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教案1
【《金子》】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3、畅谈梦想,祝愿梦想成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讨论,理解彼得最后说的话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由梦想引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活着都有自己的梦想。比如杨利伟叔叔从小梦想着能飞向太空,经过不懈的努力,现在杨利伟叔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能谈谈你的梦想吗?
许多人都有过寻找到金子发财致富的梦想。“金子”我想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种贵重的金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金子有关的生动有趣而又蕴涵道理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读情况。
四、自学课文。
要求:
(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和句子。
(2)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读不懂?
五、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及时评价。
2、通过认真的聆听,相信同学们一定看出来了: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他有什么样的梦想?
(3)他一开始有没有实现梦想?(一无所获)
(4)后来他有没有实现呢?(找到真金)
3、回答上面的问题。
4、再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哪里写了彼得一无所获?(1-2)哪里写了他找到真金?(7)
六、作业:
1、写字。
2、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3、畅谈梦想,祝愿梦想成真。
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平时积累了很多名言,你最喜欢哪句名言,愿意跟大家说说吗?
同学们知道的名言可真不少。从名言中,我们不仅获得了很多知识,而且懂得了不少道理。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会懂得更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一起读。板:22金子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彼得的梦想是什么?板:梦想
3、过渡:那么,他的梦想到底有没有实现呢?
二、整体感知,学生质疑
1、轻声读读4-7自然段,想:他的梦想有没有实现?
2、交流,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出示“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初读彼得的话)
(1)轻声读这句话。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读着读着,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4)小结: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了很多有价值、有水平的问题。老师想了想,其实你们的问题都可归纳为这样一个问题:这里的“真金”指什么,他是怎么找到“真金”的?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就让我们从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读4小节板:真金
三、突出重点,读议课文。
1、自读自悟,学习4。
(1)轻声读读4,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出示4)
(3)指导读好第一句
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晚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
(4)师描述:
同学们瞧,坑坑洼洼的地方已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你会想些什么?
(5)想象:看到这些生机勃勃的小草,你会想些什么呢?
(6)过渡:彼得又是怎么想的',一起来看看5。
2、感情朗读,感悟彼得的想法。
(1)哪位小彼得来读读?
(2)赛读:哪位小彼得敢于挑战,再来读一读?
(3)从彼得的想法中,你听出了什么?
(4)小彼得们,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再来想一想。
(5)过渡:信心和希望,使彼得留下来。
3、理解“真金”,懂得道理。
(1)出示前半句:谁来读读这句话?
(2)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体会:全部精力)
(3)齐读前半句话:彼得留了下来,他把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
(4)过渡:彼得的辛勤付出换来了什么?
(5)出示后半句: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齐读。
(6)瞧,鲜花盛开了。(出示鲜花图)
(7)亲爱的小彼得们,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鲜花,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学到这儿,你认为“真金”是什么?
过渡:是呀,彼得找到了“真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板:梦想
4、再读彼得的话
所以他不无骄傲地说:“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生接)
5、故事学完了,老师很受启发,你有启发吗?
小学三年级语文《金子》教学设计之一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四、畅谈梦想,愿梦想成真。
1、其实,不仅彼得有梦想,老师也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希望自己活到一百岁,在100岁的生日时你们都来祝我生日快乐。
2、那你们的梦想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愿意跟大家说说吗?
五、作业:
同学们的梦想都很美好。愿意把自己的梦想告诉更多的人吗?那就请你用手中的笔把你的梦想写下来,好吗?
三年级语文教案2
【《小摄影师》】
教学目的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与热爱。
5、续写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教学难点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出示高尔基图片)
师:高尔基是世界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一件怎样的事呢?(板书:小摄影师)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二、合作交流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2、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如:基、侧、辆、卷。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3、检查分段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提到了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没带胶卷没照成相的故事。)
三、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上的自学提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体验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的1-6自然段,思考:小男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画出相关的语句。
他称高尔基为“亲爱的高尔基同志”,说明他很懂礼貌,同时也很尊敬、崇敬高尔基。)
小男孩说:“我照完相,立刻就走”,这又说明小男孩很怎么样?(说明他知道高尔基很忙,很理解高尔基,不希望占用他太多时间。)
师:高尔基很忙,而且正在读书。为什么他愿意答应小男孩的请求?而且答应得那么爽快,说明了什么?
