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树教案

时间:2023-01-10 15:30:55 教案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课文树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文树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文树教案

课文树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树”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2、理解认识树与人相互依存的关系;

  3、体会并感受作者内心对生命的感悟与倾诉

  二、教学重点

  “树”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1、树与人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2、文中诗意的语言和感伤的情感基调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l三棵树在文章中究竟指哪三棵树?

  苦楝树苗、石榴树、枇杷树

  l作者是由什么引到这三棵树呢?

  一趟长途列车的终点站名

  (二)分析文章内容

  那么究竟这三棵树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在对待树的得失中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就请同学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来谈一下。

  1、三棵树的特点

  苦楝树——幼小无依

  枇杷树——含蓄深沉

  石榴树——热烈奔放

  (教师补充讲述“鸟儿、孩子”)

  (提示:作者驱赶鸟和孩子,果树迎接它们的到来,没有怨言、执着的付出,不会埋怨)

  那么两相对比的话,我们在果树的身上可以看到一种什么精神?

  (提示:对人平等无私奉献的精神)

  2、作者的情感脉络

  迫切希望得到——隐痛 缺憾

  欣喜 满足 ——迷惑 不舍

  (教师补充:在教材中划出这些地方,并着重处理词语“隐痛”和“弥补生命的裂痕”,谈谈你是如何看待的?)

  提示:隐痛——词义——作者没有真正的拥有过(提示:隐痛和缺憾;隐痛很显然不是锥心的痛,也不是生生的痛,似乎只有在想起的'时候才会有痛的感觉,原以为自己并没有因为树的离去而有太多的悲伤,但是只有在经历之后才发现苦楝树的离去是“痛”是缺憾,二期课改新教材高二语文课文《三棵树》教案(第二课时)教案。)

  弥补生命的裂痕——拥有了八年,城市建设失去,连续使用两个“埋葬”,表现作者对逝去的一种哀悼,可见他情感的悲伤与凄凉,那种得而复失的感觉不是简单的伤心两个字可以形容的

  人与树的关系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3、重点语句

  l我生命中应该有三棵树的,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二期课改新教材高二语文课文《三棵树》教案(第二课时)教案》。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提示:火车站——三棵树

  真正只拥有了两棵树

  希望生命完整

  l讲解三棵树和人的生命形态的关系

  苦楝树——幼小无依——幼年

  石榴树——热烈奔放(成年——壮年)

  枇杷树——含蓄深沉(成年——中老年)

  象征手法

  l我在这里,我在水里

  苦楝树的确是作者努力想要拥有的第一棵树(夭折)

  没有它感觉人生有了缺憾,因此作者还要不断的寻找下去

  有缺憾的人生是完整的人生,作者渴望完整,因此还要寻找

  (“完整”和“完美”)

  (三)结合导读总结课文

  1、作者与三棵树的关系(主要内容)

  2、人与树的依存关系

  3、对生命的思考

  (苦楝树是作者拥有的第一棵树,它的孤苦无依,它的不幸夭折,似乎和作者的童年有不尽相同的地方,童年的作者连拥有一棵树的愿望都显的那么奢侈,天井大小的地方只能望天,由此可见作者的童年生活不会比苦楝树好到哪里。

  就如我们的手指一样,尽管有的手指外观并不让你满意,但是只有五个手指全部拥有才是完整的,缺少任何一个都是残缺的,因此作者希望拥有的是一个完美的人生。)

  作者通过对童年记忆中火车站名“三棵树”的思考延伸到自己生命中曾经拥有的三棵树,表现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眷恋。

  (四)拓展

  请对照苏童在本文中渗透的思想情感,结合你自己的经历谈谈你人生中目前为止最珍视的东西。

  (五)作业

  课前一分钟演讲:假如我是一棵……树

课文树教案2

  【教学设想】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那树》是一篇略有难度的文章,不是理解主题有多难,而是难在文章意趣较多,可探究的地方太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抓住一个角度,进行深入、强化研读,或许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本节课以读为突破口,通过多角度朗读,通过与文本充满情感的交流,来激活学生、激活文本,以欣赏到文章的思想性、艺术性。

  【教学目标】

  1、深情朗读,与作者来一次心灵交流;

  2、细细体会,让自己有一次情感升华;

  3、赏析语句,师生共度一次学习之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地球是一个自然村,自然万物都有生存的权利,人和自然其实也可以共处得如此和谐。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许多动、植物消失了,甚至遭到人类的无情的摧残和杀戮。有那么一棵树,他又经历着怎样的命运呢?今天我们就来关注那棵树的一生。

  二、明示教学目标

  三、那树的故事

  请大家细读课文,深切关注那树的命运,思考:那树的一生有怎样的经历?用简明的一段话讲述那树的故事

  四、那树·人(沉醉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在读这样的文章时,大家能做到深情朗读吗?其实,美文就该美读,正所谓:文者,情也。它是作者才情的挥洒,只要我们投入学习的热情、心中的激情,就一定能与文章来一次心灵的交流。读出来,那里别有洞天!)

  我们听了那树的故事,了解了它的一生,特别是它的付出与它最后的结局,能引起我们怎样的感情呢?(赞叹、痛苦)

  1、请大家用赞叹的语气把题目读出来。(可以加上语气词)

  2、找出文中赞美那树的句子(用红笔划出来),用类似的感情读出来。

  3、请大家用痛苦的语气把题目读出来。(可以加上语气词)

  4、找出文中表现那树痛苦的`句子(用蓝笔划出来),用类似的感情读出来。

  5、思考:大家用了不同的感情读出的句子,分别写了那树的什么内容?(试概括)

  赞美──树对人类的赞美(荫庇)

  痛苦──树的悲惨的命运(被伐)

  6、在那树的命运遭遇中,人是如何对待它的呢?

