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 教案汇编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桂林山水 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桂林山水 教案 篇1
一、设计理念
积累是创新的前提,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有较丰
富的积累;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进行字、词等知识的积累就是集米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才可能有文章之炊。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在读万卷书的时候可以积累许多精词妙句,积累许多体式、结构、佳篇,似蜜蜂采蜜,广收博取。人们认为:语文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死去活来的过程。其实死去的过程就是大量记忆、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最终翻出新意。日常的积累越丰富,我们就越能汲取知识的养料,在运用中便会心有灵犀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是死去活来之活来创新过程。因此,作为教师,应清楚地认识积累和创新的关系,大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积累。但是单单依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积累是很有限的,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新标准也同样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方法的积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等。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教师教给学生更多的还应该是进行积累的方法。学生掌握了多种学习语文、积累语文知识的.方法,在有教师时会学得更好,无教师的时候同样学得轻松。
二、设计思路
《桂林山水》位于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它文
质兼美,在谴辞造句上也富有特色,尤其适合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进行知识、方法的积累。本文是精读文章,但通俗易懂,我用两个教时完成。
第一教时:以学习课文,进行积累为主。
第二教时:以理解写作方法,进行练笔为主。
1、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和突破
因本文适合进行积累,而且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也是指导学生进行背诵积累,所以本文的学习重点定位在学习列提纲背诵的方法和运用已学的方法进行积累。
在第一教时中,穿插了富阳市小学乡土教材第十二册课文《中沙落雁》的了解学习,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课外读懂它并不难,但要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里,读懂它显然是有困难的,尤其是一部分语文学习能力并不强的学生遇到的阻力更大。因此我采用文下标注释帮助学生达到读懂、理解文章的目的,在发给学生的学习材料下提供生字注音、难懂词语的注解等,不仅使学生更轻松、更迅速地进行了了解、积累,更让学生学习、积累一个新的阅读方法:运用文下注解来帮助自己阅读。
2、教学方法的选择
新标准要求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素养。在发
展学生语言的过程中,要努力培养自能读书、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未来意识,激发创造力。
大胆地把文章放给学生,采用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首先学生自主初读文章,要求学会生字、词语,读通课文,不能独立解决的写到黑板上,反馈时共同讨论解决,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过好这一关,为学习课文内容打好基础。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地深入学习文章,教师提供学习小目标,是为学生在选择学习方法、时间的调控等方面充分自主的基础上,提供了学习导向,保证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接着是穿插学习课外选段《中沙落雁》,在介绍新的阅读的方法后,给予充分的时间空间学习,既积累了知识和方法,有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最后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喜好自行选择练习。
纵观整堂课,学生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大量积累知识、积累方法,尤其是比较明确地进行了方法的积累:已学背诵方法的交流;新的背诵方法的学习;通过理解感悟来提高朗读效果的方法的了解;运用文下注解来进行阅读理解的方法的初步感知等等,在学生大量进行词、句、篇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更提供了他们课外进行广收博取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山水秀丽,是祖国锦绣山河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每年都有众多的游人慕名而来,领略其旖旎风光。去过桂林的人都会用一句话赞叹,那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
揭题:桂林山水
进入情境
理解甲字
自由读题
记住你是怎样读的
激发兴趣和学习欲望
为下面了解学习方法作好铺垫
初读
课文
个别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适当引导、评价
小结
① 读准生字读音,难写的生字在本子上写12遍。
② 用自己最拿手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③ 大声地读通课文。
读不准的生字和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词语写到黑板上
学习结果交流:
① 一起解决黑板上问题
② 说说你读懂了那些词语,掌握了哪些生字
便于在反馈中交流,也使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
再读
课文
提供学习目标
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介绍背诵新方法列提纲背诵。
小结,过渡
小结方法:正确地理解文章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产生共鸣。
根据学习建议自主学习:
注:不懂的用?标出
读:大声朗读课文,争取有感情
背:选择文中最欣赏的12个小节背诵。
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背诵的?
学习结果交流:
① 说说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共同帮助解决。
② 自告奋勇读你欣赏的小节。
③ 指名背诵愿意站起来背诵的站起来美美地背你最喜欢的小节。
④ 说说你用了什么好办法背诵的?
