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理想的风筝教案4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理想的风筝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理想的风筝教案 篇1
教材解读:
《理想的风筝》是新入选的一篇文章。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儿时一位失去左腿的刘教师给我们上课、和我们一起放风筝的情景,热情地歌颂了他高尚的师德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眼”。身有残疾的刘老师不仅放飞自己的理想,也放飞着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同时他也在指引着学生放飞远大的理想和纯真的感情。风筝在这里显然是个象征,具有多重的隐喻:“知识的风筝”—他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情感的风筝”—他的表现使我们酸涩、激动;“生命的风筝”—他生命的强壮,精神的丰富和乐观令我们钦佩……啊,我们就像这风筝一样,在刘老师的精心呵护下,飞上了蓝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之间的关系。
4、学习作者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各方面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总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生字词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弄清文章举了哪几个事例描写刘老师的形象;初步感受刘老师的良好品质及他对工作、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2、学习描写春天的句子,并进行积累;学习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明白刘老师是个慈祥、忠厚的残疾人。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激发阅读期待
1、又是一年春来到,春风吹红了桃花,吹绿了柳枝。想乘着这股春风出去放风筝吗?在放风筝时的心理感受。
2、质疑: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板书:理想的风筝)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1、请学生带着疑问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可以分成几部分?怎么分?并记录下自己的疑问。
课文主要写“我”回忆李老师心酸执教,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表达了对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
课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每逢春天到来,“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放上天空的风筝。
第二部分:(4——9)回忆刘老师的为人和他放风筝的情景。
第三部分:(10——11)写“我”对分别近30年的刘老师的怀念之情。
3、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和文章脉络。看第二部分中,回忆了对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概括出三件事:笑谈腿疾、上课板书、喜放风筝
三、走进文本,享受春景
1、课文主要回忆刘老师的为人及他放风筝的情景,可开头却描写了什么?(春景)
作者为什么要写春景呢?
指名读第2自然段
2、看到这么美的春天,你会感受怎么样?(舒服、舒畅、心境愉快)
3、课文哪一自然段中哪一句话是描写春天时人们的心情很舒畅的?(第7自然段第二句)
出示:“当春天吹绿了……浮上心头。”特别是哪个词语更表现出了人们的心情很愉快?(浮)
4、原来,春天的美不只是在于花草树木,还在于蓝天上的一只只美丽的风筝,还在于人们的舒畅心情。作者看到风筝,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5、再次读春景部分,思考:作者只是因为喜欢春景才写这些春景的吗?
小结:作者从景写到风筝,写到想起刘老师,过渡得很自然。
四、由景及人,认识主角
1、从景到人,从看到的景象联想到并开始回忆自己喜欢的人物,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以后同学们写作时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
2、写人物时,一般喜欢先描写人物的什么?(外貌)
3、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刘老师的外貌吧。
4、课文中又是如何描写他的呢?
5、从这几句话中,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
2、学习通过几件事写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组
2、指名读读这些词语,看看这些词语中哪一组会让你想到刘老师的那一件事。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9自然段,刘老师的哪些细节拨动了你的心弦?讲它们画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从中读出一位怎样的老师?
(一)笑谈腿疾
(二)旋转板书
(三)喜放风筝
三、品味心声,深化情感
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已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
2、这段饱含深情的文字中你们听出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哪些情感?(板书 思念)
3、一只只自翱翔的风筝成为作者心中最美的风景……、
四、提升感悟,放飞情感
1、漫长的30年,刘老师又在哪里呢?
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2、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啊!
3、续写
五、总结延伸,拓展积累
1、交流收集的资料,介绍作者
2、从刘老师等强者身上感悟到什么?
