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

时间:2022-06-09 12:37:05 教案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通用10篇)

  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观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班上有多少小女孩?多少小男孩?那么我们班上一共有多少个孩子?

  学生列式,师板书

  (二)呈现事实,形成问题

  1、出示准备题:

  (1)27+73(2)37+58

  73+27 58+37

  2、学生计算得数。

  3、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

  投影书上的主题图,

  你搜集到了什么信息?

  今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和前面的两个例子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既然和不变,每组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

  5、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

  (三)验证猜想,形成结论

  1、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让学生举例,

  如35+20=20+35等等让学生多说

  同桌互说

  学生汇报答案。加数相同,调换位置,得数也相同,符合猜想。

  2、同学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这种猜想看起来比较可靠,但我们不可能把符合猜想的`例子

  全部举完过就给我们的证明留下了遗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我们来看生活实例。

  例:一家电影院,走廊的左边是476个座位,走廊的右边有518个座位,一共有几个座位,(用两种方法计算)

  (1)口答列式:476+518518+476

  为什么这样列式?

  (2)判断:得数会相同吗?

  (3)计算结果,得出结论:476+518=518+476

  在加法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板书)

  5这种规律在其他运算中有吗?学生质疑,验证。在这个环节中有出现个别代表一般的给予举例纠正。

  学生自学书本、质疑。

  6、小结:

  (1)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a、b表示加法交换律。板书:a+b=b+a

  (四)应用成果,巩固新知

  1、学习加法交换律的最终目的是用。

  问:验算加法,我们用什么方法?根据什么?

  2、“练一练”1,先计算出得数,再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问:验算方法运用什么运算定律?

  3、“练一练”

  (1)分组完成。(每组一生板演,比赛形式进行)

  (2)指名说出验算方法和根据。

  4、放录音、做游戏——“我该在什么位置”

  (1)将卡片470、880、1013、214、58、58发给六个同学。

  (2)伴随音乐,寻找自己的位置,并贴上。

  (3)小结:这些算式都用等号连接,两边都有相同加数,那就意味着另一个加数也相同,我们并用了加法交换律。

  (五)反思过程,学会学习

  1、这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是怎样获得证明的?(举例证明一意义论证)2、这一规律已有哪些运用?

  3、质疑:满足“和不变”这一要求,有没有其他可能?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 篇2

  设计说明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学生具备了应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的经验。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中实现算法多样化,在比较中优化算法,在追问中明晰算理。

  1.在情境中迁移旧知,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育是激励与唤醒。在设计本节课时,仍创设李叔叔骑车旅行的生活情境,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延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习的是身边的数学。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呈现的四个数很有特点,在学生列出算式“115+132+118+85”之后,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并让其独立计算,因为学生具备脱式计算的能力,会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采取适当的算法进行计算。

  2.在汇报交流中共享算法,观察对比实现算法优化。

  算法的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算法的优化是帮助学生实现个体的优化。因此,在学生交流各自算法之后,着力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种算法,借助交流、评价、体验,在感知不同的方法中,以尊重、接纳、欣赏召唤学生的思维创新,让学生在多样化的交流整合中,感受到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能使计算简便,从而实现算法优化。

  3.在追问中明晰算理,体会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数学教学要抓住其本质,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据此,在交流算法时,重点让学生说清这样两个问题:为什么这样算?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通过这样的追问,突出了算法背后的运算定律支撑,体现了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法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5+56=56+□

  75+36=□+□

  78+96=□+□

  (143+63)+37=143+(□+□)

  54+(46+147)=(□+□)+147

  78+48+152=□+(□+□)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计算加法时,运用这些运算定律有时可以使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就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并为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作铺垫。

  ⊙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和路线图。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从情境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指名汇报。

  预设

  生1:第四天,从A到B,要骑115km。

  生2:第五天,从B到C,要骑132km。

  生3:第六天,从C到D,要骑118km。

  生4:第七天,从D到E,要骑85km。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师:根据以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课件出示例3。

  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提问:怎样列式呢?(生独立列式)

  (2)提问:请你算一算,想一想,怎样算简便呢?(出示课堂活动卡)

  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P20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教学难点:如何灵活地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独立思考,类比应用,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律,谁来说一说?

  (说说其意思,或字母表达式)a+b=b+a?? (a+b)+c=a+(b+c)

  2、用加法交换律,我们可以做什么?(验算)。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还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看例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为后面新知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李叔叔前四天的旅程,你们想不想知道他后四天的旅程呢?