(提示:他很关心、爱护小朋友,尽量满足小朋友的要求。)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7-12自然段)
1、过渡:这么一位聪明有礼貌的小男孩,高尔基打心里喜欢上了他,所以就让他进去了。
要求:默读6—8自然段,思考:进去后,小男孩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用“——”画出来。高尔基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用曲线画出来。
2、师:高尔基答应了小男孩照相的`请求,小男孩就进来了,见到了高尔基。请看这个句子“他仔细打量高尔基,咧开嘴笑了”,“仔细打量”、“咧开嘴笑了”,说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小男孩见到高尔基后的惊喜,他要好好看看高尔基是什么样子,同时也说明他很崇敬高尔基,他见到高尔基,很开心。)
3、师:小男孩是专门来给高尔基照相的,我们看看他的水平如何?他是怎样照的?前面说他是十岁左右,他到底行不行啊?
学生讨论。
4、师:小男孩就要给高尔基照相了,但是,最关键的事情他忘了,他没带胶卷。那他怎么办?课文中有几个地方提到小男孩哭,大家把它们找出来。
提示:
(1)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2)小男孩哭着说
(3)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
5、师:大家想想,为什么他哭得那么伤心?
6、师:小男孩忘带胶卷,高尔基说他有胶卷。但小男孩子还是跑了。这是为什么?
(提示:很可能是他太着急了,没听清高尔基的话,也可能是他太内疚了,觉得对不起高尔基,不好意思。)
7、师:刚才说的是小男孩的表现,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高尔基又是怎样表现的呢?把有关高尔基的句子划下来,想想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提示:
(1)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说明高尔基尊重小男孩。
(2)高尔基听任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他对小男孩很耐心。
(3)小男孩说一切准备停当后,高尔基侧过脸,对他微笑——说明他尊重小男孩,并且态度亲切。
(4)高尔基赶紧站起来——说明他很关心、爱护小男孩
(5)小男孩跑出去后,他走到窗口大声喊——他关心、爱护小男孩
(三)学习第三部分(第13-17自然段)
1、学生分角色朗读。
2、师:秘书说杂志社的摄影记者要见高尔基,高尔基见不见?为什么?
(提示:不见。他很忙。)
3、师:但是,为什么他又说如果来的是一位小男孩,一定要让他进来?
(提示:高尔基关心、爱护小朋友,乐意满足他们的要求。)
三、巩固延伸
如果小男孩再次来到高尔基身边,他们会聊些什么呢?
三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爱护花草树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平坦、灌木、延伸、楔子”等词语。
3.读懂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所要赞扬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板书:路旁的橡树。
1.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这棵橡树什么样?它与我们有什么关系?人们是怎样对待它的?作者写这棵橡树的目的是什么?作者是谁?他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等等。)
2.听老师简单介绍作者的情况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四十多年来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而且影响极大的一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十七岁初中毕业后就当农村小学教师,二十五岁起担任一个农村中学的校长,直到五十二岁逝世,始终没有脱离学校的实际工作。在并不算长的一生中,这位有心人立志改革教育,潜心科学研究,写出了四十多本书和六百多篇论文,理论上自成体系。
过渡:这样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写了《路旁的橡树》,内容是什么呢?
