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教案

时间:2022-08-31 22:23:10 教案 投诉 投稿

《竹影》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竹影》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竹影》教案15篇

《竹影》教案1

  教学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3.查找丰子恺的漫画作品或散文。(选作)

  教学设计

  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儿歌《影子》,请学生齐读儿歌: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展示后,教师语:儿歌中的我和影子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也许每个人在孩提时代都曾对影子产生过兴趣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文章——《竹影》。(板书课题)

  简介作者

  1.小组内交流搜集来的丰子恺的漫画作品、散文。

  2.请同学在班上介绍丰子恺的情况,明确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及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

  整体感悟

  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a.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及其注音。

  b.要求学生用一句最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教师可作提示: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2.讨论、明确中心

  问题:本文中除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哪一方面的内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思想?

  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表现出的是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a.再读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生动形象的描写,并试着说明理由。

  b.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找的描写句,并陈述你喜欢它们的理由。

  质疑问难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班上交流,共同解决。

  拓展延伸

  小结导入:本文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它与上学期所学的《童趣》一文相映成趣,下面请大家不妨回忆一下《童趣》。

  1.复习旧课:请一个同学背《童趣》,其他同学作评价、修正、补充。

  2.拓展延伸:

  a.述说一段童年往事,要求用语简洁,尽量表现童真、童趣,时间不超过2分钟。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述说,然后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

  b.讨论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c.教师小结: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童心,你们就能拥有童年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一片枯叶,一叶残贝,一抹斜阳,都能让你感动流连,受益匪浅,祝愿同学们永远快乐充实!

  作业

  1.丰子恺的成功与其父的教育引导有关吗?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以“如果我是家长”为题写一篇短文,畅谈自己的教育构想(字数不限、体裁不限)。

  2.细读课文第6段,归纳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然后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于美术课上完成一幅水彩画或一幅国画。(好的作品要展览)

《竹影》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并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2、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熟悉文章内容,掌握字词,品味文章语言。

  3、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进行思考,树立“生活中处处有美,但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1、了解一些中国画的常识,领会国画的内在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2、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学习方法导航】

  1、本文可通过学生自主地读、说、悟,教师恰当地引导、调控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合作交流学习中师生共同体会童稚的活动中蕴含的艺术和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让学生觉得语文课不仅有语言的文学美,而且有画面的艺术美,觉得上语文课既是知识的获得过程,又是一种美的享受过程。

  3、本文充满了童趣,可通过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3、体会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

  中国山水、人物画和西洋风景、人物画各一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童年唱着快乐的歌儿离我们远去了,那一段段往事常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一幅幅美妙的画面。童年时我们常和儿时的伙伴玩各种有趣的游戏,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留心一下,你是否想到这也是在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创造呢?

  今天,让我们一块来欣赏丰子恺先生为我们描绘的一幅充满童真童趣的“中国画”──《竹影》。

  二、整体感知

  学生先轻声朗读课文,再思考:课文题为“竹影”,它是以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然后概括课文内容。

  明确:

  本文叙述了在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我们几个少年在水泥地上做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及爸爸给我们讲画画的知识,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关于作者: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自幼爱好美术,跟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1921年赴日学习音乐和美术。回国后,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多以儿童为画面的主人公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2、关于文中生、难字词的音、义:

  (这部分内容让学生通过自读,查找工具书,小组内相互讨论补充、订正等方式得出满意答案。)

  ⑴ 读音:

  惬(qiè)意 水门汀(tīng) 蘸(zhàn)

  口头禅(chán) 参(cēn)差(cī)不齐

  ⑵ 词义: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又引申为有差别、不一致。

  3、品味赏析,体验童趣:

  (这部分内容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⑴ 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为什么? 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

  明确:如:

  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

  ⑵ 本文中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哪一方面的内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明确:本文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⑶ 教师可当堂出示同一题材的两种画,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的意思,了解中国画跟西洋画的不同。

  明确:所谓“符号”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内容(所指),二是形式(能指),关键是内容,而不在于形式。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

  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响到本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是文化的鲜明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罗马一脉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表现在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中国画重写意,与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画重写实,也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

  4、课堂小结启示:

  (这部分内容由多个学生谈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而有的收获启示,然后老师归纳补充,得出满意的答案。)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美,而且更要善于创造美 。这样,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拥有了自己的艺术人生。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 ?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

  四、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1、朱光潜先生说:“模仿只是创造的始基;没有做到这步功夫和做到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创造。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个人,这个人已经完成了模仿阶段,现在他要真正的去创作,比如说他站在一丛竹前,现在要你来告诉他怎么画,你会说些什么?每人说一句话!

