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教案设计1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描写的方法,学会抓住特点对人物进行描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范例,引导学生理解怎样抓住特点进行人物描写。
教学过程
一、前言:
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各异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面前闪现。我们如何去将一张张各异的面孔定格,化为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绘图,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摄,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所以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人物的外貌描写”。
二、故事导入,认识外貌描写的重要性 :
师讲述:古时候,有一户人家被盗,主人随即报官,但听完他的描述,知县也不知所措,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他描述的盗贼模样是: 出示幻灯片:
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脸不白不黑,眼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
大家说,根据描述你们能帮他抓到小偷吗?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利用电脑技术能帮他抓到小偷吗?为什么?
指名回答
师小结:同学们说抓不到小偷的原因就是主人的描述不形象,不传神。这是我们在外貌描写时的一个通病,写眼睛不是炯炯有神,就是水汪汪,不然就是黑葡萄似的,而且还都是大眼睛,鼻子都是不大不小,鼻梁都是不高不低,这样的人物缺乏个性,不符合个生活真实,都是克隆出来的人物。怎样才能把人物描绘得惟妙惟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外貌描写。
三、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 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所以说,我们要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首先要抓住人物的特征。那什么是特征? 生:自己独有的不同于别人的特点。
(一)、抓住人物特点
师:做游戏。猜猜他们是谁?
1、“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提一柄九齿钉耙。”
生:猪八戒
师:为什么能猜出是猪八戒?
生:抓住了特征
师:看来《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确技高一筹,他抓住了猪八戒的外貌特征,使猪八戒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人物。
2、出示课件
生猜
师小结:自然界中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我们在进行外貌描写时一定要抓住人物独有的外貌特征。使认识他(她)的人看到你写的内容能猜出他(她)是谁,不认识他(她)的人也能想象出他(她)的样子。
(二)、进行外貌描写时要注意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出示张飞的图片,提问:你能猜出这个人物是谁吗
生:张飞
师:从图片中你能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勇猛、豪放、不拘小节、急躁、耿直------
师:由此看来,从外貌描写中我们不仅能了解人物的外形,还可以知道什么?
生:人物的性格。
出示课件:猜性格
引导学生探究
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我们在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时,也要注意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样我们就可以更深入的领会人物的神韵。如果通过我们的描写,可以让读者了解人物的性格,那我们的写作就是成功的。
(三)、描写外貌要注意反映人物的内心感情。
1、知识导引
师:揣摩下面几段文字,谈谈你的感受
(1)、 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2)、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珠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
(3)、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
学生归纳:分别体会到了幸福快乐;着急发愁;伤心悲痛三种心情 师小结:三个例段描写的是一位老人的外貌,却反映了三种不同的内心感情:例一表达了老人享受“天伦之乐”的幸福;例二反映了老人为老伴儿生病而着急发愁的心态;例三写出了老人伤心、悲痛的思想感情。由此说明,描写人物外貌,一定要注意反映人物的内心感情。透过人物的外貌感知人物的内心活动。
师: 刚才的三个例段有什么共同点?