3、读名言
4、总结
生活中虽然有太多意料不到的磨难、挫折,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永远爱生活的年轻的心,只要我们顽强地面对生活,微笑着不断追求,蓝蓝的天空一样属于你,灿烂的明天一定属于你。
板书设计
22 理想的风筝
笑谈腿疾 乐观、开朗、风趣
旋转板书 爱岗敬业 身残志坚
喜放风筝 热爱生活
理想的风筝教案 篇2
一、教材说明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课文开头先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主体部分分别写了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时的情景,突出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最后又回到现实中,以议论形式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之情。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选编这篇课文,首先是要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其次是学习本文运用各方面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表达方法。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了解课文通过哪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难点是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选取了两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3.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让学生把课文读熟。因课文较长,又是略读课文,教学不宜过细。通过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的问题,课上分小组交流。
2.在学生通读课文过程中,教师可一边指导朗读,一边考察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说说本文写的是什么人,课文的主体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刘老师的。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了解主要内容,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印象。
在指导学生探讨本文写人的方法时,可以通过几个关键的问题,比如:课文开头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情景?为什么一看到这种情景,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和他的风筝?让学生明白,文章开头部分的景物描写并不是闲笔,而是借春天那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衬托刘老师乐观向上,充满着朝气与爱心的精神境界。文中写刘老师工作方面的情景时,先以外貌描写介绍了他的慈祥、忠厚和身有残疾的特点;接着写了上课时板书、慷慨陈词、充满感情以及提问、考试时的情景,表现他对工作的极端投入和对祖国、对学生的热爱。后一部分则着重写他放风筝的情景,表现了刘老师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作者为什么要选取对工作和对生活两个方面的事件来表现刘老师的精神风貌?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因为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和对生活的态度是密不可分的。表面上看,刘老师是个爱放风筝、性格开朗的人,深入想一下,又不仅仅如此。他不因自己的残疾灰心丧志,或者怨天尤人,他甚至比一个正常人更有活力。作者选取工作、生活两个方面写刘老师,把工作与生活结合起来,更完整地表现了他的内心世界,写出了他的完美人格。
3.课后可让学生以“我最的人”为题写一篇短文,并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理想的风筝教案 篇3
一、学习目标:
1.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筝”“翩”熟知课文的内容。
2. 学习“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感悟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 理解重点语句,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
二、教学重点:
抓住文本特点,通过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的学习,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三、教学难点:
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谈话导入。
介绍作者苏叔阳,回忆他的心灵独白。
2.板书课题,指导生字“筝”的读音和写法。
【设计意图:贴近学生生活的谈话,引发学生情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规范的“筝”字,感受汉字的美,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把握特点,理清文脉。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特点。
2.梳理文章脉络,理清课文中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引导概括四件事 (师相机板书):
笑谈残腿、上历史课、倾听发言、放飞风筝
3.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提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出示单元训练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依据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特点,明确学习任务,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体会情感,梳理方法。
1.引言导入,出示自学提示。(课件出示)
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3. 抓典型事例中的重点语句,品词析句,梳理“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重点句段一:“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看风筝的同学们说笑。”
重点句段二:“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
(1)生谈体会,随文识字“翩”。
(2)师相机引导作者是抓住典型事例,并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3)指导朗读,体会两个“最幸福”在不同情境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师相机引导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抓住典型事例、品读重点句、关注课题、感情朗读······
4.师生共读,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依托文本,对教材内容作适当取舍,通过品词析句,在对刘老师这个人物特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渗透“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
(四)迁移练习,加深感悟。
根据课堂生成,抓住课文最后一段,进行补白练习。
课件出示:刘老师,我深深地想念您…….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感悟,更要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会表达。】
(五)回归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学法,提出下节课学习要求。
2.布置作业。
⑴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句段并做批注。
⑵搜集有关名人成功的故事或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
【设计意图:将课内向课外延伸,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运用第一课时梳理的阅读方法,自学其他三件事,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题和课文内容的联系。
3.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确定目标。
1.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课文主要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学生回顾并板书)
笑谈腿疾 上历史课 倾听发言 放飞风筝
3.回忆上节课梳理的学习方法
通过“重点句、典型事例、课题、朗读”等方法体会文章的情感。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1.抓住重点语句,运用上节课梳理的学习方法,深入感受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出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思考:在“笑谈腿疾、上历史课、倾听发言” 这几件事中哪些细节描写拨动了你的心弦?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特点?运用上节课的方法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所得。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预设一)品悟外貌
⑴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其貌不扬、有残疾、慈祥忠厚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师相机引导
(预设二)品悟“谈腿疾”
⑴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幽默风趣、坚强乐观、豁达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师相机引导。
⑶指导朗读。
⑷抓住写作者感受的关键句品读。
(预设三)品悟“上历史课”“倾听发言”
⑴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爱祖国、爱学生、热爱工作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师相机引导
(三)突破难点,理解课题
1.师:刘老师用心放飞的仅仅是风筝吗?他追求的是什么?
