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时间:2022-12-01 14:02:01 教案 投诉 投稿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 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 18 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养成习惯

  好问

  教学后记: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读准并理解“万赖俱寂、流连、磅礴”等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网络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从字里行间去感受泉声的美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美妙有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二、感知课文,教给方法:

  由学习第二自然段入手:

  1、课件出示一组词语:

  淙淙不绝于耳清纯悦耳欢快活泼

  清亮时隐时现交错流泻遮断路面

  2、师提示学生读这两组词语,发现了什么?(声音、样子)

  3、感悟泉声与泉水之间的关系。

  4、交流后,教师板书:(入目入耳,更要入心)

  5、播放“钟声”课件,请学生用心聆听路上的泉声与钟声,说说感受。

  三、感悟品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作者为什么要交代“小雨”与“薄雾”?

  (小雨与泉水大小有关;薄雾使景色更美)

  2、学习第4自然段:

  (1)师:伴着泉声、循着钟声,我们来到了半山腰的庆云古刹并借宿于此。入夜,万籁俱寂,跋涉一天的我却毫无睡意,仍然沉醉在白天的欢愉和美妙中,仍然意犹未尽地在聆听、辨识、品味着传送到枕边的泉声,就让我们也像作者一样去辨识、品味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四段:画出你认为很精妙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3)学生交流:

  (4)比较体会句子:

  出示: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钢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是轻柔的,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是清脆的,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是厚重回响的,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是雄浑磅礴。

  比较两个句子,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第一段好,因为读起来让人仿佛听到了泉水流动中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感受到了泉声的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那是因为课文把泉声比作"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的乐声。这就是打比方的好处。第二句用了排比句,具有节奏感。美就美在有节奏感。)

  (5)这么丰富的泉声是作者用心聆听,用心去品味的,来让我们在读中像作者一样去细细聆听、辨识、品味吧。

  (A)聆听

  播放四种“泉声”的课件。

  (B)辨识

  再播放四种“泉声”的课件,辨一辨。

  (C)品味,课件以诗句的形式出示句子:

  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

  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

  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

  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

  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

  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

  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朗读品味,读出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的感受来。

  (6)其实泉声还不止这些呢,引读: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

  (A)自由朗读这一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作者把泉水当作人来写,很富有生趣)

  (B)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泉水的喜爱,相机理解“流连”。

  (7)师:是啊,正是因为作者有如此美妙丰富的心灵体验。才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文章来呀。同学们,走,让我们也一起去听泉去。

  (A)(放泉声)闭上眼,静静地聆听,辨识,品味。

  (B)试着用“那像---一样---的,是---的声音”这种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C)交流。

  (8)想想看作者为什么会听得这么真切呢?(山静泉响相机理解“万赖俱寂”,说说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静。)

  (9)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作者喜欢这儿的泉水,仅仅是因为泉声美妙,动听吗?读读第五段。

  (A)学生自由朗读。

  (B)交流感受,联系前文“草丰林茂”、“浓阴”、 “繁花似锦”、“古树参天”“、与古刹同龄”、“有二百多年树龄”等词句相机理解“孕育”。

  (C)师:如果把万木比作孩子,泉水就好似母亲,水是万物之源呢,书上用了一个词来说明,就是孕育。正因为如此,作者在结尾说:——生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拓展:

  1、是啊,泉水不光声音动听,还滋润着万木,是鼎湖山的生命之泉,面对这繁茂的树木,聆听这美妙的泉声,怎能不让作者陶醉呢?他是在听泉,更是在颂泉呀!

  2、以后有机会,你想亲自去鼎湖山听泉吗?出示课件,介绍地理位置。

  3、你还想知道关于鼎湖山的哪些情况呢?请点击链接,课外搜索交流。

  教后记:

  此篇课文,教学后的感受,是要有一双慧眼,发现教材中前后联系的内容,这些课文中不为人注意的细节往往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有很大帮助,最有感受的是三处:

  1、“下了几天小雨”与“泉水”的关系紧密相连,当然也与“泉声”的美妙有很大联系。

  2、“万籁俱寂”与听泉的联系。

  3、“孕育”与“草丰林茂”等词语的联系,从而提升了课文的深度。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乐趣。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开课:你喜欢动物吗?在保护动物方面你做了哪些?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朗读文章,画出不理解的词。

  ②自由交流不理解的字词(可查字典)

  (2)检查自学效果

  (3)学生轻声试读文章。

  (4)逐节指名读文章,讨论:那些地方读懂了?

  三、再读课文,深入思考: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朋友关系?

  1、之间各种鸟儿从远处飞来,自由的进出,着实饮水,打闹嬉戏。

  2、草地上兔子追逐,树林里松树吵架,都是司空见惯的事。

  3、我看到前面树林里有一只鹿在哪儿悠闲的吃树叶,它发现我时,只是抬头看了看,照吃不误。

  4、大雁是小孩的宠物,小孩也成了大雁的宠物。

  5、他们过马路时,像飞行时那样一个挨一个,排成单行,汽车过来了,他们毫不理会,荏苒摇摆着身子向前走,直到最后一个走过去,车才开走。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教材分析:

  《母鸡》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本文语言“京味儿”十足,生动而又浅显易懂。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本课的3个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2、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

  3、学习作者真实而又具体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感情变化。了解先贬后褒的情感表达方式。

  2、在品读、交流中引导学生品味本文语言的生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2、联系实际,感受母爱,学会感恩母亲。

  重难点分析:

  l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l了解作者先贬后褒的情感表达方式。学习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十足的语言特点。

  l理解“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所表达出的作者的真实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母鸡为话题,引入文本。

  (一)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小动物?学生大致进行交流后,以“母鸡”展开交流。出示:你了解母鸡吗?说一说母鸡留给你的印象。

  (二)教师导语:老舍先生善于观察生活,一只母鸡在他的笔下也变得生动十足。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母鸡》中去感受。教师随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注意字音,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一)学生默读课文,关注生字新词。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思考: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在学生交流中,会很轻松地说出先前的态度是“讨厌”。后来的态度用词一定要准确,不能是“喜欢”,而是“不敢再讨厌”或“尊敬”、“崇敬”。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准确用词。出示:讨厌——不敢再讨厌(崇敬)。

  (三)浏览课文,看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哪些自然段是写崇敬母鸡的?

