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
学习目标:
1、说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2、说出植物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及原因。
3、举例说明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无机盐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
(1)说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2)说出植物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及原因。
教学难点:
(1)说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2)说出植物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及原因。
(3)举例说明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无机盐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请同学们分析这句话的意义,得出水和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再提问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器官是什么,
二、植物生长需要水
CAI展示问题
为什么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
1. 你认为一棵大树和一棵小草的一生中,两者的需水量一样吗?
2、玉米在幼苗期和开花结果期的需水量也一样吗?
图片:萝卜条在清水和盐水中的变化情况。
1.浓盐水的浓度大,萝卜细胞就______.
2.清水的浓度小,萝卜细胞就_______.
即:哪里浓度____(填“大”或“小”),
水分就往哪里跑!
水分由浓度小 浓度大
夏天,用糖拌西红柿,盐拌黄瓜时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呢?
观察下图,一段时间后A.B两个洞中水位将如何变化?
A洞中水位会_____:
B洞中水位会_______.
CAI展示: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四)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CAI播放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的视屏及图片得出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土壤中有多种无机盐成分,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要使植物生长的好,就要适时适量地给土壤施用肥料。
氮肥: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的繁茂
磷肥: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花的开放、果实和种子的成熟
钾肥: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使茎杆健壮
无土栽培:能满足植物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
合理施肥:
a.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适时、适量地施肥使植物体茁壮生长,且获得少肥高效的效果。
b.疏松土壤,促进有O2呼吸,从而促进根对必需矿质元素的吸收。
课堂: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根毛吸水的道理-------合理灌溉。
植物生长需要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合理施肥。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2
教学目的:
1、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
2、了解有机物在种子萌发时的转化和利用。
3、了解种子休眠、寿命,以及选种、测定发芽率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
1、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难点:
1、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原因。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
图示:学生说出种子的基本结构:
胚的基本结构:
引导学生说出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种皮、胚
胚根、胚芽、胚轴、子叶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作出计划4、实施计划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创设情境,学生对种子萌发的条件作出假设
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于播种。
在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潮湿,如果刚下过一场小雨,不用浇水就可以播种了,但是过于潮湿使种子霉烂。
播种前往往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
根据情境作出什么样的假设?
假设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水分、温度、空气
分析
1、给种子萌发选择了哪几种环境?
瓶子1:没水、适宜的温度、空气
瓶子2: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瓶子3:适当的水分、寒冷的温度、空气
瓶子4: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没空气
分析对照组、实验组
实验中作为对照实验的有瓶子1和瓶子2,瓶子2和瓶子3,瓶子2和瓶子4,为什么把它们叫做对照实验?
1、变量是水,并且只有一个,构成一组对照实验
2、变量是温度,并且只有一个,构成一组对照实验
3、变量是空气,并且只有一个,构成一组对照实验
2号瓶子是用于作对比的,其条件都是满足种子萌发的,叫对照组。 1,3,4号瓶子是用于实验不同的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叫实验组。
练习
书本p92:实验中,哪些组是实验组?哪些组是对照组?
结论: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外界条件;
除了我们探究的外在条件,对种子本身有什么要求?
1、干瘪的种子或被昆虫咬坏的种子都不能萌发
2、死亡的种子不能萌发。
3、休眠的种子不能萌发。
小组讨论
设想你是一个农民,从种子站买了一袋种子。要测定它的发芽率,如何?
1、选怎样种子?
2、选多少粒种子
3、求发芽率的公式?
4、实验次数?
种子萌发的条件
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还有阳光
自身条件:活的胚
教学反思:
因为这节课需要学生把种子萌发的实验先在家里做过后再讲,这样学生有了体验后再做,效果会比较好,但很多学生没有做,这样就要先把实验过程讲解,这节课内容比较多,所以要抓紧时间,把重点、难点讲到对照组和实验组时,学生不易理解,这个内容需要多加点时间讲讲,因为种子萌发的条件学生也比较清楚,而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概念因为第一次接触,感觉比较难。而后面的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学生易理解,因为这节课内容比较多,授课最后注意把本节课的内容帮学生做一个,让学生把整节课的内容充分回忆、理解,便于他们复习。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3
教学目标:
1、由宏观到微观的方法观察叶片的结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2、通过查找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3、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中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森林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叶片的结构、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以及植物体是怎样参与生物圈水循环
的内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徒手切片的.制作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资料。
2、教师准备:课件,实验准备收集资料。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尝试回答观察水循环课件演示,启发
动手实验叶片结构指到实验
探究气孔结构气孔结构引导实验分析
观察尝试回答气孔开闭机制课件演示
联系实际蒸腾作用与水循环范例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导入
出现绿色植物及课题的画面,播放音乐观看,进入情境引言导入,引起学生注意
植物在生物圈中生存,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应具备哪些外界因素?
