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后反思 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课后反思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案课后反思 1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同学的深远影响。
3、写出对怀特森老师的评价;
二、教学时间: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从幼儿园开始就与老师接触,对老师应该不陌生,谁能说一说,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讲一位老师的,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读一读课题?(指名读)说一说你为什么强调这样两个字?
(二)学习课文1-10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考虑:A、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一开始上课就在同学平静的心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请同学们浏览课文1-10自然段,说一说这局部写了一件什么事?
B、在这件事中,同学们对怀特森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2、讨论:A、开始时同学们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博学呢?
B、“详尽”是什么意思?怀特森先生详尽的讲了些什么?
C、除了讲了书本上写的那些,请同学们猜测一下怀特森先生还可能讲些什么?
D、遇到一位这么博学的老师同学们会怎么想?同学们的表示又怎么样?
3、小结。
同学们想得好,学得也认真,可惜同学们都忽略了一点,这位怀特森先生教给我们的有关凯蒂旺普斯的知识都是他假造的,看到我们胸有成竹答好的试卷上,每道题旁边都打着大大的红*,面对这一切同学们怎么样?
4、考虑,讨论。
A、你从哪些句子里感受到了我们的愤怒?能不能通过朗读把你体会到的愤怒之情表达出来。
B、面对愤怒的同学们怀特森先生是怎么做的?
C、文中的“这”指的是什么?怀特森先生讲的就真的没有一点让我们怀疑的`吗?
D、做为一个旁观者,听了怀特森先生的解释,你想对愤怒的同学们说些什么?
E、愤怒的同学们听到怀特森先生的解释后,会说些什么呢?
F、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怀特森先生说,试卷上的分数要登记在成果册上,他也真这么做了,怀特森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学习课文11、12自然段
1、读课文,考虑:
A、怀特森先生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中学到点什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写到了新怀疑主义?
B、理解:“一贯”,“谁”在文中具体指哪些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C、怀特森先生仅仅是让我们一味怀疑吗?除了让我们学会怀疑,怀特森先生在后来的课堂上又让我们学会了什么?
D、学会怀疑,并且能够去探索,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这是新怀疑主义学习方法的两层意思,请同学们再读13自然段,说说新怀疑主义的学习方法除了包括这两层意思外,还包括什么意思吗?
(四)学习13、14自b然段
读课文,考虑:
1、同学们在上怀特森先生的课之前和之后有什么变化?
2、正视是什么意思?你从这个词里体会到了什么?
(五)拓展
学习了课文后,相信同学们对怀特森先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填空题:我认为怀特森先生是一位( )的老师,并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谈谈为什么这样填。
教案课后反思 2
这部分内容教学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已经有了一些体验和认识,而这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学会有条理、有顺序地一一列举,从而不重复、不遗漏地列举出问题的所有答案。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
一、课前谈话,导入课题
1、平时你们都喜欢看什么课外书?(指名回答)
2、选择3种(数学乐园、七彩文学、科学世界),板书在黑板上,提问:如果从中选出2种阅读,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方法?你能一一列举出来吗?
3、师小结:
一一列举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反思:
在3种书中选择2本并列举出来,这一内容学生四年级时已经学习过,因此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一方面是导入课题—一一列举,另一方面是复习旧知,为例2的教学先分类,再列举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学习列举
(一)创设情境,教学例1
1、出示红山森林动物园大门图。这是什么地方?这节课牛老师就带大家去红山森林动物园玩一玩。
2、王大叔是动物园的工人,今天他碰到难题了,课件出示例1:
王大叔要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3、指名读题,并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长方形的周长是18米)
4、你们能帮助王大叔解决难题吗?
(1)请你们每人拿出18根小棒代替题目中的18根1米长的栅栏,在小组中围一围,看看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2)集体交流不同的围法:4种
5、观察这4种围法,你发现了什么?(长+宽=9米),为什么长加宽的和一定是9米呢?6、出示表格,我们也可以用列表的方法一一列举:
我们可以从宽是1米想起:如果宽是1米,长是多少?
如果宽是2米,长是多少?
……
7、(1)请大家独立完成练习纸上例1的前2行。
(2)集体交流核对。
8、刚才我们用小棒围和列表2种方法帮王大叔解决了难题,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9、这4个长方形的周长都相等是18米,面积是不是也相等呢?请大家完成练习纸上例1题第3行:求面积。
10、比较每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你有什么发现?
(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
[反思:
在教学例1时,先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通过摆小棒的操作,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多数学生摆小棒时是无序思考的,因此可能出现重复或者遗漏的`现象。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一名学生回答这4种摆法是非常有序的:宽是1米,长是8米;宽是2米,长是7米;宽是3米,长是6米;宽是4米,长是5米。我只是肯定了学生的回答的正确,如果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让这个学生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把4种答案都找出来的,就可以通过这个学生的回答引导其他学生发现“长加宽的和等于周长的一半”,他是有顺序的思考的,因此就找出了所有问题的答案。让其他同学感受到:要找出所有不同的围法,需要有条理地一一列举。在这一环节上,我没有大胆的放手,而是又扶着学生探索“长加宽的和与周长的关系”,如果让学生的发现回答代替我的引导,可能这个环节会更精彩。
在学生通过摆小棒明确有4种不同的围法,并且探索出“长加宽的和等于周长的一半”后,引导学生通过列表来一一列举,明确列举时要有顺序的思考,注意不重复、不遗漏,学生掌握较好。]
(二)教学例2
1、动物园有儿童游乐场,课件出示题目:
打靶、旋转木马、碰碰车3个游戏项目,最少玩1项,最多玩3项,有多少种不同的玩法?
2、最少玩1项,最多玩3项是什么意思?
3、你打算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4、列举时分几类情况思考?每类有几种方法?(分步出示表格)
5、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列举:可以用老师提供的表格,在表格中打“√”,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如文字表述。
6、集体交流反馈时结合例2让学生说说要得到全部答案,列举时要注意什么?
[反思:
在教学中,我将书上例题的3本不同的书籍改成3个不同的游戏项目,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最少玩1项,最多玩3项”这句话的分析明确不仅可以玩1项,也可以玩2项,或者可以玩3项。因此在一一列举时必须先分类,再有顺序地一一列举。我在雨花台小学上这节课时,发现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去打“√”,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指导学生打“√”的方法。]
三、拓展应用,完成相应的练习
(一)练一练
1、小华选择了打靶游戏,出示练一练题目。
2、“投中2次”,可能得到哪2环?总成绩是多少?