  请大家找出人类对那树的愚妄无知的句子(用黑笔划出来),用适当的语气读出来。

  五、那树·文明(深沉思考)

  1、老树面对人类的屠杀,老树无语,上帝也沉默,老树终究没有死复绿。设想一下,当我们的大陆都被混凝土包裹的时候,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作为人类的一分子,对那树的命运,我们不得不深思着那树的遭遇给我们的启发,就是如何协调自然与文明的关系,那就是──那树·文明。

  (请大家在书本空白处表述好自己的态度。)

  2、明示作者的态度。

  3、明示老师的态度。

  一条没有树的路是寂寞的,走在一条没有树的路上的人是沧桑的。对着只剩年轮的树,我们这些赶路者恐怕得随时问一问,谁更不幸一点?树是物质的,也是空间的;树是情绪的,更是文化的。感谢王鼎钧先生的《那树》,让我们产生了常日里难得出现的思考,涌起了久违的情愫。

  六、课后作业

  我与那树的故事

课文树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学生自主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拟人化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童话故事对高尚友情的赞美,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教学准备:

  老师: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传话。

  1、我是你的好朋友,我愿意天天给你唱歌。

  2、我想天天唱歌给你听,因为你是我的好朋友。

  3、朋友,就是在你困难时,不离不弃你的那个人。

  4、朋友,就是在你不开心时,愿意与你分担忧愁的人。

  5、朋友,就是对你忠心耿耿,决不背叛的人。

  6、朋友,他答应的事情,他一定会遵守诺言、努力做到。

  7、你是我的朋友,咱们四(1)班的每个人都是我的朋友。

  8、朋友,让咱们一起来学习作家新美南吉写的《去年的树》。

  目的:本篇文章是以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教学过程也就是一个朗读、对话的过程,游戏目的是要让学生做到:说、读:准确、清晰,听、思:认真、用心。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

  同学们,日本有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新美男吉,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深受小朋友的喜爱。让我们随着这优美的音乐一起走进他创作的童话——《去年的树》(齐读课题)。

  2、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请你用心、认真倾听。思考:你有怎样的感受?课文哪些情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者说你有怎样的疑问?

  3、老师配乐朗诵。

  4、指名交流。

  5、同学们,听了一遍就有这么多的收获,了不起。你能根据提示说一说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吗?有困难的,别忘记找课文帮忙。

  6、指名说,齐读。

  二、精读课文,潜心对话

  1、这篇童话很有特色,细心的同学不难发现它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全文一共写了几次对话呢?分别是哪几次?

  板书:鸟、树、树根、大门、女孩

  2、第一次对话。

  师: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

  树对鸟儿说:(生读) 鸟儿说:(生读)

  师: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呀,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唱歌。可冬天来临,它们不得不分开。它们是怎样说这番话的呢?请与同桌分角色读一读。

  指名读,师随机指导并板书(不舍、期盼、肯定)

  同学们,读书就是这样,通过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并用我们的朗读将人物的情感表达出来。

  3、三组对话。

  师:鸟儿和树就是这样依依惜别,并约定明年春天鸟儿再回来唱歌给树听。春天又来了,鸟儿又回到了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然而,昔日的好朋友却不在了。她找了又找,问了又问。

  请自由读鸟儿与树根、大门、女孩的对话,可以一个人读也可以同桌一起读。想一想不同的角色心情会怎样,用恰当的语气读出来。

  学生练习读书。

  师:谁愿意来展示?

  第一次:着急、同情、伤感;第二次:急切、平淡、冷漠;第三次:更加着急。(启发:鸟儿找不到树,会在心里说些什么呢?)

  师:鸟儿一次又一次找不到自己的好朋友,心里是那么的着急,当她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了”,只剩下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时,鸟儿——(生读)。

  透过这个“看”,你能体会到鸟儿在想些什么吗?

  师:鸟儿费劲周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用树身体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怎能不伤心,她睁大了眼睛,仿佛在说:“朋友,我来了,来给你唱歌了!”——(生读)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从这第二个“看”字,你又体会到什么?

  师:正如同学们感受到的那样,这两个“看”字虽然普通、平淡,却饱含了鸟儿对好朋友——树无比的深情与留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读。

  三、体会道理、拓展延伸

  师:鸟儿飞走了,带着伤感飞走了,但她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世间最宝贵的,你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

  写话。

  小结:这篇美丽的课文,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与思考,让我们感受了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也感受了世间许多令人伤感的遗憾。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愿你们从这宝库中汲取更多的宝物,那里的美好情感会伴你终生。

课文树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初步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要注意对话环境平等化、对话方式多样化、对话主题深刻化、对话结果个性化。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与教师价值观的导向要有机统一。

  【流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一只美丽的小鸟站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今天,让我们来读一个发生在小鸟和大树之间感人的故事。

  板书:小鸟、大树

  2、揭题:去年的树。

  二、初读课文、多元对话

  1、一读: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二读:出示生字词,纠正难读字音。

  3、三读:分5段检查朗读情况。

  4、四读: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学生默读,默读完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有什么问题等等都可以。)

  5、小结:同学们第一次与课文进行亲密的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了。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深入地读书。也许你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三、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1、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课文中多次出现了“好朋友”这个词,你能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吗?

  板书:

  好朋友:

  ⑴ ……是好朋友。

  ⑵ ……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⑶ ……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

  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确实是好朋友?请默读,把这些句子划下来。

  2、交流:

  ⑴ “天天……”一句:

  真是朝夕相处的好朋友啊!你有这样的好朋友吗?有这样的朋友幸福吗?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

  小结:他们真是一对令人羡慕的(好朋友)。

  ⑵ 分别时的对话:

  你听出鸟儿和树分别时的心情了吗?请你读出这种感觉。(伤心或乐观、难舍难分、依依惜别。)

  小结:分别时是那么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朝夕相处的(好朋友)。

  ⑶ 怎么找的语句:

  在寻找的过程中,小鸟有多次询问的话语,请你找一找,出示小鸟问的三句话:

  ①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②“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③“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从这些话里我们最能理解小鸟的心情了,自己读一读。

  可怜的小鸟,找不到朋友大树,你心里什么感受?(一次比一次焦急、担心、难过。)

  找不到朋友,小鸟都快急疯了。让我们再一起读这三句话。

  (师生合作读)

  (分角色朗读)

  刚才这组同学的朗读,你觉得谁读得比较好,或者是哪个角色你能比她读得更好?

