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案范文(通用14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案范文(通用1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案范文(通用14篇)1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
在阅读中体验诗歌丰富的想象力和奔放的写作气势。
2.知识目标
了解李白,了解李白诗歌的深远影响和益处。
3.情感目标
熟悉诗人的写作情绪,理解诗歌中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重点和难点
1.欣赏宏伟而不可预测的梦想和深刻的意义。
2.了解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学习李白独立自主的个性。
学时安排3学时
教学过程
一、开课
有这样一副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建安骨、骄傲、青莲居、降仙。请问:这副对联上写的是谁?(李白)
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专题。李白是我们的老朋友。李白叫太白,叫青莲僧。他是唐代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诗圣”的杜甫,是唐代诗坛的孪生星座。
二、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清廉居民,盛唐诗人,是中国古代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的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一般发生在唐玄宗开元、天宝的40多年。历史上,这一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是唐代最繁荣的时期。他以“救民”、“安邦”的政治思想,希望有所作为。天宝二年,唐玄宗在朋友吴云的推荐下,将李白召入长安,供奉翰林(皇帝的文官),当时他四十二岁。李白被叫到北京。他想用这个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让自己与众不同。然而,他很不高兴。玄宗只给了他一个闲散的仆人的位置,并没有给他一个很高的位置。此外,他很自豪,拒绝与政要分享。他还冒犯了显要人物,因为他命令玄宗最喜欢的高丽诗在喝醉时脱下靴子。就连玄宗也没有好好对待他。只在长安住了一年多,他就拿到了钱回来,他从布衣做起国王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他的政治失败使他非常沮丧,使他看到封建统治者的放荡和腐败。在被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天宝四年(745年),李白准备从东鲁(现在的山东)南下到吴越(现在的江苏南部),并写了这首诗来向他的朋友证明他的感情。
晚年,他住在长江以南。61岁的时候,我听说太尉李光碧率领一支大军出城与安石叛军作战。他也北上准备杀敌。他在路上因病返回。第二年,他病逝于叔叔当涂(现安徽)县长李阳兵的住所。
李白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诗人。他渴望葡萄酒;天子不能上船;他的作文一旦他把龙巾擦干净,御史汤匙、妃嫔捧砚,勒克斯脱下靴子他在五山寻仙,在山河中游荡,甚至他的生与死都被魔法玷污了。据说,他的母亲“梦见了永生耿星的诞生”,并说他的死是“酒后捉月,沉入水中”。在人们心中,李白没有死,而是追求他喜欢的月亮。李白的诗歌自然而意味深长,雄伟典雅,充满了非凡的浪漫情怀。
杜甫:当笔落下时,它惊动了风雨,这首诗就变成了一场为鬼神呐喊。
韩愈;李杜的文章正如火如荼
三、解决问题
诵读原本指诵读,即写诗。后来,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它变成了一种乐府宋体“告别”的意思是离开这首诗,在离开之前向朋友道别。所以整个主题的意义就是用奶奶的梦游诗向你的朋友说再见。梦游是通过“说再见”来证明你的态度和意图是真实的。另一个名字是“梦游天目山永别东路诸侯”。
从唐代开始,古诗分为“古体”和“现代体”。在唐代,新格律诗被称为现代体诗,唐以前产生的格律限制较少的诗歌被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使用了唐人的说法。在天堂梦游和唱再见是一首古诗。
四字、字、音
天目、颍州、山西、泸水、丹丹、霹雳、石番、红染、清明、心悸、鼓瑟、觉世、天台、玉天目、谢公楼、尹延泉、李申林、栾归
五、鉴赏第一节
1.共同阅读并思考:
①前四首诗写了什么?既然它的名字叫“梦游奶奶”,为什么要从瀛洲来写呢?
清晰:写下天目山的神秘和模糊。
与瀛洲相见奶奶(档案描述)。天目山和传说中的瀛洲一样神秘美丽。然而,瀛洲的“信仰很难找到”让人害羞,而天目的“或可见”则成为一种强烈的诱惑。因此,以瀛洲来衬托天目,以空来衬托现实,不仅给天目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美丽的面纱,也让作者想起了去天目的想法。
②最后四首诗是怎么说的?使用什么方法?
清楚:写下巍峨雄伟的天目山。
比较和对比。五岳和天台衬托出了天目的.雄伟和巍峨,这进一步提醒了作者去天目的强烈愿望。
使用以下词语天姥横穿天际,拔出五岳盖赤城来说明它无与伦比的高度。以屋顶为衬托,他说屋顶有“18000英尺高”,但在奶奶面前它看起来很短,好像他想在她脚下鞠躬。如此雄伟的天目山,如此美丽的自然,怎能不引起诗人梦游的念头?
2. 小结:
大意
这一部分总是写天目山的巍峨、雄伟和神奇,这就是梦想的原因。
六欣赏第二节(结合多媒体)
第二节是这首诗的主体部分。它可以分为五个层次:梦幻山西、木屐攀岩、夜景、神仙洞和梦幻消失。请总结一下风景的特点和李白心情的变化。
(1)梦见山西:宁静
据越人介绍,我想在吴越梦游,一夜飞越月湖。湖光和月光照在我的身上,把我送到美丽的山西。谢凌云居住的地方至今仍在,清澈的溪水潺潺,人猿的叫声凄凉。
在大风的帮助下,我被送上了蓝天,直航大海;兴高采烈的李白
(2)穿木屐爬山:气势恢宏
我脚上穿着谢凌云的木屐,沿着山路直冲云霄。在半山腰,你可以看到太阳从海上升起,听到空中公鸡的啼叫声。山脉和岩石重叠。我不知道我转了多少圈。我迷恋花,倚着石头。我觉得不晚了。
陶醉的李白
(3)夜景:奇异而危险
熊在咆哮,龙在歌唱,雷声在岩石和泉水中回响。它使森林深处颤动,层顶震动。乌云密布,会下雨,水波摇曳,烟雾升起。
困惑、震惊、沮丧和沮丧李白
(4)仙洞:壮丽、辉煌和奇妙
闪电和雷声,群山崩塌。仙府石门从中间轰隆一声打开。蔚蓝的天空辽阔无底,太阳和月亮照耀着金银宫殿。穿上彩虹的衣服,乘着风,云中的神一个接一个地降临。老虎弹琴,栾鸟开车,神仙和大麻一样难以计数。
(5)梦消失了(过渡句,写下面对现实的无限痛苦):
这样的一幕突然震撼了我的灵魂,突然站起来叹气。当我醒来时,只有一个睡懒觉的人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案范文(通用14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领会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3、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诗人抒情的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征是教学的重点。
2、在理解诗歌的抒情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是重点。
教学设计
计划用两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明史中,唐诗是颗璀璨的明星。唐朝诗人创作的诗歌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状,而且为那个时代保留了异常生动的情绪和心理记忆。唐诗的意象,成了我们民族诗歌最具的象征;唐诗精神成了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而这方面,李白的贡献是最大的。在诗中作者描绘了天姥山的雄伟壮丽和神秘莫测,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作者所描绘的神奇的大自然中,领会作者的情怀。
二、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是唐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时他已四十二岁了,满以为可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但因玄宗沉溺于声色,在宦官权贵的谗言中伤下,次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腐朽。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年,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吟,是古文体的一种,也称引。梦游,梦中游历。留别,临别留下的赠言。
李白一直是以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目中的。他渴酒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文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五岳寻仙,浪迹山水,就连他的出生和逝去也染上神奇色彩。传说他的母亲梦长庚星而诞,又说他的死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在人们心里李白并没有死去,只是去追赶他所喜欢的月亮了。李白诗自然隽永,雄奇飘逸,充满着超尘脱俗的浪漫主义情调。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李白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般风流倜傥。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每每受挫。李白诗中展示的精神翱翔,大多是建立在现实的苦闷之上。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三、播放录像,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指导朗读。