  第1-3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第4-10自然段写作者崇敬母鸡。

  三、默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的“讨厌”。

  (一)轻声读第1-3自然段,想想作者为什么会讨厌这只母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笔画出来。

  (二)反馈交流中,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深化认识:

  第1-3自然段处处都能体会到作者对母鸡的讨厌。重点抓住:“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的无病呻吟。“乘其不备、狠狠”体会母鸡的欺软怕硬。“恨不能”体会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母鸡的拼命炫耀自己。

  (三)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练读,感受老舍幽默、轻松、俏皮而又不失智慧的语言特色,读出对母鸡的讨厌。

  2、学生展示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的崇敬。

  (一)作者既然那么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

  快速浏览课文,用笔画一画,作者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

  出示第9自然段读,板书出示: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二)读第4-8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反馈交流中,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拨,深化认识:

  母鸡的负责:通过“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来体会。

  母鸡的'慈爱:“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等处来体会。

  母鸡的勇敢:“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在这里,教师可随机提出问题:这与第2自然段中的“他永远不反抗公鸡”是否相矛盾。让学生体会到母鸡作为一名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与辛苦。为尽母亲职责,变得异常勇敢、坚强。

  母鸡的辛苦:通过“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膀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来体会。

  (三)自由朗读,进一步体会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二、回归整体,升华主题。

  (一)理解“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1、读第9自然段,体会作者发出的感慨。

  2、作者仅仅是在赞美鸡妈妈吗?

  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是在赞美普天下的母亲们。

  (二)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情感。

  1、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说说作者为什么用“不敢再讨厌”,而不是“不再讨厌”。

  2、在学生的交流中引导学生认识:是母鸡作为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震撼了作者,使作者对母鸡产生崇敬之情,因此用“不敢再讨厌”。

  三、感受语言特色,拓展延伸。

  (一)介绍老舍作品的特点:老舍先生在经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之后,融入自己的感受,采用或诙谐、或幽默、或轻松、或亲切的笔触表达出来。

  (二)学生结合《母鸡》《济南的冬天》中的相关语句谈对老舍这一写作特点的感受。

  (三)拓展阅读。

  课下阅读老舍先生更多的作品,体会老舍先生的写作特点。

  四、生字练习。

  学生按生字的结构自主进行练习。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葡萄的生长习性,丰富知识。

  2、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3、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4、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本的研习,认识状物的常见表现方法,明白根据表达的需要对这些表现方法进行选择和运用的道理。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非常别致的状物散文。教学重点应该是状物,学习时要看文章按照月份写了葡萄种植和收获的各种知识,同时,由文及人,整体感受汪曾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情怀。

  教学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不是处处都需要正襟危坐。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平常甚至平淡的生活状态中。有人告诉我,只有认真地去感受和体味平常生活中那些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滋味。想着这句话,我想到了汪曾祺。今天,我们要随着汪曾祺走进那个美丽的葡萄园,在四季变迁中认识葡萄,认识人,认识人生。

  二、由状物散文的特点进入对文本的初步解读。

  状物是文学作品特别是散文作品常见的写作类型与表达方法,它将物作为主要的表达对象,根据需要,对事物的部分或全体,或者对某一类事物进行描写,使人对描写对象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在描写中适当穿插记叙、议论、抒情等内容,使人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态度,与事物的关系,事物在起生活中的意义,以及作者寄托在描写中的感情。但是,对事物的描写始终是这类文章写作的中心,接下来,我们看作者是如何完成状物任务的。

  1、通读全文,看文章围绕葡萄一共写了哪些方面?重点是哪些?

  写了出窖、上架、浇水、喷药、打梢、掐须、打条、追肥、结果、下架、入窖。重点写了三、四、五、八这四个月的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来写。

  2、为什么这样安排?

  因为这是葡萄生长过程中最有情味的内容,是整个葡萄园生命涌动的时刻,是充满活力、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的自然生命而感动的时刻。

  其实,略写的部分也不是草草了事的,比如第一月,虽然只有短短的三行字,却写出了果园的宁静和美丽,大雪,无声,葡萄“睡“着,多么祥和安静啊,而到结尾处,葡萄又入窖了,“热热闹闹的'果园,现在什么颜色也没有了”,与开头呼应起来,虽然简略,但意韵深远。

  3、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有(1)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2)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这也就是欧阳修所讲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六一诗话》)当然这些离不开仔细的观察,请同学们通读全文看文章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形态:有的稍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

  颜色:不大一会,小叶就变了颜色,叶边发红;——又不大一会,绿了。

  长势: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功夫,就抽出好长的一节的新条。

  果实: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

  月令,农历某个月的气候和物候。

  4、当然只靠观察是不行的,观察必须与知识相融合,其中关于时令、农学、博物学、和古代文学方面的知识俯拾皆是。

  5、状物散文有别于一般说明文,但还是要运用一些说明方法的,同学们找一找,看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有引用(。《图经》云:“根苗中空相通。圃人将货之,欲得厚利,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故俗呼其苗为木通。”)、列数字(在葡萄根的后面,距主干一尺,挖一道半月形的沟,把大粪倒在里面)、作比较(葡萄的卷须,在它还是野生的时候是有用的,好攀附在别的什么树木上。现在,已经有人给它好好地固定在架上了,就一点用也没有了)、打比方(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

  6、状物散文有别与一般说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常带有情感、理趣,并不从科学的角度排斥主观因素,而且使用手法也常常是文学的,如比喻、夸张、拟人、比拟等等。请同学们找一找,有哪些例子?