二、打开书,自由读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字、词义查字典。
理解词语仅供参考。
平坦:没有高低凹凸(多指地势)。
灌木: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未来:现在以后的时间;将来的光景。
延伸:延长;伸展。
哨兵:执行警戒任务的士兵的统称。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楔子:插在木器缝里的木片,这里指可以打进地里的木片。
责备:批评指责。
沥青: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黑色成胶状,有天然产物,也有分馏石油或煤焦油得到的'。用来铺路面,也用做防水材料、防腐材料等。通称柏油。
不约而同:事先没有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三、默读课文,思考。
1.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人们赞叹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句子用“--”画下来。
四、小组学习,交流上述两个问题,同学间互相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五、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1、因为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看到了路旁那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都产生了怜爱之心,他们认为这棵橡树非同一般,应该受到保护。于是他们修改了筑路计划,既要修路,又要保住这棵可爱的橡树,因此本应该是一条笔直阔阔的大路,中间却出现了一个马蹄形。从这点可以看出工程师和筑路工人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
2、坐车过往这里的人根据弯曲的路及路边的树,都能判断出筑路人为了保护这棵树而使道路弯曲,他们体会到了筑路人为树让路的一颗高尚的心。
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三年级语文教案4
本册教材主体课文编排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第一篇是儿歌,第二篇是比较适中的文章,可以找到一定的重点段、重点句或词语训练,第三篇是比较浅显比较有趣的文章,篇幅较长。
第一单元“亲情”,三篇主体课文和一篇“开卷有益”《奶奶最喜欢的铃儿》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浓浓的“亲情”,读来非常感人,使学生会产生细腻的情感,把目光投向自己的亲人,更加关注自己身旁的人,初步认识到亲情的重要。三篇文章都很有朗读训练点,可以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词句,体会思想感情。教师要设置各种朗读情境,引导学生读进去,并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谈出自己的感受。
《礼物》
1.课前要拓展,想想自己曾经受到的礼物及其意义;课后要延伸,仿写一段儿歌。
2.加强朗读,一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亲人送的礼物的含义,从而初步理解自然、生命、世界、生活的意义(不要做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否则是讲不清楚的)。
3.本课的难点是最后一句,要通过联系上文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讨论,体会其含义。
4.生字:懂(右边笔画较多,书写时要合理安排);套(不要少写一横);润(不要多写一点)。
《平分生命》
1.本课应该精讲(精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体会男孩的勇敢以及他对妹妹的无私的爱;再结合朗读体会男孩的内心感情变化。
2.采取“质疑--默读--交流--朗读--情感升华”的`方式学习这篇课文。
3.词语方面,“相依为命”、“犹豫”、“颤抖”、“震撼”、“郑重其事”几个词语要根据上下文或生活经验去理解。课中要插入“日积月累”中的“读一读,比一比”。
4.生字:惟(与“唯”比较);颤(音、左边笔画)。
《妈妈的葡萄》
1.这篇课文浅显易懂,不需进行讲解分析,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讨论、感悟中体会母亲对孩子伟大、无私的爱。
2.可结合课文最后一段“小狐狸”的话,让学生联系自己,谈谈打算怎样回报妈妈。
3.练习复述课文。
4.启发想象狐狸被猎人追赶时的情景。
5.生字:摘(右边字形);嗓(左右结构,各部分书写时的比例)
《语文天地》
1.“畅所欲言”可以与“开卷有益”结合起来一课时完成。
2.“笔下生花”要提前布置,最好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做好准备。不必放在作文课中做,双休日完成,回来后找时间检查,反馈、展示、交流。
3.利用本单元“金钥匙”,鼓励学生建立摘抄本。
第二单元“春天的脚步”
《梦已被染绿》
1.以自读为主,适宜独自吟诵。读上几遍,自我陶醉后,让学生谈感受,然后再通过朗读,背诵把这首儿歌融化在心底。
2.最后一句与题目是相互照应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总结相互照应,可以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3.如果能够用轻柔的音乐、简笔画或课件创设情境,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4.本单元没有安排习作,可以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儿歌形式写几句话。
5.生字:嘱(最后三笔强调)
《理想的翅膀》
1.本文比较容易理解,初读课文后,找一找谁放的是什么样的风筝,引导读出喜欢的感情。
2.结合回答课后第二小题,找到全文“概括句”,然后引导学生学习重点段落,就不难理解题目的意思了。
3.课中要插入“读一读,比一比”的第一小题。
4.重点是默读、朗读和解决课后问题。
5.生字:舞(字形);棒(右下笔画)
《春天的雨点》
1.本课课文很长,也较难理解。一课时可能讲不完,可分在两个课时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
2.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找出描写乌罕娜老师言行的语句,抓住这些语句体会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
3.难点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要引导学生联系上文,通过朗读、讨论、感悟来体会它的含义,懂得“春天的雨点”指的是师生间细腻、真挚的情谊。
4.生字:溜、忍(不要少写一点);蒙(不要少写一横);蓬(上下结构)
三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具准备
有关泉水的资料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提纲
1.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搜集关于泉水的其他资料
2.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珍珠泉”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全班交流关于泉水的资料
2.板书课题:同学们介绍了那么多泉水,各有特点,令人惊叹,那么珍珠泉有什么特点呢?