  ⑷小结:

  小鸟为了找到自己朝思夜想的好朋友,他找了好多地方,真可谓是力尽千辛,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四、引导想象,补充对话

  同学们,这会儿,你就是那只小鸟,你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大树,却发现昔日的好朋友变成了灯火,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你有什么感受,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写在课堂练习本上)交流。

  村子里,煤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相聚了,小鸟做了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1、自由读课文的15~17自然段。

  2、这回,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和疑问了?

  (交流:为什么“睁大眼睛,盯”?为什么又唱起去年唱过的歌?为什么用了两个“看”?)

  让我们互相之间尽情地交流、对话吧。你可以提问题,也可以解答别人的问题。

  这两个“看”,饱含了多少真情、多少留恋啊。

  他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往日朝夕相处的朋友大树。

  多么守信的小鸟啊。

  小鸟是多么留恋自己的朋友,他舍不得离开。

  3、亲爱的小鸟,你现在终于看到朋友了,你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想说什么?你要走了,可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还想说什么?

  4、总结: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如今,面对已化为灯火的大树,他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如果大树有知的话,你想他会对小鸟说些什么?

  一、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课文学到这儿,其实已经学完了,但是,作为这篇美丽的文章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想对谁说?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交流。(大树、伐木人、作者等身份,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

  二、回归课题,升华理解

  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读题)。

  去年的树,为什么会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题)。

课文树教案5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一班共有学生30名从整体看,本班属于前面优等生出色,后面后进生较多这种情况。优等生能要求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并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发展也比较全面。后进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日常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不能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课下阅读时间少,课外积累欠缺。在本学期对他们需要多一些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日常学习习惯,教给日常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和大家一起快乐日常学习,共同进步。

  二、指导思想

  本册教科书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有不少新的突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情况,更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0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日常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教材共六个专题。它们依次是:走进春天;探索与发现;感受真情;儿童生活;生活哲理;安徒生和他的童话。

  本册要求认231个字、写329个字。本册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2、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日常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

  3、大量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加贴近儿童生活。

  4、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日常学习方式的转变。

  5、保持"综合日常学习"的框架结构,加强内容的整合和创新。

  6、完善图像系统,注重图文并茂。

  四、日常学习目标

  1、在语文日常学习中,体现6个专题的思想。

  2、认识231个字,会写329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日常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日常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日常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13、结合语文日常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五、教学措施

  1、严格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日常学习习惯。

  2、注意把握教材之间的联系,把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3、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

  4、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及写话能力的培养。

  六、课题研究方向

  继续进行作文片断的练习。

  七、增优补差

  为优等生多创造机会,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与创新能力,对差生加强日常学习习惯的培养及基础知识的日常学习。

课文树教案6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3.学习对实验现象观察、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定义。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一物理变化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6~7页的实验1-1(1)和1-1(2),简单介绍一下实验仪器及药品。老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讨论交流】

  请举出生活中物理变化的几个例子。

  【温馨点拨】

  生活中物理变化的例子,木头制成课桌、瓷器破碎、车胎爆裂、汽油挥发等。

  【归纳】

  1.做化学实验时,应该重点观察试剂(如水、胆矾、石灰石)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在实验前后的'变化,思考为什么发生变化。

  2.物理变化中物质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在状态、形状、颜色等方面发生了改变。

  【反馈练习】

  1.厨房里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d)

  a.煤燃烧b.刀生锈c.菜腐烂d.水蒸发

  2.从化学的视角来看,下列名句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c)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曾青(指cuso4溶液)得铁则化为铜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bcde。

  a.铁铸锅b.木头制桌椅c.汽油挥发d.灯泡发光e.香水挥发f.蜡炬成灰

  学习内容二化学变化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7页实验1-1(3)和1-1(4),简单介绍一下实验装置。老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讨论交流】

  1.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学会观察?

  2.请举出生活中化学变化的几个例子。

  【温馨点拨】

  1.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要了解物质发生的变化,必须从观察入手,在观察中思考,对观察到的变化条件、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地分析归纳,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

  2.生活中化学变化的几个例子:铁生锈、煤燃烧等。

  【归纳】

  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都不能作为判断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例如:灯泡发光、无色的气态氧气变为淡蓝色液态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最根本的区别:看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反馈练习】

  1.下列过程的原理,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c)

  a.蒸发b.导电c.燃烧d.灭火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b)

  a.矿石粉碎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d.冰雪融化

  学习内容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讨论交流】

  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发生?

  【温馨点拨】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相互联系的。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同时发生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熔化,但熔化的过程中却有一部分在燃烧。

  【归纳】

  物理变化不难辨,没有新物质出现;化学变化则不然,物质本身已改变;两种变化有区别,有无新物作判断;两种变化有关联,化变中间有物变。

  【反馈练习】

  1.在下列变化中,有一个变化与其他变化的本质不同,该变化是(b)

  a.石蜡熔化b.米饭变馊

  c.汽油挥发d.湿衣服晾干

  2.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

  a.玻璃破碎面包发霉

  b.榨取果汁工业上制取氧气

  c.玉米酿成白酒铁生锈

  d.煤的燃烧干冰升华

课文树教案7

  那树王鼎钧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见地上也碎叶,叶上的每一平方公分仍绿。绿世界的残存者已不复存,它果然绿着生、绿着死。缓缓的,路面上染着旭辉;缓缓的,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她们戴着斗笠,包着手臂,是树的亲戚。扫到树根,她们围年轮站定,看着那一圈又一圈的风雨图,估计根有多大,能分裂多少斤木柴。一个她说:昨天早晨,她扫过这条街,树仍在,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她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她甚至说,有几个蚂蚁像苍蝇一般大。她一面说,一面用扫帚画出大移民的路线,汽车轮胎几次将队伍切成数段,但秩序豪不紊乱。对着几个睁大眼睛了的同伴,她表现了乡村女子特殊的丰富见闻。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告诉体内的寄居者。于是小而坚韧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牠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离巢时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匝,表示了依依不舍。这是那个乡下来的清道妇说的。这就是落幕了,她们来参加了树的葬礼。

  两星期后,根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成陷阱,切段所有的静脉动脉。时间仍是在夜间,这一夜无星无月,黑得像一块仙草冰,他们带着利斧和美制的十字镐来,带工作灯来,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二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汗水赶过了预算数,有人怀疑已死为朽之木还能顽抗。在陷阱未填平之前,车辆改道,几个以违规为乐的摩托车骑士跌进去,抬进医院。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

  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摇,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可是,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式公寓之前,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漩涡形的洞里插一柱香呢!