  明确:

  要画出竹的美的姿态,活的神气。

  要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

  要注意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

  2、课外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关于竹的诗文:

  《於潜僧绿筠轩》

  (宋)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

  题画诗

  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题竹石画》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池上竹下作》

  白居易

  穿篱绕舍碧逶迤,

  十亩闲居半是池。

  食饱窗间新睡后,

  脚轻林下独行时。

  水能性淡为吾友,

  竹解心虚即我师。

  何必悠悠人世上,

  劳心费目觅亲知。

  《文与可谷偃竹记》

  苏轼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板书设计】

  竹影

  丰子恺(画家、散文家)

  晚饭后,“我”和弟弟到屋后的院子乘凉。

  内容:在游戏中爸爸引导我们走进艺术殿堂。

  夜深人散,“我”欣赏竹画,心底升起对中国画的由衷爱意。

  中心: 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竹影》教案3

  【课前预习资料】丰子恺《儿童的画》、《学画回忆》、《图画与人生》,《素质教育在美国》节选,《倚天屠龙记》节选,朱光潜《谈美书简》文选,《竹影》教案案例。苏轼《於潜僧绿筠轩》、《文与可谷偃竹记》,郑板桥《题画诗》、《题竹石画》,白居易《池上竹下作》。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加点字注音并理解词义弥漫眼梢惬意汀蘸缕口头禅硕士参差不齐

  2.概括课文内容。

  二.整体感知,初步探究出示图片“竹影”,讨论:竹影是谁画的?

  思考:

  1.我们四个人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我们把月亮画的画——了一份。(填一词)

  2.在我们的资料中除描影外还有哪些复制图画或类似复制的方法?

  3.小结:描、印、放大、临摹都是复制的一种,不是创造,教案《《竹影》教案案例》。朗读黄全愈的一段话作为小结:黑板——学生的眼睛——经由学生的手把黑板上的样板“画”下来。由于没有“心”的参与,这只能是一个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可以说那是一个类似“复印”的过程。

  4.讨论:爸爸说我们这不是画竹,“不过好玩罢了”。学某类西洋画的`人能把自然描摹到几乎一样,这是不是绘画呢?

  5.出示五幅西方油画,讨论西洋画的优缺点,并用丰子恺的话小结:描得像真的东西一样,顶多也只抵得一张照相,现在照相机很便宜,三五块钱也可以买一只。我们又何苦费许多宝贵的钟头来把自己的头脑造成一架只值三五块钱的照相机呢?

  三.生成新疑,深入探究

  1.讨论:描、印、放大、临摹、模仿大自然都不是真正的绘画,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在做这些事,他们做这些事有何得失?

  2.以下文字作为小结:

  A.胸中竹,并不是眼中之竹。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

  B.模仿只是创造的始基;没有做到这步功夫和做到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创造。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朱光潜。

  四.创设情境,体验感悟

  1.设若一个人已经完成了模仿阶段,现在他要真正的去创作,比如说他站在一丛竹前,现在要你来告诉他怎么画,你会说些什么?

  2.如果是丰子恺的父亲站在他面前,他会说些什么?

  3.出示郑板桥竹图与真竹照片,比较照片与图画的区别,讨论:郑板桥对竹作了哪些改动?他为何作此改动?

  4.竹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性格。文雅、清高、虚心、坚韧……有许多诗人赞美它;当然,也有人爱唱反调,说:竹似伪君子,外坚中却空,根细好钻穴,腰柔善鞠躬……假如现在站在竹丛前的人是你。绿、红、黑、黄……眼前摆着无数颜料,你会选哪一种颜料?你会把竹画成什么样?

《竹影》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词,能读准字音,分辨字形,了解意思。

  2、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能力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品读文章古朴简约、意蕴深长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国画的内在美,提高艺术修养,初步形成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 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 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 领会蕴涵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 诵读教学发 圈点评注法

  [教学准备]

  1、 预习课文,提出质疑。

  2、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直接切题

  教师:(板书:18、竹影)竹影?竹的影子?我不知道同学们关注过竹子的影子没有,老师还真没关注过。不过从这篇课文的课题我们可以想到,丰子恺先生肯定关注过。难道在今天的学习中,他只是想告诉我们竹的影子是怎样的?或是怎样去画竹的影子?我们知道丰子恺先生可是很擅长画漫画的呢!

  学生:(抢答,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注意倾听学生观点,适时点评并加以鼓励。)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抓住要素来进行概括:

  (板书:

  时间:一个夏天的晚上。

  地点:我家屋后的院子里。

  人物:“我”、弟弟、华明、爸爸(我们)

  事件:描竹影、听爸爸讲解中国画知识,得到一次艺术体验。)

  归纳:一个夏天的晚上,我们在我家屋后的院子里描竹影、听爸爸给我们讲解中国画知识,得到一次艺术体验。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了解作家、作品

  (指名生介绍,教师师多媒体展示)

  作者生平简介:

  丰子恺(1898~1975),我们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作品简介:

  丰子恺的漫画风格独特,深受人们的喜爱。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

  2、 字词积累

  (多媒体展示)

  撇( piě ) 蘸( zhàn ) 朱砂( shā ) 闷热( mēn )

  参差不齐( cēn cī ):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水门汀( tīng )水泥地。

  幽暗:昏暗。

  疏密:疏落或细密。

  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三、语言品味,互动释疑

  1、教师:作者在文中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你认为哪些描写最生动有趣?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把体会写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

  (提示:可从用词、句式、修辞、写法等方面进行评注。)

  2、学生阅读,圈点评注,教师巡视。

  3、交流反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揣摩古朴简约、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同时注意指导学生阅读。

  示例:(多媒体展示)

  “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使用比喻的修辞把大自然当做一幅图画或一支乐曲来描绘。表现了儿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美丽淡雅的月色图。

  4、教师点拨、归纳和总结。

  四、合作探究,诗意表达

  1、教师:在文中,丰子恺的父亲是怎样说明西洋画和中国画的区别的?

