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桥教案模板(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用的桥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快乐地演唱歌曲。
2、和谐地与同学合作演唱二声部合唱。
3、根据歌曲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
一、感受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1、在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水,有水的地方,就有桥。桥承载着人类的智慧,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人类文明的象征。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桥”这样一个单元,通过学习桥,了解人类丰富的`情感生活。先听一首以桥命名的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2、这是一首欢快的舞曲,音乐简短,曲调平易,节奏规整,适宜与舞蹈。
二、学唱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1、请学生学唱《在阿维翁大桥上》。
2、采取独唱、齐唱两种不同的演唱形式,分别演唱歌曲的第一段和第二段。鼓励学生出判断,哪一段采用齐唱比较好,哪一段采用独唱比较好。
三、合唱部分的学唱
1、教师板书低音声部的骨干音:
solsol|dodo|solsol|dodo|
solsol|dodo|solsol|mido|
教师演唱高声部曲谱,学生在高声部第二小节进入,轻声演唱低音声部骨干音。注意结束小结mi与sol三度音程的结合。
2、请部分学生演唱高声部曲谱,一部分学生演唱低声部曲谱,轻声合唱。高低声部分分别延长各自的歌词,轻声合唱。
四、听音乐,创编舞蹈
1、歌曲唱会之后,同音乐引导学生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发表个人的意见,展示个人的设计。
2、学生集体学习其中两个动作。
3、学生围坐一圈,请三、五个学生唱着歌曲邀请其他座位上的同学跳舞。
五、结束全课
教学反思:
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和谐的演唱二声部的旋律。
桥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1、用课堂乐器演奏《在阿维翁大桥上》。
2、欣赏歌曲《北京的桥》、《桥》。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课堂乐器演奏《在阿维翁大桥上》。
2、欣赏歌曲《北京的桥》《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复习上堂课学习的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二)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桥》。
(三)听乐曲《桥》,感受音乐的情绪。
1、这首歌曲描绘了水乡小桥的'特点,请同学们再听音乐回答,水乡的小桥有什么特点?歌曲采取什么音乐形式来表现?
2、歌曲以说话的口气,长短不一的节奏,舒展的音调,描绘了水乡小桥的特点。歌曲的第二段还是描写桥吗?如果不是,那么又歌唱了什么?
3、作曲家在第二段里歌唱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曲调和节奏与第一段有什么不同?作曲家为什么这样处理?
4、歌曲高潮安排在歌曲接近尾声处,请同学们跟着录音机学唱,体会体会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
(四)聆听歌曲《桥》,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桥。
1、在歌曲的背景下,说说同学们所知道的桥。
2、聆听歌曲《桥》,说说个描绘的桥在祖国的什么位置。
3、除了从歌词判断,我们还可以从歌曲曲调的特点来判断。
(五)初步感受歌曲《北京的桥》
1、歌曲《桥》具有什么地方特点?也许学生们无法判断,下面再来听一首歌曲,对比两首歌曲,听一听哪一首歌曲更像北方音乐,哪一首更像南方音乐。
2、听歌曲,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曲取一个什么曲名比较合适。
(六)欣赏歌曲
1、聆听《北京的桥》,感受歌曲的情绪,说说个基本情绪。
2、聆听音乐,根据歌曲情绪变化,说说歌曲分为几部分。
3、跟着录音机哼唱前奏、间奏、与尾声,说说这些伴唱部分在歌曲中表达了什么情绪和意境。
4、跟着录音机哼唱歌曲,说说歌曲主歌与副歌音乐有什么不同。
(七)比较《桥》《北京的桥》与《在阿维翁大桥上》三首歌曲的异同。
根据学生个人能力和理解,自由发挥,畅所欲言。
(八)用课堂乐器演奏《在阿维翁大桥上》
1、学生试着默弹歌曲曲谱。
2、唱歌词,用乐器伴奏。
3、请一部分学生唱歌一部分学生舞蹈,一部分学生演奏课堂乐器,集体表演。
桥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水乡外婆桥》。
2、了解赞美江南水乡的歌曲,激发学生对江南水乡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感知江南音乐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
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动一动
学生随着《水乡外婆桥》伴奏音乐,与教师一起律动进教室。
2、看一看
播放江南水乡风光片,学生边听歌曲《太湖美》边看画面。
3、猜一猜
师:片中的画面你熟悉吗?
4、议一议
师:你能描述片中城市的风光特点吗?
师:诗人就曾这样赞美江南美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二、感受体验 ,自主学习
1、学生跟着录音边哼歌曲旋律,边随老师律动,表现小船摇曳的动感,熟悉歌词、旋律。
师:江南好,江南美,江南水乡歌儿多。
播放歌曲录音作为范唱。
师:能说说此时水乡孩子的心情吗?