这首诗形式错落,屈伸自如,语言富有自然节奏感,朗读时应有意识地注意语感流动,把握语言的节奏、音调、情态和诗人感情的巧妙配合。如天姥连天向天横,一句用三个天字,很能加强气势。主体是七言,夹用几句五言,就足以使诗的节律灵活多变,足以显示那种轻快、欢愉的心情,如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脚著谢公屐,身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等。在诗的情景、节奏到了紧张、急迫时,就改用四言。如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无不声情一致,情随声出。写洞天之中幻景,形象既取材于《楚辞九歌》,语言也就出现以兮字为特征的骚体句法。诗通常多为两句配合,双句押韵。本诗基本如此,但结尾时却出现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三句全押以单数配合的特殊情况。这种形式上的不平衡,也正好用以显示诗人内心情绪的激动不平。全诗有两句用九字句:一是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恰好借长句表现神仙纷至沓来的景象,句中用了之兮而等虚词,又使节奏舒缓;另一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用以表达诗人毅然不顾的昂扬态势。
四、诗歌的结构: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入梦之由。
1、齐读①段并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在梦游天姥四字下标示双横线),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2、思考: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确: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这里用瀛洲陪衬天姥,句中一信一或,使人油然而生神游天姥之念。下面直接写天姥山的山势,用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两句说明其高大无比。再以天台作陪衬,说天台之高一万八千丈,但在天姥面前却显得十分矮小,好象要拜倒在它的脚下。这样高大雄伟的天姥山,这样美丽的大自然,怎能不引起诗人梦游之念呢?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写梦中奇景。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这两句是过渡句,承上启下。
梦字点题,既交代了梦的所由,也申述了梦之所向。诵读并分析②段
1、思考: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请同学们听老师诵读②段,并思考: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2、边分析边板书
月夜--剡溪清幽白昼--山中壮美傍晚--洞外恐怖夜晚--洞中仙乐
3、品味重点字词:飞、送、殷、栗、惊等。
明确: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
殷栗惊分别活用为动词、使动、使动。
4、请学生齐读洞中仙乐部分,然后请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绘。
参考:电闪雷鸣,山峰崩塌。仙洞的'石门,訇地一声从中间打开了。仙府的天空浩瀚无边,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砌成的宫阙,以彩虹作衣裳啊以轻风为骏马,云里的神仙啊接二连三地下来。老虎弹着琴瑟啊鸾鸟驾着车,仙人多得像麻一样数也数不清,多么其乐融融的场面啊。(同学们描绘了一幅多么美妙神奇的图画,这样美的自然,需要我们用双手去创造,希望同学们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写惊梦长叹。
世间两句,是作者在当时的社会矛盾里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别君句点题。且放二句,表达了诗人的放达情怀,并为结尾两句作铺垫。最后两句是诗眼,提示主题,显示了诗人对封建社会现实的憎恨,对自由乐土的理想的追求,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当然,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也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逃避现实的消极态度。
五、鉴赏要点
1、从表面看,这是一首游仙诗,它的主体部分(云青青兮欲雨……仙之人兮列如麻)是关于神仙世界的描写;但诗人的游仙之念决不同于那种完全轩置身于世外的幻想,他之所以向往这个世界,是因为他厌恶眼前的黑暗的现实世界。这一点,诗人在诗尾有明确的表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才是全诗的主旨。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追求个性解放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李白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在这首诗里也表现得很明显。一是丰富的想象。诗人的想象有来源于民间传说,例如关于仙境的种种细节描写;也有出于诗人的人性爱好的,例如明月送我于剡溪,这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一样,是诗人把月看成最亲密的朋友。二是大胆的夸张。这种夸张不是简单的放大事物,而是融合着诗人美好的感情,如诗的开头写天姥山横空出世的雄姿,其中蕴含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杜甫说李白飘然思不群,于此可见一斑。
2、写得淋漓酣畅、引人遐想的是述梦部分。
一入梦,便有不食人间烟火味--诗人竟然在镜湖上飞行,又值月夜,月光身影投在清澈的湖水中;飞过镜湖,月儿依旧伴着他,直送他到登山的起点--谢公宿处。接着写登山。本来是险峻的山路,但诗人却毫不费力,他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如同飞一样到了山巅。这时已是黎明,眼前出现了一幅雄奇的画面: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茫的群山。他又听到了桃都山顶天鸡的啼叫。这当然学不能说是仙镜,但已经是接近仙境了,或者说它意味着仙境即将出现。
果然,在诗人迷花倚石之际,暮色骤然降临,熊在咆哮,龙在吟啸,巨大的声音震动岩石、泉水、深林、峰峦。至此,仙境已民是呼之欲出了,但诗人却忽然将视线转向天上的云、山间的流水及水上的烟雾,出现了瞬间的宁静。这是为下文蓄势。接着便是雷电大作,地裂山崩,只听轰隆一声,神仙洞府的石门打开,青色的天空一望无际,日、月、金台、银台交互辉映,是真正的仙境。这一段写梦境的进一步展开,时徐时疾,波澜横生,使读者目不暇接,恍若身入仙境。
梦境的高潮是仙人盛会。因为仙人们是从空而降了,所以先写他们的衣裳和坐骑。云之君即楚辞中的云中君,由于来者甚多,只拿他作代表。他们都聚集到那金银台上来做什么呢?诗人只写了虎鼓瑟这样一个细节,其余一切让读者自己去想--读者一定会想到,这是一次幸福欢乐的盛会,这样美丽的环境,所有的与会者都来那里亲切地交谈,兴高采烈地举杯痛饮,像人世间的朋友们欢聚在一起。
这样梦游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五、小结:梦(因)
梦游天姥吟留别梦(境)游历(山景)
(括号中的文字让学生写)梦(感)幻入(仙境)
全文紧扣梦游二字,浑然一体。
六、诗人描绘梦游图景,并非是为了追求虚空的幻想。
梦中游历,正折射出诗人现实生活中的苦闷,古来万事东流水,包含了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与深沉感慨,浪迹山水,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寻仙问道,是为了心灵的抚慰。当然,这首诗的意味远非苦闷二字可以概括,诗篇最后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恍若天外飞来之笔,痛快淋漓地一吐对权贵的憎恨和蔑视,诗人豪放不羁的形象如立纸上。主题被点亮了,意境拓展示升华了。英国诗人柯尔律治说:诗的各个部分都是相互支撑相互解释的。读至此,再体会1、2两段,我们心里豁然开朗:高大雄奇的天姥山,不正体现了诗人所羡慕的人格形象吗?富丽堂皇,超脱尘世,和睦美好的仙境不正是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越,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吗?抒情主人公最后发出的感慨和呼喊,不也正是为梦中图景心旌激荡的结果吗?我们知道了,诗人对壮丽奇伟的崇高美的向往,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吗?正是因为人生征和的激情的驱动,虽然有苦闷,但洋溢着热情!诗歌也由此气势流注,奔放飘逸,形成了内在强大的精神力量。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案范文(通用14篇)3
总体设想
对于诗歌的教学,朗读应是贯串始终的,在读中品味语句,想象情境,体悟感情。本诗有一个难点,便是对梦中神仙世界的描写,所以我的处理方式是在引导学生在大体切分层次后,重点突破这一难点,避免赏析的平均用力。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背几首学过的李白的诗歌,老师随之导入: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豪迈洒脱,雄奇奔放,超脱于俗世,但是李白并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有和我们普遍人一样的遭遇、苦恼和追求,今天让我们通过一个梦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展示课题,作者,学习目标:诵读——品味——体悟。
二、朗读课文
1、找一位学生朗读全诗
老师明确:作为诗歌的学习,准确的朗读是第一步。
2、老师配乐范读
明确:读音准确是第一步,作为赏析,还要读出诗歌的感情。
三、解题
四、赏析全诗
1、学生读第一段后思考天姥山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体会“连”、“横”、“拔”、“掩”、“倾”等字的妙用,再齐读,读出语势变化。
2、由老师设问哪几句是描写梦中天姥山的句子将第2段切分成两部分。
赏析第一部分(到“水澹澹兮生烟”):引导学生自读,然后就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感受诗人当时的内心世界,并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这种心情。
赏析第二部分(到“仙之人兮列如麻”)老师明确:诗人游兴正浓,这时天色暗下来,转瞬间在诗人面前出现了一个神仙世界。
学生自读后闭目想象神仙世界的情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找学生读自己的描述文字,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神仙们聚集到金银台上做什么?