  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荫,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有时候,的确,连树叶也完全静止。

  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儿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公分一公分的向外。

  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辗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经过速成的新建筑物衬托,绿得很深沉。公共汽车在树旁插下站牌,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漏了秘密,很湿、也很诗。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里的科员端详过计算过无数次,任他依然绿着。

  出租车像饥蝗拥来。“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乘客也喃喃。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荫不再有用处。公共汽车站搬了,搬进候车亭。水菓摊搬了,搬到行人能优闲的停住的地方。幼儿园也要搬,看何处能属于孩子。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问题。

  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它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连一片叶也不逃走,无论风力多大。任凭头上已飘过十万朵云,地上叠过百万个脚印。任凭那在枝桠间跳远的鸟族已栖习过每一座青山。当幼苗长出来,当上帝伸手施洗,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啊!所以那树,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功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

  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七十哩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再多言。与树为邻的老太太偏说她听见老树叹气,一声又一声,像严重的气喘病。伐树的工人什么也没听见,树缓缓倾斜时,他们只发现一件事:原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旷,像拓宽了几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王鼎钧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3)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2、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2)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

  (2)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教学设想】教师试图从老树的特点、功用入手,探究老树的命运,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及对都市文明与自然界共同发展等问题的深层思考。

  【教学课时及辅助教具】一课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请学生观看展示图片。

  2、导语: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他们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的碾压下,成片成片地消失了。这不,就连街头那棵老树也未能幸免,就让我们一起拜读王鼎钧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吧。

  (板书课题:那树王鼎钧)

  (二)走进作者,注重积累

  1、展示作者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2、字词积累。

  (三)朗读感知,赏析课文

  1、学生以深沉的语调、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

  1、根据时间顺序和标志性语句划分文章结构?

  2、文章中大树遭遇了怎样的命运?

  (教师点拨提示,学生发言,共同明确。)

  2、速读课文,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思考:

  (1)写早期的大树,作者写了几方面的内容?

  (2)写近期的大树,作者着眼于“矛盾冲突”,写了几方面的矛盾?

  (3)写现时的大树,作者叙述了几件事?

  (学生读后分组讨论,教师巡视,适时提示,然后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同组成员补充,师生达成共识。)

  3、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的情感。

  提问:作者描述老树的形象时,融注了浓浓的情感。请揣摩在“绿着生”“绿着死”两个生命阶段的描摹过程中,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思考,教师点拨提示,师生交流,共同明确。)

  4、体味关键句,理解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揣摩下列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1)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

  (这与那树“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它的根须形成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2)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读“咬”“骨粉”“呻吟”这几个词有怎样的感受?)

  (3)你认为作者通过大树的遭遇想表达的是什么?

  (学生读后分组讨论,然后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同组成员补充,师生达成共识。)

  (四)问题探究:作者为什么要叙述“蚂蚁国”里的事情?

  (学生思考,教师点拨提示,师生交流,共同明确。)

  (五)课堂小结

  作者为什么要关心一棵树的命运呢?因为关心树木就是关心地球,地球是我们的家,关心地球就是关心我们自己。为了人类的幸福,希望人类能关心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六)课外练笔:请以“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环境冲突”为话题写一篇300———500字的小练笔。

  《那树》教学反思

  通过充分的备课,我展示了《那树》的教学过程,讲过课之后,和同事们共同讨论,这时我才发现,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1、课堂活动形态和活动内容的不协调。

  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如果你是交通专家,你会如何处理那棵树?小组讨论,写下来,请发言人来发言”。这个环节设计的本意在于:学生在对文章主旨有了感性的认识后,加入自己对这一事件的理解,进而做到自我的发现。然而,小组讨论的形式,主要是学生通过互相合作,使问题的解决更全面,更深入的过程。而此时,学生对老树被杀一事,已经有了很感性的自己的理解,其实“面对人类你想说什么”这个问题应该是指向个人的,这是一个学生个人对文本阐发的过程。事实证明,学生后来的书写也多表达了个人的意见。

  2、学生发现以后教师的点评不到位。

  在发现的课堂上,课堂时间应该还给学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教师的时间少了,是否意味着教师的主要任务在备课,在怎样把课堂连缀起来?或者,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轻描淡写了呢?当然不是。我以为,课堂上教师的时间少了,就意味着教师的语言要更简练更精细了。学生发现之后教师的点评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然而在这堂课上,教师的点评基本是归纳和复述式的。学生的发现是精彩的,教师的点评却软弱无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现。事后,我想,教师的点评是否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发展:延伸式的点评;问题式的点评;归纳式的点评;指摘式的点评。当然,从此次的问题中我知道,教师点评的功力该在平时苦练。

  在这堂课上,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学生发现的时间不够;比如:有的地方有教师赶着学生发现的,或教师代替学生发现的。

  这次讲课,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一节课,百样讲,但学生的接受效果却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的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他们想学的,做他们爱做的,使学生对语文学科提高兴趣,每节课、每个人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课文树教案8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掌握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理解词语的意思。

  ⑵ 读懂课文,了解金吉娅怎么花出20万美元购买圣诞礼物的。

  ⑶ 体会文章最后一节的含义,了解母亲的心情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从中受到爱心教育,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了解金吉娅怎么花出20万美元购买圣诞礼物的。

  2、体会文章最后一节的含义,让学生从中受到爱心教育。

  【课前准备】

  1、反映圣诞节的录像带或图片。

  2、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

  学生交流汇报所收集到的有关圣诞节的资料。

  2、了解圣诞节,学生看西方人过圣诞节的录像(或图片)。

  3、谈话:

  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4、师: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出示课题,齐读课题:“给予树”)

  5、理解课题:

  “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

  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

  ⑴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字音。

  ⑵ 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⑶ 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⑴ 出示生字卡片,抽读,正音。

  ⑵ 出示词语读词。

  ⑶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如:

  援助中心、沉默不语、仁爱、如愿以偿。

  3、学生讨论: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生汇报,师点拨。

  三、学生自主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

  1、指名分节读文,回顾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等会我们来讨论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12个字。

  2、先读读,再组词。

  3、请学生做小老师说说写字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4、指导写字。

  5、评议: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生展示)

  6、学生练写: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抄写一遍。

  五、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听写后同桌互相批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交流感悟

  上节课你们读了课文,那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三、学课文1到3自然段

  1、指读1、2段后讨论:

  你读懂了什么?

