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滴教案

时间:2023-01-17 14:38:53 教案 投诉 投稿

小水滴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水滴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水滴教案

小水滴教案1

  活动目标:

  体会水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懂得节约用水

  学会讲述水的用途

  了解水的二次利用

  主要形式————集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20分钟

  重点难点:

  重点:

  知道水的用处很,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

  难点:

  懂得水可以二次利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知道一些最基本的节约用水的方法

  物质准备:

  花草头饰若干,录音带、录音机。请班幼儿扮演“小水滴”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游戏:关紧水龙头

  ①一半幼儿扮演“花草”,一半幼儿跟随老师给“花草”浇水,“花草”和浇水的幼儿快乐地跳起舞。

  ②突然,听到一阵哭声,小朋友都停了下来,老师循声找到了正在伤心哭泣的“小水滴”。

  师:小水滴,你为什么哭呀?

  小水滴:滴滴答、滴滴答;有个小朋友洗完手没有关紧水龙头,把我给白白浪费了。

  师:小水滴,你别哭,让我们小朋友来助你。

  师:谁来助小水滴,让小水滴高兴起来?

  幼儿讨论并回答。

  二、谈话:水的用处

  1。水有什么用?

  2。除了我们人需要水还有谁也需要水?

  3。如果没有了水会怎么样?

  4。我们要怎样节约用水?

  小水滴: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水的用处真,我们要节约用水。

  三、谈话:水的二次利用

  1。班的姐姐提一桶水进来,说:“小水滴,我能把洗过手帕的`水倒掉吗?”

  2。小水滴:“不能倒,不能倒,我还有别的用处呢。”

  3。师:“小朋友,洗过手帕的水还能干什么用呢?”

  幼儿讨论并回答。

  小水滴:小朋友真能干,知道了用过的水还有其他的用处,懂得了一种节约用水的方法,谢谢你们。

  延伸活动:

  教师带幼儿和“小水滴”一起提着洗过手的水去浇种植园的蔬菜。

  活动反思:

  一、设计意图

  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人的生活和水密不可分,因此我选择了幼儿每天都看到并用到的水作为主题,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喜欢水,对水产生好奇,所以他们常不自觉地玩水,浪费水,设计本次活动旨在教育幼儿懂得一些节约用水的方法。根据小班幼儿情感易受感染的特点,从情感教育入手,在活动中安排了场景,采用了拟人化手段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引起幼儿内心的共鸣,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获得节约用水的方法。

  二、效果分析

  因为选材与幼儿较贴近,幼儿有较多的生活经验,故孩子们思维很活跃,都能积极地用较连贯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从幼儿的应情况看,他们能体会“小水滴”的心里感受,情绪被“小水滴”所感染,积极寻求助小水滴的方法,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知道了水的用处,懂得了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萌发了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意识。

小水滴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雨的形成过程,水两态之间的变化。

  2、知道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一个酒精灯,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一块透明玻璃。

  2、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3、水滴宝宝图片、下雨的图片,雨与人类关系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活动。

  1、出示水滴宝宝图片。今天呢,水滴宝宝想去旅行,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旅行中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想)

  2、出示下雨的图片。哇,下雨了!我们的水滴宝宝躲到哪里去了呢?

  3、引导幼儿讨论雨是怎么形成的。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二、实验演示,幼儿观察操作过程。

  1、教师用酒精灯加热烧杯里的水,让小朋友仔细观察烧杯里的水,并说说发现了什么变化。(水变成了水蒸汽)

  教师提问:你在哪里看见过水蒸发的想象?水变成水蒸汽跑到哪里去了?变成什么了?

  2、继续试验,在烧杯上遮盖上玻璃片,让幼儿观察玻璃片上有什么变化。再请幼儿拿起玻璃片观察玻璃片里的.水珠流到水杯里的想象,让幼儿说说这是为什么。

  得出实验结果:水蒸汽遇冷就会变成小水珠。

  3、播放课件《小水滴旅行记》,了解雨的形成原因及过程。

  教师小结: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就像一个炉子,衣服、江河、大海、湖泊里的水,被太阳一晒,都变成了水蒸汽,这么多的水蒸汽都跑到哪里去了呢?