再找学生读这几句,读出向往与喜悦之情,然后齐读体会,最后要求当堂背诵这几句。
赏析第三部分(到“失向来之烟霞”)
老师设问:诗人在梦到最美好的时候突然醒来,此时心中是什么感受?应该怎样读这几句诗?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惆怅与失意。
3、学生齐读末段
明确“世间行乐亦如此”中“此”的指代内容(梦境)
老师设问:“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生读最后两句后老师明确:这种感慨不是无缘无故的,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心理情感的曲折反映。想当年,李白被诏入京,曾大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自认为可以实现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然而外戚专权,同僚争权,自己备受排挤,不到三年便被赐金放还。诗人的感慨是看透了黑暗现实的一种顿悟。
学生再齐读全段体会。
五、结束
老师明确:李白的.政治理想在快要实现时突然破灭,这种打击是多么残酷,但李白之所以被称为诗仙,就在于他有傲岸的性格和博大的胸怀,正如余光中在《寻李白》中所写“酒入豪肠,七分啸成了剑气,剩下的三分酿成了月光,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师生齐读下课。
教学反思
这是我参加省优质课比赛时的教学设计,当时上完课后心里有万千滋味,有沉浸课堂欲罢不能的兴奋;有猛一轻松,不知该干什么的迷惘;也有没有达到自己期望值的失落……我认为这个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
①抓住了诗歌教学的灵魂—读,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进而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诗人的感情。
②此设计能够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引导学生重点品味和神仙世界有关的诗句,体会诗人运用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的背后承载的感情。
不足之处在于
①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诗句读,然后品味感情。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点拨一定要到位、干脆利索,不然学生会过多纠缠于此而忽略诗歌的感情脉络,致使后面的重要诗句无法充分赏读。
②此设计旨在落实读、背、写,但是如果没有充分预习,学生的背和写会变得飘浮无依,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得不到有效训练,只是空摆架子。从课堂情况看,的确是这两点影响了整体效果。
再反思: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充分活动的环节最难把握,学生总有一些教师无法预料的观点和认识。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在学习目标指引下,不如让学生大胆质疑、互相对抗,这本身就是学生主体性的一种体现。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案范文(通用14篇)4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体会作者蔑视权贵,反抗现实,向往仙境,追求个人精神解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一)教学内容
指导诵读,放手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注重学生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加以指导,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难点:诵读方法的指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
该诗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属古体诗,内容并不艰深,学生结合注释和借助工具书,基本读懂是没有问题的。但要深入理解从而把握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则并不容易。传统教法——教师串讲唱独角或师生双边活动唱双簧,效果不会很佳。
鉴于此,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紧扣课文本身的特点(句式参差:以七言为主,兼含四言、五言、六言、九言;感情丰富:既蕴含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又表现啦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更凸现啦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同时,也夹杂着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篇幅长短:不似绝句体、律诗体那样短,也不像《孔雀东南飞》《琵琶行》等诗歌那样长,可谓长短适中,易于把握,与一节课的容量也相符),在诵读指导的基础上,切实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大胆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去感悟、去体味,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做法。
四、教学媒体设计阐述
(一)充分体现诗情画意。李白这首诗描写梦游天姥的具体景象时,诗人的想象力像天马行空一样无拘无束,想象的羽翼随意飞翔,在笔端展现出啦变换万千的景象,创造出啦和丑恶现实完全对立的神奇壮丽的境界,炫人眼目,动人心弦。媒体要尽可能地通过音乐(精选风格迥异、优美动听的配乐)、语言(名家配乐诵读)和画面(精心设计每一幅页面,特别是第二段,为啦展示李白登山所见包括梦中所见,特精选啦大量名山大川的风景图片制作成动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把这种美展示出来。一是为教学服务,把学生带进李白诗歌美妙的意境中去。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二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享受美的熏陶。
(二)对象页面转换的便捷性。为啦节约课堂时间,提高媒体的使用效率,考虑到学生欣赏诗歌和朗诵诗歌要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象之间、页面之间,比如,范读的各个片断之间、配音的各种音乐之间转换非常方便,或通过鼠标,或通过键盘左右键,或通过快捷键。
(三)体现媒体设计的充足性原理。现代媒体较传统媒体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但也绝不是媒体使用越新越好、越复杂越好、越多越好。事实上,任何事物总得有个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也是如此,要做到“恰到好处”。那种媒体满堂“灌”的语文课自然热闹非凡、新奇无比,但语文课的特点(语文课应着力表现语言文字的艺术)却失去啦。该设计中,不管是导入新课的体现诗人个性的名句动画展示(让学生快速走近李白、啦解李白、亲近李白、喜爱上李白)、还是风格各异的配乐曲子的选择(与诗歌中丰富而多样的感情相配合),都遵循着充足性原理:围绕学情而设,充分而且必要。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利用自修课投影或印成讲义发放
资料一:创作背景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玄宗征召入京,李白以为实现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的时机来到啦,于是他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兴高采烈地到啦长安,但仅被任命为供奉翰林,这只是一个御用闲职,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干,却有幸目睹啦最高封建统治集团的昏庸腐败,他那种蔑视权贵、不趋炎附势的处世态度,和桀骜不驯的顽强性格,招致啦权贵们对他的谗毁。不到三年,便以“赐金还山”为名,被玄宗赶出啦长安。冷酷的社会现实无情地粉碎啦他那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是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长安的。之后,他又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当他离开山东鲁南游吴越时,写下啦这首诗,留赠给他的朋友。整个题目的意思是:把梦游天姥山的情景写成诗,留给朋友作别。
资料二:李白五首诗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案范文(通用14篇)5
【教材分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中“自主赏析”部分的课文,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赏析,感受诗境,我选择了让学生诵读、小组探究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意境,缘景明情,探究理解李白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并结合李白的生平简历深入理解其志未酬而心不已的乐观积极的情怀,从而激励学生面对生活困厄依然保持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在诵读中感受诗歌,品味意境,把握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2、探讨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学法指导】
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梦境”这一话题导入新课。
回顾第一课时内容,课件展示全诗思路,让学生熟悉全诗的行文脉络,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接下来让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提示学生,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并感受诗歌情感韵味。
根据诗歌思路让学生部分朗读。引导学生置身诗境,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歌的画面,抓住典型意象,把握每一幅画面的特点,进而理解情感。目的就是让学生尝试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赏析诗歌。(其间采用小组讨论及学生诵读的方法)
吟读指导:处理好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语气,力争吟诵出诗歌中多变的节奏,多变的情感。
分析写景部分,各学习小组任选一幅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引导学生抓住典型意象,把握画面特点,理解蕴含的情感。
引导学生,分别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段:入梦缘由
景物:天姥山
特点:高大雄伟
情感:对天姥山的向往之情
描述示例
第1段“越人语山”,通过“瀛洲”“烟霞”等衬托了天姥山的神奇、高大,通过“天”“五岳”“赤城”“天台山”等进行对比,用“信”“或”“连”“横”“拔”“掩”“倾”等词语和极度的夸张手法,描绘了天姥山的高大雄伟,激发人们的神往之情。
第二段:月夜渡湖
景物:镜湖、明月、剡溪、渌水等意象
特点:清幽宁静
情感:急切兴奋、轻松惬意
描述示例
月夜渡湖:飞、送
诗人一入梦幻,随即进入一个神幻空灵境界,一夜之间飞过镜湖,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又飞到剡溪,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眼见绿水荡漾,耳闻清猿啼鸣,景色十分幽静。
山之日景
景物:海日、花石
特点:壮美迷离
情感:陶醉,流连忘返
描述示例
山之日景:著、登、见、闻
黎明时分,诗人穿上了谢灵运当年穿的木屐,登上了他当年曾攀登过的石级——青云梯,就像脚下生风,直向高耸入云的山径攀登。上到半山腰,但见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耳际传来半空中天鸡报晓的叫声。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山之夜景
景物:熊咆虎吟、云、水等
特点:惊心动魄、变幻莫测、光怪陆离
情感:惊异
描述示例
山之夜景:咆、吟、栗、惊、云、水
夜幕降临了,诗人耳畔回响着从山谷传来的熊的咆叫声,龙的吟啸声。巨大的声响震得山石、泉水、森林、峰峦都在发抖。此时,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黑沉沉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上升腾起烟雾。高峻雄奇的天姥山有声有色,恰似一个光怪陆离的神奇世界。
洞天仙境
景物:建筑陈设、仙人的衣着举止、鸟兽的吹打驾车
特点:辉煌灿烂、声势浩大、热闹非凡
情感:惊叹不已,兴奋愉悦
描述示例
洞天仙境
青空寥落,深不见底,金银台上,日月照耀,金碧辉煌。神仙排云而出,身着云霞般华美的衣裳,乘清风,纷纷而来。虎是百兽之王,在这里鼓瑟,鸾是凤凰,吉祥之鸟,这里拉车,仙乐阵阵,车声辚辚。众仙像麻束一样列队立在金银台上。诗人神游八极之表。极尽想象,极尽浪漫。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梦醒后的感慨,然后引导学生加以总结。
①“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人生无常的伤感。
②“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寻访名山,寄情山水,逃避现实。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
李白有儒家的积极用世之心,也有道家放归自然之情。在现实的惆怅中,他终能找到精神的出口,他选择了骑鹿远游,娱情山水,以慰藉心中惆怅。
3.问题探究,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①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课件展示相关背景,小组讨论并引导学生回答)
得出结论: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②你觉得李白是真想骑鹿远游、别君去兮永不还吗?你怎么看出来的?(小组讨论并回答)
得出结论:
“且”,暂且远游,并不想放弃自己的壮志。实际是含蓄透露了对现实的不满,不愿侍奉权贵,表达了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
置身诗境,我们会发现,高大雄奇的天姥山,不正体现了诗人所羡慕的人格形象吗?富丽堂皇,超脱尘世,和睦美好的仙境不正是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越,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吗?抒情主人公最后发出的`感慨和呼喊,不也正是为梦中图景心旌激荡的结果吗?我们知道了,诗人对壮丽奇伟的崇高美的向往,正是因为人生征途的激情的驱动,虽然有苦闷,但洋溢着热情!诗歌也由此气势流注,奔放飘逸,形成了内在强大的精神力量。
4.小结励志
李白在失望之中希望,在失落之中追求,在困厄之中超越。“太白的诗写在天上,飞翔的生命挂在悬崖。”既然现实是灰暗的,就在心灵的天空飞翔。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一块圣地,安放自己的灵魂;我们需要时刻对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因为,这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目的:一是让学生对诗歌情感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再就是激励学生面对生活困厄依然保持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
五、布置作业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解读课后李贺诗歌《梦天》,把握诗人思想情感。(目的:通过实践,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学以致用。)
六、板书设计
梦游天姥吟留别
景物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特点
情感
积极乐观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案范文(通用14篇)6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潜力: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资料和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透过诵读、讨论,鉴赏诗歌景物,
3.情感目标:
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把握诗的第三段梦境的内涵,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
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情感。
课前预习: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李白生平、作品、风格、成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毛泽东生前最喜“三李”的诗,这“三李”中的第一位就是李白。毛泽东称李白的诗“文采奇异,气势磅礡,有脱俗气。”下面我们一齐读一读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诗是否合于毛主席的评价。……
二.检查预习
学生介绍李白生平、李白的相关作品及写作风格、李白的成就等。
三.明确学习目标
四、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初步感受学生自评朗读感受
2.听配乐朗读,注意字音、语调、节奏。学生比较评价,教师点评
3.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问题
(1)题目中是“梦游天姥”,那诗中“梦游”是从哪里开始的,又是到哪里结束的呢?找出相关的语句?
