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课文《鸟鸣涧》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文《鸟鸣涧》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课文《鸟鸣涧》教案 1
教学目标
(1)采用联想和想象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欣赏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采用联想和想象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课件出示:配乐风景图
看这些图有什么想法?
2、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一首描写夜景的诗。
二、感悟诗的内容
1、我们说过,欣赏诗歌就要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艺术,它跳跃性大,言外之意丰,初读,也许不那么好懂。如果我们在阅读诗歌时,能充分调动我们的联想和想象,就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意蕴,进而理解其主旨。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我们非常熟悉的诗:《鸟鸣涧》。同学们能不能把它背出来(学生自由背诵,教师课件出示:古诗《鸟鸣涧》)
2、这是一首写景的诗。从字面上看,作者写了天上和地上的哪几种景物 请各小组讨论(这些景物相约组合,把这个夜晚装饰了一番,该多美啊,我们用读,再来感受一下这夜景的美)
3、让我们来想象一下,还有哪些景物作者虽然没明写,但应该是有的 。各小组继续讨论,每小组可以重点选择诗中1—2句话为基础,加以想象
4、有人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我们看这首诗是不是这样啊 能不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一下这幅画 请小组先讨论,再发言。
(多美的画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再次感受这美景)
5、请大家闭上眼睛1分钟,好好想象一下这优美的景象,欣赏一下这优美的景象。
(课件出示:表现幽静闲适环境的音乐)
(同学们看到了自己用想象和联想绘制的画面,一定想把自己见到的景物抒发出来吧!请同学们将自己感受融于诗中颂读给你的同桌听)
三、领悟诗歌主题
1、刚才我们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握了诗歌的内容。现在我们就要分析一下诗歌所表达的主题了。诗歌大多抒发某种感情或表现某种心情,有时也揭示某种哲理或表现某种看法。请大家把这首诗再齐颂一遍,说说这首诗属于哪种情况
2、找出一个最能表现作者心情的词,并说说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闲"应该是这首诗的诗眼。"闲"字,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的内心的闲适,平静,这样才能感受到周围景物的美,才会产生欣赏到美景的愉悦。刚才提到了曹操的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它的下句是"绕树三匝,无树可依"曹诗,王诗都写到了鸟的惊飞,曹操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树可依"这几句诗,表现了建安时期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不安。而王维这首诗中的"时鸣春涧"中的鸟,并不飞离春涧,甚至也可能根本没有起飞,就只在树枝上偶尔鸣叫了几声。它的"惊"实际上只是一种好奇。如果把这两首诗对照,我们就能感到王维的这种"闲",不仅是因为没有人事的烦扰,而且也因为盛唐时代的和平安定。所以这首诗的主旨就是,表现作者闲静愉悦的心情,并借此表现盛唐时代的和平安定。要准确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文章的主题,除了想象联想,补充诗歌的言外之意外,还应了解作者的社会背景。有时可以与相关的诗歌进行对比。)
3、带着作者这种闲适、愉悦的心情来诵读这首诗
四、课后作业
收集王维的诗并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进行赏析。
课文《鸟鸣涧》教案 2
教学目标: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古诗吧?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咱们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如果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
2、老师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了。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板书题目:鸟鸣涧)
二、新授
1、过渡语:唐代诗人王维描写山水的诗歌很多,尤其对明月情有独钟,他写的《鸟鸣涧》就描绘出了一幅山村月色图,想去看看吗?
2、"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品读《鸟鸣涧》,想想古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3、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
(1)寂静山村,人已入睡,在这样的夜里,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板书:夜静)后来诗人听到了——鸟鸣(板书:鸟鸣),诗人认为是什么使鸟儿受惊了呢?(月亮出来,照亮了大地)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月亮,但是却说月亮出来后使鸟儿受到了惊吓,那你认为这月亮是什么样的呢?(肯定分外明亮,板书:月明)你认为这声音破坏了原先那种宁静安逸的意境了吗?(没有,有静有动,反而是更加使诗人陶醉于其中)你认为这样的环境怎么样呢?这时候,如果你置身其中,你的心情又会如何呢?(板书:境美)
(2)展开想象,再现诗人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并和同桌交流:说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情景。
(3)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深深陶醉了。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呢?(舒缓,悠闲,沉醉)谁来读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
(3)王维的诗作人们非常推崇,后人对其诗作的评价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认为这样的评价如何呢?