  2、(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3、多媒体出示:例3

  4、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城市A→B

  第五天城市B→C

  第六天城市C→D

  第七天城市D→E

  A→B 115千米

  B→C 132千米

  C→D 118千米

  D→E 85千米?

  (1)认真看教材第20页例3内容,边看边思考:

  1、列出李叔叔后四天的总行程并计算。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计算能力)

  (2)完成例3的内容

  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3)重点引导学生对例3出示的算法(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展示时让不同运算顺序的同学分别展示并汇报,为的是突出运用运算定律的`作用)

  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小结:从刚才的例子中我们知道,在加法计算中,两个数能凑成整十、整百甚至整千的数,一般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教学,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灵活的运用,本环节可大胆的放手学生,让其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凑整训练。

  把左边和右边的数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线连起来。

  36 283

  1597 253

  47 164

  317 403

  决定是否运用运算律,关键看题中有没有可凑整的数。因此要正确迅速地做出决定,必须加快我们分辨凑整数的速度。

  2、第20页做一做,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增加学生的成功欲望,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3、比一比

  以气球的形式呈现数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①观察有没有能凑整的数。②如无,按顺序计算或竖式计算;如有,用加法运算定律计算。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五、教学反思

  优点:

  这节课我注重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法,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足:

  1、课堂上我很少去表扬学生,有的时候连自己都觉得太平淡,该表扬激励的时候却没有说出口,让学生感受不到成功的激动。

  2、在处理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预期之外的情况时,灵活性不够!

  3、课堂气氛调解的不够,还有部分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今后我应该在激励启发方面进一步提高。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13页的内容,练习三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难点:加法的意义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加法的意义

  1、加法的意义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边指名说出条件和问题,教师用线段图表示出数量关系。

  让学生自己解答,解答后,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教师重述用加法算的理由,并板书。

  137+359=494(米)

  答: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494米。

  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做练习三的第1题。

  让学生说出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教学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指着137+359=494问:

  137和357在加法算式中叫什么数?494叫什么?

  137 + 359 =494

  │ │ │

  加数 加数 和

  提问:我们上面做的.加法,两个加数是什么样的数?

  任何两个自然数相加得到的和都比加数怎样?

  一个自然数和0相加得到的和怎样?

  0和0相加会怎样?

  总结上面的结论。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加法运算有一些基本性质,对我们以后的计算很有用,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

  例1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是怎样列式的?还可以怎样列式?

  137+357=357+137

  教师再出示几组不同的算式让学生先填上计算符号,再观察,看一看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8+17( )17+18

  124+235( )235+124

  比较三个等式归纳出一般规律。

  (1)这三个等式中,每组算式有几个加数?

  (2)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的位置怎样?左右两边的和怎样?

  请几个学生试着把发现的规律说一说,然后教师完整地叙述一遍,说明这一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a 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

  a+b=a+b

  做第13页的“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三的第——4题。

  让学生根据加法的交换律来做。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的意义和加法的交换律,谁能结合具体的题目说一说加法的意义和加法的交换律的含义?

  附板书: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

  137+359=494(米)

  答: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494米。

  137 + 359 =494

  │ │ │

  加数 加数 和

  137+357=357+137

  18+17( )17+18

  124+235( )235+124

  a+b=a+b

  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 篇5

  教学内容:应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 教材第116页例5 ,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二十七1 - 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把书翻到第158页,做口算练习(六)的前14道小题,把得数直接写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教师:谁能说一说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新课

  1.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使学生理解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教师:前面提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中的数都是什么范围的数?使学生明确这些运算定律都是在整数范围内。接着让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3.2 + 0.5 ○ 0.5 + 3.2

  (4.7 + 2.6)+ 7.4 ○ 4.7 +(2.6 + 7.4)

  学生算完后,还可以让他们再任意举两个这样的例子,看看交换加数的位置,改变三个加数的运算顺序后得数有没有变化。

  教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接着再提问:现在我们知道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那么相加的两个数、三个数的范围都可以是什么样的数?使学生明确,加法的运算定律的适用范围可以包括整数和小数。