  三、幼儿再次观看课件《小水滴旅行记》,了解雨的形成循环过程。

  小结:水遇到热量后就会变成水蒸汽,大量的水蒸汽聚集到一起,当他们遇到冷空气后就变成了小水珠。小水珠越来越重时,空气托不住小水珠了,小水珠就变成雨落下来了。

  四、了解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播放雨与人类关系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说雨的重要性。

  教师小结:

  1、雨,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惟一方法。

  2、雨可以灌溉农作物,利于植树造林。

  3、雨能够减少空气中的灰尘,能够降低气温。

  4、下雨利于水库蓄水,可以补充地下水,可以补充河流水量利于发电和航运。

  5、下雨了可以隔绝嘈杂的世界营造安宁的环境,可以催眠,可以洗刷街道。

  6、雨能冲走地面垃圾,稀释有毒物质,净化环境。

  7、雨可以净化空气,雨过天晴心情爽朗。

  活动反思:

  刚开始时,我准备通过绘本《小水滴去旅行》为载体,以自主阅读的形式来让幼儿学习这个故事,后来听了一位老师的这节课,她也把这活动定位在了语言、科学领域,听完后,我总觉得小朋友应该对故事内容理解的不透彻,而且对于水的三态(液态、固态、气态)也是稀里糊涂,根本不能通过这个故事来理解水的三态变化。我左思右想还是定位到科学领域,通过小实验,让幼儿直观感知水的三态变化。我先演示实验,让幼儿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个直观了解,再通过播放课件《小水滴旅行记》,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及循环过程。通过看老师做实验的方式,让他们更直观、更清楚理解。在做实验时,幼儿很兴奋,很好奇,好像一下子把他们的求知欲全释放出来了,四十多双明亮的眼睛都盯着我。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幼儿直观、清楚的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通过故事《小水滴旅行记》让幼儿对雨的形成及循环过程有了初步了解,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这节课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

小水滴教案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小水滴旅行的原因及过程。

  2、在角色表演中,表现小水滴的变化过程。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中小水滴旅行的原因及过程。

  活动难点:幼儿能用肢体动作表演小水滴旅行过程。

  活动准备:

  图片、电脑动画《小水滴旅行记》、头饰。

  活动过程:

  一、讨论话题,引出活动内容。

  小朋友,你们喜欢旅行吗?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幼:小水滴。师:它也喜欢旅行。它要带我们去旅行,你们想去吗?

  二、幼儿完整欣赏电脑动画《小水滴旅行记》。

  三、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提问:

  1、出示第一张图片:小水滴的家在哪里?是谁帮助小水滴旅行的'?大雁姐姐对太阳公公说了什么?太阳公公是怎样帮助小水滴的?小水滴变成什么了?小水滴变成水蒸汽,又到哪儿旅行了?

  2、出示第二张图片:水蒸汽飞呀飞呀,小水滴觉得很冷以后,它们怎么样了?(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抱在一起),这时候它们变成什么了?

  3、出示第三张图片:很多小水滴在天上飘来飘去,它们又变成什么?

  4、出示第四张图片:小水滴想家了,你们说说谁帮助小水滴回家呢?变成了什么?

  5、总结:小水滴从小河出发去旅行,经过许多有趣的事情,又回到了大海。

  四、教师再次完整讲述故事

  1、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水滴是怎么旅行的?

  2、师生共同总结:小水滴在旅行的过程中变成水蒸汽,又从水蒸汽变成白云,白云变成小雨,最后变成小水滴回到大海。

  五、请全体幼儿表演小水滴旅行过程。

小水滴教案4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小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一些科学现象。

  2、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3、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木偶台、木偶小兔、兔妈妈。

  2、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机、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有关幻灯片、磁带。

  活动过程

  一、 教师木偶表演,提出尝试问题教师以兔妈妈带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问妈妈:“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故事情景导放课题,提出问题:“小朋友,你知道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吗?”

  二、 小朋友做小实验(幼儿第一次尝试,分组活动)1、幼儿点燃酒精灯,把水加热。

  2、教师提出尝试问题: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水热了就会有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4、讨论:你平时看到过“蒸发”现象吗?

  (发散性思维)

  三、 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幼儿第二次尝试,集中活动)1、请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还是热的.?

  2、倒热水在杯里,问:杯子里冒出来的是什么?(水蒸气)3、把玻璃片盖在茶杯上,会出现什么?

  为什么玻璃片上会有小水珠?得出实验结果:水蒸气遇冷就会变成小水珠。

  四、 放幻灯(通过直观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会下雨”的科学现象)1、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又像一个厅怪的炉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阳一晒,都变成了水蒸气,这么多的水蒸气都到哪里去了呢?