刚才的三个语段都抓住了老人的皱纹来刻画,皱纹是老年人的特征,作者注意到了这一年龄段人物的特征,并运用了比喻修辞使三段描写都非常精彩,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四、才艺展示
每个同学用3——5分钟的时间描写教室中任何一个人的外貌,抓住他(她)的特征,写出后让大家来猜猜你写的是谁,大家猜得出你就顺利过关了哦
五、总结:
刚才我们共同探讨了进行人物外貌描写时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抓住人物外貌的特征;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反映人物的内心感情。 抓特征是为了做到形似。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感情是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人物,显示神韵。今天,我们只是简单地学习了人物的外貌描写,掌握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简单方法,要写好作文,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多读多练,慢慢地我们的写作能力就会提高。
六、作业: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偶然见上一面,他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也会留在心中挥之不去。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这样一个人,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然见到的陌生人。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突出人物的特点,写完以后,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改一改,让人物特点更加突出。
板书:人物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
(容貌、体态、衣着打扮、神态)
1、抓住人物特点
2、反映性格特点
3、反映内心情感
有关教案设计2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与人的利弊关系。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是科普知识性的课文,对于水的多种变化,多数二年级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宽,也很少仔细观察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所以在板书上,我采用简单的简笔画出水变成云、雨、雹子、雪等不同形态的图画,学生易于理解,可以制作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浮、雹”等11 个生字,会写“冲、晒”等8 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知道云、雨、雹、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观察和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14 个汉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化成各种不同形态。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旧知,激趣导入
1、孩子们,知道雨点是从哪里来的吗?(指名说)。你还记得吗?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后来变成了一朵——?师:你瞧,雨,雪还有云他们的关系多密切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他们有关系的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大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检查生字词
(1 )开火车认读带拼音生词,师相机指导正音。
重点指导:
平舌音:躁,灾
“庄稼”中的“稼”是轻声。
(2 )认读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
4、指名读课文,思考:我是什么?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汇报观察结果,相机引导学生观察重点字的特点,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师范写字、边写边强调重点:
“晒”的第九笔是竖弯,没有钩。
“害”中间的`一竖上下都要出头。
4、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展示作业,评议。
四、作业
1、多向交流记字方法(小组交叉交流)
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给朋友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
2、指名分小节读,说说这些可爱的小水珠会变成什么?(随机出示贴图:汽、云、雨、雹子、雪)
二、朗读感悟,感知变化,
(一)精读一、二自然段
1、领略云的变化美,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1 )指名读
评:真是--- 滴可爱的小水珠啊!你们还有很多的衣服呢。
(2 )出示: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人们管我叫“云”。
(3 )说说你是在什么时候穿这些衣服的呀? 那是乌云(图) 那是白云。(图)早晨和傍晚的时候朝霞或晚霞,我们还叫它火烧云呢。(图)
(4 )真羡慕你们有这么多衣服,引读:有时候——有时候——早晨和傍晚——
2、了解云的形成,随机学习生字:浮。
(1 )这么多的衣服你是怎么来的呢? 用课文里的话告诉我。
(2 )教学:漂浮。
a、出示: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
b、开火车读飘浮。
c、以前我们也学过“漂浮”,那这两个词语意思有什么不一样呢?出示:漂浮 ( 水的漂浮是在水里漂的,而风字旁的飘浮是有风的时候才会飘的。你真会读书,知道结合偏旁来读懂字词的意思。出示白云在空中飘浮,叶子在水中漂浮图。
d、小水珠,你们是怎么随着风飘到空中去的呢?你说——原来它是先变成汽的,再变成许多许多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云才飘在空中的。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 )读文。 水变成云,在空中飘浮着,又变成什么?自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 )小水珠,小水珠,你变成了什么呀?生汇报。(课文里是怎么说的呢?雹子)
(3 )教学“雹”。
a、卡片:雹子(指名读) 读着读着,你有什么发现。
b、是呀,它是个形声字,那你还知道那些雨字头的字吗?(雾、露、霜、霞)
c、那你见过雹子吗?雹子有大有小,它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冰块。小水珠们,你们变成了雨、雹子、雪是怎么到地面上去的呀? 谁来说说。
d、出示: 打 落 飘
我变成雨( )下来。
我变成雹子( )下来。
我变成雪( )下来。
指名读。 说说为什么这么选?打下来是什么感觉?——你能做做动作吗?
把你体会到的感觉送进朗读中去,好好读,读好它。你还可以加上动作读一读。指名读。
瞧,不同的词语带我们不同的想象,我仿佛看见小雨点落下来,小雪花慢慢地飘下来,小雹子打下来了呢。分角色朗读。 你最喜欢变成什么,就选择那个角色好好读一读,等下老师请你来展示下。
e、理清关系。 孩子们,你们看( 指板书) :他们之间的关系多密切呀,太阳一晒,水就变成了汽,汽(连成片)就变成了云,云(遇到冷风)变成雨,雪,雹子,云,雪,雹子落下来,又变成了水,水在自然界中就是这样循环变化的。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总结过渡:水还真会变,先乘着阳光到空中飘浮,连片为云;遇冷凝结,或为雨,或为雹,或为雪;落在地面,就在家中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听老师读第三段, 想想他们是怎样生活的?
2、全班交流。
在池子里安安静静的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和其他的水在比赛跑步呢! 在海洋里跳舞, 唱歌, 开大会呢!