  2、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⑴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⑵ 圣诞前夕,我给了每个孩子20美元,提醒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

  为什么不是五份呢?

  3、指导朗读,体会盼望圣诞节的心情。

  4、指读第3段,学生边听边评议:读得有感情吗?为什么?

  5、指名再读,再评议,再指导朗读。

  四、学习4、5段

  1、齐读第4段,讨论: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在感情地朗读第4段中金吉娅说的话。

  3、用横线划出金吉娅买洋娃娃送给女孩的句子。

  4、让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体会。

  5、指读第5段:

  ⑴ 讨论:金吉娅给家人的圣诞礼物只是50美分一大把棒棒糖吗?为什么?

  ⑵ 引导学生理解妈妈心情的变化。

  ⑶ 齐读,让学生充分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五、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2、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课文树教案9

  一、学习目标

  1、积累理解并学会运用“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语。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3、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艺术性。

  4、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激愤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三、教学模式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预习思考题。

  2、读读想想,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明确:全文大致分为三部分。

  (1)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2)描写近期的大树,写大树妨碍了道路发展引起人们的议论,使人们质疑其存在的必要性。

  (3)描写现时的大树,作者对大树的最终命运作了关键性的描述,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本文按大树生命经历的顺序叙事,越是久远叙述得越简略,越是近期的叙述得越是详细。(可找语言标志)

  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意,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二)合作探究。

  熟读课文,感知那树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讨论:文中的树是一棵什么样的老树,它具有怎样的价值、品格,最后遭遇怎样的.命运?

  明确:

  1、大树有奇特的容貌;大树生长在特殊的环境中;大树对人类大有功德;总之,大树为世间珍奇之物,是人类的守护神。

  2、大树的生存受到了威胁,淹没在滚滚黄尘里和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即便如此,大树依然奉献着生命的绿色,酝酿着诗意,表现了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本性。

  3、那树无端被判刑、被杀戮、被消灭。惨不忍睹,悲壮异常,像勇士被迫离开疆场,哀怨、无奈而又刚烈。

  (三)总结。

  那树经久屹立,目睹着大地的沧海桑田,给人以邈远的历史感;它在大自然的灾祸面前“毫发”未损,似是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帜;它绿化大地,荫庇人类,只愿给予,从不索取,无私地奉献,表现了高尚的品格;它身遭逆境,却不放弃绿的愿望,表现了豁达宽容的胸怀;它在自己面临杀戮时,也要保护自己的蚂蚁国民,让其安全撤离,表现了一种爱心。

  (四)整合提高,拓展延伸。

  再读课文,体味作者的情感。

  思考:作者描述老树的形象时,融注了浓浓的情感,请揣摩在“绿着生”“绿着死”两个生命阶段的描摹过程中,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课文树教案10

  【学习目标】

  1、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

  【课前准备】

  1、反映圣诞节的录像带或图片。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看录像(或图片),了解圣诞节。

  2、谈话:你了解圣诞节吗?

  3、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齐读课题:“给予树”。

  4、理解课题:

  “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

  ⑴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

  ⑵ 边读边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⑶ 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2、检查读书情况:

  ⑴ 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给予 试探 心意 祝福 甜蜜 担心 宽裕

  前夕 提醒 卡片 盼望 拥抱 仁爱 同情

  体贴 兴高采烈 如愿以偿

  ⑵ 指名读课文:

  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3、学生讨论: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1、指导写字:

  ⑴ 屏显要求会写的12个字,先读读,再组词。

  ⑵ 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

  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2、学生写字写词: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交流感悟

  1、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自主阅读的感受:

  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2、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⑴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⑵ 让学生充分地读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3 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师生互相合作释疑。

  三、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2、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课文树教案11

  学生视角:

  《画杨桃》中小主人公的爸爸和老师,在画画时教会他怎样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

  难点: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教师思考:

  课文教育学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所不同。这正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坚持自己正确观点的契机。

  重点:

  边读边思,体会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设计特色:

  指导自学,精讲深化。

  信息资料:

  1.课文中生字新词卡片。

  2.杨桃不同角度图的投影片

  3.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投影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l、学会读、写本课13个生字。,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学流程: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来解决。

  (2)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25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3.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诲?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2.父亲和老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呢?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八、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2.写一篇《画杨桃》的读后感。

课文树教案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把课文读薄、读厚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要注意对话环境平等化、对话方式多样化、对话主题深刻化、对话结果个性化。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与教师价值观的导向要有机统一。

  【流程设计】

  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媒体课件: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

  2、揭题:去年的树。

  二、初读课文、多元对话

  1、请大家尽情地读读课文,与课文交流、对话。

  2、交流初读心得:

  读到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了?你的收获,你的疑问,你的感受等等,都可以说。

  ⑴ 为什么要唱起去年唱过的歌?题目为什么用“去年的树”?等等。

  ⑵ 疑问:破折号的意思,为什么用“落”?

  ⑶ 感受:为小鸟的友情、诚信感动,为人类的`乱砍滥伐愤慨,为大树的牺牲精神感动等。

  (着重引导⑴。) 收获:根据课后问题提示,说出课文大概内容。归纳把书读薄的方法。

  词语:煤油灯(词义:实物演示)、伐木人(词义:伐即砍。在本子上写一个“伐”字)、融(字形、字音)。

  3、小结: 同学们初次与课文亲密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

  三、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1、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深入地读书。也许你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课文中多次写到了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你能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吗?