  (指名生朗读第6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归纳:)

  ⑴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⑵颜色: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教师归纳:

  中国画重神似、神韵;

  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多媒体展示一幅中国画和一幅西洋画加以证明。 “蒙娜丽莎”——中国山水画)

  2、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几点区别:

  ⑴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⑵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有争议,所以可不提。)

  ⑶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视解剖学。(联系第16课《社戏》插图 中国画中一个圆圈就可代表一个人 第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插图 每个人物都是整体勾勒)

  ⑷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⑸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3、 比较鉴赏:

  (多媒体出示图画)

  你能说出下列哪些画是中国画,哪些画是西洋画吗?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4、 请学生根据学习体会和总结的生活体验进行仿写。

  (多媒体展示):

  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

  像照相, 像符号。

  像照相, 像符号。

  (学生仿写,教师适时点评。)

  五、拓展延伸,走入生活

  1、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想一想你是否也曾经进行过一种艺术上的创造,是否也有艺术上的发现呢?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适时点评。)

  例:堆雪人、玩泥巴(建筑雕塑艺术)

  过家家(戏剧表演艺术)

  涂鸦、在身上画手表(绘画类)

  编故事(文学类)

  2、结束语:艺术并非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涵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

  六、作业设计

  请你回想儿时富有童趣的事,画一幅简笔画,取一个题目,并附以100字左右的生动描述。

  [板书设计]

  18 竹影

  丰子恺

  (通过)游戏 用心感受 (从中体验)艺术

  (获得)趣 (之) 美

《竹影》教案5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难点:体会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

  (影子)

  请同学们再来听首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每当我们唱起这样的儿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儿时的伙伴玩影子、玩各种有趣的`游戏,从中获得了对生活的美好体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二、作者介绍:

  (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生活创作的故事。)

  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投影打出相关资料)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自幼爱好美术,跟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1921年赴日学习音乐和美术。回国后,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在绘画、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这些成就与他从小就爱在生活中去发现、思考是分不开的。下面,就让我们从阅读作者的文章开始,走近丰子恺。(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解决生字词:

  撇蘸幽暗√包罗√惬意疏密√坐不牢朱砂水门汀√口头禅√参差不齐

  2、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配以轻音乐,学生轻声朗读。学生回答有因难,教师可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以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明确:本文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或: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3、完成表格:

  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思考探究:

  1、课文中说:“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怎样理解这两句话?

  (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中西方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西洋画重写实,重形似。中国画重写意,重神似而不重形似。)

  2、找找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3、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找到后在小组内朗读,然后教师点名朗读得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也可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来朗读。)

  五、拓展欣赏

  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

  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欣赏图画,要求:

  1、迅速浏览课文中的相应字句,你能说出下面几幅画哪些是中国画、哪些是西洋画?

  2、用自己的话说说国画的精妙之处在哪里?

  (多媒体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配音乐。)

  六、口语交流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七、作业: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

  2、完成本课练习卷,并预习新课。

《竹影》教案6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生动而充满童趣的描写。

  2、 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3、 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4、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对艺术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教学重点:

  1、 文生动而充满童趣的描写。

  2、 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

  2、 在文学中体会艺术的美,在艺术中体会文学的美。

  教学方法:

  诵读法;鉴赏;讨论;比较阅读;提问;点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丰子恺儿童漫画导入其文(《竹影》)。

  二、学生简介作者丰子恺。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朗读新字词。

  2、概括课文内容。

  四、品味课文,体验趣与美。

  1、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2、小伙伴和爸爸的谈话主要围绕哪两个方面来进行?你对这两个方面是怎么认识的?

  一方面: 竹是否难画的问题

  另一方面:画竹所用的颜料问题

  五、欣赏。

  爸爸和孩子们的谈话涉及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几幅中外名画,讨论它们有什么不同。

  六、比较阅读。

  将本文与上册书中的《童趣》比较阅读,谈谈它们的'异同。

  七、拓展延伸。

  这些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作家童年时的童真童趣,同学们,想一想你在童年时都做过哪些游戏?

  八、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九、作业。

  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写一篇短文,充分体现童趣。

《竹影》教案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A、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B、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C、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表现的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A、初读文,了解文大意。

  B、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C、查找有关的丰子恺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展示自己的风采。

  (外积累“惜时“的名句)

  二、导语: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向往,当然也会有小小的烦恼。那么,我们为这仰慕的名人,他们的童年生活你了解吗?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几篇这样的,谁能说给大家听一听?(例如:——)

  三、信息箱:

  请同学们谈谈你对丰子恺的了解。

  四、整体感知:(看谁说得棒)

  请同学们速读文,感知文大意。

  A、你认为哪些字容易读错?给大家提示一下。

  B、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文的内容。

  C、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D、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体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过渡语)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天真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于是,他们开始本能的画画,这一切,被一位具有深厚艺术功底的基本特征。让我们也来领略一下这种寓教于乐的匠心美。

  五、你品味到美了吗?