⑤ 选择一个小节根据课后的提纲进行背诵。
用一句话或几句话说说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再自由地读课题
说说你两次读题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给予充分的学习时空,训练学生自主读书、自主积累
使语言文字的训练扎实
交流方法、促使积累
积累新方法
以情促领悟
介绍新方法积累新方法
拓展
延伸
提供学习资料
介绍文下注解的用途
小结方法:结合生活实际,结合文下注解来阅读理解
学习课外选段《中沙落雁》
思考:读了这段文章,你最想说什么?
讨论交流:你还有什么收获吗?
知识积累
便于学生形成学习系统,也便于知识、方法的积累
小结
练习
课堂小结 畅所欲言: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任选一题完成)
① 用所学的列提纲的方法再背诵一个小节文章。
② 画画桂林山水,贴到学习园地,合作组成桂林百里山水画。
巩固方法
加深理解文章内容,增添学习兴趣
桂林山水 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带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自学自悟,自得其乐。通过领悟桂林山水的特点,陶冶爱美情趣,学习作者细致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设计特色
发挥个性,自主学习;像文对照,多向导读。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带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美景中
播放录像片,配以课文朗读或教师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评点现代教学媒体合理有效地使用,从深层次上改变着课堂教学模式。本设计通过像文对照,展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情境,多向导读,丰富和拓展学生阅读的心境,这是对导读的一种新探索。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思考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1 自由小声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2 换词练习,区分观赏与欣赏。
3 指导朗读,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评点教师不问不讲,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展空间,让学生自读,自己发现要点。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 观看投影或录像中的漓江。
2 读课文,同桌交流: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比较 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3 引导学生找合作伙伴,结成学习小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现大海的波澜壮阔和西湖的水平如镜。
评点找合作伙伴,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参与学习,品味课文,这是阅读教学多元化的大胆尝试,它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4 读课文,抓排比句,找出漓江的特点。
5 引读自悟,学习这个排比句的写法。
6 指导学生用声音的变化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 自学第三自然段,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1)伴读、轮读或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词句。
(2)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3)学生在小组中观察自备的图片或照片,感受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的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每组推选优秀小导游发言。
2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请学生上台板演桂林山奇秀险这三个特点。
(2)请学生汇报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相似之处。
3 请学生自由发挥想像,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
4 指导朗读,体味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评点教师走下讲台,听学生的见解,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展。讲台成了学生自由发问、自由表现的舞台。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 看图,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等词句。
2 自读自悟作者的感受。
3 自主运用多种朗读形式,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
评点学生自主运用多种朗读形式,将传统的要我读变为我要读,把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变成了一种个人需求和个人欲望。
六、朗读、背诵最喜爱的段落
【总评】设计者打破语文课堂一头沉的局面,转变观念,转变教的方式,把原来的口授、设问、解答变为提供自主探究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习。这样,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质疑解难、设计板书、上台板演、汇报成果,自始至终通过读来抒发自己的体验,逐步将学生带进了自主探究的学习境界。
桂林山水 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⒈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⒊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⒋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
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它们写具体的。根据句子结构及句式的特点把握语调及语速。掌握啊的读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出示),因此,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⒉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⒊下面,我们要随着作者的视线,一起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在山和水下作重点记号··)
二、自学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⒈出示表格:
前字韵母 啊的发音 举例
a、o、e、i、ü ya 真绿啊、真奇啊
u、ao、ou wa 真秀啊
n na 真险啊
ng nga 真静啊、真清啊
⒉出示自学要求:
⑴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思考怎样给课文分段;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请用小圈圈出。
⒊检查自学
⑴指名四人朗读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给文章分成四段。
板书:总起分述总结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板书:水:静清绿山:奇秀险
请你用文中引用的一句古诗来总结文章。板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完成板书提纲:
总起:甲天下
静
水 清
桂林山水 分述: 绿
奇
山 秀
险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三、导学第二节
⒈分小组自学课文第二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课文读懂:
词义,结构(分层),修辞手法,语言文字,朗读语气等等,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谈谈学习的体会,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在大组交流时提出。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等一会儿老师还要请你们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来学习课文的,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学习的方法、步骤。
⒉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波澜壮阔、无瑕等
⑵分层:三层
⑶修辞手法:引读
第一句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跟漓江作比较,强调漓江的水有独特的美。第二句具体写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其中的真,是的确、实在的意思。