  2、请小朋友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记》(结合幻灯)3、请小朋友把“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小秘密告诉兔妈妈和小兔。

  五、 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1、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好处。

  2、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危害。

  3、总结幼儿讲的雨的好处的危害,教育幼儿从小学知识、学本领,长大当下名科学家,要让雨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小水滴教案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小水滴旅行》,知道水的不同存在状态。

  2、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小水滴旅行时变化的顺序。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画笔、纸、图片

  2、课件《小水滴旅行》

  活动过程:

  一、导出主题活动

  1、教师从旅行入手介绍水滴,师:小朋友们喜不喜欢旅行?小水滴也很喜欢旅行,它的旅行呀很神奇很精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的旅行故事吧。

  2、提出要求:请在你们观看时,边听边看边想,等看完小水滴的旅行后,用你们的方式把看到的小水滴旅行给记录下来。

  二、播放课件并总结

  1、提问:小水滴在旅行中去了哪里?怎么变化了?

  追问:它是怎么变成水蒸气的?它请太阳公公帮了什么忙?

  小结:太阳公公放出强烈的光和热,吧小水滴找的暖烘烘的,变成了水蒸气。

  2、提问:小水滴又去了哪里旅行?变成了什么?怎么变的?

  小结:水蒸气飞到了天上,风爷爷带着他们在空中飘来飘去,变成了白云。

  3、提问:小水滴最后去了哪里旅行?变成了什么?怎么变的?

  4、小结:白云越飞越慢,风爷爷吹的他们有点冷,白云们紧紧的抱在了一起,最后变成了小雨点落入了大海。

  三、幼儿记录

  1、你们觉得小水滴旅行的故事有趣吗?请你们用记录的方式把小水滴的旅行画下来。

  2、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小水滴去哪里旅行了?怎么旅行的?

  四、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师总结:小水滴的旅行的过程中变成了水蒸气,又从水蒸气变成了白云,白云又变成了雨滴、雪花,最后变成小水滴会到了小河里。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我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利用小雨滴旅行制成课件,在这里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具体的、直观的物象,满足了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在课前我作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工作,事先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记录,为了给孩子带来更直观的感受,还制作了小水滴旅行的图片。我采用的是分段讲述的方式,给孩子们讲述了水的三态变化的全过程。为了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在每一段讲述过后,我都进行提问,在提问时采取了个人和集体两种形式来回答所问的问题,这样点和面的回答使孩子都能较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孩子们在提问的帮助下,不断地回忆故事的内容,并且用语言进行表述,这使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但这里也有不足的地方,对在每段故事没有清晰的小结;此外,每段故事讲解之后,可以完整的再播放一遍故事,造成孩子们对故事没有一个完整的影响。最后环节中,我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讲故事记录下来,这不仅加深和巩固了幼儿对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其实也能帮助幼儿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孩子们的展现出多种记录方式,大多数孩子并能根据自己的记录过程来讲述故事,这次的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活动带来的快乐,又增长了自己的知识面。

小水滴教案6

  "小水滴找邻居"活动课的重点是先学会找相邻数,然后再认识相邻属于本数的关系,幼儿接受起来也就更加容易。为了方便幼儿理解,活动运用了"挨着"这一词来向幼儿介绍出相邻数。

  活动目标:

  1、认识5以内的相邻数,能找出5以内每个数的相邻数。

  2、能理解操作要求,认真地进行操作活动。

  3、活动时注意力集中,能大声回答老师的问题。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认识5以内的数字,感知5以内的数量,理解什么叫邻居。

  2、物质准备:

  ——教具:水滴形的数卡5张(数字分别为1—5),图片一张(上面画有5间相同的房子,并且房子连在一起一字排开。房子分别写有1—5的数字)——学具:《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1—5的数字印章和印泥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数字接龙。

  ——教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数字接龙"的游戏。我说一个数,你接着往下说一个数。

  ——师幼共同游戏,教师说1,幼儿说2,以此类推往下接。

  2、找邻居。

  ——教师(出示水滴形的数卡):下雨啦,5个小雨滴排着队从天上落下来。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教师出示房子图片,请个别幼儿把水滴数卡按数字对应送到房子里,并说一说:一号水滴住一号房……——教师:小水滴想找邻居一起玩。2号小水滴的邻居是几呢?1比2多1个还是少1个?2号小水滴的有没有其他的邻居是几呢?3比2怎么样……

  3、游戏:看谁说得快。

  4、教师报数字,请幼儿说出它的一位邻居。如:教师报3,幼儿报4,并说出理由3比4少1个。

  5、幼儿操作活动。

  ——填印数字。请幼儿观察鸽子里的数字和点子,在空缺处印上相应的数字或画圆点。

  ——找邻居。观察上牌图片中青蛙的数量,在下排图片中找出邻居并连线。

  这次活动,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游戏。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掌握了知识,而且这一课学习的知识在课后观察中我发现他们掌握得特别好。虽然因个体差异有的幼儿不能脱口而出某一数字的相邻数,但一定会说出那一节课的学习过程,然后慢慢找出答案。

