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案学情分析

时间:2022-08-18 08:32:36 教案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陋室铭教案学情分析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陋室铭教案学情分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陋室铭教案学情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陋室”的“陋”和“不陋”,进而掌握文章的主旨“惟吾德馨”。

  能力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理解“铭”这种文体,可以赏析并仿写对偶句乃至铭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本研读及课外知识延伸,理解作者刘禹锡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并进而理解中国古今名士的闲雅情趣和精神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交流探讨,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铭文的写作手法,尤其是比兴和类比的手法!

  3、反复吟诵乃至当堂理解背诵。教学难点:通过有效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感悟中国古今名士的闲雅情趣和精神追求,能够静听贤明之心!

  三、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刘禹锡受人挤兑而住的简陋房屋,但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真可谓用“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的博大胸襟和高尚情操激励了太多的中国文人,所以在纯粹“赏析”的教学设计上,教会学生理解作者及所有和作者有一样精神追求的雅士的情怀,是上课的重难点。至于铭文的写作手法,如“比兴、对偶和类比”学生很容易掌握,会仿写即可!

  四、计划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

  1、导入:人的一生当中,必定会经历很多挫折和磨难,但是,越是苦难的挫折,越能折射出“高人雅士”的坦荡胸襟和励志情怀!一路走来,我们接触过苏轼被贬但仍“夜游承天寺”,释怀地吟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龚自珍被迫离开朝廷,也是一路高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今天,我们再来听一听又一个被贬文人刘禹锡的故事,看看他又经历了什么?

  2、【多媒体展示】话说唐朝诗人刘禹锡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到和州做“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策某是个势利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安排刘禹锡住在偏远的县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江,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高兴,还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房门,请大家读一读:“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于是又刘禹锡搬到城北门的,一间半小房子。因为新居处于德胜河边,环境也不错。刘禹锡也没有计较,依然安心住下,又写了一副对联,请大家读一读:“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见他仍是悠然自得,又把刘禹锡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简陋房间。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实在是欺人太甚了,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一篇《陋室铭》一文,并请人刻于石头上,立在门前。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气出来的千古名篇《陋室铭》。

  3、全班齐读《陋室铭》,请大家感悟一下刘禹锡要借文章表达自己的什么想法?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那么,既然肯定这是一间陋室,作者身居陋室却说“不陋”原因为何?明确:居室环境--清幽雅致交往之人--高雅脱俗日常生活--修身养性

  5、文章开头和结尾看似和陋室没有关系,它们有什么作用呢?明确:用名山名水来类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名庐名亭及名人名言来类比“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代入诸葛亮、扬雄、孔子的典故)联想一下,有没有其他类似的高洁人士,不注重居所但是精神生活很富足?引入“杜甫草堂”和“善洲草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惟吾德馨”的含义!

  6、带着一种崇敬之心,再次朗读《陋室铭》,顺着思路当堂背诵。

  7、了解“铭”这种文体古代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8、作业:仿照《陋室铭》,修改《教室铭》,让它成为励志、高雅的好韵文!

【陋室铭教案学情分析】相关文章:

《陋室铭》教案07-22

陋室铭教案04-07

关于《陋室铭》教案02-18

《陋室铭》教案范文06-28

陋室铭教案14篇04-08

《陋室铭》教案14篇02-10

《陋室铭》教案(精选19篇)02-13

陋室铭教案13篇07-01

《陋室铭》教案15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