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夸父逐日》教案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夸父逐日》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夸父逐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诵读《夸父逐日》,初步感知文言文,培养孩子的文言语感。
2.通过文白对照,感知文言文与白话文不同的语言特点。
3.学习夸父敢于挑战自然、追寻光明的。
教学过程
一、诵读文言故事,导入新课学习。
1.教师诵读文言文《夸父逐日》,引起孩子的诵读兴趣,初步培养他们的文言语感。
2.学生模仿诵读。
3.借助注释,理解文言大意,感知故事内容。
二、阅读白话故事,进行文白对照,感知文白语言特点,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1.自读白话文《夸父追日》,感知故事内容,扫除生字。
2.接龙朗读课文,师指导重点句段的朗读语气。
3.在白话文旁标注文言文,进行文白对照,正确理解文言文内容,培养孩子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4.同桌交流对照内容(一人文言,一人白话)。
5.根据屏幕上出示的句段,找出对应的文言部分或白话部分。
三、再读文章,感受故事背后蕴涵的。
1.思考: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
2.你认为“光明”指的`是什么?
3.你从夸父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4.你有没有自己的“光明”,该怎样去实现他?
四、延展阅读任溶溶先生主编的《神话故事》之《夸父追日》,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与魅力,学习不同的语言表达技巧。
五、布置作业:
写一《夸父追日》读后感。
《夸父逐日》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渭、邓”两个字。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
3.体会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
4.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5.体会神话故事的特点。
6.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7.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结合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一些文言字词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个故事所揭示的意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渭、邓”两个字,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说出文中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词句。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大禹身先士卒,无私奉献,治服洪水为人类造福为世人敬仰;大卫聪明机智,英勇无畏,打败巨人拯救以色列人民令我们钦佩。这些生动的故事与传说,丰富了我们的想象力,启迪了找们的智慧。今天,我们将走进神话世界,去认识一位神奇的人物,他的也值得我们赞扬与学习。
2.板书课题:夸父逐日,齐读。
3.借助注释,理解课题。
夸父:是神话传说中善于奔跑的巨人。
逐:追赶、赛跑。
夸父逐日:夸父追赶太阳。
4.认识文体。了解特点。
⑴学生根据预习,说说这课文的内容与以往学习的其他课文有何不同之处。
①简短,只有三行三句话。
②字句简练,但包含着具体而丰富的意思。
③需要借助注释来理解课文内容。
⑵教师:是的,这是一古文,也叫文言文,内容虽然简短,但却讲述着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
二、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朗读,老师指导。
三、自学反馈,理解内容
1.提示自学方法。
①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集体评议,纠错正音。(多请几个学生来读)
②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根据注释理解意思。
③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说说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④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解疑。
⑤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全文的意思,了解夸父逐日的故事。
2.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3.出示文中生字,认读理解。
渭:即渭河,发源于甘肃,经陕西流人黄河的一条大河。
邓:是一个姓氏,文中“邓林”指的是桃林。
4.学生自主学习,尝试弄懂词句意思。
5.生生交流自学成果。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难词难句的意思。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①逐走:追赶,赛跑。入日:太阳落山的地方。
②句意:夸父追赶着太阳,一直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⑵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①欲:想要。饮:喝。河、渭:黄河与渭水。
②句意: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⑶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①大泽:大湖。
②句意: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⑷未至,道渴而死。
①未至:没有直到。道:路途中。
②句意:还没赶到大湖,半路上渴死了。
⑸弃其杖,化为邓林。
①弃:遗弃。邓林:桃林。
②句意: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6.学生将各句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述夸父逐日的意思。
(巨人夸父追赶太阳,一直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半路上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四、课堂
1.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齐读全文。
2.教师:这节课,我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了解了夸父逐日的故事。我们不得不佩服古文的精妙,竟然只用了
极其简短的三行文字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那么,在这个神话故事中表现了夸父的什么,寄托着古人怎样的愿望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2.思考课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质疑拓展,丰富文本内容,完整感知故事情节。
2.体会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和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3.了解著作《山海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
体会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和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第二课时教学准备
查阅资料,认识《山海经》。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质疑导入
1.指名背诵课文,集体评议,及时纠正错误。
2.全班齐背课文。
3.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⑴师生合作,教师抽读文中的字词或句子,学生说出相应的意思。
⑵指名根据课文内容,讲述夸父逐日的故事。
⑶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这神话故事讲述的是巨人夸父追赶太阳,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的故事。
4.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文,了解了夸父逐日的故事,你还有什么疑问想弄明白的吗?
5.学生自由发言,提出疑问。
⑴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
⑵夸父临死前抛出手杖化成桃林又是为了什么?