这些非生物因素在不同地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请认真观察图片并思考沙漠中什么地方会有植物生长?
思考回答
观察思考
回答
引导,建立联系
展示图片
适时提示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及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重点、难点分析
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因为:
(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2.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由于初一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教师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第一课时:
1.课前准备:
教师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
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2.教学过程:
(1)关于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教学,可以用边讲述边实验的方法进行,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在实验室上课。课上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如果无实验室条件,在教室上课,课前教师可事先做好1~2台观察酵母菌的示范镜。这样学生通过对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对酵母菌建立感性认识。如果不具备以上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课前画好酵母菌结构的投影片,也可以利用挂图及书中的插图,有录像设备的学校可以在课上放一段酵母菌形态结构的录像片段。讲述酵母菌结构时应注意指导学生与植物细胞结构和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让学生指出它们的异同。这样能够使学生明确认识到酵母菌的结构中有成形的细胞核。另外通过观察还可以看到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所以属于个体微小的真菌。
(2)酵母菌营养方式的教学,首先要强调指出酵母菌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属于自养生物。在讲述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活,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在在无氧条件下,又可把葡萄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做演示实验,在课前1~2天用两个试管分别倒入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把其中一个试管用塞子堵上,一个敞着口,课上请学生分别闻一闻,让学生说出哪个有明显的酒味。并问为什么?同时让学生观察分析培养酵母的糖液中为什么会有气泡?
(3)在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用谈话法。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设问,如馒头、面包为什么是松软多孔的?你们知道酵母菌有哪些利用价值等等。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要指出酵母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应用较早的一类微生物,自然界中几乎到处都有酵母菌,已发现的酵母菌达数百种之多,绝大多数都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别是在酒类酿造方面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另外酵母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因此可利用酵母菌的菌体捉取辅酶A、细胞色素C、凝血质、卵磷脂和多种氨基酸等。近几年,酵母菌在石油脱蜡、酶制剂和发酵饲料等方面的应用也有了新的进展。
(4)关于酵母菌生殖方式的教学:
在讲述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时,可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在进行出芽生殖的酵母菌,有条件的学校可放一段酵母芽出芽生殖的录像片,或在黑板上画简图示意,还可制作投影片。要强调酵母菌出芽生殖的芽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芽不是一个概念。酵母菌细胞上长出的突起,比母细胞小得多,是母细胞上的一个芽体,脱离母体后,即成为一个新的酵母菌,属于无性生殖。酵终菌还有另一种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在条件恶劣时,产生孢子,由孢子发育成新个体。
三、第二课时:
1.课前准备:
①由教师介绍青霉和曲霉的简易培养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2~3天用橘子或陈旧的馒头培养青霉或曲霉。
②教帅需要做的课前准备:要利用二次接种的方法培养较纯净的青霉或曲霉。另外在课前2~3天,制备好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具体操作方法详见教参。
2.讲述霉菌的形态结构时,运用讲述与实验结合的方法。把教材中的课后实验课融入在讲课的过程中,采用边观察、边讲解、边讨论的方式。具体方法如下:
(1)首先进行实验观察:①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皮或长有曲霉的馒头,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如果没有放大镜也可以用老花镜代替)观察青霉或曲霉的形态和颜色;②有条件的学校可指导学生制作橘皮培养出的是青霉装片,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注意以下问题:取材要用解剖针挑取少量,要从颜色很浅的绿色部分取材做装片,这样既能看到无色的.分枝菌丝,又能观察到菌丝顶端的绿色孢子。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③教师用课前制备好的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做好示范镜,让学生观察。
(2)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描述青霉或曲霉的形态和颜色。告诉学生在镜下观察到大量绿色成串的青霉的孢子,曲霉的孢子常见的是是黑、黄和橙红色,无色的部分是菌丝。然后教师进行青霉和曲霉形态结构的讲解。指出青霉和曲霉呈现出的不同颜色是孢子的颜色,而它们的菌丝是无色的。青霉和曲霉的菌体是由许多菌丝组成的,分为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由于上有横隔,是多细胞个体。但不是所有霉菌都是多细胞个体。青霉和曲霉的每个细胞中都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另外参照书中插图让学生比较青霉与曲霉分生孢子梗的区别,找出青霉孢子便顶端无膨大,曲霉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为球状。
(3)关于青霉与曲霉营养方式的讲述,要强调由于青霉和曲霉菌丝体中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现成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所以为异养生物。