指导学生从歌词中找出表达孩子们快乐心情的句子,并有表情地读一读,感受歌词所描绘的美景。
师:让我们一起泛舟湖面,感受捕鱼网虾的快乐。
2、学唱歌曲
(1)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指导学生听辨歌曲中休止符的位置,感受歌曲前后乐段不同的情绪。
(2)学生设计一个动作加在休止符处,表现水乡孩子细腻、含蓄、羞答答的形象。让学生在反复听赏、感受中,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歌曲。
(3)歌曲处理。指导学生从力度、速度等方面,分组讨论对歌曲的处理意见。
三、歌表演。
结合歌曲,将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四、课堂小结
水乡是美的,生长在水乡的儿童是幸福的。我们自己的家乡同样很美,相信大家一定会为自己家乡感到自豪!在《水乡外婆桥》的歌声中,学生愉快地走出教室。
桥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第15课《古诗四首》之《山行》与《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诗义。
2、通过意象,感受诗情。
3、比较阅读,体验意境。
【课前准备】
搜集秋诗、秋词。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古诗以其凝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意境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富有意趣的对话空间。本课试图利用诗歌文本特点,搭建师生对话平台,引领学生走进诗人内心深处,进行一次充满情趣和美的`对话。
【教学流程】
一、诵秋感愁,渲染气氛。
师生交流秋诗、秋词,这些诗词中弥漫着一种较为普遍的悲秋情绪。学生写“愁”字,说说“愁”字上头为何是个“秋”字的理解,建立秋景与秋思之间的联系。
二、《枫桥夜泊》,品悲秋滋味。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2、展开想象:诗人是怎样通过景物来表现愁思的。大胆猜想:诗人为什么而愁。意象统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朗读感悟:情境描绘中朗读,诗歌朗读中悟境。
三、《山行》,悟秋色可爱。
1、描绘诗人眼中的秋色。
2、比:杜牧的心境跟张继是否一样。赏:欣赏红叶图片,谈感受,诵诗句。悟:从一、二两句诗中体悟诗人的爱秋情怀。
四、整合拓展,升华诗意。
1、同样处在深秋,同样不得志,为何心境会如此迥然相异。
2、假如杜牧遇上张继,会对张继说些什么。
3、补充一些爱秋诗,如,《赠刘景文》、《秋词二首》等。
桥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德育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献身科学的志向和严谨务实的精神。
知识点: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能力点: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意,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平实、准确、周密的特点;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在写作目的及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方法
1.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2.讨论法。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3.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文字资料。
教学设想
在教学中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点。这是说明文的灵魂,只有特点抓住了,明确了,才能把事物说明白;而说明方法则是为说明事物的特点而选择的。在本文中,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举典型实例,它在课文中占的比重大,说明作用显著,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说明文的本质特点,因此,应把对实例的分析放到重要位置,把实例与事物本质特征的关系讲明白。
学习说明文语言可以采取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语言来完成,也可以与略讲其他说明方法(如打比方)和学习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结合进行。
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解释“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由茅以升创作的《中国石拱桥》,了解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二、检查预习,解题。
1.注音:弧形、拱桥、陡坡、和谐、饮涧、匀称、桥墩、郦道元
2.解释词义和字义:惟妙惟肖、和谐、匀称、古朴、巧妙绝伦
以上两项可利用多媒体出示小或利用投影显示。
3.讨论课题。
(1)分析“中国石拱桥”的短语结构。
名词性偏正短语。
中心词—“桥”
几个定语—“中国”(的)、“石”材(的)、“拱”形(的)
连缀起来,是“中国的石材的拱形桥”。
(2)“拱”字释义。
拱形是一种什么形状?请用“拱”字组几个词。
――“拱”,本义是两手相合,上举以示敬意,如“拱手”,可组词:拱抱,拱卫,拱门,桥拱,斗拱等,取义引申“环绕”、“弧形”。“拱桥”,也是这样。
4.解题: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介绍桥的科技说明文。
请问:桥有哪几类?