3、请你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答案(列出算式),完成在练习纸上。
4、集体交流核对。
[反思:
例1、例2都是让学生列表进行一一列举,在这一题,我让学生分2类(2环成绩相同和2环成绩不同)列出算式,通过比较算式8+8=16(环)与10+6=16(环)的结果都是16环,从而得出有5种不同的答案(6—1=5)。从学生反馈的情况看,学生掌握较好。]
(二)练习十一第1题
1、红山动物园还为游客提供了2种不同线路的游览车,出示题目:
1路车早上8时20分开始发车,以后每隔10分钟发一辆车;2路车早上8时40分开始发车,以后每隔15分钟发一辆车。这两路车几时几分第2次同时发车?
2、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纸上。
3、集体交流核对。
(三)第2题
1、红山动物园的音乐广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播放一次音乐。已经播放了几次:出示时间:9:00,9:40,10:20,11:00……
2、从这几个时间中你发现了什么?
3、那么下面哪些时刻也是音乐广播的时刻?13:00,14:40,15:40,16:00,请圈出。
4、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举出下面表演的时刻吗?完成在练习纸上。
(四)第3题1、结束了1天的游玩,小华、小军、小明想拍照纪念。
2、有几种不同的照相方法?
3、独立思考,完成在练习纸上。
4、小组交流
5、集体交流
[反思:
教学时我将书上练习中的题目配合我的教学情境做了一些改编。
1、将第1题的时间做了修改;
2、将第2题的音乐钟编成了音乐广播;
3、将第3题的升3面不同颜色的小旗改为3个同学并排照相。
教学时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完成了练习的1、2题,学生用一一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完成的比较好。
第3题书上的题目是:“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旗各1面,从中选用1面或2面升上旗杆,分别用来表示一种信号。一共可以表示多少种不同的信号?”解决的方法:先分类,选1面有3种:红、黄、蓝;选2面有6种:红黄、黄红、红蓝、蓝红、黄蓝、蓝黄。所以一共有3+6=9(种)方法。
我改编后的题目是:“小华、小军、小明想拍照纪念,如果并排照,有多少种不同的拍照方法?”这题也应先分类:单人照有3种;双人照有6种(同上小旗,存在左右排序的因素);三人照也有6种。所以一共是3+6+6=15(种)不同的拍照方法。
对于这样的并排拍照排序的问题,四年级时学生已经接触过了,不同的是四年级时是单独讨论双人照或单独讨论三人照的问题。而现在的这题需要分3类考虑,书上小旗题只是分2类,没有考虑选3面小旗,我改编这题的目的是想对学生有所提高,但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否太难,拔高了对他们的要求,还有待思考。]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一一列举出来吗?请你们四人小组相互交流。
[整节课教后反思:
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去红山森林动物园游玩的情境:帮工人王大叔解决用18根栅栏围一个长方形花圃(例1);去游乐场游玩,3个不同的游戏项目选择(例2);小华玩打靶游戏(练一练);动物园的游览车发车问题(练习1);动物园的音乐广播播放时间问题(练习2);结束一天的游玩后的拍照问题(练习3),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特点,在“一一列举”的过程中合理使用不同的方法,感受不同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价值。例1和例2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练一练用列表的方法只能看出有6种可能的情况,但这其中总环数有重复的情况,因此我引导学生用列算式求总环数的方法,很快能看出有5种不同的情况。练习第3题照相问题由于存在排序问题,列表也不太合适。在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在“一一列举”的过程中要有顺序地思考,不重复,不遗漏,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灵选用不同的方法列举。
在教学中例2和练习3有类似的地方,都是先分类,而且都是分3类,不同的是例2只是组合问题,不需要考虑排序;而练习3分类后,每一类还要考虑排序的问题,因此难度是比较高的,我将这题改编后提高了问题的难度,设计成了机动题,是否拔高了对学生的要求还有待思考。
教案课后反思 3
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科学知识课文,读着本文,仿佛回到了儿时,也像张衡一样,偎依在奶奶的怀里,与天上的星星一齐眨眼睛:那是牛郎星,那是织女星,那是启明星,那是勺子星……它们怎样总能挂在天空?一共有多少颗?数也数不清。并且本文的语言生动、简洁、优美,处处透着童趣,显着童真,又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要让孩子们真正地走进文本,体会星空的美,感受张衡勤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品质,需要教师引导下的深入阅读,让孩子们自读、自悟、自得。在读中获得愉悦地享受,在读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到达“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教学本课时,我和孩子们一齐对着课件“明朗的.夜空”数数“天上的星星”,再到课文里找“星星”(生字),这样,会感到教学是多么的富有情趣,孩子们也会感到学习是多么的简便!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作以下几点反思:
一、识字教学与阅读结合,充满情趣,体现识字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二年级的孩子的识字量已有近两千字,他们有自我的识字方法,识字教学是重点,但已不是难点。所以在课堂上要提高识字的效率,力求扎实有效。在初步感知课文时,要求读准字音与读通课文相结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二、采用多种阅读的方法,体会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的本事。
1、图文结合,多元感悟,感受星空的美。
“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洒在碧玉盘里。”我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句子教学时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训练。我先让学生读读,谈谈你感受了什么?让学生理解“珍珠”是怎样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样“碧玉盘”是怎样的,在文中“碧玉盘”指什么然后经过生动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星空的美,星星的多,星星的亮。孩子们在朗读中体验,又将体验融入朗读中,将这句话读美了,读出感情了。
2、自读、自悟、自得,在主角体验中感受张衡数星星的决心和对星空的认识。
在进行二、三两小节的教学时,我让学生自我去读,去体会奶奶对小张衡的疼爱,学着奶奶的语气笑着劝劝张衡。从中他们体会到了张衡不是第一次数星星,体会到奶奶认为星星是数不清的。
整堂课中,我运用了精美的课件,将孩子们带入到了真实的情境中,所以孩子们看到了,感受了,也投入了,整堂课中,他们的精神是饱满的,情感是愉悦的。他们跟着张衡,学着张衡,感悟着张衡,相信他们对于认真观察,善于思考,必须会有更新的认识。正如课堂总结时那样,也许,真有一个孩子因为认识了张衡,数了星星,学会了思考,研究,而成为一个天文学家呢!
教案课后反思 4
教学目的:
1、通过歌曲《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的演唱,感受歌曲的舞蹈性,激发学生的快乐情绪及借助肢体、表情来宣泄情绪的表演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2、通过练唱歌曲,赶很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
3、在唱演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增强集体合作意识和对舞蹈动作的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的舞蹈性,培养学生表现歌曲内容和情感的音乐综合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件出示漂亮草地,上面有花、树、房子、蓝天、白云。
师:你看到了什么?漂亮吗?你觉得还缺少什么?