(4)请闭上眼睛,听老师吟诵这首诗,在头脑中再现诗中描写的情景。
三、拓展
现在,我由你们的学习伙伴变成了这场古诗挑战赛的主持人。哪个小组做好准备了?你们选择几星题?派个代表,小组成员可以站起来相互补充。
三星题——背诵古诗《鸟鸣涧》(怎样背诵才能静——声音轻,速度慢);
四星题——说说带点词语意思;
(人闲——人寂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
五星题——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诗美,你描绘的景色也美)
(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板书: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体会出?)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我要祝贺每一位同学,你们不仅学会了《鸟鸣涧》,还掌握了一种自学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四、小结
同学们,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搜集,美美得读一读,也试着为明月写一写诗
五、板书设计:
《鸟鸣涧》
唐王维
山中月夜
美静
六、反思:
设计理念:古诗的教学尤其要注重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自由、充分的对话,在阅读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验,再现诗中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中,曾有一个学生质疑:这首诗到底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还是有歧异。我耐心地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桂花”的含义。学生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诗的内容最后一致认为写的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景色,其实我们都知道,桂花,又名木樨,属于常绿小乔木或灌木,花小,白色或暗黄色,有特殊的香气。我们常听到的一般是秋天的桂花。但是它分为不同的种类,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所以诗中所描写的桂花是在春天,这并不矛盾。学生们情绪高涨,课堂教学也进入佳境。
课文《鸟鸣涧》教案 3
一、教学导入
孩子们,你们喜欢月亮吗?月亮明亮、美丽,很多诗人都喜欢把月亮写进自己的诗句当中,今天我们所学的鸟鸣涧这首诗,就是其中非常优秀的一篇。
二、板书课题
1、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书写课题,提出“鸣”、“涧”是生字。打开作业本,写一遍课题,并齐读课题。
2、介绍诗人 这首诗的作者王维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其中《鹿柴》《竹里馆》等就是描定山水景色的名篇,这首诗也是诗人给皇甫岳《皇甫岳云溪杂谈五首》中的第一首。
三、指导看图,初步感受诗文大意
我想同学们一定是对山涧中的鸟叫声充满了期待,我想先带同学去诗人去过的地方看看。
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课文插图
1、山谷之中什么景物? 人 花 山 月 鸟
2、这是什么时间的景色?(春季 深夜)
3、你会听到什么声音?
出示原诗,初读感受
1、听录音
2、通过听你感受到什么?(静)你觉得怎样读就可以让人感受到静?(轻、慢)
3、尝试自由读
4、点名读(2个)
5、齐读
划出作者选取哪些景物,来抒发他内心的感受?
教师板书:人 花 山 鸟 月
三、品读诗歌
第一句
1、诗中哪个词表现出他的状态?(闲)板书人闲就是人没事可干,这里诗人的闲怎么理解?(闲静、心静)心静到什么程度?(听,看到桂花落的声音、样子)
2、谁能读得让我们 听得见花落的声音?(先指名,后齐读)
3、提示“人 闲”二字拖长
第二句
1、诗人深夜来到山涧之中,感受周围特别“安静”,太静了,就让人觉得怎么样?
2、谁能读出“山空”的感觉来?
3、指读、评价,再指读,再评价,齐读深化
一、二行诗连起来读
用心体会“夜静山空”的感觉
小结
同学们读得真好声情并,高水平的朗读就是这样,自己先进入的情景中,再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传递给大家,让听的人也好像置身其中,这就是有感情地朗读。
用这种方法,尝试朗读三四行诗。
提问: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1、诗人似乎并没怎样写“月亮”只说是它“惊醒”了熟睡的山鸟。
A、月出月落无声无息它是如何能惊醒熟睡的山鸟呢?