  活动反思:

  经过了小班、中班的学习,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在学习“10以内的相邻数”时,我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贯穿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的学习、体验、理解。

  活动《找邻居》的重难点是,让幼儿能发现比一个数多“1”和少“1”的数,初步理解相邻数的关系。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充分结合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帮助小动物的房子编门牌号来引出课题,让小朋友来为小动物找“邻居”,孩子们对找邻居非常感兴趣。一下子就为小动物找到了两个邻居。由于幼儿还没有形成相邻数的概念,所以这这个部分以故事的引导方式来激发幼儿进行主动探索,让幼儿在轻松地在故事情节中自然将问题解决,为幼儿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机会。在活动中,以小动物找到邻居后,再请幼儿为数字宝宝也来找邻居,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遵循了幼儿数学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其中,以学习2的相邻数为重点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理解邻居之间的关系,每个数都有两个邻居,比它多1的数是大邻居,比它小的数是小邻居。从而为探索后面数的相邻数作好铺垫。在整个过程中,幼儿处于主动探索状态,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数的“邻居关系”。最后运用人手一套的数学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目标。孩子们也能自始至终认真参与活动,在难度上,也遵循有易到难的来进行挑战。

  通过这次的数学活动,虽然目标基本达成,但我感觉还应更注意数学活动的科学性、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第二课时时,还应特别强调突出“相邻居”这个概念,这个看似简单的内容,要让幼儿充分熟练的理解和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幼儿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在第二课时进行复习巩固。

小水滴教案7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变化。

  2、养成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一天,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家准备冰(透明杯中盛水,放入冰箱,让其结冰)上课前带来。

  2、给每组幼儿提供一杯水

  3、电磁炉、平底锅、透明锅盖各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两个杯水(一杯是冰、一杯是水),引导幼儿观察:

  1、师:这是老师昨天准备的两杯水,一杯是放在教室里的,还有一杯是放在冰箱里的,小朋友看,这两杯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将结冰的杯子翻转,引导幼儿观察)

  得出结论:放冰箱的水已经结冰,放教室的水没有变化。

  2、它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小结:因为冰箱的温度低,很冷,水遇冷就变成了冰。

  3、水变成冰后和原来有什么不同?

  小结:水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冰是固体,有固定形状,不可以流动。

  (二)、幼儿实验

  1、许多小朋友在家里做了实验,把水变结成的冰,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怎么样把冰再变成水呢?

  2、幼儿猜测用各种方法将杯子里的冰融化,如:用嘴吹热气,用手去握杯子等等。

  3、幼儿操作(……)

  师:冰遇热又融化成了水,如果老师继续给这些水加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三)、教师实验

  1、教师进行水变气的实验,幼儿观察:

  教师将半杯水(在杯上做个记号)倒入锅中,幼儿观察加热后的现象:

  发现有许多热气跑掉了,锅里的水变少了。

  2、捉住水水蒸气

  老师将锅盖放到锅的上方,捉水蒸气(锅盖上出现了许多小水滴)

  小结:水遇冷结成冰,水遇热变成气,气遇冷又变成水。

  (四)、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谈谈:

  1、天为什么会下雨?

  2、湿的衣服为什么会干?

小水滴教案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进行实验,比较水滴滴在不同纸上的现象。

  2、让幼儿认识生活中各种纸的不同作用。

  活动准备

  1、不同的纸(卡纸、餐巾纸、宣纸、塑料包装纸)每人各一张。

  2、水杯、滴管每人一个,彩色笔、录音机等。

  3、统计表。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

  幼儿随音乐《大雨和小雨》进入活动室。

  师:小朋友,听,下雨啦!让我们一起唱这首歌吧!(师幼齐唱)

  (1)提出问题,设置疑问

  师:小朋友猜一猜,下雨天如果我们头顶纸到活动室,雨水滴在纸上会是什么样子?

  幼:纸会湿。

  幼:纸不会湿,水会在纸上流动。

  (2)承上启下,引出任务。

  师:现在小朋友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你们同意哪一种?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看哪种纸吸水?哪种纸不吸水?

  教师出示卡纸、餐巾纸、宣纸、塑料包装纸,师幼共认。

  2、猜想与探索

  (1)交代任务,进行猜想。

  教师出示统计表一,把刚认完的各种纸的实物贴在表内。

  幼儿6人一组,分5个小组进行讨论。

  (幼儿出现初步的合作,教师及时捕捉并鼓励)

  教师巡视并询问每个幼儿的猜想:你猜的是哪种纸吸水?哪种纸不吸水?