3、小结:我们的生活真丰富啊! 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试一试。
4、指名读--- 评价--- 小组比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的朗读让我感觉这些水好像都有了生命一样,可是他还有一点小脾气呢!
1、请自由读一读第4 自然段,看看文中是怎么说的?
(1 )谁来介绍一下水的脾气呢?(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
(2 )谁知道什么是“ 温和” ?什么是“ 暴躁” ? 温和---- 暴躁还是一对反义词呢!
2、那么,我什么时候我很“ 温和” ?指导读;什么时候又很“ 暴躁” 呢?指导读。
读得真好!看来水的脾气的确时好时坏,温和时,他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是人类的好朋友;可发起脾气来却也无情,给人们带来灾难。
3、课件出示资料
印尼在20xx 年的印度洋海啸中死亡的人数达16 万6 千人,全世界在此次海啸中死亡的人数竟高达22 万5 千人。(图片展示)同学们,了解了水的脾气,你想对她说点什么呢?
4、那我们来读一读最后一句话,看看人们是怎样管理它的。
交流:人们都想出了什么办法来管理它的?
(课件展示)修建水坝,排洪、蓄水,发电;修建水渠,合理利用水资源。
5、谈话小结
是呀!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面对世界上水资源的不断减少,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你想对身边的同学和老师说点什么吗?(节约用水)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节约每一滴水,争做“ 节水小卫士” 吧!
三、作业
1、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资料。
2、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水的变化,分别画出水不同的样子,并分别配上词语或一句话。
有关教案设计3
学情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新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八课的一篇课文。本文以儿歌的形式讲了下雪天一群小动物到雪地上画画的有趣情景。学生对竹子、枫叶、月牙、梅花这些词语比较陌生,特别是梅花,不仅梅是生字,而且梅花没有几个学生见过。所以必须要让他们有些感性的认识。
教学预案:
一、认识事物,学习生字词语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样自己喜欢的物品,想知道是什么吗?
依次出示梅花、月牙、竹叶、枫叶的实物和图片问:看到它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在哪儿见过它?边贴图片边介绍相关事物,学习这些表示物品名称的词,并学习生字梅。
2、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副美丽的`画:出示画有各种小动物脚印的图,你看到了什么?
3、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提示:想知道这副画是在什么情况下画的吗?想知道是谁画的吗?)出示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学了课文,你就能找到所有的秘密。
二、初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提示:a;看谁能把课文读通读顺?边读边想:这副画是谁画的?
三、再读课文
1、、反馈:(1)你知道这副画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画的吗?你是从哪句画中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演示下雪的动画情景,边打出下雪了,下雪了!这句话)
2、师:你们见过雪吗?喜欢雪吗?用喜欢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注意啦读轻声!学习生字啦·
3、下雪了,我们可以在雪地里干什么?
4、下雪了这么好玩,许多小画家也来了,都有谁呢?看动物图(边说边贴上小动物的图片和动物名字)和小动物打声招呼.
5、它们会画什么呢?看看实物,看看图片,猜猜会画什么?边读边在书本后的作业
山上连一连。抽一个勇敢的小朋友到黑板上连一连。
6、抽几名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连的。
7、同学们做的是不是对的呢?放课件验证。
8、做对了的同学自豪地站起来说: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错了的同学纠正。
9、这么美的画,是用什么画的呢?你是从哪句发现的?(理解几步就成)指导书写几字。指导读好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副画这两句。
四、课中操。
小动物们画的可真轻松啊,我们也来轻松一下,好吗?听音乐,念儿歌,做动作。
五、学习最后两句。
1、咦!这么多的小动物都来了,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的睡觉和我们的睡觉有什么不同?(训练用参加说话)
2、看课件插图,指导读好问句。用问答式练习朗读。
六、拓展。
1、练习用问句提问。
2、课外找找还有哪些动物会冬眠?
附录:
课中操
小鸡小鸡怎样叫?小鸡小鸡叽叽叽!
小鸭小鸭怎样叫?小鸭小鸭呷呷呷!
小狗小狗怎样叫?小狗小狗汪汪汪!
小马小马怎样跑?小马小马得得跑!
小鸡小鸡画什么?小鸡小鸡画竹叶!
小鸭小鸭画什么?小鸭小鸭画枫叶!
小狗小狗画什么?小狗小狗画梅花!