――首先应明确分类标准。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建材分,有石材的木材的、钢材的;按形状分,有平形的、拱形的。这篇课文用三个定语对”桥”做了明确的限制。那么,这种“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个特点介绍给大家的,这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要搞清的两个重要问题。
三、点拨阅读
(一)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为了把事物说清楚,说明文特别讲究说明的顺序,这一点,我们在初一学《大自然的语言》等课文时已有了一些了解。现在同学们快速阅读,用三分钟时间找出各段讲的是什么事物,读时要用笔在课本上标注。
教师归纳。板书:
石拱桥:(1-2)中国石拱桥:古代状况(3-9)中国石拱桥:当代发展(10)
1.石拱桥的特点。
找一位同学朗读第1、2段,其他同学找出说明石拱桥特点的词语。
教师归纳。板书:
出现—较早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作者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可组织学生回答也可由教师点明,视时间而定)
—神话把虹比作桥,诗人把桥比作虹。桥虹互比,既说明了桥的形状,也说明了桥的优美。打比方是为了说明,有赞美之意,但语言简洁,适度得体。
“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既说明了石拱桥出现较早,更说明它结构坚固。
第1段说明石拱桥形式优美,第2段说明石拱桥结构坚固,体现了从外到内的写作顺序。“不但……而且……”递进关系,准确体现并强调了这一点。
2.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3段开始说明中国石拱桥。同学们划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看看,上两段提到的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中国石拱桥是不是也有,中国石拱桥又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教师归纳。板书:
悠久的历史—历史悠久
几乎到处都有—多而广
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多样杰出
从时间来看,中国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居领先地位。根据:(一)“悠久”更强调了时间早;(二)“旅人桥”“可能是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从形式、结构上看怎么样呢?这一段中对中国石拱桥用“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做了肯定,而且表明我们的石拱桥是“惊人”的桥中之杰。除此之处,我们中国的石拱桥还有数量多、分布广,有的宏大,有的小巧,形式多姿多彩的独到之处。可见,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赵州桥和卢沟桥就是这惊人杰作的代表。作者通过对这两座桥的介绍更好的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中国石拱桥的杰作之—赵州桥。
文章在4、5两段对赵州桥做了介绍。在阅读中标注有关语句,看看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看看哪些是石拱桥共有的,哪些是赵州桥独具的杰出之处?
教师归纳。板书:
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是中国石拱桥中惊人的杰作一,它具有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对这一点,文章在第4段中先做了总体介绍。“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说明了出现早,“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说明了它的坚固及美观。同时,赵州桥又有它独具的特色,的确不愧为惊人的杰作。
第5段桥的长、宽数据,表明它惊人的雄伟。接着指出它设计科学,技术巧妙,这是从总体上介绍赵州桥杰出的原因。下面从四个方面具体说明它的科学与巧妙。同学们应注意,每个方面都不只介绍了特点,而且说明了这样设计施工的原理。这正是说明文的特点:就事物及其道理做解说。
①一个“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当时世界之最的大拱,怎么保证交通便利?
—赵州桥的设计者打破常规,将桥洞做成弓形,桥面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可以说的确巧妙。
②这样一座大桥,又是独拱桥,用石材多,对两岸桥基压力会很大,怎么办?
—汛期河水暴涨,会对桥身猛烈冲击,怎么办?设计者创造性设计,拱上加拱,不但一举两得,而且收到了美观的奇效,不愧巧妙绝伦。
③桥如此长,如此宽,怎样保证它的坚固?怎样便于施工?
—设计者匠心独运,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弧形桥洞,真是制造奇特。
④除了结构奇巧之外,赵州桥的形式也匀称美观,同四周的景色配合和谐,艺术价值也是不朽的。
值得注意的,还有:作者前引张嘉贞的话说明桥的构造奇特,后引张鷟的话说明桥的形式美观,最后点明赵州桥是以李春为代表的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先总后分再总,把赵州桥的特点介绍得清清楚楚。
四、课堂小结
赵州桥独具的特点有力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赵州桥是位于洨河上的独拱石桥,接下来,文章又举出了永定河上的多拱石桥卢沟桥,这就印证了中国石拱桥数量多、分布广,形式多样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1.思考:赵州桥的独具特点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什么关系?
2.完成练习一、二(其中卢沟桥的一部分作为预习,先不填入表格,但要在课文上标注。)
3.预习、思考三、四、五。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说说赵州桥的独具特点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之间的关系。
2.说说卢沟桥的特点。
二、导读新课
1、中国石拱桥的又一杰作――卢沟桥。
卢沟桥是中国石拱桥又一个惊人的杰作,已经请同学们做了预习,现在我们讨论一下,卢沟桥与赵州桥有哪些异同。
—地点,在永定河上,永定河是比洨河更宽的大河。
—时间,比赵州桥晚些,但距今也已八百多年,称得上历史悠久。
—桥比赵州桥长得多,略窄。桥面更平坦。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卢沟桥是联拱石桥,它是靠石砌桥墩联成整体抵御洪水的。
—它也很美观,尤其是柱头上千态万状的石狮子别具特色。
—卢沟桥在中外都享有盛誉,并且是抗日战争的纪念地。
归纳、板书:
上节课我们总结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除了具有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出现较早,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特点之外,还只有历史悠久,数量多、分布广、多样杰出的更突出的特点。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典型实例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些特点。其中,文章介绍得最充分的是它们的杰出:巧妙、奇特和精美,因为这方面最能说明中国石拱桥在结构坚固、形式优美方面的突出成就。说明事物时如何选择实例,如何运用实例,这篇课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2、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指名朗读第9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标注、归纳,原因有几个,是什么?