(作者为何在静、清、绿前加上一个真字,后都带个啊字?通过朗读,体会真写出程度。啊抒发作者喜悦、赞美之情。)
对这三个特点,作者用感觉或用比喻来具体说明,并把它们组成一组排比句,文字优美,富有节奏,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最后一句写出江水之静。
⑷描写角度:引读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动态的角度写;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透明度的角度写;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从色彩的角度写。
⑸引读,说说你怎样读出语气,交流并指导朗读。
静,清,绿三字要读重音,在静得、清得、绿得后要有小停顿,以突出后面补充说明得部分。读这三个分句,音量要渐大,读出层层推进得感觉。
朗读这一节,首先要把握平稳、清新的基调,其次要运用重音、速度等技巧,传递出对内容的理解第一句是全节的总起句,读时要平稳,声音可略低,却从没看见过、这样的读重音。第二句要掌握重音和停顿。最后一句是再次写感觉,以突出漓江水的静,读时渐轻、渐缓。
读好排比句,注意节奏,几个像要一气呵成。
个读,齐读。
⑹质疑,解疑
⑺小结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课文的?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⒊背诵第二节,根据板书自背,互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把课文背出来的。
(记关键词,列提纲,记每句第一字)
⒋检查背诵
四、布置作业
⒈抄写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⒊背诵并默写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⒈指名背诵二节(默写第二节)
⒉过渡: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与众不同之处。
二、导学第三节
⒈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把课文读懂: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山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还要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读懂课文的方法。
⒉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丽
⑵分层:二层
⑶写法:
写法上与第2节相似,显示了结构上的对称。第一句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第二句用排比句具体地写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山形
色彩明丽山色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势
有形态的描摹,有联想比喻,有亲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势写得非常生动逼真。引读。
⑷有感情地朗读。
⑸交流学习方法: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⑹背诵第三节,交流背诵方法。
三、略读第三段
⒈师引读: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⒉最后这句古诗是什么含义?
⒊这句诗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
⒋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
⒈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美丽的山水,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让我们齐读课文
五、完成课后练习
⒈指导课后练习二:
例中的第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补充说明的方法写具体,即清得怎么样。两个小题分别要求写出黑得怎么样和干净得怎么样。如: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黑得看不见屋内的陈设;干净得看不见一张纸屑等。
⒉完成其他练习
六、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⒉默写课文。
桂林山水 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读、理解欣赏文句的语言美。
2、通过电脑多媒体提供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创设的情景美,并运用观景移情法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4、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赞叹——描述”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首先从观察入手,整体观察感知“看图学文”中生动画面。并用一个短语描述多媒体提供优美的画面。做到“文情——图景”相结合。
(二)抓住重点文句品味语言美,体会语言的节奏美,读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三)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优美情景,体会桂林的美景。
三、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一个。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查字典,学习生字词。结合上下文内容说出“无瑕”等词意。
2、了解课文大意,围绕课题划分段落。
3、初步观察图意,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
4、在文中划出表示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特点词语。
二、教学过程:
预习探究
(一)放桂林山水的图片投影或录像片。看图,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望。
1、启发谈话:(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画面)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你从录像中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
2、你看了这些录像能否赞一赞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老师用“赞叹——描述”的方法作示范: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啊?让你好象走入仙境一般。)
3、老师分别出示多幅描绘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图片,依照老师的方法赞一赞桂林山水。
(二)板题,读题。想想,你从课题知道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的?(先写水,再写山,山水相融。)
1、自由读全文,边读边在不理解的词上作“?”记号,在重要的词上标作“△”。
2、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三)合作交流
(一)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写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二)师生讨论后小结:
1、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先总写什么?再分别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能用一二句话,赞叹优美的'画面。
2、通过读,能体会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通过读和动手绘图,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险”的三个。
3、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体会作者描绘漓江水特点的句式。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漓江水的“甜、凉”的特点,再进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学生能掌握“赞赏——描述”的句式。
二、教学过程:
品读体验
(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
1、激发谈话:你们想去桂林游玩吗?为什么?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课文的第一小段告诉了我们。请找出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都这么说,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来观赏观赏。)
3、读第一段。进一步启发谈话(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出现一幅桂林山水画卷,再出现文字和声音::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
(二)、理解第二段,依图学文,读文披情。
1、桂林的山水天下闻名,看了下面的几幅图景,你觉得这里的景色如何?
