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2、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2、激趣朗读,作者的发现有趣吗?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四、阅读理解我发现了什么?
1、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发散开去,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2、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
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体会作者的感受。
五、开放拓展
收集同学间童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以作者是怎样发现这童年的秘密的导入新课教学。
二、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⑴ 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⑵ 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⑶ 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⑷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⑸ 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三、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四、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五、总结交流
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能正确认读“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4。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浪漫的时刻,在玩乐的时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发现。今天,让我们走进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的童年,去看看他的童年有怎样有趣的发现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作者围绕“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5。激趣朗读,作者的发现有趣吗?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三、阅读理解,“‘我’发现了什么?”
1。自读课文1、2自然段,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发散开去,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2。朗读体会。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
(2)在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地体会作者的感受。
四、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五、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3。从课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六、总结交流
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教学反思]
本课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紧扣“发现”一词,自行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即“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结果怎样?”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形式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明白其中道理,感受人物形象的可贵之处。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迷恋、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脑汁、一本正经、不怀好意”等词语。能用比较的方法,体会“几乎”、“似乎”在句子中的作用,并能运用。
2、学习抓住文章主线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的探索精神。
3、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发现,在训练表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发现与探索的兴趣,并懂得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中才会有新的发现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文章主线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老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1、 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迷恋、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脑汁、不怀好意。
2、 查找资料(任选其一):a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b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美好的童年生活中,我们在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我们的小脑袋中会有奇思妙想,会有层出不穷的问题,我们也会不懈地探索那些有趣的疑问……前苏联有一位叫费奥多罗夫的天文学家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写了一篇文章——《童年的发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说明
从课题入手,学生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然后确定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如:“我”的发现是什么?是怎么发现的?即明确了本课学习的重点。
二、初读课文 理清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
提出问题——请教问题——发现规律——得到证实
2、联系课文第1、2节,理解“几乎”,并说说“我”探究了一个什么问题?
说明
借助全文的线索整体进入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明确“我”所提出的疑问,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三、再读课文,了解探究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么一步步探究的?我对人体起源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怎么变化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集体探讨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第1节)
“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随机理解 “似乎”)
说明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优美的语句,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体会“我”在梦中飞行的快乐。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启发他们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补充。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第2—9节)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呢?”
说明
让学生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白后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从一个又一个的追问中,感受到“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当时的情景,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的一次次提问的语气,加深对人物的认识。
(3)“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第10-11节)
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这就跟……正好九个月。”(随机理解“绞尽脑汁”)
说明
理解“绞尽脑汁”使学生能够感知到“我”求知若渴的心情、执着探索的精神。
四、抓住“发现”, 精读深究
1、学习第11节,明白“发现”的具体内容
(1)指名读第11节,理解“眉目”,划出“眉目”的具体内容。
(2)交流所划的句子,想想童年的发现究竟是什么?
(3)引读相关句子,了解“我”是如何进行推算的。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①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从生物最简单的单细胞开始,我将每一百万年折合成一个月,从细胞变成小鱼,大概经过一百万年,这是胚胎在母体中的第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经过一万年,这是胚胎在母体中的第二个月,以此类推,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这就是我的发现。)
②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说明
引导学生将前后几句连起来理解,抓住“绞尽脑汁”、“想啊想啊”、“嘿”等词语体会这发现的来之不易,从而更能体会到发现后的兴奋之情,才会发出“竟如此简单明了”的感慨。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学习第12节,明白“我”的发现哪些得到了证实。
(1)听了生物老师的讲课,我为什么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里丝毫没有恶意。)
(2)“我”的发现与达尔文的理论有哪些异同之处?(可结合课文和课前搜集到的有关人的起源的资料谈一谈)
说明
关于人的起源进化论的知识,“我”作为一个儿童只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有限的知识去推论、去思索,得出的结论难免幼稚、简单化、绝对化,那位低年级的老师为了让9岁的学生听懂,对这个问题作了通俗化的解释,有些话就不十分精确了。而这位生物老师引用的达尔文的话是比较缜密的、科学的,学生通过比较应该可以感受到。
3、学习13节,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
(1)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2)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己的话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说明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一语双关,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和科学家的故事从两个角度去理解: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世界上的大科学家尚且如此,我为我的发现被轰出教室又算得了什么呢?这句话也是作者对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与纪念。
五、联系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形象
从“我”探究“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2、“我”是一个富有好奇心、求知欲强、执着探索的孩子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六、概括主要内容 总结课文
1、根据板书,把课文的内容说给大家听一听。
说明