—原因有三:首先,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赵州桥、卢沟桥正是杰出代表);再其次,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三条中第一条是最重要的,因为人民的勤劳智慧,才可能利用丰富的石料,才可能发扬优良的传统。
3、中国石拱桥现代的发展。
齐读第10段。思考: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呢?
—长虹大桥,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拱长一百一十二点五米,是赵州桥的三倍。双曲拱桥,世界上仅有,全国造了总长20余万米,最长一孔一百五十米。这种钢筋混凝土拱桥继承发展了石拱桥的传统。
这种新发展,新成就,是因为一条新原因: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
4、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严密。
讨论课后练习,教师归纳。
这篇说明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把中国石拱桥介绍得清清楚楚,是和它出色的运用了说明文语言分不开的。有四个方面值得同学们体会学习。
(1)语言平实简洁,描写有度。
这篇课文与《辞海》条目属同一文体,只是进一步说明了卢沟桥这种结构的原因。这篇课文也有描写,但是很适度。例如第1段把桥比作虹,是为了说明桥的弧形形状,赞美之情暗蓄其中。
说明卢沟桥的石狮,做了描写,体现了感情,但并没有纵情写下去,而是适度收止。说到卢沟桥是抗战圣地只有三句话:一句说明纪念意义,一句说明战争发生时间、性质,一句说明反侵略战争的领导者和它的结果,言简意赅。
(2)运用说明方法,目的明确。
文章为了准确、生动的说明事物,往往要用各种说明方法。同学们要注意体会,运用哪种说明方法,目的都是介绍有关知识,说明事物特点。
引用古籍—“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知其所以为’。”
列举数字—“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
使用比喻—“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加以描述—“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进行解说—“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十一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正是这些平实准确严密的说明语言,达到了说而明的效果。
(3)精心推敲词语,讲究分寸。
有些词语十分确切肯定,如列举的时间、数据,又如对某些时间、程度的限制;有些词语则表示着一种估计。无论哪一种,目的只有一个:说明准确;依据只有一个:符合实际。
例如,说到“旅人桥”,在“石拱桥”前用了“可能”(表示估计)“有记载”(做了限定)“最早”(在估计、限定后对时间做了肯定的限定)三个定语,说明得一清二楚。又如,对赵州桥的说明用了这样两个定语:“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其中第二个定语说明了赵州桥历史悠久,但它只有在第一个定语限定之下才是准确的。“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到处都有”体现“数量多、分布广”,但只有在“几乎”的限定之下才符合实际,才准确。卢沟桥“每个石拱长度不一”,是核实了十一个石拱长度之后的结论。曾有学生就此事向茅以升询问,茅以升回信一一列举了十一个石拱的长度,的确无一相同。看似平易的一句话,却体现着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说明文语言这方面的要求,在这篇课文中特别体现在定语、状语和补语的运用上,同学们可注意体会。
4.注意词句顺序,周密合理。
先写形式,是桥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感性认识。结构坚固,是对桥的进一步理解,亦即理性认识。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而不是并列的。“不但……而且……”,体现着一个合理的顺序,不能删掉,它联结的内容次序也不能颠倒。
肩上小拱是赵州桥首创的主要特点,最能说明赵州桥的巧妙奇特,而拱圈也见于其他拱桥,比起肩上小拱相对是次要的。
先总说赵州桥外形和设计施工的特点,再分四点具体说明,先总后分,给人清晰印象。又如,说明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用“首先”“其次”“再其次”,表示分项说明,由人到物,由主到次,顺序合理,标示清晰。
三、课堂小结
在同学们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1.本文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和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2.本文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特点,并分析了原因,介绍了发展状况。
3.本文在说明语言的运用上非常出色:简洁、平实、准确、周密。语言风格与记叙文不同。
四、布置作业
1.请理清关于赵州桥、卢沟桥的文字的说明顺序。
2.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的数据。
3.揣摩语言。
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加粗的词“石拱桥”“桥”“拱桥”能否替换?为什么?)