(4)在讲述青霉和曲霉的生殖方式时,让学生从孢子梗的形态及孢子的颜色上分辨青霉和曲霉,指出它们是靠孢子生殖的,这种孢子可在空气中传播,每个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中,都可以发育成新个体。在温暖潮湿的季节里衣物有时会发霉,正是霉菌孢子大量繁殖的结果。
讲述青霉、曲霉与人类的关系时,可先组织学生讨论青霉和曲霉对人类有益和有害的地方是什么,而后教师归纳总结。教师要着重指出:曲霉是发酵工业及食品加工方面的重要菌种。20xx年以前我国就已利用曲霉制酱,也是我国民间用以酿酒、制醋曲,制某些副食品的重要菌种。例如我国生产的腐乳有白腐乳、青腐乳和红腐乳之分,当你看到红腐乳时不要以为染了化学颜料,其实它是红曲霉分泌的红曲加工而成,由于人们选用了不同工艺,因而使腐乳各具特色。
青霉除了用于提取青霉素外,还用于制造有机酸、葡萄糖氧化酶和淀粉酶等。
讲完课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及时反馈,并请学生回答“动动脑”中提出的问题,而后指导学生看课外读物“青霉素的来历”。
小资料:
为什么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1928年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能够产生一种杀灭葡萄球菌的物质,他把这种物质名命名为青霉素。青霉素40年代初投入生产。此后又相继发现有抑制甚至杀死细菌的链霉素、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等,当时多把此类对细菌有拮抗作用的药物叫抗菌素。随着对抗菌素研究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抗菌素不仅对细菌有抵抗作用,而且某些抗菌素还具有抗肿瘤、抗植物病原真菌、抗病原虫等作用。同时还发现它能促进畜禽生长,因此,抗菌素一词就不完整了,所以从1981年起,我国将抗菌素正式更名为抗生素。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5
教学目标
①学生能够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②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并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③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制作等活动,阐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从而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模拟制作的能力等。
重点和难点
学生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阐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设计
一、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克隆的信息。
交流汇报收集到的有关克隆的信息。对学生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积极地评价。
二、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
1.资料分析:小羊多莉的身世。结论: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
2.遗传信息的多样性。结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观看“小羊多莉的身世”课件,经过思考提出有关问题。小组内进行资料分析后在全班交流结果(学生互评)。观察教师模拟制作的一条信息载体。利用教师准备好的卡片模拟遗传信息的组成。演示“小羊多莉的身世”的课件,鼓励学生针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组织分析活动并适时评价。板书小结。示范制作一条信息载体。组织和帮助学生利用教师准备好的卡片摸拟遗传信息的组成。
三、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1.结构2.基因认同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进行调控,最后小结信息的多样性取决于“字母”的不同组合方式。板书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四、DNA和蛋白质组成列举由于染色体异常而导致的疾病的例子。
分析染色体的作用。引导举例:信息的存在及其载体;导入DNA;演示“DNA分子片段”课件;巩固遗传信息存在于DNA上。演示“染色体”课件;常识性介绍染色体的形态;列举由于染色体异常而导致的疾病的例子;引导分析染色体的作用。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6
实验目的
探究绿色植物的叶片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时,可以产生淀粉。
背景资料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是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没有叶绿体,绿色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教学目标
1.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难点: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实验关键
让学生尝试设计实验,并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器材
盆栽天竺葵、酒精、碘液、大烧杯、小烧杯、酒精灯、培养皿、石棉、镊子、火柴、三脚架、黑纸片、曲别针。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动物也是如此。那么人和动物的最根本的食物从何而来?难道绿色植物就不需要食物吗?非也。绿色植物每天也需要一定的营养,它不仅能自己供给自己食物,而且同时还给地球上其他几乎所有生物制造了食物,养活着我们。可以这样说:没有绿色植物,就没有地球上其他的生物,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可见,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那么,究竟绿色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的?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我们能不能用实验来探究一下?
2.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师:昨天让大家按P119实验步骤1、2操作的盆栽天竺葵,做了没有?
生:做了。
师:好,今天大家按小组继续将昨天的实验按实验步骤3、4、5进行操作,小组各成员间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同时要注意安全。
生:完成实验。
学生甲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并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
学生乙将酒精倒入小烧杯中。
学生丙准备酒精灯,并点燃酒精灯。
学生丁准备清水,并漂洗叶片。
学生戊滴加碘液。
师:通过实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下边大家来共同讨论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细节。教师同时用投影打出小组讨论提纲:
1.为什么把盆栽的天竺葵在实验之前要在黑暗处放一昼夜?
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
3.为什么把叶片放在酒精中并隔水加热?其目的是什么?
4.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用来什么成分?其结果说明什么?