二、自读讨论,朗读体会。
1.生自读课文,思考提出的问题,
2.讨论交流,朗读体会:
(1)说说为什么叫珍珠泉?
(出示句子:①“开始,水泡……消失了!”。②“水泡闪亮……珍珠啊!”③“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2)从中你知道了珍珠泉的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跟同伴讨论讨论。
自己读书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
(3)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
体会珍珠泉水绿、探、清的`特点
(4)指导朗读,读出珍珠泉水的特点,重点练习朗读2、3自然段
第2段指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形成画面“水是那样绿,绿得像……”
第3段要读出泡泡的趣和美。
三、练习朗读,体会感情
假如你是作者,向别人介绍珍珠泉时,语气是怎样的呢?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练习朗读,体会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之情,为家乡有此泉而自豪。
四、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先介绍了珍珠泉的位置,接着重点描述了珍珠泉周围的景物,以及潭底冒出的泡泡。
五、布置作业:
1.在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优美的句子,摘抄背诵。
2.看看自己的家乡有没有这佯美好的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仔细观察,写下来。
三年级语文教案6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古典音乐。
2、搜集诗人林杰的资料。
3、了解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教师讲述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2、刚才老师讲的故事与我国一个传统节日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知道是什么节日吗?(乞巧)
3、板书:乞巧,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认记“乞”字。
对于“乞”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区分“乞”与“气”)再读课题。
2、理解“乞巧”
你知道“乞巧”是什么意思吗?快打开书看看注释吧。
3、除了题目,你还能在哪儿找到“乞巧”这个词呢?(在诗句的第三行)第二个“乞巧”与题目的“乞巧”意思一样吗?我们先打上问号,等一下再来理解。
4、认识诗人
有谁知道诗人林杰是怎样一位诗人呢?介绍一些大家想知道的内容。教师针对学生的介绍,相机补充。
5、初读古诗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朗读要求: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学习古诗中的生字,并把古诗读通顺。
6、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正音:(宵————霄)(“宵”是宝盖头,“霄”是雨字头)(宵————晚上,霄————天空)
7、书写“霄”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看后练习。
8、再读古诗
再读古诗,边读边思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读不懂的地方请作好标记。读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一)学习第一、二行诗
1、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碧霄)(板书:看碧霄)
师: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样子吗?(学生说)
出示课件:夜空图。学生欣赏并朗读诗句。
师:七夕这天看到这样的“碧霄”你想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牛郎织女在这天晚上渡河桥相聚。)(板书:渡河桥)
2、牛郎和织女见面了以后,你仿佛听到他们在说什么呀?
师:多么幸福的场面啊!(板书:幸福)
3、师:我觉得他们一年才相聚一次实在是太少了,如果你是王母,你会怎样做呢?(指名回答)
当时的人们也想让他们幸福地过日子,所以,在七夕的晚上,人们看着天空就会想起(读诗句:“牵牛织女渡河桥”)
(二)学习第三、四行诗
过渡:织女心灵手巧,人们是怎样向她学习的呢?读读第三、四行诗,结合课后的资料袋来理解?