  ⑴ ……是好朋友。

  ⑵ ……又来找他的好朋友大树了。

  ⑶ ……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

  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确实是好朋友?读读书,把这些重要的词句画下来。

  2、交流:

  ⑴ “天天……”一句:

  真是朝夕相处,令人羡慕啊!读。

  ⑵ 分别时的对话:

  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听出鸟儿和树分别时的心情了吗? (伤心或乐观、难舍难分。)

  自由找朋友练读、指名、男女生读。

  小结:分别时是那么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朝夕相处的(好朋友)。

  ⑶ 怎么找的语句:

  为了找到自己朝思夜想的好朋友,他是怎么样找的?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心急如焚、坚定不移地找,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⑷ 出示小鸟问的三句话: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任选一句自由练,指名读。

  你着急了。

  你在为大树担心。

  你体会得真好。

  你是那么迫切地要找到你的好朋友大树。

  这回,咱们都是正焦急地寻找朋友的小鸟了,让我们一起读。

  ① 读着读着,谁被小鸟的真情感动了?来,请刚才在练习表演时演小鸟的同学上来。你们就是那只小鸟了。你们在教室里边飞边询问着你的好朋友大树,想让谁做你的配角跟你对话,你就可以在谁的跟前停下来。

  ② 学生做小鸟,自找合作伙伴练读。

  ③ 小鸟,你找到朋友大树了吗?找不到朋友,小鸟都快急疯了。让我们再一起读这三句话。

  ④ 教师采访“小鸟”。(可怜的小鸟,找不到朋友大树,你心里怎么想?你在心里呼唤大树是吗?怎么呼唤的?)

  ⑤ 总结: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是那样焦急、担心、急切,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四、引导想象,补充对话

  1、图:村子里,煤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相聚了,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2、这回,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和疑问了?

  (交流:为什么“睁大眼睛,盯”?为什么又唱起去年唱过的歌?为什么用了两个“看”?)

  让我们互相之间尽情地交流、对话吧。你可以提问题,也可以解答别人的问题。

  这两个“看”,饱含了多少真情、多少留恋啊。

  他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往日朝夕相处的朋友大树。

  多么守信的小鸟啊。

  小鸟是多么留恋自己的朋友,他舍不得离开。

  同学们,这会儿,你就是那只小鸟,你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已化为灯火的好朋友大树。此时此刻,引读课文最后一段,把小鸟换成“我”,再指导读第二遍。

  (你们的朗读,把我的心也深深打动了。你们是这么读的“睁大眼睛、盯、看、又看”,再动情地读一次好吗?)

  采访:亲爱的小鸟,你现在终于看到朋友了,你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想说什么?(指名说。)你要走了,可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还想说什么?(再指名说。)

  你们真是守信、重情的小鸟啊。

  总结: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如今,面对已化为灯火的大树,他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如果大树有知的话,你想他会对小鸟说些什么?

  五、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课文学到这儿,其实已经学完了,但是,作为这篇美丽的文章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想对谁说?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交流。(大树、伐木人、作者等身份,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

  六、回归课题,升华理解

  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读题)。

  去年的树,为什么会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题)。

课文树教案13

  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

  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摇,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可是,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式公寓之前,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漩涡形的洞里插一柱香呢!

  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荫,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有时候,的确,连树叶也完全静止。

  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儿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公分一公分的向外。

  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辗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经过速成的新建筑物衬托,绿得很深沉。公共汽车在树旁插下站牌,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漏了秘密,很湿、也很诗。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里的科员端详过计算过无数次,任他依然绿着。

  出租车像饥蝗拥来。“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乘客也喃喃。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荫不再有用处。公共汽车站搬了,搬进候车亭。水菓摊搬了,搬到行人能优闲的停住的地方。幼儿园也要搬,看何处能属于孩子。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问题。

  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它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连一片叶也不逃走,无论风力多大。任凭头上已飘过十万朵云,地上叠过百万个脚印。任凭那在枝桠间跳远的鸟族已栖习过每一座青山。当幼苗长出来,当上帝伸手施洗,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啊!所以那树,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功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

  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七十哩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再多言。与树为邻的老太太偏说她听见老树叹气,一声又一声,像严重的气喘病。伐树的工人什么也没听见,树缓缓倾斜时,他们只发现一件事:原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旷,像拓宽了几尺。

  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见地上也碎叶,叶上的每一平方公分仍绿。绿世界的残存者已不复存,它果然绿着生、绿着死。缓缓的,路面上染着旭辉;缓缓的,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她们戴着斗笠,包着手臂,是树的亲戚。扫到树根,她们围年轮站定,看着那一圈又一圈的风雨图,估计根有多大,能分裂多少斤木柴。一个她说:昨天早晨,她扫过这条街,树仍在,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她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她甚至说,有几个蚂蚁像苍蝇一般大。她一面说,一面用扫帚画出大移民的路线,汽车轮胎几次将队伍切成数段,但秩序豪不紊乱。对着几个睁大眼睛了的同伴,她表现了乡村女子特殊的丰富见闻。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告诉体内的寄居者。于是小而坚韧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牠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离巢时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匝,表示了依依不舍。这是那个乡下来的清道妇说的。这就是落幕了,她们来参加了树的葬礼。

  两星期后,根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成陷阱,切段所有的静脉动脉。时间仍是在夜间,这一夜无星无月,黑得像一块仙草冰,他们带着利斧和美制的十字镐来,带工作灯来,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二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汗水赶过了预算数,有人怀疑已死为朽之木还能顽抗。在陷阱未填平之前,车辆改道,几个以违规为乐的摩托车骑士跌进去,抬进医院。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王鼎钧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2、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3、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培养语感。

  德育目标:

  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教学方法:

  1、朗读法2、讨论点拨法3、品读法4、延伸拓展法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总第18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他们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的碾压下,成片成片地消失了。这不,就连街头那棵老树也未能幸免,就让我们一起拜读王鼎钧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吧。

  二、资料助读

  1、关于作者

  王鼎钧,台湾著名的散文家。主要的散文作品有《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情人眼》《碎玻璃》《灵感》等。

  2、多媒体播放反映人类生存困境的若干画面,如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沙漠蔓延、洪水肆虐、森林面积锐减、资源严重枯竭……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积累生字生词,并交流。多媒体显示;

  佝偻(gōulóu):脊背向前弯曲,文中指老树枝干弯曲。倒坍(tān):倒塌。萌庇(yìnbì):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