生:小组讨论,并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小组1回答问题1:实验前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暗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可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的。
小组2回答问题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是为了与其他叶片作对照。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
小组3回答问题3:把叶片放在酒精中并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沸点比水低,如果直接放在火上加热,不仅酒精蒸发得太快,造成浪费,而且溶解叶绿素的效果也不太好,尤其易引燃酒精发生危险。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使叶片中的色素溶解于酒精中,起到脱色的作用,便于淀粉的颜色观察。
小组4回答问题4:向叶片中加碘液是因为碘液遇淀粉可变成蓝色,故可用碘液来叶片中是否能生成有机物淀粉。通过实验可知: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而遮光部分未变蓝色,说明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各小组可相互补充、完善)
3.课堂
师: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生:结论1: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结论2: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作业布置
完成实验手册。
板书设计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结论1: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结论2: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教后反思
1.先讲大的步骤,再分述小的原理效果较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7
教材分析
本节是生物与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课,认识了环境,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还可以通过收集其他的资料,让学生对生物生存 的环境有个系统的认识。
指导思想
依据《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主要从以下进行教学设计:
1.观察是科学 探究一种基本方法,是发现问题,认识事物的起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2.在观察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爱护一草一木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能举例描述生物生存的环境事实,并尝 试对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归类。
2. 能力目标
学会观察,初步具有收集和有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关爱生物,从保护生物生存环境开始。
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描述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归类。
难点:对学生观察能力、 收集资料的能力的培养。
本节关键
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引导和培养。
教学方法
图片分析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企鹅,珊瑚虫,雪莲的资料和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对生物学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我们开始正式进入这门科目的学习。首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生活在哪里?
师:不了解吗?是因为“身在庐山”吧?从太空遥看地球,地球是一颗披着蓝色“面纱”的美丽行星。然而,地球上真正美妙动人之处,却是蓝色面纱下绚丽多彩的生物圈,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 下生物生存的环境。
2.学案之一:观察生物生存的环境
师:我们常听说 “鱼儿离不开水”,是说鱼儿要生活在中。那么其 他是生物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几幅彩图。
师:看过影片《帝企鹅日记》的人,都惊叹帝企鹅的美丽,黑色的背部,白肚皮,颈下一抹温暖的鹅黄,泛着迷人的光泽。
师:那么企鹅生活的环境怎么样?
生:寒冷……
生:恶劣……
师:法国导演吕克亚盖展现的《帝企鹅日记》,帝企鹅的生存环境是恶劣的,甚至近于残酷:产后重返大海的雌企鹅,会在觅食中被海豹吃掉, 再也见不到自己未来的宝宝 ;千辛万苦孵化出来的幼雏,眼睁睁被冻死在雄企鹅的脚下;终于可以满地跑了,小企鹅却转瞬间成了鹰隼的盘中物;当未来的希望彻底破灭时,悲痛欲绝的企鹅妈妈会发疯似的去抢别家企鹅的 宝宝……
师:大家有谁知道海底有没有花园的?
生:可能有
师:是什么呢?
师:珊瑚就是海底的花园。看看彩图,多么漂亮的珊瑚,有的像盛开的花朵,有的像鹿角,构成了海 底的花园。那么珊瑚是植物还是动物?
生:动物。
师:大家的课外知识很丰富啊 。
师:珊瑚虫是无脊椎动物,属于腔肠动物门。我们平常看到的珊瑚, 是珊瑚早死亡后钙化形成的 ,大量珊瑚虫不断繁殖、死亡,尸体钙化 堆,最终生成珊瑚礁。目前,全世界已查明的隶属珊瑚纲的动物 有6100余种,主要分布在热带海域。在青岛水族馆中饲养的珊瑚虫有纽扣珊瑚、大榔头珊瑚、柳珊瑚、草菇珊瑚、气泡珊瑚、粉丝珊瑚、水螅珊瑚、太阳花珊瑚、柳珊瑚、草菇珊瑚、气泡珊瑚、粉丝珊瑚、水螅珊、太阳花珊瑚、石芝珊瑚、宝石花珊瑚、千手佛珊瑚和脑一同瑚。
师:大家观察一下它们生活的环境怎么样?