拓展学生思维,引入课堂――在创造中寻找乐趣。
二、师生问好。
将原来问好歌的节奏改编成附点节奏,让生尝试演唱、表演。
今天,顾老师会跟大家去寻找很多快乐的时光,想参加的同学都跟着我一起出发吧!
三、听《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伴奏做律动。
四、趣味游戏,操练节奏。
1、大家现在的心情怎么样?
2、出示节奏
用这个节奏说一说你现在的心情。说得好的用这个节奏来表扬他。看着大家这么尽情的创作,顾老师真想唱首歌来助助兴。希望同学们能够邀请我一下啊?
念节奏:顾老│师呀 我们 请你 唱首│歌 0 0 ‖
五、学唱歌曲。
万分乐意为大家演唱,但是需要大家给我个小小的帮忙,如果你们觉得喜欢,就用你们的身体语言来跟顾老师配合好吗?我得拿上个乐器――铃鼓。
好听吗?听到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想?
1、跟师念歌词。(屏幕出示)――第一段
2、跟录音轻声唱。
3、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节奏和表情)
六、创编。
1、取题目
歌曲会唱了,顾老师都忘记给它取题目,你们觉得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好呢?。
因为这是一首来自日本的儿童歌曲,所以在中国,不同的人给它取了不同的`题目,有的直接叫它“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有的简单地叫它“幸福拍手歌”。
2、编歌词
我们302班的同学取的名字都挺好,你觉得你还可以通过做哪些动作、唱哪些歌词来表达你的心情呢?让我们当一回小小作词家!(一段)
3、学生上来唱,下面的同学配合他做动作。
七、综合表演。
今天大家表现得实在是很出色,但似乎没法满足大家的创作欲望,你们看,
顾老师还为你们带来了什么(打击乐器)?你能用上这些东西,让我们的歌曲变的更丰富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争取让自己的小组创作出最有特色的节目,好吗?
八、小结。
度过了快乐的四十分钟,顾老师想知道的是,你最喜欢这节课的哪一部分,为什么?最后,我们还是在顾老师的歌声中结束我们的音乐课好吗?记得,要配合我哦。假如幸福的话你就点点头。假如幸福的话你就跟我走。假如幸福的话一起说声再见吧,那么大家都一起说再见。
课后反思:
本堂课课堂气愤教好,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活跃,可以说为学生营造了一堂快乐的音乐课。但根据课堂实况,学生学唱歌曲的准确度不高,也就是,难点没有很好的掌握,虽然课前进行了一系列的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练习和铺垫,但效果不明显,学生依然把附点节奏唱错,甚至多遍练习没有效果。我仔细回忆了一下,的确,课前的十五分钟,自己设计的环节环环想扣,不但过度自然,而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得既开心又扎实。可当进入念歌词的环节时,问题就出现了,学生对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虽然熟悉,但是在长句中依然引发了很多的错误,从学生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困难”,看到了“乏味”,当时的我也没有及时给学生做好调节,一味地把环节拉了下去,以至于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错误。当时的我认为,只要给孩子们多听几遍,可能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将错误的地方纠正,可是,我错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需要我的点拨,他们需要我的正确引导,他们更需要我在他们出错的时候及时指正,这是我上完课后最大的感触。
新课标虽然重视学生的主体、重视课堂的活跃、民主,但毕竟学唱的准确性是一节好的音乐课的基本标准,如果你连最基本的歌曲学唱都没有掌握,更何谈创造呢?本节课的难点是对我的一次考验,没有很好地把这个难点突破,就是我本节课最大的失败,单森权老师和林燕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建议,使我茅塞顿开,真正学到了如何把我想来最枯燥、无谓的知识变得生动、有乐趣。
我想,如果在课堂上多问几句“你们学会了吗?”“哪里还不会唱?”“你们有好办法能把它记住吗?”可能会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唱情况,让他们在熟练演唱地基础上发挥最大的想象力进行再创造。而教师自身也应该为课的难点设计更多有效的、针对性的方法铺垫,虽然这节课我在课前的铺垫较自然完整,但对难点的真正突破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那么再好的点子也是多余的。
教案课后反思 5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学得简便,玩得愉快,并创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动,趣味的作品,课堂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反思这节课,有以下几点让师生共同受益.
一、“趣”贯穿于教学始终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是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异常是对于初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性尚未构成,仅有激活他们的兴趣才能使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在本课活动之初,我首先问学生:“你们看过变魔术吗?喜欢看吗?”引起学生兴趣,再进一步告诉学生:“今日教师要变魔术”,有效的把学生兴趣引入到教师设置的活动中,经过“变魔术”,把学生最初的“感兴趣”提升为“探索秘密的兴趣”,为后面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打下基础。
在学生带着兴趣去发现了秘密——拓印,就能在活动中不断体验拓印带来的乐趣,体会到成功拓印的喜悦,让学生在趣的引导下,插上想象的翅膀,不断去创造,享受学习的乐趣。
二、动手操作成为学生探索学习的主要途径
“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动手操作体验是让学生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必要手段。活动中,我没有用讲的方法去直接告诉学生怎样拓印,而让学生自我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自我体验,寻找发现问题,经过交流、体验,找到正确的拓印方法,这样比教师讲更有效。另外在感受实物纹理特征时,也是由学生动手摸,比较后说出来的,让学生直接体验到实物纹理所具有的.立体感、浮雕感。
三、激励评价,培植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
对孩子来说,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成功的感觉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教学中,教师的表扬,哪怕是不真实的表扬,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鼓励。再整个教学活动中,我说得最多的是“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的想象真丰富”。
教案课后反思 6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认识到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是包括动植物细胞在内的绝大多数细胞共有的基本结构;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核内含有遗传信息;细胞能够生长和分裂;细胞通过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构成生物体。
能力:熟练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够制作临时装片。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人类对细胞的认识得益于显微镜的发明和显微镜技术的不断改进,科学的进步需要技术的支持;同时,科学的进步也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心血。对细胞的研究有助于人类认识疾病的发病机理,进而帮助人类战胜疾病,增进健康。
教学重点分析:
本次复习课的重点是学生通过自己对知识的梳理,能够切实掌握第二单元的内容。教师的重要作用是指导学生如何从现象看到本质,如何把各个概念统一到知识络图中。每一环节出现的概念都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分析:
绘制第二单元的概念图(知识络图)是本次复习课的难点。设计思路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出概念→构建体系→绘制知识络图”,即以情景导入,以问题为线索;由“生物体”这一宏观概念到“细胞”微观概念,最后形成单元知识络图。
教学策略:
第二单元的内容充分体现了细胞生物学在显微镜的帮助下,不断取得重大发现的历史。第二单元的复习课不仅应该包括对单元知识内容的回顾和,还可以穿插介绍科学发展史、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在第一单元已经接触了知识络图的基础上,可以试着让学生简单绘制第二单元的知识络图。
课前准备:
准备好小课题,即由知识点形成的问题,每组有一个问题。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说明
3分钟
引言
生命世界是精彩的,多种多样的生物构成了这个生机盎然的生命世界。我们想探知生命的奥秘,首先要关注生物的共同特征。
提问: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本环节引出生物体和细胞的概念)
回答: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6分钟
细胞的.发现过程以及细胞的构造
现在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细胞非常小,难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人们对细胞的认识,离不开观察工具——显微镜。简要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史,可以告诉学生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观察)和亚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观察)的差别。
我们已经学习了光学显微镜的使用,现在请同学回忆一下操作步骤。
提问:光学显微镜应当如何操作?每一步骤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提问:我们学习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请比较一下异同点。
提问: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同的结构。有哪些结构是不同的呢?