  再次浏览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并试着说明理由。(分组合作,每组选代表发言)

  (总结)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也让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

  六、比较鉴赏(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

《竹影》教案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年游戏中的艺术和美。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并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

  2、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熟悉文章内容,掌握字词,品味文章语言。

  3、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树立“生活中处处有美,但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的观点。

  4、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

  1、了解一些中国画的常识,领会国画的内在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2、鼓励并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设想】

  1、本文可通过学生自主地读、说、悟,教师恰当地引导、调控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师生共同体会童稚的活动中蕴含的艺术和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让学生觉得语文课不仅有语言的文学美,而且有画面的艺术美,体会学语文既是知识的获得过程,又是一种美的享受过程。

  3、本文充满了童趣,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教具学具安排】

  中国山水、人物画和西洋山水、人物画各一幅;录音机;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中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3、初步感受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

  【师生互动(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童年唱着快乐的歌儿离我们远去了,那一段段往事常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一幅幅美妙的画面。童年时我们常常和伙伴玩各种有趣的游戏,如用泥巴做房子,堆雪人,用柳条编笼子等等。当时,你是否想到这也是一种艺术上的创造呢?

  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腿黑身黑头头,灯下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影子)

  今天,让我们来欣赏一幅充满童真童趣的“中国画”──《竹影》。

  二、整体感知

  伴随轻音乐,学生先轻声朗读课文,再思考:课文题为“竹影”,它是以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事为主?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学生交流思考回答,教师明确:

  本文叙述了在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我们几个少年在水泥地上做充满童真、童趣的描竹影的游戏,以及爸爸给我们讲画画的知识,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三、合作、探究、交流

  1、作者: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自幼爱好美术,跟李叔同先生学习绘画、音乐。 1921年赴日学习音乐和美术。回国后,任上海一书店编辑,是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美术教授。解放后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中国画院、上海对外文化协会任职。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多以儿童为画面的主人公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他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等。这些作品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具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补充。)

  2、生字词注音、解释:

  学生自读,查工具书,小组内讨论和订正。(出示小黑板)

  ⑴ 读音:

  惬(qiè)意 水门汀(tīng) 蘸(zhàn)

  口头禅(chán) 参(cēn)差(cī)不齐

  ⑵ 词义: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又引申为有差别、不一致。

  3、品味赏析,体验童趣:

  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第1~3节),然后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朗读,师生共同提问题,共同评议:

  ⑴ 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 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

  明确: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差不齐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⑵ 本文中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哪一方面的内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中心?

  明确:中国画和西方画的区别。本文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⑶ 学生阅读课文第4~5节,教师当堂可出示同一题材的两种画,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的意思,了解中国画跟西洋画的不同。

  明确:所谓“符号”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内容,二是形式,关键是内容,而不在于形式。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表达两种审美方式的不同。

  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响到本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是文化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罗马一脉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表现在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中国画重写意,与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强调写意;而西洋画重写实,如同照相,也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

  四、比较阅读

  1、在上册书中,我们学过一篇文章,作者描述了自己童年时的许多有趣的事,文章的题目是什么?请说出它讲述了几件有趣的事?

  (学生答:《童趣》。文中将蚊子比作“群鹤舞于空中”、“鹤立云端”;“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我们来比较一下本文与《童趣》的异同。小组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概括明确:

  相同点:都表现了童真、童趣;都富有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不同点:《童》是文言,选取几件事,《竹》是现代文,一件事;《童》注重想象、联想,《竹》注重审美。

  2、教师小结:比较阅读是一种阅读的方法,通过对两篇文章主旨、选材、语言和手法的比较,对文章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希望同学们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并应用在平时的阅读中,提高自己的阅读鉴赏能力。

  五、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1、美学家朱光潜说:“模仿只是创造的始基。”现在假设有一个人站在一棵竹子前,要你来告诉他怎么画,你会说些什么?(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回答)

  要点:画出竹子美的姿态,活的神气。像我们闭目想象时见的一种神气。注意竹叶的方向、疏密、肥瘦,以及整个的形体。

  2、回忆童年,找寻乐趣: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和体验的 ?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3、欣赏延伸:

  ⑴ 名人与竹: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关于竹的诗文。(学生合作交流回答,教师适当提示。)

  例如:苏轼: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⑵ 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有一个小结;也有人说,竹──外强内干。你认为呢?请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感想。

  【本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学生回答)

  (艺术不是高不可攀的,它就蕴含在童年充满童稚的游戏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大语文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布置作业】

  1、多读课文,认真体验游戏活动中的艺术与美。

  2、练笔:你还能记起小时侯玩的游戏吗?联系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是否有类似的经历和体验?结合本文景物的描写特点,请用一二百字记下来。

《竹影》教案9

  学习目标:

  本文涉及到一些美术方面的知识,但的主旨并不局限于美术,而是富有童趣,并由竹影引发到其他如对孩子的引导、教育等。因此,学习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领会作者对绘画和生活有着怎样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加框字注音

  参差___、___ 收藏_ 惬意___ 口头禅___

  徘徊___、___ 弥漫___ 姿态___ 水门汀__

  二、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三、作者简介:

  四、整体感知:

  1、根据课题设问:影从何来?——”光”也。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写光的呢?以此引导学生阅读课文1、2小节。 重点领会:

  ①这两段写出了光的——? ②这两段写出了孩子对光的什么感情?