明确:由“我欲因之梦吴越”这句,我们可知“梦游”开始;由“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可知“梦游”结束。
(2)据此,我们能够把全诗分为三个部分,如何划分?
①由“我欲因之梦吴越”,可知前面部分是“梦游”的原因,我们能够概括为:如梦缘由。
②诗歌的主体部分:梦游天姥。
③诗歌的结尾部分:梦中醒来。
这样,我们就对全诗有了一个系统、整体的把握了。
五.问题探究,具体赏析
(一)赏析第一部分:入梦缘由
1.(读)“海客谈瀛洲……云霞明灭或可睹”,“瀛洲”是什么地方?
明确:海外仙山之一,传说海外有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
2.诗歌写“梦游天姥”,但一开头却写“瀛洲”而不是写“天姥”,为什么这么写?
明确:诗中写“瀛洲”用了“信”字,写天姥山用“或”字,“信”是什么意思?是“确实”之意。“或”是“或许”之意。这就是说在人们的口中,一个是海外仙山,虚无缥缈,一个是真实存在,能够看见。把天姥山和仙山并提,就是天姥山沾上了神秘神奇的色彩。再者,仙山是难觅的,而天姥山是可寻的,接下来自然而然过渡到游天姥山,为下文做了铺垫。
3.那越人口中的'天姥山是个什么样貌呢?我们一齐读一下对天姥山的描述。从描述中,我们能够看出天姥山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明确:突出了山势的高峻。“天姥连天向天横”,直接描述,其余几句透过五岳、赤城、天台的的对照,运用了夸张、衬托的手法。
4小结:事实上,天姥山只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山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了。那里运用夸张和衬托手法,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一步的引向了梦的境界。
5.学生齐声诵读第一部分。
(二)赏析第二部分:梦游天姥
1.开始“梦游”了,诗人先到了哪里?
明确:剡溪。这是登山的第一站,我们用“入山”(板书)两个字来概括。
2.此时作者是什么样的情绪?入山时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飞”字表现作者急切的情绪。抓住意象分析,湖月相映,渌水生辉,清猿啼鸣,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板书)。
3.那里的谢公指的是谁?为什么会提到他呢?
明确:谢灵运,性喜游山玩水,所到之处,必是风景秀丽之所。此处谢公到过,正说明天姥山是上佳之地。另外,还有另一个原因,我们后面再说。
4.“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诗人开始登山了,登山途中的景物如何?(一齐来读一下)诗人在那里都写了那些景象?(抓住意象和关键词讨论)
明确:青云、海日、天鸡,山势高耸,早晨光线明丽;暝、熊咆、龙吟、云欲雨,水生烟,光线由明转暗,显得森然、幽暗。青冥浩荡、日月照耀,群仙聚集,写仙境的光明灿烂。山中仙境截然不同,我们把这部分分成两层,板书——山中:森然、幽暗:仙境:光明灿烂。
5.齐读这部分资料
(三)赏析第三部分:梦中醒来
1.可惜梦不长久,接下来诗人从梦中惊醒,完美的仙境顿时消散。梦中醒来,诗人的心境如何呢?梦境与现实有什么联系呢?(抓关键字词)让我们一齐来读一下最后的句子。
明确:①“长嗟”“惟”“失”,能够看出,诗人此时是失落的。
②“亦如此”将梦境和现实联系了起来,梦中的经历能够说是李白人生经历的折射,诗人从听闻天姥,到寻访、登临、遇仙、梦醒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人生理想的向往、追寻、艰难、圆梦、梦碎的过程。世间一切都如南柯一梦,醒来无踪。东流水”的意象就是取“逝去”之意,万事皆是如此。由期望到失望,李白借诗歌抒发内心的郁闷。
2.有如此的人生经历,李白的人生态度有没有发生变化呢?(自由讨论)
问题引导:①“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一种消极思想吗?与前边写景部分那句能够照应?
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作者什么精神?
明确:“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在现实中受挫,只好寄情山水,求仙访道,从此与官场决裂,就像谢灵运一样,远离黑暗,脚著谢公木屐,徜徉山水。这种举动貌似消极,但李白并没有真正的沉沦,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中,我们看到李白的傲气和傲骨,表现了蔑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个性自由的性格特征。
3.有人认为,梦中仙境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这种理解能够吗?(开放性探究题)
提示:能够,诗人在险恶的环境中挣扎(山路险恶——尘世艰难),最后发现,自己就应追求的理想(仙境——世外桃源),梦中醒来,若有所失,更是坚定了信念“放白鹿”“访名山”,与官场决裂,超脱世俗。
4.学生齐读整首诗。
六、总结全诗:
诗人透过自己梦游的经历,把自己对权贵的蔑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充分的表现了出来。诗人此时已过“不惑”之年,人世光阴花上露,而宏图未展,其焦虑之情和只争朝夕的紧迫之感都寓其中。尽管前方冰封大河、雪满太行,尽管心里矛盾重重,难割难舍。但这个愿意当剑侠,当酒仙,却不愿当奴才的李白最终还是舍下了官位、舍下了玄宗、舍下了自己的理想,“直挂云帆济沧海”去了。让我们再次朗读,来结束这一次梦游吧!
七、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诗
2、写作训练:李白的这个梦到底是个美梦还是一个恶梦?以自己的理解写成一篇小论文。
教学反思:
这篇诗歌比较长,我觉得要想让学生学好这首诗,首先就应要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认识,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透过“整体感知”这个环节理出了诗歌的层次,然后再具体分析。分析过程中,透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环环相扣,配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领会诗歌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抓住意象,配合关键词,解读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训练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就应说,整堂课是比较连贯流畅的,但在教学设计的上,还是没有脱离传统教学方法的模式,虽然有课堂互动,却没有很好的体现当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就应个性注意这一点。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案范文(通用14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技能目标
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3、情感目标
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重点难点
1、鉴赏雄奇瑰丽、变幻莫测的梦境以及深层含义。
2、感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学习他独立傲岸的人格。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副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请问:这幅这联写的是谁?(李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专题》。李白是我们陌生的老朋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与人称“诗圣”的杜甫是唐代诗坛的双子星座。
二、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古代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是唐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时他已四十二岁了。李白奉召进京,本想能借此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只给了他一个侍御闲职,并不重用他。而且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看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年,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
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一直是以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目中的。他渴酒“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文“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五岳寻仙,浪迹山水,就连他的出生和逝去也染上神奇色彩。传说他的母亲“梦长庚星而诞”,又说他的死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在人们心里李白并没有死去,只是去追赶他所喜欢的月亮了。李白诗自然隽永,雄奇飘逸,充满着超尘脱俗的.浪漫主义情调。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三、解题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成为乐府歌行体的一种。“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是真。另名《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古体诗。
四、字,词,音
天姥、瀛洲、剡溪、渌水、澹澹、霹雳、石扉、訇然、青冥、魂悸、鼓瑟、觉时、天台、语天姥、谢公屐、殷岩泉、栗深林、鸾回车
五、赏析第一节
1、齐读并思考:
①前四句诗写了什么?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什么要从瀛洲写起?