生:珊瑚虫是一种非常娇气的海洋动物,它对生活环境有着严格的选择性。珊瑚虫生存的水温不 能低于18℃,不能高于36 ℃;水质要清澈透明,以保证光照充足。青岛市水族馆于1995年开始试验引进珊瑚虫,当时只引进了脑珊瑚和太阳花珊瑚,由于水池小以及水流、水质、水温、光照等原因没有试养成功。但是水族馆的工作人员并未放弃,在不断地摸索和总结经验后,逐渐掌握了珊瑚虫的习性,于1997年开始正式大量引进珊瑚虫。
师:珊瑚虽然美丽,它 毕竟对环境的要求也苛刻了一些。我们来看一种其实并不是很美丽的花,但我认为它很美— —雪莲。
师:雪莲为菊科草本,是西藏雪山三宝之一(其他两宝是雪鸡和雪豹)。雪莲生长在海拔4800米一5800米高原的` 碎石之间。雪莲种子在0℃发芽,3-5摄氏度生长,幼苗能经受—21℃严寒。雪莲虽要5 年才能开花,但实际生 长天数只有8个月。这在生物学上是相当独特的。雪莲非常耐寒,它叶上长有众多的“小空室”,白天吸收太阳热量,夜晚用于自我保温,能使结冰点降低。雪莲形态娇艳,它根黑、叶绿、苞白。雪莲秋天开花,花蕊呈紫红色绒球状。雪莲是西藏特有的药材,味辛、微苦、性大热。用它制作的药品或药酒,对治疗妇科病、肺寒咳嗽、 男子阳萎、肾虚腰痛等病很有疗效。
师:看看书上的图,那个小动物叫什么么?
生:西瓜虫。
生:潮虫。
生:鼠妇。
师:同学们的说法都是对的,它有三个名称,这涉及到我们生物学的分类知识,以后我们将会学到。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的生活环境。
生:潮湿、温暖、有遮蔽的地方……
师:素有“沙漠之舟”的骆驼生活在……?
生:干旱的沙漠。
师:亚洲象的生活环境?
生:热带地区、海拔1000米以下的沟谷河边竹林阔叶混交林中。
3.学案之二:观察校园植物的生物生存的环境
师:我们可以在课后继续观察一下生物生存的环境,比如我们校园植物的生活环境。
师:请同学们观察并记录这些生物生存的环境,可以参考前面的表格,也可自己设计一张表格。
4.课堂小结
师:总之,自然界的生物形形色 色,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不管是幽深的海洋、好汉的沙漠、辽阔的天空,还是冰冻的极地、烈日炎炎的赤道,甚至在土壤中,都存在着千姿百态的生命 。
作业布置
完成观察校园植物的生物生存的环境,并记录。
板书设计
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 生物生存的环境
1.上有各种不同的环境,几乎到处都有生物的存在。每一种生物都必须从生活的环境中获取所需的食物、水、 和其他物质,以满足维持生存、生长和繁殖后代的需要。
2.生物生存的环境
3.察校园植 物的生物生存的环境
教后反思
1.对图片的观察不够,要引导 学生观察的方法和锻炼学生观察的能力。
2.教师应该提示学生的观察角度,寻找更佳的观察角度以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3.图片的深度挖掘是教学的能力。
4.教师应努力学习这些“小常识”性的知识,这样才能应对新课程,减少工作的繁重,同时,在课堂上不至于被学生问倒。日常是生物学知识尤其应该注意,大意不得。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8
预习提示
1.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有、和。
2.实验方案的设计一般设计个变量。
3.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说明了什么对生物的生活有影响?你知道哪些例子可以证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生活有影响?
教学目标
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教学重点
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学生根据经验举例并做出分析,从而归纳出结论。)
二、探究的一般过程
可直接以鼠妇为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帮助其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三、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通过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并利用在相互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
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学生自学,互相答疑,从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变量和对照实验。)
四、实验探究
班额适中的,可在班级中由各组同学按方案进行。若班额大,可以在室外由各组自己选择实验地。(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可在巡回指导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
五、结果交流
非生物因素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
光
空气
温度
水分
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
合作关系
各小组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报告,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报告并与其他同学交流。(教师引导同学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9
教材分析
本节以活动——寻找教室里的纸蝴蝶为起点,引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知识,趣味性强,学生容易接受。教师要补充典型的例子,让学生充分感受“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坚持“合理规划,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防止不合理的行为破坏环境而导致生物灭绝。
指导
依据《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主要从以下进行教学设计:
1.模拟实验的能力的培养。
2.合作学习的意识。
3.感受“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认识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方式是与环境相适应的。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际观察,收集、分析图文资料,培养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路,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模拟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坚持“合理规划,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防止不合理的行为破坏环境而导致生物灭绝。
重点难点
重点:描述生物对的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
难点:模拟实验的能力,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本节关键
对学生模拟实验、观察能力的引导和培养。
教学方法
图片分析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有关生物适应环境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那么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举一个生活中我们熟悉的生物,说说它的生存都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吗?
生:学生会说己家中养的花,要受到阳光、空气、水、土壤以及其他生物的影响等例子。
师:回答得很好!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我们已经知道了,生物离不开它生存的环境,那么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又是如何面对的呢?生物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呢
生:适应环境,在适应环境的过程又在影响着环境。
师:同学们说的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学案之一:寻找教室里的纸蝴蝶
师: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寻找教室里的纸蝴蝶。
师:你从这个游戏中得到什么结论?