  2、除了1、2两节,还有哪里同样表明孩子们喜欢月光的`呢?引

  3、下面我们就来阅读这篇,读的时候注意整体感知的大意,想想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五、再读课文,交流感受: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一篇古文《童趣》,描写了小孩子眼中的奇特的世界。本文也是写孩子眼中的世界。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速度可以稍快些,看看文中的小伙伴在夏夜乘凉时都看了些什么?做了哪些富有童趣的事情?

  在这其中,你觉得最富有童趣的是哪些描写?为什么?其实每个人都有过童年,也有过充满童趣的心灵和思维,只是许多人在长大后就渐渐把童心丢失了。我们在童年时常常做游戏,用泥巴捏小动物,偷砖头垒房子,在墙壁、在地上到处画画……还可能因此被家长、老师责怪。其实这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有人在这个时候关心你、引导你,也许你就会有艺术上的发现,也许日后,你就会在这些方面有所成就。文中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很好的引导者。读一读中对父亲的描写,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父亲的善于引导,简要地作些评价。(主要有三处:)

  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指导,特别是引导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子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也许,这就是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大家的原因之

  六、研读探究:

  在阅读时要注意思考、质疑,想一想“作者到底想要说什么?”“为什么这样说?”“这样说对吗?”等等,这样进行阅读,才能真正获益。

  1, 思考题一:

  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为什么用“竹影”作为本文的标题,而不是“谈

  画”或者“童年趣事”?

  2, 思考题二:

  读完全文,请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说,中国画有什么特点?西洋画有什么

  特点?

  3、思考题三:

  你觉得竹子在中国画中,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神”?也就是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内在精神?

  4、题目“竹影”在全文有何作用?作者在本文中要表现的中心是什么?

《竹影》教案10

  教学目的: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4、艺术并非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对艺术创造的认识和体验。使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 本上。

  3、查找有关的丰子恺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竹图展示,导入 课文。

  同学们看过竹子吗?在晚上看过竹子吗?在有月光的晚上看过竹子吗?画过竹子吗?在水泥地上画过竹子吗?在有月光的晚上在水泥地上画过竹子吗?没有的话,现在画一画。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2、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3、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孩子们的游戏之中蕴藏着他们独特的“艺术”创造。

  三、语言品味,互动释疑。

  你品味到美了吗?

  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为什么? 此题让学生注意课文充满儿童情趣的描写,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认识。

  再次浏览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并试着说明理由。

  如: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

  四、合作探究,比较鉴赏。(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

  梳理父亲讲述的中国画特点及有关画家的一些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他们的学习愿望。

  梳理:(1)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2)颜色: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基点区别: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3)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 艺术解剖学)

  (4)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5)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五、体验拓展,走进童年。

  1、名人与竹: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2、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也有人说,竹——外强内干。你认为呢?请你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感想。

  3、竹之游戏:大家在童年时做过哪些跟竹有关的游戏?请用简洁的语言的叙说出来。

  六、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也让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

  2、课外延伸:

  ①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留心一下,想一想,你是否也在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创造,是否也有艺术上的发现呢? 此题意在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②写一段童年的往事。要求:跟竹有关,语言自然、清新,尽量表现童真、童趣。

  课外资料

  一、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二、儿童画(丰子恺)

  孩子们的袋里常常私藏着炭条,黄泥块,粉笔头,这是他们的画具。当大人们不注意的时候,他们便偷偷地取出这些画具来,在雪白的墙壁上,或光洁的窗门上,发挥他们的作品。大人们看见了,大发雷霆,说这是龌龊的,不公德的,不雅观的;于整洁和道德上、美感上都有害,非严禁不可。便一面设法销毁这些作品,一面喃喃咒骂它们的作者,又没收他们的画具。然而这种禁诫往往是无效的。过了几日,孩子们的袋里又有了那种画具,墙壁窗门上又有那种作品发表了。

  大人们的话说得不错,任意涂抹窗门墙壁,诚然是有害于整洁、道德及美感的。但当动手销毁的时候,倘得仔细将这些作品审视一下,而稍加考虑与设法,这种家庭的罪犯一定可以不禁自止,且可由此获得教导的良机。因为你倘仔细审视这种涂抹,便可知道这是儿童的绘画本能的发现,笔笔皆从小小的美术心中流出,幅幅皆是小小的感兴所寄托,使你不忍动手毁损,却要考虑培植这美术心与涵养这感兴的方法了。

  实际除了出于恶意的破坏心的乱涂之外,孩子们的壁画往往比学校里的美术科的图画成绩更富于艺术的价值。因为这是出于自动的,不勉强,不做作,始终伴着热烈的兴趣而描出。故其画往往情景新奇,大胆活泼,为大人们所见不到,描不出。不过这种画,不幸而触犯家庭的禁条,难得保存。稍上等的人家,琼楼玉宇一般的房栊内,壁上不许着一点污秽,这种画便绝不可见。贫家的屋子内稍稍可以见到。废寺,古庙,路亭的四壁,才是村童的美术的用武之地了。曾忆旅行中,入寺庙或路亭中坐憩片时,乘闲观赏壁上龙蛇,探寻其意趣,辨识其笔画,实有无穷的兴味。我常常想,若能专心探访研究这种绘画,一定可以真切地知道一地的儿童生活的实况,真切地理解儿童的心情。据我所见,最近乡村废寺的败壁上,已有飞机的出现了。其形好似一种巨大的怪鸟,互相争斗着。最初我尚不知其为飞机。数见之后,稍稍认识。后来听了一个村婆的话:“洋鬼子在那里煎出小孩子的油来造飞机,所以他有眼睛,会飞。”方始恍然,儿童把飞机画成这般的姿态,不是无因的。听了这话,看了这种画,而回忆近来常在天际飞鸣盘旋的那种东西的印象,正如那壁上的大鸟一般的怪物。校正那村婆的愚见,而用艺术的方法把飞机“活物化”为怪鸟,而设想其在天空中争斗的光景,这是何等有兴趣的儿童画题材!这样的画,在上海许多儿童画报上尚未见过,而在穷乡僻处的废寺败壁上先已发表着了。