  比喻: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

  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硬的。

  夸张: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

  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

  拟人:葡萄藤露出来了,乌黑的。有的稍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它已经等不及了。

  三、“这篇散文果然很‘散’,初次读来感觉象流水账。作者通过自己的细致观察,详细介绍了葡萄十二个月的生长情况。语言平实自然,很口语化,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难道仅仅是想写出葡萄一生的生长状况吗?”

  当然不是,以时间为序,作者不但写了葡萄在每个月的生长状况,对根、藤、蔓须、叶、果实在不同时节的状态都有描写,同时,更写出了人的劳动,人对葡萄的感情,也抒发了作者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这也是他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记人事、写风景、说文化、述掌故,兼及饮食瓜果、草木虫鱼,无不集于笔下,闲淡中有滋味,闲适中有意味,给读者以文学艺术的审美享受及文化修养的提高。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诗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经典诗句,感受朋友间的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感受朋友之间的知音情谊。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读题——未成曲调先有情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指名读课题,读准“弦”)

  2.理解题目的意思。

  3.师:理解了意思,再读题。(生读题)

  二、练读文——抑扬顿挫品音韵

  1.自由读,把不太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说一说哪些句子不太好读(课件出示难读的句子),指导学生读好停顿和语气词“哉”“兮”。

  3.指名读,师配乐范读,齐读。

  4.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文的意思。(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师巡视)

  三、品读“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一)学习最后一句话,设置悬念

  1.师:题目是“伯牙绝弦”,那么,伯牙为什么绝弦呢?(指名回答)

  你是从文中的哪一句话看出来的呢?(课件出示最后一句话)指名读

  2.师:这句话什么意思?

  (二)学习前三句话,了解知音

  1.师:从这句话我们能看出来,伯牙和子期是什么关系(知音),我们从文中的哪些句子能看出来子期的确是伯牙的知音呢?(课件出示句子)

  句子中“善”字出现了四次,意思一样吗?(指名回答)

  2.那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句话吧

  师:那么伯牙究竟有多么擅长弹琴呢?让我们看看《荀子劝学篇》里是怎么说的。(出示课件,指名读,理解擅长)

  3.师:(播古琴高山流水的“高山”片段)善听的子期,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泰山呢?(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想象)指导朗读

  4.出示第二个句子: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此时,伯牙转轸拨弦,将琴再鼓,洋洋的流水仿佛从他的指间浩荡而出,——(听音乐)子期,此时你又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江河?

  (指名说,指导朗读)

  5.师:真好。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请你充分发挥想象力!

  6.句式练习

  师:同学们,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时,子期会怎么赞叹呢,(出示课件)伯牙鼓琴时心里还会想到什么,子期又会怎么赞叹呢?请同学们从以下词语中任选一个仿照书上的句式说一说好吗。(指名答)

  7.师:是的,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子期一定能准确地知道他的心意,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其实,子期必得的又何止是伯牙的'琴声啊,他还听出了其中的弦外之音呢?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个小故事。(指名读)

  (出示链接,生阅读)

  师: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感受到伯牙怎样的心胸、怎样的志向呢

  师:是的,这种高远的志向,博大的胸怀,伯牙通过琴声表现了出来,而子期也通过伯牙的琴声感受到了,这才叫—一起读(课件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也只有这样知志又知心的才是真正的知音。(板书:知音)(理解知音的真正含义)

  8.相传,这曲高山流水伯牙最早是在宫廷演奏的,但是在诸侯大夫中、在宫廷乐师间,没有人能听懂他的琴声,更没有人能听懂他高远的志向,博大的胸怀,达官贵族们喝得零丁大醉,甚至有的人还连连摇手:“这是什么曲子?换换换……”伯牙此时会是什么心情啊?(孤独伤心)他多么渴望能有一个知音啊。现在,他遇到了子期,他该多么(指名答:兴奋、幸福、激动)让我们带着这种激动、幸福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吧。(齐读)

  9.同学们,如果你就是伯牙,你会有怎样的感慨想对子期说呢?出示“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

  10.师:想知道伯牙当时是怎么说的吗?(出示)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

  11.(出示)老师和大家配合着来读。

  四、知音离世,断然绝弦

  1.师出示音乐,拓展知识,语言渲染,指导朗读读最后一句话。

  2.师: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断了他的前程、断了他的心弦、断了他的希望……)

  3.齐读最后一句话。

  4.出示短歌,师配乐范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五、回味绝弦,余音袅袅

  1.故事学完了,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是啊,正是因为知音难觅,才演绎出这凄美动人的“伯牙绝弦”。相信,现在你们一定能入情入境地读一读这篇这个故事了,是吗?(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背一背这篇古文。