明确:写天姥山的神秘飘渺、迷离恍惚。
以瀛洲来陪衬天姥(侧面描写)。天姥山像传说中的瀛洲一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②后四句诗写了什么?用的是什么方法?
明确:写天姥山的高峻、雄伟。
对比、衬托。用五岳、天台来衬托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用“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两句说明其高大无比。再以天台作陪衬,说天台之高“一万八千丈”,但在天姥面前却显得十分矮小,好象要拜倒在它的脚下。这样高大雄伟的天姥山,这样美丽的大自然,怎能不引起诗人梦游之念呢?
2、小结:
概括大意
本节总写天姥山的高峻、雄伟、神奇,这是入梦之由。
六、赏析第二节(结合多媒体)
第二小节是诗的主体部分。可划分为梦到剡溪、著屐登山、夜间景象、神仙洞府、梦境消失五个层次,请概括景物的特点以及李白心情的变化。
(1)梦到剡溪:清幽寂静
我想依据越人的介绍,梦游吴越,一夜之间就飞过洒满月光的镜湖。湖光月色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美丽的剡溪。谢灵运住过的地方现今还在,清清的溪水荡漾,猿猴的啼声凄清。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直挂云帆济沧海——飘然快意春风得意的李白踌躇满志兴高采烈的李白
(2)著屐登山:壮美奇绝
我脚上穿着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身子登上直入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还听到空中天鸡的鸣啼。山岩重叠,不知道拐了多少弯,我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陶醉的乐而忘返的李白
(3)夜间景象:离奇险怪
熊在怒吼,龙在长吟,像雷鸣般的声音,震响在岩石和泉水中间。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黑云沉沉啊将要下雨,水波摇动啊升起烟雾。
迷惘震惊苦闷抑郁的李白
(4)神仙洞府:壮丽辉煌美妙无比
电闪雷鸣,山峦崩塌。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青色的天空广大无边望不见底,日月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阙。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风,云中的神仙啊纷纷降下。老虎弹奏瑟啊鸾鸟驾着车,排列的仙人啊象麻一样难以数清。
飘飘欲仙的李白
(5)梦境消失(过渡句,写面对现实的无限痛苦):
如此景象令我的魂魄忽然惊动,恍然站起身来,又长叹不已。醒来时身边只有睡过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更加失落惆怅郁闷的李白
总说:这里的象征意味是多重的。
梦游天姥的历程与作者寻梦长安的经历何其相似。
这不也是人生历程的写照吗?满怀理想,苦苦追寻,始达目的,但曲终人散,终归沉寂。
但这里更是作者新的理想追求,山川的俊美,仙境的奇妙,神人的自在,都深深吸引了作者,引发作者深沉的思考:什么才是人生的至境?什么才是真正的追求?
一个梦境即如是美好,那么真的名山大川呢?真的神仙洞府呢?
七、赏析第三节
1、“世间行乐亦如此”中的“此”指什么?
明确:指上节所写的梦境如烟,瞬息即散。这表明了作者陷入重重矛盾后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和伤感情绪。“世间”两句,是作者在当时的社会矛盾里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
2、“古来万事东流水”一句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与深沉感慨,这同时也表明,浪迹山水,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寻仙问道,正是为了心灵的抚慰。
3、“且放”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一方面,放鹿青崖、骑访名山反映了诗人与现实的对立,对恶势力决不妥协;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诗人放达的情怀和逃避现实的态度。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性格?在全诗起什么作用?
明确:①傲岸性格,表现了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②是“诗眼”,起了揭示主题的作用。
八、鉴赏要点
从表面看,这是一首游仙诗,它的主体部分(“云青青兮欲雨……仙之人兮列如麻”)是关于神仙世界的描写;但诗人的游仙之念决不同于那种完全置身于世外的幻想,他之所以向往这个世界,是因为他厌恶眼前的黑暗的现实世界。这一点,诗人在诗尾有明确的表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才是全诗的主旨。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追求个性解放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李白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在这首诗里也表现得很明显。一是丰富的想象。诗人的想象有来源于民间传说,例如关于仙境的种种细节描写;也有出于诗人的人性爱好的,例如明月“送我于剡溪”,这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一样,是诗人把月看成最亲密的朋友。二是大胆的夸张。这种夸张不是简单的放大事物,而是融合着诗人美好的感情,如诗的开头写天姥山横空出世的雄姿,其中蕴含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杜甫说李白“飘然思不群”,于此可见一斑。
概括主题:通过描写梦境,反映了作者政治上不得意,写出了诗人憎恨现实,追求自由
板书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一、梦之由现实天姥神奇雄峻景仰向往对比衬托夸张
二、梦之境梦到剡溪清幽寂静兴奋、轻松愉快
著屐登山壮美奇绝陶醉、乐而忘返
夜间景象离奇险怪迷惘、困惑
神仙洞府绚烂辉煌极度兴奋、愉快绘声绘形绘色
梦境消失无限哀痛、留恋
三、梦之感蔑视权贵追求自由解放乐土的理想,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的精神。
延伸
以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作为内容,以“尊严”为话题,谈谈人生。
布置作业
把仙境改写成一个想象成一个场面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诗人当时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赏析雄奇瑰丽、变幻莫测的梦境。感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学习他独立傲岸的人格。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案范文(通用14篇)8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教学目标
1.领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感;
2.认识和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即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体会乡土情结的时代内涵。
2.培养学生研习文本能力。
3.认识散文问题特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以李白的诗,酒,剑引入,并浅析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含义。
2、写作背景
天宝元年,李白经友人实现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入京。他以为实现自己“济沧海”“安社稷”的政治抱负的时机到了,于是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踌躇满志到了长安。却被任命为翰林供奉,一个没有实权的文学侍臣,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干。由于他蔑视权贵,不趋炎附势,加上桀骜不驯的性格,招致了权贵们对他不断的攻击和谗毁。不到三年,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赶出长安,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李白在“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这样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之中离开京城,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洲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此诗是诗人于天宝四年离开东鲁南游吴越时所作,一名《别东鲁诸公》。
3、作者介绍
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4、题目解说
(1)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2)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
(3)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其它的如“歌”、“行”等。
(4)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是真。
5、层次结构
第1段入梦缘由
由神山的难以觅求,引出天姥山。刻画天姥山的壮阔和遮天蔽日的气势,由此入梦。
第2段梦游
诗人因情设梦,精心描绘了四幅精彩的画面:月夜“剡溪清幽”,白昼“山中壮美”,傍晚“洞外恐怖”,夜晚“洞中仙乐”。
第3段叹梦
写梦醒后的感慨。直抒失意的情绪,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6、全文分析
1、为何从“瀛洲”谈起?
把神山和天姥山并提,起陪衬作用,表现天姥山的神奇色彩,是诗"神”的特色凸显而出。
2、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
高大、巍峨
3、怎么体现?使用什么写作和修辞手法?
先用天相比,又用高峻闻名的五岳及附近名山赤城、天台相比。正面与侧面相结合。写作手法:比较、衬托、夸张。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为幻想做好准备。
梦到剡溪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4、"飞”表现了什么追求?
自由自在
5、“照”和"送”写出什么?
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此诗。
2、读李白的这首诗,总能被深深地感染,我相信,每个人心中从此都有了一个你自己的李白。我们可尝试着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想。请写一篇随笔《我读<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案范文(通用14篇)9
教学目标:
1解古体诗的一些特点,在此基础上把课文熟读成诵,解李白及其诗作的相关背景。
2赏析诗歌的巧妙构思,理解诗作的主题思想。
3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是他对黑暗现实的消极反抗,表现他不事权贵的性格。
教学重难点:
鉴赏“梦游”的意境,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鉴赏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鸳鸯蝴蝶梦》歌曲:“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熟悉的旋律响起,学生兴趣调起,教师借机发问,歌词化用哪位诗人的诗?学生答,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学生齐背,“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这首诗作为古体诗的特点非常清晰,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这首诗的特点,由此明确古体诗的特点。
二、古体诗的特点: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句或七言句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篇幅一般较长,容量也较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简介李白及.写作背景。
由以下几句李白的诗串接介绍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十五好剑术”“五步杀一人,千里不留人”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素有“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之志,盼望有一天能由“布衣”而“卿相”。
长安三年,占尽风光,终被赐金放还。此次辞别东鲁诸君,准备南游吴越,本文为离别前梦游,也就是真正“南游吴越”之前的梦游。
四诵读课文
1、播放录音或教师朗诵
强调字音、语调、情感。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诵读提示)
3、学生齐读课文(字音正确,有气势就行)
五、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指正读法,同时理清思路,弄清诗歌大意。
问:1、题目中说是“梦游”,诗中写梦游的部分是第几段,梦游的高潮又在哪里?