  (2)交流、分享

  引导幼儿做标记。幼儿按组去黑板的统计表中用彩笔做标记。

  师:你认为哪种纸吸水就在哪种纸下面的栏中做标记。

  幼儿都画完后,教师提出质疑:小朋友在每种纸上都做了标记,到底哪种纸吸水呢?

  (3)自主探索,观察小水滴滴在各种纸上的现象

  教师发水杯、滴管、各种纸每人一张。

  师:卡纸吸水吗?

  幼儿动手操作,师幼共试。用滴管在水杯吸水后滴在卡纸上,教师巡视,对操作正确的幼儿及时鼓励,指导纠正有困难的幼儿。

  师:卡纸吸水吗?吸得多不多?

  幼:吸水,但是很慢,也不多。

  师:餐巾纸吸水吗?吸得多不多?宣纸吸水吗?吸得多吗?

  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给予幼儿鼓励。

  (经过实验,餐巾纸、宣纸都吸水,而且吸得多)

  师:塑料包装纸吸水吗?它吸得多不多呢?让我们也来动手试一试。

  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水滴滴在塑料包装纸上是什么样的?水是停在原处,还是四处散开?还是浸到纸里?

  幼:水滴停在原处。

  教师引导幼儿用滴管口在水滴边缘划动,观察水滴怎样运动。

  幼:水滴会流动。

  (4)交流分享,在表中作标记。

  教师重新出示统计表,幼儿分组用彩笔在表中作标记。

  (大部分幼儿在卡纸、宣纸、餐巾纸栏中作了标记,也有几个幼儿在塑料包装纸栏中作了标记)

  师:我们再动手做一做,塑料包装纸吸水吗?

  幼儿再动手试一试,验证塑料包装纸不吸水。

  3、教师总结

  师:水滴滴在不同的纸上,现象就不同。有的纸吸水;有的纸不吸水;有的纸吸水多;有的纸吸水少。不同的液体滴在这几种纸上,图案也不一样,我们回家可以用彩色水滴去试一试。

  4、自主创作,用水滴画画。

  师:我们通过动手尝试,发现宣纸是吸水的.,看老师在干什么?

  教师拿滴管把水滴滴在宣纸上,形成一个个图案,让幼儿观察,引起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幼儿动手操作,每个幼儿一张宣纸。

  教师巡视,对滴出图案的幼儿及时给予鼓励,指导有困难的幼儿。

  师:你滴了什么图案?

  幼:我做了一个大太阳。

  幼:我滴了一只小兔。

  幼:我滴了一辆小汽车。

  师:你们真棒!我们比一比谁的作品漂亮?好吗?(小组内比一比)

  教师把幼儿用水滴滴的画贴在美工区内展示。

小水滴教案9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水滴旅行的原因及过程。

  丰富词汇:暖烘烘、三五成群、缩成一团。(重点)

  2、知道小水滴在这个旅行过程中的变化,并能有序、连贯、清楚的表述出来。(难点)

  3、对小水滴的变化过程产生兴趣,萌发初步的科学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

  《小水滴旅行记》的动画和课件、小水滴图片、小水滴的旅行路线图。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故事。

  1、提问:“小朋友,你喜欢旅游吗?为什么?”

  2、出示小水滴图片,猜想:如果小水滴想去旅行,它会到哪里去旅行?怎么去呢?

  二、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水滴旅行的原因及过程。

  1、提问:小水滴都去哪里旅行了?旅行过程中,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它们先变成了什么?然后变成了什么?最后变成了什么?去了哪里?

  2、猜想:小水滴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三、分段欣赏故事,进一步了解小水滴在旅行过程中的变化,并能用语言清楚的表述出来。

  1、欣赏故事第一部分:

  (1)提问:“太阳照着小水滴,小水滴觉得怎么样?他们的身体怎么样了?他们变成了什么?”

  (2)理解词语:“暖烘烘”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暖烘烘”是什么感觉?

  2、欣赏故事第二部分

  (1)提问:“在很高的地方,小水滴觉得很冷,他们怎么样了?

  又变成了什么?”

  (2)教师扮演风爷爷,幼儿扮小水滴,表演“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紧紧抱在一起,越抱越紧。”

  3、欣赏故事第三部分

  (1)提问:“小水滴变成白云后怎么样了?又变成了什么?最后回到了哪里?”