要求学生思维缜密,条理清晰地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定难度,在表达时让学生借助板书进行概括,可以使他们在逻辑上更有条理,表达更准确。
2、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说明
鼓励学生多角度地理解、体会,如:“童年很美好,可以漫无边际的幻想”、“发现童年的胡思乱想,异想天开也是一种发现、创造”、 “我们也要对身边的事物有探索和发现的兴趣”“因为作者敢于提问、留心观察、反复思考、大胆想像才有了这样的一个发现”……
3、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 梦里飞行
童年的发现 请教问题 追问探究
胚胎发育的规律 发现规律 折合推算
得到证实 达尔文的观点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童年时的天真可爱以及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语言的幽默活泼的风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
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
(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高兴、惊喜、新奇......)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
◇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想象“我”研究以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①“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
◇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比如: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二、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比如:
(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3)童年很美好。
......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5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第一局部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办。第二局部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分,但“我”从中获得感悟。本文故事情节充溢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小朋友内心世界。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同学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中激发同学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身的内心感受。
【设计理念】
课题中的“发现”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教学中引导同学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梳理明确主要学习任务。同学自主学习,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教学建议】
1、本课故事情节充溢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由的同时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教学中放手让同学紧扣“发现”一词,自行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即“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结果怎样?”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形式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明白其中道理,感受人物形象的可贵之处。
2、本文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真实可感,又极具情趣。教学中引导同学进行赏析评价,教学后可引导同学借鉴课文写法,描写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同学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1、引导同学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1、回忆自身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鼓励质疑。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要想学习好该怎么做?(有疑问向老师请教)
2、是的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节课就让我们比比谁会提问?谁的进步大?
二、板书课题,质疑学问。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童年的发现》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你读了课题后有何疑问?
2、学生汇报:(重点问题: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童年时的“我”发现了什么?
⑴读课文第1、2自然段。
⑵体会:①“几岁的时候”“完全”“独立”这些词语无不显示着“我”这个发现多么不平常,多么出色,乃至现在说起来还为这个发现自豪不已。
②第2自然段中说,“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犬笑”,这是为什么呢?(一个九岁的儿童,竟然能独立思考发现这样重大的科学问题,这简直是常人无法相信的。)
又说“竟使我当众受到惩罚”,他又为什么当众受到惩罚?课文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以这样的开头设下悬念,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⑶小结: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他创立了关于物种起源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进化论。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而“我”小时候就发现了这一规律。
2、“我”是怎样发现的?
⑴自由读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然后小组内讨论。
⑵全班交流。
①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②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第一个阶段(3、4自然段)写“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第二个阶段(5—11自然段)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第三阶段(12、13自然段)写“我”对“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的大胆猜想,也就是“我”童年的发现。
⑶小结:梦中飞行引出了“我”对这个现象的好奇,老师的解释又引出了“我”的疑问:“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明白”“想得是那样痴迷”“绞尽脑汁”“想啊想啊”“终于”这些词语都表现了“我”求知若渴的特点,同时也看出“我”惊人的想象力。
3、“我”的发现可靠吗?
⑴自由读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
⑵归纳:“我”的发现在几年以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⑶理解句子:
①“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
是因为“我”为自己早在三年前就发现了这一规律,而且与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而格外高兴。现在知道了当时自己的发现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种心情使他无法控制,已顾不得是在课堂上,更顾不得这“笑”是否合时宜了。
②“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还不笑塌了房顶!”
这句话是说“我”的发现会令人不可相信,人们绝对不可思议:一个九岁的孩子能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从表面看,这句话是“我”庆幸自己没有解释,而实质上表现了“我”之所以有人们不可思议的发现,是因为“我”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极强的想象力。
③“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含有双重的意思,一是说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像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二是说“我”有了这样重大的发现,跟世界上有重大发现与发明的科学家一样遭遇驱逐与风险,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作者用幽默的方式为自己找到了自我安慰的理由。当然这句话里也表达了自己对老师当时处理方法的不满。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你认为“我”是怎样的孩子?孩子身上最可贵的是什么?
四、总结全文
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启发?
五、拓展延伸
谈谈在你的生活、学习中有过什么发现?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6
一、导入
你是否有过童年的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同学甲:我发现蜗牛爬行后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延线。
同学乙: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
同学丙:我发现了彩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发现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全文,考虑:
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祸患: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身的感情。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身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困窘:为难。
驱逐:赶走。
3、依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
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办。
第二段(3~13自然段):
“我”在睡梦中发现自身总在飞翔,问过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身观察,考虑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
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身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三、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身的体会:
⑴“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身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发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⑵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⑶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⑷“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⑸“我”经过考虑、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小朋友?