1、生自由读三、四行诗。
2、汇报
师:人们是怎样向织女学习的呢?在第三行诗中有个词告诉了我们。(乞巧)
师:这“乞巧”又是什么意思呢?(结合课后资料袋回答)原来这就是乞取智巧的意思,那^少.女们是怎样乞巧的呀?(穿红丝)来,读读诗句吧。(生读第四行诗)
A、读了诗句,你有什么想问的呢?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尽”以及人们对“巧手”的追求。
B、同学们,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巧,她们有的在……有的在……有的在……(引导学生说出可能出现的地方)
C、有这么多地方呀,那当时的场面就……(热闹了),这两句诗该用什么语气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教师小结:就因为这样,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四、体验升华,熟读成诵
1、诗人林杰写下《乞巧》,来表达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大家能读好古诗吗?(指名读、齐读、合作读)
2、有的同学在这么多次的读书中,已经能把古诗背诵了,能一起背吗?(学生齐背)
五、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乞巧节有关的古诗。其实,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这天,都留下了许多诗篇,老师也搜集了和七夕有关的古诗,请你自由读读吧。(古诗《秋夕》)
2、可以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读后区分两首诗的异同,老师对诗作介绍)
3、积累
学习古诗,光会读会背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学习的古诗积累下来,希望同学们课后把古诗抄在积累本上。
六、总结
通过古诗的学习,我们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其实,不光在课内,在课外我们也可以去朗读更多的古诗,了解更多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
板书设计:
看碧霄渡河桥追求幸福
乞巧
穿红丝乞巧学习巧手
三年级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口语交际。
2、习作练习。
【教学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准备讲名人故事时用。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
【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大胆、大方和他人进行交流的好品质;
2、注重交际习惯的提示和引导: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3、学生体会到和同学交流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读读要求
1、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2、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家互相交流。
三、分组举行,组内交流
1、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或收集到)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3、小组评价,评出本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名单,教师颁奖。
2、全班交流:
荣获“故事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王”给全班同学讲讲?
3、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五、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教师小结:
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六、作业设计
课后继续交流名人故事。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课时目标
1、要写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2、要写值得写的事,并能从这件事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帮助选材,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1、小组交流:
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
2、小组交流:
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学生有话可说,也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中进入了写作的状态,降低了学习难度。
3、教师指导写好事件: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⑴ 事情发生的时间。
⑵ 事情发生的地点。
⑶ 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⑷ 事情的起因。
⑸ 事情的经过。
⑹ 事情的结果
三、教师指导写好人物形象
1、抓特征,一定要抓好肖像描写:
千人千面,人的外表是很少有雷同的。但是仅有外表描写是不够的,因为人是立体生动的,不是呆板的模特,他有自己的思想,有不同于他人的行为和习惯,所以写人物外貌时要体现出人物神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要学会画眼睛,学会抓住描写对象身上最能表现个性特征的东西进行刻画,这样,这个对象就能栩栩如在眼前。
2、抓语言,一定要抓好对话描写:
语言要个性化,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流露,不要人云亦云,千人一腔。
3、抓事例,一定要抓好细节描写。
四、学生动笔写习作
三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失、准”等14个生字,并能加以运用。
2、会写6个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继续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加以运用,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区分易混的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指名读题目,正音。
2、议一议:
“失物”是什么意思?
我把一样物品借给别人用,那样物品能叫失物吗?
师简介“失物”的意思。
3、师生演一演招领的过程。要简单。
二、初读课文
1、标出段序。
2、文中圈出生字,读正确。
3、快速朗读课文一遍,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反馈。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归纳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点,并相应地板书。
5、连起来说一说,看谁说得又具体又生动。
6、再认真读一遍课文,觉得满意了坐下。
7、前几名先坐下的和后几名比较慢坐下的`进行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更清晰、正确,尽量防止各自读流于形式。
三、识字并运用
1、指名上来抽字卡,并要大声读给大家听,一起指正(可以进行组间比赛,提升紧张感,每组叫到的人数应一样)。
2、请刚才持卡的同学,拿着卡自由流动,用手中的卡叫另外组的同学读,最好能组词,不会读的站起来,比比哪组站起来的人数少。
3、请站着的学生读字卡,大家给予帮助。
4、比较读,并组词:
认()准()先()备()
队()难()失( ) 各 ( )
四、再读课文,看看自己有没有进步,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五、评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字卡,同桌组词
2、指名读字卡,然后指名组词,自荐用上那个词说句话。
3、小组内进行读字、组词、说话练习。
二、读课文,感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你知道了什么时间什么人去干什么?