  这点画心,倘得大人们的适当的指导与培养,使他们不必私藏炭条,黄泥块,与粉笔头,不必偷偷地在墙壁窗门上涂抹,而有特备的画具与公然的画权,其发展一定更有可观。同时艺术教育的前途定将有显著的进步。

《竹影》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领会课文描写所表现的童趣。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用儿歌《影子》导入,学生齐读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文章《竹影》。

  二、简介作者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自幼爱好美术,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1921年赴日学习音乐和美术。回国后,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明确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及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粗的生字注音:

  惬意(qiè) 水门汀(tīng) 参差不齐(cēn cī)

  撇(piě) 蘸(zhàn) 口头禅(chán)

  2、整体感知:

  ⑴ 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⑵ 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明确:本文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过渡: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他们感受了到美。

  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1、品味阅读: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

  2、体验童趣: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现在想起来很有趣味的。跟大家说一说。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体会了这篇课文中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这又让我们想起了上学期我们学习过的一篇文言文《童趣》,能不能记住,好我们来齐背第二自然段。

  五、深入阅读,感悟体会

  1、文章开头交代天气闷热的目的是什么?这让我们想起那篇课文,它的开头也是写闷热的天气,他们的目的'是否相同?给你什么启示?

  2、文中写道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来到很久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爸爸是怎样一个人?

  3、丰子恺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他的成长有影响吗?他后来之所以成就卓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六、拓展延伸,比较欣赏

  1、通过爸爸对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介绍,你认为此二者的区别有哪些?讨论一下,结合自己的认识,归纳一下。( 细读5、6自然段。)

  ⑴ 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

  ⑵ 颜色方面: 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 。

  ⑶ 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

  2、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基点区别 :

  ⑴ 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

  ⑵ 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

  ⑶ 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⑷ 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

  ⑸ 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

  3、师小结 :

  一次童稚的游戏,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七、总结全文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八、布置作业

  1、丰子恺的成功与其父的教育引导有关吗?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以如果我是家长为题写一篇随笔,畅谈自己的教育构想。

  2、细读课文第6自然段,归纳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然后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与美术课上完成一幅水彩画或一幅国画。

  【板书设计】

  丰子恺(画家、散文家)

  晚饭后,我和弟弟到屋后的院子乘凉。

  内容:在游戏中爸爸引导我们走进艺术殿堂。

  夜深人散,我欣赏竹画,心底升起对中国画的由衷爱意。

  中心: 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竹影》教案12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本文生字词。

  2、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3、掌握本文的主要人物活动,体会本文突出的童真、童趣。

  4、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

  教学重点:

1、文中“爸爸”的领路人作用

  2、本文主要人物活动

  教学难点:本文人物活动的分析以及童真、童趣的体现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在进入今天的新课之前,请大家猜一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打一事物)谜底(影子)。在这个世上不仅人类有影子,动物、植物以至于宇宙万物都有影子。我们曾学过“猴子捞月”的故事,讲的是月亮的影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课,讲的是《竹影》。(1分钟)

  二、 常识了解

  文学指:散文、小说、诗歌、剧本四大文学样式。

  艺术指: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竹影》是一篇散文,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散文的特点:散文的特点在于取材广泛,表现形式不拘一格,主题思想集中而又统一,这就是所谓的“形散神聚”。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是散文的又一特点。一篇优美的散文使人陶醉,这就是美的享受。下面让我们进入丰子恺的《竹影》这篇优美散文的学习,体会作者在全文中所表达的童真、童趣。(1分钟)

  三、 字词过关(3分钟)

  注音:Piě zhàn yōu qiè

  撇 蘸 幽暗 惬意

  chán cēn cī xiāo

  口头禅 参差不齐 萧萧

  tīng jiè pái huái

  水门汀 芥子园 徘 徊

  词语解释:

  惬意: 满意、称心、舒服。

  弥漫: 遍布。

  参差: 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包罗: 包括(指大范围)

  口头禅: 指经常挂在口头上的词句。

  徘徊: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四、知人论事(1分钟)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他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多以儿童为画面的主人公,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深受人们喜爱。(展示两张丰子恺的漫画)

  他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率真集》等。这些作品大多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五、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请同学们快速朗读(10分钟)课文,用一句最简洁的话概括文章内容。(2分钟)

  (我们在月光下看竹影,画竹影,听爸爸给我们讲解中国画的知识.)