(本环节引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的概念)
回想操作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观察
回答:都有擦、滴、盖的步骤,但取材料的方法不同,滴加的液体和是否染色存在差异。
思考回答
PPT展示几种显微镜的图片
6分钟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提问:细胞是怎样构成生物体的?动物和植物的结构层次有何差别?
(本环节引出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分化、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的概念)
小组讨论回答
PPT展示不同的植物组织和动物组织图片
5分钟
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
看了刚才的图片,大家一定发现:图片里的生物由小长大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那么,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是什么?
(本环节引出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的概念)
思考回答: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PPT展示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图片
15分钟
分析各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并绘制知识络图
我们可以看到黑板上写出了这么多的概念,是不是让我们想到了第一单元的复习课上,老师看的知识络图?接下来我们一起试着绘制第二单元的知识络图。
可以将第二单元的知识络图当作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
讨论并着手绘制第二单元知识络图
板书设计:
生物体、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分化、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课后反思:
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对于学生的生物课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知识络图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的途径。本节课教学设计思路从情景导入,以问题为线索展开;采用讨论式的合作教学方法,将传统的对知识平铺直叙变为师生互动合作,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绘制知识络图首先要明确知识络图的要点和关键,注重科学性和知识的系统性。
教案课后反思 7
一、教学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知道车辆行驶时有特定的范围和特定的规则。
2、懂得人们必须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培养看标志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1、 交通标志图片。
2、音乐《去郊游》
3、幼儿用书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懂得人们必须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2、活动难点:知道车辆行使时有特定的范围和特定的规则。
3、指导要点:以生动的.故事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懂得人们必须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主意安全。
四、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师:有一只小老鼠开车进城玩,可是却没钱上公园,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小朋友们认真听听《乡下老鼠逛公园》这个故事。
(2)教师讲述故事。
提问:小老鼠为什么没钱上公园呢?
小结:小老鼠不认识交通标志,违反了交通规则,所以被罚款了,罚了钱就没有钱上幼儿园。
2、结合图片,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
(1)师:你们愿意教小老鼠认识马路上的交通标志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2)依次出示标识卡,提问:
这是什么标志?你们认识它吗?
标志上画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3、讨论:为什么要在马路上还要听从谁的指挥?
小结:有了交通标志,马路上的车和行人就不会随意乱行、没有规规矩、互不相让。小朋友们出门的时候要注意看是什么交通标志,注意安全,做一个遵守交通工具规则的乖宝宝!
4、游戏:去郊游
师: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的标志,那我们一起开车去郊游吧!郊游的路上会有很多标志,小朋友们要注意看是什么标志,千万别违反了交通规矩哦!
玩法:教师创设马路的情景,把幼儿分成两组,教师出示标志,引导幼儿看标志并遵守交通规则。
反思:在社会活动《交通标志》中我首先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然后通过听故事《乡下老鼠逛公园》让幼儿了解小老鼠因不认识交通规则所带来的不便。接着结合图片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引导幼儿观察,有斜线的标志就是不能做的事情,是禁止性标志;引导幼儿结合现实生活,进一步理解认识一些常见的标志,注意了知识与实际的结合。最后通过游戏《去郊游》结束本次活动。本次教育活动动静交替、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幼儿参与积极性高。
教案课后反思 8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并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我们学习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我国的内蒙古高原东部,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兴安岭。那里群岭起伏,森林茂盛,生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副其实的林海。
2.释题:课题中的“林”指的是什么地方的“林”?“林海”又是什么意思
3.出示幻灯,简介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和黑龙江省的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海拔1100—1400米,它的森林以落叶松、红松、白桦为主。
二、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的生字。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及生词。
2.读准生字词,同桌互查。
厦:shà ,不能读成chà ,也不能读成xià。
酿:niàng, 不能读成liàng。
3.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4.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1)分析字形结构。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孤峰突起:单独的一个山峰高高地耸立着。
盛气凌人:形容骄傲蛮横,气势逼人。
目之所及:眼睛能看到的地方。
千山一碧:许许多多山峰都是碧绿的颜色。
兴国安邦:国家兴盛安定。
悦耳:好听。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1)初入大兴安岭觉得名字悦耳。
(2)岭的样子。
(3)岭的颜色绿得难以形容。
(4)林就像大海一样。
(5)花多而美。
(6)木材用途广泛。
(7)作者看到大兴安岭的林场后的感受。
3.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1)试着说出分段依据(按照不同的内容分段)
(2)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作者刚进入原始森林时的感受。
第二段:(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从岭、林、花三个方面介绍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第三段:(第七自然段)参观林场时的见闻和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文章的篇幅较长,内容也比较多,对于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一个难点。我请学生观察课文特点,然后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概括。这个过程是一个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回忆、比较最终找到十分适合的方法——找到主要人物所做事情,然后串联起这些内容,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经过练习学生能够采用画出重点词语的方法,找到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但是应用直接用词语进行概括出主要内容还是一个难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并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内容: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2.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二、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有什么感觉?这个感受是怎样来的?(感到大兴安岭的名字是那样的亲切与舒服,这一感受是眼见脚踩手摸等深入林中观察的结果)
2.指导感情朗读,要读出亲切舒服之感。
3.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述)
三、重点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岭的特点)
2.自读后小组讨论,大兴安岭的“岭”、“林”、“花”各有什么特点。
3.讨论、交流。
“岭”的主要特点是“温柔”。“温柔”原指性情柔和,平顺。本课指山势平缓,轮廓柔和,这个特点是通过与秦岭比较得出的。“云横秦岭”意思是云在秦岭的半山腰,写出了秦岭的突兀险峻。而大兴安岭“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大兴安岭的“岭”还有一个特点是多。“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看不厌”一是因为“岭”各具形态,二是因为“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看着这样的“岭”,心里一定感到亲切、舒服。
“林”的主要特点是树多成海。“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落叶松”,“白桦”。但从“深的、浅的、明的、暗的”可以知道树的种类多。看到这么多树,心中一定感到亲切与舒服。
4.学习本段中的修辞方法,先由学生总结,教师可作适当点拨。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用这些修辞方法可不可以?