2.反复引读课题。
3.补充了解作者坎坷经历,加深对文中人物的感受。
(四)体会景物描写的精妙
文中除了讲这几件事,还有一段景物描写,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自由读读,想想文字描绘的画面,说说你的感受。(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师引导学生了解景物的衬托作用。
(五)总结全文,感情升华(播放音乐)
师引读生接读读2、3、10、11、12自然段。
六、教学结束:
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写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老师。
理想的风筝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学习刘老师身残志坚,对生活的爱与追求的精神。
知识技能:
1、学习写人的一些表达方法。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讨论法 情景法 朗读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刘老师身残志坚,对生活的爱与追求的精神。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思路:
一、导语激趣
二、学生质疑
三、自学放风筝部分解疑
四、学习讲课情景时空对话五、拓展思维,升华主题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身残志坚的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
1、春天是放风筝的好时节,望着满天飞舞的风筝,我常常会想起一个人。学生描述人物外貌。
2、检查预习,学生质疑。
二、学习放风筝部分
1、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
自学课文9——13自然段,划出最感动的地方,交流体会。
当我看到“-------------------”时,我很感动,我觉得----------
2、交流体会,解疑
3、指导朗读重点句,理解含义。
一个五十岁的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
4、总结刘老师的性格特征,学生板书。
三、学习讲课情景。
1、划出最感动的地方。
2、时空对话:
假如我是一位普通的学生、考入历史系的学生、得五分的.学生、胆小的学生,我会对您说————
3、总结刘老师的性格特征,学生板书。
4、学生解疑。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指导朗读重点句:
我相信我的刘老师不会这样,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2、交流资料
板书:
14 理想的风筝
讲课 放风筝
身残志坚
收集感想:
本节课以自学为主,通过采用学生质疑解疑,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突破课文的重难点,学生积极主动,兴趣高涨,基本达到预定的目的。
本节课的优点是1、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通过自学能自己解决,而且各抒己见,使答案丰富具体。如:为什么一个残疾的老师会喜欢放风筝?这正是体现了老师坚强、乐观、有崇高理想,有执著追求的精神品质。学生通过自学,朗诵感悟深刻,突破重点。2、自学效果良好,对课文的理解到位。3、本课力求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使学生通过自学、时空对话、有感情的朗诵等方法与文本进行对话,获得情感的触动与体验,在不自觉中受到情感的教育。
本节课的不足是1、重点句的朗读不够到位,对重点句应再深究。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结尾仓促。3、应再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学生质疑解疑。
【理想的风筝教案】相关文章:
理想的风筝教案07-11
精选理想的风筝教案4篇01-18
理想的风筝教案15篇08-16
理想的风筝教案(精选20篇)04-21
【热门】理想的风筝教案4篇01-31
【热门】理想的风筝教案三篇03-26
关于理想的风筝教案三篇02-26
【推荐】理想的风筝教案4篇03-07
理想的风筝教案合集八篇02-01
【精华】理想的风筝教案3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