小马小马画什么?小马小马画月牙!
有关教案设计4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用普通话流畅地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
2 学会倾听,准确理解发言者的话语和观点。
3 体会格言的魅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感,用格言指导自己的生活、学习。
二、重点难点
1 能够准确、流畅、得体地交流格言内容,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 感悟格言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准备:
1 收集有启示意义的句子。
2 制作良言警句的卡片。
3 相关的课件。
(一)引入新课,明确主题
1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获得启示。请大家读一读课本上几位同学的对话。
2 请四位同学分别读一读书上的对话和要求。
3 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交流对自己有启示和有帮助的良言)教师板书课题。
(二)活动介入,说说良言
1 课件出示良言警句,老师说上半句,同学们接下半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是的,这些良言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它简洁、含蓄地表达着许多深刻的道理:有鼓励意志的、有宣扬传统美德的、有崇尚理想信仰的、有感悟人生超越梦想的……它带给我们许多知识,是我们生活的.好朋友)
2 教师提供一些良言,要求学生连线。(课件出示如下良言警句,分上下句出示)
不怕路远,就怕志短。有志者,事竟成。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老骥伏杨,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组内交流
1 组内说说自己收集的良言,并讲述自己收集整理这些良言的故事。
2 你觉得哪条良言对你很有启发。
3 组内交流,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允,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四)学习格言,交流格言
1 小组讨论怎样学习“良言”。
2 小组进行讨论发言,交流并质疑。
3 生生互动,直接对话。组内评选最佳良言。
(五)淮荐良言,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出示几句格言,请学生自由朗读,评选自己最喜欢的格言,并说明评选理由。
课件出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意大利)但丁
人生就像爬坡,要一步一步来。―丁玲奋斗就是生活,人生只有前进。
有关教案设计5
学习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3.准备“摇花乐”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读提示明要求
师生谈话:说说在儿时曾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
教师导语:童年曾发生过的趣事令我们难忘,只要一想起它,我们仍会感受到一种快乐.今天我们要读的课文的作者就用手中的笔把童年趣事记录了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板书课题:桂花雨)
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桂花的资料后,针对课题说说想了解哪些内容.
初读课文知大意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N品读语句悟情感
读课文,看“摇花乐”的挂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
a.“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b.“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c.“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分小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朗读“摇花乐”这一段.)
教师导语: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它同样也把童年的快乐带给了我们.然而,作者仅仅为了写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吗?联系上下文,读读有关语句,再说说你的感受.
a.“我喜欢的是桂花.”
b.“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c.“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d.“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学生边读有关语句,边谈自己的体会.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这几句话,联系上下文,如与“梅花、梅树”的对比,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体会母亲对故乡的怀念.
a.找出有关描写母亲的语句.
b.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说说自己的感受.
试着用“这里的——再——,也比不上——”这样的句式说说母亲还可能会说些什么.
c.与同学交流:母亲的话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听着母亲的话,“我”不禁又想起了“摇花乐”,你能通过朗读向同学们表达出“我”的思乡之情吗?(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难忘童年的画面,难忘母亲的话语,更难忘故乡的桂花,读读课文中的语句,想一想,课文中是否还有让你回味无穷的句子?找出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再交流为什么要这样读.
积累语言求发展
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在课外阅读中,在你的生活实际中,你有没有感受到人们对家乡的怀念呢?说一说.
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有关教案设计6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阅读构思精巧、富有文采的寓言,切不可敷衍了事。随便读一读、说一说寓意还远不够,要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本身,矫正过去不恰当的阅读方法。本设计的做法是创造性复述。
教学步骤:
一、自读课文,请两闰同学分别复述寓言第一、二则。
二、众口评说两位同学的复述,明确复述的基本要求: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第一则必须抓住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独具慧心”“行家”“慧心未泯”“举世无双”等词语勾画出了白兔的形象;“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各具风韵”“闲适”“牢牢盯着”“紧张不安”“心痛如割”“险象迭生”“得失之患”等词语用对比手法,描写了白兔得到月亮前后赏月时的不同心态;“慷慨”一词两次出现,形成了文章两处转折;第一次“慷慨”打破了白兔的宁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第二次“慷慨”给人留下了一个启迪,造成白兔患得患失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隐藏在这个“慷慨”里。第二则必须领悟到作者构思的奇妙:作者把极端脆弱之人拟定为王子,又极写他脆弱,所遭厄运突如其来不说,又极写其凶险,作者还借王子之口传达出寓意,借“我”与王子类似的经历告诉人们故事的普遍性,对人很有启发。
三、以《白兔和月亮》为例,尝试创造性复述。
1、讨论,探究: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复述得引人入胜呢?