  (二)请同学们填写下表(5分钟)(找学生回答)

  时间 一个夏天的晚上

  地点 我家屋后的院子里

  人物 “我”、弟弟、华明、爸爸

  人物活动 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画竹影、谈艺术

  (时间、地点在第一自然段。)

  (人物活动先由同学自己寻找,其他学生补充,最后教师补充。提示同学:人物活动可以从看和做两方面来寻找。文章中的人物看了什么,做了什么)

  (教师展示ppt。直接展示出人物活动。也可大致讲一下。)

  (三)课文题为“竹影”,它是以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找学生回答)(2分钟)

  明确:

  1、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2、 人物活动。

  (而且景物描写所占的篇幅较少。)

  (四)本文中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哪一方面的内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思想?(3分钟)

  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最后一自然段。作者在听过爸爸讲述中国画的知识后对吴昌硕的墨竹的体验。前文已经介绍过艺术包括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墨竹属于美术,是一种艺术,因此作者的感触应当是艺术的`体验。)

  本文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画竹影、谈艺术的人物活动以及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而这些人物活动正体现了儿童强烈的好奇、心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极强的模仿力。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五)文中写道“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来得很久了。”这句话中以及后来爸爸的表现,你觉得爸爸是个怎么样的人? (学生讨论,三分钟的时间讨论。前后左右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答案只是参考)(5分钟)

  (文中的“爸爸”是一个好爸爸,他随意、平和,尊重孩子的天性。爸爸对孩子描竹影的游戏是支持和鼓励的,爸爸善于保护孩子的童真、童趣,善于保护孩子的创造力。 “爸爸 ”是以艺术领路人的身份出现,他适时地利用孩子的游戏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爸爸的作用))

  (六)孩子们与父亲一同探讨中国画,哪句话最能体现西洋画和中国画的区别?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3分钟)

  (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

  照相是对事物真实的反映,

  符号是抽象地指称事物。(符号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内容,二是形式。关 键是内容,而不是形式。)

  由此可见出:

  中国画重写意,重神似,

  西洋画则重写实,重形似。

  (中国画和西洋画的欣赏)(2分钟)

  (七)课文写几个小伙伴看天看月看竹影,充满童趣.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 并说说好在哪里?

  用“————— 句好,好在 ———————————— ”这一句式评点。

  (温馨提示:可从某个词、句式、修辞、写法等方面进行品评。说得越多越好。)

  (八)作业:

  喜欢画画的,给童年生活画一幅画。

  擅长写作的,将童年生活写一篇文。

  爱好唱歌的,给童年生活写一首词。

  懂得写诗的,给童年生活写一首诗。

《竹影》教案13

  一、检查预习

  1、加点字注音并理解词义

  弥漫眼梢惬意汀蘸

  缕口头禅硕士参差不齐

  2、概括课文内容。

  二、整体感知,初步探究

  出示图片“竹影”,讨论:竹影是谁画的?

  思考:

  1、我们四个人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我们把月亮画的画——了一份。(填一词)

  2、在我们的资料中除描影外还有哪些复制图画或类似复制的方法?

  3、小结:描、印、放大、临摹都是复制的一种,不是创造。朗读黄全愈的一段话作为小结:黑板——学生的眼睛——经由学生的手把黑板上的样板“画”下来。由于没有“心”的参与,这只能是一个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

  可以说那是一个类似“复印”的过程。

  4、讨论:爸爸说我们这不是画竹,“不过好玩罢了”。学某类西洋画的人能把自然描摹到几乎一样,这是不是绘画呢?

  5、出示五幅西方油画,讨论西洋画的优缺点,并用丰子恺的话小结:描得像真的东西一样,顶多也只抵得一张照相,现在照相机很便宜,三五块钱也可以买一只。我们又何苦费许多宝贵的钟头来把自己的头脑造成一架只值三五块钱的照相机呢?

  三、生成新疑,深入探究

  1、讨论:描、印、放大、临摹、模仿大自然都不是真正的绘画,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在做这些事,他们做这些事有何得失?

  2、以下文字作为小结:

  A、胸中竹,并不是眼中之竹。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

  B、模仿只是创造的始基;没有做到这步功夫和做到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创造。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朱光潜。

  四、创设情境,体验感悟

  1、设若一个人已经完成了模仿阶段,现在他要真正的去创作,比如说他站在一丛竹前,现在要你来告诉他怎么画,你会说些什么?

  2、如果是丰子恺的父亲站在他面前,他会说些什么?

  3、出示郑板桥竹图与真竹照片,比较照片与图画的区别,讨论:郑板桥对竹作了哪些改动?他为何作此改动?

  4、竹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性格。文雅、清高、虚心、坚韧有许多诗人赞美它;当然,也有人爱唱反调,说:竹似伪君子,外坚中却空,根细好钻穴,腰柔善鞠躬假如现在站在竹丛前的人是你。绿、红、黑、黄眼前摆着无数颜料,你会选哪一种颜料?你会把竹画成什么样?

  五、作业

  把你心中所画的竹图写出来。

  【课堂实录】

  师:昨天大家都预习了《竹影》,现在我想检查一下大家预习得如何。(出示预习题)大家一起念。学生齐读:弥漫眼梢惬意汀蘸缕口头禅硕士参差不齐

  师:很好,第二题。谁来概括一下课文内容?

  一生: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我们在水泥地上画竹影。

  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俱全,很不错。不过这位同学还有补充。

  一生:我们在水泥地上画竹影,然后爸爸给我们讲画画的知识。

  师:非常好,这就十分全面了。现在我们来看看他们画的竹影。(出示图片“竹影”。)

  师:竹影是谁画的?