  2.教学例5。

  教师出示例5,让学生观察例题有什么特点。并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怎样计算简便?你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写出每步的根据是什么运算定律。算完后,让学生把书翻到第116页,看例5的两种算法,并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你的'算法与小林、小青的哪一种一样?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可以让学生多说一说,使大多数学生都明白,小青的算法简便。接着再提问:小青在计算时把0.6和3.4放在一起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7.91加0.09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告诉学生以后在计算时,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3.做第11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做第1题,可以提示学生,先观察题中的三个加数,再根据运算定律填数。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填的,根据的是什么运算定律。

  做第2题,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再了解有多少学生做错了,让他们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怎样改正。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十七的第1 - 3题。

  1.做第1题,教师提示学生按题目的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再让学生做。可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第二行的两道题,教师检查学生第4小题是怎样计算的。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尤其是第4小题,让学生会用这种简便方法即可,不必说出根据什么。

  2.做第2题,做题前先提醒学生,要认真审题,先看能不能用简便算法,再进行计算。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提问:哪几道题不能用简便算法?右边第2小题是怎样算的?了解学生有没有把右边第2小题错写成4.9 + 0.1-(4.9 + 0.1)的,为什么错,以便及时纠正。

  3.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环节

  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

  目标达成

  导入新课

  一、目标导学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你能说出是哪两个吗?你能举出例子说说吗?

  2、导入新课(师板书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根据自学提纲自学课本20页例3。)

  (一)自学提纲

  1、例3中都给出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的问题是什么?

  2、你能列出算式吗?

  3、你能很快算出此题的答案吗?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桌交流。

  4、在此题中,你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并告诉学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标记)。

  (三)自学检测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14+18675+168+25

  环节

  三、合作探究

  1、小组互探(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

  2、师生互探(师生共同探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及经小组讨论后还未能解决的问题)

  3、在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四、达标训练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24+19=()+()

  a+57=()+()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20+70+30=70+30+20260+450=460+250a+400=400+a

  3、P20做一做1、2

  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 篇7

  教学内容:P21:例4“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减法的特殊规律并选择运用进行简算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的道理。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生疑

  1、竞赛

  出示两组题,分组计算,比赛看哪组同学即对又快?(幻灯)

  第一组 第二组

  72—6—4 72—(6+4)

  85—8—2 85—(8+2)

  126—70—30 126—(70+30)

  根据比赛的结果提问:男同学输了,服不服气呀?你们就不想知道女同学为什么能算得又对又快吗?

  2、发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猜想:观察三个等式,激励学生大胆猜测: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学生发表自己的说法)

  4、师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5、师提问:是不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都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呢?

  6、举例验证

  7、师小结:大家善于观察,善于动脑,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刚才大家通过观察发现了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使计算简便。(板书:简便)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创设情景引出例题)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如果让你自己去旅行,你能行吗?不要着急,李叔叔给大家介绍了一个旅行法宝——《自助旅行》指南。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旅行时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1。出示情境图

  师:李叔叔在外出旅行前,他就仔细的查阅了这本书的资料。从图上,你能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

  (数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 尝试各种算法 师:“还剩多少页?”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自己先列式算算看,计算好后把你的思路跟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看谁的算法最多。

  3.全班汇报交流

  师:你们都是怎么计算的?把你的思路跟大家分享一下。 指名上黑板板演算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34—66—34 234—(66+34) 234—34—66

  =168—34 =234—100 =200—66

  =134 =134 =134

  思路1: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就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即234—66—34

  思路2: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234—(66+34)

  思路3:总页数里减去今天的页数,再减去昨天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2

  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道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的,能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技巧,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讲求方法,注重实效。

  教学重点: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应用,并使一些分数加法计算简便。

  教学难点: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应用,并使一些分数加法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口算(小组竞赛)

  前两组口算,体会凑整的好处;

  后两组口算,体会加法运算律给计算带来的方便。

  二、探究

  1、出示例3

  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

  谈话:你会计算这道题吗?请你独立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注意选择学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展示。

  比较:

  1)观察这两种算法,你有什么发现?

  2)你认为哪种算法简便?

  提问用第二种方法的学生:你是怎么想到用这个方法的?

  谈话:这种方法的使用,使你想到了整数加法的哪些运算律?

  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2、提问: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这里的字母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因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集体交流,注意说一说使用的运算律。

  补充一题,问,这题为什么不可以用简便方法?

  提问:我们在使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一审:审清题目(特别是运算符号)。

  二看:观察数字特征,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

  三算:认真计算。

  四查:查运算顺序;查数字;查每一步的计算。

  2、完成第2题。

  提问:求接力赛的总成绩,就是求什么?