2、“梦游”之外的内容又是写什么的?
由此可以明确脉络:
入梦缘由——梦游历程——仙境出现——梦醒时分——留别语
六、指导诵读,品味鉴赏
1、品析第一段
第一段,交错使用五七言,长短多变化,强调诵读节奏,前四句应轻读,语气稍带夸张,后四句要雄浑有力,气势贯通。欣赏表现手法:起兴、夸张、烘托,体会其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掌握本段内容:入梦缘由。
2、品读第二段
学生齐读第二段
诵读指导:开头两句应轻读,“飞”字可稍重些,以下四句应读得轻快些,读出作者的轻松愉悦欢畅之情。“千岩… …惊层巅”四句应为一个小高潮,语气厚重夸张些最好,这也是为与下一句的“平静”形成对比,使情感显出起伏。当然,“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一句的轻、慢、抑,就是为下文“仙境”出现蓄势,“列缺霹雳”两句,犹如一石击起千层浪,极好的烘托仙境的到来。奇幻、瑰丽的仙境到来,让人惊叹自然界的神力,语速应放慢些,尽可能夸张些,以表现诗人的无限惊喜之情。然而,当美梦化为泡影,当理想回归现实,作者是怅然若失,长叹不已!最后四句应放慢语速,融入深情以表现梦醒时分的怅惘之情。学生按以上指导,再读、品第二段。
重点鉴赏仙境
要求:学生依据诗歌,通过合理想象,用现代散文的语言再现诗中意境。
参考例文:闪电划过天际,惊雷震响长空。山峦崩塌,大地动摇。仙境的石门轰然一声从中间打开。放眼望去,青色的高空广阔无边,望不到边际,在日月的光辉照耀下,金银的亭台楼阁发出夺目的光彩。云中的神仙们披着彩霞作为美丽的衣裳,架着长风当作自己的宝马,纷纷赶来,参加盛大的宴会。你看,那弹琴的是温柔的老虎,那架车的是妩媚的鸾鸟。仙人们济济一堂,欢歌笑语,其乐融融!
赏读部分学生佳作。
3、品味第三段
当美梦顷刻间化为尘烟,所有的希望都已成为泡影,诗人是感慨万千。人间之士长思神仙之世,或许这本身就是很荒谬的.。与其空度流年,何如及时行乐!那青崖间的白鹿是我最忠实的伴侣,何不骑上它去寻访名山大川!此生宁愿与山水为伴,清白一生,快乐一生,也不能折腰侍奉污浊的权贵!
4、整体把握全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梦游”为核心,从自然环境起始,到社会环境结束;以写景始,以抒情终。
第一部分用起兴、夸张、烘托的手法极言天姥之高大,隐含向往之情,以为梦游的缘起。
第二部分开头两句和结尾的四句是由现实到梦幻,又由梦幻回到现实的连接点。中间集中渲染梦游,又可分为两部分,浅层次写山景,诗人从不同的时间、角度、方位、感觉等方面有声有色地描绘天姥山的高峻雄伟和奇特;深层次是写仙境,“列缺霹雳”起,景色为之一变,金碧辉煌、壮丽无比的天上宫阙,云中诸神即刻现身呈现在读者面前。
第三部分写梦幻破灭后的心情,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七、探究思考:
本诗是一首留别诗,作者没有用自己的天才来抒写离愁别绪,而是极力渲染梦游仙境的壮美,为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然后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李白“梦游”是通过一个离奇变幻、自由壮伟的极乐梦境表达自己对自由乐土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神仙世界的五彩缤纷,反衬出人间社会的极端丑恶,诗人借此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憎恶。诗人认为,神仙世界虚无缥缈得难以寻觅,那就在人世间像神仙一样纵情山水恣意游乐吧,决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表现诗人蔑视权贵、放达乐观的精神。
“留别”有“留赠”之意,也有对长安三年“痛苦的留恋和凛然地作别”之意。
李白是一个集儒、道、侠于一身的诗人,儒家的积极用世,道家的消极避世、不事权贵的思想,游侠的反抗恶势力与豪迈飘逸的精神,在这首诗中均有体现。
八、指导背诵,深入体会李白创作的基本特色
1、依据诗歌的思路,引导背诵,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特色。
(第二段为重点)
2、总结诗歌的艺术风格。
(1)想像、夸张手法的运用
(2)神话传说的运用
(3)词语的大胆运用
这一环节,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以上三点,然后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实例,或者从以前所学的诗歌中寻找例子。这样可以避免纯粹理论的解说,理论联系实例,学生更容易理解、领会。
九、结束语
李白的诗歌是我国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他的诗是盛唐气象的折射,是个性光辉的闪光,是横溢才华的外化,是崇高追求的心声。希望大家课下选读李白的其他诗作,用心感受这课伟大心灵的跳动!
十、作业
课后练习四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案范文(通用14篇)10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鉴赏重点语段,体会李白语言魅力。
2、通过诵读和讨论,体会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特色。
3、通过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学习李白蔑视权贵的傲岸情怀以及追求个性自由的浪漫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特色。
2、学习李白蔑视权贵的傲岸情怀以及追求个性自由的浪漫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学到初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李白的诗,比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温故是为了知新,今天我们将学习李白的另一首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解题
“吟”是一种诗歌体裁,告诉我们这是一首古体诗,篇幅、句式和格律没有严格的限制,很适合抒发起伏跌宕的感情。
梦中游历天姥山,和朋友离别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听范读,正字音,商讨句读
2、梦游天姥吟/留别
3、标画出梦境部分
我欲因之梦吴越:仙之人兮列如麻
板书:梦前、梦境、梦后
四、读课文,品鉴梦境
1、诵读梦境部分
思考:本部分描绘了哪些画面?有什么特点?体现了什么情感?
(指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体味画面的特点和诗人饱含的情感)
交流小结,点评提升
明确:
(1)、第2段“月夜之景”(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通过镜湖、明月、剡溪渌水等意象描绘了清幽宁静的意境,抒发了诗人轻松愉悦之情。可重点赏析“飞”“送”等词语。
清幽、愉悦、急切
(2)、第2段“日出之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通过“海日”“天鸡”“奇花”“异石”等意象描绘了壮美而至迷离的画面,面对此景,心胸为之开阔,襟怀为之敞开,在美景中流连忘返,以至于忘记了时间,到了傍晚都没有察觉。
壮丽、豪放
(3)、第2段“傍晚之景”(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熊在咆哮龙在长吟,天气急剧变化,画面变化多姿,惊心动魄,内心惊恐万分。
恐怖、害怕
(4)、第3段“晚上之景”(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描绘了辉煌灿烂、融洽祥和的`意境,仙人们齐聚一堂,老虎弹琴鼓瑟,鸾鸟驾车,热闹非凡。读来让人无比惊叹,沉醉其中。
神奇、惊叹
小结:
这个浪漫的梦境变幻莫测,浪漫神奇,令人目不暇接,诗人想象丰富而瑰奇,流露的情感起伏跌宕,摇曳多姿,正彰显了作者的浪漫主义的风格。让我们集体诵读诗歌,再次感受这奇妙的梦境。
2、研读“梦前”和“梦后”部分,探讨李白入梦的原因
(1)、梦境如此美妙奇特,可是,诗人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呢?(让学生在诗中找答案)
明确:
①、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以“瀛洲”衬托天姥山,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②、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天姥山的高大,表达了对天姥山的向往。
神奇、高大、向往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反抗、愤激
(2)梦后部分还能读出哪些情感呢?