  (2)理解词语:“缩成一团”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什么时候“缩成一团”并用动作表演。

  四、幼儿分组进行交流,通过旅行路线图,进一步了解小水滴的旅行过程。

  1、“小水滴们做了一次欢乐的`旅行,让我们一起把他们的旅行路线记录一下吧!”

  2、分享交流,鼓励幼儿用有序、连贯、清楚地语言进行表述。

  3、游戏:幼儿做小水滴,按顺序边表演边讲述小水滴的旅行。

  4、小结:小水滴通过太阳公公、风爷爷等的帮助在旅行过程中发生了变化,这是为什么呢?萌发幼儿初步的科学探究兴趣。

  五、活动延伸

  小水滴还会到什么地方去旅行?

小水滴教案10

  活动目标:

  1、欣赏科学童话《小水滴旅行记》,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2、根据故事内容,尝试用简单的图形表现出小水滴旅行的过程。

  3、乐意参与小水滴游戏活动。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电视机;白纸、蜡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谜语,引出小水滴。

  二、欣赏科学童话《小水滴旅行记》,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你们知道小水滴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吗?

  2、教师讲述故事,提问:请你说说,故事里说了些什么?

  三、教师引导幼儿边看书,边听教师讲故事。

  1、通过提问,使幼儿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

  (1)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请你说说故事里有谁?

  (2)小水滴从哪里来?流到哪些地方?后来又到哪里去了?

  (3)小水滴在大海里,高兴吗?后来小水滴变成了什么?

  2、组织幼儿讨论:你喜欢《小水滴旅行记》这个故事吗?听了这个故事后,你知道了什么?

  3、幼儿自主的阅读童话故事《小水滴旅行记》。

  四、启发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记录小水滴旅行的过程。

  1、教师:小水滴从天上落下来,经过很多地方,最后,到达大海,变成水蒸气飞向天空。你能用画把它记录下来吗?然后再告诉大家,好吗?

  2、幼儿在纸上进行绘画记录小水滴旅行的过程。教师个别指导。

  3、展示幼儿的记录材料,放在实物展示仪上,让大家互相交流,讲述小水滴旅行的过程。

  五、游戏活动:太阳和小水滴。

  活动反思:

  我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讲故事记录下来,这不仅加深和巩固了幼儿对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其实也能帮助幼儿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孩子们的展现出多种记录方式,大多数孩子并能根据自己的记录过程来讲述故事,这次的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活动带来的快乐,又增长了自己的知识面。

小水滴教案11

  设计意图:

  新《纲要》指出:学期儿童艺术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引导幼儿用艺术的手段大胆的表现生活、环境和艺术的美。大自然奇趣盎然,蓝天白云,风霜雨露,日出日落, 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条件,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生活。幼儿生活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奇。

  本次活动把小水滴拟人化了,表现了雨水从空中落下的各种去处,让幼儿了解这方面的经验,让他们会很乐意得绘画、表达。引导幼儿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现象,可以让他们拥有一颗敏感的心灵,一份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的情感。

  活动目标:

  1、能大胆想象并讲述小水滴的新居。

  2、尝试用拟人得手法来表现小水滴。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白纸、绘画工具、小水滴图片。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下雨了。

  教师与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做动作进教室:两只小手做雨点,雨点从空中落下来,淅沥沥,淅沥沥。两只小手做小伞,小伞小伞遮住我,哗啦啦,哗啦啦。两只小手做小船,雨点落在船桨上,小船开进大海里。

  二、欣赏故事,并提问。

  1、出示小水滴,告诉幼儿这是一滴淘气的小水滴,我们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小水滴回家》,听一听故事里的小水滴怎么了。

  2、讲述故事前半段。

  3、小水滴,从妈妈的怀里掉出来了,到了哪里?(鼓励幼儿大胆得想象,并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

  4、欣赏故事“她和树握握手”到“不见了”。

  5、故事中的小水滴落到了哪里?他干了些什么事?

  三、画画“小水滴的新家”

  1、你能不能让你画的小水滴能跑、会跳、能看?还有表情吗?

  2、想象一下小水滴会落到哪里?有些什么表情?

  3、幼儿绘画,教师适时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四、延伸。

  引导幼儿说说小水滴掉到了哪里?他的新家在哪里?最后欣赏故事结尾,听一听故事中的`小水滴最后怎么了。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小水滴教案12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想想中,理解小水滴变化的各种形态。(雨、雪、霜、雾)

  2、感受诗歌语言的有趣,体验探究水的乐趣。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水到水蒸气、云、雨、雪、霜、雾、露水的循环图

  2、诗歌录音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说说对水的认识

  师:今天我想和你们一起聊聊水,因为水是生命之源,世界万物都离不开水。

  你看到的水是什么样的?