  2.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

  3.搜集一些描写友情的诗句。

  附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俞伯牙善鼓琴绝弦

  知音

  钟子期善听去世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当小导游,明白导游的责职。

  2、用词要优美,有条理,介绍要吸引旅客,培养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

  一、联系实际,谈导游的责任:旅游的向导。

  二、学习例文,明确要求:

  1、读文同桌交流,明确要求:,讲景点,说清来历及旅游注意点。

  2、用词要优美,有条理,介绍要吸引顾客,

  三、分项训练:

  1、开场白作,的到来表示欢迎,如:“欢到××来旅游。首先我们认识一下,我姓沈,大家可以叫我小沈,也可叫我沈导,这几天由我服务。如有什么意见,随时可向我提出,尽量保证大家满意。”以此融洽与旅客的感情。

  2、景点介绍。首先告诉大家这是什么景点,然后说这景点有什么特点,讲它的来历,引古咏诗,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要说清游览时应注意的事项。如作东方明珠塔的景点介绍:“上海东方明珠塔共高468米,高度亚洲第一、世界第三。这是上海改革开放的产物,这座塔由塔和下球体、上球体、太空舱等大小不等的`钢质球体组成。塔座是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大厅和2万多平方米的大型商场。下球体是直径50米的球体,下层是观光廊,在那儿你

  们可以看到上海的全貌。假如晚上来,那景色会更美。上面各层安装了先进的娱乐设施享用。大家等会随我乘电梯上下球体观不。电梯以每秒7米的速度上升,大家感到不舒服的感觉,只要咽口水就会好的。”

  3、注意点:⑴介绍要具体、详细,数据要正确。⑵要穿插故事、传说,增加讲述的趣味性,吸引游客。

  四、结合课文,介绍长江。

  ⒈小组讨论,选点定内容。

  ⒉学习介绍,选取好代表。

  ⒊全班交流,评议提高。

  五、课外作业:选个家乡景点作一次导游介绍。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读读记记“储藏、干脆、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哭笑不得”等词语。

  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2、过程性目标:

  ⑴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激趣释题

  1、尾短像熊,颜面似猫,它容姿美丽,毛色奇特,头和身躯有乳白色,但四肢和肩膀是黑的,头上又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特别是两个黑眼圈儿,活像戴上了一副“黑眼镜”。那竖起的圆圆的黑耳朵,像戴一顶“风雪帽”;四肢衣着黑绒的大“皮靴”,肩上披着匀称联结的黑“披肩”,真是神气十足,令人瞩目。(出示图:憨态可爱的熊猫。)

  2、在路上啄食,频频地点着头,咕咕咕呼唤着,文静地挪动着脚步,它们不怕人,只是人们走近的时候,好像给人让路一样,哄的一声飞起,打一个旋,又唰的一声在远远的前面落下。(鸽子)

  3、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松鼠)

  4、我们认识一只跑进家来的松鼠。(板题)

  5、课件:

  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来,很快就跟我们相熟了。它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活得惊人,从来没有碰掉一样东西。

  (谈谈自身的感受?)

  6、读了课题,你很想知道什么?

  二、快速浏览,梳理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松鼠来到我家都发生了什么事?并用简练的词语进行概括。(偷备方糖、晾晒蘑菇、冬眠垫窝。)

  2、谈谈自身的感受。

  3、再仔细读读课文,你觉得哪件事有意思,还可以化出感兴趣的句子。

  4、交流:

  ⑴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抓住一连串动词体会)

  ⑵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藏冬粮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藏冬粮。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引导:为了这件事,小朋友们一个星期不允许吃糖,家人责怪松鼠吗?

  ⑶想象松鼠忙了一个早晨,把蘑菇晾得家里都是,家里人会说些什么呢?

  ⑷化身于奶奶会怎样说?

  5、在我们看来松鼠做的都是荒唐事,它终究给我们家制造了不少麻烦,家里人会责怪它吗?以后,还会发生什么事?

  三、对比阅读,感受写法

  1、通过阅读,你是通过什么感受到我们全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2、出示布封《松鼠》,比较与本文的不同?

  四、延伸课外,优秀阅读《斑羚飞渡》。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9

  教学要求

  1.了解破折号的作用并会使用。

  2.自主阅读两首寓言诗,理解其中蕴涵的道理,初步了解寓言诗的特点。

  3.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按要求讲给大家听。

  重点难点

  1.自主阅读两首寓言诗,理解其中蕴涵的道理,初步了解寓言诗的特点。

  2.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按要求讲给大家听。

  教学课时 一课时

  1.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寓言诗,理解其中蕴涵的道理,初步了解寓言诗的特点。

  2.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按要求讲给大家听。

  重点句幻灯片

  一 温故知新

  1.字义的理解。

  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时,要先把句子反复读上几遍,结合加点字所处的语言环境来确定各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2.认识破折号。

  破折号是表示话题或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等的符号。“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声音延长,拟声词后用破折号。”“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表示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时空的起止,或用为夹注。”即破折号的作用是:①解释说明;②表示递进;③表示声音延长;④表示转折;⑤加强重点。

  破折号是一个用途比较广的标点符号。它的主要用法可以归纳如下:

  ①用以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②表示话题的转变。③表示话语的中断。④表示声音的延长。⑤表示引出下文。⑥表示总结上文。⑦分行列举,每个分列项前用破折号。⑧用在副标题的前面。⑨用于引文后标明作者。

  3.拓展交流。

  阅读三个小朋友的发言,结合课文的内容体会他们的想法,感受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自己从文中找一些重点词句或重要的场面、情节,仔细想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并与同学、老师交流。