明确:根据文中的描述想象白兔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用形象通俗的口语来讲述,可以使故事更具体,更有吸引力;依照文章详写第一个转折的方法处理第二个转折,可以增强情节的曲折性;依照许多寓言的形式给课文补充一个概括寓言蕴含的哲理的结尾,可以方便听众理解。归纳:惯用的方法是变略为祥,变平直为曲折,变单纯为丰富,变书面语为口语,变“死”的语言为“活”的表演,当然所有的形式都要注意表达的技巧。
2、迁移,实践:创造思维和语言表达技巧练习:寓言结尾说“白兔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终于”一词可见她内心思虑之久,悟理之彻,你能把她说服诸神之王撤销决定的情形绘声绘色地表演出来吗?
四、创造性复述《落难的王子》
提示:可拓展思维的点:多愁善感的性格、突遭厄运时的心理及行动、在磨难中表现出的非凡的勇气、大彻大悟后的豁达等。可训练表达的点;倒叙的方式、“我”的角色变换及“我”的心理描写等。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设问式研读意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寓言故事的能力。善读寓言故事,就是要善于从故事中读出尽可能多的东西,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因此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从各个角度问,你很快就会发现,看似浅显的文章实则蕴含着深意,浅文深读往往能给人意外的惊喜。
教学步骤:
一、简介寓言文体知识。说说你熟知的寓言故事,进一步认识寓言在简短的故事中寄寓着深刻的道理的文体特点。我们如何能从简短的故事中读出它寄寓的深刻的哲理呢?
二、学法介绍:设问式研读。设问式研读就是在研读课文时善于从字里行间发现问题,巧妙设置问题,从而开启自己对文章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
老师示例《白兔和月亮》:我读这篇文章发现了许多的“两”,我可设计这样一组问题:
就词语设问:两个“慷慨”、两个“慧心”——两次出现的意思有什么细微差别?就内容设问:两种心境——同是赏月,白兔得到月亮前后心境为什么会完全不同?什么情况下能做到相同?就结构设问:两处转折——文中有哪两处转换?各起什么作用?就哲理设问:两种关系——主人与奴隶是否是绝对的?就形象设问:两个人物——白兔和诸神之王与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就寓意设问;两种人生态度——白兔对待非分之财的态度和人类有何不同?
三、学法实践:用设问式研读法独立阅读《落难的王子》,可参考老师示例,也可自主设问,能引发你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就行。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寓言虽短,寄寓的人生哲理却深,一则寓言往往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自主阅读寓言,不同的人体会并不一样。“悟折理,写警句”的教学创意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同时兼顾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步骤:
一、反复朗读课文,感悟文中哲理。同学们自主学习,用自己的话说说从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教师点示:要想真正读透一篇寓言,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读。
二、请同学们把感悟到的哲理用简洁精练的警句形式表达出来。教师示例:《白兔和月亮》给我的启示是:有时拥有是一种痛苦,放弃反而带来乐趣。学生发言借用前人的也行,原创的最好。
三、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举一两个例子来论证警句的普遍意义。
四、素材积累:有关得失、财富、厄运的警句及相关典型论据。
【资料整合平台】
1、有关寓言
寓言通常是一种有寓意的小故事。清人宣颖之为“寄寓之言”,王先谦解作“言在此而意在彼”,都揭示了寓言的特点。“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它的使命在于揭示真理,总结教训,讽刺丑恶;特别需要揭露人们接触到却未曾意识到的荒谬。寓言虽是小道,作者却也须有干预现实的胆略和洞烛人生的识见。许多大家都是写寓言的好手。伊索、拉·封丹、克雷洛夫这些寓言作家姑且不说,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达·芬奇曾以科学家的思维和艺术家的激情创作
一百多篇寓言,德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戏剧家和美学家莱辛同时也是杰出的寓言家,俄国文学巨人列夫、托尔斯泰、美国作马克·吐温都写有相当精彩的寓言,鳊大诗人泰戈尔、黎巴嫩诗人纪件伦也擅长写寓言性的哲理诗。
2、课文扩读材料
(一)飞蛾与灯焰
灯焰如豆,青烟袅袅。
一只蛾子向他飞来,背后的粉墙上立刻映上了一个如盘的身影。
“瞧!人粗都说你渺小,这完全是不实之词!”灯焰跳动着把那影子指给蛾子看。
“我真有那么大?”蛾子激动不已,可又半信半疑。于是,慢慢向粉墙飞去,她想把自己的形象看得更清。
立即,影子变小了。
“嘿!你怎么不相信一个诚实的人的话呢?你要真正看清自己的形象,必须站到我这个位置才行。”灯焰以智者的身份劝谕道。
蛾子反身向灯焰飞来,粉墙上的影子顿时又变大了。
“来呀,快靠近我,靠近些,再靠近些……”灯焰热情地伸长胳膊。
蛾子扭头看看粉墙上那如盘的身影,动情地扑向灯焰。
灯焰猛地一亮,霎时又恢复了常态。
飞蛾不见了,墙上的影子也不见了。
(选自《中国二十世纪寓言选》作者:凡夫)
(二)塞翁失马(原文略)
使用建议:这两则课外寓言,一今一古。当代寓言《飞蛾与灯焰》形象生动,描写传神,有文采,可用为《白兔和月亮》的比读材料。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从主观上理解痛苦产生的根由:白兔因有自知之明而受到肯定,飞蛾因无自知之明而招致毁灭。《塞翁失马》包括的祸福观(即福祸可以转化,在特定