B、那么是怎样一轮月亮让鸟儿们都误认为是天亮了?(突出月光的明亮、皎洁)
2、小结:诗人虽没有正面写月亮,但从惊醒的鸟儿反衬出月光的皎洁明亮
齐读三、四行
读的时候能不能让我们感受月光再明亮一点、鸟叫轻脆
4、齐读全诗。
四、课堂扩展
1、小结:本首诗,诗人选取了他看到的四种景物花山月鸟由花落、山空、月出、鸟鸣的描,写,夜静山空,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他内心的闲静 他描写美丽的景色,是在歌颂美丽的`大自然,美好的生活,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在作者选取的这中种景物中,哪种景物的声响最大?
(鸟叫)
深夜山涧中的鸟叫,让你感受到什么?(深山的寂静) 几声鸟叫反衬出山涧中的寂静 以动写静 就如同我们上课初,有同学说的,他们静得听得到一根针掉的声音,心跳的声音。
以动写静的诗歌,我们知道的有哪些? (《鹿柴》)
2、名句欣赏 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是明月题,月亮由于他高高挂在空中,又是传说嫦娥玉免居住的地方,所以月亮一直是高洁、明亮的形象,你知道描写明月的诗句有哪些。
☆出示写明月的诗句
☆学生齐读,教师简单讲解
五、总结下课
本节课,我们和诗人一同伫立在山涧中,感受了大自然的这种神来之美,同时受到作者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的感情所感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让我们通过读书积累更多的知识,做一个有知识有修养的人,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课文《鸟鸣涧》教案 4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3、学习对月光的写法。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教学内容: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关于这首诗中的桂花,颇有些分歧意见。一种解释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处所写的当是春日开花的一种。另一种意见认为文艺创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传说王维画的《袁安卧雪图》,在雪中还有碧绿的芭蕉,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同时出现的事物,在文艺创作中是允许的。不过,这首诗是王维题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因此,以解释为山中此时实有的春桂为妥。
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因此,开头“人闲”二字不能轻易看过。“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
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我们联想的。但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维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但决不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它们并不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只是在林木间偶而发出叫声。“时鸣春涧中”,它们与其说是“惊”,不如说是对月出感到新鲜。因而,如果对照曹操的《短歌行》,我们在王维这首诗中,倒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
《鸟鸣涧》阅读练习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16、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参考答案:A,B
《鸟鸣涧》中考题
(一)阅读王维的《鸟鸣涧》,完成第7题。(8分)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⑴下列诗句中与本首诗借月所表达情感相似的是(2分)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⑵赏析“人闲桂花落”与“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各有什么妙处。(4分)
⑶赏析“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精妙之处。(2分)
答案:
⑴C(ABD都是借月表达思念之情。例句和D选项都是王维的诗句,都是借月描写山中清新、幽静、恬淡的山中美景,表达诗人崇尚恬静淡泊的生活情趣。)(2分)
⑵“人闲桂花落”中,桂花细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诗人以此来衬托夜晚春山的静谧和自己心境的宁静。(答到“环境静谧”或“心境宁静”即可得2分)
“不知秋思落谁家”中,把抽象的“秋思”形象化,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富有动态美。(2分)
⑶此句以动衬静(1分),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1分)。
课文《鸟鸣涧》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四个生字,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