明确:失落、伤感
(亦如此、虚幻的梦、人生如梦)
小结:刚刚通过诵读,我们知道梦境是美妙的奇特的。入梦不仅仅有天姥山的神奇和高大,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对现实的不满,对权贵的蔑视。
五、研读探究,把握内涵
关于梦的内涵,历来有两种说法:
1、理想世界的象征
2、宫廷生活的反映
同学们探讨一下,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联系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三年,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对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于对权贵的抗争,神仙世界的美丽正是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写自己一心想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的憎恶,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
无论是“理想的象征”还是“宫廷生活的反映”,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梦境到最后都会幻灭,梦境的幻灭也就是理想的幻灭,短暂的政治生活的幻灭,但是李白却能够不向世俗低头,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追求个性自由,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高亢的呼喊,这是非常难得的。李白就是李白,不愿为了名利而失去自由,丢弃人格。这个愿意当剑侠当酒仙,却不愿意当奴才的李白,最终选择了凝神傲立,傲岸不屈,这就是李白人格的伟大之处。
六、再读课文,读出感情
最后让我们再次诵读课文,在诵读中再现画面的美,体味情感的美,感受人格的美。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梦境中的某一画面,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案范文(通用14篇)11
【设计意图】
这首诗是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李白专题的第一首诗,最能体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因此,教师教学时一方面要让学生理解本诗独特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对李白的诗仙形象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据此,本节课确定了“理解本诗的情感脉络并赏析艺术特色”“探究李白被称为诗仙的原因”两个目标。关于这首诗的主旨历来都有争议,课堂上教者提供了相应的背景材料,让学生通过辩论,探究诗歌的丰富内涵。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诗的情感脉络并赏析艺术特色。
2.结合本诗探究李白被称为诗仙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由“梦”导入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峰,而他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则是他诗歌的高峰,是他浪漫主义风格的代表作。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李白,走进李白“梦”的世界。(投影展示学习目标)
提问:我们欣赏一首诗的时候,往往应该从题目入手,题目是理解诗歌的一扇窗户,是打开诗歌的一把钥匙。这首诗的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二、整体感知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自由读,概括思路。
相机板书:梦由(梦前)——梦境(梦中)——梦感(梦后)
三、赏析“梦由(前)”部分
指名读写天姥山的六句话,赏析诗句。
明确:写天姥山就是突出其神奇、高大的特点,表达自己的向往之情;主要运用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
四、赏析“梦中”部分,品味梦境
情景导入:现在我们就进入时间隧道,让时光倒流,重温诗仙李白的一个流传千古的奇梦。
1.先把这段描写切分为几部分。
学生思考:梦中的景色与情感经过了怎样的变化?(相机板书:美丽险怪辉煌;愉悦惊恐复杂)
2.赏析“我欲因之梦吴越……迷花倚石忽已暝”一段,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品一首诗就犹如品一杯美酒,品出滋味,品出情感,首先品一品诗人的炼字。
品味“飞”“送”二字的妙用。
明确:“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
3.赏析“熊咆龙吟殷岩泉……訇然中开”一段,
理解“殷”“惊”“欲雨”等词语的意思。
问:“列缺霹雳”,有人说“列缺”不能简单翻译成闪电,为什么?
明确:“列”可以理解成通假字。“列缺”为什么不能简单理解为闪电,主要原因是“列缺”描摹出了电光从云霓中决裂而出的样子,“列缺”实际上是将云层整个撕开(教师用动作表现)的感觉。“列缺”一词描摹出闪电在一刹那间的形状,然后紧接着才是霹雳,就是雷声,山峰崩塌开裂,乱石横走,地陷天塌。这就是和缓处则按辔徐行,紧急时又短兵相接。
朗读一下这几个短句,读出效果。
师:有没有发现,上下文句子的字数长短不一,跟前几天学的古诗不一样,为什么?
相机介绍“吟”这种古诗体。(投影出示)
①字数不定,有四言、五言、七言、九言,随诗人情感起伏而变化。
②压韵自由,可以换韵。③对仗无严格要求。
4.赏析“青冥浩荡不见底……仙之人兮列如麻。”
师:将“青冥浩荡不见底”一句中“青冥”换成“天空”行不行?
针对学生对“青冥”一词理解可能有的错误,教师提醒:我们可以驰纵想象,语文有很大的空间,但是这个空间并不是无限的,我们去想去创造,并不是随便去想,并不是没有正误之分。有的想象不合常理,没有办法同整个诗句融为一体。所以一定要调整自己的思维,一定要校正你的思维,要让它和全诗融为一体。这里青冥要比天空显得深远些,它强调的是一种空灵的感觉,有开阔之势,感觉到有点昏暗,又不是完全的暗,有一点点微弱的光。
5.“诗人的‘梦,是美梦,还是噩梦?请结合诗句及背景资料,表达你的看法,看看谁才是李白的隔代知音。
投影出示背景资料,列举古人和今人的争议。如:
李白是一个爱做梦,并对梦有着奇特体验的人,他在许多诗里直言不讳地说过,供奉翰林是一场梦。如“一官即梦寐”;“鲁客向西笑,君门若梦中”(《鲁中送二从第赴举之西京》);“长安如梦里”;“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登高丘而望远海》)等。
北大教授葛晓音《天与俱高的艺术境界》一文片段:“这首诗的奇特在于梦境的不确定性,它可能是李白所向往的自由境界,也可能是他精神上迷惘失意的反映。甚至包含着他对长安三年一梦的嗟叹。正因如此,这诗才在给人奇谲多变、缤纷多彩的丰富印象的同时,又启发了多方面的联想。”
学生展开辩论。
师相机点拨:
①梦中的景物、人物、动物或其他东西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影子吗?
②请注意教材中文章后面的注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注释。
小结:梦境是宫廷生活、官场道路的折射。“一夜飞度镜湖月”的轻松愉快其实就是他被召入宫时的心情。“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就是出入官场的'那种短暂的成功体验。而当他想逐渐融入时,却发现他曾经热切向往的上流社会原来并非那么美好:“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就是对官场的迷茫;“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象征着官场让人心惊胆战;“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象征着官场的变幻莫测。“云之君、仙之人”其实就是那些达官贵人。“日月照耀金银台”就是皇亲国戚们居住的宫殿;“虎鼓瑟兮鸾回车”就是达官贵人们出门时候的锣鼓开道。可见,梦游过程其实就是现实的曲折反映,梦中的仙界其实就是现实的官场,梦境中的奇特景象正象征着官场的险恶和变幻莫测。
五、赏析“梦后”
提问:这不是送别诗么?怎么没有那种杨柳依依的送别之情呢?没有那种“执手相看泪眼”的苦楚呢?
师:李白的诗常常不按套路出牌,打破常规,天马行空,自由驰骋。
重点赏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明确:李白一生经历坎坷,这句话道出了他对腐朽现实的憎恨与鄙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诗人也绝不低眉顺眼奉事权贵,宁可放浪山水之间,有力地表现了诗人的傲岸与高洁。
提问:通过梦后所感,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请用一个词概括,请一小组同学依次回答。
学生交流:傲岸不屈、豪放不羁、追求自由、消极避世、寄情山水、无奈、愤激……
六、结合本诗探究李白被称为诗仙的原因
1.师:李白有一个美誉,大家也一定十分熟悉。这个美誉是哪两个字?
明确:“诗仙”。
2.学生结合这首诗讨论李白被称为诗仙的原因。
①诗的风格豪放飘逸,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投影出示资料:明代王思任《天姥》节选:
“天姥(比之于天台),仅当儿孙内一魁父,焉能‘势拔五岳掩赤城耶?”
师:这段话的大意是:“天姥山和天台山相比很矮,只能算是儿孙辈,充其量身材比较魁伟罢了,怎么可能‘势拔五岳掩赤城呢?”王思任似乎怀疑李白在“开玩笑”!其实源于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他塑造的梦境就是从他头脑中想象出来的,这就是浪漫主义诗作的两大标志:瑰丽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相机板书: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手法)
②文中的意象
结合诗句分析“瀛洲”“天姥”“白鹿”等仙界的意象。这是游仙诗的重要特征。
③李白的行为
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捞月而死。“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自青年时代就向往名山大川中的道士仙人,曾学道多年,跟很多道士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也为之写了不少诗文。(结合学生课外阅读拓展延伸)
④别人的评价
李白因一曲《乌栖曲》得到了“四明狂客”贺知章“谪仙人”的评价。同时代诗人元稹评李白“以奇文取”。白居易也说李白“才矣奇矣”,现代著名诗人余光中曾热烈地赞颂李白:“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⑤李白书法
用大屏幕展示李白唯一存世的书法作品《上阳台帖》,让学生揣摩飘逸豪放的道骨仙风。教师模仿落款“太白”二字,在黑板上已写的“诗仙”二字旁写下太白。
七、总结全文,理清思路,指导背诵
一代诗仙已经作古,但浪漫主义的大旗却永远飘扬在人间。同学们要从李白的浪漫中找到激情,找到力量,找到美。让我们用李白的大浪漫去追求人生的大境界,高境界,开辟人生的新天地,将我们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宽,更远!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案范文(通用14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鉴赏梦游的意境;
3、情感目标: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2、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也是他对黑暗现实消极反抗的表示。
教学难点:鉴赏梦游的意境。
主要教法:诵读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抓关键字把握文脉,抓关键句体会诗情,抓关键语段感悟意境。
教学用具:朗诵带、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忆李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诗句。
二、整体把握
1、学生试读,看注解,懂得字面意思;
①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
②以时间顺序概括全诗的每节大意,把握总体脉络。
三、品味鉴赏
1、赏析第1节:
①问题背景设计:梦游的原因是什么?文中哪一处的关键词语暗示了第1节是梦游的原因?