—不能互换。因为课文是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所以第一句紧扣题目,使用“石拱桥”的概念。远古时候,人们只能以神话的形式认识世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这里只能用“桥”,才能跟“神话”相照应。至于“把拱桥比作虹”则紧扣“拱桥”桥洞呈弧形的特点。
②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比较”一词,去掉行吗?)
—“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
③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不但”“而且”能否删去?”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能否调整顺序?)
—“不但”“而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并列关系。先说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并且对于桥来说,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调整顺序。
④《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加粗的词能否去掉?)
—“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
⑤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去掉行吗?)
—“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
⑥(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⑦A.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B.卢沟桥宽约8米(两句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两句对比,可以发现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一座50多米长的赵州桥,能精确到0.01米,这是多么准确的说明。“约”表示卢沟桥的桥宽不是刚好8米,这表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
学生朗读句子,思考、体会,同桌之间交流。教师点化: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综观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二字。
学生找语言准确、严密的例子在班上交流。
附:板书设计
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出现-较早
石拱桥的特点 形式-优美
中国石拱桥 结构-坚固
的特点 多而广、历史悠久 、多样杰出(赵州桥、卢沟桥等)
说明文语言特点:
(1)语言平实简洁,描写有度
(2)运用说明方法,目的明确
(3)精心推敲词语,讲究分寸
活动与探究
1、课后写练
(1)我们的生活,桥梁无处不在。你走过的一些桥,也许只是“步石”桥、独木桥,也可能是高大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桥,可能已经有些年头,也可能新修建不久。不管怎样,它们都各有作用,在构造及建筑材料上各有特色,请仔细观察它们,并了解、搜集有关它们的修建情况等资料,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介绍性文字,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一座熟悉的桥梁。
提示:要求写成说明性的文章,不要在有关桥的故事、对桥的感情的抒发上多费笔墨,语言应简明、准确。
(2)请以“我家乡的××桥”为题,写两篇不同体裁的文章:一篇写成记叙文,一篇写成说明文。
(3)“桥”可能是联系我和你,你和他,他和我的纽带,也可能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桥梁,请以“沟通”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继往开来
设想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画出来,先分组交流,然后每组推选一位代表面向全班汇报。
桥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3.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意思;能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谁还记得《南京长江大桥》这篇课文是怎样介绍这座大桥的?指名说说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特点。
(南京长江大桥有9个大桥墩,22孔引桥,大桥分两层。底层是铁路,铺双轨。上层是公路,两侧是人行道。)
这座现代化的桥梁是1968年建成通车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介绍我国古代的石桥,名叫赵州桥。
板书:赵州桥
2.指导预习。
(1)读课题。注童读准zhàozhōu这两个翘舌音。
(2)轻声读课文。拼读生字音节,联系上下文想想新词的意思。(3)用部首查字法查“创、固、慧、遣”等字。
3检查预习。
(1)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意思。(2)指名回答结果。(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4.指导学习第l自然段。
(1)阅读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2)指名读第1自然段,教师在图上指出赵州桥的位置。
(3)课文是围绕哪个重点词语来叙述的?(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4)说说“世界闻名”的章思。跟这个重点词语有关的词语还有哪些?(“隋朝”“已经有1300多年了”)
小结:以上这些词语是赵州桥“世界闻名”的原因之一。
5.练习作业。
(1)抄写生字。重点指导“减、慧”书写的间架结构。注意“减”字的偏旁是两点,“慧”字上面部分中间不要加竖。
(2)完成作业本1、2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2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知道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3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中的重点词句是什么?(“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
(2)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5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桥面又长又宽);第1句写了什么?(全都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第3句写什么?(写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第4句写什么?{这一句揭示了“这种设计”的作用};第5句写什么?(点明了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是一个创举”)
教师小结:因为“这种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是世界建桥史上从未有过的,所以说它“是一个创举”。
4.完成作业本第5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并成-句话。
3.知道赶州桥世界闻名,它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而自豪。
(二)教学过程
1.听写生字词语,写好后同桌同学互批.有错误的进行订正。
2.读第3自然段.让学生划出这段的重点词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3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这一句起了什么作用?(这一句是承上启下,引出了赵州桥建筑的又一特点:美观)第2、3句写了什么?(第2、第3句是以“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来具体说明它的“美观”)第2句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列举了一些龙的图案,具体说明桥的“美观”。
启发学生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的意思来写的.怎样写出桥的美观。根据重点词句让学生说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童思。
3.读第4自然段。
板书:宝贵的历史遗产
讨论:联系上面3个自然段,说说什么地方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才干,哪里告诉我们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设计独特,坚固、美观,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建桥年代久远,至今已有1300多年。这是前人留下的,所以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4.重点指导“不但......而且......”关联词语的运用。
5.教师总结:赵州桥不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且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6,完成《作业本》3、4、6题。
桥教案 篇7
【内容简析】
卢沟桥是一座闻名世界的桥梁,历史久远,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同时,它是著名的“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本文作者通过朴实的语言,具体形象地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充满着骄傲和自豪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不仅是在介绍卢沟桥,赞美卢沟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赞美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设计理念】
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层层深入,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有机结合,把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感悟、品味结合起来,把发展语言和思维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体会、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
2、有关卢沟桥的图片、录象或光盘等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围绕课题,初步感知。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展示、交流:你知道的有关卢沟桥的知识有多少?