2.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两首古诗的情景,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初步感受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诵两首诗,并背诵。
二、设计意图与设计思路分析
教学中,力求体现“初读解题知作者――细读讨论明诗意――诵读想像悟诗情”的设计思路,同时也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授之以渔”的过程。
第一步,谈话导入,初读解题知作者。
1.调动学生已有的古诗积累,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
2.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就“你认为我们要读懂一首古诗,都需要了解哪些知识?”的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其实也就为后来的古诗学习需要的方法作出铺垫。
3.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知晓作者的资料,为理解古诗的意境提供有效依据。
第二步,细读讨论明诗意。
1.一读,诗文读通顺。
自由读、齐读、指名读,选用多种方式朗读古诗,让学生充分熟悉诗文,扫除生字障碍,同时自主解决部分难点。
2.二读,讨论明诗意。
启发学生借鉴已有的古诗学习经验进行自学。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以“你都读懂了哪些地方?有没有没有解决的问题?能不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为学习任务,在多次自读、指名读的`基础上进行自学、交流。
第三步:诵读想像悟诗情
要学生品读诗人的内心,激起学生与诗人情感的共鸣,这一环节往往受学生生活阅历的影响,有一定难度,因此,配乐诵读诗歌,使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中入情入境地想像画面,把自己当作诗人,体会当时的心境,使学生更深入,更确切地把握诗人的情感。
一首古诗的学习,是为更多古诗的“不学习”,因此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让学生带着这些方法进行第二首古诗的自学,并有所收获才是目的。在第二首古诗的学习当中,要敢于放手,充分尊重学生自学的成果,引导学生更好地从内心感受古诗的意境。
三、学情分析
因为学校一直坚持开展“古诗诵读”的活动,这两首古诗大多数学生早就接触过,所以并不陌生。对于刚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在古诗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尽管年龄小,但也有一定的自学的能力,小组的合作意识、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发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以前都学过很多古诗,你认为我们要读懂一首古诗,都需要了解哪些知识?(板书:题目、诗人、诗意、诗情)那么我们就试着来读懂第一首古诗。
(二)学习《鸟鸣涧》
1.板书课题,齐读,你从题目中都了解到什么?
(重点在鸣、涧二字的字义理解上)
2.这首诗是谁写的?出示图片。你了解他的生平吗?谁能简单地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
(王维,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看来,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诗人的情况。完整板书:初读解题知诗人)
3.大家喜欢这首诗吗?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
看来同学们已经把诗读通了,那怎样才能把它读懂呢?你们有没有好的办法?
(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
4.小结:看来过去的学习大家已经积累了许多好办法,今天我们就来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首诗。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请每个四人小组的组长把同学们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进行全班交流。
5.学生自学、交流:
(1)哪些地方读懂了?
(2)有没有没有解决的问题?
(3)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过渡:看来,同学们在细细的朗读讨论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方法把诗意弄明白了。
(完整板书:细读讨论明诗意)
6.记得我们在介绍诗人的时候,提到:唐宋八大家中的苏轼对王维的评价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是不是这样的。请同学们边读边想像,说说在你脑海中都出现了什么样的景物、怎样的画面?
7.交流,重点理解小鸟是被什么给惊吓了?为什么会这样?作者在山林里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体会当时山林的静谧和作者闲适的心情、对明月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通过再次有感情地诵读,同学们想像到当时的情景,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
(完整板书:诵读想像悟诗情)
8.我们一起带着作者当时的心情来诵读这首古诗。
(三)学习《暮江吟》
1.总结学法: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鸟鸣涧》这首古诗的?