……
6.教师,导人:是的,课文虽然为我们讲述了夸父逐日的过程及结果,但仍有许多空白处需要我们去想象,去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夸父的,以及古人所寄托的美好愿望。
二、交流拓展,体会
1.学生展开想象,针对提出的疑问,畅所欲言,交流解疑。
2.通过阅读,说说夸父逐日的原因与弃其杖的目的。
⑴夸父逐日是为了抓住太阳,叫太阳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表现了夸父对光明的热爱。
⑵夸父弃杖是为了将手技化为桃林,让追寻光明的后人摘取树卜的鲜果解渴,使他们百倍,奋勇前行。表现了夸父身虽死而志长存,追求光明的信念永生不息。
3.品析文本,体会夸父逐日的艰辛,感悟其品质。
⑴“入日”: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感受夸父逐日路程之遥远,体会夸父不辞劳苦,坚持不懈的。
⑵“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口渴难忍,饮干黄河、渭河的水仍无法解渴,足见夸父在追日途中英勇顽强的。
⑶“未至,道渴而死”:夸父为逐日最后焦渴而死,从中体会夸父为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⑷“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追求光明的信念永生不息,为了鼓励追求光明的人奋勇前行,他临死前奋力抛出手杖,化为一片桃林,希望树上的鲜果能为追求光明的人解渴,并给予他们前进的力量,从中再次体会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5.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6.教师:夸父为了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不辞劳苦奋勇追赶太阳,最终渴死途中。这古代神话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反映了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7.讨论交流:夸父逐日的故事寄托着古人怎样的愿望?
⑴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古人在漫长的黑夜没有灯火照明所可能带来的不便与危险。
⑵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体会。
这古代神话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反映了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三、课堂,认识著作
1.教师:为了让光明永存人间,夸父顽强不息奋勇追日,最终渴死途中。但他身虽死而志长存,以生命铸成山岳,以手杖化为桃林,以甘美的鲜果帮助与鼓励人们在追寻光明的路上奋勇前行。人的一生总要有所追求,如果拥有了夸父逐日的和力量,又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又有什么目标不能实现呢?
2.认识著作《山海经》。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它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全书共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的山水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海经》所记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堪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价值。
四、作业设计
1.默写课文。
2.完成自测题。
《夸父逐日》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及夸父形象。
3、(教学重点)
4、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拓展思维训练、口语训练。
2、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女娃造人的故事还记得吗?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娃补天,精卫填海)
2、讲述神话的产生和特点及《山海经》。
3、誇父:古代神話中的人物。
夸父追日:誇父追趕太陽。值征服自然的堅強決心。比喻人有大志。
二、整体感悟(品读神话)
1、生自由朗读,勾画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逐走:竞跑,赛跑。欲得饮:想要。
饮于河:黄河。大泽:大湖。邓林:桃林。
2、展示朗读,学生个体和集体朗读结合,激发兴趣。学生当众朗读,师生一起评点(可以从字音、语气、语调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3、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
明确: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邓林
《夸父逐日》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到大湖,在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三、问题探讨
1、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2、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你能不能写一段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
明确: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
(对夸父这个人物,学生会有分歧,可能有学生认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师对此也不要断然否定,应该保护学生争论问题的积极性。可以从神话故事的特点方面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理解夸父的行为,从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气魄。)
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学生自写,然后交流。
3、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夸父口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那么,什么是“邓林”呢?“邓林”实有基础,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据清代学者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桃林”。“邓林”为地名之说,与“邓林”即“桃林”之说并不矛盾。我们可以认为,“邓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邓林”这一地名是因“邓林”的“桃林”之义而得名的'。此处,“杖”与“桃林”同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处;夸父的口渴如焚,与提供甘甜多汁果实和成片绿阴的"桃林",在内容上也是相合的。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4、成语“夸父逐日”(“夸父追日”“逐日”)意为: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5、背诵课文。
四、拓展训练激活思维
1、朗读余光中的诗。夸父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那只是落日的背影也不必吸尽大洋与长河,那只是落日的倒影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埋没在紫蔼的余烬,——何不回身挥杖,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谈谈读后感受。明确:余光中的诗引领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所谓“追不上”,也并不表示面对人生的困境与僵局,不是一味的勇往直前,浪掷生命于错误的目标上,而是冷静理性地思索确认方向追逐希望,一切都将有峰回路转的突破。转换思维的视角,便柳暗花明。这就是逆向思维。
3、拓展思维训练。例:《愚公移山》是个寓言故事,传统看法往往从愚公移山的目的、精神的角度正面肯定愚公为修建一条通往山外的通衢大道、改善生存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良好动机和勇于面对困难不怕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锲而不舍的精神。逆向思维:与其搬山,不如搬家;移山贻误子孙;“愚公移山,精神可嘉,方法不当”;我们做事情仅仅具有满腔热情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方法,三者结合,才能把事情办好。创设情景:(1)精卫填海:以自己弱小的力量要填平大海,写出他敢于向大自然挑战、持之以恒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课文。
【《夸父逐日》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夸父逐日教案03-11
《夸父逐日》教案(精选6篇)07-29
语文教案:《夸父逐日》07-20
短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教案08-26
夸父逐日作文02-12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09-03
夸父逐日作文14篇02-12
夸父逐日作文15篇06-01
夸父逐日扩写作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