5.老师范读,指导朗读。
(大兴安岭真是太美了,谁能带着感情读一读这段?)
6.自由读课文,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展开想象。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如:作者这样描写,在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们上穿翠绿的衣衫,下穿白色裙子,脚穿多彩的绣花鞋。颜色搭配多么协调,多么漂亮,多么有生气。)
7.小结:大兴安岭的岭温柔,林美丽,花鲜艳,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字里行间洋溢着喜爱与赞美之情,让我们怀着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与赞美,再读这段课文。
四、讲读第三段。
1.自读第三段,思考:
①为什么到了林场,“我”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
②如何理解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2.讨论、交流。
①因为在林场看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山林中已经有了不少市镇,人们在愉快地劳动,一是伐木、栽树,一是进行科学研究,使林海得到了综合利用。人们的生产、生活同兴安岭息息相关,所以亲切之感更加深厚。
②兴安岭的“兴”有“兴盛”、“兴旺”之意,“安”有“安定”的意思。这是从字面上说,更重要的是,国家的兴盛安定兴安岭也有一份贡献,所以说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3.为什么说它的美与建设结为一体?
因为大兴安岭不仅有美丽的风光,而更主要的是为祖国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其它资源,与国家的建设结为一体,与人民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所以美得并不空洞。
4.指名感情朗读。
5.作者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的?个人思考后讨论交流。
作者结合对大兴安岭“岭”、“林”、“花”的描写,边写景边抒情;借看“岭”“林”“花”产生的联想,抒发感情;参观林场,看到林区的发展,看到人们愉快的劳动,幸福的生活,对兴安岭爱之更深,在叙述中抒发喜爱之情。
五、总结、扩展
1.根据板书,要求学生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篇课文是抒情散文,是作家老舍游历大兴安岭后写的,文章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叙述了这个原始森林的景色,并展开联想,抒发作者喜悦、歌颂之情。课文中的三个“亲切与舒服”贯穿全篇,构成整体,中心突出、前后呼应,本文不仅记叙了作者所观察到的景物,而且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联想,抒发了感情。
3.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中心突破法”抓住“亲切舒服”重点理解作者第一次感到“亲切舒服”时主要写些什么?文中是怎样体现出作者这感情的?
(3)采用“举一反三法”让学生用学习作者第一次感受的段落的方法学习第二、三次的段落。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照本文写法,写一处景物。
板书:
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思想感情
课后反思:
《林海》一文,老舍先生抓住环境特点,从岭、林、花的美景,写到木材,再到林场,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以大兴安岭为代表的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歌颂,对为祖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大兴安岭的热爱和赞颂。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深的爱,作者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凝成了两个内涵极深的词,那就是在文中三次出现的“亲切、舒服”。
教案课后反思 9
教材分析:《长城赞》是一幅长对对联,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民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同学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同学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和如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2.引导同学联系上下文,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等重点句子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有哪些同学去过长城?谁能把自身亲眼见到的长城给大家描绘出来?并说说你在游长城时有什么感受。
好,万里长城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那么,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的学习,再次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
(二)检查预习。
(三)出示放大的长城彩图或放映幻灯片,播放配乐朗读,让同学边看边听,激发同学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交流研讨:对联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长城的?同学介绍自身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共享。
指名读课文 1、放映长城的图片,播放歌曲《长城颂》让同学形象感知长城的气势雄伟。
2、精读品味,语言赏析
鼓励同学充沛自读,理解大意,了解对联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体味对中华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豪情,注重有感情地朗读和同学自主性学习的激发。
(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观察画面时发生的视觉形象与语言文字相结合,准确描述事物特点的 )
(四)作业。 1.复习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从中了解了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样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表达自身的.感受的。
(二)指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描述长城的?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默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粗字的意思。
3.齐读,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提示:因为:①长城是那样气势雄伟;②长城是那样高大坚固;③长城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力量。所以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五)齐读课文(六)指导背诵。
(背诵方法提示:两个自然段共四句话,按句子背诵,第1句话背熟后,再背第2句,依次背第3句、第4句,然后再串连背诵,边读边考虑边记忆。)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板书设计形态 像条长龙
长城 构造 高大坚固 气魄雄伟、伟大奇迹
联想 血汗、智慧凝成
教案课后反思 10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对教英语学习的情况,我作了以下反思。
1、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英语课堂上不积极参与,缺少主动发言的热情或根本不愿意发言;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听新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或不能理解教师相对较快的指示语。
2、学生对英语课堂知识的掌握不实在、理解不全面,课外花的冤枉时间多;而大部分学生对书本知识不够重视,找不到英语学科复习的有效载体,不能有效的利用课本,适时地回归课本,英语复习缺乏系统性,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
3、部分学生在复习时缺乏系统安排和科学计划,或者学习和复习没有个性化特点,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
基于以上情况,我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要有正确地意识,应充分认识到:一节课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既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或者学生学得很辛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针对以上问题,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
一、在教学的设计中要充分为学而教,以学生如何有效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标准来设计教学。其实在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记得一位优秀的老师曾说过:“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二、多鼓励后进生开口说英语,并能及时地表扬他们。并把他们分成三组不同的`差生来进行补差工作。第一组是一点也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我采取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方法,当然不能操之过急,并且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我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静下心来学习。我想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以上做法,我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我没坚持到底,确实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
三、英语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我充分利用有效时间,也就是每天第一节课前十分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及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四、在复习过程中,还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巩固和增强复习效果。如做到:
(一)精讲多练。精讲多练是我采取的另一个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方法。在课堂上,我少讲精讲,让每位同学做好笔记,掌握知识重点难点,然后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练习加以巩固,课后留有适当不同层次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练习,这样通过精讲,多练,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练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同时,我又让每位同学准备一个错题本,在我每次评讲习题的。过程中,把他们易错的习题和知识点重点记在错题本上,以便于平时有重点地去记忆和理解。特别是学习好的学生做的非常好。
(二)根据复习内容,布置适量的难度适中的练习;
(三)循环考试,即每学完一部分后,进行阶段性测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五、在整个英语复习中还应遵循一条原则:摆正师生关系,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以应用为目的。在归纳、检查、分析、对比、讨论、总结中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复习效果的目的,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案课后反思 11
第七课,《我爱三峡》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文章以游览的顺序为线索,先后写了长江三峡的美丽景色。
每写一峡,作者都抓住了景物的`特点,给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上这篇课文时,我也采用了总分总的方法。
默读完课文后,找出课文中写三个峡特点的词,那就是“雄伟壮观”、“幽深秀美”、“急流险滩”。
找到这三个特点之后,然后再回到课文中去具体的学习。
通过找句子,谈感受,朗读句子进一步来理解课文,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整篇课文应该讲上得还是比较顺的,学生也能跟着老师的步伐,但是由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在表达自己感受时,经常是可以意会却没法言传。
这就需要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加强训练。
教案课后反思 12
1、“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就是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做法。
每一个教学活动都会有成功之处,比如找准活动内容选择的切入点;巧妙新颖的引入;教学难点的突破;直观教具的合理运用;善于抛接、促进互动的提问技巧以及留有悬念的延伸活动等等,这些都是自己在教学上的“得意”之作,将他们记录下来,目的是便于教师今后在教学中参考使用。
2、“反思”教学过程中的“败笔”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难免会有疏漏失误之处,比如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甚至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对孩子积极性的挫伤以及草率的收场等等。
把这些教学过程中的“败笔”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做深刻的分析与探究,在适当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弥补与矫正,使之成为以后教学中吸取的教训。
3、“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偶得”再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也不可能写出教学活动中的每一句话,更不可能百分之分地预见孩子的思维活动、发展状况及师生思维共振、情感交流的情况。
教学活动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性事件的产生,教师可能会产生一些灵感。例如在《着火了,怎么办》教学活动中,当我无数次提问“着火了,怎么办”后,孩子毫无反应,忽然我想到了是否可以让孩子进行换位思考来体验和体会着火时的感受,于是我就改问:“如果你们家着火了,你会怎么办?”并鼓励孩子之间相互讨论后再回答。
结果,孩子各抒己见,把活动引向了高潮,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往往是突如其来,如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就会转瞬即逝,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
4、“反思”孩子学习中的“智慧火花”教师作为孩子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应牢牢遵循,(教师为主导、孩子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孩子作为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智慧的火花”出现。
孩子人多而学法不一,往往会从多角度、多方位提出问题。他们的一些发言和做法可拓宽教师和孩子的思路,促使其他孩子顿悟,有时还可以把教学引向高潮,来补充和完善教学。
教师对这些“智慧火花”予以肯定,并虚心接受,记录在课后反思中,为以后的教学补充一些新鲜的.“血液”,从而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实现教师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5、“反思”孩子学习中的“拦路虎”教师可以在孩子动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不同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了解他们学习中的困难所在。记录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对教学中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及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查漏补缺,对症下药,消灭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实现孩子的“旧知”向“新知”的迁移。
例如,当孩子在科学探究发现的过程中碰到障碍和遇到挫折时,教师应善于判断每个孩子的忍受挫折的限度,给予孩子适时的帮助,使孩子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不至于消失;当孩子回答错误时,不应该马上去纠正或通过语言、语气等让孩子感到自己出了错,而是应该迅速判断孩子的经验水平,调整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使孩子在操作、尝试、记录、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感性地认识一些科学现象,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反思” “下次如何做”任何一位著名的孩子园教师,她们都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习惯——每教完一节课,总是写一写下次再教时如何做,因此她们的课教得炉火纯青,常教常新。我们都应该学习名优教师的良好教学习惯,在教完每一节课后,沉下心来思考一下这堂课的得与失,根据活动的体会以及通过多种渠道反馈的教学信息,写一写“下次如何做”,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改进。
这样做,有助于把自己的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教案课后反思 13
教学目标:
1、系统整理与乘法有关的知识,熟练运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系统整理复习一、二单元的乘法知识。
2、用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体会解题方法多样性和最优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到了一个新教室上课,猜猜为什么要到这来上课呢?这是因为今天我们要参观一个节日广场。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国庆节的时候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有一个节日广场更是热闹非凡。想去看看吗?
二、整理复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仔细观察:图上画些什么?有一个老朋友他也来到了节日广场,他是谁?智慧爷爷说了什么?
1、 整理复习乘法知识。
(1) 什么是乘法?怎样的算式可以用乘法,举例说明。老师也想了一个算式:a+a+a+a,能改成乘法算式吗?你怎么想的?
(2)乘法算式的得数叫什么?(积)那求积用什么法?(乘法)求和呢?求差呢?求商呢?(3)你是怎样算出乘法算式的积的?乘法口诀熟吗?开火车对口诀。
(3)有个同学在计算4×6=?一时忘了乘法口诀了,该怎么办呢?4×6表示什么意思?它们的样子不一样,意思却完全一样,结果也一样。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第一幅图。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生:气球每束有8个,4束一共有多少个?
4×8=32(个)
生:一共有多少盆花?
师:这些花分几部分?(2部分:外面的和里面的)怎么算?
先算外面的:每种颜色有8盆,有4种颜色,一共有多少盆?4×8=32(盆)
再里面的花:3×4=12(盆)
最后算一共有多少盆花:32+12=44(盆)
(2)观察第二幅图。
生1:每列有3个人,有6列,一共多少人?3×6=18(人)
生2:每排有6人,有3排,一共有多少人?
生3:穿每种颜色的衣服有6人,有3种颜色,一共多少人?
观察同一幅图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最后的结果应该是一样的。
旁边看跳舞的小朋友也想来跳舞?可以怎么算呢?
生:3×6+5=33 这个算式还可以写成什么?生:4×6-1=33说说你怎么想的?
(3)请你来当小老师提问。生解答。
生:照相的每组有4人,3组有几个人?4×3=12(人)
(4)请你在本子上提一个问题,并解答。
3、小结。
今天你在节日广场玩得高兴吗?学到了什么?解决一个问题必须得知道什么?解决乘法问题的2个数学信息之间必须有什么关系?(是几个几的关系。)
课后自评:
这节课是一、二单元的整理复习课,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有2个:一个是对乘法知识的系统整理,一个是运用乘法知识实际解决问题。在复习乘法知识时,主要抓住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乘法口诀这几部分知识。在解决问题这一部分,主要通过第一幅图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和较为复杂的问题。第二幅图解决观察同一幅图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第三、四幅图请学生来当老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学生在作业本上自己提问解决问题。
上完课后,我发现自己语言还需要锤炼,更精炼些,提问更准确些。在处理学生解决问题时,时间的调配还掌握得不够好,对于简单问题应该很快的一笔带过。把精力重点放在解决复杂问题,解决学生思维的争议点,学生的出错的地方。
教案课后反思 14
引课
师:俺们先来聊聊天吧,(出示照片)蔡老师在哪里?