(他善于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著的精神。)
3、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_的风险。”试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⑴师简介有关史料:布鲁诺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严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布鲁诺为了他的发现,为坚持真理而献出了生命。
⑵同学简介他们收集的资料。
4、通过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缌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考虑,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7
一、回忆导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以作者是怎样发现这童年的秘密的导入新课教学。
二、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三、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四、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五、总结交流
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教学反思:
反思这堂课,没有正确处理好课堂上的老师引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是症结所在。像这样的课堂能不能“放任自流”?该如何理解“学生能悟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我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学会在课堂上“寻找矛盾”、“挑起矛盾”。这给我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考问题: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了,老师是不是“就放心地把课堂交出去了呢?”在分组读、议的过程中,教师该提出怎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的讨论更深入,以至于“能够尽兴”呢?这就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应怎样发挥才能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不会降低任务水平,真正起到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呢?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作更进一步的探索。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8
一、导入新课
这首《童年》以朴实的歌词、轻松欢快的旋律唱出了我们每个人心扉,正如歌词里所唱“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山里面有没在住着神仙”之类充满幻想、充满好奇的问题是不是也在我们脑海里出现过?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幸福无比的,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前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的童年,看看他的童年有着怎样有趣的故事。 ——板书:14*童年的发现(齐读课题)
二、预习反馈
认读生字词。
三、概说课文
默读课文,说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渴望求知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四、精段品读
1、说说“我”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正好是十个月。”
2、用上“梦中飞行”、“老师解答”、“认真思考”等关键词来说“我”的发现。
3、说一说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候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向学生讲述哥白尼受到迫害的故事。
(2)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五、赏识作者
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1.“我”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2.“我”是一个执着探索的孩子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3.“我”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孩子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六、写法指导
1、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2、介绍什么是倒叙悬念法。
倒叙悬念法:写人记事的文章,开头写出事情的结局、结果,或事情的高潮,或事情的某个精彩的片断等,给读者造成悬念,吸引读者继续读下文,了解事情的全过程。
文章采用倒叙悬念的开头方法: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点出因得意于自己的发现笑出了声音,却受到了责罚。这样的开头巧妙地利用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制造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读书欲望。
3、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七、总结全文。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五 年级 下 册 科目: 语文
课题:8、童年的发现
参备人意见
学习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双臂、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迫害、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厘米、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预习+展示
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选编本课的目的,是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一、导入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2.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二、自学生字(课前完成,检查)
1、读准生字词(分辨多音字)。
2、形近字对比组词。
3、组一个课外的词。
4、分析难写字和易错字。
5、理解难懂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查词典)。
6、听写,检查过关。
三、初读课文,知大意。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写出我发现了什么。
3.按词语顺序复述课文内容。
(胚胎发育、做梦、飞行、小伙伴、解释、痴迷、九个月、发现、情不自禁、
误解、安慰。)
4.写出主要内容。
四、理解课文,
1、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明与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这是真正能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这句话可以作为作者对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吧。当然,话里不乏愤慨的成分。
4、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先概括地说说你对他的印象,再具体地说说理由。
5、学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6、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请说一说。
课后反思 :
1、小组交流速度有所加快,但效率还是不高。
2、有的小组没按老师的题目完整作答,漏答后面半题,也没同学发现。
3、忘了进行朗读展示环节。
4、有同学提出假设句修辞手法,说法不正确。
5、缺少质疑环节。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
2.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方法
导学法。质疑探究法、体验法。
教学准备
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
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生字,注意“澄”字的发音。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
(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8.童年的发现
(1)“我”发现了什么?
(2)是怎么发现的?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妨、碍”两个会认的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3.通过阅读课文,帮助学生感受作者童年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教学难点:
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并加以积累。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的发现及其过程。
3、体会文中最后的一句话的含义,从中获得启示。
4、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了解“我”的发现及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我”童年时强烈的求
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认识“胚、祸”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楚“我”发现的过程。
3.找出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谈感受,并体会作者童年时善于提问、乐于探索的精神。
4.说说自己有过的“发明与发现”,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烂漫的时节,在玩乐的时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发现。今天,让我们走进童年,去回忆童年的发现吧!(板书:童年的发现)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课文,去寻求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文中的生字词你们都认识了吗?谁来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生字词?你们都会了吗?让我们开火车来读好不好?看来大家预习得非常好,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
2.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他又是怎样发现的.呢?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句段,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三、理解发现。
1.大家读完课文了吗?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找到的句子?指名答。
课件出示句子: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正好是九个月。
请大家仔细地读一读这几句话,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2.再次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指名说。
课件出示句子: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请大家把这两句话分别朗读一下,看看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我们在平时写作时,就应该注意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四、了解过程。
1.“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呢?老师拟定了学习计划,请大家按要求分小组合作学习。
2.课件出示:(1)找出有关的句段。(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个四字短语。(3)在白纸上画出四字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师:刚才大家的合作学习真是热火朝天呀。现在请每一组用一个词来概括发现的过程。
一组,梦见会飞。(板书:梦见会飞)
二组,请教原因。(板书:请教原因)
三组,痴迷研究。(板书:痴迷研究)
四组,发现原理。(板书:发现原理)
师:大家真会学习!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大家的合作探究进行得非常棒!