  引颈受戮:伸长脖子接受杀戮。踝骨(huái):指树干靠近根的部位。

  虬须(qiú):卷曲的胡子。这里指树根。周道如砥(dī)这里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2、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应深沉,不宜强烈奔放。

  3、学生大声读课文,入境。4、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意,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生1:本文描述了那树很久以来一直默默奉献,最后毫无怨言地引颈受戮的过程,歌颂了他的献身精神,体现了一切都要为发展让路的主旨。

  生2:本文写了一棵老树绿着生,生为人类、生为大地而最终绿着死的悲剧生涯,揭示了人类文明造成的灾害,表现了作者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质疑。

  生3:本文写了一棵老树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和思考——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教师总结:三位同学的看法各不相同,到底孰是孰非,让我们探究一番再作决断。

  四、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思路。

  2、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篇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第二部分(从“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到“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描写近期的大树,写大树妨碍了道路发展引起人们的议沦,使人们质疑其存在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从“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到结尾),描写现时的大树,作者对大树的最终命运作了关键性的描述,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教师总结:本文按大树生命经历的顺序叙事,越是久远的叙述得越简略,越是近期的叙述得越详细。

  写大树的早期、近期和现时的情况,都有较为明显的浯言标志。如第6段开头有一“但是”转折,表明另一种相反的情况将要讲述,由早期的大树自然过渡到近期的大树。如第9段开头说“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表明将要讲述某一具体事件,由写近期的大树自然地过渡到写现时的大树。梳理文章思路时,要充分借助这些浯言标志(路标)。方可快速理清全文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五、感知那树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1、提问:文中的树是一棵什么样的老树,它具有怎样的价值、品格,最后遭遇怎样的命运?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每两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讨论分析概括树的特征。以其中一个小组为主,另一个小组补充或评价。

  成果展示:

  第一部分,概括地说写了三方面的内容。大树有奇特的容貌:它老态、佝偻,但坚固稳定,繁密茂盛;有霉黑潮湿的皮层。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树身像生铁铸就。大树生长在特殊环境中:站立在泥泞的马路边,周围有几处老式平房,一片破败、荒凉景象。大树对人类大有功德:面香,成为人们心理的.慰藉;炎热的夏,送来阴凉和清静;朦胧的夜晚,送给情人温馨的感觉;它扩张着荫庇的面积,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总是,大树为世间珍奇之物,是人类的守护神。

  第二部分:大树的生存受到了威胁,淹没在滚滚黄尘里和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即便如此,大树依然奉献着生命的绿色,酝酿着诗意,表现了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本性。

  第三部分,那树无端被判刑、被杀戮、被消灭。惨不忍睹,悲壮异常,像勇士被迫离开疆场,哀怨、无奈而又刚烈。

  教师总结:那树经久经屹立,目睹着大地的沧海桑田,给人以邈远的历史感;它在大自然的灾祸面前“毫发”未损,似是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帜:它绿化大地,荫庇人类,只愿给予,从不索取,无私地奉献,表现了高尚的品格;它身遭逆境。却不放弃绿的愿望,表现了豁达宽容的胸怀;它在自己面临杀戮时自己也要保护自己体内的蚂蚁国民,让其安全撤离,表现一种爱心。

  2、体味作者的情感。

  提问:作者描述老树的形象时,融注了浓浓的情感。请揣摩在“绿着生”“绿着死”两个生命阶段的描摹过程中,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品味、辨析。

  “绿着生”。那树古老、神奇、多情、忠诚,作者对树怀有满腔的热爱和崇敬之情,树的生存受到威胁,但它“绿得更深沉”“依然绿着”“照旧绿”“绿得很”“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平淡的言词背后,涌动着汹涌的激情。

  “绿着死”。“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树遭杀戮。惨不忍睹,作者心中的痛苦、悲哀、愤激之情溢于言表。

  六、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2、揣摩关键语句,思考:大树身遭屠戮的悲剧根源是什么?

  教学反思

  通过充分的备课,我展示了《那树》的教学过程,讲过课之后,和同事们共同讨论,这时我才发现,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1、课堂活动形态和活动内容的不协调。

  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如果你是交通专家,你会如何处理那棵树?小组讨论,写下来,请发言人来发言”。这个环节设计的本意在于:学生在对文章主旨有了感性的认识后,加入自己对这一事件的理解,进而做到自我的发现。然而,小组讨论的形式,主要是学生通过互相合作,使问题的解决更全面,更深入的过程。而此时,学生对老树被杀一事,已经有了很感性的自己的理解,其实“面对人类你想说什么”这个问题应该是指向个人的,这是一个学生个人对文本阐发的过程。事实证明,学生后来的书写也多表达了个人的意见。

  2、学生发现以后教师的点评不到位。

  在发现的课堂上,课堂时间应该还给学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教师的时间少了,是否意味着教师的主要任务在备课,在怎样把课堂连缀起来?或者,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轻描淡写了呢?当然不是。我以为,课堂上教师的时间少了,就意味着教师的语言要更简练更精细了。学生发现之后教师的点评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然而在这堂课上,教师的点评基本是归纳和复述式的。学生的发现是精彩的,教师的点评却软弱无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现。事后,我想,教师的点评是否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发展:延伸式的点评;问题式的点评;归纳式的点评;指摘式的点评。当然,从此次的问题中我知道,教师点评的功力该在平时苦练。

  在这堂课上,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学生发现的时间不够;比如:有的地方有教师赶着学生发现的,或教师代替学生发现的。

  这次讲课,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一节课,百样讲,但学生的接受效果却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的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他们想学的,做他们爱做的,使学生对语文学科提高兴趣,每节课、每个人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课文树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过程和方法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更多的事例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教时安排:

  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有好朋友吗?说一件能表现你们之间友情的事好吗?

  2、同学们想一想,在茂密的大森林里有一只美丽的鸟儿,她的好朋友会是谁呢?

  3、他们在一起很快乐,可是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鸟儿必须离开大树,飞到南方去。他们依依惜别,还会见面吗?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去年的树》。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 ①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大树什么?

  ②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了什么?

  ③于是鸟儿问了()、()和 ()最后见到了怎样的大树?