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与课文的寓意有相通之处,可作为课文的引申材料。
有关教案设计7
教材分析:
《重阳节的传说》这篇课文向人们介绍了重阳节的由来;古时候在汝河边的一个村庄里出现了瘟魔,村庄里流行起了瘟疫,一个叫桓景的小伙子,历经千辛万苦上山拜师学艺,在练就了一身武艺后,让家乡的人们登上高处,带上茱萸,喝了菊花酒避瘟魔,并将瘟魔杀死了。以后大家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由来,反映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赞扬了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课文工有九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讲古时候,汝河一带瘟魔为害,疫病流行,死了不少人。
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江桓景除掉了瘟魔,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讲重阳节的一些习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生字以及由绳子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练习用“终于、先……然后……、因为……所以……”造句。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说说桓景是怎样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组词、书写等掌握本课绳子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3)通过理解课文,体会桓景为民除害的精神品质。
(4)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遇到困难都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教育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桓景为民除害的精神品质。
2、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遇到困难都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教育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家乡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以前我们学习过《清明节的由来》,谁能说说清明节的来历?你还知道哪些节日的来历?
2、其实,在我们国家,有很多节日都跟民间美丽的传说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民间传说有关的节日,板书课题: 29、重阳节的传说
3、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读通课文,教学生字:
出示自学要求:1、读: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 想: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在哪一天?课文讲了什么?说说桓景是怎样铲除瘟模、为民除害的?
3、你读懂了什么?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用“--”标出。
(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三)汇报交流,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然后齐读。
2、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学生提问,指名解答。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怎样分段?
有关教案设计8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有关应用题。
2、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引入:
1、在小学里我们学过有关工程问题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中一般有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个量。这三个量的关系是:
(1)__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_
人们常规定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总量为______。
2、由以上公式可知:一件工作,甲用a小时完成,则甲的工作量可看成________,工作时间是________,工作效率是_______。若这件工作甲用6小时完成,则甲的.工作效率是_______。
讲授新课:
1、例题讲解: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
问:甲乙合做,需几小时完成这件工作?
(1)首先由一名至两名学生阅读题目。
(2)引导
Ⅰ:这道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
Ⅱ:这道题目要求什么问题?
Ⅲ:这道题目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3)由一学生口头设出求知数,并列出方程,师生共同解答;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解题过程,形成板书。
2、练习:
有一个蓄水池,装有甲、乙、丙三个进水管,单独开甲管,6分钟可注满空水池;单独开乙管,12分钟可注满空水池;单独开丙管,18分钟可注满空水池,如果甲、乙、丙三管齐开,需几分钟可注满空水池?