(边讲边品读,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分别三幅
桂林山水画面,出现文字和声音:(1)漓江的水真静啊!(2)漓江的水真清啊!(3)漓江的水真绿啊!)
2、桂林的山水这么美,就让我们划着船桨去观赏这里的美景吧!
3、我们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地方景色?(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
4、先看图,再读第二段,看看漓江的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
5、学生汇报: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6、老师出示带点的几个词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词让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赞不绝口,禁不住脱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静啊!
(2)漓江的水好静啊!
(3)漓江的水很静啊!
以上几句中的“真”“好”“很”哪个好?“真”程度更深。“真”字还可以怎样说——非常非常,多么。
7、读好“真”,应读重点,声调要稍提高。反复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作者看到这么清静的水,赞不绝口,接着,描写出漓江的水静得如何。我们把作者用的这种方法叫做“赞赏——描述”。
(三)进一步体会重点词句,朗读指导,读出你在游玩时所见美景的喜悦心情。
(用以上的多媒体软件范读录音作朗读指导: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1、读,体会重点词句:真静啊,是说的水怎么样——还可以怎样说出这层意思,这层感受?(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静啊……)
2、让学生仿照词语重叠的方法说出对赞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绿啊……
3、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4、师生或男女学生互为引读,读出很惊喜的感情。如: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5、在读与体会重点句子中相机理解“无瑕的翡翠”等词的含义。
(四)进行创造性联想的训练。这么美的景色,你怎样“观赏”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读后理出:“赞赏——描述”。
2、谈话创设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桨,你想干什么?(启发:望着这清凌凌的碧绿的江水,我真想——(用双手掬成一个勺子;跳下水中;用双手掬水洗一洗脸)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老师出示:漓江的水真()啊!()得……
▲拟定学生1:我把一掬水泼在脸上,漓江的水真凉爽啊!凉爽得让你感受到脸上放了冰琪琳。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明净啊!明净得像……
▲拟定学生3:我摇着双桨,那“泼——泼——”的水声真好听……
3、图象创设情景:出示“象山图”请注意观察,你们看看,这头“象”把长长的鼻子伸进了清凌凌的水中,这头“象”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拟定学生1:看着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跳到江中,玩耍玩耍!……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甜啊……让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样舒服。
(五)进一步体会漓江水的特点。小结:你刚才随作者到了漓江,你是观赏,还是玩赏了漓江的水?为什么?
(六)先小结文上的学习方法,再理解第三段,体会桂林的山的特点。
1、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玩赏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图,进入佳景;读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赏佳景。小结后老师板书。)
2、准备怎样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师出示描绘桂林山的图景。再用一个句子赞一赞图描绘的桂林的山。
4、将桂林的山的三个特点画出,老师出示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词语: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还可以怎样说,说出这种感受。仿照刚才读“静”“清”“绿”的方法,怎样读,读出很“奇”、很“秀”、很“险”的感受来。(奇,先把声调提稍高,随后读得轻而平;秀,可读得平稳一点,重音停顿稍久一点;险,先要提高声调读得稍短促。)
5、按“赞赏——描述”引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出你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边读边出示多媒体软件:出现三幅图,分别再现文字和声音:(1)桂林的山真奇啊!(2)桂林的山真秀啊!(3)桂林的山真险啊!}
6、创设情景,玩赏佳景。
(1)看图说“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图,你看,一头巨大的象来到江边,它在干什么,请用“赞赏——描述”想象佳景。
▲拟定学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来到江边,津津有味地喝着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骆驼山图,你看,这头巨大的骆驼蹲在山上,在四面张望,它在看什么?
(3)你看到这么神奇的山,你会怎样做,怎样“玩赏”?老师启发后,说一说: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机,拍下这一幅幅图。
桂林山水 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是: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独特的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析题引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叫《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树多)。
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 (桂树多)桂林位于我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今天我们就去了解桂林的山水。
二、初读课文,理清结构
1、检查预习:词语掌握得怎么样?
2.理解词语: “波澜壮阔”
你能读出它的气势吗?同法理解“峰峦雄伟”
3、 出示:真静啊 真清啊 真绿啊真奇啊 真秀啊 真险啊教师指导读好“啊”字的变音。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理清楚了课文的结构。(边引领学生小结边板书)
三、细读课文,品味文字,积累语言
1、整体把握特点:
文章的重点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这部分,、概括: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别有哪些特点?