  二 阅读平台

  1.这两则寓言诗都告诉我们不能从自己的角度,以个人的眼光去认识事物,要遵循事物的本来面目,才能客观地、公正地去认识它们。

  2.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1)“我并不羡慕你这种囚徒的生活。”意思是鲤鱼对金鱼的“自由”并不羡慕,在鲤鱼看来,金鱼永远生活在鱼缸里,这根本不是自由,只是像生活在牢笼中的囚徒罢了,体现了鲤鱼对真正自由的追求。

  (2)“我虽然由于不慎遭受了灾难,但我毕竟领略过江湖的广阔。”这句话是鲤鱼对金鱼的反驳。鲤鱼说自己虽然大难临头,但以前自己在广阔的江湖中自由自在地生活,见识过许多美好的事物,虽死无憾。而金鱼虽然能苟活一世,却毫无自由,这样的生活和囚徒没什么区别。

  三 积少成多

  这部分十二个词语都是成语,每个成语都有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学生可以查找资料,把这十二个成语故事找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道理,理解成语的含义。

  四 口语交际

  1.导入: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畅游在童话、寓言故事的海洋中,亲历着一个个惊险有趣的故事,结识了一个个天真可爱的故事人物。今天,让我们召开一个讨论会,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

  2.请学生阅读“活动建议”,将关键的要求用笔画下来。

  交流明确:

  (1)讲故事,还要说明喜欢的理由。

  (2)故事要讲清楚明白、重点突出。寓言故事可以讲明寓意,也可以让大家思考。

  (3)倾听别人的发言时要边听边思考。

  3.准备发言。

  自己再看一看活动建议,进一步明确要求。

  准备自己的发言提纲,想一想自己是否按前三点要求准备了,还需要补充哪些内容,做一些调整和完善。自己先小声说一说。

  4.进行活动。

  (1)结合教材中“活动评价”发放《活动评价表》,进一步明确对听、说者的`要求。

  (2)小组内发言,大家共同评价,推选最佳发言者。

  (3)每组代表在大家的帮助下完善发言,然后在全班展示,评选出“优秀故事大王”。

  五 习作

  1.出示习作要求。

  (1)以“假如我有一只尼尔斯的鹅”为题,想象自己有哪些经历。

  (2)要写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你是怎样得到尼尔斯的鹅的,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等。

  (3)通过这个故事,你想告诉别人什么?想象一下再确定习作内容。

  2.开始习作。

  (1)学生认真阅读习作要求,弄清写作的内容和题目。

  (2)以课文内容为基础,体会尼尔斯历险的经过,想象自己将要经历的故事情节。

  (3)语句要通顺,内容要具体,写完后认真修改。

  范文:

  假如我有一只尼尔斯的鹅

  我家养了许多鹅。一天,我正在院子里看故事《尼尔斯骑鹅历险记》。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我一看表,离上课只有几分钟了。“怎么办呢?”我心急火燎地叫着,准备走出家门。这时,突然从鹅群中间站出一只比普通鹅大几倍的天鹅,我吓了一跳:“这是什么?难道尼尔斯的鹅来到我家了?”我正疑惑着,天鹅说:“快来,我驮你去上学。” 我心里感到又害怕又新奇好玩儿。我试着爬到天鹅的背上,天鹅拍着翅膀飞了起来。三四分钟就到学校了,我激动地叫道:“我到了!”

  天鹅轻轻落在校园里,周围的同学目瞪口呆地看着我从鹅背上下来。天鹅飞走后,一下子围上来许多同学问我怎么回事,我也有点儿说不清。

  下午放学,天鹅从天空飞下来接我回家。我向同学们炫耀:“这是我的私人飞机!”平时走回家要四五十分钟,而现在五六分钟就搞定了。我的作业也很少,写完作业后就去河边玩儿。现在既然有天鹅了,我就可以好好在河里玩儿了。我指给天鹅看河里的鱼,天鹅把头伸进水里,等伸出水面后,嘴里已有三四条鱼了。我把鱼放进大口袋里,高兴地想:如果把鱼卖了,不就赚钱了吗?我们一直捉到天黑,捉了满满一袋鱼。我拿到菜市场,卖了好多钱,啊!太爽了!几天下来,我赚了一百多元钱。

  我越来越喜欢这只天鹅了,简直和它形影不离。

  这天,我们学校到山区举行马拉松比赛。我故意跑得很慢,等到周围没人时,我吹了一声口哨,天鹅从天而降,驮上我向终点飞去。不一会儿我就到终点了。天鹅飞走了,我坐在终点等着同学们。同学们跑到终点,看到我,都十分奇怪,我没理他们。最后,我得到了冠军奖杯。

  现在,除了上课我一步也不离开天鹅了。平时,我和天鹅经常在天空中闲游。有一次我们无意间落在一个院子里,我看开着门,就走进屋里,屋里没有人,突然我看见桌上放着200元钱,我想到老早就想买一个MP4,可才攒了一百多块钱,如果加上这200元钱……我再次环顾四周,没人!我赶紧把钱装进了口袋,叫天鹅把我带回家里。

  第二天,没人发现。第三天,没人吭声……我得意极了,又要天鹅带我去那个地方。但天鹅就是不起飞,可能它识破我的诡计了。我生气了,就说:“你不去,我去!”