(初读解题知作者;细读讨论明诗意;诵读想像悟诗情)
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暮江吟》。(板书课题。)
2.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自学《暮江吟》。
3.交流学习体会:
欢迎同学们进入“学古诗挑战赛”,出示挑战等级。
三星级:说说题目的意思,介绍作者的资料。(重点解释暮、吟)
四星级:描述这首诗的情景。(重点理解“残阳”“瑟瑟”“可怜”的意思)
五星级:带着作者当时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画出这幅情景。
4.小结学生的表现。
(四)总结
1.两位诗人选择了静、夕阳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描述月夜的美景。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
2.教师推荐有关“月”的古诗,供学生课下的诵读、学习。
课文《鸟鸣涧》教案 6
教学内容: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有感情地吟诵并背诵。
2、扣住重点词“静”“空”引导学生想象,体会诗歌描绘的静谧悠远的意境,感受作者的虚静淡泊。
教学重难点:
1、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虚静淡泊。
2、读出诗歌的韵味。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名言导入
1、出示课件,诸葛亮《诫子书》中前两句。
2、生齐读,口头解其意,并指名说。
3、出示释意的课件。学生齐读并理解,指名体会诸葛亮“静”的境界。
4、归纳:诸葛亮是依靠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不不宁静就不能到达高尚的思想境界。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鸟鸣涧》这首古诗,来感受一下唐代诗人王维的静的`境界。
二、自学解诗意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请翻开课本156页自读古诗。
3、课件出示自读题纲。①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②知作者、写作背景。③解诗题。④明诗意。
4、交流自学情况:①指名三位同学读诗歌,再评议。②指名学生说说你知道作者的哪些情况。再出示课件作者简介,齐读。③指名学生理解诗题,再出示课件的理解。④出示课件字义,让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再出示课件诗句之意,齐读。
三、赏析诗歌
1、过渡 同学们我们已经把这首诗读通顺了,但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既然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现在就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
2、诗歌中的音乐。
①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读准字音。重点是“闲”“落”“静”“空”“鸣”“中”等字。
②指导学生读准声调。让学 生看着课件用手指书空画着读。
③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读出平仄,平指一二声,仄指三四声。注意读出平长仄短。
④师范读,学生齐读,读出诗中的音乐。再分组读,评议。
3、诗歌中的画。
①过渡 孩子们继续读,在诗歌中有音乐,还有一幅幅山水画。二十个字就仿佛浓缩成了一个字。(板书:静)
②静到了什么程度?指名说,明确“空”(板书:空)
③这个夜,出奇的静,静得仿佛山都空了,“空”字让你联想到什么?指名说,明确(空洞,冷清,孤寂,一无所有)
④启发想象诗歌的画面,A我看到了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 惊动。时不时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B我看到了几片桂花缓缓飘落下来,宁静的月色中春山一片空寂。皎洁的月光照亮了整座春山,一群鸟儿被惊动的振动着翅膀,“叽叽喳喳”乱叫,清脆的叫声在山谷间发出。
⑤由此可见作者王维静的境界是什么?指名回答,明确:悠闲自在、淡泊名利。
四、总结照应。
①师:我们再来看看诸葛亮的《诫子书》全文,出示课件,齐读。
②出示课件,齐读意思。
③再次体会诸葛亮的静的境界即“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④师:希望我们也应该以王维的淡泊名利的静和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静来自勉,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课文《鸟鸣涧》教案 7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思想情感,学会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发挥想象,把握诗歌意境,学习诗歌中“以声衬静”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读诗入课
1.看图片猜猜学过的古诗。
2.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形的画。唐代有位诗人,擅长吟诗作画,他的诗,被人称赞为“诗中有画”;他的画,被人称赞为“画中有诗”。他,就是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王维。今天,我们来欣赏他的一首小诗--《鸟鸣涧》。
二、诵读入景
1.走进王维:王维,字摩诘,汉族,生活在盛唐时期,是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说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苏轼曾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钱钟书先生更称赞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王维参禅悟理,信奉佛教,精通诗、书、画、乐、篆刻等,是世间少有的全才。
2、有感情地诵读《鸟鸣涧》。诵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了解诗意
三、细读入画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描写了哪些景物?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吗?
四、深读入情
(1)诗人描写的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2)让我们再读一遍这首诗,跟随诗人悠闲的脚步,去感受大自然的这份宁静之美,诵读要求:
(1)读出节奏
(2)体会情感
五、再读入境
(1)你从哪些关键字读出本诗描写的环境非常宁静?