生:颜色、形态与周围环境差异大的蝴蝶容易被发现,而与周围环境相似的蝴蝶不容易被发现,这样的蝴蝶才能更好地生存与繁衍。
3.学案之二:观察生物生存的环境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幕,1.沙漠中的骆驼;2.沙漠中的骆驼刺;3.寒冷域中的海豹;4.旗形树的树冠——四个图片资料,请你分析每一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特点。
生:对图片1的讨论如下:沙漠炎热缺水,骆驼和别的动物不一样,它有高高的驼峰储藏大量的脂肪,当它又渴又饿的时候,脂肪会慢慢分解,变成它需要的营养和水;骆驼平时不出汗,只有体温达到46℃才会出汗;骆驼平时一次能喝下100多升的水,而每天排出的尿不到一升,来保持体内的水分,即使在沙漠上行走一个月也不会感觉渴,这些特点是动物对干旱的适应。
生:对图片2的讨论如下:沙漠地区降雨量少,能生长植物是因为它生活的区域有地下水源,骆驼刺的根长得非常长,而且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因而骆驼刺在荒漠中也能得到水,这是植物对于旱的适应。
生:对图片3的讨论如下:海豹是哺乳动物,在寒冷的海域生活,要保持体温,就得有件厚衣服,海豹的皮下脂肪非常发达,可以达到60mm,这是动物对寒冷的适应。
生:对图片4的讨论如下:树的枝条偏向一侧,是长期受一侧风向的作用,使得树冠的形态改变,看起来像一面旗帜,故得名旗形树,这是树对风的适应。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对,由于生物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生物在多变的环境条件中表现出多种多样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是生物通过漫长的年代,不断和环境磨合,自身不断进化,生存了下来,就形成它现在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同学们还能找到生物适应环境的其他例子吗?
生:动物的警戒色。
生:壁虎的“苦肉计”。
生:长颈鹿的颈,刺谓的刺,雪莲花的叶,沙漠植物仙人掌……
4.课堂
师:(在学生为生物各种各样惟妙惟肖的适应现象惊叹不止时)告诉学生生物的生存斗争是非常残酷的,或风吹雨打、天寒地冻,或被抓捕,或饥肠惋辅,只有适应环境的,才能生存下来。所以说,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具有普遍性的,适应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其实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也在影响着环境。
师:生物的生活受环境的影响,生物又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改变环境,它们是一个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由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也生活在生物圈中,对环境的破坏必将回报给人类,所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多么的重要啊!
作业布置
课本14页的亲自做。
板书设计
第四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寻找教室里的纸蝴蝶: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观察生物生存的环境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教后反思
1.要加强板书能力的锻炼。
2.每一节的“生物学观点”要用板书突出出来。板书要突出、整洁、醒目。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0
学习目的
1、观察变形虫的形态结构和运动方式。
2、描述细胞的生命活动,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单位
重点
1、观察变形虫。
2、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
难点
制作变形虫装片,观察变形虫。
学习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说明分析法,读书指导法
学习过程
知识链结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动植物细胞的.异同?
自主学习
活动1:观察变形虫
目标:
1、观察变形虫的形态结构;
2、观察变形虫的运动及其摄取食物的活动;
3、学会使用显微镜高倍物镜观察细胞。
讨论:
1、变形虫运动时,它的细胞形态如何变化?
2、变形虫摄取食物时,它的细胞发生怎样变化?
3、变形虫的形态变化与细胞的哪些结构有关?
活动2:细胞的生命活动
分析:
1、变形虫是怎样运动的?
2、变形虫运动需要什么条件?
3、变形虫运动需要能量,变形虫是怎样获得能量的?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1
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两点:(1)区别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本节教材内容的教学,不是从现代生物学发展水平的角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在教学中不能直接讲述,而是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由学生自主获得关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并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散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感受世界的奇妙和美好。【教学重点】
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增强热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情感。【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
本节课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一些动、植物挂图及学生自带的一些生物和非生物实物(例如:树叶、蝗虫、蚯蚓、杯子、小石头、盆栽花卉等)。教法学法打算以观察讨论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要注意观察方法的指导,还要注意与生产生活实践相联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学习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意图、点评
联系实际在三十亿年前我们的地球一片
引导学生荒漠,寸草不生。而今天我们讨论交流
思考,唤起导入新课的星球如此美丽,你知道是什
学生对生
么将我们的环境装点的如此美
命的`热爱。
丽吗?