生:乡下。
师:你去过乡下吗?说说你对乡下的了解。
生:有很多的油菜花。
师:春天,花儿都开放了,金灿灿的一片。
生:乡下人种田技术很棒。
师:这是他们的职业。
生:乡下人家很和睦。
师:你感受到了他们和睦的家庭气氛。
生:家畜特别多。
生:乡下人家都用柴来烧饭。
师:你了解到了他们的生活习惯。
生:乡下人家的人知识面很广,知道很多俺们所不知道的农业知识。
师:那是因为他们经常与庄稼打交道。
生:乡下的东西比城里好。
生:乡下人家人很热情。
师:你还了解了乡下人家待客的特点。
师:看来,俺们基本生活在城市里,还是挺喜欢乡下的生活的。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到乡下去看看,好吗?俺们开始上课吧。
一、导入
师:先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老师想要画一幅画,该用什么来画呢?
生:应用绿颜色画。
生:用红颜色画。
师:除了用各种颜色画,应该……
生:用毛笔来画。
生:用彩笔来画。
生:用蜡笔来画。
生:用铅笔画。
师:大家说的都是笔,有的还带有色彩。其实,中国的语言文字也是一支奇特的画笔呢?唐代大诗人王维,他的诗就被苏东坡称为“诗中有画”,读王维的诗,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师: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板书课题)一起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就是一篇“文中有画”(板书)的美文。想不想通过朗读来发现文中蕴涵着的“画”,了解乡下人家的特点呢?
生:想。
师:好,那就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0页,先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
1、媒体出示读文要求。(师读要求)
⑴大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⑵边读边想,你从文字中发现了几幅画面。
2、生读文
3、交流难读的句子
师:跟同桌间交流一下难读的句子。(生同桌交流难读句子)
师:有难读的句子吗?跟大家交流交流。
生读句:101页第2自然段“有些人家……农家风光。”
师:是难读,这里有个字没读准,听出来了吗?
生:老师你说的是不是“场”,俺查过字典了,“场(cháng)”是指农家的空地,而场(chǎng)指较大的场所,这里应该读cháng。
师:你给蔡老师上了一课。为什么说这句难读呢?
生:因为这里的多音字特别容易混淆。
师:一起读读这句。
生齐读句子
师:同学们读得真美啊,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鲜花开放的画面。(板书:鲜花开放)
师:还有难读的句子吗?
生:100页中间“当花儿落了的时候……绿绿的叶。”
师:你都读对了,为什么还说难读呢?
生:结是个多音字,有些人会读错。
师:还有吗?
生:101页第三自然段“鸡,乡下人家照例……”“例”不要读成“列”。
生:100页倒数第二自然段,“月明人静的夜里……进入梦乡。”里面的歌曲难读。
师:读的时候要注意逗号,要注意停顿,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句子。
师: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纺织娘唱歌的画面。(板书:纺织娘唱歌)
4、概括画面:
师:同学们刚才读课文,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让同学概括后随机在黑板上板书)
生:乡下人们在门前吃饭的情景。
师:乡下人吃晚饭。
生:鸭子戏水的情景。
生:花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瓜藤满架”的情景。
生:春笋破土而出的情景
师:春笋破土。
生:有些人家在门前种花。
生:俺看到了雄鸡在踏步。
生:俺看到了天边红霞、微风、鸟儿。
生:妇女在河边捣衣服。
生:母鸡带着小鸡觅食。
师:还有一个画面同学们没有发现。
生:屋后种着几十枝竹。
师:绿竹成阴。
(板书画面:鲜花开放纺织娘唱歌鸡群觅食乡下人吃晚饭鸭子戏水瓜藤满架春笋破土雄鸡踏步天边红霞向晚微风归巢鸟儿妇女捣衣绿竹成阴)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读出了那么多画面。这些画面你都找到了吗?轻声读读黑板上同学们找出来的画面。
(生齐读画面)
5、概括乡下景色特点。
师:是啊,乡下人家有这么多的美丽画面,有一道道独特的风景。所以说(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生齐读句子。
师:知道独特的意思吗?
生:特别的。
生:独一无二。
生:举世无双。
师:迷人是什么意思?
生:美丽。
生:使人陶醉。
生:惹人喜爱。
三、品读课文
师:那么乡下人家的一道道风景到底独特、迷人在哪呢?
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课文,(出示要求)细细深入品味,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一道道怎样独特、迷人的画面。你可以用老师给你的句式说,也可以用自身的话说。(出示句式:乡下人家,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生读文体会。
交流:
句1:
生:“乡下人家……青的、红的瓜……可爱多了。”很可爱。(出示句子)
师:还有补充吗?它的独特迷人表示在哪呢?
生:这些幼稚的吃的东西现在都变成了装饰,很有趣。
师:把你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读读这句话。(生读句)
师: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每件事物都生机勃勃的。
师:你来读读。
生:城里人家门前有装饰的旗杆和石狮子,乡下人家的装饰非常与众不同,很优美。
师:想想石狮子、旗杆给你什么感觉,而花架呢?
生:石狮子让人感觉严肃,而花架很美。
师:请你美美地来读读这段话。(生读句)
师:是啊,花藤满架,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啊!带着这一感受读给同桌听,让他也感受到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的风景。
同桌互读句子。
师:俺们继续交流。
句2:
生:“乡下人家他们把桌椅……吃起来,真是一道……”城里人家都在家里吃饭,而乡下人家却在门外,在天高地阔的环境里吃饭。(师出示句子)
师:天高地阔表示在哪里?
生读“天上的红霞……田园风光”
师:老师眼前有这样一幅画面:天上红霞片片,鸟鸣声声,周围花儿朵朵,绿竹摇摇,身边微风习习,笑声串串,这样天高地阔地吃饭,能说不独特、迷人吗?一起读读句子。
生齐读句子。
师:还不够自然、和谐、轻松,再自身练练,把你的感受融入到其中去。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特别的温馨、柔和。
生读句。
句3:
生:“有些人家,还在门前……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俺从花儿感觉到乡下人家的独特。城里的花要不很朴素,要不很华丽,而乡下的花儿朴素中还带着华丽,朴素和华丽融合起来了。
生:城里的花一起开,一起谢,而乡下人家的花儿有顺序地开放。
师:这种花谢了,那种花开了。哪里是说乡下人家的花是轮着开的?
生: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师:花儿轮着开,推门便是景。自由读读这句话。(生读句)
师:对这句话还有补充吗?
生:城里人种的花是单一的,而他们的花是多姿多彩的,有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
师:城里人也种花,但没有像乡下人那样一种就种上一大片。每个季节都能看到大片的花,自然是美丽独特的。
句4:
生:乡下人家总是要养几只鸡的。城里的人都是买鸡后杀了,而乡下人家是把它养起来。
生:读句“或是瞧见耸着尾巴……走来走去。”俺从这句话种体会到乡下人家的雄鸡十分的高傲。
师: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从“大踏步”可以看出来。
师:就像一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读句)
师:那母鸡呢?