  小结:水是透明的,是无色无味的。

  二、基本部分:

  1、观看PPT课件,了解水的不同形态。

  (1)师:我还知道水是魔术师,会变来变去,看看它会变成什么呢?

  (2)你看明白了吗?小水滴变成了什么了呢?

  小结:水有不同的形态:云、雪是固态的水,雨、露水是液态的水,雾是气态的水。

  2、欣赏诗歌《小水滴》,感受诗歌语言的有趣。

  小水滴为了让你们记得它的不同形态,还跑到了诗歌里,让我们一起听听。

  (1)如果小水滴是个小朋友,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2)诗歌里的哪一句说小水滴是淘气的?

  (3)小水滴变成了哪些形态?是怎么变的?

  (4)谁帮助它变成云彩的?又怎样变作大雨?

  (5)什么时候会变成雪花?为什么?

  (6)小水滴还会变成什么?

  3、引导幼儿运用肢体语言理解、记忆诗歌内容

  (1)你能用哪些动作表现这个淘气的'小水滴?

  (2)集体朗诵诗歌。

  (3)分组朗诵诗歌

  三、结束部分:

  音乐:大雨和小雨

  小水滴今天好高兴,它还邀请我们一起跳个舞。看看这次的小水滴淘气地变成了什么呢?

  听音乐边唱歌边跳舞“大雨和小雨”。

  附诗歌:小水滴,真淘气。

  变过来,变过去。

  夏天太阳一出来,

  飞到天空变云彩。

  闪电雷鸣轰隆隆,

  变作大雨落下来。

  冬天来了变雪花,

  送给大地白外衣。

  会变霜,会变雾,

  有时还能变朝露。

  变过来,变过去,

  你说淘气不淘气?

  活动反思: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小水滴教案13

  教学目标:

  1、鼓励幼儿进行试验,比较水滴滴在不同纸上的现象。

  2、认识生活中各种纸的不同作用。

  教学准备:

  1、不同的纸若干。

  2、滴管每人1支。

  3、《科学》下p.32。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猜一猜,水滴滴在纸上是怎样的。

  二、跳舞的水滴。

  1、教师出示塑料包装纸,请幼儿看一看,水滴在上面是停在原处,还是散开,还是浸到纸里。

  2、幼儿每人拿一个滴管向塑料包装纸上滴水,观察水滴的形态。

  3、教师引导幼儿用滴管口在水滴的.边缘划动,观察水滴是怎样运动的。

  三、对比试验。

  1、请幼儿猜想,水滴滴在不同的纸上会有什么现象,并记录在画册《奇妙的小水滴》上。

  2、幼儿动手实验,教师了解幼儿的发现。

  3、教师与幼儿探究不同纸的特征,哪些纸吸水,哪些纸不吸水,哪些纸吸水多,哪些纸吸水少?

  四、用水滴画画体验水滴在宣纸上作画的快乐。

  拓展活动:

  引发幼儿讨论:牛奶滴在这些纸上会是怎样的?

小水滴教案14

  设计理念:

  《小水滴旅行记》这个故事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小水滴从静态变成了能说会动幼儿喜爱的动态形象,叙述了小水滴从水——水蒸汽——水的变化过程,故事主题明确,通俗易懂。通过设疑,幼儿猜测,教师解疑,一步一步充分地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设计思路:

  活动设计成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幼儿通过直观的听、想,通过教师提问幼儿回答来理解故事的内容。

  第二部分:根据故事内容以及课件,让孩子想像自己就是一颗小水滴,在太阳公公与风爷爷的帮助下,自己的身体有了不同的变化,引导孩子运用自己的身体来表现小水滴旅行的过程,并用语言来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教育策略:

  遵循“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了给幼儿今后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奠定基础,本次活动运用的方法有:倾听表述法、视听讲结合法、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生动的课件、教师亲切自然的激励性语言、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等,初步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力、欣赏力和理解力。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水循环变化的过程。

  2.喜爱文学作品,并能用语言来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变化。

  3.在游戏中激发幼儿的表现力,创造力。

  重难点分析

  重点:了解水循环变化的过程。

  难点:用语言来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变化。

  活动准备

  PPT、故事课件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提出旅行问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行吗?都去哪里旅行了?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位好朋友,它也想去旅行,让我们来认识认识它。2、出示小水滴图片,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认识它吗?小水滴也想出去旅行,它该怎么去呢?去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

  3、出示课件,分段欣赏故事。

  (1)第一段:小水滴想去哪里旅行?它怎样才能和大雁姐姐一样到天上旅行呢?谁会帮助它呢?下面,让我们继续欣赏故事,看看到底是谁帮助小水滴的。

  (2)第二段:是谁帮助小水滴的?那太阳公公是怎么帮助小水滴的,小水滴变成了什么?小水滴变成水蒸气之后又去哪了?