3、植物园怎么样?同学们参观认真吗?你怎么知道的?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创设情境比比谁读得更棒。注意“可”要读出抑扬感。
5、接下来的3、4、5、6自然段朗读,师读旁白,学生只要读说的一句话,但要结合叙述加进动作、表情等等。
6、小组内练习,师巡视指导。
7、各自读第7自然段,说说如果当时是自己在场会怎样想,怎样做。
8、齐读第8自然段,师提示“会心的微笑”处要读得缓慢、高兴。
9、讨论“会心的微笑”是什么意思,适当扩展。
10、自荐读,比比谁读得更生动(从语音、语气、表情等方面评价)。
11、各自读课文,要求:
完整、仔细,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多读读。努力读出自己的最佳样子。
12、反馈(选一两个段落即可)。
三年级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准备:
蒲公英的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设疑激趣,导入课题。
直接板书课题,设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疑问?
如: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金色的草地是怎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和美句。
2、小组内互相认读生字新词和课文,正音并推荐组员。
3、展示交流。
⑴小组推荐代表认读新词比赛。
⑵小组开火车比赛。
⑶“顺风耳”比赛。教师读词语,学生在词语表中指出这个词语。
⑷你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正音。
三、再读课文,感悟。
1、根据设疑提出的问题展开小组学习。
2、全班交流,感悟课文。
如: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你从哪儿看出来?
课件演示整片蒲公英的景色,观看蒲公英。说说你看到这样的景色,有什么感受?你最想再这样的草地上做什么?
如:金色的草地怎么样?
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课件演示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说说此时兄弟俩的心情怎样?用这样的心情读一读。理解词语“一本正经、假装”,然后加上动作让学生读一读。
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用“有点像……有点像……还有的像……”联系说话。
兄弟俩还会玩什么游戏?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用你的声音来表示吧!有感情地读一、二自然段。
⑵草地会变颜色。
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
出示填空题,同桌互相说说蒲公英变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色的,草地也是()色的;
中午,花朵(),是()色的,草地也是()色的;
傍晚,花朵又(),是()色的,草地就变成()色的。
学生上台讲述蒲公英变色的原因。你知道这个秘密后,想对蒲公英说什么?
第二教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摘蒲公英”游戏:把蒲公英状的生字卡片认读后,贴在黑板上,师读词语,指名学生上台取卡片,并领读2遍。这朵“蒲公英”就作为学生的奖励。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3、指名演一演:兄弟俩玩耍的情景。
4、指名述说草地变色的原因。
二、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读第四自然段。
2、说说我们为什么会爱上“蒲公英”?蒲公英为什么能成为我们最喜欢的花?
3、为什么说蒲公英跟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你怎么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
1、你心中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快画一画,与同学交流一下吧!
2、学生画画。
3、成果汇报。
四、写字指导。
1、默读田字格中的生字,想象用什么办法记住。
2、全班交流。
3、教师着重指导“耍、绒、瓣、察、假”。
4、学生练习写字。
课后反思:
挥洒想象和才情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他们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不仅可以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而且可以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金色的草地》一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当学生感受到草地的美并想在草地上玩耍的冲动时,让学生读读演演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随之我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说:“草地的上空飘满了绒毛,随风舞动,像是跟我们捉迷藏呢!”有的说:“绒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说:“绒毛像个调皮的孩子,东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是你,在这片草地上还会玩什么游戏呢?”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高高举起了手“老师,我!我!”唯恐我不让他回答。为了让每个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于是我让孩子们画一画此时的草地和最想对草地说的贴心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孩子们拿着笔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激情、才华……我的心情灿烂无比,原来孩子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啊!
三年级语文教案10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三、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庆龄的故事。
四、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板书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课本剧表演。
五、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课后分析:
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原本我是设计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的,但在教学中仅仅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自己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有些单薄。所以第一教时我在课本剧表演上多用了些时间,而用了一节班队课让孩子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如果时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进行身体力行的设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1-02
语文三年级教案11-12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6-03
三年级语文金子教案07-12
三年级语文蜜蜂教案07-14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07-25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07-24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30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01-13
三年级语文教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