  一生:华明、丰子恺、丰子恺的弟弟、丰子恺的父亲。

  师:真的吗?

  教师用一块湿抹布在黑板上写一大大的“竹”字。然后请一学生上台用粉笔把这个字描一下。

  师:请大家看黑板,请问这个粉笔“竹”字是谁写的?

  一生:同学。

  另一生:老师。

  师:理由?

  一生:版权属于老师,同学只是依样画葫芦。

  师:说得好,我就这么问吧,如果这个字拍卖,卖了10000元,我拿多少,他拿多少?

  一生:你最少拿9500,他最多拿500,算苦劳。

  师:很好,那么请大家再思考一下,这竹影到底是谁画的?

  一生:是月亮画的。

  师:是月亮吗?月亮能发光吗?

  好几个学生一起叫道:是太阳!

  师:很好,竹影的真正作者是太阳,太阳借了月亮的手画的,现在我请大家思考“我们四个人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我们把月亮画的画——了一份。(填一词)”

《竹影》教案14

  【学习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3、学生查找丰子恺的漫画或散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儿歌《影子》导入,学生齐读儿歌:

  影子

  影子在前,

  影子在后,

  影子是个小黑狗,

  常常跟着我;

  影子在左,

  影子在右,

  影子是个好朋友,

  常常陪着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文章──《竹影》。(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1、小组内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漫画作品、散文;

  2、请同学在班上介绍丰子恺的情况,明确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及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⑴ 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及其注音。

  ⑵ 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讨论、明确中心:

  问题:本文中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哪一方面的内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四、探究交流

  1、再读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生动形象的描写,并试着说明理由。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找生动形象的描写句,并陈述理由。

  五、质疑问难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班上交流,共同解决。

  六、延伸拓展

  1、小结导入:本文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它与上学期所学的《童趣》一文相映成趣,下面请大家不妨回忆一下《童趣》。

  2、复习旧课,请同学背《童趣》,其他作评价、修正、补充。

  3、延伸拓展:

  ⑴ 述说一段童年往事,要求语言简洁,尽量表现童真、童趣,时间不超过2分钟。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述说,然后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

  ⑵ 讨论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⑶ 教师小结。

  七、巩固拓展

  1、丰子恺的成功与其父的教育引导有关吗?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以“如果我是家长”为题写一篇短文,畅谈自己的教育构想。

  2、细读课文第6段,归纳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然后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与美术课完成一幅水彩画或一幅国画。

  【课后记】

  本文充满了童趣,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进行思考;同时,也可以借助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生活中处处有美,但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的观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竹影》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竹影》教案设计。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大胆,对充满童稚的游戏有切身的体验和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往往忽视了游戏中蕴涵的艺术和美。让他们结合自身的实际体验,自主探究,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故确立了第一个教学目标。中西方艺术博大精深,学生了解一些它们的差异,可提高自身的审美观、价值观,从而提升人文素养。故确立了第二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难点:体会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

  1.收集整理有关作者的资料。

  2.师生共同制作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

  1.“语文课要给学生一点什么?”我认为应是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放飞,在向生活的拓展中,让学生得到人文的熏陶,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视听效果,采用“激趣——感知——品读——欣赏——迁移”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感观,让学生觉得语文课不仅有语言的文学美,而且有画面的艺术美,觉得上语文课既是知识的获得过程,又是一种美的享受过程。

  2.改变以往语文课知识的构建方式,由单纯的教师传授转变为师生双方参与的互动,营造师生间和谐、平等、民主的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地读、说、悟,教师恰当地引导、调控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合作交流学习中,师生共同体会童稚的活动中蕴含的艺术和美。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影子。)

  请同学们再来听首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每当我们唱起这样的儿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儿时的伙伴玩影子、玩各种有趣的游戏,从中获得了对生活的美好体验,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竹影》教案设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充满童稚的儿歌,更能激发他们对童年趣事的美好回忆,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本文的热情,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

  二、作者介绍

  (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生活创作的故事。)

  师:丰子恺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在绘画、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这些成就与他从小就爱在生活中去发现、思考是分不开的。下面,就让我们从阅读作者的文章开始,走近丰子恺。(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者,突破传统的.介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检验了课前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配以轻音乐,学生轻声朗读。学生回答有因难,教师可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以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品读课文作好铺垫。)

  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找到后在小组内朗读,然后教师点名朗读得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也可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来朗读。)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品读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引起共鸣,产生更多的火花,当学生有了心得之后,读相关的语段时感情就会充沛、真挚。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应鼓励、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拓展欣赏

  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多媒体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配音乐。)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一个很专一的理论,教师如果过多解释,反而会“越描越黑”。借助多媒体的视听效果,加以音乐的陪衬,学生凭借自身的审美力、想像力,去感悟艺术的美。同时,扩充艺术的欣赏内容,也增加了语文课的容量,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竹影》教案】相关文章:

竹影的教案01-23

《竹影》教案08-03

课文《竹影》教案09-08

《竹影》教案(15篇)11-03

《竹影》教案(汇编15篇)12-15

《竹影》教案(合集15篇)02-16

竹影语文教学教案08-26

竹影教学设计04-30

《竹影》教学设计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