  学生独立解决。

  小结:看来加法运算律用到小数加法里,果然很简便。

  3、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

  谈话:下面进行个比赛,请一二两组同学计算第一题,三四两组的同学计算第二题。

  这两题做完,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你知道整数减法的性质是什么吗?

  你掌握了这个性质后,这一组题,你会选择做哪题?

  小结: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对小数减法也同样适用。

  4、判断下列算式,能简便运算的,在()里打√,不能简便运算的打×。

  2.7+6.6+3.4()

  5.08-0.8-4.2()

  7.5-3.87+2.13()

  6.02+4.5+0.98()

  6.17+28+3.2()

  6.59+9.32-2.59()

  小结:简便运算的时候,是不是光看数字就可以了?

  5、填数,使计算简便:

  32.54+2.75+()

  四、课堂作业: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总结

  完成练习九的3~5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的整数加法运算率的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的重点是顺利将加法(及减法的性质)的运算律迁移到小数加(减)法的运算中来,使得计算简便,难点是知识延伸中,学生的再建构。对于加法的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学生已有基础,因此我本节课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从探索中寻求答案,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在探索中学会技能,避免了学习的单一性。

  在教学本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迁移的认知规律,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象。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

  1、竞赛。本课属于计算课,本身让人觉得枯燥无味、学生缺乏兴趣。因此在口算题目的处理中改为小组竞赛,希望以此为切入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

  2、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教学时,我创设了小华买文具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帮助他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被信任、能做事情的快乐,不仅实现了角色转换,唤起学生的主角意识,而且让学生享受到助人的乐趣。计算时让学生自行探究,从比较中得到简便算法,这样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3、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题目,在本节课中,我另外编排了一些调动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让学生有一个质的提升。

  在教学中也出现了很多不足,比如,板书受学生影响,没有列出更合理的,导致板书不能对学生起到引导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几处重要小结也没有做到水到渠成,显得不自然。

  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27——32。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李叔叔骑自行车外出旅游所行的路程引出问题,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律的应用。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是符合认识规律。先理解运算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情感与态度

  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小游戏:比眼力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加法运算定律)

  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大屏幕上写的)

  非常好,你是个会观察的孩子。

  师:在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定律。加法的运算定律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加法运算定律。(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漫长的暑假好多人都外出旅游放松心情去了,当然李叔叔也不例外,看他是怎么去的?(出示幻灯片)

  生:骑自行车。

  师:你们看的真准,再仔细看看,你从图中还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学生汇报自己了解的信息。

  (3)根据你了解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

  (4)学出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列式计算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算?请自己列式计算然后汇报。(40+56和56+40,如果没有学生说出56+40这种算法,教师要引导他们这样列出)

  2.两种算法不同,为什么结果是一样的?(因为都表示的是上午和下午的路程和,所以结果是一样的。)

  3.既然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在里填上什么符号?(“=”号)

  4.像这样的算式,你们还能举出例子来吗?

  (学生举例)

  5.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两个加数没有变,只是它俩的位置交换了,和不变。)

  6.这样的算式我们能写完吗?你认为你举得例子左右两边一定相等吗?为什么?(因为无论它俩的位置怎样,都是算它们的和是多少,所以左右两边相等。)

  7.揭示规律

  (1)同学们,像刚才我们举得那些例子中包含的规律,就是加法的交换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的交换律吗?

  (学生总结)

  (2)小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的交换律。(板书)

  8.既然像这样的算式写不完,你们能想个办法用一个算式概括加法的交换律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

  9.展示学生的方法。

  10.确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并板书。

  师:由于字母表示比较简便,所以通常我们用a、b表示任意两个加数,所以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板书)

  11.对口令

  师:83+17=生:等于17+83

  57+44 a+b 100+60 18+75 35+65 85+768

  12.介绍加法交换律在加法验算中的应用。

  (二)探究加法结合律

  1.刚才提到李叔叔要旅行七天,下面是李叔叔前三天经过的路程,我们来了解一下。(出示情境图二)

  2.学生观察,说说了解到的信息。

  3.出示问题:你知道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吗?请自己先算一算。

  4.展示学生的算法。

  (88+104)+96 88+(104+96)

  哪种算法简单,为什么?

