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沉香救母》三课时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沉香救母》三课时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材分析
这一篇课文叙写了沉香不畏艰险,奔向华山,他一心救母的诚意感动了仙人,获得了赠斧之助,打败了二郎神,劈开大山,救出母亲。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按照救母经过展开故事情节:拜别师傅,奔向华山;历经艰险,一往直前;感动仙人,得到帮助;劈开大山,救出母亲。故事环环相生,衔接紧凑。
学情分析
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回忆《母亲的恩情》、《陈毅探母》等课文引出课题。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然后要求大家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正确,读通顺。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指名逐段读课文,及时正音,通过朗读回答提出的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新偏旁刀。学会用帮助造句。
2、学习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3、想象沉香扑进妈妈怀抱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说说沉香刻苦学武艺的故事
2、沉香练就一身高强的武艺后,是怎样解救母亲的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生字词,标小节号。
3、出示词语:救母
血痕
在乎
诚心
打败
凶恶
激动
浑身
巨响
怀抱
师傅
跨
转身
(1)自读这些生字词
(2)哪些字音值得注意?
诚读翘舌音
奔痕读前鼻音
捧诚读后鼻音
转是个多音字,你能用它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带读,指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在读读,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6、指名比赛读书
7、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略)
2、指导写字
救:左边的求写得稍微紧凑些,末笔是点。右边的反文旁写得舒展些
激:中间上面的白,下面的方写得紧些,左中右依次放开宽度。
3、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正确美观地临写生字一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图文结合,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帮助造句
3、通过学习课文,再次体会小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默写词语。打败凶恶诚心激动
2、把默写的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什么叫救母心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4)请你读出小沉香救母心切的感情。指导读
2、教学第2自然段
(1)自读
(2)从该段,你有读懂了什么?
(3)出示:1、他翻过高山,跨过深涧。
2、他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座深涧。
这两句话意思相同吗?
这两句话的不同,你能体会出来吗?
有感情地读读
(4)还有哪些语句写出了路途遥远沉香历经千辛万苦?(板书:一个个一道道)你还能说出类似的量词吗?
(5)齐读第2自然段
3、教学第3自然段
(1)从沉香这些做法,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2)是啊,诚心感动了仙人。
4、教学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出示图)华山怎么样?此时沉香心情怎样?
(3)有感情地读第一句
(4)还有哪里体现出沉香心里无比激动?
(5)看到这个感人的场面,你想说些什么?
(6)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4自然段
5、齐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小结
四、作业
1、选适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一件件一针针一个个一线线一道道
母亲在灯下()()地为我补衣裳。
沉香身上划了()血痕。
我把玩具()地收拾起来。
沉香脚上磨出了()血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复述课文
2、会用帮助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说说课文内容
2、再次让学生默读要求
二、指导复述
1、自己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记下故事的情节。
2、看挂图,想情节,说说这个故事
3、同座位互相复述,指名复述这个故事。
4、把两部分故事一起合起来说说。
三、指导造句
1、读读练习4中的三个句子
2、你能仿照句子,也来用帮助造句吗?
3、你能用帮助造句时,把帮助放在句中不同的位置吗?
学生说,师生共同纠正。
四、作业
1、造句(两个位置不同的句子)
帮助
帮助
2、把两课的故事连起来说一说,说给爸爸妈妈或弟弟妹妹听。
【《沉香救母》三课时教案】相关文章:
《沉香救母》教案08-30
《沉香救母》的教案02-27
沉香救母的故事11-20
《沉香救母》教案10篇03-09
沉香救母二教学设计07-12
沉香救母教学设计02-04
劈山救母的故事11-16
沉香救母读后感04-30
《沉香救母》读后感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