此题的处理方法:
Ⅰ:先由一名学生阅读题目;
Ⅱ:然后由两名学生板演;
3、变式练习:
丙管改为排水管,且单独开丙管18分钟可把满池的水放完,问三管齐开,几分钟可注满空水池?要求学生口头列出方程。
4、继续讲解例题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
若甲先单独做4小时,剩下的部分由甲、乙合做,问:还需几小时完成?
(1) 先由学生阅读题目
(2) 引导:
Ⅰ:这道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
Ⅱ:这道题目要求什么问题?
Ⅲ:这道题目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3) 由一学生口头设出求知数,并列出方程,师生共同解答;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解题过程,形成板书。
5、练习:
(1)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
若乙先做2小时,然后由甲、乙合做,问还需几小时完成?
(2)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丙单独做15小时完成,若先由甲、丙合做5小时,然后由甲、乙合做,问还需几天完成?
以上两题的处理方法:
Ⅰ:先由两名学生阅读题目;
Ⅱ:然后由两名学生板演;
Ⅲ:其他学生任选一题完成。
Ⅴ:评讲后对第一题提出:这项工程共需几天完成?
Ⅵ:第一题还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呢?根据此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学生口答)。
6、编应用题:
(1) 根据方程:3/12+x/12+x/6=1,编应用题。
(2) 事由:打一份稿件。
条件:现在甲、乙两名打字员,若甲单独打这份稿件需6小时打完,若乙单独打这份稿件需12小时打完。
要求:甲、乙两名打字员都要参与打字,并且要打完这份稿件。
处理方法:由学生编出应用题,并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
课堂总结:工程问题中的三个量的关系。
课堂作业:见作业本
选做题:一件工作,甲单独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丙单独做18小时完成,若先由甲、乙合做3小时,然后由乙丙合做,问共需几小时完成?
有关教案设计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2、让学生看懂图意,明确两次分苹果的不同要求。3、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体会等分的'不同方法。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如何对发散性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手段:主题图,小圆片或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师:
(出示图片)小熊想让大家帮它分苹果,我们一起来,好吗?生:好。师:谁能说出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生:12个苹果,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每个盘子放几个?生:12个苹果,每个盘子放2个,可以放几盘?(教师板书问题)
二、问题探究
1、解决第一个问题:12个苹果,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每个盘子放几个?师:你能用小圆片表示苹果分分吗?看谁分得最快。分完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学生用小圆片代替苹果开始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师:你是怎样分的呢?生:把12个苹果分成4堆,每堆3个,3个放一盘,这种分法最快。生:先往每盘里放2个,再往每盘里放1个,每盘就是3个苹果。……教师给予评价鼓励。
2、解决第二个问题:12个苹果,每个盘子放2个,可以放几盘?师:同学们分分看,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生:我就把12个苹果2个2个的分,就可以分6盘。生:我知道12里面有6个2,我就知道可以分6盘。……
三、体验感悟师:
刚才小朋友们已经解决了两个问题,大家动脑筋想一想,除了书上的这两种分法,还可以怎样平均分?用小圆片试着分一分。 生:把12 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个。生:把12 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生:把12 个苹果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个。生:每个盘子放6个苹果,可以放2盘。……
四、实践应用出示试一试的1、2 、3题。
教师说清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汇报,出示结果,集体订正。第4题,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探索出不同的排法。生:可以排4排,每排4人。生:可以排3排,每排8人。生:可以排2排,每排12人。
教师小结。
练习设计:第32页的分一分、33页的试一试。
有关教案设计10
一、说教材
《马说》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论述的是识别和选拔人才的问题,但通篇无一字谈到人才。作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
有志难申的知识分子的愤懑与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和鞭挞,巧妙地发挥了针砭时弊的作用。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和中考复习的需要,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练背诵,准确默写课文;积累文学常识及重点文言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主旨及写作手法;反复练习,提升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教师点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在当今社会能够充分展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三、说重点
掌握重点的字词以及文章内容。
四、说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主旨及写作手法;
【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感恩教案设计02-06
《手指》的教案设计08-04
祝福教案设计09-16
石榴教案设计09-23
《社戏》教案设计08-26
《gkh》教案设计08-26
《景阳岗》教案设计08-26
《荷花》教案设计08-26
做客教案设计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