  5.我们来理一理这两种算法。

  师:算法一,先算前两天骑的路程,再加第三天的路程。

  算法二,先算后两天骑的路程,再加第一天的路程。这种方法简单。

  师:算法不一样为什么结果一样?(因为它们都算的是三天的路程和)

  6.既然结果一样,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的算式连接起来?(等号)

  7.比较下面两组算式

  68+152+48 68+(152+48)

  (225+175)+67 225+(175+67)

  8.让学生照样子写出几组算式,并展示。

  9.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想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0.揭示加法结合律。

  (1)师:像刚才我们又发现的加法中的这一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结合律吗?

  (2)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这叫做加法结合律。(板书)

  11.试着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师: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a、b、c分别表示任意三个加数。

  三、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填一填:

  (1)两个加数交换( ),和不变,这叫做加法( )。

  (2)三个数相加,先把( ),或者先把( ),和不变,这叫做加法( )。

  (3)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

  a+b=________。

  (4)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a+b)+c= ________。

  2.应用学过的定律在下面( )中填上适当的数。

  (1)29+17=( )+29

  (2)120+( )=35+( )

  (3)138+(62+365)=( + )+365

  (4)( +358)+ ( )= 198+( +42)

  3.连一连,再说一说每组连线的依据是什么?

  63+325 64+(19+81)

  87+32+68 325+63

  (64+19)+81 87+(32+68)

  36+78+64 78+(36+64)

  4.比一比,那组算得快。

  (1)(195+32)+68 (2) 195+(32+68)

  (205+59)+241 205+(59+241)

  486+78+14 78 +(486+14)

  师: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四.合作总结,整理内化。

  1.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请用是什么、为什么和干什么把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对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出色,用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和聪明的头脑找到了加法算式中的规律,认识并理解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你看,数学家能总结出来的运算定律我们也能总结出来,我相信只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勤动脑、多动手,一定可以把数学学得更棒!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 篇10

  【教案准备】

  1、幼儿每人一套1—9的数字卡、十、一、=、有关动物的头饰。

  2、教师准备磁铁教具。

  【教案过程】

  一、引发幼儿的兴趣。

  1、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些玩具9个,让幼儿数一数。

  2、让幼儿说出9的分合。

  二、团体活动。

  1、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图形宝宝。出示三角形(红色和蓝色)让幼儿说出加法算式。

  师在问:9个三角形去掉1个还剩多少个?

  怎样写算式?(书:9—1=8)

  9个三角形宝宝去掉8个,还剩多少个?

  2、出示苹果图形。

  小朋友,老师又带来了什么?(7个红苹果、2个紫色苹果)一共有多少个?用什么方法算?(加法)怎样写加法算式?(书:7+2)还可以写加法算式(2+7)。

  一共有9个苹果送给2个苹果给小朋友,还剩多少个?怎样写算式9—2=7。

  9个苹果送给7个小朋友,还剩多少个?9—7=2。

  三、操作活动:

  1、先出球形,6个绿色的球,3个桔黄的球一共有多少个?怎样摆出算式:6+3=93+6=99—3=69—6=3

  2、操作2出示梨子图形让幼儿说一说然后摆出算式:5+4=94+5=99—5=49—4=5

  四、游戏动物找家。

  游戏规则;带动物头饰的小朋友算好得数,然后找家。其余小朋友说“XX动物你的家在哪里?”小动物回答“我的家在这里”。

  教案扩展:

  在别的教材中,计算的内容放的比较多,小朋友练的也比较扎实。这套教材中9以内的加法就放了一节课,相对与本班学生的基础。一节课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不用说速度快,连正确率也不高。因此我在平时的晚自修和午自修进行了练习。但是每天还是要学习新的知识,小朋友的'自觉性又不高,所以小部分学生掌握的还是不好。假期回家后好好的再去学习学习。现在我把人教版中关于计算的表格出示如下,不仅让学生横、竖的读背。更要发现横竖算式中的规律。用这些规律帮学生更好的记忆。提高思维的有序性。算得数的方法很多瓣手指,想组成……我们一般选择想组成的方法。与前面的知识联系起来,算的又快又准。掌握方法后,那么读读、背背,提高速度。

【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03-14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02-20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2篇03-14

四年级加法运算定律教案06-21

运算定律教案01-23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02-24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案03-31

乘法运算定律教案及活动设计(精选8篇)06-17

《乘法运算定律》的教学设计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