  我一个人跑到那个院子里,翻起钱来。突然,从门外进来一群拿着棍棒的家伙,嘴里喊着:“抓住他,是他偷的钱!”我慌了,赶紧从窗户逃了出来,他们紧追不放。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天鹅从天而降,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和他们打了起来。我想帮天鹅,可天鹅扇动翅膀不让我靠近,好像在说:“快走!这里有我!”我赶紧往家跑,身后只听见噼噼啪啪的敲打声。

  我边跑边流泪。我知道我错了,一开始我就错了。我把天鹅当作我的工具,让它接送我上学,让它帮我捉鱼挣钱,让它帮我作弊跑完马拉松……我错了,我完全错了。我跑回家,拿出那300多元钱,站在家门口等着天鹅回家……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目标:

  正音,积累字词:惬意(qiè)、裂缝、避难、穿梭(suō)、车轴、轨道、稀世珍宝、灵丹妙药、源源不断、健步如飞、世外桃源;用“多彩多姿”、“源源不断”、“世外桃源”造句。

  2.口语训练设计目标:

  分段朗读课文,感受科技类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科学性。

  3. 阅读需要的核心问题目标:

  理解科幻类文章基于现实,发挥想象的特点;感受科技类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科学性;体会作者对未来科技进步发展的美好愿望和乐观态度。

  4.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

  这是一篇科幻类的文章,根基于科学,表现魅力源于艺术,关键要突出“幻”字,即想象力的展现。请同学们联系实际,展开想象,写一篇“神舟七号”太空之旅的文章。(200字以上)。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相信大家从小就对神秘的天空或者宇宙抱有着幻想,渴望到太空中去旅游一次,我们虽然不能乘坐“神舟七号”上天去,但是让我们跟着作者莫幼群一起去游历一下这童话般的太空城吧!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1.同学散读,初步感知童话般的太空城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2、理清文章的思路(以游历前——太空漫游顺序为依据)

  第一段:(1——5)漫游之前的神秘猜测,介绍了空天飞机的制造原理、功能和优越性。

  第二段:(6——24)围绕“童话般”的想象展开对太空城的描述,具体从形状、具体设施、居民生活娱乐、气候、工农业等角度进行详细地介绍。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1)“它究竟是个什么样子,阳子想象不出来。”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答: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即太空城。并且通过反问语气,引起读者兴趣。

  2)文章题目是“童话般的太空城”,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空天飞机”?它有哪些特点?

  答:因为他们必须乘坐空天飞机才可以抵达太空城。它是既能在大气层里,又能在太空飞行的飞机。有“水平起飞”、“适应不同需求”、“备有火箭发射器”、“飞行速度极快”四个特点。

  2、阅读第二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童话般的太空城?”

  外形

  像一个巨大的摩托车轮,车轮朝上,连着的车轴朝下。

  运行

  像地球一样,可以自转,也可以绕太阳公转。

  光与热的供应

  通过圆环壁上的窗口的关闭,调节阳光的进入和控制热量

  人们的出行

  1)穿太空鞋增加重力;2)穿鸟形服飘飞。

  房屋建筑

  不需要根基,用人造板搭建出各种神话般的宫殿

  农场

  在失重的条件下,植物生长得特别快,特别好。

  气候

  可以任意调解

  工业

  远离居民区,绝不会构成污染。

  把生产出来的“稀世珍宝”和“灵丹妙药”,源源不断地送回地球,造福人类。

  住宅区

  生活设施完备,生活十分以惬意。

  救治条件

  设立了“避难所”,应对突发事故。

  休闲娱乐

  太空城剧场正在上演大闹天空,表演非常精彩。

  睡觉

  在太空中悬空睡觉,体力恢复比在地球上快上几倍。

  3、比较太空上的生活和地球上的生活,你更喜欢哪一个呢?为什么?

  明确: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够说出两件事物的区别。

  四.口语训练 感受说明文句子的精准性:

  1、说说这篇说明文中,哪些句子是炼字用词很好的?

  说明文的语言

  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

  首先是其对说明事物特征、性质的作用。

  其次是说明的严密性、科学性。

  第三是形象性、生动性。

  例句:

  1)现在的太空城据说能容纳一万多人呢。

  2)太空城坐落在离地球38万公里的轨道上,飞机能飞那么远吗?

  3)空天飞机的速度极快,是音速的二十五倍。

  4)车胎其实是一个空心的大圆环,直径约为1600米。

  5)在太空城里,一切物体的'重量都只有地球上重量的十分之一。

  6)据统计,约有400种的面上无法制造的合金,能在太空工厂里制造。

  7)时而飞到四五米高的空中,真好像天仙下凡一样,精彩极了。

  8)由于太空中没有白天黑夜,所以窗口是可以调节的,只要调整采光的角度,就可以调节昼夜的长短。

  五.艺术手法

  科幻类的文章,根基于科学,表现魅力源于艺术,关键要突出“幻”字,即想象力的展现。文章运用比喻等,从多角度展开想象,带领读者领略了一个多样化、可感的童话般的太空城。

  六.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联系实际,展开想象,写一篇“神舟七号”太空之旅的文章。(200字以上)。

  七、作业

  1.基础题:

  1)抄写:惬意(qiè)、裂缝、避难、穿梭(suō)、车轴、轨道、稀世珍宝、灵丹妙药、源源不断、健步如飞、世外桃源;

  2)用“多彩多姿”、“源源不断”、“世外桃源”造句。

  2.选做题:

  1)书p76阅读的第一题。

  2)书p76阅读的第四题。

  八、质疑教材:

  文章的语言不够生动形象。

  九、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以“神舟七号”太空之行为话题,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一起“参观”童话般的太空城。

  上课:阅读沉浸,圈划讨论太空城有哪些特点(从生存条件、生产条件、生活条件、救治条件讨论),句子赏析。

  拓展延伸:请同学们联系实际,展开想象,写一篇“神舟七号”太空之旅的文章。(200字以上)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