生:乡下的母鸡带着小朋友出去觅食是非常从容的.,像带领着自身小朋友走来走去,而城里的鸡是关在笼子里的,很可怜。
师:你来读读这局部,你一定能读好。
生读句
师:一起读读这句话。(生齐读句子)
句5:
生:“乡下人家的屋后倘若……它们也从不惊讶。”一般城里的人们都很要面子,鸭子都被训练乖了。乡下的鸭子都被养得很有野性。
生:城里的鸭子见到了人是惊惶失措的,而乡下的鸭子见到妇女捣衣,一点也不惊讶
师:知道什么是捣衣吧?
生:拿木棒打衣服,把衣服洗干净。
师:这在城里可看不到,是乡下人家河边一道独特的风景。读读句子。
(生读句)
句6:
师:夜深了,乡下人家还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生:乡下人家夜深时纺织娘在唱歌,让辛苦了一天的人们甜甜地进入梦乡。
生:乡下人家把它当做催眠曲。
师:老师和你配合来读读,好吗?(师生配合读句)
师:想体会这种甜甜蜜蜜进入梦乡的感觉吗?这可是乡下人家独有的,和同桌配合着来读读。
同学同桌配合读,请一桌同学读。
师:这首催眠曲有点欢快,能不能来首舒缓的,能让人甜甜蜜蜜进入梦乡的。
再请一桌同学读。
四、小结,句式训练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品读课文,发现了一幅幅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再来读读这句话,老师相信你能读得更好。(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独特、迷人的风景。”
生齐读句子。
(出示句式:乡下人家,不论,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你能用上这个句式来说说你现在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俺的理解是把俺们刚才理解的每一幅画面结合着说,乡下人家,不论早晨、中午、夜里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生:乡下人家,不论春、夏、秋、冬,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生:乡下人家,不论是房前还是屋后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生:乡下人家,不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是呀,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不论什么地方,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再一起读读这句话。(生齐读句子)
五、拓展
师:除了课文中描绘到的画面,你能结合自身看到的,想像到的也来描绘一道独特、迷人的乡村风景吗?你可以用老师给你的句式来写,也可以用自身的句子写。
出示句式“乡下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生写。
交流:
生:乡下人家都是用柴火烧饭的。
师:那样煮出来的米饭一定有独特的清香。
生:每到夏天都会有许多“小鸭子”在水里嬉戏。
师:“小鸭子”是指乡下人家那些顽皮的儿童吧。
生:乡下人家纺织娘唱歌。
生:洗衣服的妇女不会打扰水里的小鸭子。
师:要写课文以外的。
生:一两只大白鹅在河里耀武扬威地游来游去。
师:“耀武扬威”用得好。
六、作业
师:这节课俺们就上到这儿,下节课,你们还要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体会它写作上的特点,还要把今天写的一道风景也变为一道道风景。
教案课后反思 15
一、教学目标:
1、喜欢阅读这个故事,能感受故事幽默的结局。
2、了解袜子成对的特点。
3 、识认红、黄、蓝、绿、黑、白等颜色,并能运用这些词汇。
二、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大书,不同颜色的实物袜子,用红、黄、蓝、绿、黑、白六种颜色的硬纸片剪裁的纸袜子。
经验准备:具备关于袜子的一些认知经验,认识红,蓝,绿,黄,黑,白六种颜色。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 律动:《小手爬》 师:小朋友们,听,这是什么歌?(教师弹一遍小手爬的律动) 我们一起来唱一唱,爬一爬吧,唱三遍,第一遍爬,第二遍拍,第三遍跳。(引导幼儿把手停留到小脚上。停留在脚上以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脚上穿的袜子,和幼儿讨论袜子的功用,如:保护脚、保暖等。然后引出读本<<袜子>>。)
2、阅读图画: 封面:这是这本书的封面。看这上面都有谁?叔叔和小狗在哪里呢? 院子里有什么啊?叔叔拿着什么?筐里有什么?这说明叔叔要到院子里来做什么?这个故事讲的什么内容呢?通过上面的内容,我猜测这本书可能讲的是一只小狗和叔叔一起晾袜子的故事。我猜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一下故事吧。
第一页:看看叔叔在做什么?他在晾一双什么颜色的袜子?他是怎么晾袜子的?看看他的动作,你也来学一学。
第二页:在红袜子的旁边,叔叔又晾了一双什么颜色的袜子?叔叔晾蓝袜子的时候谁出现了?小狗喜欢蓝袜子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谁来学学小狗的动作和表情?
第三页:叔叔又晾了一双什么颜色的袜子?这双袜子晾在什么颜色袜子的.旁边?小狗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它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动作怎样?这说明什么?
第四页:叔叔又晾了一双什么颜色的袜子?晾在什么颜色袜子的旁边?小狗现在在哪里?在做什么?它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你能猜猜小狗的心里在想什么吗?
第五页:叔叔又晾了一双什么颜色的袜子?小狗喜欢它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下一页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第六页:发生了什么事情?叔叔的表情是怎样的?动作怎样?叔叔可能会对小狗说什么?下一页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第七页:发生了什么事情?袜子都变成什么样的了?叔叔的表情还怎样的?说明他心里怎样想?他会对小狗说什么?小狗的表情是怎样的?动作怎样?说明小狗的心里怎样想?
3、再次阅读图画:(一边看书一边出示纸袜子,注意颜色要一一对应)
4、介绍一双的概念
①小朋友们,叔叔的袜子都被调皮的小狗弄脏了,叔叔好伤心,我们怎么来帮帮叔叔呢?我们帮叔叔洗干净好不好?(一边做洗刷状,一边说叔叔,我帮你洗**袜子) 你会帮叔叔洗袜子了,你自己的袜子会洗吗?袜子每天穿了,就会变脏,所以每个小朋友在晚上洗脚的时候也要把漂亮的小袜子洗干净,这样小袜子才会高兴,小朋友才是一个讲卫生,爱劳动的好孩子。从今晚开始就试试看吧!
②我们的袜子洗干净了?我们帮叔叔晾上去吧!先晾红袜子,晾几只?为什么要晾两只?对,两只就是一双,这就是一双红袜子。接下来我们再晾什么袜子?晾多少?……
【教案课后反思】相关文章:
教案课后反思15篇02-09
教案课后反思(15篇)02-28
大班美术教案课后反思03-28
教案课后反思 (15篇)01-17
教案课后反思(合集15篇)03-30
教案课后教学反思(精选23篇)03-31
课后教学反思04-02
课后的教学反思04-12
教学课后反思总结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