一.什么是生物
在你的周围有很多生物,你能
教师组织和引导
新授知识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观察,分组讨论、意图、点评引导学生新授知识
1、观察老师提供的图片和实
物,说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
非生物。2、结合自己的知识和
生活经验,讨论怎样区分生物
和非生物。
小结:凡是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老师答疑: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单位,一个细胞不能算作一个生物体。当然只有一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除外。
2、像一片树叶、一个苹果是组成果树这一生物体的一部分,不能算作一个生物体。
交流总结
学生可能提出问题:
1、细胞是生物
吗?
2、一片树叶、
一个苹果能算作一个生物体吗?
初步认识到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以及观察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习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二.生物的主要特征
请大家列举一下你所知道的生物,看看它们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存活
问题1:①植物需要的有机物从哪里来?(关于光合作用可学生活动
观察书上的图片1—3,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并总结:意图、点评
通过观察新授知识
新授知识考虑掌握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通过有机物不断积累体现出植物由小到大的生长)②动物如何获得营养?问题2:动物能呼吸,植物也能进行呼吸吗?(例如:在晚上卧室内不能摆放过多的绿色植物)
问题3:①人是有生命的,能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物也会排出废物吗?②植物是通过那种方式将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问题4:①图4---5说明了什么问题?②请你用手触碰一下盆栽含羞草的叶片,触碰的含羞草叶片与周围的叶片相比,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让学生继续观察教材插图并思考问题。
问题5:①图8说明了什么问题?②想一想,生物还有那些繁殖方式?动物、植物、细菌是怎样繁殖的?
问题6:生物还有其他的特征吗?
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特征2:生物能进行呼吸;
观察书上的图片4—5,讨论总结:
特征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特征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观察书上的图片6--7,分析归纳:特征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特征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彩图和联系实际,让学生归纳生物的六大特征。
前五大特征巧记忆:一需四能。
补充第六大特征。
学习内容
小结
教师组织和引导
问题7:你能准确地表达出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吗?师生共同整合得出结论
问题:①你自己是否也有上述这些特征?②请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征吗?这些特征是否都应在一个生物体上体现?③假如有人问你“什么是生物?”你会怎样回答呢?
学生活动
表达交流、记忆:生物的6大特征。并使学生们认识到生物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特征,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
学生讨论哪个是生物,并说明理由。
观察过珊瑚的同学,给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虫的关系,大家讨论后得出答案
意图、点评
把重点知识系统化,加深学生印象。
巩固练习
多媒体打出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对平时认真观察生物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说明观察环境对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板书设计】:
一、观察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要求二、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教材分析】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旨在通过调查,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在学习方法上,从宏观到微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学习,而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身边生物的调查,力求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础,但对生物种类的识别及科学的调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经验,本节内容也是对学生掌握科学调查方法的一次指导与训练。【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2.能力方面: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教学重点】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初步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教学难点】
1.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况。
2.如何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课时安排】
本节课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录像、调查范例等,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要调查的生物状况,并查找相关资料。
学生:确定调查路线,笔(有条件可带放大镜,照相机)并设计调查表。【教学过程】学习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意图、点
评
1.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分析出1.学生根据经验举例,
什么是调查,再以调查我们身分析什么是调查。以小
边的生物为实例,以小组为单组为单位拿出调查我们明确什么
是调查及位拿出各自的方案,最后和书
身边的生物的方案,最
调查的一上对比,总结出调查的一般方
一、调查的后通过对比总结、归纳般方法法及注意事项一般方法
2.以人口普查为切入点,引同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注(通过实
及注意事学们根据经验说出我国在进行意事项例)项(如何进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比较详2.根据学生经验,分析行调查)细的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
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时,都做了哪些工作(或项。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2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圈教学目标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②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③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④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点和重点
重点:①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②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难点:收集和分析资料(因为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需要对图片、文字和数字资料进行分析)。
教学设计
生物圈的'概念①学生观看生动的课件,然后根据自己在课下收集的资料,共同讨论太阳系中各星球的状况。②学生们根据自己手中的地球仪,讨论生物圈的范围,然后总结生物圈的概念。
①教师通过展示课件,把一幅美丽的太空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地球上生物圈的概念。
②教师事先让学生们拿出地球仪,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的范围
①学生分组开展竞赛,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最精确的语言说出生物圈的范围。