  教材分析:

  《习作7》本次的习作训练与阅读紧密结合,是对阅读的补充,是对阅读的检测,同时也是一次自由表达的训练,内容是自由选择的,习作的形式也是自由的。所以本课的教学,教师应着重做好两点:一是帮助学生进行多层面的反复阅读,做好阅读指导。阅读是本次习作的基础,也是习作成功的保障。第二,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鼓励自由表达。

  根据本次习作训练的内容和要求,可按照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谈话导入,激情激趣,创设游戏,寻找故事,阅读链接,充实内容,学生练笔,故事沙龙,展示习作。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7教案教学设计

  《练习7》这个练习共安排了五道题目,包括以下几项内容: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目标 :

  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和自信心。

  2.能够根据课文的内在联系,合理想象,写出完整的、有意义的故事。

  3.能够做到叙述清楚,语句通顺。

  4.鼓励大胆新奇的想象,有创意的表达,并融进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学习实践中领悟到如何写出情节完整的,有意义,有创意的故事。

  2.指导学生把故事写得有趣。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翻开语文书,除了看到一篇篇有趣的课文,一幅幅精彩的图画,你有没有发现藏在语文书里的故事呢?它们有的藏在成语中,如“立雪求道”、“叶公好龙”的故事,有的藏在课文里,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

  2、让我们打开语文书,从中你有没有发现藏在书中的故事呢?

  二、交流感悟

  1、交流从课文中的发现的'隐藏的故事。老师将学生交流的话题随机写在黑板上。

  2、怎样才能把这隐藏着的故事写好呢?

  (选择合适的故事,进行筛选和整合,借助合理的想象 ,将其中的一两个写下来。或者写写读完故事后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

  3、小组内进行讨论,理清写作思路。

  三、完成初稿,交流完善。

  1、在练说的基础上,自拟文题写作。

  2、指导学生修改写作。

  (1)、将自己的习作朗读给同学听,同学在聆听中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2)、认真修改习作 ,正确使用修改符号,及时修改。

  3、誊抄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7 语文书中的故事

  藏在成语中、课文中的故事

  读守故事的所思所想所悟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习作7,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7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音响的录音。

  学生:1.观察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

  2.准备自己游览风景名胜后的照片与及相关文字资料。

  3.交流第一项内容的同学可以制作头饰。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

  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回顾暑假生活: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三)、分块讨论,组内交流

  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

  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

  (四)、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全班汇报。为增强趣味性,选择第一项的同学可戴头饰合作交流。

  3.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很浓,仿佛自己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中。同学们也有了写的欲望,想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

  (二)、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

  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料。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

  我是一棵××树;小树与鸟的对话;雪的自述;大自然的声音;蟋蟀在唱歌;听雨;游×××……

  3、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四)、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五)、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了解倾听的重要性;

  2、让学生从小养成倾听的习惯,学会倾听,懂得倾听;

  3、对学生进行倾听训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

  从实践中锻炼倾听能力。

  教学难点:

  锻炼倾听能力,提高倾听素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请大家听故事,听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教师出示故事,学生倾听并发言。

  师:故事里的小朋友不但自己不能学到知识,还影响了老师和同学,是对老师、同学的不尊重,是没有素养的表现,长久下去会形成不好的.行为习惯,不利于自己的成长。所以我们要学会倾听,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板书课题:学会倾听

  二、合作交流:懂得怎样倾听

  1、师:认真地“听”别人说话,似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得到,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呢?请小朋友们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看哪组想得最周全,随时作好笔记。

  2、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3、教师归纳为倾听的方法,即“四心”

  诚心:抱着谦虚态度听;

  专心:仔细地听,不要三心二意,上课时听到重要的地方可作笔记;

  耐心: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应心:给予适当的回应,鼓励对方说下去。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想大家一定都掌握了倾听的技巧,接下来老师要来考考大家。

  三、活动:践行倾听之道

  1、活动一:玲玲在倾听时犯了哪些错误?

  教师出示材料:

  时间:早上地点:上学的路上人物:玲玲和妈妈

  “玲玲,小孩子要讲礼貌,不能骂人,要尊敬老师,团结小朋友……”

  “妈,我知道了!还用你来讲!”玲玲打断了妈妈的话。

  “你上课要认真听老师讲课……”

  “妈,我知道了!知道了!你还要讲!

  ”玲玲极不耐烦地说道。

  “玲玲,你怎么能这样跟妈妈说话呀?”

  “我不说了!”于是,一溜烟地跑了,只剩下妈妈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那。

  学生讨论、交流玲玲在倾听时犯了哪些错误,并发言。

  师:和长辈交谈要有礼貌,要虚心接受长辈的意见和建议,自己才能更快的成长。

  2、活动二:播放各种声音,测测学生倾听能力。

  师: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放松心情,听老师播放一些声音,看看谁的倾听能力,听的时候可适当作好记录。 学生认真倾听,发言。

  师:同学们的倾听能力可真强,说出了这么多,可见同学生们都在用心地倾听。

  四、自我剖析环节

  师:请大家回想一下,近段时间,面对父母的唠叨,你倾听了吗?面对老师的教诲,你倾听了吗?面对同学的苦恼,你倾听了吗?把你做得好的地方及不足之处写下来。 生活动,交流。

  五、总结提高

  师:的确,倾听自然,倾听生活,倾听他人,你将会有一种美好的享受,一份意外的收获。倾听父母的唠叨,爱意满满;倾听老师的教诲,知识多多;倾听同学的苦恼,友情浓浓……同学们,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吧!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体会贝多芬在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感情的变化。

  2、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析人物言行体会贝多芬在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教学方法

  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指导法、启发法

  教具:电脑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 揭示课题

  二. 检查预习

  1、 认读生字词

  2、 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纠正读音

  3、 通过预习你对课文有哪些了解?

