分:让幼儿巩固对四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活动延伸:
1、让幼儿把小动物的‘房子’分类放到区域角中。
2、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其他的图形。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2、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器材:杯子、手帕、大玻璃缸、蜡烛、尼龙袋子、气球、打火机、水。
2、自摄的有关空气污染的录像片。
活动过程:
(一)感知空气的存在及其特性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玩个变魔术的游戏(师示范)。
2、将手帕团塞入玻璃杯杯底。杯子里有什么?杯里除了手帕还有别的东西吗?猜一猜:如果把杯子放入水中,杯子里的手帕会怎么样?
我们来试一试,杯子里到底有没有其它东西。将玻璃杯倒扣压入水中,再把杯子提出水面,取出手帕。手帕湿了吗?为什么?
杯里除了手帕外还有其他东西,是它把水顶住不让水流进杯子,所以手帕才不会湿。
3、你们能看见杯子里的东西吗?这东西手摸得到吗?用鼻子闻得出吗?那么,杯里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呢?请小朋友仔细看老师示范。将杯口斜着浸入水中。你们看到了什么?是什么东西从杯子里跑出来吹出泡泡的'?(学习词:空气)。
4、请小朋友拿起尼龙袋,张开袋口。看看袋里有什么?请幼儿迅速将袋口拧紧,用手慢慢向袋底挤。为什么挤不动了?尼龙袋里有什么?(空气)。
5、你们刚才在哪里捉到了空气?你们看得见空气吗?能摸得到空气吗?闻一下空气是什么气味的?
小结: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气体,因此,小朋友通常认为我们周围没有东西。
(二)认识空气的作用
1、将点燃的蜡烛用杯子完全罩住,点燃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了?
2、请小朋友用手捂住口鼻,说说有什么感觉?
3、除了我们人需要空气外,还有谁也需要空气?
小结:除了人类离不开空气外,动物、植物也离不开空气,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需要空气。
(三)了解空气遭受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1、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可是现在空气质量发生了变化,下面请小朋友们认真看录像,想想这些事情对空气有没有影响?
2、放映自摄录像片,请幼儿观看,镜头一:满天飞扬的尘土,对空气的污染;镜头二:汽车排出的废气对空气的污染;镜头三:烧香、放鞭炮时的缭绕烟雾;镜头四:工厂烟囱排放的黑烟;镜头五:焚烧垃圾时产生的浓烟;镜头六:正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
3、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污染空气的事,这些事对人类会有什么危害?
小结:如果我们吸入了被污染的空气,就容易得感冒、气管炎、哮喘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癌,对我们人体危害很大。
4、那如何让我们身边的空气变得更新鲜清洁呢?
改善空气质量的办法:如种植花草树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在生活区焚烧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等。
(四)游戏《气球火箭》
1、为什么鼓起的气球一松手就会飞走?
2、什么样的气球火箭会飞得高些远些?
3、师生共同游戏数次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2.创设问题情境,尝试用多种方法取出乒乓球;
3. 能够相互协商,分工合作完成接力比赛。
活动准备:
幼儿实验材料:把乒乓球放在杯中;筷子、勺子、铁丝、吸管、报纸(小组一份);幼儿记录单,大记录单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尝试操作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一只乒乓球被管老师不小心掉到了杯子里,你能把乒乓球取出来吗?有什么办法呢?(幼儿相互交流)并引导幼儿尝试利用材料取出乒乓球。
二、交流讨论
1、提出问题:你是用什么工具成功取出乒乓球的?两种工具选哪种更好?老师还有一种方法,吹,三种办法只能选一种,哪种最好呢?用比赛的`方法来验证哪种方法最好。
2、吸管有两头,应该用哪头来吸乒乓球?
3、幼儿操作验证吸管哪一头合适,验证完毕后进行小组接力赛,师交待比赛规则后幼儿进行比赛。
4、再次进行分组接力赛。
5、会跳舞的乒乓球展示
6、小结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8-05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3
科学活动教案06-21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8-02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8-02
科学活动教案02-16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07-11
[优]科学活动教案08-05
[荐]科学活动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