②写五岳、天台的作用是什么?(板书)
③最后四句,作者为了突现天姥山的高峻挺拔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④析或,云霞明灭或可睹给在梦境中才能游览的天姥山蒙上了一层什么样的色彩?
2、赏析第2节:
①导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天姥山到底是一番怎样的景致呢,让我们跟着诗人一步步地向那梦幻境界飞去!
②学生齐读。思考:请找出本节中写仙境的部分。
③第三层:
A、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B、学生随朗诵带齐读,把握节奏,感受意境,
C、学生评价、教师点拨;
D、检查预习情况:以抒情散文的笔调译写仙境;
(投影)要求:
a.不能直译原文;
b.文笔要流畅优美;
c、要能体现意境的特征。
E、交流点拨;
F、其实,诗人在登上天姥山后至梦见仙境之前,也看到了许多奇异景象,虽不是仙境,但所渲染的意境似乎已接近仙境了,这与仙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G、体会浪漫主义创作特色:
a.再次出示李白的有关诗句,学生归纳;
b.在读过的1、2两节中,其浪漫主义创作特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2、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析留别(带讲背景),这首诗是为留给东鲁的朋友而作的,那么诗人要告诉东鲁朋友的真意是什么?(板书)
②找依据;
③但诗人梦醒之后的感受是什么?(找依据)
A、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B、哪几句诗体现了诗人对此采取的做法?
C、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板书)
四、教师小结,学生背诵仙境部分。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练习册。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案范文(通用14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诗作者的情感和浪漫主义风格;
能力目标背诵全诗;
情感目标感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
教学重点:
把握诗的第三段梦境的内涵,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法学法:
诵读法、点拨法
教学难点:
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歌主旨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尤其说起“话别诗”,我们很容易会想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这首送别诗中有深情的劝慰,却不因远别而悲伤,表现了诗人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今天我们来学习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一首话别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整体感知
(一)析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1:内容:梦游天姥
2:形式:吟(诗体名,歌行体当中的一种。内容多有悲愁感叹之意,形式比较灵活,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不拘一格。如《游子吟》)
3:内容:别东鲁诸公
点拨:歌抒情、文载道、诗言志。这是一首和曲而唱的歌行体诗——他抒情;这是一篇形式自由的文——他载道;这是一首表达理想的诗——他言志。
(二)朗读课文品味语言、感知内涵
1、朗读诗歌:
学生齐读全诗
纠正字音,并结合注释强调读音及意义
2、学生朗读第一段(节奏轻快雄浑有力)
思考:
①诗人描写天姥山的神奇和高大的四个句子是哪四个?
②找出几个生动传神的动词。
③体会夸张、对照的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①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②连---横拔---掩倒----倾③神往充满神秘色彩、明知理想难以实现但还要知难而进。 )
3、集体朗读第2段(感情充沛语调适合)
思考:
①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人在第二段开头用了一个“之”字代哪些内容而引出了他神往的梦境。
②大胆想象,试述“梦”的过程。
③找出表现诗人梦游时兴奋不已的词及梦醒后的情感。
( ①代第一段内容。②梦前、梦中、梦后③飞丰富的想象大胆夸张。理想之梦:A浪漫:邀明月为伴、著谢公之木屐、登青云之梯----追求。B:神奇:天马行空、日月同辉、霓为衣、风为马、虎鼓瑟、鸾回车、仙如麻——理想。梦后---失落。)
4、集体朗读第三段
点拨:“梦游天姥”,诗人极尽想象,直到眼前烟消云散,诗人才又回到了现实之中。梦后的诗人有何感叹?让我们一起来读诗文的最后一部分。
思考:
①你们是如何理解反映诗歌主旨的这饱蕴诗情的两行诗句的?这一切在你的心目中看出了诗人怎样的艺术形象?
长安是帝王之都,是李白一生的向往,在这里感觉官场生活亦不过如此,外戚专权,同僚争权,诗人无意留恋,诗人宁愿选择自己的生存空间,选择放鹿青崖,踏寻名山,释放浪漫与率直,还要寻找“安社稷、济苍生”理想。(有儒家风范道家风骨)
这一切在我们的心目体现出了一位傲视权贵却又才华横溢的诗人形象,诗人气质不俗,潇洒浪漫,富于幻想,对自由充满向往。
②那么从哪里我们又读出了诗人是在与人“留别”?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三、主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四、艺术探究(详见板书)
1、诗风浪漫想像丰富夸张大胆
2、借景抒情梦由、梦境为结尾抒情张本
3、虚实相生梦境的虚现实的实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2 、思考练习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案范文(通用14篇)14
教学重点:
(1)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
(2)赏析李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理解梦境与诗歌主旨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明确文体)
师:我们在小学的时候曾学过李白的一首留别诗《赠汪伦》(全班齐背):“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李白的另一首立意迥然不同的留别诗。(板书课题、作者)
“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二、诵读并分析课文
(一)诵读并分析①段
师:齐读①段并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在“梦游天姥”四字下标示双横线),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师: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确: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板书:缘由)
(二)诵读并分析②段
师: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请同学们听老师诵读②段,并思考: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边分析边板书)
月夜——剡溪清幽
白昼——山中壮美
傍晚——洞外恐怖
夜晚——洞中仙乐
师:品味重点字词:飞、送、殷、栗、惊等。
明确:“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
“殷”“栗”“惊”分别活用为动词、使动、使动。
师:请男生齐读“洞中仙乐”部分,然后请一女生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绘。
参考:电闪雷鸣,山峰崩塌。仙洞的`石门,訇地一声从中间打开了。仙府的天空浩瀚无边,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砌成的宫阙,以彩虹作衣裳啊以轻风为骏马,云里的神仙啊接二连三地下来。老虎弹着琴瑟啊鸾鸟驾着车,仙人多得像麻一样数也数不清,多么其乐融融的场面啊。
师:自由熟读“梦游天姥”部分,力求背诵。
师: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地消失了,(板书:梦醒)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了些什么呢?
(三)诵读并分析③段
师:请一位同学诵读③段,其余的同学思考:段中反映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别君”二字照应题目“留别”(在“留别”二字下标示双横线)。段中主要流露出的是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板书:蔑视权贵,傲岸不屈)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的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过多地苛责李白。在污浊的封建官场,该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没了自我,没了人格,诗人不可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能够如李白这般傲岸不屈、洁身自好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师: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师:此种理解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理解,允许百家争鸣。不知同学们有没有留意课后练习第三大题第三小题:诗人梦游仙界,为什么只写了一次“自己不在其中”的仙人盛会呢?
明确:老师可插入相关背景帮助理解。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抱负,但他不屑于通过科举登上仕途,而是希望由布衣一跃而成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扩大声誉。天宝元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42岁的李白以为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也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李隆基仅只把他当作供己消遣的御用词人。同时李白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酒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招致他们的排挤。甚至连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因而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逐出京城。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李白亲眼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败,宫廷生活的残酷斗争。第二年,李白借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际,写下了这首“留别”诗,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
因而我们亦可以把作者的梦境理解为是对他一年前的宫廷生活的折射。从“一夜飞度镜湖月”中我们仿佛看到李白由一介布衣一跃而为万众仰慕的卿相。而当他进入宫廷,却发现他曾经热切向往的上流社会原来并非那么美好,从“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等森然恐怖、风雨欲来的描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宫廷生活的明争暗斗、冷酷无情和李白处境的孤危。虽然仙人们聚合的场面其乐融融,然而放浪不羁、桀骜不驯的李白却无法与他们合拍,正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写到的:“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诗人被排斥在外,只能作为上流社会的旁观者,但他更是清醒者,他的及时梦醒即表明了与这种生活的彻底绝裂。
总之,无论是把梦境理解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还是理解为作者摒弃的宫廷生活,他们所表现的主旨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蔑视权贵,傲岸不屈。
三、迁移
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亦接触不少李白的诗歌,请你任选一首,谈一谈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然后按自己的理解诵读该诗。(幻灯屏幕上摘选的四首可供借鉴,亦可另行选择。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先讨论,然后再选派代表发言。)
幻灯出示: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将进酒(节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讨论、诵读略)
四、返回课文
师:经过同学们的评论和诵读,我们明确了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是: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板书: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
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课文,请你谈一谈“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具体体现在本文的哪些诗句上。(学生回答略)
师:下面请同学们放声地自读课文,要求通过你的朗诵、你的声音来体现李白诗歌的特色。
(可在下课前2分钟让全班同学尝试着齐声背诵全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案】相关文章: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02-07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1-21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04-01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09-14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5篇02-07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通用20篇)11-22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3篇03-08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5篇)02-02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5篇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