(2)诗人是怎样来描写山中的环境很宁静的`?(用鸟儿的鸣叫声来反衬山涧中的寂静空荡,这属于“以声衬静”的手法。这叫声似乎一时打破了山中的宁静,但它又让人感到空旷的山中更加幽静沉寂。)
例:教室里正在举行考试,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答题,只听见翻动试卷的声音和笔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甚至可以听见墙上的时钟传来“滴答、滴答”的声音。
(3)欣赏王宜振《夜色真好》一诗,找出诗中运用了“以声衬静”写法的两小节,感受诗人笔下夜的宁静之美。
六、随堂检测
我是小作家:观察下面的画面,写几句话描写画面中的景物,注意运用今天学到的“以声衬静”的写作手法。
七、总结
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诗更是文学史上的瑰宝,寥寥数言却能将文字、音乐、绘画融会贯通,描绘出引人入胜的画面,绽放出智慧的火花。请大家课外再搜集一些运用了“以声衬静”的写作手法的古诗,运用刚刚掌握的读懂古诗的方法,和同学们一起读一读、品一品,欣赏作者笔下绮丽的风景,感受作者别样的情怀!
课文《鸟鸣涧》教案 8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尤其是后鼻韵“静、惊、明”,翘舌音“春、山、时、中”,边音“落”,鼻声母“鸟”。通过“涧”字的理解,渗透偏旁表意。
2、理解诗意。通过故事描述初步感悟诗歌的意思。再通过诵读理解诗意。
3、学习吟诵。通过标音的长短进行基础诵读,再通过录音示范进行吟唱,理解王维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学习吟诵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
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吟诵一首古诗,它是--板书:《鸟鸣涧》
二、解诗题
1、齐读古诗题目。
2、看到这个字,你能猜出什么是“涧”吗?
指导:“涧”字有三点水,肯定和水有关,右边的“间”字既表示它的读音,也表示了它的意思呢。两座山之间的小溪沟就叫涧。
3、师总结:鸟鸣涧就是有小鸟不时鸣叫的小溪沟。
4、这首诗是我国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所写,你们对他有多少了解呢?谁来汇报一下,注意用简短的几句话来介绍。
5、那么这首诗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给谁的呢?(了解了古诗的作者和背景有利于我们学好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大声的朗读古诗。)
三、读诗音
1、自由朗读古诗,必须把古诗读通读顺。
2、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学生评价)(注意读准字音:静、惊、鸣)
3、CAI:古诗朗诵
4、齐读古诗
5、同学们,古诗的朗诵应该注意什么?(同桌间相互讨论一下这首诗哪些地方应该停顿、哪些地方应该读重音?)
6、学生汇报并试读(学习有自己的想法非常好,相信学完这节课我们肯定会知道该如何读好这首诗。)
7、同学们,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写景的诗)诗中写了哪些自然景物?(人、桂花、夜、山、月、春涧)
四、悟诗情,学吟诵
1、师讲述:
孩子们,诗是心灵的语言,一首诗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一个春天,诗人王维来到好友皇甫岳家里做客。皇甫岳的云溪别墅坐落在一条山涧旁边。白天,王维看到了漫山遍野盛开的花朵,听到了阵阵小鸟的啼鸣,觉得很快乐。夜幕降临了,白天里花枝招展的大山都被染上了漆黑的夜色,小鸟们早就回到了自己的巢里歇息了,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也安静下来了。王维和皇甫岳坐在种了许多桂花树的庭院里,四周非常安静,连桂花飘落到衣服上的声音仿佛都能听见。嗅着阵阵花香,感受着这里宁静的美,王维很愉快,他吟出了第一句诗:
出示第一句:人闲桂花落(师生齐读)师贴板书: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2、学习吟诵
如果我们用吟诵的腔调来读,可以怎么读呢?
a、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并指名试读
b、其他同学还有不一样的看法吗?师借机范读
指导:看看这个“落”,正因为桂花飘落几乎是无声无息的,所以要读得短促,轻柔一些。
人闲静下来,才能有心思欣赏周围的美景啊。所以“闲”字拖长了。这一行诗最美的是桂花,所以“花”字可以特别拖长。(生试读)
[师评价引导]:你的朗读都让我好像闻到了浓浓的桂花香了。
指导:第二行诗主要是讲安静的夜晚,四周围都非常空旷宁静,所以,吟诵“空”字的时候把声音延长,可以用我们的语言把这份空旷延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3、过渡:夜色中空旷寂静的春山虽然有诱人的桂花香,但也不是最美的。最美的景色还在第二句诗呢。
4、谁来读一读第二句诗?指名读
5、谁来猜猜它讲的是什么意思呢?