  (3)第三段:水蒸气飞呀飞呀,它又变成了什么?是怎样变成云的`?变成云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事情?

  (4)第四段:这一次,它们又变成了什么?是怎么变成雨滴的?

  (5)第五段:最后,它们又变成了什么?为什么会变成小雪花呢?

  (6)教师总结:小水滴从大海出发去旅行,经过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小水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变成云,云变成雨滴,在变成雪花,最后它们又回到了自己的家——大海。

  4、师幼共同完整讲述故事,加深对小水滴的变化的过程的认识。

  5、教师出示水循环的引导图,引导幼儿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6、结合游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激发幼儿的表现力,创造力。

  教师边讲述故事,幼儿将自己想象成小水滴,根据教师讲述的故事顺序表演小水滴的旅行过程。教师注意引导幼儿用语言来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教学反思:

  《小水滴旅行记》这个活动它主要属于语言领域,孩子们对水又特别感兴趣,我们说自然界中的水有液态、气态和固态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又可以相互变化和循环的。处于探索期的幼儿,对水是熟悉的,因此我设计了这堂课。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整堂课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互动,互动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动力。幼儿之间的互动是有感情的交流,也有经验的分享,更有不同观念的碰撞与提升。我们大班孩子都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都希望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被他人所接受。我发现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性较少,如果我能在讲述故事中多多关注每个孩子的表现,并把游戏参与到故事中,多与他们建立互动的空间,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与鼓励,在提问中,多引发孩子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思考,孩子的积极性可能会更高,整节课上下来的效果也会更好。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善于引导孩子,善于抓住孩子的心理,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动,那么孩子学得才会更起劲,知识掌握得也会更牢固。

  活动反思:

  这节是语言活动课,活动一开始,出示了小水滴的形象,通过小水滴的可爱形象来吸引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接着,我给出一个问题:“小水滴想去旅行,它怎么去呢?”小朋友想出了好多好多的办法。

  为了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在每一段讲述过后,我都进行提问,在提问时采取了个人和集体两种形式来回答所问的问题,这样点和面的回答使孩子都能较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孩子们在提问的帮助下,不断地回忆故事的内容,并且用语言进行表述,这使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分段讲述,不断提问的层层递进,牢牢吸引住了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激发了孩子听科学故事的积极性,最后从故事中得出科学结论。

  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和孩子一起扮演小水滴。这一环节下来孩子们的主动性不仅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对故事的内容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即感受到了活动带来的快乐,又增长了自己的知识面。所以只要老师善于引导,善于抓住孩子的心理,那么孩子学得才会更起劲,知识掌握得也会更牢固。

小水滴教案15

  教学目的

  1、选择自己埚的研究方式,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将实验中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推理,揭示自然现象;将探究结果与科学知识相比较,修正自己的结论;能够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循球变化。

  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通过探究云、雾、雨、露等的成因,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点: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准备:云、雾、雨、露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出示小水滴形象)小水滴能旅行吗?怎么旅行?

  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我们分主题来研究。

  1、提出问题:小水滴在自然界会变成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活动二:我们分主题来研究。

  1、研究雨和雪的形成。

  (1)提出问题: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猜想雾和云形成过程。

  (3)模拟雾的形成过程。

  (4)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2、研究雾和云的'

  (1)提出探究问题: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猜想雾和云的形成过程。/

  (3)模拟雾和云的形成过程。

  (4)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3、研究露和霜的形成。

  (1)提出探究问题:露和霜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猜想露和霜的形成过程。/

  (3)模拟露和霜的形成过程。

  (4)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活动三:交流小水滴在自然界的循环。

  1、学生讨论交流小水滴在自然界的变化。

  2、描述小水滴循环的路线并画出示意图。

  3、介绍资料卡:小水滴在自然界的循环。

  活动四: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学生讲座交流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认识人工降雨。

  3、理解节约用水的道理。

  四、拓展活动:根据我们的研究成果,写一篇小论文。

【小水滴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小水滴旅行记教案11-20

大班语言小水滴旅行教案06-13

小水滴旅行记大班教案12-01

《小水滴旅行记》大班教案12-10

大班语言《小水滴旅行记》教案03-29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水滴旅行记》01-01

大班语言小水滴旅行教案9篇03-18

大班小水滴旅行记教案15篇01-29

大班主题小水滴旅行记教案03-10