  2、交流阅读心得:可以是对全文内容的把握,可以是阅读后的初步感受,可以是印象深刻的地方,也可以提出不懂的问题。

  3、指导学生读准儿化韵:“鸟儿”“哪儿”“细条条儿”“一会儿”

  三:合作探究

  师:鸟儿和树是好朋友。课文中很多次出现了“好朋友”这个词,请你找一找,读一读。

  师:这么多地方都出现了“好朋友”,让我们再来读书,看看从哪些地方能真正体会到它们是好朋友。请默读,把让你感动的地方画出来,再放声反复读几遍。

  生:(读第3至5自然段)。

  师:听他的朗读,你感受到这对好朋友在分别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生:树希望小鸟回来给它唱歌,小鸟也愿意回来给树唱歌。

  师:请你找一个好朋友一起读一读它们的对话,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两名学生分角色读)

  师:我听出来了,它说“一定回来”,它愿意回来,在向好朋友保证。你们还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听出刚才他读的时候还有什么感觉在里面吗?

  生:它们都特别不想让对方走。

  师:是啊,它们难舍难分,你也找个好朋友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好吗?

  (生自由找小伙伴对读)

  师:全班男女生合作读这部分,把刚才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好吗?

  (男女生合作读)

  师:它是在向大树保证,能不能更坚定一些?

  (生再读)

  师:它们那么难舍难分,课文中还有这样的语句吗?

  生:(读第1自然段)。

  师:“天天给树唱歌”,说明它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你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生:有。

  师:有这样的好朋友,你感觉幸福吗?

  生:我感觉很幸福!

  师:请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我们都能感受到,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在向我们传递。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正因为它们天天在一起,所以分手时那么难舍难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内容

  小鸟和大树的'友情多么深厚呀让我们也感觉到了他们内心的温暖与幸福。第二年春天,小鸟回来了,她到处找好朋友----大树。

  二、合作探究

  1、为了找到好朋友,小鸟可是历尽千辛地找,你还能用什么词来说说?

  生:千辛万苦地找。

  生:不顾一切地找。

  生:千里迢迢地找。

  师:对,心急如焚地找。因为它们是好朋友。鸟儿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有许多次急切询问的话语,请你找一找,读一读。

  出示小鸟寻找树的三次对话。

  师:从这些话里,我们最能感受到小鸟的心情了,自己再读一读,体会体会小鸟的心情。

  师:多着急啊,多急切啊!

  (指生读鸟儿问大门的话)

  师:“到什么地方去了呢”语速都加快了,说明心里着急。

  (指生读鸟儿问小女孩的话)

  师:为了寻找好朋友,鸟儿一次比一次焦急,一次比一次急切,我们连起来读,体会小鸟心情的变化,好吗?

  (生齐读)

  师:我看到有的同学眉头都皱起来了,语速也加快了,我体会到了你们心中的焦急。在对话里还有其他几个角色,请大家在四人小组里分工练读。

  (生练读小鸟找大树的过程)

  (指四生分角色读)

  师:刚才这组同学的朗读,你觉得谁读得比较好?或是哪个角色你能读得比他更好?

  生:有一个角色我能比他读得更好。(读树根的回答)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我觉得树根也是树的一部分,它们也是好朋友,所以语气也应该是有些伤心的。

  生:(读大门的回答)。

  师:听他这样读,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像这棵大树跟它没关系似的,它瞧不起小鸟的问题,觉得本来就应该这样,把大树拿来做东西。

  生:它对这种事见得多了,一点儿都不同情树。

  师:是啊,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那份焦急、担心、急切,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深厚的友情。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部分!

  三、加深感悟、升华情感

  1、师引读最后一节

  2、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

  1)鸟儿为什么要对灯火唱歌?

  2)鸟儿为什么盯着灯火看?而且是看了又看?

  3、说话训练

  亲爱的小鸟,你现在终于看到朋友了,你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 )。接着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你要走了,可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 )。”

  4总结:

  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如今,面对已化为灯火的大树,他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如果大树有知的话,你想他会对小鸟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课文学到这儿,其实已经学完了,但是,作为这篇美丽的文章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想对谁说?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交流(大树、伐木人、作者等身份,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

课文树教案15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味诗歌的内涵。

  2、认知目标:理解“树”的艺术形象。

  3、技能目标:品味诗歌语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品情感。

  2、多角度赏析文章。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近文本

  1、教师导入。

  我国当代诗人李瑛说:“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这是为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问题吧。

  2、简介作者。

  二、感悟文本

  1、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理解词义。

  2、反复朗读诗歌,感受语言的优美。

  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根据句意,读准节奏);

  ②读出感情,体会诗中“骄傲”的情愫(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作适当指导并播放范读。)

  ③ 适时做出评价,多给学生鼓励。

  3、理清思路,了解诗歌内容。

  4、这棵树生长在哪里?它有哪些特点?

  (学生先结合文本独立思考,而后小组讨论交流。)

  5、诗人通过想象,把“一棵树”塑造成怎样的一种形象?请展开想象描述出“一棵树”的形象,包括外在特征和内在气质。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 适时点拨。)

  6、说说诗人借助“一棵树”的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7、学生品味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找出相关诗句)

  如:“黄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多茧的手” 是借代,指世界上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广大劳动者。这样写,语言显得更加形象、生动、简洁。

  8、品味诗歌语言优美凝练的特点。(找出相关语句加以体会)

  9、体会联想、想象、象征等表现手法的作用。

  10、如何理解诗的结尾对表达诗歌主题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主题。)

  11、让学生谈谈一棵树具有怎样的崇高精神?从中你得到什么样的教育?

  (教师要求学生说出真情感受,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三、布置作业

  借鉴本诗的写法,以“我骄傲,我是一滴水(一棵草、一朵云、一只蜂、一头牛……)”为题写一首诗。

  写作要求:

  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学写诗歌。

  ②语言凝练。

  ③主题鲜明,健康向上。

【课文树教案】相关文章:

课文《荷花》教案08-14

课文盼教案01-10

课文猫的教案08-30

课文《琥珀》教案08-26

课文《出塞》的教案08-26

《荷花》课文的教案08-26

课文《称赞》教案08-26

课文识字的教案08-26

课文《短文》教案范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