4.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根据板书回答:敢于提问、不断探究、大胆想象)
5.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有没有什么想对作者说的呢?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是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给自己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生活是这么丰富多彩,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你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说不定,你还会成为未来的发明家、科学家呢!
2.课后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发现,并把它写出来。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见会飞 请教原因 痴迷研究 发现原理
敢于提问 不断探究 大胆想象
教学反思
《童年的发现》一文,语言和故事情节都充满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我课前预设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时一定有话可说,才放心地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学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感悟人物思想感情,并充分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13
【教材简析】
《童年的发现》的作者是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9岁时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证实,课堂上,作者因想起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而当众受到惩罚。文中用幽默而富于童趣的语言,展现了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知识的渴求,是一篇向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精神教育的好教材。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策略,能较好地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此设计力图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引领学生反复读书,体验作者童年的发现,感受阅读这篇课文带来的情感体验、认识发展和自主愉悦。
语文课要让学生积累文化,积淀精神,打好人生底蕴。此设计打通了课堂的壁垒,将学习活动立体化,极大地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外延。引导学生课内外了解科学家发现的故事,了解胚胎发育的规律正是积累文化,而带领学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发现”的历程引导学生亲身发现正是积淀一种精神。
【教学目标】
教学这篇课文用一课时,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情意目标: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和课外延伸作业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
3、认知目标:
认识生字,基本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抓住“发现”,导入新课
1、板书:
发现
问:你曾经发现过什么?
2、板书:
童年
谈话:
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幸福无比的,童年曾经发生过多么难忘的事,发生过多少有趣的事啊!童年曾有个多少发现啊!
3、板书:
的
齐读课题,激励:
处处留心皆学问,说不定同学们的这些发现日后还能成为一项重大发明,申请个专利呢!不过,这还需要努力,学习《童年的发现》后,你一定会受到启发。
(以学生的亲身发现引导入题,贴近学生生活,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具体生活,学生兴致盎然,为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础。)
二、由疑促读,感知“发现”
1、质疑:
学生看题质疑,教师引导学生把问题归类,筛选。
2、读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可以低声速读,可以高声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双人读,个人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选择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在书上做好记号。
3、交流:
初读课文后,你发现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引导学生了解“发现”的内容,感知“胚胎的发育规律”这一发现的过程:梦见会飞──请教原因──痴迷研究──发现原理。
4、再读:
你还有哪些没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和大家一起讨论解决的?通过学习,你又发现了哪些问题?学生可能存在的大问题是:作者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的?胚胎发育规律究竟是怎样的?作者的发现正确吗?