过渡: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大概是有意而为之,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用得那么精当,让我们读起来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说过目不忘。
2、品读漓江的水
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怎样具体漓江的水的静、清、绿的? (指名一人读)
(1)、找依据理解“静”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2)、找依据理解“清”
作者在谈到漓江水清的时候,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说话训练:
假设是你站在这漓江的游船上,你还可以看见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这样的表达句式来说?(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现在把我们看到的这些事物用一个排比句表达出来?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读表现漓江“绿”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理解“无瑕”的意思
观察,这个“瑕”字是王字旁,王字旁的字通常和宝贝有关系。这漓江的水啊,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块宝玉一样,绿得晶莹、绿得圆润。谁能读出这种美?
(4)、把三个特点连起来读,感受排比句的特点。
(5)抓对比
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头分别写大海、西湖,这是否浪费笔墨呢?
小结:作者这样写是有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啊!(板书:对比)
(6)集体有感情朗读第二段。练习背诵。
3、自读桂林的山,练习背诵。
刚才,我们了解了桂林的水,接下来让我们再来走近桂林的山。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的“奇”“秀”“险”的'。(课件)快速浏览这段话,和第二段比较一下,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结构基本相同,简直像第二段的孪生姐妹。那这一段用不用集体学了?那就请同学们自己朗读第三段,一边朗读一边品味,看看能不能用你生动的朗读把山的特点表现出来?
四、拓展研读,感受文化
1、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桂林,欣赏这迷人的风光(配乐播放一组桂林山水图片:下面配《桂林山水歌》)
过渡:百闻不如一见,作者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欣赏着这如梦似幻的人间仙境,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齐读)
这哪里是流淌在笔尖的文字,这分明是作者一颗灵动的心啊,让我们发自肺腑地由衷赞叹――(齐读)
2、 学习“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一段中哪―句话最能够起到总结的作用呢?
这句话,为什么用引号引起来呢?
小结: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就叫“引用”。(板书:引用)可是自己写文章,为什么要引用别人的话啊?
(如果别人说的话刚好能够表达你的感受或者能够代表你的观点,就可以引用过来。当然,用引号标注上,也表示对原作者的尊重。)
3、学习“桂林山水甲天下”
课文中还能发现这样的例子吗?( “桂林山水甲天下。)
资料:这句话最早是距今800多年前的宋朝,一个叫王正功的人说的。
课文并没有说“王正功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是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们知道都有谁在这样说吗?
作者、读者、游客、诗人、中国人、外国人、……
古今中外的人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4、课文小结:
古语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够走进桂林的话,一定别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风景之美,领略它的文化之美。
板书设计:
2、 桂林山水
总述 桂林山水甲天下
漓江的水 静、清、绿
分述
桂林的山 奇、秀、险
总结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 教案 篇6
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一、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法特点
1。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透”,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2。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节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节“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有条件的可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断,边看边思: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二、直接揭示学习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
怎么学呢?逐一揭示操作步骤。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3)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山,最后写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据此给课文分段,理清思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静、清、绿”三个特点。写“静”,是通过人的“感觉”来写的——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写“清”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写“绿”是用“比喻”把内容写具体的——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结合教学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绿色的翡翠。)
(3)个别读,引读,要读出感情。(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静啊nga。真清啊nga,真绿啊ya)
(4)书面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的第一张表格。
三、指导学生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课文。
思考题是: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教师引导,结合进行朗读指导,明确:
(1)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奇”。(结合看图,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并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词意。)
(3)同样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桂林的山“秀”。(结合看图解释:翠绿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险”,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领会山势之险。
(5)结合学习比喻句,分别说出在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反复诵读课文,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奇啊(ya),真秀啊(wa),真险啊(na)。读后完成课后第一题的第二张表格。
四、学习课文第四节,重点领会句子的意思和作用。
1。学习重点句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先学懂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再学懂句意: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句子形象地写出桂林山水的无比秀美。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
与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
五、听全文录音。
再次领略桂林山水的奇丽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领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
附:板书
【桂林山水 教案】相关文章:
《桂林山水》教案08-11
桂林山水教案08-26
桂林山水的教案01-08
教案:桂林山水03-12
《桂林山水》的小学教案10-15
关于桂林山水教案06-22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09-05
关于《桂林山水》教案03-24
桂林山水教案范文07-26
《桂林山水》教案范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