6、出示第二句,师过度:
王维刚刚还坐在桂花树下,嗅着醉人的花香,享受着万籁俱寂的宁静美。
突然,一轮明月出来了,那皎洁明亮的月光仿佛霎时间给山里的`一起披上了一件白纱似的外衣,真美呀!王维不由得拍了一下座椅站了起来。这时,山涧里传来了一两声清脆的鸟鸣。原来呀,是明亮的月光让刚刚进入梦乡的小鸟们眼前一亮,以为是白天了呢。这充满生机的鸟鸣声让这片寂静的山涧显得更加空灵,更加春意盎然了。王维深深地爱上了这里。他不由得吟出了第二句,师生齐读板书: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a、学生学习吟诵。如果我们用吟诵的腔调来读,可以怎么读呢?
b、学生试着吟诵
c、指名读,借机范读
[指导]:通过诗句可以看出月亮是突然出来的,也说明月亮一下子就放出它皎洁的光亮来了。所以,“月出”我们读的时候可不能拖长。
[师评价引导]:你的朗读让我看到了那只刚刚进入梦乡突然突然被明亮的月光惊醒,以为是天亮了的小鸟。
第四行诗是诗人最喜欢的鸟鸣,所以“鸣”字拖长,而小鸟的叫声不时啼鸣在春涧里,所以诗人把“中”字拖长,让我们仿佛听到了那断断续续的,或悠长或清脆的鸟鸣声。
[师评价引导2]:你的朗读让我听到了小鸟欢快的鸣叫。
[师评价引导3]:你的朗读让我感觉到这寂静的夜色里蕴含着无限的生机呢。因为有可爱的小鸟,有生命的律动啊。
d、为什么“月出”会“惊山鸟”?(学生思考,自由谈谈)
师小结:鸟儿本来是休息了的,因为月光让鸟儿受惊了,更加衬托出了月夜的静;整首诗中的“花落”“鸟鸣”都衬托了春夜山中格外的幽静。这种手法经常被运用到古诗词中,叫以动衬静。板书:以动衬静
7、咱们连起来吟诵一下,好吗?CAI:标好音长的诗句(指名学生练读、齐读)
8、这首诗歌读到这里,老师也想读一下,在老师读的时候你看大屏幕,想象一下自己眼前感受到了什么画面。
a(出示课件,配乐朗读)夜幕降临了,诗人王维也许在这里流连了一天,不忍离去,看到了这样的景色写下了这首诗——(师朗诵)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诵读一遍,感受一下诗歌的意境。
b:为学生配乐读。
c:睁开你的眼睛,你的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置身于怎样的环境中?
生:我仿佛看见了山间流淌的小溪,听见了鸟儿不停的鸣叫,我仿佛置身于诗情画意的境界里。
生:我看见了随风飘落的桂花,听见了鸟的鸣叫,还有水的歌唱,我仿佛置身于一片幽静的世界里。
师:你走进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到了落花,还听到了水的歌唱,你的语言真美。
生:我仿佛看到了落花从树枝上飘落下来,落到了地上,而且我也听见了春涧中
9、我们来听听诗人的心声.CAI:播放古诗解释
10、有人说这首诗很简单,只有简单的二十个字,甚至几分钟我们可以背诵下来,可是我说这首诗不简单,不简单在他用仅仅二十个字写了那么的景物,给我们呈现了如此美丽的一幅画卷,这首诗不简单,还不简单在体现了诗佛**的诗歌艺术水平!美丽的月夜在王维的眼中是一个寂静的夜晚,在李白的眼中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张九龄眼中的月景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白居易眼中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在其他诗人眼中呢?