(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此环节以学生的疑问引导读文,为学生提供了有利于其发展的心理安全的'保障和心理自由空间,创设了民主、轻松、开放、互动的学习氛围。)
三、研读体悟,感受“发现”
1、自读感悟:
让学生自主选择“发现过程”中感受较深的一个或两个内容,反复读课文,自我揣摩,自我感悟。可以是说说或写写自己的感受,可以画一画某个过程……表达形式自由选择。
2、合作学习:
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自己研究的问题分成学习小组,进行再朗读,再感悟,然后相互交流,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及时鼓励,随机引导与点拨。
3、小组汇报:
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中心发言人。其他组员作补充或提出不同的想法,师生共同评价,随机指点理解难句:“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风险。”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材料,如: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因坚持“日心说”而受到宗教势力的迫害,布鲁诺被烧死,伽利略被终身监禁。
4、老师交流:
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针对文中那位老师因误解“我”的笑声把“我”轰出教室一事谈自己的感悟。
5、感情朗读:
自由选择方式,可以个人读,可以分角色读,可以表演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上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体验了“胚胎发育规律”这一发现的过程,而且也感受到了作者之所以有这个发现的原因:敢于提问,反复思考,大胆想象。老师只是以学习伙伴的身份出现,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更是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
四、拓展延伸,引导“发现”
1、拓展:
交流课前搜集的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并谈谈感想。如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瓦特发现壶盖跳动等。
2、比较:
上课前,大家都交流了自己的“发现”,请把你的“发现”或同学的“发现”与作者的发现、牛顿的发现、瓦特的发现……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你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谁的思维最敏捷。
(在比较中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发现,不仅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更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发现能力。)
3、引导: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给自己这样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我们的生活是那么丰富多彩,我们的学习是那么愉快,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就会有新的发现,能有新的发现,是一个了不起的本领。
(重大的发明、发现往往源于生活,源于对生活现象的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4、实践:
⑴留心观察,记下自己的新发现或合作观察,写好观察日记。比一比,谁的发现最有意思。
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发现了什么新问题,请你用喜欢的方式来解决。
(课尽意未犹。学生的亲身观察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还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为下一个单元的习作《我发现……》积累了素材。)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胚”、“岂”、“痴”、“婴”、“窘”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作者童年时代求知若渴、寻根探究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发现”的过程,“我”的伟大的“发现”是怎么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发现问题寻根问底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句子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在人长大或变老后,常常会回乡起童年的事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忘不了的是父母有趣的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
二、按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三、就下面三个问题中感兴趣的问题与同伴交流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结果怎样?
2、“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3、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俄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四、全班交流
重点交流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之所以有个发现,一是敢于提问,二是反复思考,三是大胆想象。结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第3——13自然段。
2、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俄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1)结合作者的故事,谈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2)结合知道的其他事情。谈谈理解。如:哥白尼、伽利略的故事等。
五、选择觉得有趣的段落读一读
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六、说说自己是否也有过有趣的发现。
七、总结
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候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老师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发现。也许,这正是你创造、研究的开始。
第二课时
一、比一比,再组词。
{钩()构()
{防()妨()
{竞()竟()
{婴()樱()
{遥()摇()
{躯()驱()
二、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补充的成语在课本中找。
唐憎念佛——
傻子堆积木———
孙猴子耍金箍棒——
走路摔胳膊——
三、写近义词。
奇妙——()妨碍——()祸患——()情不自禁——()绞尽脑汁——()随心所欲——()
四、缩句。
1、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人的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
——————————————————
2、我在九岁的时候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
3、我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某些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把下面的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句子。
1、老师同意。 /汪波小组组织这次班会。
——————————————————
2、这件事不能完全怪她。 /他不小心。
——————————————————
3、同学们欢迎潘晴。 /潘晴给大家讲故事。
——————————————————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3.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4.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5.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3.了解课文童真童趣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被老师罚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2.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真实反映童趣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大家边听范读,边想一想我为什么那么痴迷于幻想?
2.大家来读一读你了解的情况。
3.打开书,预习生字。
二、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
1.指名上黑板写出不认识的字。
凋缕芳吁耍训斥脾罕藤愈凌秉飕撩梳
衰绢侨眷
2.指名给这些字加上拼音。
3.让学生读拼音节。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词语。
1.再读课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其它词语。
4.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读读这些词语。
四、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学习,克服困难。
3.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4.教师指导读难句。
(1)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2)哈哈!这跟画地图差不多到这一段的结尾。这一推理语句,要读出气势来,折字要重读。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语速稍快,应读得活泼,突出驱逐、迫害等词语。
5.再练练难句的朗读。
五、作业:抄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导学生自学。
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
1.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
2.判断: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一件事。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三件事。(√)
3.小组讨论哪五件事?
(1)我常常做梦,老师告诉我人是由小鱼进化来的。
(2)我得出结论,人如何由小鱼进行成人的。
(3)在生物课上被老师罚出教室。
二、深入重点段,揭示中心思想。
1.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
2.从第一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3.从第二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1)小组轮流读一遍,讨论。
(2)发言。
(3)打出投影:仔细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含义来?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里的驱逐和迫害指的是老师的处罚吗?
4.自由读第三件事,你体会出什么?
5.通过你的朗读,读出这份天真来。
6.指名读这一部分,强调有感情地读。
三.作业
熟读这篇课文。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人的进化
地理课上――>胚胎发育
生物课上――>驱逐迫害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童年的发现教案02-17
《童年的发现》教案12-16
五年级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09-29
童年的发现教案15篇02-21
童年的发现教案(15篇)03-01
童年的发现教案(精选3篇)03-08
《童年的发现》教案(精选15篇)05-25
童年的发现教案范文通用08-25
语文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范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