②学生将自己的设想记录下来,然后在全班评比最具创造奖若干名,日后进行一次模型比赛。①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竞赛。②教师布置学生设计生物圈的模型。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并且利用手头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最后总结出结果。教师布置学生扮演角色,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课下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一个生物圈的简易模型。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生物的录像。
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放录像,让学生仔细观察录像中出现的生物与非生物。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
补充: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
3.生物体能遗传变异
4.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能力训练:可用书上练习P6
(1)分析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慢慢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
(2)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详细说明。
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的安排主要集中在除书本上举出的生物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特征这一问题来让学生讨论,所以很多学生对生物的特征包括哪几方面了解得不够深入。
教学反思:
这节课可以先安排课后练习钟乳石是否生物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就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进行讨论和举例(主要是举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特征。深入了解了书本的六个特征后,再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有一个总的认识,再引导他们举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特征。对于学生所列出的生物特征应该逐一分析,并让学生举出反例子来论证其观点,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到生物的特征,真正分清楚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然后再由学生来解答钟乳石是否生物,让他们用刚学的知识解答一开始可以理解错的问题。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4
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学的概念以及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2、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进展,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物科学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难点:在学习方法上的引导。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一些水果、蔬菜、杂草、石块,请学生分辨哪些可以食用,从而引出生物学。学生举例一些生物的食用、药用或其他价值。
(教师:从古到今,人们不断观察、尝试、探索生物知识,形成了现在的生物科学。)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联系生活经验,了解生物学概念。
1、学生自学教材,找出生物学的概念。
2、学生举例:举出常见的.生命现象的例子。(如蜘蛛织捕虫、树叶变黄飘落等。方法指示:学会观察。)
3、拓展反思:生物学不仅是对表面现象的观察,更深入到对生命活动规律的研究。如对青蛙的眼睛研究、蜻蜓飞行技巧的研究,从而出现了仿生学,谁能举出一起关于仿生学的例子?
学习任务二:学生自学教材,体会生物学的重要性。
1、全面浏览教材的前言部分,分析教材从哪些方面了生物学的重要性。并有感情的朗读教材中的段落,体会大自然之和谐。
2、小组内探讨:根据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尝试交流生物学的应用(重要性)。
3、师生交流:有关对一些生物现象和生物科学的疑问。
拓展反思:怎样认识封山育林、封海休鱼?
三、系统:(引导学生从农业、工业、医学等方面生物科学的重要性。)
四:诊断
1、生物学是研究和的科学。
2、谈一谈你对生物学的认识和怎样学习生物学?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5
教学目标
1.说出枝芽的主要结构以及枝芽与茎的关系。
2.举例说出茎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3.说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茎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2.说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教学难点
1.举例说出茎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2.说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教学过程(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读第68页题图——参天大树,
思考问题:植物要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什么器官到达枝叶的`?(茎)
这说明茎具有什么功能?(输导功能)从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CAI展示课题植物茎的输导作用
(二)新课讲授:
芽:就是未展开的枝或花
一、枝芽发育成茎
1.芽的种类
按芽着生位置
顶芽(位于枝条的顶端)
侧芽(位于枝条的侧面)
按芽发育类型
枝芽:指将来发育成枝条(枝和叶)的芽。
花芽:指将来发育成花的芽。
混合芽:指将来既可发育枝条,又可发育成花的芽。
2.枝芽的结构
3.枝芽发育成茎
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
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幼叶——发育成叶
芽轴——发育成茎
芽原基——发育成新芽
二、茎的基本结构
CAI展示木本植物茎结构横切图
观察:木本植物的茎的结构
自主学习:
1.木本植物的茎有几个部分组成?
2每部分有什么样的结构?有什么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讨论,共同得出结论。木本植物的茎从外到内由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四部分组成。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树皮的外侧部分的功能是什么?内侧部分是什么?内有什么结构?属于什么组织?
2.木质部使植物茎很坚硬,内有什么结构?属于什么组织?
3.位于中央颜色较浅的是髓,其细胞比较大,有什么功能?属于什么组织?
4.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结构叫什么?有什么特点?是什么组织?
5.形成层的细胞分裂,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所以其作用是使茎怎样?
6.草本植物茎不能像木本植物那样逐年加粗,我们可以推断,它没有什么结构?
CAI展示年轮图,描述年轮形成的过程,发表意见,各小组互相补充。
小资料:请你算一算,据一位老护林员讲,一棵松树要生长30~40年,才能达到直径12cm,问每年约长多少?(0.3—0.4cm)。谈一谈自己受到的启发和感受,进一步明确保护森林、爱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意义。
三、茎的输导作用
学生阅读教材70页实验功能——茎的输导
学生明确实验器材。目的等。
CAI展示实验视频“植物茎的输导作用”
师生讨论:得出茎的木质部内的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CAI展示带有瘤状物的枝条图片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1内容。
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韧皮部的筛管能输导有机物”。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02-20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精选22篇)02-25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5篇01-11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5篇)02-08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精选21篇)02-24
生物七年级上册《开花和结果》教案02-16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02-21
七年级上册生物总结01-20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总结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