3、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3)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四、读词写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书写练习。
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卢沟桥郊区反抗平坦纪念馆完好无损姿态各异。
2、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二、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1、自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每年7月7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
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最佳答案。
3、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细读思考:
(1)课文是怎样写卢沟桥设计科学的?画出课文中的具体数字,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说说你是怎样读懂卢沟桥“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这句话的?你从中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3)这一段(第二自然段)段首的一句“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与后面讲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2、交流、品读。
(1)写卢沟桥设计科学,主要运用了数字表达的方法和举例说明的方法,体现了卢沟桥气魄的雄伟,设计的合理科学;
(2)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号,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
(3)“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是这句话的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关系。
四、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收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桥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一、在复习上单元“知识课文”《描写和说明》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描写和说明的区别,以及说明文的描写主要是起具体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二、初步懂得并学习抓住事物特点,举出代表性例子,按照一定顺序说明事物;
三、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杰出成就和解放后的新创造、新发展,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精神和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四、除课文常规字词教学外,利用学过的“字法”知识分辨本课“思考和练习”四中举出的十组形近字(我们实验班学生在初中一年级时已学完我们自编的《字法教程》)。
附:本处所说的“思考和练习”四是修订以前的课本的练习题,原题如下:
先给下边这些字注音,再说说每组里的两个字在形体上和意义上有什么差别。
拱烘赏尝堤提崇祟损捐陡徒载裁砌彻谐楷端瑞
课时安排
根据学生水平,可用二至三课时。一般地说,“预习见疑”可占用半课时;“质询研讨”可占用一课时;“巩固深化”可占用半课时。(“预习见疑”和“巩固深化”可占用部分课外时间。)但由于学生水平差异较大,所以教学内容可以有所增减,课时安排也应酌情加以改变。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主体部分──课堂教学:
一、预习见疑
1.复习上单元“知识短文”《描写和说明》,并用四句话,说出这篇“知识短文”的最主要的意思;然后利用学得的知识分析下面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异同:
①究其实这还不是最深的春色。且请看那一树,齐着华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这就是有名的茶花。不见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的妙处的。(节选自《茶花赋》)
②茶花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花木之一。它的枝叶四季常绿,花形大,色彩鲜艳。茶花的品种较多,全世界有一百多种。它的开花期比一般花卉为长。由于茶花是在天寒地冻时绽蕾吐艳的,所以它与耐寒的“迎春”“梅花”“水仙”一起,被称为“花中四友”。每当辞旧迎新的日子,它植株矫健,枝叶繁茂,花团锦簇,鲜艳夺目,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生机和盎然的春意,因而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节选自贺永清的《茶花》,可抄在一张大纸上向学生揭示。)
〔这一题,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弄清什么是描写、什么是说明以及描写在记叙文和说明文中的不同目的和作用,为学习本单元和下单元的说明文,打好基础。是由“温故”向“知新”过渡。〕
2.不看本课课文(已经看过的',思想上尽量摆脱本课课文的影响),而以“中国石拱桥”为题独立地打一篇说明文的“腹稿”,主要是“搭架子”,就是考虑好这篇说明文的组织结构。可以写出简略的或较详的提纲,也可以不写。打腹稿时,应认真思考并慎重选择:
①怎样开头?
甲、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说到中国的石拱桥;
乙、先说一般的石拱桥,再说到特殊的石拱桥──中国的石拱桥;
丙、先说一般的桥,再说石拱桥,然后再说中国的石拱桥;
丁、先说神话中的天河上的“鹊桥”,然后再说人间的桥、石拱桥,进而说到中国的石拱桥。
戊、其他。
②怎样写正文?
甲、按怎样顺序介绍中国的石拱桥?A、先举出具体的桥例,然后再加以概括说明;B、先做概括说明,然后再举出具体桥例;C、边举例边概括,或者边概括边举例。
乙、你准备举哪些桥做主要例子?A、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或玉带桥;B、苏州的枫桥或宝带桥;C、河北赵县的赵州桥;D、北京永定河上的卢沟桥;E、一九六一年云南省建成的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长虹大桥;F、你所熟悉的其他石拱桥。
丙、把说明的重点放在哪里?