  4、 学生质疑

  三、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层次

  第 二 课 时

  一、 复习,引入新课

  1、 板书课题:月光曲

  2、 请生简述《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3、 质疑: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引导生从内容及人物质疑)

  二、 体会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的感情变化

  1、 生快速阅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贝多芬言行的句子找出来?

  2、 品读句子,再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贝多芬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这样说?想象他当时的.心情怎样?

  3、 交流讨论情况,重点体会以下几方面:

  (1) 贝多芬进屋是被兄妹的谈话所感动;

  (2) 贝多芬弹一曲是看到兄妹穷,但又爱音乐,产生了同情心;

  (3) 贝多芬又弹一曲是因为发现盲姑娘是他的知音,很激动;

  (4) 贝多芬飞奔回店是因为创作了一首新曲子很兴奋。

  根据生回答板书贝多芬言行及心情的关键词

  4、 小结

  (1)通过刚才的讨论交流,大家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师述:这些感情的变化其实就是贝多芬创作出《月光曲》的原因。

  (2)这些结论我们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到的?根据生述板书学法。

  找

  分析言行 问

  议

  说

  体会心情

  理解内容

  三、 学习体会第三节

  1、 文中哪里最让贝多芬感动?(课件出示兄妹对话)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那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2、 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组讨论,体会兄妹说话时的心情变化。

  3、 交流讨论情况

  (1)妹妹说第一句话时是(渴望)的心情,因为她知道贝多芬来到小镇,很想

  听贝多芬弹琴;

  (2)哥哥说话时是带着(难过的、遗憾的)心情,因为家里穷他不能满足妹妹的心愿;

  (3)妹妹说第二次话时是带着(安慰)哥哥的心情,因为他不想让哥哥为了她而难过。

  4、 指导朗读兄妹的对话

  (1) 同桌分角色练读。

  (2) 指名生分角色朗读。

  (3)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5、 听了兄妹谈话,你有什么想法?

  6、 小结:贝多芬正是被这对穷兄妹间的真挚的情感所感动了,才进了屋,才有了后来献给兄妹俩的《月光曲》。大家想听这首曲子吗?

  四、初步辨别联想与实在事物

  1、 请生划出文中暗示《月光曲》曲调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2、 小组讨论:读句子,根据内容画一画。

  3、 请生展示作品,并让大家评议。

  4、 课件出示选择题,让生选择《月光曲》曲调,并说理由。

  选一选:A、舒缓——明快——激昂

  B、明快——激昂——舒缓

  C、舒缓——激昂——明快

  5、 欣赏《月光曲》

  6、 请生通过朗读表现出曲调的变化。

  7、 大家是通过什么途径体会到《月光曲》的曲调的?

  8、 哥哥为什么会想到这些?

  9、 师述:通过学习我们发现联想可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但联想要以实在

  事物为依据。而同样的音乐,让不同的人听,由于各人的经历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联想。

  五、扩展,体会文章中心

  1、听音乐,想一想:

  盲姑娘静静地听着,仿佛看到( )。

  我静静地听着,仿佛看到( )。

  2、你们认为贝多芬想通过这首曲子表达些什么?

  3、穷兄妹俩听了贝多芬的曲子,他们很幸福。从贝多芬那儿他们也获得了自信,今后他们会怎样面对生活呢?

  板书设计:

  月 光 曲

  听:谈话 (感动)

  贝多芬 看:贫穷 (同情)

  弹:一曲 又一曲 (激动)

  记:曲子 (兴奋)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1. 学生读课题,然后说说读后的发现或想法。

  2. 请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概括大意

  1. 学生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 请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体验心情,展开辩论

  1. 老师用抒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回到作者的童年。

  2. 指名读课文第1~14段,然后集体评议,并在评议的过程中指导朗读和渗透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请学生用两个词分别概括当巴德听了父母截然相反的评价之后的心情,并说明理由。老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并相机指导朗读。

  4. 讨论:如果你是巴德的父母,你会选择哪种方式来评价自己的`孩子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讨论中引导学生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对巴德的父母为什么要这样评价孩子有所体会。

  四、抓关键词,品读明理

  1. 老师描述第15段的内容,过渡到第16~17段的学习。

  2. 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来写成年后的巴德回顾当年父母截然相反的评价时的心情,请速读课文第16和17段,找出这个词。老师板书“庆幸”。

  3. 看到这个词,爱动脑筋的你会提出哪些问题来深入理解课文呢?

  学生可能会提出:庆幸是什么意思?巴德庆幸什么?为什么会感到庆幸?

  4. 学生各自默读第16~17段,思考所提出的问题,并在书上作旁批。学完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5. 老师组织全班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老师在组织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进行深入理解;对重点语句进行反复品读。

  五、联系生活,交流体会

  1. 学了课文之后,你对赞扬和批评是否有了新的理解?对赞扬和批评你的人是否有了新的认识?请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2. 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可以模仿书上的句子写,也可以自己写。

  六、自学生字,正确书写

  1. 师:课文中的生字,你准备怎样记住它们而不读错写错?

  2. 学生练习书写。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23

语文六年级上册灯光教案02-27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03-01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6-08

六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06-23

语文上册教案模板08-16

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01-31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丁香结》02-15

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