五、拓展
师:春天、月景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一样的感受,我们也一样可以走进大自然,感受春天,亲近月夜,用我们自己的笔写下精彩的诗篇!
《鸟鸣涧》教学反思
《鸟鸣涧》的作者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描写的是春夜山间异常寂静的景象。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学习:初读——画出不懂的词句;再读——参考学习资料进行理解;品读——与同学深入探讨重点词句,品味诗意;诵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意境。
课文《鸟鸣涧》教案 9
一、学生分析
本校是一所各方面比较先进的农村小学。这些小朋友从小生长在农村,对于诗中所描写的山水田园般的美景,有一定的切身感受。此时正是中秋节,学生已经观察了中秋的月亮,并已经在口语交际课作了交流。学习这两首诗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农村学生知识面还比较窄,所以在语文素养,古诗鉴赏方面有一定的欠缺。需要教师协助学生体会写作中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和设想
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3.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4.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5.想像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
1.《古朗月行》古诗课件。
2.《古诗二首》课件。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像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另一首古诗。
4.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五、教学过程
(一)师板书“暮江吟”。让学生试着猜猜题目的意思
解题:“暮江吟”就是歌咏黄昏的江边美景。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⑴初读,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师:让我们一起快来一起读读这首诗吧。多读几遍,试着读准字音。
生自读古诗,解决生字。
师: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⑵再读,划出不懂词句。
⑶品读,参考学习资料与同学深入研讨。(可根据学生实际选取其中一种方案)
方案一: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自由讨论。
师: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生提问题。师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查找的资料逐一解决问题。
生可能提出:①残阳?②瑟瑟?③可怜?(师重点解释“可怜”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怜”的几种含义,选择古诗中正确的意思,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进一步了解“可怜”的意思。)④铺?(师可以让学生自身先展开讨论。学生可能会想到太阳已经落山了,阳光变柔和了,所以不能用“照”“射”这样太强烈的词,应该用词温柔一些。师也可引导学生看图感受。)……
方案二: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走入黄昏的江边一起用心灵去感受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关于这两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可能提出:①残阳?②瑟瑟?③为什么“半江瑟瑟半江红”同一江水还有不一样的吗?……(对于学生自身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解决,解决不了的老师可以协助。)
弄明白前两句诗意后,师邀请学生诵读1、2句。
师: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九年级的夜晚的景色又怎样呢?――“露似珍珠月似弓”。多么美的景色啊!但是诗人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
生讨论。(“怜”不只有可爱的意思,还有怜惜的意思。这样写更突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文《鸟鸣涧》教案 10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描绘的意境。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朗读录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1、(展示插图)问:这幅图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你能试着说说插图的内容吗?(学生自由发言)
2、解题及简介作者。
二、体会诗的意境
1、提出问题: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哪些景物?
(2)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3)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播放朗读录音。
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录音,带着上面的问题,感悟诗情。
三、自由读诗,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
2、小组合作交流诗句的意思。
四、感悟诗境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学生在课本上批画圈点。
2、这首诗写出了夜的什么特点?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学生齐读这首诗。
五、指导朗读
1、指名学生读。
2、教师评议并指导。
3、教师范读,学生标出节奏。
4、注意重读“落”、“空”、“惊”这三个词语。
5、学生齐读。
六、课堂小结
1、学生朗读并背诵古诗。
2、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
【课文《鸟鸣涧》教案】相关文章:
《鸟鸣涧》教案02-24
鸟鸣涧作文02-11
鸟鸣涧作文02-08
鸟鸣涧作文[精选]02-13
鸟鸣涧作文[集合]12-17
鸟鸣涧改写短文作文03-24
鸟鸣涧作文15篇02-08
精选鸟鸣涧作文300字24篇12-31
鸟鸣涧作文300字(精选18篇)03-11
鸟鸣涧的作文300字(精选18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