丁、除了对中国石拱桥本身做介绍说明之外,是否还想说些与石拱桥有关的事情或问题?
③怎样写结尾?
甲、以赞美我国石拱桥作结;
乙、以介绍我国在修建石拱桥方面的发展和创造作结;
丙、以展望我国乃至世界的桥梁事业的未来作结;
丁、以其他方式作结。
腹稿打好后(或写出提纲后),再精心默读本课课文,并用自己的构思同课文相比较,着眼于组织结构,分辨优劣。(如果自己的构思有优于课文的地方,也要敢于肯定,但要能说出理由来。)
3.在精心默读本课课文的同时,利用工具书、课文注释和在初一时学过的“字法”知识,解决生字新词问题,并且记出自己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
〔“预习见疑”这一步骤,可考虑一部分在课外进行,一部分在课内进行。〕
二、质询研讨
1.就本课文的组织结构(以说明的顺序和重点为主),组织课堂问答(可以生问师答、师问生答、生问生答):
①就全篇的大层次来看,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参考答案及板书】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几乎到处都有、大小不一、形式多样)中国石拱桥的典型杰作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独特原因解放后我国石拱桥的创造性发展。
②就举出的两个典型桥例的小层次来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参考答案】
赵州桥桥址和历史──地理位置、建造年代、解放后彻底整修。
桥的结构特点──长度、宽度、由于设计科学和施工巧妙而形成的四大特点(大拱,小拱,拱圈,桥身与石栏、石板和四周景色的配合)。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
卢沟桥桥址和历史──地理位置、修建年代。
桥的结构特点──长度、宽度、多拱相联及其坚固性、栏柱上石刻狮子。
中外人士对桥的推崇、称赞。
抗日战争的历史见证。
③全文共十个自然段,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文字就占了五段。介绍中国石拱桥,为什么把对这两个桥的介绍作为突出重点?介绍了赵州桥,为什么还要介绍卢沟桥?介绍这两座桥时,为什么先赵州而后芦沟?
【参考答案】举出这两个典型桥例加以重点介绍,可以令人信服地证明中国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几乎到处都有”和“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的杰作”。赵州桥是独拱的石桥,卢沟桥是联拱的石桥,代表了中国石拱桥两种基本类型,所以有必要并举。赵州桥历史更悠久(比卢沟桥早建五百八十多年),而且“大拱背小拱”的结构设计更加巧妙奇特,对当代造拱桥影响也更大(有人说,现在是“无桥不‘赵州’”),所以先予介绍。(茅老非常重视赵州桥,1984年来邢台市参加郭守敬纪念馆奠基仪式时,还特意又一次去看了赵州桥。)
2.用“速读法”阅读对比型参读文章另一篇《中国的石拱桥》(根据有关资料组合而成),然后再从语言表达着眼,朗读或默读课文;读毕,按小组(或小小组)就课文的语言表达(以语言的简明、准确和表达方式的适当为主)展开讨论(可同参读文章做必要的对比);教者巡回指导并在讨论后做简要结论。
桥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乱哄哄,跌跌撞撞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课文中描写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老汉的优秀品质
学习重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老汉的优秀品质,体会课文中的表达特点。
学习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道理
预学案
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识记6个生字。
放肆 揪出 瞪了一眼 搀扶 祭奠
2.结合工具书并结合全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咆哮 放肆 呻吟 势不可当 狞笑 拥戴 祭奠 跌跌撞撞
3.流利朗读5遍课文,不错字,不漏字,不改字。
4.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主要人物是谁?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
5.提出不懂的问题或值得探究的问题。
自主合作探究:
1.读课文,划出描写洪水的句子,并在小组内汇报交流。
2.读课文,找到描写老汉的句子,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情。
师生共学:
1.小组汇报找到的句子,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其他小组提出质疑,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
3.总结: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4.创设情境,用桥赞美老汉。
拓展延伸:
此时此刻,看着伤心欲绝的老汉的妻子,你想如何安慰她?
推荐阅读:
人世间最美好的是真情,让我们怀着对人间真情的向往,去阅读《语文精品读物》中的《一碗牛肉面》,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动。
桥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老支书果决地指挥一百多村民逃生的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悟”这两种简单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好品质,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支书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2.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3.理解文章的题目蕴含的深意。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桥》。(ppt)
2.就在黎明的时候,这座木桥边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ppt)
3.学生汇报。
(二)讲授新课
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把它划下来。(学生交流)课件出示:(ppt)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5.请同学用心读一读这几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及可怕。)
6.多么可怕的洪水啊!从这几句话,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当时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到第三自然段。(ppt)
7.就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人们都在惊恐、慌乱地逃生,他们有没有出路?
生: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一座窄窄的木桥。
师:此时的木桥便成了什么?
生:生命桥、唯一的道路
(三)品味语言文字,感受老汉光辉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1.过渡:洪水在狞笑,死亡在逼近,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生命桥奔去。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一个重要的人物出现了,他是谁?他与人们有什么不同?请大家默读课文第7~13自然段,画出描写老汉的语句,然后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
(1)镇定的`老汉
A.“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ppt)
a.一个“盯”字,表现出老汉在思索对策,想办法让人么尽快逃离。
b.理解“他像一座山”。
“山”给人的感觉是伟岸、高大、稳重,老汉没有伟岸的身材,他的镇定给人山一般的感觉。(读出一个镇定的老汉!)
人们依赖老汉,他是人们心中的靠山啊!所以说──(再读)
B.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ppt)
从这段话中,你有什么发现?
“党员排在后边”,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让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
老汉他的镇定扭转当时危险的形势,最终人们是怎样过桥的。
(生读句子”一百多号人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体会“依次”。)(ppt)
(2)忘我的老汉
a.人们纷纷逃向了生的彼岸,只有老汉坚守在桥边指挥。他有没机会先过桥?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相机板书:忠于职责舍己为人)这是一个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一心想着他人的老汉啊!
(3)无私的老汉
同学们,老汉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小伙子)请你们认真默读14-22自然段,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
划好了吗?老师把他们相关的几个自然段打在屏幕上。请你们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矛盾的地方吗?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ppt)
这一“揪”是把小伙子从哪里揪到哪里?老汉犹豫了吗?哪几个词可以看出?(突然,冲)老汉揪得像大山一样果断来,一起果断地读读。
后来,老汉与“揪”相反的动作是“推”。这一“推”,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
这一“瞪”,是小伙子对老汉的不满,不情愿。可是后来这一“推”,又是那么心甘情愿地把生的希望让给老汉。
矛盾之处【老汉:揪——推;小伙子:瞪——推】
2.老汉和小伙子,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请同学们读最后4个自然段,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2)生默读,谈感想。
3.课文的写作特点
课文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使人们读完后才恍然大悟,这样的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本文的写作特点:
a.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
b.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c.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4.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老支书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五、以诗结课,升华情感
是啊,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他像一座山,一座镇定、威严的大山,作为一名父亲,还是一座大山,父爱如山!为了表达对老汉的敬意和怀念。老师准备了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深情朗诵!(ppt)
一座山
我不知道
你的姓,你的名
但我知道
你有一个动人的称呼——老汉!
哦,老汉!
你是一座山
一座镇定的山
征服了肆虐(nüè)的洪水
一座刚毅的山
抵挡了可怕的灾难
更是一座深情的山
留下了高贵的人格
哦,老汉!
你将牢牢驻留在我们心间
永远,永远!
六、小练笔
同学们,你们听风呜咽着,云低垂着,满面泪痕的老太太在别人的搀扶下来祭奠他最心爱的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获救的村民都来了,默默地站在老汉的墓碑前思绪万千,假如你是一个获救的村民,你会对老汉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版块比较鲜明,分为三部分:
一、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品读,感受洪水的凶猛;
二、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品读,体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汉;
三、感情升华,体会老汉的伟大和无私,和老汉、村民情景交融。
在品读句子的时候,着重让学生读,在读中感悟,通过朗读指导,入情入境,和作者对话,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在课堂上我比较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因为学生能读好这句话,就说明他投入到了文章的情境中,对文章的理解比较深刻了。在对句子分析的时候,课堂的一个学生说从“老汉沙哑地喊话”中,“沙哑”这个词让他感受到老汉是个很有责任心的人,是啊,也许老汉的声音原本不是沙哑的呢,是因为担心民众的安全,一遍又一遍地喊话,才变沙哑的,在备课的时候,这个词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可是学生注意到了,这是个令我很惊喜的课堂生成,说明学生在思考,在领悟!上完这节课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准确恰当,没有精彩的评价语;让学生合作学习这一块做得不够好等等,一次次的总结,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希望下次能更上一层楼!
【桥教案】相关文章:
《桥》教案04-04
《桥》的教案02-26
《桥》优秀教案09-08
关于的桥教案03-24
《象鼻桥》教案03-29
象鼻桥教案03-29
美丽的桥教案03-17
大班桥教案03-31
奇妙的桥教案03-30
关于桥的教案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